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火鳳凰鍾情IT 溫學文領「軍」創業追夢

cn_2016-04-18_A1「我一定要跳出來了!我要有正常人的生活空間!」溫學文,29歲,IT公司「腦爸打」創辦人之一,這是6年前他為自己訂下的人生目標,那時下班走在街上,橫看豎看地產代理也看不到曙光——購買一所安身睡覺之所。每天只好回到父親大扯鼻鼾、鄰居大打天光牌的狹小單位。他決定跳出來,年輕創業。他被熱愛自由的意志推動,相信努力就會不死,為自己起了Phoenix的名字——不死鳥。及後更和朋友開創了「青年創業軍」,一個青年創業家的社群平台。

Phoenix的「腦爸打」寫字樓在觀塘創業街,在同一個門牌下,還有另一組織──青年創業軍(下稱青年軍)。「腦爸打」是香港近年開創的IT公司,「青年軍」則是一個非牟利的創業交流平台,並設有「香港青年創業政策關注組」,推動年輕人創業,兩者同是Phoenix和拍檔王藝彬牽頭,前者賺錢,後者義務,前者資助後者。

這是一個熱血卻不躁動的故事。

Phoenix坐下來,還未介紹自己,就給記者送上一個鎖匙扣,透明的acrylic上印有一個拳頭,上網打開青年軍的網站,網頭有人擔着旗向前衝,有點紅軍長征的影子,青年軍的logo正是高舉拳頭, 口號卻是超搞笑而自負的「莫欺少年窮」。Phoenix開懷笑說﹕「這個鎖匙扣和別的不同,這是一個熱血的鎖匙扣。」記者笑笑,這樣厲害?他答:「這是我們青年軍的鎖匙扣,你悶的時候看一下,高舉拳頭,給你活力!」確是一個很特別的訪問開始,這位年輕人很主動也in得很,自選採訪地點,找了間由獨立樂隊tfvsjs創辦的工廈餐廳「談風:vs:再說」,午膳兼訪問,在Phoenix青春笑聲裏,訴說他對年輕人的擔憂,訴說心裏永懷積極自信。

「不死鳥」夢想飛國際

現在的溫學文,是腦爸打的創辦人兼執行董事,一間一條龍的IT公司,由程式、網站、App以至設計網絡廣告及市場營銷,除了已接到很多大小公司的IT工作,他們也有自創品牌,好像香港司儀網及香港美髮網,還有團購及網上廣告網站等。

「我和拍檔的夢想是衝出香港,希望為香港建立一個國際IT品牌。」於是,記者考考他,美髮網有否離島的資料?這隻不死鳥竟又如數家珍的把記者家住大嶼山梅窩的髮型屋,清楚說出來,「你家附近有Tony及Andrew,他們都很友善」。原來他和同事走遍香港各大小社區,尋找髮型師、髮型屋及集團,做了一個如同OpenRice的網站,好笑是同樣有評語及瀏覽次數,兼有髮型潮流資訊,他笑說﹕「做這個網站,走遍全港,我行了三個月。」

蝸居斗室 夜讀尼采

英雄出少年,他叫不死鳥——希臘神話的火鳥Phoenix——名字就告訴你他不簡單,但不簡單不是打機打不死,而是他年紀很小,就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思考。

時間緩緩回到那滯悶的時光,一個新界最早期的公屋單位,他和爸媽妹妹一起居住,無房無廳無間隔,一個約200平方呎的單位。

「吃飯睡覺做功課看電視都在那裏,我們就在同一個空間裏進行所有事情。」對不少香港人來說,這樣的空間並不算太慘,而是,這空間從沒有讓少年感到生活安靜。「我是在鼻鼾聲和麻將聲下睡覺,我老豆的鼻鼾如打雷,鄰居又愛打通宵麻將,不是這家打,就是那家打,真不知是否公屋的隔音太差,我常常問自己,我怎樣可以有覺好瞓?」

滯悶的生活時光,幸好還有羽毛球作伴。中學打入校隊的隊員,藉羽毛球抒發情緒。只是晚上放下書包,掛起球拍,仍是沒法睡得安寧,在睡不穩的夜,他開始看哲學書,一本又一本,他讀康德(Kant)的義務論,又看尼采(Nietzsche)的存在主義和邊沁(Bentham)的結果論。

許多個夜,如同參加學校宿營那樣,他偷偷在被窩拿出手電筒,在被窩夜讀哲學書。

以哲學看創業道德

初中時代,他就開創了一個迷你哲學論壇。「初時我是用Yahoo!的免費空間,自己砌自己寫程式,長大掙到錢,我就租了網上空間來放我的哲學網站。」年紀小小的不死鳥,就有不少同學和網友粉絲,直到現在,他仍有一個哲學討論網站,「但我不想在這裏公開,我想保留作為自己的秘密」。不用公開,其實隨便上網打入「溫學文」三個字,就會跳出他的文章﹕

哲學家邊沁的「結果論」認為事物或行為的道德好壞,可從事件最終所帶來的結果來決定,若該行為可為世界帶來「好」的結果,便是「合乎道德」,反之,若帶來的是「壞」的結果,該行為及決定便是「不道德」 ……然而,康德會探討這個行為本身是道德與否,而行為自身需合乎道德也是人應盡的義務。每當創業者作出一個商業行為的時候,內心究竟有否自責該行為並不恰當?

創業難置業更難

熬過中學,聰明的不死鳥順利進入大學,以工商管理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雙學士畢業。「大學畢業後,我曾在投資銀行工作一年多,收入比同屆同學高幾倍,但我去地產舖看完又看,跟自己說,『死火』了!距離『有覺好瞓』還好遠!樓太貴了!年輕人就算做成世,就算盡晒自己的努力,仍是沒法買到樓!我要跳出去!」為自己開創機會,重生。不死鳥的創業故事就是這樣開始。

這世代,年輕人都說創業難,創業已不容易,還要去幫助其他創業者?是,腦爸打創業半年後,2011年中,Phoenix和王藝彬又跑去開創了另一平台,一個青年創業家互相扶持的社群平台——青年創業軍;其實,Phoenix送給記者的拳頭匙扣,已訴說了他們的信念﹕熱血如手握拳頭。「開創青年軍,雖然很辛苦,但我們知道年輕人創業的辛酸,希望透過平台,互相扶持。」

這個平台今天已有四千多個會員,非常熱鬧,互動的方法多元,有WhatsApp、WeChat及青創軍台(網台)。Phoenix說﹕「我們辦了一個又一個的青年創業主題活動,透過活動聚集了一班有志創業或已創業的年輕人,成功建立這個互助的社群平台,我們現在的服務很多,協助尋找創業基金,鼓勵青年創業者對社會的責任及承擔,也是我們的義務。」

鼓勵「青年軍」承擔社會責任

正在餐廳午膳的不死鳥,不喝咖啡愛喝檸檬水,人看起來很精神, 記者於是問他,已創業五年多,現在是否有覺好瞓了? 他回應說﹕「我現在已搬出公屋了,租了屯門一個單位和女朋友一起生活。現在可以睡得好了,我很喜歡回到家裏有自己安靜的空間。」更好的消息是,Phoenix自購居所的夢想應該很快實現。

問他現在是否一個快活人,「香港人有很多優點,效率高、勤勞和誠實,但那不代表可以放慢腳步!當我看見一些不努力的年輕人,好像我自己出錢出力幫過一些年輕人,但他們卻軟如泥,想到這裏真的很悲觀!」對比之下,腦爸打卻是勤奮積極,創業之初,三人(與王藝彬及另一位協辦者)還跑去替學生補習,增加收入。

訪問完結時,想起青年軍網頁上的一段文字﹕「憑着青年創業軍在往後的努力,及各方對青年創業的支持,終有一天,社會會為之動容及因着我們這麼的一班熱血青年創業家而使社會變得更美好。謹此,鼓勵年輕人勇敢踏出創業的第一步,追求夢想,自主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像這澎湃的助人熱血,你動容嗎?

■Profile
溫學文
80後,自小考第一,他說若考第二就是考試時生病或肚痛。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及電子計算學系雙學士學位第一榮譽畢業,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畢業。2010年與另一80後王藝彬創辦本土IT公司腦爸打,2011年二人合力開創「青年創業軍」,義務組織年輕創業者,建立平台,現有會員四千多人,莫欺少年窮是他們的口號。熱愛羽毛球,熱愛哲學,現與女友及兩隻可愛小貓一起生活。

創業窮小子 蝕本打不沉 營二手參考書 盼助窮學生

葉家昌(Andrew)自小已為家裏財困擔憂,中學讀Band 3學校,被「點醒」發憤讀書,卻為買參考書感「肉赤」。他四度考會考及文憑試,升讀高級文憑課程,卻一心想改變世界,等不及畢業即輟學創業,在網上買賣及出租大學書,盼助窮學生解財困。兩年下來他的生意共蝕掉8000元,靠不斷打短期工餬口及補貼生意,有人質疑他花5年、10年都創不出佳績,他笑言願投放20年,他捱過不少苦,不會怕、不會沮喪。

葉家昌說,他讀書時對買書感「肉赤」,故希望向大學生出售便宜的書,生意蝕錢仍能堅持,他說要「心願夠大,想為下一代做影響深遠的事」。(黃志東攝)
葉家昌說,他讀書時對買書感「肉赤」,故希望向大學生出售便宜的書,生意蝕錢仍能堅持,他說要「心願夠大,想為下一代做影響深遠的事」。(黃志東攝)

Andrew小一從內地來港,家庭一直面對財困,他年紀小小已很擔心,「跟爸媽回內地,我會一直看他們的銀包,怕被偷去,我們的錢已不多」。他很羡慕別家孩子可以學彈琴,媽媽說一句「你看她彈得多叻」,足以令他很心酸,「心裏很想說『不是你的兒子不夠別人叻,彈琴要用很多錢』,但我沒說出口」。

他常為家事擔心,「早上沒感覺,睡覺想起就會哭,小時哭完就沒事,大了不懂得哭,心裏不舒服」,他不諱言,以前間中腦裏會掠過自尋短見的念頭,「但媽媽養大我很艱難,很擔心媽媽會跟我尋短見」,所以很快他又振作。

四考公開試 輟學儲資本

他剛來港時全不懂英文,其後十餘年英文也從沒及格,他讀Band3中學,做完功課便以為已經努力,直至中五獲校內實驗室助理「點醒」,才發憤每天温習12至13小時,去書局買了一本有1000個生字的書,邊聽光碟學發音,邊把字詞死記生吞,也買參考書備戰會考,但買數本就要上千元,「問媽媽拿錢買,她還以為我買白粉,起初也有吵架」。

首次會考他獲得8分,翌年重考獲12分,遇上中學轉制,下一年他再報私校考文憑試,他考了6科15分(平均每科2或3級),入讀了國際貿易高級文憑,但他夢想入大學,邊讀高級文憑邊重考文憑試,結果考了16分,高級文憑成績中等,但實習備受上司讚賞,其中一個原因是做電話市場調查,「因為我高中不斷轉校,見過很多人,斯文、講粗口的人都應付得來」。

他腦中常常醞釀營商念頭,如製作拖鞋造型的運動鞋,之後卻見市場上出售同類產品,「人家的行動力比我大,我要把握時間做出來」,他寫了200個意念、寫滿兩張大紙後,他決心在二年級上學期輟學,打散工掙取創業資本。

兩大張紙寫200意念

掙了錢,他在2014年中創立「REFER 大學用書」網站,花數千元向大學生買書再出售,一本參考書市價是三四百元,較久前出版的以50或100元買入,然後加50元出售;最新出版的以200元買入,150元出售,賺錢方法是讓買的學生在4個月內,即剛好一個學期完結時交回,以換取50元回贈(但會扣除手續費),Andrew再把舊書回收後,就可重新出售;為節省成本,他在家辦公,在港鐵沿線交收書本。

打散工幫補 僱主欣賞追夢

起初他在網上論壇出帖文宣傳,後來轉到大學生開的facebook專頁宣傳,現時開學旺季時一周有2000人留意其網頁,但仍蝕錢,首年蝕了5000元,第二年蝕了3000元,他眼中見到卻不是失敗,是進步。

為生計,他不斷找短期工作,見工時也會交代其現况,「起初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創業,我的fb得幾十個likes」,他說,有些僱主會不斷質疑他的營商意念行不通,但更多是很欣賞他,稱「我年輕時沒試過做,你有膽、有時間去做」,還要他「加油」。

他靠打散工年掙三四萬元,「除了煮飯吃和搭車,基本上沒用錢,兩三年才買一次衣服」,他一年只花8000元,當中4000元用來學功夫。初中起,他家裏經濟稍為好轉,想每月花250元學功夫,母親一口答應,現時他每周義務教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窮小孩打功夫。他說有大心願,盼日後辦大學校,讓遇困難的人可尋興趣、追夢。

理大設計生不再靠苦讀 放下得失 成就卓越學生

獲頒理大最卓越學生獎的劉嘉淇入讀該校設計學院後明白,設計這回事沒有最好,但不斷改良作品,造出好成績。(馮凱鍵攝)
獲頒理大最卓越學生獎的劉嘉淇入讀該校設計學院後明白,設計這回事沒有最好,但不斷改良作品,造出好成績。(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昨舉行卓越學生獎頒獎典禮,當中獲「最卓越學生」獎的劉嘉淇(Vivian)來自設計學院,首3年的成績平均積點(GPA,滿分為4)都超過3.66,累計得到約10萬元獎學金,但原來她曾是個自我要求甚高的人,中學時期因應付文憑試,曾長期只睡4小時,回校又不斷「操」歷屆試題,有時會因壓力太大而哭。

少睡狂溫書 「高中生涯只有考試」

Vivian中學就讀地區名校,對學業成績要求甚高,整個學校氛圍都是「讀書同讀書」,「老師一入課室就派卷,按下計時器,夠鐘,收卷,落堂,每日如是」。中六時,她每天只睡數小時,「每朝6點起牀上學,放學又要補習,補完習又溫書,直至凌晨2時才敢睡」,令她的高中生涯只有文憑試。

在時間表編得密密麻麻的日子,Vivian最期待的便是視藝課。因入讀理大設計學院並不一定需要修讀視藝,與老師商量後,她認為該科需求的時間及心力甚多,而且非入讀設計學院的要求,便決定「堂照上,但不考試」,藉此拿起畫筆,清空思緒。

屢奪獎 「設計沒有最好的」

設計學院較不重視學生的學科成績,而Vivian的文憑試成績理想,「我放了港大法律做第一選擇,但我知應該不夠分入,第二選擇便是理大設計學院」,看似由天決定,其實始終心繫設計。

進了理大設計學院後,她接觸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令我沒有以前那麼重視成績得失,因為設計這回事,沒有最好的」。Vivian自大學一年級以來便愛參加比賽,由於骨子裏的完美主義,花盡心機改良作品,故幾乎每次也奪獎學金,目前累計得到約10萬元獎學金。

她曾設計數個得獎作品,如一個透明的防廢氣鼻罩,鼻孔位置設炭過濾物質,可過濾空氣中的廢氣;也設計了一個可在袋的下方放水樽的手抓袋(Clutch bag),方便用者帶水外出飲用,正考慮會否投入生產。

親嘗窮苦 周基利致力滅貧 愛打架屋邨仔 今成傑出學者

近年致力研究貧窮課題的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周基利,外表文質彬彬,原來童年是個「小霸王」,小學時身邊有黑社會朋友,與同學打架乃「家常便飯」。草根出身的他曾試過沒錢坐車,要尷尬請司機通融。升中後他修心養性讀書,最終成為教授,更獲頒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傑出研究表現獎。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周基利,童年是個愛打架的頑童。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周基利,童年是個愛打架的頑童。

51歲的周基利,自小居於葵涌石籬邨,當年該區龍蛇混雜,他小學時常與同學打架,更曾以木棍製成雙節棍作武器。他承認當年身邊有些朋友有黑幫背景,因此聽聞黑道中人不是曾被警方打傷,就是因偷竊送進男童院,令周內心充滿掙扎,反思長此下去不是辦法,「就算今次打贏人哋,下次再有又點算?」

石籬長大 童年黑幫為伴

周基利自小居於葵涌石籬邨。
周基利自小居於葵涌石籬邨。

慶幸當年周基利有讀書天分,小學多年來均考獲全級頭10名,甚至身邊有黑幫朋友也向他說:「你讀到書就唔好搞呢啲嘢(打架)。」適逢當年周搬家至葵盛,加上小學成績不俗,終成功升讀名校荃灣聖芳濟中學。

因校內學習氣氛良好,周基利中學時已修心養性,告別打架生涯,努力惡補英文,最終會考獲2A2B佳績。不過,周坦言升學路非一帆風順,因英文只獲E級,未有大學錄取,只好暫投身社會工作一年,一邊當銀行文員,一邊重考英文科,最終考獲D級,繼而獲港大心理學系錄取。

在美國修畢碩士後,周兩度申請讀博士不果,遂回港在社聯任研究員。他對此事耿耿於懷,遂利用公餘時間兼讀遙距課程,取得博士資格。曾在港大老年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的他,2012年轉職教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過去多年在學術期刊發表過130篇論文,關注本港貧窮議題。

關注基層童 研增向上流機會

在家中五兄弟姊妹中排第五的周基利說,童年時生活艱辛,晚飯時兄弟姊妹要鬥快吃,「手快有手慢無」,又曾乘巴士找工廠工作的母親,豈料在巴士睡過了站,身上再沒零錢多乘一程,要向司機爭取搭「順風車」。

他以自身經歷為例,認為基層兒童也應有平等學習機會,未來將繼續研究如何改善弱勢社群向上流動的機會。

【想一想】

周基利自幼喜歡打架,為甚麼他最後能修心養性,成為學者?

書本樣式

change03_1

change03_2

 

 

 

曾獲科學獎 理科小子 轉投iBank

change02_pto01

2004 年,仍是中學生的李洛衡(Ryan)為科學着迷,課餘時間都在實驗室裏度過,儘管研究過程屢屢碰壁,但科學奧妙是小伙子的動力,讓他跨過困難。那一年,他帶着科研成果遠赴美國參加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獲獎而回。轉眼11 年過去,當年的理科小子並沒有投身科研,Ryan 畢業後選擇從商,現於國際投資銀行任證券分析員。

立志做科學家 研大菜糕電芯

當年讀中六的Ryan與同學花了1年時間製作「大菜糕環保電芯」,以香港區代表身分赴美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並獲入圍獎。他憶述,研究的最大難處是要找到不會滲漏又導電的電解質,千試萬試找到鹽水加大菜糕,「將電芯放入電磁盒,推動摩打『逢』一聲,我今天仍記得那感覺非常開心」。

他表示,自小鍾愛理科,「因為理科很像我的思維模式,可以客觀解釋到世界上很多不同事物的變化。大家覺得很理所當然的東西,可以透過科學解釋箇中原因」,中四時已立志成為華裔科學家,「科學家的發明可以改變世界最多」。然而,大學選科時理科卻不在Ryan的考慮之列,「要想畢業後的出路,原來工種實在不多,出路比較窄,尤其在香港」,他說,「除非沒有太大的生活或家庭壓力,否則很難做到」,其他地區的科學家地位相對高,令人願意做科學家的動力亦較高,但在香港不是這樣,反觀讀商科出路較廣。

2004年,當時就讀中六的李洛衡(左二)與同學發明「大菜糕電芯」,赴美參賽。
2004年,當時就讀中六的李洛衡(左二)與同學發明「大菜糕電芯」,赴美參賽。

憂出路窄 大學棄選理科

現於國際投資銀行任證券分析員的他,算不算背棄了夢想?Ryan不認為現時的工作與當年想做的事背道而馳,「我不是只諗錢,或者如何錢生錢」,而是將科學的概念推而廣之到一些大家會關心的議題,透過獨立分析,向人講解一些事情為何會這樣發生、將會如何發生等,不是只看股票格價升跌,認為當中的滿足感不亞於鑽研科學理論,也是自己喜愛的工作。

上kickstarter鼓勵科研創業

雖然在港投身科研的路難行,但Ryan不認為是此路不通,「每日看着智能電話,都提醒着這條不是『倔頭路』,但當你未去到有製成品前,大家都不會去關心,或者不懂去關心」。所以,Ryan很尊重投身科研的人、佩服他們的熱情和專注,並強調創意需要尊重和鼓勵,現在不時會在創業集資網站如kickstarter、與科研有關的集資網站「投資」,「我未有能力投資幾十億,但幾百元、幾千元,積少成多」。

【想一想】

你有沒有喜歡或擅長的科目?你認為自己將來會從事相關的職業嗎?
除了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時還要考慮甚麼因素?

書本樣式

change_02_1

change_02_2

 

 

 

貧童影集主角 10年後 命運迥異

change01_pto01
「我認識的朋友,由我認識他到現在,他的生活環境從沒有改變過。」 「努力多年終靠自己爭取到一份滿意的職業,好有滿足感。」

10 年前同樣是貧窮兒童,在舊區留影出版攝影集,同一天空下,成長命運殊不同。有人15 歲便投身社會,礙於低學歷及沒專門技能,只靠打散工餬口,創業夢遙遙。亦有幸運兒在出書後獲善長贈電腦及介紹暑期工,讓興趣化成事業,成為科學園內的手機程式開發員。

社區組織協會10 年前為一班生活在深水埗區的貧窮兒童留影並出版攝影集,最近再邀請他們拍照,向讀者訴說十分之一世紀以來的空白。陳允沖(阿沖)當年與姊姊陳允玲一同在深水埗街頭合照,當年12 歲的他在書中寫道,「想當醫生,替人治病」,此刻穿著廚房工作服的他笑說對此事已毫無印象。沒有中五學歷,莫說醫生,連小時候覺得「很有型」的警察都做不成。

阿沖以前住板間房,一家四口要靠母親微薄薪水及綜援金過活,「細個連去小食部買零食的錢都無,身上只有車錢」,亦不敢約朋友去街,「因為無多餘錢」。他中四時自知沒讀書資質,加上年少貪玩而決定輟學。

首年投身職場,阿沖找不到長工,做過飲食、髮廊、地盤、運輸,盡是「餐搵餐食」。當時每周只有約$500 兼職薪水,他統統花在抽煙、飲酒、到網吧打機等,「雖然錢不多,但當時覺得好開心」。深水埗區內一班貧童的父母多忙於工作,無暇料理家庭,孩子常流連街頭,成為壞分子的目標,阿沖一度吸食K 仔兩個月。

陳允沖(右)10 年前與年長兩歲的姊姊陳允玲(左)一同在深水埗街頭留影,當年12 歲的他 在書中寫道,「長大後想當醫生」及「希望長 大後有工作」。當年希望學業進步的姊姊夢想 成真,現已赴台灣留學,但陳允沖對於行醫的 志願已無印象,如今穿不成醫生袍,改穿廚房 工作服,目標是由低做起,希望將來開餐廳, 可以買車、買樓,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社區 組織協會提供)
陳允沖(右)10 年前與年長兩歲的姊姊陳允玲(左)一同在深水埗街頭留影,當年12 歲的他在書中寫道,「長大後想當醫生」及「希望長大後有工作」。當年希望學業進步的姊姊夢想成真,現已赴台灣留學,但陳允沖對於行醫的志願已無印象,如今穿不成醫生袍,改穿廚房工作服,目標是由低做起,希望將來開餐廳,可以買車、買樓,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社區組織協會提供)

昔日不覺窮困 因「朋友全無夢想」

他說,從前完全不覺得自己窮困或無作為,因為「朋友全部無夢想,他們甚至無諗過轉行,或試不同東西,好似甘於做一世勞力工作」。作為過來人,他說部分學歷不高的貧童因小時候窮困,長大後「搵到兩餐已經滿足」,不會計劃發展事業。

踏足職場,阿沖才懊惱沒把握讀書黃金機會,「勞工處份份工都要中五畢業」,曾做貨倉運輸的他即使掌握文書工作能力,沒有一紙文憑,難以轉職倉務文員。他曾想修讀職訓局課程,但發現除了交學費,亦要「手停口停」。現在回想,輟學唯一好處就是集中資源讓早計劃到台灣升學的姊姊圓夢。

眼看身邊朋友「無一個脫離到低下階層」,赴台灣念書的姐姐大概是唯一例外,阿沖說,不想繼續原地踏步,亦不想再「餐搵餐食」。兜轉多年,阿沖近月轉至日本餐廳當學徒,月入$10,000,薪金雖較低,但他希望由低做起,將來擁有自己的餐廳。不過他與媽媽的薪金差不多全數用作生活開支及供姊姊留學,阿沖亦承認創業路遙遙,「但起碼有夢想,不甘心只做一世打工仔」。

「不甘心一世打工」 創業路遙

至於現年24 歲的林銘峰(Alan)跟阿沖一樣,中學便踏足職場,不過他幸運得多,獲有心人介紹有關資訊科技的實習工作,「別人暑假在吃喝玩樂,我就在當暑期工,為夢想做個不停」,人際網絡擴闊之餘亦賺到第一份薪金,可以自行購買零件組裝電腦。

當年14 歲的Alan 在攝影集出版不久後,有心人看到他在書中寫上的願望,送贈手提電腦之餘,還多次介紹不同暑期工,包括在學校電腦部及電訊公司擔任技術支援工作。

年紀輕輕的Alan 中學時已富「實戰」經驗,特別在處理網絡伺服器方面,經驗甚至較有大學學位的同業豐富。惜聯招放榜後大學夢碎,只能升讀副學士,但憑勤奮努力及相關工作經驗,去年中他獲科學園一家公司聘用為手機程式開發員,月薪$13,500。

回想當初,若非有心人介紹暑期工作,沒大學學位的Alan 可能只能從事維修或組裝電腦等工作。他說,家境雖不代表一切,反觀天分及努力對從事資訊科技行業更重要,但家境若窮困,起步的確會比較慢,即使有興趣,亦未必有餘錢購買不同器材及軟件。

10 年前就讀中三的林銘峰在攝影集表明想有一部手提電腦,有心人看到後不單贈他電腦,更介紹多份資訊科技暑期工,讓他賺取不少工作經驗。10 年過去,現已24歲的他去年自投履歷應徵,靠自己爭取受聘科學園一家公司當手機程式開發員,他正在公開大學半工讀,最快今年夏天畢業。(社區組織協會提供)
10 年前就讀中三的林銘峰在攝影集表明想有一部手提電腦,有心人看到後不單贈他電腦,更介紹多份資訊科技暑期工,讓他賺取不少工作經驗。10 年過去,現已24歲的他去年自投履歷應徵,靠自己爭取受聘科學園一家公司當手機程式開發員,他正在公開大學半工讀,最快今年夏天畢業。(社區組織協會提供)

教電腦傳承善心

Alan 現花近$90,000 在公開大學進修,加上要償還副學士貸款,需要節衣縮食,笑言「想過踩單車返工」,現可以把興趣化為事業,從事專業範疇,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他閒時亦會回深水埗區社區中心教電腦班,希望像當年的有心人,盡綿力改變貧童命運。

一見鍾情 還是日久生情?

嘗試過不同行業後,陳立業(左一)發現自己對珠寶公司的工作「日久生情」。
嘗試過不同行業後,陳立業(左一)發現自己對珠寶公司的工作「日久生情」。

確立自己的職業路向好比選擇伴侶,要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考慮將來的發展謹慎挑選,是一件終身大事。有人深知自己的專長和需要,從小已立志進入理想行業;亦有人選擇親身體驗不同職業,再慢慢發掘自己的職業路向。而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對工作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

很多年輕人問我,應該找一份「一見鍾情」的工作,還是會「日久生情」,慢慢愛上自己的工作呢?有些人比較幸運,很早已認定對某些專業或藝術方面的興趣,亦可能展現了在這方面的才華,我認為這樣「寄工作於娛樂」地發展事業是最理想的。正如自小已是一個貓癡的我,當年選大學的時候曾希望攻讀獸醫作為我一生的職業。

不過很多年輕人如我初出茅廬時一樣,未清楚自己的強項和發展方向,往往需嘗試不同的工種甚至行業,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愛」。

做不成獸醫,我的志願是推廣香港,因為多年前我在加拿大讀中學,同學們竟問我香港是否一條漁村?所以我立志要為香港做點事!因此當年應邀加入旅發局,我非常興奮。雖然那也是我工作生涯中最辛苦的6 年,但工作多元化,接觸層面之廣令我眼界大開,而且SARS 後推出過的種種項目得到旅客、業界和市民的認同,幫助推動經濟使香港復蘇走出谷底,心裏都感到安慰和滿足。

陳立業年輕時希望成為獸醫,後來卻加入香港旅遊發展 局(旅發局)。左圖為獸醫,右圖為旅發局主席林建岳。
陳立業年輕時希望成為獸醫,後來卻加入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左圖為獸醫,右圖為旅發局主席林建岳。

試不同工種行業 找事業「真愛」

同樣地因為我對新科技gadget 素感興趣,而20 年前正值流動通訊迅速發展的時期,任職電訊公司可說是「正中我下懷」,因為一方面可以親身率先試玩不同的手機,更有一個平台讓我和團隊發揮創意,推出不同的增值服務。

後來就職銀行主管信用卡及私人信貸的業務,對於從未借過貸款的我,真的花了好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和了解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心態。初時還安慰自己,至少工作有「在中環上班」這個亮點呢!但後來我慢慢發掘到這份工作的趣味,日漸起情愫,最起碼讓我習慣看密密麻麻的數據呢!

提到「日久生情」的一份工,要算是現時我在「TSL |謝瑞麟」的崗位了。在未入行之前,我對珠寶認識幾近零,一生唯一的珠寶只是嫲嫲在我兒時送的一塊玉吊墜。所以任職初期的確有點吃力,要加倍努力學習產品知識。可幸的是公司開通的管理理念,不但歡迎我這類管理通才加入,更給我發揮空間,結合過往跨界經驗與珠寶業的專業擦出創新火花。

謝瑞麟珠寶集團副行政總裁(業務) 陳立業

想一想

1. 為甚麼有人會對某項職業「一見鍾情」?
2. 參考陳立業的經驗,你認為如何能找到自己「最愛」的職業?

書本樣式

pre08_02_cap1
pre08_02_ca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