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師生特製義肢 截肢漢自如揮琴弓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葉昆宜(左起)、學系助理教授劉達銘及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一起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右一)特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讓他可以更順暢地拉奏音樂。(王丹麟攝)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葉昆宜(左起)、學系助理教授劉達銘及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一起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右一)特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讓他可以更順暢地拉奏音樂。(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一個正在上學,一個正在上班,兩名男生因為一名傷殘人士而結緣,合作製造「特別的義肢」。為了助傷殘人士圓音樂夢,即使兩人不懂得拉奏小提琴,他們上網看了又看相關影片,設計圖改了又改,反反覆覆測試製成品,只是希望製作出最合適對象所用,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

意外失左手 半途出家學音樂

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生葉昆宜去年暑期有感「無所事事」,詢問該系助理教授劉達銘有沒有任何活動推介,剛好當時劉達銘接獲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義肢及矯形部的邀請,共同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阿富)研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葉昆宜一口答應。與此同時,劉達銘亦邀請了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一同參與,兩名年輕人在劉的指導下,開始為阿富特製義肢。

阿富15年前因交通意外致左手上肢一半以下位置截肢。3年前,他受到另一名熱愛小提琴的截肢朋友影響,開始接觸小提琴,原不懂音樂的阿富說要像小孩子般從「閱讀樂譜學起」。因缺了左手,他改以右手按弦,並請求威院義肢及矯形部製造一隻可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阿富原本的義肢是將長鋁片釘在上臂套筒末端,再加一個大文件夾用以夾實琴弓。由於該義肢套筒較硬,加上鋁片角度未算準確等因素,阿富只能拉到三分之一弓,某些音符因義肢「頂着胸口」而未能拉奏。威院其後邀請劉達銘共同製造新義肢,由醫院製造義肢套筒,中大負責義肢末端設計及計算固定角度。

葉昆宜不懂樂器,陳守健只會彈結他,對小提琴可說是一無所知,與阿富會面的時間亦有限,陳笑言「總不能叫他(阿富)長駐在實驗室吧」。為了解什麼設計適合岑幸富,他倆特意上網閱讀有關小提琴的知識,又不停看健全者及傷殘人士拉小提琴的影片,觀察兩者的分別。葉昆宜憶述過程中常計錯義肢末端固定角度,因而未能靈活拉奏,曾一度「想過放棄」;而陳守健指最少畫了8至10幅設計圖,與以往製作機械不同,是次除了畫圖,還要「設身處地為使用者考慮」。

不停看拉琴片段 計角度最難

新義肢套筒由高溫塑料及纖維樹脂製,較原有套筒柔軟及有彈性;而兩人以3D打印聚乳酸(PLA)方式製造義肢末端,好處是較輕;另以勾扣方式扣緊琴弓。阿富約在個多星期前始收到最終製成品,大讚新義肢不但較輕,使用上亦更靈活,可以拉到三分之二弓,笑說可更順暢地拉奏心愛的《天空之城》主題歌。

明報記者 王丹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