糅合創意表達藝術治療 戲劇治療師助SEN兒童表達情緒和感受

戲劇治療是創意表達藝術治療的一種,它運用戲劇歷程來進行心靈治療,以整合個案的情緒、轉化生命經驗,促進個人成長。戲劇治療的應用很廣,由醫院(如精神科)到學校也有,介入的手法和媒介也有所不同,一般有言語、音樂、感官(如聲音或觸感)等。而對戲劇治療師來說,讓兒童參與和感受戲劇的力量,尤其是SEN(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有助提升自信心和抗逆力,主動表達情緒和感受。

用心了解 助SEN兒童尋找個人強項
在Mo眼中,每個個案都是獨特的,「SEN兒童在主流教育制度下深受多方壓力,如功課、課堂常規、社交生活等,戲劇治療給予他們一個被肯定和尊重的表達空間,助他們尋找個人強項及優勢,以提升自信心及抗逆力,更重要是讓他們理解到表達情緒和感受的重要性。」

戲劇治療師會蒐集不同的物品,如布偶作為治療的工具。

SEN兒童各有溝通特質 利用合適媒介提升興趣
她指,不同SEN兒童各有溝通特質,如自閉症兒童需要簡短清晰的指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兒童需要「邊動邊參與活動」、讀寫障礙的兒童偏向以畫畫及動作作表達等。治療師明白他們特質的話,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效果,建立互信關係,讓個案自立、面對生活挑戰。

「SEN兒童的強項不一定是在讀書、體育、美術等方面,可以是在創意方面,例如創作一個獨特的故事結局。」Mo有時會利用創作故事去引導兒童,舉例:兒童不想面對轉變,她便講述一些改變的故事,有時會加入即興演繹,提升他們的興趣。

戲劇治療師、輔導員及戲劇導師Mo Mak

陪伴是重要一環 樂見個案改善和轉變
Mo強調,在治療過程中,陪伴是重要的一環:「要讓個案在一個安全、自由的空間(如治療室)內面對自己的困難,同時發掘及預演不同的方法,以克服或尋找共存的辦法。」她分享,曾有一名中度語障的高小女童,本身情緒問題不算嚴重,只是有點自信不足,在初期建構一個家的活動時,女童由朋友做主導,及至中後期,女童跟Mo說想親自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原來過程中Mo跟女童分享了一個鯨魚擱淺的故事,令她明白弱勢的人只要願意開口求助也是有作為的。Mo後來得悉女童在課室的表現較以前主動,個案的改善和轉變便是她的工作滿足感。

戲劇治療師須靈活變通 利用不同的介入手法作治療
她認為,戲劇治療師要為人開放、接納度高、靈活變通,例如面對一名多重障礙的兒童時,她會以肢體動作、音樂及五感去帶領活動,取代故事形式的介入手法,讓兒童以其狀况及能力去參與、感受戲劇的力量。

文章刊於:明報JUMP(2021年12月3日)

克服選擇性緘默症+讀寫障礙 「怕醜女」當上言語治療師

Wincy的童年雖受着選擇性緘默症和讀寫障礙的雙重困擾,但憑着不放棄的精神,她一樣學有所成。(賴俊傑攝)
Wincy的童年雖受着選擇性緘默症和讀寫障礙的雙重困擾,但憑着不放棄的精神,她一樣學有所成。(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孩子在課堂上勇於發問嗎?做功課是否有條不紊?這些往往是大家用來「預測」小朋友是否讀書材料的準則。但既是註冊言語治療師,也是註冊教師的鄭穎賢(Wincy),兒時卻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是個非一般的「怕醜」女;兼且有讀寫障礙,功課作業永遠做得一塌糊塗。然而,Wincy最終跨越了這條崎嶇的學習路,取得雙碩士學位。誰敢說SEN孩子,就一定不是讀書的材料呢?

不論是昔日當幼稚園教師,還是現在轉做言語治療師,Wincy都一直「靠把口搵食」,很難想像她患有選擇性緘默症。這是社交焦慮症的一種,患者雖然有正常的語言能力,但在某些環境下會表現退縮,難以張口說話。

儘管讀障問題沒有「痊癒」,但Wincy有小工具幫忙,一樣可以享受閱讀樂趣。她習慣用黑間尺指着逐行看,一來更聚焦,二來可遮蔽已看完的段落,減少視覺上的干擾。(賴俊傑攝)
儘管讀障問題沒有「痊癒」,但Wincy有小工具幫忙,一樣可以享受閱讀樂趣。她習慣用黑間尺指着逐行看,一來更聚焦,二來可遮蔽已看完的段落,減少視覺上的干擾。(賴俊傑攝)

上堂答問題 聲音「卡」在喉嚨
「這個情况我小學時比較嚴重,在教師眼中,我『文靜』、『內向』,但實情是我很緊張、說不出話來,甚至背後有同學取笑我是『啞』的。」Wincy回想最經典的一幕,是有次教師要求她答問題,她站起來答了,但教師說聽不到,「就連身旁的同學也說聽不到」,結果她走到教師的耳邊再說一遍,對方還是說聽不到,「那時我以為自己講了,現在才知道其實沒有,根本說話一直卡在我喉嚨,沒有說出來」。

Wincy的「害羞」問題,直至升中後才有改善,「可能轉了新環境,又遇到一班比較包容和接納我『唔出聲』的同學,情况慢慢好轉」。說到目前的狀况,她強調不影響日常工作,「當我帶着身分角色去跟別人溝通,例如我以言語治療師身分處理個案時,沒問題的」。只是,她仍然抗拒坐小巴,因為不敢叫下車,亦害怕致電給陌生人,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

Wincy針對讀障學童的需要,精心設計不少教具。(賴俊傑攝)
Wincy針對讀障學童的需要,精心設計不少教具。(賴俊傑攝)

讀障困擾 拆字抄寫助記憶
選擇性緘默症雖然影響Wincy的童年社交,但困擾遠不及讀寫障礙,「寫鏡面字、串錯英文、抄中文經常多一筆或少一撇、看書時跳行跳字,這些問題我統統都有」。小時候的Wincy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已經很努力,卻換不到好成績,「父母只歸咎於我粗心大意」。

為了避免「粗心大意」,Wincy不斷找方法幫自己,「中文比較難,唯有盡量用口訣去記,像『聽』字,會念成『耳』、『王』、『十』、『四』、『一』、『心』;亦很有警覺去提醒自己,把字拆細看,檢視每個部分有否多一筆或少一撇。更愚蠢的方法,就是抄寫很多遍,希望加深記憶。」

由讀障女孩到今天成為專業人士,Wincy走過的路並不平坦。她中五畢業後,先後修讀旅遊業和酒店業的文憑、高級文憑課程,再銜接海外大學,但她只在相關行業工作過很短時間,便轉攻讀教育文憑、教育碩士,「因為一直很想教書」。Wincy表示,修讀專科反而比起中學時更輕鬆,「因為主要用英文讀,我懂得phonics,便幫我解決到部分串字的問題,而且學科經常都是用一堆固定的生字,會比較容易應付」。

Wincy曾在浸大攻讀教育學碩士,當過幼稚園教師。(受訪者提供)
Wincy曾在浸大攻讀教育學碩士,當過幼稚園教師。(受訪者提供)

及早識別治療 讀障少冤枉路
至於後期修讀言語治療,又是另一個故事。Wincy當上幼稚園教師後,接觸到很多SEN學童,或許由於自己都是同路人,很想幫他們,但發現在課程框架下能做的不多,「那時幼稚園的師生比例是1:15,我要兼顧教學進度,實在沒太多空間幫到這班小朋友」。

於是她毅然重返校園,修讀言語治療,畢業後決定自己執業,希望有更大的彈性,能在自己的範圍內做更多,「現時每個月,我都會騰空2至3日,為有需要的基層SEN學童免費做言語發展進度檢查」。她說,SEN尤其是讀障的孩子,只要及早識別、介入治療,他們的能力可以有很大的提升,不用像她當年走那麼多冤枉路。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文︰沈雅詩
文章刊於:[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3期] (2020年12月8日)

一技之長﹕120小時體適能培訓 康文署認可教練資歷

【明報專訊】近年興起「全民運動」,藝人的「爆肌」形象更使不少人趨之若鶩,紛紛跑到健身房鍛煉。喜歡運動不等於懂得運動,要改善體態和健康,正確使用運動器材之外,亦需掌握運動科學知識。有院校開辦「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為有意投身健體事業的人提供專業培訓。

全港僅兩課程獲康文署認可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與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開辦「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屬資歷架構第二級,讓有志成為體適能導師及對該方面有興趣的人報讀。課程一年開辦兩次,為期6個月(共120小時),年滿18歲、完成中五或具同等學歷者就達到基本入學資格,學費為11,000元。雷雄德表示,現時只有浸大此課程,以及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的課程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認可,畢業學員將符合申請康文署教練的資格,「浸大此課程已有20年歷史,可說是同類課程中歷史最悠久。坊間的健身課程很多只教(健身)動作,沒有教授理論,我們的課程以運動科學理論作基礎,學術意味較重,希望學生得到相關知識後,再去應用及調節」。

雷雄德說,修讀體適能導師證書的學生於浸大上課,大學備有健身設施供學生學習及使用。

一年開課兩次 理論「操機」兼重

雷雄德指出,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共有11個科目,包括解剖與生理、運動心理學、急救及運動創傷處理等,也有重量訓練實習課,學生有理科底子會較容易上手。他說學生來自不同背景,有紀律部隊人員、營養師、護士、物理治療師等,其工作涉及體適能,希望增進相關知識。他舉例,很多人喜歡跑步,但不懂配合飲食增強表現,修讀體適能課程有助學生增值。

除了培訓有意投身健體行業的學員,此課程亦有運動愛好者報讀。文國明(Michael)有12年業餘長跑經驗,為增進運動科學知識,他2017年3月報讀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將於2018年10月取得修業證書。Michael說,上學期的課堂多教授理論及書本知識,下學期就學習使用健身室器材,上下學期各有一次考試,「上學期只考MC(選擇題),下學期就MC加practical(應用)考試,要到健身室選定器材示範動作,清楚向考官作講解做這動作是哪部分肌肉在發力、雙腳放在器材上要設定的距離、調校的重量等」。他認為,此課程比坊間只集中訓練體能的課程多元,班中亦有同學正職是健身教練,特意修讀課程進修。Michael又說,常聽到朋友講起「練習得多就會跑得快」,但要提升表現其實需要一定的計劃及程序,「我個人觀察發現,大家對運動科學不太有概念,很多時運動會受傷,是因為不了解肌肉的運作和正確姿勢,以及不知道應該吃什麼。玩一項運動,應該先要認識該運動」。

■知多點:提防健身陷阱

過去有大型連鎖健身中心突然倒閉,不少已購買健身會籍的顧客「血本無歸」,亦曾有健身教練安排客人到財務公司借錢購買會籍,銷售手法備受爭議。消委會2018年4月建議就健身、美容等5類合約設立不少於7日的強制冷靜期,市民購買健身服務時除了留意教練的資歷外,也要提防「糖衣陷阱」。雷雄德說,現時政府沒有對健身教練資歷作規管,全靠業界自律,「私人健身中心講求噱頭及新意,以『吸客』為目標,學生完成(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後,如想成為私人健身教練,可因應市場需要再進修」。根據院校資料,此課程畢業生只需於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完成部分指定課程,便可獲頒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證書。該證書獲「國際運動、帶氧訓練及體適能聯邦協會」(FISAF)及多個國家認可。

若對健身感興趣,同學可考慮先到康文署轄下的健身室「試玩」,收費比私人健身中心相宜。要使用康文署轄下的健身室,須先參加該署的免費「正確使用健身室設施簡介會」並通過筆試。

文:伍琬妮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29期]

SEN青年氣球扭轉人生 改善專注力 走入校園教同路人技藝

兩師徒——家俊(左)曾參加Verdi(右)開辦的扭氣球班,現在又是YM Balloon員工,Verdi笑指他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唯獨寫會議紀錄時,仍然有「瞌眼瞓」的情况。
兩師徒——家俊(左)曾參加Verdi(右)開辦的扭氣球班,現在又是YM Balloon員工,Verdi笑指他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唯獨寫會議紀錄時,仍然有「瞌眼瞓」的情况。

【明報專訊】縱然很多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學業成績未必比得上別人,但只要能夠發掘到他們的興趣,一樣可以才華盡展。像22歲患有ADHD(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的涂家俊,雖然考不上大學,但卻是獨當一面的氣球會場規劃師,他還利用自己的專業,指導一班SEN中學生扭氣球,替同路人打氣。

來到元朗天主教中學,途經學習支援組課室的走廊,記者瞥見一名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扭氣球,完全沒想過,他就是涂家俊!「或許長大了,我周身郁的情况比從前稍為好一些,至少我也可以勉強集中到精神開會。」家俊腼腆地說。

易分心成績差 學扭波改變苦悶職途

教扭氣球——為期兩年的「快樂『球』學」計劃,YM Balloon業務主任Douglas(右一)將聯同家俊(左一)走進30多間中學,藉扭氣球活動,增強學生自信心和人際溝通能力。
教扭氣球——為期兩年的「快樂『球』學」計劃,YM Balloon業務主任Douglas(右一)將聯同家俊(左一)走進30多間中學,藉扭氣球活動,增強學生自信心和人際溝通能力。

家俊自幼上課容易分心,愛聊天,又愛自顧自地玩東西,他念高小時,家人帶他做評估,證實有ADHD,「醫生曾給我藥吃,但我很討厭吃藥後那種呆呆滯滯的感覺,所以只吃了半年便沒有再吃」。

家俊不單有ADHD,還有讀寫障礙,「讀和寫對我來說也很困難,我明明有溫書,但翌日便忘記得一乾二淨,加上我常常寫錯字,會把字體反轉來寫的,因此讀書成績向來不太好」。

完成中六課程後,家俊因為考不上大學,於是到職業訓練局修讀酒店管理課程,畢業後,也曾在酒店工作了一陣子,但實戰過後,方發現,原來酒店工作並非他興趣所在,「在酒店,我每天都是重複又重複做一式一樣的工作,感覺很沉悶,忍耐不到,便辭了職」。

在尋覓路向之際,家俊重遇當年在YMCA(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做義工時教他扭氣球的導師,即社企YM Balloon創辨人兼註冊社工黎宇(Verdi),雙方一拍即合,促使他踏上氣球會場規劃師之途。

Verdi形容家俊在扭氣球方面有天分,「他看見一個造型,也大概猜到要怎樣扭出來,而且表現得愈來愈有信心」。

社企走進校園 專教SEN生

容易學習——元朗天主教中學學習支援組老師陳佩玲說,扭氣球是實務性學習,相對平日的學術課堂,SEN學童是較容易掌握的。
容易學習——元朗天主教中學學習支援組老師陳佩玲說,扭氣球是實務性學習,相對平日的學術課堂,SEN學童是較容易掌握的。

YM Balloon是YMCA轄下社企,現聘用了兩名全職及六名兼職氣球師,當中包括聽障人士;此外,社企還配合不同學校需要,開設氣球工作坊。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YM Balloon響應「恒生—YMCA快樂『球』學計劃」,進入不同學校,專門培訓SEN學生扭氣球,以提升他們的專注力、自信心及人際溝通能力,在元朗天主教中學即將升中六的倩彤,便是其中一名受惠學生。

倩彤在小學時被評定有特殊學習障礙(SLD),她的理解及組織能力較一般同齡學生差,「我上課時經常聽不明白老師在說什麼,英文、數學科特別弱」。然而,這位學術成績平平的女生,在「快樂『球』學」計劃中,卻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她笑言:「原先參加這個計劃,我只想克服對氣球的恐懼,因為我很害怕氣球爆破的聲音,所以從小至大也不敢觸碰氣球。但估不到我同時也學懂了扭氣球,還扭出蛋黃哥、阿愁、三眼仔,我送了不少作品給媽媽和教會的小朋友,他們都很開心。」

學會合作 聽障生不再做「獨行俠」

 學習合作——有SLD和聽障問題的財俊(右),甚少跟同學有互動,但在「快樂『球』學」計劃中,他要經常和學員一起合作,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突破。

學習合作——有SLD和聽障問題的財俊(右),甚少跟同學有互動,但在「快樂『球』學」計劃中,他要經常和學員一起合作,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突破。

比起倩彤,剛剛中六畢業的財俊,其學習路途更艱難,他除了有SLD,亦是一名聽障學生,加上不善社交,在學校一直是獨行俠,人緣麻麻,但參加「快樂『球』學」計劃之後,情况有所改善。元朗天主教中學學習支援組老師陳佩玲指出︰「他願意與同學合作、說話的句子也長了,成功扭出作品時亦會有笑容。」

作為計劃的導師、亦曾經是SEN學生,家俊有很深刻的體會,「看見這班同學,就像看到昔日的自己。所以他們不專注、嬉戲的時候,我也不會責罵他們,因為我明白他們並非故意的,只會引導他們,把精神集中回來。」

9呎高氣球布幕展示 學員親手做

獅子布幕——元朗天主教中學「快樂『球』學」計劃的學員,將在氣球藝術展上,展示這幅獅子造型的布幕。
獅子布幕——元朗天主教中學「快樂『球』學」計劃的學員,將在氣球藝術展上,展示這幅獅子造型的布幕。

YM Balloon業務主任鄭健成(Douglas)表示,針對SEN學生普遍專注力、學習動機薄弱的問題,「快樂『球』學」計劃的課堂是經過刻意設計的,「為了推動學員努力學習,我們先設定目標,就是完成了8堂扭氣球及佈置技巧訓練後,他們會有展示日,學員要合力用氣球砌出一個9呎高×9呎闊的布幕設計,交由他們親手做,是很震撼的」。

此外,課堂強調「做多過講」,Douglas也要一改他說話「長氣」的作風,「指導SEN學童時,真的要一句起兩句止,把重點說完後,便要立即讓他們動手去做、去試,讓他們感覺好玩,否則集中力便維持不到。另外,我們每堂的節奏也很快,每次一個半小時的課堂,最少會教幾款造型,當同學掌握到,他們的滿足感會特別大」。

「快樂『球』學」計劃將於9月2日及3日於鑽石山荷李活廣場舉行全港首個最大型氣球藝術展,屆時會展出有份參與計劃的16間學校、合共128名SEN學生的創意製作及氣球藝術設計,同場亦會有親子工作坊、攤位遊戲,以及關於SEN學童的資訊展覽,費用全免,歡迎公眾人士到場參觀。

文:沈雅詩
圖:蘇智鑫、受訪機構提供

盲人組管弦樂團 耳機聽指揮 最小成員6歲 免費獲訓練

【明報專訊】很多人認為視障人士只能夠「聽」音樂,有沒有想過他們也可以和常人一樣演奏,甚至組成樂團呢?「香港盲人管弦樂團」昨午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成立典禮,成為全球第5個由視障人士組成的大型管弦樂團。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表示,視障人士學音樂的速度較常人快,會幫助團員考取皇家音樂學院資格及升學,為他們提供另類出路。

樂團31人 多自心光盲人學校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由31名視障人士組成,年齡介乎6至46歲,當中有24名學生來自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表示,他們會向每名參加者贈送相關之樂器,再透過免費的專業管弦樂訓練,為團員提供演出機會,心光盲人學校免費提供訓練場地。

杜永政向參加學生的家長承諾,只要學生願意學習音樂5年,樂團會保證他們能夠考獲皇家音樂學院8級資格,繼而推薦他們升讀大學或到管弦樂坊教音樂。

指揮麥克風發指示

杜永政續稱,視障人士學習音樂的速度較常人快30%至40%,他們因為失去視覺,聽覺比較敏銳,相信「盲人做出來的音樂一定會好過正常人」。他補充指樂團昨於典禮上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是由一群未經過音樂訓練的視障人士,在9個月內練成。

有別於普通樂團,盲人管弦樂團的指揮在演奏時會透過耳機向團員發出指令。為了有效地指揮視障樂團,杜永政特從美國購入一部可同時處理100個耳機的儀器,透過麥克風向學員發出指示。

而樂團的訓練技術則參考韓國盲人管弦樂團,該團連導師都是由視障人士組成,至今已發展至第五代,杜永政盼望「香港盲人管弦樂團」能有所成就,他未來會吸納更多人加入樂團。

11月將演出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會於11月到一個為災民籌款的音樂會上與歌手鄭秀文演出,杜永政表示,團員最大願望就是與不同的明星同台表演,及參與下半年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演出。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前右一)在成立典禮上用耳機指揮視障樂團。31名團員與6名樂團導師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曾憲宗攝)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前右一)在成立典禮上用耳機指揮視障樂團。31名團員與6名樂團導師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曾憲宗攝)

指聽覺記性好 團員稱有優勢

44歲的張兆龍6年前因患青光眼失明,在樂團內負責吹奏長號的他表示,學習吹長號初期感到困難,總是無法吹響樂器,因當他緊張時嘴唇會收緊,吹出來便會走音,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放鬆嘴唇的竅門。

長號手目標考8級

由於團員看不見,導師上課時要求學生要背誦樂譜,這對張兆龍而言反而不是難事,笑言「自從看不見之後,記性變好了」。他現時每星期會花約7小時練習,目標是考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8級資格。

與張兆龍相識近20年的好友杜永政指出,張兆龍從前是收入豐厚的電腦奇才,現時只能做盲人按摩師,他認為視障人士應有更多選擇,使他們能夠發揮所長,故受到張的感染而創立樂團。

另一名負責演奏長號的余安琳是樂團中造詣最高的團員,她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目前有1800度遠視,大約可看到眼前20米範圍內的事物。她認為「失明人學樂器比正常人更快更好」,因為她們視力欠佳,故比起一般人對聲音更敏銳,聽音樂時會更仔細,「就算好小的走音,我們都聽得出」。她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填詞人或作曲家。

「無障礙劇團」演戲跨越身體界限 克服口齒不清 聽障女:聽不到但做到

排練時,演員未必每次都能掌握導演的指示,導演陳文剛(右方黑衣男子)有時甚至要出手捉住演員,逐個動作指導。陳文剛說,雖然付出的心力比平時多,但希望無障礙劇團可讓殘疾人士與健全人士一樣,做到同一件事。(楊柏賢攝)
排練時,演員未必每次都能掌握導演的指示,導演陳文剛(右方黑衣男子)有時甚至要出手捉住演員,逐個動作指導。陳文剛說,雖然付出的心力比平時多,但希望無障礙劇團可讓殘疾人士與健全人士一樣,做到同一件事。(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眼睛看不見的、耳朵聽不清的、雙腿走不動的……身體有不同障礙的30多名演員,組成「無障礙劇團」,經歷兩個月排練,周末終可踏上台板,傳達迎難而上追尋夢想的信息。聽障演員梁潔心(包包)雖然因為聽不清楚而口齒不清,但憑堅毅意志每天苦練,終可在台上說出一句又一句對白,告訴台下的每一位:「我可以無障礙,雖然我聽不到,但我可以做到!」

包包天生聽不清楚,學習說話比一般人困難,有理說不清,為逃避旁人嘲笑,漸習慣默不作聲待在一旁。在社工介紹下,今年20歲的她加入了無障礙劇團,劇中她要說出多段對白,是很大的挑戰。先天不足,惟有靠後天努力補足,劇組人員用上港式拼音,逐字教她發音,例如「你」的發音是「nei」,兩個月來她每天苦練一至兩個小時,雖然她坦言現在發音仍不太清楚,「n」和「g」等音對她來說更是困難,但從綵排所見,她已能信心十足在眾人面前說出對白。

日練兩小時 自信滿滿講台詞

SEN_2017-06-05_A2「校長,對唔住呀!因為出面有隻牛喺地下阻住我返學,所以我遲到。」能說出數十字長的對白,是包包每日苦練的成果,雖然不能做到字正腔圓,但大概也能聽懂整句的意思,導演更安排「校長」回答她時覆述對白重點:「哦,有隻牛瞓喺地下阻住你!不過你無遲到喎。」自然流暢之餘,也確保不影響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包包說曾經被人嘲笑她「聽不到,說不到」,令她很傷心,希望演出可證明她也能說話,告訴大家:「聾人也可以做表演,不怕被人歧視!」

訪問在手語傳譯員協助下進行,但包包卻不會只用手語表達,反而盡力用口語回答記者的提問,每當記者能在手語翻譯前便聽懂她的說話,她便會興奮得手舞足蹈,開懷大笑。原來現在表現樂天的「開心果」包包,初加入劇團時也擔心難以與其他人溝通,在手語翻譯的協助下,加上戴上助聽器和讀唇,能明白其他人的大部分說話。她說加入劇團後,認識了很多朋友,比以往更放膽說話,其他障別的演員甚至學習手語與她溝通,更漸漸聽懂更多她的說話,衝破障礙打成一片。

無懼疲累疼痛 大跳輪椅舞

「她是我們的開心果!」陳淑嫻(Hazel)與包包同期加入無障礙劇團,雖然年齡相差超過20年,感情卻十分要好,不時相擁而笑。Hazel半個月大時發高燒,後發現大腦麻痹,雙腿不能走路,42年來都要坐輪椅。她在劇中會跳輪椅舞,要不斷轉動手臂和肩膊,對於背部靠鐵支架和螺絲支撐的她來說,會很累甚至很痛,但她為了突破自己,主動要求參與跳舞,笑言做到感到很「爽」,又寄語觀眾:「有夢你要出力去追,你會見到彩虹!」

克服學習遲緩 投入角色性格

另一演員、今年24歲的焯瑩升中時發現有智障和學習遲緩的困難,理解文字和背誦能力較弱,在主流學校就讀的她要用很多時間讀書,加上表達能力欠佳,更遭同學欺凌,不敢和人說話。去年底她加入無障礙劇團,3月她完成訓練班的結業演出,令從未試過在他人面前演出的她找回自信。將首度參與公演,焯瑩說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背對白,也要投入性格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飾演壞學生質問老師:「老師你無嘢呀?」形容自己「平時完全不會這樣說話,是很大的突破」,希望可以透過演出告訴觀眾:「有障礙的人都可以克服到困難,不要覺得做不到便放棄!」

明報記者 鄧力行

經營咖啡閣 重建自信 愛上學習 SEN青年拉花中成長

重建自信——文漢(左)有讀寫障礙,阿軒(右)的學習動機低,在學業上有不少挫敗感,但中四開始學拉花後,他們一步步重建了自信。(圖:劉焌陶)
重建自信——文漢(左)有讀寫障礙,阿軒(右)的學習動機低,在學業上有不少挫敗感,但中四開始學拉花後,他們一步步重建了自信。(圖:劉焌陶)

【明報專訊】三五知己相聚,Cafe是個談天的好地方,但來到救世軍的Natural Cafe,不妨豎起耳朵,聽聽一班SEN(特殊教育需要)青少年的故事。Natural Cafe位於救世軍中心內,由患有SEN的中學生負責經營,他們在學業上屢受挫敗,但透過學習拉花,掌握了一門手藝,更重拾自信心。每名客人杯中的咖啡,配上精緻的拉花圖案,正正代表?他們的成長和蛻變。

中六的文漢考完DSE不久,對於有SEN的他來說,公開試絕對是一大挑戰。他自初小起就跟不上學習進度,中文閱讀理解的表現尤其差,經評估後證實患有讀寫障礙。認字有困難之餘,後來更連說話都變得不太流利,「由於我記到的詞語不多,有時腦裏有一些概念,但完全想不到用什麼字來表達」。

患讀寫障礙 屢遭父責罵

「鬼臉」咖啡——文漢很享受拉花的樂趣,除了常見的心形、葉片圖案外,有時會貪玩地拉出一個鬼臉。(圖:劉焌陶)
「鬼臉」咖啡——文漢很享受拉花的樂趣,除了常見的心形、葉片圖案外,有時會貪玩地拉出一個鬼臉。(圖:劉焌陶)

文漢的學業問題也影響了家庭關係,由於爸爸要求較嚴格,見到兒子寫字東歪西倒,便不時大聲責備,甚至試過因此打他,「爸爸罵我不把讀書當成一回事,我也會問自己『為什麼總是達不到別人要求?』但其實沒有答案,問了都改善不到」。雖然嘗試了用功,成績卻不理想,他漸漸變得沮喪,考試只求及格了事,更沒想過將來的目標。

失去讀書動力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無法適應上課模式,「譬如高中時選讀電腦科,本來是我期待的科目,但原來一星期裏,有三四堂用來教理論,只有一兩堂可操作電腦」。一來難以勾起學習興趣,二來要吸收大量理論,使文漢感到十分吃力,「相比起坐着聽理論,我還是較喜歡實踐」。

變化多端——拉花包含了不少技巧,不同冲調手法、打奶泡的角度,都會影響最終成品。正是咖啡的變化多端,令文漢和阿軒深感興趣。(圖:劉焌陶)
變化多端——拉花包含了不少技巧,不同冲調手法、打奶泡的角度,都會影響最終成品。正是咖啡的變化多端,令文漢和阿軒深感興趣。(圖:劉焌陶)

所謂實踐,即是凡事落手落腳去試,在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雖然在學業上少機會,但來到咖啡拉花班,正正是個講求實踐的地方。文漢讀中四時,救世軍屯門青少年綜合服務(下稱救世軍)開辦了拉花班,專為SEN或學習動機低的中學生而設,並找來咖啡店老闆作導師。

在學校推介下,文漢參加了第一屆拉花班,跟其餘14名青少年一起學藝,練習如何冲泡咖啡、打奶、用奶泡做出圖案等,「完全是由零學起,之前連咖啡都甚少喝」。一年多後,救世軍中心特意打造了咖啡閣Natural Cafe,每逢周末都會營業,並交由拉花班學員負責經營,以親手冲泡的咖啡招呼客人,文漢就是其中一員。

主動借書睇片 初嘗自主學習

刻意錯字——Natural Cafe的餐牌有部分字刻意串錯,甚至寫了鏡面字,讓客人具體地明白SEN學生的難處。 (圖:受訪者提供)
刻意錯字——Natural Cafe的餐牌有部分字刻意串錯,甚至寫了鏡面字,讓客人具體地明白SEN學生的難處。 (圖:受訪者提供)

在Natural Cafe開幕的同時,文漢對咖啡的興趣愈來愈濃厚。他喜歡咖啡的千變萬化,不論咖啡豆、奶量、冲調手法,只要有少許不同,都會影響味道,於是他自尋方法,吸收相關知識,「我會到圖書館借書來看,認識更多咖啡的處理方法、咖啡豆的產地等,又上網看片段學拉花」。這種自主學習的體驗,是在讀書時未試過的,「畢竟讀書不是我的強項,不會如此渴求知識」。

發掘到讀書以外的才能,文漢的自我價值也提高了。根據Natural Cafe的規定,青少年提供服務時,不能只遞上咖啡,還必須跟客人對話,從中學習溝通和與人相處。文漢跟客人熟絡起來,更不介意分享個人經驗,「有些客人是SEN小朋友的家長,孩子到中心接受訓練,他們便在Natural Cafe等待。我會關心他們,希望用自身故事鼓勵他們,SEN孩子都可以找到擅長的事」。Natural Cafe的經歷,改變了文漢消極的態度,更懂得為人生作規劃。他即將中學畢業,就算成績不足以升大學,都會先到咖啡店做員工,再探索其他可能性,「除了咖啡外,我都喜歡運動、打鼓等,未來會多些接觸音樂方面的資訊,看看有沒有機會循這個方向發展」。

「隱形人」打開心扉 訂立目標

聊天規則——根據孫sir訂的規則,青少年要跟Natural Cafe的客人聊天,有青少年會分享自身經歷,增加社區人士對SEN的認知。(圖:受訪者提供)
聊天規則——根據孫sir訂的規則,青少年要跟Natural Cafe的客人聊天,有青少年會分享自身經歷,增加社區人士對SEN的認知。(圖:受訪者提供)

透過Natural Cafe踏入咖啡行業的,還有同是中六的阿軒。阿軒不是SEN學生,學習動機卻十分低,由初中起就整天垂下頭,無論別人如何搭話,都不會給任何反應,對學業毫不上心。在教師和社工眼中,他猶如一個「隱形人」。阿軒憶述,來到拉花班時,他還是一樣被動,「第一堂時匿在旁邊,什麼都不參與,不過導師說『咖啡機只有一部,想試就輪流,不想就不用上堂』,反而刺激了我去嘗試」。

初初阿軒抱著競爭的心態,拉花時一心想做出最好看的圖案,過了一段時間才真正對咖啡產生興趣,更主動向導師請教,「在拉花班裏,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學會訂立目標,例如我想學新技巧,便走到導師的咖啡店裏,請他傳授給我」。

外訪學校——Natural Cafe的青少年有時會外訪,帶齊工具到區內學校的活動,讓師生、家長一同品嘗咖啡。(圖:受訪者提供)
外訪學校——Natural Cafe的青少年有時會外訪,帶齊工具到區內學校的活動,讓師生、家長一同品嘗咖啡。(圖:受訪者提供)

初次接觸咖啡,好像為阿軒打開了一扇門,他在這領域有愈來愈多的追求,「以前只喜歡拉花,因為立即見到很漂亮的成果。現在想學得更全面,最想學炒咖啡豆,用來冲泡出自己都覺得好喝的咖啡,跟別人分享」。

開場白漸加長 與客對話減緊張

跟文漢一樣,畢業後阿軒會到咖啡店上班,要做好店員的工作,不但要有好的冲泡技巧,更要招呼好客人,「我自知不太擅長和人溝通,在Natural Cafe裏,我一開始只敢跟客人講短句,如『慢用』、『Enjoy』等。後來漸漸將句子加長,用『這杯咖啡好喝嗎?』作開場白,再慢慢聊下去。日子有功,對話時已不再那麼緊張,但仍希望更加自然」。

■社工心聲

錯字餐牌 引起客人關注SEN

咖啡拉花班來到第三屆,Natural Cafe亦運作了一年多。負責社工孫永康(孫sir)表示,大部分參加者有不同程度的SEN,包括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語言障礙等,其餘則是學習動機極低,「他們在學術上,的確較易遇上挫敗,需要掌握一門學術以外的技能」。第一屆拉花班有15人參與,最終投身Natural Cafe的只有6人。為了提升訓練質素,由第二屆開始,拉花班名額大幅減至6人,結果有5人順利過渡,現已投入Natural Cafe服務。

須向客人搭話 學待人接物

孫sir 認為,Natural Cafe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去改善這班青少年的狀况,「他們要反覆練習,還要招呼客人,正正針對了專注力、溝通能力低的弱點」。他又訂立了必須向客人搭話的規矩,「他們未必能跟每個客人詳談,但至少體會到應如何待人接物」。

透過對外開放的Natural Cafe,孫sir希望能加深社區人士對SEN的認識,所以刻意在餐牌上串錯一些英文字。當客人注意到時,青少年就可乘機解釋何謂SEN,例如讀寫障礙的孩子會把字母倒轉來讀,「有些客人知道他們有SEN,反而更樂意聊天,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和需要」。

■INFO
Natural Cafe
地點:救世軍屯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新界屯門大興村興平樓地下13-24號)
營業時間:周末上午及下午(暑假期間會延長營業時間,詳情可參考facebook專頁)
查詢:2461 4741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gotmis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殘疾人倡就業配額 盼政府帶頭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約50人到政府總部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約50人到政府總部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明報專訊】昨天是五一勞動節,協助殘疾人士團體昨早舉行遊行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以及每年撥款予公營機構、資助機構及各社會服務機構,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指社會往往要「萬能俠」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與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梁耀忠及劉小麗等約50人,遊行到政府總部,沿途高叫口號及改編歌曲,表達殘疾人士就業難。曾任職廚師及人事顧問的波仔,因多次意外導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他表示,重當廚師可能會被指「動作不自如」,不獲聘請是「情有可原」,但社會往往以「萬能俠」作聘用標準,「人事顧問主要用口,雙手用作輸入資料,為何要被貶低工資?」

盼規定請2%以上殘疾人

聯席代表鄧哲平表示,政府作為香港最大僱主,應制訂內部政策,設聘請殘疾公務員比例;並在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下,在各機構的復康單位、長者地區中心、青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區中心等,聘用最少2%或以上殘疾人士,帶頭為殘疾人士「拆牆鬆綁」;另設立中央登記制度及數據庫,以協助有意就業的殘疾人士配對僱主。

2017年5月2日

視障按摩師李振輝 趁還看得見,上珠峰!

李振輝(圖﹕黃志東)
李振輝(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他叫李振輝,視障運動員,擅長長跑和龍舟,夢想參加東京殘奧,正職是位按摩師,最新目標是到尼泊爾攀登海拔逾五千米的珠峰大本營,希望在完全失明前親眼看看世界之巔。

一般人很難想像,視障人士跑步和行山的難度,每一次提腿都必須比常人高,以確保不會絆倒,體力需求倍增。陪伴李振輝挑戰過不少賽事的領跑員阿雋這樣形容﹕他真的不怕死。李振輝聽後大笑道﹕「只要有人帶,多困難我都想試,我很想拉近和你們健全人之間的距離。」

21歲突然失明 「隱蔽」兩年

李振輝(Tom)希望與普通人看齊的心態,完全可以理解,他並非天生失明,大約二十一歲那年,突如其來的病變導致視覺神經萎縮,短短一個多星期,其中一隻眼已幾乎全盲。「事前完全沒有先兆,有一天,其中一隻眼睛突然矇了一點,剛開始以為是近視,打算去配眼鏡,檢查看視力表的時候,發現第一行最大的字都看不到,馬上去醫院,醫生已經說視覺神經開始萎縮了,之後第二隻眼亦慢慢變差。」現時這隻眼也只剩下一成視力。

人生的黃金時期,失去了視力,醫生只能以基因突變來解釋,不止Tom接受不了,連父母亦難以面對,媽媽一見到他就哭。「在醫院住了個多月,當時的感覺就是不想睜開眼睛,每次姑娘叫檢查眼睛,我都不想動,很怕聽到繼續惡化這個消息。」只能無語問蒼天的Tom,連傾訴的對象都沒有。「阿爸阿媽已經很傷心,沒有理由和他們一起哭,我都很想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要這麼年輕失明?為什麼不等我老了才發生?」直至醫院院牧部人員來探訪他,他終於將心中的鬱結一口氣宣泄出來,那一天,他一講,講了四個小時。

不過,事實終歸不能改變,出院回到家中的Tom,除了吃飯、睡覺、聽收音機,什麼都不想做。「日日如是,不想接觸任何人和事,只想逃避現實,很怕別人知道我失明;阿爸阿媽亦不想我出去,他們都接受不了我看不見的事實。」一沉就是兩年,Tom用「廢青」來形容當時的自己。「我中學畢業就出來工作,做飲食業雜工,一個月得九千蚊,想多掙一點,於是報讀紮鐵訓練課程,誰知還在等待結果時,眼睛卻出事了。」

擺脫「廢青」生活的轉捩點,源於生活中一件小事,Tom的媽媽有一天對他講﹕「我煮好飯了,一日三餐,我想和朋友出去走走,你自己拿出來吃吧!」不知道為何,可能在家沉悶太久了,Tom當下有點生氣,心想﹕「為什麼大家都可以出去,我就要被鎖在家裏?」他記起之前有人曾給他一些盲人中心的資料,就想到其實可以去結交視障的朋友。大他兩歲的姊姊很支持他的決定,Tom終於正式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之後他聽到很多失明人士的成功故事,例如樂施會前總幹事莊陳有,得到很大的鼓勵。他報讀了職訓局的盲人按摩班,打算學一技之長自力更生。「那時候開始接觸運動,有盲人跑步、盲人保齡球等,但我最喜歡划龍舟,因為看不到,一班人一起努力一起大叫,氣氛很好,我感受得到。」

可惜,畢業後當上全職按摩師,朝十晚十上班,不能經常參加龍舟練習,唯有轉向可以單獨練習的跑步發展,想不到讓他跑出了成績。「當時我在灣仔上班,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下班去跑馬地運動場跑步,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划龍舟練氣,想不到跑着跑着,參加了半馬,之後全馬,成績還不錯。」

23小時跑畢越野賽「香港100」

二○一四年參加毅行者,Tom以約二十六小時完成賽事;又成功挑戰世界級國際越野賽事「香港100」,以約二十三小時完成,是香港唯一視障運動員完成此項賽事並於二十四小時內走畢全程;而在剛過去的渣打馬拉松,更以三小時二十八分的佳績完成「全馬」賽事。戰績都是用傷痕換來的,在旁的老友兼領跑員阿雋忍不住說﹕「他真的很有火、很有鬥心,根本不像一個視障人士。」

兩人相識於賽道上,阿雋是領跑員,Tom是需要協助的視障人士,合拍的步伐,令二人一拍檔便四年。「跑步都算啦,我完全想像不到,如果是我看不到,會去行山,我親眼看到他的腳撞到傷痕纍纍,他都照去,比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堅毅。」就是欣賞這種堅毅,任職小學體育教師的阿雋,無論多累都願意來幫助Tom;訪問這一晚,知道Tom有需要,他二話不說就出來。

鬥心感動義工 樂意「陪跑」

訪問當日一起練跑的阿雋(右)說李振輝的鬥心令他佩服。另一領跑員更主動向電影公司取得電影《點五步》的播映權,四月十四日舉行慈善電影分享,門券收益全數用作支持「預見珠峰」活動經費。(詳情可參閱Facebook專頁﹕預見珠峰)(圖﹕黃志東)
訪問當日一起練跑的阿雋(右)說李振輝的鬥心令他佩服。另一領跑員更主動向電影公司取得電影《點五步》的播映權,四月十四日舉行慈善電影分享,門券收益全數用作支持「預見珠峰」活動經費。(詳情可參閱Facebook專頁﹕預見珠峰)(圖﹕黃志東)

阿雋說,Tom完全改變了他對視障人士的看法,「他的拼勁和鬥心令我佩服,坦白講,配合他練習可以說是一種犧牲,要花時間,有時候甚至要叫女朋友一起來跑,但我很樂意,我想盡量幫他,我覺得他是值得的,可以創出更好的成績」。

Tom對友人只能不停表示感謝,他解釋自己作不同嘗試,目的只是想與健全人士接近一點,例如行山,因為一般人行山不會想起讓視障人士參與,所以他想試。聽得出他很想被認同,在訪問中又多次強調,他的職業是按摩師,與常人一樣每天都要辛苦工作掙錢生活,上班犯錯一樣會被老闆罵。「我想和你們一樣,不想被人覺得殘障就應該拿資助。」

運動給了Tom生活的鬥志,阿雋描述,看着他愈跑得多,改變愈大。Tom自己笑言﹕「我是很容易受人影響的人,很感恩遇到如此多義工朋友,全靠他們的支持,我才可以完成這麼多不可能的任務。」現時每周至少有五晚放工後,他會自己練跑,Tom表示,運動令他的生活變得積極、有目標,跟以前整天躲在家裏的他相比,分別很大。

Tom的改變,家人感受最深,去年他參加新地垂直跑九十二層樓梯賽事,有一次,約了團隊在家中集合一起練習,爸爸放假在家,不斷用一種很感恩的語氣對當時的領跑員說﹕「很多謝你們,真的多謝你們,帶我的兒子四周圍去。」之後又不停張羅吃喝的東西招待眾人。媽媽比較內斂,少作表示,只是當兒子赴外地比賽時會講一句﹕「去這麼多天,我幾時才掛到你返來?」

雖然完成過很多視力正常的人都未必做得到的事,但對於Tom來講,視障人士始終是有分別。「不多不少會有對比,與正常人站在一起,自然會覺得低一級,所以我努力工作,向我公司一位同事學習,他從事按摩工作二十二年,養大了幾個子女。」Tom不諱言,只有工作才能帶給他真正的自尊,覺得自己終於與常人一樣,運動始終是生活的「配菜」,但運動,教曉了他堅持和突破自己。

跑手、領跑員籌款齊追夢

李振輝的一位領跑員朋友,久不久會邀請他到懲教所分享自己的經歷,以鼓勵曾犯事的人面對逆境、重新出發。(圖﹕受訪者提供)
李振輝的一位領跑員朋友,久不久會邀請他到懲教所分享自己的經歷,以鼓勵曾犯事的人面對逆境、重新出發。(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九月,他將挑戰另一項更艱巨的任務,與另一位視障跑手Moon及四位領跑員,一起去尼泊爾攀登海拔達五千三百四十米的珠峰大本營。「那是有一次,和越野跑好手周佩欣談話時無意中提起,想在還有些微視力下親身到珠峰大本營,望望珠峰真貌,想不到她真的記在心上,並發起『預見珠峰』這個行動。」

周佩欣為「預見珠峰」的緣起寫了一篇序,她說﹕「視障人士在平坦的路上行走不易,何况在崎嶇的越野山路上。Tom能衝破自己身體的障礙,主動提出自己的夢想,作為他的朋友及一個追夢者,豈可坐視不理。能成全別人追夢,這是鼓勵自己繼續走向夢想之路的動力,何樂而不為!」

其實被Tom感動的,不止周佩欣一人,還有義工領跑員主動向電影公司取得勵志片《點五步》播放權,打算於四月十四日舉行慈善電影分享,門票收益將全數用作支持「預見珠峰」的經費。人生本來就不應受限於任何障礙而停滯不前,就如Tom所言﹕「人要有目標,就算達不到,都叫努力過,而目標是不會因為我們殘障而變遠的,終點始終都在。」他的下一個夢,是二○二○年的東京殘奧。

■Profile

李振輝

三十一歲,求學時期視力正常,約十年前遭遇病變,導致視覺神經萎縮,現時其中一隻眼全盲,另一眼睛剩下一成視力及無法分辨顏色。但積極樂觀的他,充滿鬥志,積極裝備自己學習按摩技巧,已任職按摩技師逾四年,自力更生;同時不斷突破自己,完成多次本港及海外馬拉松,又成功登上馬來西亞神山和日本立山等。

文﹕黃翠絲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社企為展能藝術家 接工作 傷健共融

「藝全人」經理陳啟儀(左)表示,殘疾人士同樣才華洋溢,透過成立社企,讓社會大眾認識他們。圖右為藝全人的常駐藝術家廖東梅。(黃志東攝)
「藝全人」經理陳啟儀(左)表示,殘疾人士同樣才華洋溢,透過成立社企,讓社會大眾認識他們。圖右為藝全人的常駐藝術家廖東梅。(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藝術無分界限,亦不怕障礙,每人都有藝術創作的能力,社企「藝全人」經理陳啟儀(Sammy)表示,殘疾人士同樣才華洋溢,藝術造詣超乎想像,但缺乏對外的渠道,讓社會大眾認識他們,故成立了這家社企,期望讓展能藝術家發揮所長,進而推動社會共融。

藝全人為展能藝術會轄下社企,過去30年展能藝術會主動發掘擁有藝術天賦的殘疾人士,培養他們成為「展能藝術家」,發揮他們的創意,現時社企藝全人希望更進一步,為展能藝術家製造工作機會,鼓勵他們走進社會,推動社會共融;同時增加展能藝術家收入,進一步保障他們的生活。

Sammy形容,藝全人就像經理人公司,主力配對企業及展能藝術家,當企業決定與藝全人合作時,藝全人會推介合適的展能藝術家予顧客,展能藝術家亦可參與定價,視乎工作類別,藝全人會將收入四成至七成分給展能藝術家,其餘則支付工作成本及社企營運開支。

Sammy解釋,展能藝術家缺乏人脈、機會及時間尋找合作伙伴,難以獨自接洽藝術生意,藝全人正好擔當對外溝通的角色,連繫展能藝術家及顧客,讓他們轉化藝術興趣為工作,一方面對外宣傳展能藝術家的作品,推廣傷健共融;另一方面讓展能藝術家一展所長。

藝全人在2014年正式成立,當時獲得民政事務署伙伴倡自強計劃注資150萬元作種子基金,支援社企日常營運,公司過去3年已為超過110位展能藝術家,提供逾340個工作機會,合作公司超過130間,去年社企營業額更逾百萬元,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包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渣打銀行 (2888)、新鴻基地產(0016)等。

去年營業額逾百萬 伙知名大企業合作

目前,藝全人主要提供4類服務,包括圖像供應、商務禮品及產品推廣、委任創作和藝術服務。Sammy表示,藝全人會設置網上畫廊提供圖像供應服務,網站會上載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顧客可以買賣、租借畫作企業裝飾及收藏之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每年也會租借畫作、攝影,以及立體作品裝飾旗下餐廳。

此外,顧客也可把展能藝術家的藝術圖像印製在公司禮品上,過去藝全人曾為新創建集團 (0659)、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曾設計利是封慶祝新年。藝全人亦提供委任創作服務,顧客可因應需要,邀請展能藝術家為其創作專屬的藝術圖像,Sammy表示,去年食店翡翠拉麵小籠包香港十五周年,委任了展能藝術家擔任慶祝活動的插畫師,為餐墊、海報、推廣單張創作插畫(圖一)。

Sammy續稱,展能藝術家的服務「亦動亦靜」,除了平面設計服務外,也提供各種藝術表演或互動活動,例如足部繪畫、身體彩繪。Sammy認為,展能藝術家能突破身體的障礙,展現高水平的藝術表演,無疑更能鼓動及激勵人心;互動藝術表演也成為直接的渠道,讓展能藝術家與大眾正面接觸,透過實質的交流互動,增進雙方了解,推動傷健共融。

期望開實體店展示藝術品

藝全人與外界接洽工作時,不少顧客都驚訝展能藝術家也能提供高質素服務,社會逐漸肯定社企理念;不過,社企營運仍然困難重重。Sammy直言,社企要兼顧「做生意」及社會使命,營運上格外困難,「你看看坊間的初創企業,單純做生意已經筋疲力偈,更何况社企?」其次,社企資源短缺,難以聘請大量人手,現時公司團隊連同Sammy只有3人,難以進行擴張工作。幸好,現時藝全人大多透過母會的人脈宣傳,亦在母會會址設置辦事處,免卻了租金煩惱。

由於場地所限,現時藝全人沒有正式的畫廊展出藝術品,Sammy希望未來可以成立實體店舖展示畫作,同時售賣自家設計小飾物,「始終顧客希望可以觀賞實物」。她透露,藝全人正與一位善心人士接洽在港島區開設店舖。

展能藝術家屢獲殊榮

現時,藝全人有逾110位藝術家,他們藝術水平與一般健全人士相比毫不遜色,多位展能藝術家甚至曾到外國深造,參加國際藝術活動。例如常駐展能藝術家李昇雖然身患視障,但亦無阻他學習古典音樂,過去亦曾到奧地利薩爾茨堡及維也納深造音樂;身患聽障的李業福攝影技術高超,屢獲殊榮,曾在國際展能節兩度贏得攝影金獎。

Sammy認為,現時大多數公司均注重企業社會責任,樂於貢獻社會,但他們傾向以傳統方式,公司總動員做義工,進行植樹或探訪活動等,實踐企業責任,她建議,企業亦可考慮優先聘用社企服務,以另一種方式幫助社會弱勢。

高水平作品衝出香港 打響名堂

除了提升展能藝術家的工作收入,藝全人長遠希望藉社企營運,倡導社會「能力為先」,教育大眾不要看輕展能藝術家,反而應注重作品的藝術水平,展能藝術家亦不要因自己身體障礙,而降低對藝術的要求,Sammy相信,只要繼續利用高水平藝術作品打響名堂,必定可以在本地藝術生意分一杯羹,與其他市面上的公司分庭抗禮。

身患腦痙攣 無損廖東梅繪畫天份

廖東梅(東東)出生便患上腦痙攣,但無阻她對畫畫的熱情及興趣,她憑着對藝術的熱誠和豐富的天分,屢獲本地及海外多項殊榮,由2015年起更成為藝全人的常駐藝術家。藝全人曾為她接洽了不少工作,例如出租她的畫作到會展餐廳,建設銀行亦曾邀請她為該行設計一系列的賀年利市封、座檯月曆、年曆卡及八達通套等。

sen_2017-03-27_a3

冀作品可振興本地藝術工業

廖東梅曾為「香港龍舟嘉年華」設計龍舟作展覽擺設,獲得不少欣賞與認同。圖為藝全人旗下展能藝術家去年為該活動設計的展覽擺設。
廖東梅曾為「香港龍舟嘉年華」設計龍舟作展覽擺設,獲得不少欣賞與認同。圖為藝全人旗下展能藝術家去年為該活動設計的展覽擺設。

她表示,自己最難忘的工作就是為2年前為「香港龍舟嘉年華」設計龍舟作展覽擺設,過程雖然艱辛,但在嘉年華開幕禮時,不少市民都極之欣賞她所的龍舟作品,讓她感到十分鼓舞。她認為,藝全人不但為她帶來工作收入,更重要的是工作所帶來的認同感及滿足感,她笑言,當自己的畫作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產品上,不但促使她感到自豪,同時感受到自己與社會的連繫,以往自己進行創作藝術,互動機會不高,但透過種種創作及設計工作,自己感受到被需要,社會彷彿對自己的藝術創作給予認同,「有人找我工作,更加鼓勵我在藝術努力創作,我覺得原來自己的畫作都可以和外界分庭抗禮」。她續指,通過與不同企業合作,提供藝術服務,讓她有感展能藝術家亦可以幫忙振興本地藝術工業,提供專業的藝術作品,大大增添她藝術創作的信心。

東東工作時對自己要求極高,創作過程中經常不斷改進作品,有時甚至會捨棄了成品,重新創作。她表示,自己不懼怕工作壓力,反而視之為推動力,認為工作壓力可以激發自己更多創新主意及繪畫靈感。

明報記者 李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