中大推創業副修科 開放全校報讀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將於2017/18學年推出全港首個全校性的創業創新副修課程,供全校所有學院學系學生選讀。該課程提供逾20科,着重跨領域學習,提供的課程亦是跨學系合作而成,來年會率先開辦3科,分別為「創業家解構」、「設計思考與實踐」和「創意與創新心理學」,其他科目將於未來數年陸續推出。

跨學系開辦逾20課程

中大今年9月起推出全港首個創業新副修課程,課程圍繞三大元素,分別是「心態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及「實踐」等,學生要最少修讀18個學分、即約6科以獲取副修資格。

創業創新副修課程聯席主任兼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王家徹說,這課程是跨學院合作而成,稱籌備時像「買手」般,走訪不同學院洽談,因此現時有心理學院所辦的「創意與創新心理學」、文學院歷史系辦的「香港企業與企業家」和法律學院辦的「版權,專利及知識產權」等課程。

與科學園合作 料有實習

王家徹說,課程着重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同時亦想學生把握各類創科和社創新發展,如9月推出的科目「創業家解構」,會嘗試以新形式上課,學生會就6至7個主題了解現時創業的趨勢,如現時構思的其中一個主題為「大衛和哥利亞」,意思就是看小公司如何找到機遇,也如大公司一樣成功,同時校方會找來相關的創業家分享和與學生辯論;他又說,該課程亦着重實踐,科學園是校方合作伙伴之一,料可為學生提供相關實習機會。

創業創新副修課程聯席主任兼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過去中大都有支持部分參加比賽並獲獎的工程系學生嘗試創業,而這課程像把過去的做法常規化,同時可令更多不同學院學系的學生受惠,而不同學系學生可藉此機會合作,互補不足;他又說,中大早於2014年已成立前期創業育成中心(Pi Centre),提供免費工作間和專業設備予學生,實踐產品和服務概念,將來亦可繼續為修讀該副修課程的學生提供地方和資源學以致用。

2017年4月12日

樹仁2000萬獎學金吸副學位畢業生

【明報專訊】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部分自資院校面對收生困難,樹仁大學將於下學年斥資2000萬元,成立供副學位畢業生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獎學金,副學位畢業生最多等同免一年學費。

樹仁大學副校長孫天倫表示,剛與理工大學轄下的香港專上學院、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以及嶺南大學社區學院簽訂合作協議,3間院校有多於一半、逾90個課程可銜接樹仁大學的絕大部分學士課程,包括新聞與傳播、輔導及心理學、歷史學系等,只有社會工作學系除外,共有逾300個學額。孫表示,其他院校的高級文憑或副學士畢業生都可申請獎學金,5月31日截止。

與3自資校簽協議 銜接樹仁學士

副學位課程畢業生可申請入讀學位課程二年級,如GPA(成績平均績點,最高為4)達3或以上,首年可獲6.8萬元獎學金,GPA達2.7至2.99則獲5.1萬元,GPA為2.5至2.69可獲3.4萬元。至於樹仁大學其他學生,該校每年也設達400萬元獎學金予表現優異的學生,並會替學生申請校外獎學金,學生每年所得的獎學金約1000萬元。

GPA3或以上獲6.8萬

孫天倫指出,近年已有不少自資院校出現收生危機,認為政府應就學生人數作長遠規劃,令私立大學和自資院校配合政策,才能讓學生得益。

2017年4月12日

年輕大學排名:科大第2城大第7

【明報專訊】《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全球年輕大學(創辦不足50年)排名,本港3間大學躋身首20位,當中科技大學由去年第3位升至第2位,城市大學由20位升至第7位,理工大學則由27位升至第20位。

理工升至20 教學研究國際化優良

排名機構指出,上述3間大學在教學、研究、研究被引用情况,以及國際化的表現,均得到好成績。

在該排名中,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1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第3位。其餘首10位的大學來自韓國、荷蘭、德國、意大利,當中德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於2009年才成立,已能躋身第9位。

排名機構表示,統計首200位年輕大學的成立年份,以1967至1985創辦的大學最成功。英國最多大學躋身首200位,有27間;其次是澳洲,有23間。

2017年4月6日

理大工商學院9月開兩新課程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將於新學年推出兩個新課程,分別是供副學位銜接的「航空管理及物流(榮譽)工商管理學士課程(top-up degree)」,以及「金融學碩士學位(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

一航空物流 一金融碩士

新開的航空管理及物流課程由政府資助,所有副學位畢業生均可報讀,須通過面試。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表示,於副學位時修讀商業、財務或物流的學生較有優勢。他又說,若反應良好,會向政府申請開設4年制本科課程。物流及航運學系助理教授萬余徠稱,該課程的畢業生可從事地勤、航班營運和業務發展策劃等工種。

因應綠色或環境市場增長迅速,公司更着重環境能源管治,理大推出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碩士課程,學生畢業後可任職企業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部門,以及開發綠色金融工具等。理大一向開設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亦新設3個專業選修範疇,包括國際商業、時裝和商業研究。

另外,2017年秋季入學台灣學士班的個人申請已於本月10日放榜,有近2000名港生獲錄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醒,有意赴台升讀大學但錯過個人申請的學生,可把握現正受理的「聯合分發」報名,於周六(18日)前透過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上填報系統報名,然後到本港海華服務基金辦事處提交報名文件及報名費500元。

2017年3月15日

少人讀 港大擬停天文主修 另撤「數學物理」 舊生林超英:理學院失靈魂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是現時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本地院校,港大理學院擬於2018/19學年起取消「天文學」和「數學/物理(同時主修數學及物理)」兩個主修課程,指過去5年這兩科每年只有一名至數名畢業生,學院有責任更妥善分配教學資源於其他學科。1971年畢業於港大、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認為,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取消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

過去5年 畢業生每年一至數名

港大發言人稱,理學院建議明年入學的學生不能選該兩個科目為主修科,主因是報讀人數一直徧低,此反映了學生需求。港大強調理學院現有16個主修科,考慮取消的是其中兩科而非兩個學系,不涉任何裁員,理學院致力推動創新科研的方向和決心不變。

發言人又稱,天文學即使不再列為主修,學生仍可副修或選修部分科目;取消數學/物理主修後,有興趣學生仍可選擇數學及物理雙主修或副修此兩科,對學生修讀這兩科影響不大。物理系日內將會和學生召開相關會議。

天文主修港大獨有 校方﹕仍可副修

港大學生會理學會對理學院決定感失望,認為修讀人數少並非合理理由,過程也缺乏諮詢,希望院方收回決定。主修天文學的港大畢業生胡文浩說,2008年他留意到港大是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院校,故此報讀港大理學院,他說天文學與物理學息息相關,課程涉及天文望遠鏡的設計等,他認為現時香港經常提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天文學這些「聽起來較偏門」的學科值得推廣,如取消天文學主修,會令更少人留意到這學科的重要性。

林﹕大學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

1971年港大畢業、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說,港大取消此配搭是可惜及不幸。他說,物理是King of Science(科學之王),因修讀生物和化學都需要物理知識;數學則是Queen of Science(科學之后),因要學好物理就要懂得數學。他形容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就算學生少都要維持,有興趣去讀的,可能是最叻的學生」,他指大學是探求學問之地,而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港大作為世界排名甚高的大學,應有氣魄堅持開辦重要的課程。

2017年3月15日

職訓試堂踴躍 港專盼增資助 發掘學生讀書以外興趣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提出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其中教育局考慮邀請職業訓練機構向中學生提供短期導引課程。目前每年免費為約1000名高中生提供導引課程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課程不收學費也無資助,受資源所限,約三分之一報名學生無機會參與。港專期望政府可資助學費,助更多中學生及早了解自身興趣。

1500人報名 名額僅一千

港專目前為中學生提供「甜品及咖啡店營運」、「運動及體適能教練」、「公關及傳訊」,以及「款待實用中文」4個應用學習課程,讓高中生逢周六和暑假在港專校舍上課,每年都會提供免費導引課程讓學生「試堂」。港專課程主任(應用學習)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約1至2小時,會向學生講解課程結構和升學就業前景,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參與實務課堂,例如入廚房試做簡單甜品,以及在健身室學習使用器材等。

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需求大,去年約1500人報名,港專卻只能提供約1000個試堂機會。導引課程不收學費,聘請導師、購買材料等卻需要成本,希望政府能「按人頭」向院校資助學費,鼓勵院校提供更多試堂機會,助學生及早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

現於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修讀康樂及旅遊管理的王建邦,不喜歡背誦資料,只對做運動有興趣。他從學校得知港專開辦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可取代文憑試選修科,於是棄修歷史,逢周六到港專上課。阿邦坦言在中學被視為「壞分子」,成績和操行欠佳,經常遲到甚至曠課,老師也將他定形。一次他遲到,訓導主任責罵他說:「你做運動無前途,不如把握時間讀書,你放棄吧!」令他更抗拒上學。

轉讀應用科目 好動小子拾目標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課程使阿邦有機會到足球隊實習,滿懷希望的阿邦初時卻要為青年軍(18歲以下球員)預備器材和「執波」,由於不少隊員本身是他的「波友」,令他感到很尷尬,一度想放棄。後來他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蘇來強、趙俊傑等指導,感到能學以致用,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他說未來希望升讀浸會大學或教育大學的體育學系,並會考香港足總的教練牌照,成為真正的足球教練。

甜品及咖啡課最受歡迎

應用學習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正參加的中五學生吳綺雯曾參與另一院校的酒店管理導引課程,卻感到無興趣,最終選擇參加此課程,她認為「咖啡拉花好型」,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則夢想開設咖啡店,為興趣修讀,認為不一定成績差才會讀應用學習。

2017年3月14日

港專冀籌1200萬辦職訓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撥5億元配對補助金協助自資專上院校籌款。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將推出職業專才教育項目,冀能籌款1200萬元,再獲政府1比1資助,惟他認為自資院校處於弱勢,政府應增加配對補助金比例至1比2甚至1比3,即院校每籌1元,政府給2至3元。

校長:盼政府配對增至1:3

另外,財政預算案提出預留7億元予教育局推廣職業專才教育、支援教師進修,以及增加支援專上學生。消息指教育局將邀請職業訓練機構向中學生提供短期課程。陳卓禧昨與傳媒聚會時說暫沒收到政府邀請,期望自資院校都可參與計劃,相信港專能作貢獻。

陳舉例,港專的「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大受歡迎,開放給中四學生的免費短期導引課程(即試堂)有約千人參與,180小時的應用學習課程也有600名高中生報名,惟資源所限只能取錄160人。他希望政府資助自資院校,讓更多學生參與課程。

2017年3月2日

開可持續能源課程 科大擬明年招生30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將於2018/19學年開設可持續能源工學士或理學士課程。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透露,首屆預計招收30名學生,課程內容包括能源科技、電池科技、能源政策等。

推實踐主導 學生自選研究

另外,科大正籌劃開設實踐主導(practicum-led)課程,由學生自己提出研究項目,再因應項目的需要選修科目,並在教授帶領下做有關研究。鄭光廷又說,希望取錄在某方面有優秀能力、卻未能在公開試成績反映的學生,例如可能籌辦冬季營讓中學生參與,從中評核學生能力作為加分因素。

為培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人才,科大去年成立「青年工程師學苑」,由大學生到中小學教授有關課程,包括飛船製作等。鄭光廷說,計劃能使中小學生有真實的工程體驗,希望將來會有更多優秀學生願意投身工程行業。

報內地大學明起網上報名

另外,有意報讀內地大學的應屆文憑試生,須於明日(3月1日)至3月20日於www.ecogd.edu.cn網上預先報名,報名費為420港元。今年有90間內地大學參加「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收生成績門檻為文憑試成績達3322(依次為在中、英、數、通識科考獲的級別),參加「校長推薦計劃」者則為3232;而報考專開辦藝術、體育類科目的院校,收生門檻為2211。

院校可安排面試或術科考試,7月下旬在網上公布錄取名單。入讀內地大學並通過入息審查者,可獲每年1.5萬港元全額資助或7500元半額資助。

2017年2月28日

學友社:擬赴台升學文憑生下跌

【明報專訊】學友社一項調查顯示,27%受訪應屆文憑試考生考慮赴台升學,較去年減少7個百分點;57%學生認為自己了解台灣大學報讀方法,較去年減少17個百分點。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認為,可能因近年愈來愈多台灣大學設獨立招生,令報名方法變得複雜。

學友社上月以問卷調查訪問逾170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有17%學生考慮往內地升學,與去年相同;認為自己能了解內地大學質素(76%)及內地大學收生要求(70%)的學生,分別增加9及12個百分點。吳寶城估計,這或與內地報名方法相對穩定,以及愈來愈多「過來人」提供參考有關。吳提醒學生作升學抉擇時,應考慮意願與客觀條件,掌握多元出路資訊及參考不同意見。

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