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探討歧視 共融話劇體驗聽障之苦

小朋友未必理解聽障人士的苦况,開玩笑地改花名、在耳邊大聲說話,都可能令當事人難受,劇中一班好友就為此爭執,幸好經過溝通,終於和好如初。
小朋友未必理解聽障人士的苦况,開玩笑地改花名、在耳邊大聲說話,都可能令當事人難受,劇中一班好友就為此爭執,幸好經過溝通,終於和好如初。

【明報專訊】小朋友都知道不應該歧視別人,但如果身邊有一名殘障朋友,孩子又是否真的懂得跟他和睦共處?共融話劇《青春修煉日記》講述一名聽障人士與朋友們的成長故事。他們由細玩到大,卻仍然衝突連連,甚至因為改花名等惡作劇,令友情出現危機。

劇中小演員全是「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的參加者,排戲、背對白之前,他們特地探訪殘障人士,親身體會共融概念。一場演出,令他們更明白殘障者之苦,立志身體力行,為有需要的人發聲。

上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公演的《青春修煉日記》,是一個橫跨十二年的故事,講述一班好朋友由小學到大學的經歷,所以話劇也分成小、中、大學三個場景,每個角色由三名不同年齡層的演員分飾。

飾演聽障人士的蘇永成(左)表示,演戲時被言語攻擊已感到難受,相信現實中殘障人士會遇上更多歧視,成年後找工作也很困難。
飾演聽障人士的蘇永成(左)表示,演戲時被言語攻擊已感到難受,相信現實中殘障人士會遇上更多歧視,成年後找工作也很困難。

分析劇本 深刻了解歧視

新域劇團創辦人蔡錫昌(右)及《青春修煉日記》執行導演黃劍冰(左)曾問小演員,最想幫助哪一類有需要人士,他們的答案相當多元化,包括少數族裔、殘疾人士、情緒病患等。
新域劇團創辦人蔡錫昌(右)及《青春修煉日記》執行導演黃劍冰(左)曾問小演員,最想幫助哪一類有需要人士,他們的答案相當多元化,包括少數族裔、殘疾人士、情緒病患等。

小學組的七名演員都是「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參加者,計劃由新域劇團主辦,劇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蔡錫昌認為,要跟小朋友探討歧視,戲劇是最有效的媒介,「大部分戲劇都有角力,角色之間有矛盾、衝突,才能構成精彩的劇情。而歧視很多時是導致衝突的源頭,透過分析劇本內容、人物心態,小朋友對歧視問題就有更深刻的了解」。

《青》的主要角色張樂軒是一名聽障人士,而身體上的缺陷,往往引發好友之間的爭執。小時候,個性溫和的他會因被朋友們改花名,與他們大吵一場,或者因聽不清大家的對話而悶悶不樂;長大後踏入社會,求職處處碰壁,朋友們卻愛莫能助,也令雙方再次出現隔膜。

在盛夏戲劇營中,小演員在導師指導下,輪流分享身邊的歧視事件,例如殘疾人士被嫌棄行得慢等,令他們發現歧視問題絕不罕見。
在盛夏戲劇營中,小演員在導師指導下,輪流分享身邊的歧視事件,例如殘疾人士被嫌棄行得慢等,令他們發現歧視問題絕不罕見。

小演員戴耳塞體驗弱聽

討論後,他們將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歧視情况列出,包括被歧視的對象及歧視的手法。
討論後,他們將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歧視情况列出,包括被歧視的對象及歧視的手法。

小學時期的樂軒由小四的蘇永成飾演,他在劇中其中一句對白「我只是弱聽,不是聾,不用這麼大聲對我說話!」,永成亦有切身體驗,「我排練會戴着耳塞,體驗弱聽的感覺,有時會聽不清別人說話,請對方重複一次,對方便會誇張地提高聲線,那就太大聲了」。

小學組的重頭戲是樂軒與朋友爭吵,還被改花名做「聾耳張」,這也是令永成相當深刻的一幕,「當被言語攻擊時,即使明知在演戲,我也感到很不開心,可想而知現實中,聽障人士一定更易受言語傷害」。他還笑言演出過後,自己應該是最能體會弱聽苦况的小演員。

除了小學生外,中學生和大專生都可參加「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第一屆的參加者上月完成壓軸演出,並獲頒證書。
除了小學生外,中學生和大專生都可參加「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第一屆的參加者上月完成壓軸演出,並獲頒證書。

了解共融 學習與殘障者相處

小演員到靈實恩光學校做義工,協助照顧嚴重智障的學童,過程中增加他們對殘障人士的同理心。
小演員到靈實恩光學校做義工,協助照顧嚴重智障的學童,過程中增加他們對殘障人士的同理心。

跟一般劇場演出不同,《青》的小演員在排練和背對白之前,首要任務是了解共融的理念。所以在為期一年的計劃裏,劇場演出只屬壓軸部分,其餘時間,他們會化身成戲劇大使,參與各項體驗活動。活動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劇場知識類,包括出席戲劇工作坊、參觀演藝學院等,培養小演員的戲劇才能。第二種當然與共融有關,例如去平等機會委員會聽講座,又會到特殊學校探訪,跟嚴重智障的學生玩遊戲、聊天,還親自餵他們吃飯,學習如何與殘障人士相處。

除了成為大使,小演員也出席了盛夏戲劇營,一連五日投入訓練。蔡錫昌表示,在營中大家玩團體遊戲,這對演出相當有幫助,「以玩閃避球為例,看似純粹好玩,其實可以培養默契和合作精神,同時學習走位和增加靈敏度」。另一方面,日營重點始終是平等共融,「小演員會分成兩組,分享和討論有關共融的見聞。其實導師只要在旁稍加提點,他們就能察覺身邊有歧視的情况,例如學校裏有欺凌等」。

朱銳羚表示,情緒病患者雖然不是身體殘障,但有時無法控制情緒,也會遭人白眼,她希望幫助這類人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難處。
朱銳羚表示,情緒病患者雖然不是身體殘障,但有時無法控制情緒,也會遭人白眼,她希望幫助這類人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難處。

小六的朱銳羚坦言,以往沒太留意別人的需要,也沒察覺周圍有歧視事件,直至討論過後,才知道這類事情原來絕不少見,只是平日見慣不怪,「在街上有些人拿着拐杖,途人會避免走在他後面,好像嫌他行動不便、行得慢。或者有些人走路姿勢比較奇怪,別人也會刻意避開」。

銳羚飾演的角色名叫Emily,當樂軒與好朋友爭執時,她有份從中調停,慢慢引導他講出內心說話。回到現實世界,銳羚也希望可以為他人發聲,而她最想幫助有情緒問題的人,「現時社會上的歧視不限於身體殘疾,如果有人神情呆滯、反應遲鈍,或者情緒大起大落,都很可能被排斥。有次在課堂上,有同學控制不了情緒,激動起來推跌了桌椅,但老師未聽解釋便先責備,其他同學則會把桌椅稍微移開,疏遠這名同學」。

讀抑鬱書籍 冀助情緒受困者

為了切實幫助情緒有問題的人,銳羚最近找了有關抑鬱症的書來閱讀,加深對情緒病患者的了解,「原來他們可以為了一句說話而很不開心,甚至哭很久,跟他們談話時就要注意,例如要避免說『你不要不開心』,因為是命令式句子,反而會給他們壓力,取而代之應用正面的鼓勵說話。我希望自己注意用詞之餘,也令其他人留意這一點」。

文﹕李樂嘉
圖﹕林俊源、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真的是零功課嗎?

【明報專訊】最近在一些家長互通消息的網頁上,看到有位小學家長不斷留言,頻頻稱讚校長開明愛學生,今個學期學校率先推出試行零功課計劃,學生上午上課,下午的時間用來做功課,務求學生放學後回家不用再為做功課煩惱趕個天昏地暗。因為這間學校是區內名校,推出這個功課政策得到不少掌聲及家長認同,因為心中即使不認同亦不敢不認同。想當年大T讀的那間國際幼稚園,一早講明透過活動學習做project的形式來教學,竟然有家長不斷投訴,擔心不學寫字不做功課,他日如何銜接小學云云,要脅校長要是不肯就範的話,就會去找校監校董會主席投訴;但是偏偏死不肯轉校,煩到校長簡直人都癲!

我最有興趣想知的是,學校事實推出零功課計劃沒錯,但是否代表孩子們放學不用趕功課,就會有空閒能玩耍休息?不用再補習,不用上各種不同類型的興趣班?還有各科目的補充練習作業?大家可知香港出版社最賺錢的是出版什麼?答案就是練習補充作業!不信大家不妨下年抽身到書展親身體驗一下,那些家長個個拖住行李篋有備而來,瘋狂購買,真替他們的孩子難過。矯枉過正,過猶不及,是不是完全零功課,就可對孩子的學習最有利?

學習亦可是親子活動

現今除了怪獸家長當道,還有一批只要孩子開心極端放任就是愛的家長,以開明開放自居,口口聲聲任由子女自由發展,實質就是縱容溺愛,連如何管教子女都不識不知不理。所以如野孩子般在公共場合叫囂追逐橫衝直撞,完全沒有公德禮貌家教的小朋友,愈見愈多。更甚的是,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一概全部推在學校及老師們身上,最緊要不用煩。零功課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們毋須為教子女做功課而煩。但其實功課不限於抄寫,一些專題活動探討,簡單如節日典故,風土人情習俗食品,都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和學習。我試過和大小T去公園執樹葉做專題,為宇宙恆星銀河系一起上網搵資料,齊增知識不亦樂乎。一點都不覺煩或者枯燥乏味。

邊罵功課多 邊叫小朋友做

同一討論區,又會有家長不斷留言post文,投訴學校日日十幾樣功課太多,質問有冇搞錯是否想收買小朋友的命?奇怪的是,投訴還投訴,一樣逼孩子就範,即使做到三更半夜瞌眼瞓都要把功課做完,然後明天照常乖乖地帶子女去上學。花時間長篇大論寫文章投訴,簡直多餘,令我想起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病患者。

返學的目的,只是為了做功課默書測驗和考試,學生喜歡上學才怪!文章開始時提及的那間推行零功課計劃的小學雖然是名校,我深信,會有家長就這個安排投訴,做少了學少了深怕會影響寶貝考名中學的競爭力。很多家長講一套做一套,雖然說認同,孩子回家之後還是不斷要做功課做補充,做高一年班甚至兩三年班的作業,結果還不是一樣日日做?真的很痛心!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焦點職業:攝影記者

行業概況

063_pto01相比起文字,影像往往較能吸引讀者的注意,而新聞圖片更能直接顯示報道的內容,加強資訊性。香港傳媒數目愈來愈多,近年不少網絡傳媒機構紛紛成立,當中除了文字資訊外,亦要在輔以圖片增潤報道內容,對攝影記者有一定的人手需求。攝影記者是一門相當專業的工作,但隨著近年攝影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大眾可更易接觸到相關器材,增加入行機會。

工作內容

攝影記者的工作集攝影師與記者於一身,拍攝的照片既要具視覺效果,亦要能說明新聞內容。報館、雜誌社、電視台、新聞通訊社及網絡媒體均會聘任攝影記者,不同類型的記者工作各異,例如:報章記者多固定為某版面進行拍攝工作,但亦會按情況而借調至其他版面;雜誌記者則會按雜誌內容主題拍攝所需的照片。一般而言,攝影記者的工作如下:

  • 向編輯了解每日工作安排,了解採訪的人物及事件內容
  • 與文字記者協商,了解報道方向,構思畫面
  • 出發前準備器材,並檢查是否有充足電源、正常運作
  • 到達採訪地點,運用攝影技巧進行拍攝
  • 進行後期工作:撰寫圖片說明、調整照片光暗等

入職學歷要求

雖然攝影記者的工作是攝影技術與新聞觸覺並重,但基本入職條件是以攝影為先。有意入行者必須要對攝影有認識,熟悉操作相機。業界對攝影記者沒有劃一的學歷及經驗要求,中學畢業即可。曾修讀新聞或攝影相關課程者較有優勢,工作時亦較易上手。

晉升要求、路徑及薪酬

晉升方面,攝影記者當累積一定年資和經驗後,可升為圖片編輯,負責統籌整個攝影記者團隊的工作,在拍攝方向、選圖方面給予意見。

職位  

薪酬 

圖片編輯 $22,000 – $30,000
高級攝影記者 $13,000 – $18,000
攝影記者 $7,000 – $12,000

 入職性格要求

  • 良好體力、刻苦耐勞:採訪時要帶備不同的器材四出走訪,器材重量至少也有5公斤,加上沒有固定工作時間及地點,因此要以良好體力應付工作
  • 有耐性、對攝影有熱誠:攝影記者或要經過長時間等待,憑耐性及熱誠才可完成工作,例如在選舉票站等待公布結果的一刻
  • 良好觀察能力、懂隨機應變:採訪中或會出現突發情況,此時便要細心觀察事件,靈活變通地處理工作
  • 具美感、時事觸覺:新聞攝影要求技術與內容並重,拍攝時要兼具美感及時事觸覺

升學或進修課程連結

要為新聞攝影工作做好準備,可修讀與傳播或攝影相關的課程,了解更多業內運作及行業知識。

如有意對新聞深入了解,可報讀各大專院校的新聞、傳播及媒體相關的課程。課程內容除了教授新聞及傳播學主要理論,亦包括新聞攝影及影像處理等技巧。部分課程更提供短期實習,讓同學在暑假期間到傳媒機構實習,了解行業實際運作,汲取相關經驗,為未來投身傳媒界作好準備。

除了學習新聞理論,同學亦可報讀多媒體及攝影課程,學習專業的拍攝技巧,了解不同照片帶來的視覺效果,以便應用在將來實際工作中。

相關高中科目

  • 視覺藝術
  • 應用學習科目(新媒體傳播策略)
  • 應用學習科目(電影及錄像)

工作環境

  • 記者會
  • 攝影棚
  • 新聞事件現場
  • 傳媒機構辦公室
  • 按需要到海外工作

工作時數

  • 因要對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情進行採訪,工作時間不定

焦點職業:髮型師

行業概況

香港人相當注重儀容打扮,不時會光顧理髮店。除了基本的洗剪吹、電染、造型設計等服務,更興起10分鐘速剪理髮服務,可見行業發展日漸多元化。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2014年的美髮服務從業員有15,470人,人數較往前沒有顯著的增減。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入行人士不足,業界對人手有一定的需求,加上髮型師助理的待遇亦比以往好,因此鼓勵年輕人投身髮型行業。

044_pto01

工作內容

髮型師主要的工作是設計髮型。除了在理髮店為普羅大眾理髮,他們亦會在舞台表演、影視拍攝、傳媒雜誌等場合工作,為演出者設計合適的髮型。以一般在理髮店工作的髮型師為例,工作包括:

  • 為客人清洗頭髮,按需要使用護髮產品及進行頭部按摩
  • 了解客人喜好及髮質,按客人意願設計合適的髮型
  • 使用工具(如:梳、鉸剪、刷)為客人剪髮或接駁假髮
  • 操作儀器、選用電髮藥水或染髮劑為客人電髮或染髮
  • 完成髮型設計後,為客人吹頭及提出家居護髮的注意事項

入職及晉升學歷要求

044_pto02髮型師的基本學歷要求較低,中三學歷及懂一般粵語及英文即可。無論有否修讀過相關課程,初入行者一般均由髮型學徒(又稱髮型師助理)做起。

行內採用師徒制,學徒會跟隨並協助一名髮型師工作,從旁觀察、學習理髮技術。當學徒累積至一定的經驗及知識後,通過公司內部的考核和評估,便可晉升為髮型師。若完成相關課程後成為學徒,可更快適應工作,縮短學習時間,有助晉升。另外,學徒亦可發展成專門為客人電髮及染髮的電染師。

晉升路徑及薪酬

髮型師的晉升是按技術及年資而定,業界沒有統一的晉升路徑,因此行內或會出現「星級髮型師」、「首席髮型師」、「潮流髮型師」等不同的職稱。部分理髮店設佣金制度,髮型師要自行建立客戶群,增加收入。

職位

薪酬

高級髮型師 $14,000以上
髮型師 $10,000 – $14,000
髮型學徒/髮型師助理 $7,000 – $10,000

 

入職性格要求

  • 良好溝通能力:髮型師要了解客人的喜好設計髮型,並講解理髮過程的步驟
  • 具美感及潮流觸覺:髮型師要多了解潮流趨勢,運用美感及創意設計出客人滿意的髮型
  • 細心、有耐性:理髮過程中或要經過漫長的步驟,因此要細心及耐性處理每一個工序,避免遺漏及出錯

升學或進修課程連結

由於業界採用師徒制,初入行者多進行在職培訓,因此本港的髮型課程不多。以下為部分髮型課程,內容包括髮型設計基礎、頭髮護理、美髮造型設計等專業知識,有助更快投入髮廊工作,縮短任職助理時的學習時間。

相關高中科目

  • 視覺藝術科
  • 應用學習科目(美容學基礎)

工作環境

  • 理髮店
  • 攝影工作室
  • 美髮品牌機構
  • 劇場/舞台表演場地
  • 電視台/電影拍攝場地

工作時數

  • 每天約10小時,每周工作五至六天
  • 早上10時至晚上9時,按理髮店營業時間而定

焦點職業:酒店宴會人員

行業概況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中酒店業發展蓬勃,香港的酒店數目由2009年的167間,增至2016年1月的254間,增幅達52%,連帶增加酒店業的人手需求。此外,近年訪港旅客結構改變、旅遊產品日益多元化,如遊輪假期、文化導賞等;除為行業帶來新景象外,旅客對酒店旅遊服務的要求亦因此提升,使行業更渴求專業人才。

工作內容

酒店除了接待留宿客人外,宴會服務亦是重要的一環。酒店宴會人員負責銷售及統籌一切有關宴會事宜。於酒店任職者較一般餐廳宴會接觸的顧客層面更廣,加上酒店分為眾多部門,酒店宴會人員需要跟不同部門的人員協作,挑戰更大。總括而言,其職責包括:

  • 與客人洽談、講解並推銷所屬酒店提供的宴會服務
  • 與市場部協作,了解酒店的推廣及宣傳
  • 與客人落實宴會詳情,雙方保持溝通
  • 按照客人的要求,發放宴會通告予相關部門
  • 與廚務部協作,製訂及安排宴會菜單
  • 與工程部協作,處理場地佈置(如燈光及音響)
  • 與禮賓部及前台人員協作,安排當日招待賓客
  • 宴會當日監察流程,確保所有事項安排妥當

入職及晉升學歷要求

一般而言,持酒店、旅遊或款待學科的文憑或以上學歷者即符合要求。酒店及旅遊業重視實務技巧,僱主大多重視應徵者是否擁有行業知識及工作經驗。因此,有意入行者應把握實習機會,或在學期間自行到酒店尋找兼職或短期工作,增加獲聘機會。

晉升路徑及薪酬

有意從事酒店宴會工作者,可由助理一職起步,負責宴會策劃上的雜項工作。此外,亦可先擔任酒店其他前線職位(例如前台服務員、營業員、侍應),熟悉酒店運作之餘,也可從中累積經驗及尋找志向,繼而轉往宴會部門從事策劃的工作。

職位

薪酬

宴會經理 $35,000以上
宴會副經理 $15,000以上
宴會助理 $10,000 – $15,000

入職性格要求

  • 良好溝通、組織力:除了跟客人洽談宴會事宜,酒店宴會人員亦要跟酒店各部門人員協作,了解各部門處理的工作,良好溝通及組織力尤為重要
  • 細心、有耐性:由於要於不同部門合作,因此要細心留意細節,亦要有耐性地跟客人協商,不要牽一髮動全身,避免因錯誤影響宴會整體效果
  • 具領導能力、團體精神:安排宴會的工作涉及大量不同的人手,酒店宴會人員是策劃者,要以領導能力帶領同事完成工作,發揮團隊精神

升學或進修課程連結

本港酒店業發展速迅,大學、專上學院和業界培訓機構的酒店管理課程亦成為莘莘學子爭相報讀的熱門課程。有關課程旨在讓學員了解酒店不同部門的架構和營運,掌握客戶服務或管理技巧。大部份課程均設有模擬或到酒店實習的部份,讓學員學以致用。

 

 

 

相關高中科目

  • 旅遊與款待
  • 應用學習科目(酒店營運)
  • 應用學習科目(酒店服務營運)

工作環境

  • 酒店

工作時數

  • 每周工作五天,每天約九小時
  • 工作時間不固定,如遇上宴會舉行的日子,則有機會加班及工作至深夜

婚禮統籌師開心工作 講求人脈 協調應變技巧

Untitiled

婚禮即將開始,表演者臨時失場怎辦?新娘子整晚在笑,如何避免臉僵?新人在大日子,總會遇上形形色色的問題,是否可以聘請婚禮統籌師代為解難?有業界人士表示,婚禮統籌師應先接受培訓,多認識行內市場的運作,從銷售、助理職位做起,先擴闊人脈、網絡、累積經驗,一兩年後才正式「接 job」會更易上手。

婚嫁行業向來被認為是「開心工作」,然而工作背後卻一點不輕鬆。其中婚禮統籌師為新人籌辦整個婚禮,可說是新人的貼身助理,由構思主題、選擇場地、酒席安排、場地佈置、挑選禮服、拍攝婚紗照……以至幫助新人解決情緒問題等都要一一兼顧。

突發事件 臨場應變不可缺

ABC 國際婚禮統籌協會大中華區總監 Katemagg Chau 表示,婚禮瑣事繁多,要全部由一對新人執行並不容易,婚禮統籌師正可分擔箇中工作。「他們要了解新人的需要,再根據其要求及預算作出妥善的安排和建議。」

她指,這行十分講求人脈關係、應變能力和觀察力,曾有森巴女郎表演者在婚宴當日因病臨時失場,「收到消息那刻我們立即要有補救方法,時間倉卒下,惟有聯絡其他活動管理公司幫手,幾經辛苦才找到另一名森巴舞表演者頂上,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

還有曾有新娘子因為拍照笑得太多,引致臉僵,影響拍攝效果。「婚禮統籌師要『一眼關七』,在籌備各項細節時,也要留意新人的身心狀態,在適當時候提醒他們休息,並補充足夠的水分。」

個性化婚禮興起 創意要十足

Katemagg 表示,近數年坊間興起個性化婚禮,如新人會將婚禮分作兩部分:一是專為朋輩而設的婚禮派對,二是以家人為主的傳統飲宴。另曾有新人要求舉辦一個棉花和棉花糖為主題的婚宴。「我們除了用棉花和棉花糖製成襟花、花球外,同時用了數千粒棉花糖和水晶做檯面佈置,構思既新穎又大方得體,新人和賓客都很喜歡。」

想為投身婚禮統籌工作打好基礎,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恩培訓及發展中心 (下稱「信義會」) 開辦了 ERB「婚禮及宴會籌劃基礎證書」課程,內容包括活動建議書、預算、流程、人手安排、宗教儀式、花藝 (襟花/花球)、化妝、回禮等相關知識。信義會分區主任梁穎璇表示,「我們希望盡量涉獵不同的範疇,給學員整個行業的概念,另外亦會教授溝通技巧、危機應變處理等。」

此外,課程設有現景實習,「學員要預先設計主題,導師會安排學員在教堂把整個過程實習一次,當中會有突發事情發生,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對學員來說,這部分很實用和新鮮,可以學以致用。

她坦言,投身者中不乏轉職者,部分從事採購和貿易行業,其中採購人員經常要接觸人和工作講求流程細節,這些經驗正好應用在婚禮統籌的工作上。

新人由周邊工作做起 擴闊人脈 累積經驗

兼為「婚禮及宴會籌劃基礎證書」課程導師的 Katemagg 表示,初入行的婚禮統籌師,起薪約 10,000 至 15,000 元。現時部分酒樓、旅行社、酒店等亦設相關職位。

除了在婚禮統籌公司的工作起步外,也可選擇由周邊工作做起,如項目管理、活動策劃、攝影、化妝、花藝等,他們可藉投身這些工作先擴闊人脈和網絡,一兩年後才正式「接 job」會更易上手。梁穎璇補充,投身者如具備設計方面知識有一定優勢,因為工作中不時要接觸與審美有關的大小事項,例如在婚紗相、場地佈置或手作等方面給予意見。另擁有飲食、酒店、旅遊等行業背景,也有助協調各方面的工作。

失明社工求職路艱

香港失明人協會何家樑平日會利用具藍牙功能的點字器,接駁手機後便能透過觸摸凸字來操作手機及打字。他即場以點字器上的藍色鍵打字,輕輕連按數下,不消數秒就在手機上打到「Good morning」等字句。(郭慶輝攝)
香港失明人協會何家樑平日會利用具藍牙功能的點字器,接駁手機後便能透過觸摸凸字來操作手機及打字。他即場以點字器上的藍色鍵打字,輕輕連按數下,不消數秒就在手機上打到「Good morning」等字句。(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6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辦「敢聘」就業連網,昨舉行大型招聘會,提供200多個職位,以協助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就業,亦為有意請人的僱主提供協助。有社工學位畢業失明人士,6年前向社福機構求職時遭質疑不懂用電腦及要行樓梯等,致求職失敗,幸而他未有放棄,最終找到機構接納,成為從事家庭服務的社工。

殘疾招聘會 13企業支持

「敢聘」就業連網第二年舉行,參加的機構由4間增至6間,包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香港傷健協會、香港復康會及利民會,今年有逾20間企業支持,其中13間參與昨日的招聘會,提供超過200個餐飲、文員、服務業等職位空缺。

質疑不懂電腦 社福機構拒聘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執行委員何家樑只能見到光與影,自小被醫生診斷為全失明,但憑自身努力取得大學學位及註冊社工資格。他回想,6年前向社福機構求職,對方願給面試機會,但得知他為視障人士後,即拒絕其求職,問他「用唔到電腦」、「公司門口有幾級樓梯」等,縱使他多番解釋可透過安裝軟件及點字器,便能使用電腦,仍遭拒絕。

何回想當年感失落,「讀完書,點解無法貢獻社會?」幸數月後有機構願意接納他,讓他圓夢成為社工,輔導不同家庭。他認為,殘疾人士已為投身社會做好準備,部分僱主仍不了解,期望長遠能改善。

招聘會發言人、香港傷健協會總幹事高潔梅期望,透過計劃協助傷殘人士就業,亦協助僱主接納聘請傷殘人士,解決機構面對的難題,例如向機構中人提供手語培訓、改建工作間等意見。

2016年9月23日

Band 1尖子輟學覓人生目標 發現設計興趣 鞋款作品奪獎

【明報專訊】「我不覺得自己贏在起跑線,如果沒有目標,終點亦非你想去的終點,跑過去又有何意思?」一度是band 1(第一組別中學)尖子的歐智業,坦言對學習沒興趣,只因遵從父母、師長教導而讀書,但中六時無心向學,為興趣毅然輟學打工。兜兜轉轉,他發展出對設計的興趣,更意識到學習的重要,終重返校園,希望升讀大學,畢業後設計時裝。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歐智業(左起)、莊淳玲及劉思延,在香港鞋款設計比賽中獲獎。鞋款比賽分為男女裝、童裝及手袋等組別,歐設計的鞋款「生命鏈」獲全場總冠軍,莊的童鞋「童年」獲童裝金獎,劉的手袋「鋼」亦獲手袋銅獎。(郭慶輝攝)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歐智業(左起)、莊淳玲及劉思延,在香港鞋款設計比賽中獲獎。鞋款比賽分為男女裝、童裝及手袋等組別,歐設計的鞋款「生命鏈」獲全場總冠軍,莊的童鞋「童年」獲童裝金獎,劉的手袋「鋼」亦獲手袋銅獎。(郭慶輝攝)

歐智業今年23歲,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CUSCS)時裝設計及商務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學生,他設計的鞋「生命鏈」,擊敗了800份作品,獲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的全場總冠軍,競爭對手包括設計學生及已入行的青年設計師。鞋子表面遍佈海浪形波紋,歐智業指象徵着生活中的起伏與掙扎,設計意念則來自親身經歷。

他自小成績優異,「只要上課認真聽書,夜晚不用溫習到太晚」也能輕鬆取得好成績,升英文中學後也穩守全班前5名,但歐坦言對讀書沒興趣,「純粹老師、父母叫到就要做」。中學時他喜歡上跳舞,隨着舞技提升,他多花了時間練舞、排舞及表演等,無心向學,成績在中五時急跌。

那時「興趣大過天」,升中六的暑假,歐智業決定輟學工作,以騰出更多時間跳舞,「家人很震驚,如同晴天霹靂」。父母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繼續升學,甚至責備也無濟於事。他堅持己見,但其後日子並不如意,「跳舞不適合作為終身職業,始終有年紀大、跳不動的一日」,他曾從事多種職業,銷售、電召中心、客戶服務……但始終不在行。

悟學習重要 重返校園讀文憑

因為跳舞,他常常希望自己親手製作跳舞服裝,之後又與讀設計的朋友合伙經營服裝生意,那時他發現自己對設計有特別興趣,但礙於學歷與知識,與製造廠無法溝通,「自己腦中有設計意念,但不知如何表達,或者廠家跟你說一些專業術語,自己又不明」,他於是回到校園修讀設計文憑課程。現時他成績十分優異,預計可升讀大學設計相關科目,希望畢業後可設計時裝。

歐坦言,中學時最擅長生物、化學,若保持成績,應可升讀大學讀相關科目,畢業後順利找到一份相關工作,但只怕一輩子也找不到夢想。他指若跑道的終點並非其目標,那無論是「贏在起跑線」或「贏在終點」也沒有意義。談及輟學經歷,歐說從沒後悔,因那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由不喜歡讀書,到發掘自己的興趣,找到人生目標,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歐指父母一度擔心設計工作無法作為穩定的飯碗,但見到他認真讀書,又獲獎小有成就,也逐漸支持他的夢想。

「終點非理想 跑去有何意思」

CUSCS時裝設計及商務高級文憑課程學生莊淳玲及劉思延也在同一比賽中獲獎,莊淳玲有感現時兒童學習壓力大,失去童年,故以旋轉木馬及彩虹元素設計了一雙童鞋,獲童裝金獎。劉思延則以堅強及勇敢意念設計鱷魚皮紋手袋,獲手袋銅獎。

明報記者 田青青
2016年9月23日

焦點職業:汽車維修員

行業概況

根據運輸署的統計數字,至2016年7月為止,本港的領牌車輛總數超過73萬輛,數目更呈上升趨勢,可見汽車業對相關人手有一定需求。此外,政府資歷架構為汽車業成立了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業界可更有系統地提供培訓;加上職業訓練局推出了汽車業職學計劃,令年輕人更易投身此行業。

028_pto03

工作內容

汽車維修員工作主要是為車輛作定期保養、檢查、測試、維修及故障診斷,他們要熟悉汽車的結構,並按照汽車製造商的指引來進行維修,其具體工作為:

  • 拆卸/更換輪胎及其他汽車零件
  • 診斷及分析汽車故障成因,並對維修項目進行估價
  • 檢修汽車的車身、引擎、儀錶及燃油系統等
  • 進行車身噴漆/貼紙工序
  • 清潔及護理車身(例如進行打蠟)

入職及晉升學歷要求

入職汽車維修的學歷要求為中三畢業,有修讀汽車或機械工程者會較有優勢。現時,僱主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提高了不少,入行者要有一定的英語能力,以便掌握汽車說明書及維修手冊的內容。

一般而言,汽車維修員可晉升至維修主管,帶領學徒及維修員工作。如有意再進一步修讀行業知識,可在取得學士學位後,向香港工程師學會註冊,成為汽車工程師。

晉升路徑及薪酬

初入職者會由學徒做起,當熟習行業知識後,便可晉升為汽車維修員,再按年資而成為主管。

職位 薪酬
汽車維修主管 $18,000 – $25,000
汽車維修員 $10,000 – $23,000
汽車維修學徒 $8,000 – $11,000

入職性格要求

  • 良好體力、刻苦耐勞:汽車維修涉及體力勞動,例如搬運汽車組件、搬運輪胎等,因此要有良好體力以應付這些工作。
  • 細心謹慎:一輛汽車由不同大小的部件組成,維修員要細心注意汽車每一項零件,以保障行車安全

升學或進修課程連結

職業訓練局開辦了不同程度與汽車維修相關的課程,有意入行者可先報讀,了解行業知識。此外,同學亦可選讀各大專院校的機械工程,了解與汽車結構相關的知識。

相關高中科目

  • 應用學習科目(汽車科技)

工作環境

  • 車房

工作時數

  • 按車房營業時間而定,一般為上午8時至下午8時內,每天工作八小時
  • 每周工作五天至五天半

醫院忽視癌父心靈 醫科生誓醫人醫心

香港大學醫學院昨邀請今屆入學的6名成績優異新生,分享矢志從醫的故事。其中21歲的易嘉瑩 ( 右二 ) 兩摯親患癌經歷令她決心從醫,而岑仲彬(右三)從中學義工活動中感到醫生除治療病人,也應給予心靈照顧。(劉焌陶攝)
香港大學醫學院昨邀請今屆入學的6名成績優異新生,分享矢志從醫的故事。其中21歲的易嘉瑩 ( 右二 ) 兩摯親患癌經歷令她決心從醫,而岑仲彬(右三)從中學義工活動中感到醫生除治療病人,也應給予心靈照顧。(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醫生是什麼?」這是醫科新鮮人都會想的問題。易嘉瑩是今年香港大學的醫科新生,童年喪親令她體驗無力救摯親的痛苦,也明白到醫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重要;岑仲彬是嘉瑩同學,中學從事義工的經歷,給予他另一雙眼睛感受智障病人所受的歧視。兩名新鮮人背景及從醫原因均不同,但有同一份理念 ︰醫人也醫心。

易嘉瑩說過要成為專治癌症的醫生,清晰志向的背後,與童年的痛苦經歷有關。嘉瑩生於內地,父母二人原本合力打理時裝店,可惜嘉瑩爸爸在她7歲時得了大腸癌,當年家中成年人為怕其爸爸得悉患上絕症後失去生存意志,商量後告知嘉瑩要一起幫忙,瞞着爸爸。

未與家屬商量爆病情

難過不許說出口,但小小心靈確實痛苦。「他患病時,還常常照顧我,說要陪我買衣服。那時候他腳很腫,但我只可以在牀邊望着他,我覺得自己很無用。」無力感令嘉瑩很難受。某一天,院方在嘉瑩一家不知情下,告訴其父病情。易爸爸知道後大發脾氣,拒絕一切治療,雖然個多月後他重新服藥,但不久離世。嘉瑩14歲時,其祖父因長期吸煙而得肺癌離世。

家中兩人患癌,嘉瑩決定自強,希望有能力為病者減輕痛楚,立志行醫,還是學會理解病者的心靈,她不忘爸爸得悉患癌後發脾氣的一幕,「為何要在病者不接受或很脆弱的情况下打擊他?可否先跟家人商量,在最適合的時機再告訴他們病情?」

義工心酸經歷 學懂關心病人

另一醫科生岑仲彬的行醫夢,由中學擔任義工時開始。他接觸很多智力有問題及患上唐氏綜合症的朋友,最記得一名智力只如10歲的中年人,「他說有時會坐在一角哭,因覺得無人關心」,仲彬感到心酸,令他決心做一名花時間關心病人的醫生。

行醫的熱誠燒得旺盛,但現實是醫生工作量很繁重,如何兼病人心靈?「人生是個輪迴,既然生老病死無法避免,那可否在每個階段都給予他們最大的尊嚴?」嘉瑩說。而仲彬想要在能力範圍做好 ,希望自己多花些時間慰問每個病人。

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