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應付孩子扭計

pama_2017_09_12_a1由始至終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子女的行為乖張偏激不受控制,問題源頭必定出自父母。只是太多父母把責任推在孩子「生性如此」就理所當然,無視子女行為的不當缺失,更大模廝樣把自己的失職失責推得一乾二淨。

以平靜心情面對孩子情緒

我的一對子女今年分別18及23歲了,最備受讚賞的,是二人有禮貌有規矩有家教。很多家長都問過我,究竟用什麼方法管教,希望我分享心得。孩子小時候當然會犯錯,會有不恰當的舉止及行為,我向來性格火爆,講起來要感謝大小T,給我太多機會實習磨練EQ。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難搞的莫過於「發脾氣」,我這個過來人是如何處理?

孩子都是人,有情緒很正常,我們做大人的誰沒有?但子女從來不是父母和任何人的發泄對象。面對孩子鬧情緒,我的方法是保持克制,以最平靜的心情去面對。小孩子最聰明,最清楚如何令大人就範,還有對誰用什麼方法最奏效。知道發脾氣不會獲得理會,心平氣和好好講反而有機會達成共識得到想要的,還有需要發脾氣嗎?不過當中亦涉及期望管理,最令父母尤其是新手束手無策的,是孩子經常扭計要買玩具或者零食,在公眾場所面對子女發癲,為免場面失控失禮街坊,結果無奈就範。

「先小人後君子」教育

最易令孩子失控的場合莫過於去玩具店。我家做法是,首先大小T兩個自小都沒有被培養買玩具的「必須」,但有定期到玩具店開眼界的習慣。每次帶他們出去前,我已經開始「先小人後君子」教育,講清楚我們去什麼地方,將會做什麼,過程目的是什麼。每次到玩具店之前,講到明只是參觀,參觀完畢會帶他們去食最心愛的乳酪。我們一家抱住睇咗等於買咗,試玩等於玩咗的心情,高高興興睇完玩完,食完乳酪歸家去。

講到底,之所以會出事,不是因為孩子扭計脾氣不好,而是父母信息不明,立場不夠堅定,總是以為孩子少不更事,無意中給孩子錯誤期望,更加忽略教育他們管理期望情緒的重要。有心理學家講過,孩子是最叻的談判專家,絕對清楚用什麼籌碼方法令大人屈服。食髓知味,初則哭鬧,然後尖叫再滾地,動粗動手動腳打人只是遲早的事。只要夠癲夠狂,父母大人一定會投降,要什麼都一定得到手。什麼都不用講,用發脾氣來做手段就得。

還有一點我希望各位家長必定要留意,就是電子奶嘴的禍害。玩玩當然無問題,但一旦養成習慣,想他們放低就難,脾氣情緒可以激動到難以想像的程度。子女的問題是父母的鏡子,責罵子女之前,先好好反省一下吧!

青協調查﹕教師支援SEN生技巧薄弱 外購服務訓練 學生未能應用

SEN_2018_05_29_b1【明報專訊】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愈來愈多,但學校支援未必到位。青協一項有關小學SEN學生支援調查發現,教師對SEN學生的支援技巧薄弱,5分滿分只有3.5分平均分。青協註冊社工何遂心表示,學校為SEN學生安排的外購服務訓練,與學生實際上能否應用技巧存有差距。

調查訪問了555名公營和私立小學的教師和校長,發現校內所提供的支援服務不足。以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學童為例,受訪教師認為自我管理、情緒管理及社交與人際關係對ADHD學生來說較重要,以5分為最高分,1分最低分,分別為平均4.5、4.5和4.29分;但當評價校內支援服務時,則僅得平均3.48、3.50和3.42分。

家庭方面亦有改善需要,受訪教師大多認為家長掌握管教SEN子女的方法一般只有3.01分,家長參與程度則只有3.09分。SEN家長更需與教師溝通,以了解子女的學習情况和進度,但問及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是否足夠時,卻只有3.48分。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學校為SEN學生提供的支援是否到位,仍有改善空間。何遂心亦指SEN學生參與小組活動後,仍未能把學習到的技巧應用出來,「上完那麼多班,學完溝通技巧,但卻不能對應課堂行為」,令學生繼續感到挫敗。另一方面,很多SEN學生家長都對學校支援不了解,亦未能配合在家訓練。

青協推「度身訂做」訓練助SEN學生

有見及此,青協將在下學年推出結合轉介兒童精神科服務和到校支援SEN學生的「Project COACH-專責支援SEN服務」計劃,到校為較嚴重的SEN學生「度身訂做」所需訓練,亦會擔任「中間人」,為學生和家長與小組導師、社工和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溝通,盼學生能用得着從訓練學會的技巧。另外,因輪候SEN識別評估需時,計劃亦會為基層家庭安排轉介識別服務,最多2至3周便能見醫生。

機械人做話劇 教自閉童社交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設計機械人話劇,故事涉及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如坐巴士、上學等,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巧。(中大提供)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設計機械人話劇,故事涉及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如坐巴士、上學等,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巧。(中大提供)

【明報專訊】自閉症兒童普遍有溝通和社交障礙,尤其在非語言溝通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昨宣布與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NECHK)合作,以該公司開發的社交機械人HUMANE,設計話劇表演,教導自閉症兒童在家、學校等各場合的適當行為、社交技巧,改善情緒問題。

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於2015年研發藉社交機械人,協助教導自閉童辨認手勢及以手勢溝通。結果發現,自閉童接受訓練後,可同時以手勢及口語表達情感,手勢表達能力可以追上一般兒童的水平,有關研究已經在學術期刊《分子自閉症》(Molecular Autism)發表。

團隊今年推出新計劃「機哥伴小星」,為3至7歲的自閉症兒童提供話劇和模擬情景等介入治療。蘇詠芝稱,話劇內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如坐巴士、上課及看醫生等,「例如巴士誤點,扮演自閉症兒童的機械人會發脾氣,這時父母機械人會解釋情况,並教孩子如何恰當表達情緒」。

記錄孩子表情肢體語言

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玉娟表示,該機械人設有傳感器,可記錄與孩子溝通時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方便收集數據配合治療。黃指公司目前已向中大借出10部HUMANE機械人,但未透露租借金額。

上述計劃將在6月尾推出,費用全免,現有逾130多名家長報名,中大團隊將為其子女評估。蘇稱,日後會再擴計劃名額,讓更多家庭受惠。

赴海外留學宜及早規劃 英澳仍熱選 把握德國瑞士報讀時機

study_2018_05_25_a1距離文憑試放榜還有不足兩個月,必須及早做好升學部署,尤其是有意到海外留學人士,避免錯過申請及最佳入學時機。澳洲、英國、美國等傳統熱門留學國家以外,近年有不少港生選擇到德國、瑞士等新興留學國家升學,其中德國的大部分公立大學及各程度的學位課程均學費全免;瑞士以酒店管理教育聞名,提供海外有薪實習機會……

近數年留學趨向低齡化,尚學堂國際升學服務中心總經理盧國昌 (Steve) 以該機構為例,家長、學生早於中一至中四已籌備留學事宜,單是今年已較去年多了一成人查詢,尤以中三階段為甚,因有利銜接當地的中學課程。

澳英大學 熱選醫療、航空

澳洲、英國、美國、加拿大均屬傳統熱選的留學國家,以大學三年制的澳、英較受港人歡迎。目前能否趕及申請和於最佳時機入學?Steve 指,英國大學於 9、10 月開學,申請學士課程要經由 UCAS 申請,雖已過了報讀今年9月入學課程的截止報名日期,不過在 6 月 30 日前申請也可能會被有關院校考慮。「逾期申請人可於 7 月至 9 月的 UCAS Clearing 時段,直接向尚餘學額的大學提出申請。」

至於澳洲的大學一般於 2 月開學,有較充裕的時間作準備,同學可直接向心儀的大學遞交公開試成績作獨立申請。

醫護學科是港生到海外升學的熱門選擇,部分醫療專業如營養師、足病診療師、脊醫等,更要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接受大學專業教育及訓練,方能執業,相對而言,澳洲會提供較多醫護學科學額和實習機會。「個別國家對某些科目招收海外生設有限制,如英國護理系不會取錄海外生。」

另澳洲的航空學亦相當受留學生青睞,課程主要分兩種:航空學 (飛行) 及航空學 (管理),如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設有航空訓練學院,供學生進行飛行實習。

他不諱言,美國因政局、治安問題,令近年計劃到當地升學的情况放緩;加拿大因大學4年制、入學成績門檻較高等因素,相對較少港人到當地留學。

Steve’s Tips:文憑試成績優異者可直接報讀海外大學的一年級;成績平平或稍遜者,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提供其他升學途徑如大學基礎班、大學文憑、副學士、大學轉移課程等,修畢後可再報考/銜接當地大學。另有意修讀醫護、法律、工程等專業學科者,若計劃畢業後回港發展,應考慮本港對有關資歷的認受性,是否獲得政府或專業學會認可及是否需要考取本港的執業資格試。

德國:新興留學之選

近年掀起到歐洲留學的熱潮,歐洲留學研究與評估機構 Study.EU 發佈「2018 歐洲最佳留學國家排行榜」,德國、瑞士均榜上有名,前者更排列首位。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 (DAAD) 教育主任張志聰 (Orange) 說,每年申請德國簽證到當地升學及交流的港人有約 450 至 500 人。「向 DAAD 查詢留學的港人數目由以往的每年 2,000 人,增至去年的 2,800 人;而今年首 3 個月已錄得 1,400 人查詢。」

若經濟能力稍遜者,德國是一個好選擇。「德國大部分公立大學免學費,海外生也受惠;留學生亦可當兼職,既可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鍛煉個人的社交、德語 (三大外語之一) 等能力,及早融入當地環境。」

德國大學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傳統的綜合大學 (以理論及研究為主導,設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課程)、新興的應用科技大學 (以應用、實踐作主導,職業導向,最高只設有碩士程度課程),大學教育體制為 3 至 4 年,一般於 10 月初開學。

入讀申請 7 月中截止

入學要求方面,以 DSE 6 科 (包括中、英、數、通識教育) 計算,每科須達第三級或以上。若報讀英語教授的國際學位課程,申請人一般需達 IELTS 6.0 分或以上;若報讀德語課程,則德語水平測試 TestDaF / DSH,需達到約 C1 級別。

德國大學的冬季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為 7 月 15 日 (個別院校及學科的報名截止日期有別),申請人可直接向大學申請或透過 uni-assist 網上平台申請。他提醒,畢業證書和成績單的副本須經過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公證方為有效,故應預留足夠時間辦理。

Orange’s Tips:德國大學沒排名制度,質素平均,選校時,可按大學類型、教學模式、城市、生活指數等客觀條件作為考慮因素。另德國不承認高級文憑、副學士的學歷,港生需最少完成大學一年級,方可銜接德國大學的相關課程。

瑞士:酒店管理重海外實戰

留學瑞士的港人大多入讀酒店管理,院校亦多以英語授課。SEG 瑞士酒店管理大學集團大中華區總監陳麗儀 (Tracy) 以 SEG 旗下 5 間瑞士酒店管理大學為例,港生入學人數每年約 160 至 180 人,當中大部分為 DSE、IB 畢業生;入讀碩士課程人數約佔一至兩成。

「瑞士分為德語區、法語區、意大利語區等不同語言區,然而我們的課程以全英語授課,故不諳德文及法文也可報讀。」為方便在瑞士的日常生活,學生於大學期間,需修讀一科法語或德語之基礎課程。

春、秋季開課需修讀法或德語

SEG 旗下瑞士酒店管理大學的開學日期分為春季 (1 月、2 月及 4 月)及秋季 (7 月、9 月及 10 月),Tracy 表示,學士課程為三年制,內容涵蓋酒店管理與工商管理的知識,學生更可於修讀高年級時,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如會展項目管理、酒店及工商管理、酒店與設計管理、酒店與奢侈品管理、酒店及旅遊管理與餐飲企業管理等。

「奢侈品管理是近年新興學科之一,業界對人才需求殷切,有興趣向有關方面發展者,可考慮報讀瑞士蒙特勒酒店工商管理大學 (HIM),設有市場營銷及奢侈品管理專科。」

她補充,課程採用「半年理論堂+半年海外有薪實習」模式,學生於首兩年,每年都會有半年時間到外地 (如英、美、杜拜、馬爾代夫等) 進行有薪實習,相信對他們畢業後求職更添優勢。約半數畢業生回港發展,大多從事酒店的行政部門,如市場部、人力資源部、宴會部等,也有部分投身旅遊機構、主題樂園、會展項目集團等,近年亦愈來愈多畢業生投身國際奢侈品牌或創業等。

Tracy’s Tips:建議應屆文憑試考生於 5 月至 7 月報名為佳,校方會以申請人的校內成績 (中四、中五及中六校內成績) 及英文水平作個別審核,符合要求者可在放榜前獲得大學優先取錄;於放榜當日報讀的申請人,除了需要遞交 HKDSE 成績,亦有機會需要即場面試。若申請人英文成績未達要求,將安排入讀大學基礎課程。另 SEG 設「全人發展獎學金」,鼓勵積極參與全人發展活動之港生,前往瑞士接受酒店管理教育。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讀劍橋、住劍橋

pama_2017_09_12_a1早前到有線電視,在一個以「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否還合時宜」為題的節目擔任嘉賓。節目前,有線先打來問我意見,我立場鮮明,講明完全不合時宜。以前靠務農為生,為了保障日後年紀大,體力衰退,當沒辦法勞動,希望還有飯食時,的確要靠子女接濟照顧。要落手落腳耕種,當然是人多好辦事,加上毫無節育的概念,兒女成群,兒孫滿堂,被視為有福氣。

但時至今日,知識型經濟,幾乎所有家長一面倒將「唯有讀書高」奉為宗旨,講起來亦是土地問題,地價飈升,即使想務農都無田可務。供書教學之外,起居飲食一切開支所費不菲,又要把子女照顧得無微不至,父母只能集中資源,一個起兩個止。養兒育女,父母不再為防老防飢,只求仔女活得開心唔辛苦,就心滿意足——很多父母講得很口響,說子女長大了,不奢望回報,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就得。但實情呢?年紀大了,做孤獨老人的滋味,何止百般滋味在心頭?

安排住老人院等於不孝?難講!

當日節目上有家庭觀眾來電,這位爸爸既憤慨又感嘆,說自己捱生捱死,供兒子到英國讀劍橋(當然兒子成績亦要好)。結果學成歸來,搵到好工,有好收入,這位父親的下場,是被兒子安排住劍橋(護老院)。清官難審家庭事,一家唔知一家事,即使父母子女一場,關係千絲萬縷切不斷,但不代表大家能夠和睦相處。和父母同住,從來都是一門藝術,需要很多諒解、體諒和包容。但就這位爸爸的申訴,家事從來難分對錯,沒有我置喙批評的餘地,不過凡事總有不同角度的看法,這兩父子很可能各有各的難處。

換着以前,我毫無懸念,一定破口大罵做仔的不孝不是,怎可能棄辛勞父親於不顧,狠心送入老人院咁殘忍?如今我這個過來人,親身經歷冷暖自知,有了另一番不同的見解。如果父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兒子工作繁忙或者需要經常離港出差,為了讓父親得到最妥善適切及時的照顧,入住老人院是無可奈何下的最好安排。不知道那位父親入住劍橋只是求押韻的戲言,還是真的被安排入住這類老人院。如果是真的,又不是經濟上負擔不起的話,就確實很慘情。

我想奉勸各位做子女的一句,不要因為和父母的爭執,一時氣上心頭,作出日後恨錯難返的決定;我更想各位做父母的,能夠豁達一點,看開一點,生孩子是自己的決定,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個體,不能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在子女身上。養育子女長大成人是父母天職。

我那看透世情的媽媽,最愛用「簷前滴水依還在」開解子女兒孫不孝順的老友。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的選擇是,自求多福!

放棄教職 創外賣apps 熊建均寫下自己創業劇本

外賣飯盒隊——Thomas(右二)與好友組成的意想不到外賣飯盒團隊。(圖:受訪者提供)
外賣飯盒隊——Thomas(右二)與好友組成的意想不到外賣飯盒團隊。(圖: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熊建均認為每個人來到世上也有自己的故事,生命就是尋找自己的劇本。他和好友創立外賣自取平台,原本只是簡單的80後創業故事,然而,卻因為熊建均努力尋找自己,從挫敗少年化為熱愛教學的老師,從出走comfort zone到創業青年,他終於回到當年夢想的舞台,開創不一樣的劇本。

這一次,3名青年一起創業建立香港外賣自己拎平台「Oopsie」,創辦人之一及總裁熊建均(Thomas)笑說,這是一個開發大西北(香港新界西北)的故事,故事的緣起,也來自他從來喜歡自由自在去取飯,也緣自他不喜歡和食肆零接觸,更不想見到城市人齊齊宅在家等送飯, 送飯廚房代替了街上有人氣的餐廳。

「開發」新界大西北 小店受落

賣飯又豈止要開發大西北?他們的寫字樓也是位於被稱作城市流離失所的族群區——香港舊工廠區;這天記者跑到Oopsie的長沙灣寫字樓,一進門竟然是非常陽光的開放式寫字樓,賣飯啫,竟然有10多人在工作!「是啊,我們有後勤平台支持餐廳,也要不斷找新餐廳加入,已踩了過千家餐廳了,絕對可用踏破鐵鞋來形容。剛加入的是第140家,九成九是小舖,主要在新界大西北」。或許一些香港人不知道新界大西北所指是哪些區,或許更熟悉和歌山梅子酒在日本哪裏買……這裏的會議室上半牆為通透的玻璃,一室明淨,Thomas對着開完會畫了許多流程的大黑板,陽光燦爛的笑說:「開創apps的過程似打仗。初時我們以為要找工商區的餐廳,但原來根本沒人睬你,他們不憂做。入不到主要區域,我們就從18區出發,又發現每一區也很大,再從選區入手,原來有400多個選區……後來我們再想香港人都在哪裏買樓了,住到哪裏去了?」

原來是新界西和新界北,元朗、大埔、上水和粉嶺等。「我們發現這裏的小舖老闆接受我們的apps,老闆反而討厭送外賣,遇到很多難題,例如車手送九條街才輪到你的客,飯變酸變硬,又例如有人打電話落成千蚊壽司單,去到原來是『玩嘢』。」

且慢,又是飯盒apps?香港不是已有不少賣飯apps嗎?當Thomas去年3月辭掉工作,全身投入Oopsie,親朋戚友全軍反對:「只有母親和太太二人不反對!阿媽說,我只希望你受過教育,對社會有貢獻。」雖然他跟爸爸解釋,這是由外賣餐牌、正在烹煮時間及「搞掂取得」都可一目了然的apps, 還解釋這是香港第一個外賣自取平台,但老竇仍然說:「你癲了!你原本嗰份是政府工來的!」

「沒有母親,沒有我」

香港老師薪水不俗,人所皆知。熊建均離職時是一家名校的商科老師,工作8年,和學生合作不少校內創業營商活動,他安排中四mentor中三,每次都賺到錢捐給NGO。「每次營商比賽,表現最好的是我們叫籮底橙的同學,我看到成績差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制度問題」。

然而,這並不就是Thomas的人生劇本,他的精彩腳本和親密戰友——母親連在一線,他語帶感激的說:「沒有母親,沒有我。」

他12歲前往英國念寄宿中學,17歲那年突然未念完中六便回到香港,母親足有一年沒有睬這個兒子,這段劇情,他在離職時和學生分享了。中六那年,他是學校第一個商科拿A的華人學生,是少有和鬼仔打成一片的華人少年,是學校營商及投資比賽精英,還有長長的名銜,曾為學校欖球隊成員、羽毛球隊隊長、Senior Prefect。

「我和姐姐來自一個香港普通家庭,母親經營一家小文具店,我小時阿媽叫我做『一磚豆腐』,她很早就看到我的性格問題。小小事就喊,好『蛇驚』」。在英國,初時他會哭着打電話回家,投訴舍監不讓他跟華人同學玩。「冬天周末,他(舍監)偏要帶我去看欖球賽,又濕又凍,我想留在宿舍和香港同學玩。還有,他只給我3.5鎊一周零用錢,好少錢啊」!母親英文說不掂,要找一個英文好的朋友幫忙打電話給舍監,舍監苦口婆心說Thomas在校吃在校瞓,不需要太多花費。

回想英國寄宿糊塗時

答案對母親太簡單,對少年Thomas卻太深。今天Thomas提到這名舍監說:「我若見到他,會擁抱他,會哭!他猶如阿爸,令我由『蛇驚』仔逐步改變,當香港同學拿着錢去吃牛扒飯盒時,我學會一周買一條朱古力,每天吃一點,我學會儲三星期錢來買牛扒飯盒,但儲夠錢時我已捨不得買,知道錢得來不易,應好好利用;他要我來到英國學習英國文化,而不是黐着華人玩。」中六時他開始反叛,開始和鬼仔同學去喝酒。

2002年12月有一夜,他和一班鬼仔同學喝醉後闖下大禍,破壞校規與宿規……劇本寫到這裏,然後接回去停學,再回到香港的場景,母親已沒多餘錢讓他在外國念大學,她滿心歡喜以為兒子成績好,能回港入讀本地大學,但無論日子怎樣迷惘,Thomas總記得最熱愛的是商科,那裏天空廣闊,他總記得人生的劇本要自己尋找。

Oopsie的意思,原來是叫外賣遇到的「Uh-oh、哎也、噢」。他說:「這都是我買外賣的經驗,有時送來已涼了,有時落街排隊等師傅斬叉燒飯;也試過一個肉餅飯,堂食68元,好好味,但外賣必須128元才送,當中有25%至35%是送飯公司收取。有些餐廳亦跟我埋怨,說客源都在送飯公司手上,收三成送費就收啦!」

說着說着,還以為Thomas那年趕出校後,回來就努力讀書,寫出當上老師的劇本,他卻說:「我們的生命就是去找自己的劇本,你死了,見上帝,你話work hard去找自己的劇情,但劇本不是你寫的,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就是沒想過會有這些劇情。」他回到香港後的劇情,竟然不是讀大學,而是兩年的迷迷惘惘。「回到香港,阿媽生氣壞了,不睬我;有一段時間我沒事幹。有一天,我覺得不可以這樣了,亂打亂撞行入一家咖啡店,問請不請人,在那咖啡店工作了兩年,搬貨冲咖啡執枱什麼都做」。

灰過挫敗過 也要move on

19歲那年,咖啡店的工做得不錯,老闆安排他去新店訓練新人,他問自己是否就這樣做下去,我屬於這裏嗎?「很幸運,我收到至愛的老師Mr. Shields的電郵,說給我寄考A-Level的材料,遙距替我補習,不收分毫」。他的Economics & Business Studies仍然拿下一個A啊!

劇本若不是寫的,那是如何尋找呢?為什麼有些人少年時讀不成書,擔擔抬抬維生,一做就做到長者了?Thomas果真是個老師,他這樣答:「無論你送貨也好,送外賣也好,能否走出來?看的是你有多大的生存意欲,我曾經灰過,曾經很挫敗,問題是讓自己沉淪在那階段多久,但我的腳本是不會停留,我會move on。不要期望生活很容易,生活有歷練才能成長。」

2005年他曾獲港大面試,教授第二次面試時告訴他去找另一家大學,現在你是四位爭一位,當時Thomas問自己上天是否在懲罰我?接着他再獲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面試,但提供的學位是英語教育,他面試時卻大膽表白他愛的是工商管理教育,結果成功入讀。

Thomas有過不少挫敗經歷,但他離開comfort zone, move on ;離開comfort zone, 他重新摸索那曾熱愛的創業者天空。

■Profile

熊建均

80後,現為香港外賣自取飯盒平台Oopsie(今年1月成立) 行政總裁。在英國念中學,在香港念大學。中學開始已特別喜愛工商管理課,曾與同學組隊2001-2002 代表學校參加全英營商比賽並出任公司CEO。大學念工管教育,畢業當上老師後,仍然熱愛與學生搞校內創業。2017年3月離開任職8年的教書comfort zone,與好友Damon及Clement創業,創立香港首個「外賣自己拎」平台。假日最大興趣是陪伴女兒成長。

文:一心

圖:曾憲宗、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城大專上航青團合辦 航空飛行副學士

香港航空青年團總監陳志培(左)和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副院長蔡耀權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下學年合辦理學副學士(航空及飛行)課程,招收50人。
香港航空青年團總監陳志培(左)和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副院長蔡耀權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下學年合辦理學副學士(航空及飛行)課程,招收50人。

【明報專訊】香港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與香港航空青年團,合辦航空及飛行副學士課程,兩年學費約10.1萬元,將於2018/19學年開辦。學生畢業後可銜接到本港的大學或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升讀有關飛行或物流的學士課程,有機會成為專業機師。

銜接澳洲飛行課程

課程內容除了飛行理論外,更包括親身體驗,包括在校內使用模擬飛行器訓練、於石崗機場體驗小型飛機飛行,更有機會到海外體驗飛行,學員亦可與現職專業機師交流實際的飛行經驗。此外,學員在升讀第二年的暑假更可到貨運站工作或擔任地勤人員。

修畢副學士課程後,學生可以銜接到本港的大學或澳大利亞伍倫貢書院,升讀有關飛行或物流的學士課程。如銜接到本港大學的課程,再修讀多兩年便能畢業;銜接到澳大利亞南澳大學的飛行課程,只需1.5年便能畢業。

香港航空青年團一直舉辦與航空相關的課程和活動,當中高級航空教育課程(Advanced Avia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AAEP) 培育了不少機師。上述與城大專上學院合辦的副學士課程,兩年學費為100,800元,名額為50人。

90後戲偶師創藝術劇團 黃景豪一人一偶玩轉劇場

黃景豪(圖:馮凱鍵)
黃景豪(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從外形看,90後的黃景豪King是個表情酷酷、蓄着小鬍子、一身黑衣的年輕小伙子,右手套著一頭塌眼崩牙紅鼻子的綠色長毛布偶,只見他倆瞪眼對望,然後King把腰一彎,左手拉動操作桿,彷彿力量灌進戲偶,一人一偶,嘩卡卡雙口一張,表演起來。

遇啟蒙良師 戲劇成另一頭「家」

「這是一頭開口戲偶,口裏是個內袋,可以表演吃東西。」他晃動一下手中那頭「軟扒扒」的戲偶。King對戲劇的興趣,始於中一時參加課外活動。「之前從沒看過舞台劇,加入劇社是隨機選的。」人生第一個舞台角色,是飾演一名說話帶鄉音的漁佬。負責老師李sir一直有玩劇場,初出茅廬為人師表,給予King不少發揮機會。「中三時,他給我一個演出日期和財政預算,便放手讓我籌備組班,自己搞套戲出來。」不出所料,問題百出,安排亂得一團糟,老師最終看不下去,捉着他「照肺」。「他用了足足兩節課堂,跟我分析人手配合、排練宣傳等各方面的問題,然後逐一尋找解決方法。」這經歷,King仍記憶猶新。自小父母離異,King在那裏找到家和成長的感覺;自此,他更加珍惜在人前講話的機會,但凡有司儀主持、公開演出的學校活動,都見到King的身影。

King的會考成績一般,自覺留港升讀理想學系的機會渺茫,於是萌生出國讀書的念頭。從小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他,聯絡agent找學校,直至收到入學和獎學金的通知信,才正式和媽媽商議。2006年,King赴英修讀戲劇預科,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在大部分香港人眼中,戲劇工作是一種非主流的職業。「有時填form會發現自己沒選擇,我到底是表演者?演員?抑或是藝人?還是藝術工作者呢?」至於家人,身為職業女性、從商多年的媽媽,對家中獨子選擇以戲劇為志業,始終抱持開明的態度。King曾自薦在香港某劇團實習,舞台助理劇本創作文書倉務一腳踢,五個月裏忙得天昏地暗,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媽媽認為這是我對戲劇的一項投資,所以她OK。」

赴英學戲劇 屢敗屢戰終被錄取

在英國,戲劇學院一般以面試表現取錄高考生,於是King一次過申請了11家大學,「面試基本就是先參加一個小型工作坊,然後在評審面前表演一段獨白。」結果,他沒有收到任何一家大學的offer,包括他之後再次申請,並獲錄取入學的East 15 Acting School。「我猶記得面試後,表演專業(BA Acting)的課程主管當着所有人說:『你的表演不錯,但口音和語言能力不適合留在英國,還是回香港吧。』」對方評價中肯,但當下難免感到悲忿和失望。

後來,戲劇預科的老師認為King四肢靈活,相關學科成績良佳,建議他報考形體劇場專業(BA Physical Theatre)。當時已是面試期尾聲,King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再接再厲,這趟竟然一擊即中,首輪面試即被錄取。「一般其實要過三四關的,說真的也挺出乎意料。」King道。好奇問他,假如命運弄人,當時全盤出局呢?「不做戲劇我應該會去當老師或者sales,然後公餘繼續學戲,如果就此放棄,也證明自己對戲劇沒那麼狂熱吧。」

在三年大學課程中,除了傳統劇場表演外,King還需修習空中雜技、舞台格鬥、即興喜劇、面具、操偶等科目。問及留學的最大得着,「我本以為自己好奇心強,自發性高,原來只是在已有之事上發掘和建立。但在英國,同學們早已習慣無中生有,從零開始探索和創造。」

戲偶創作空間大 踩界說盡弦外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King在英國還遇上現時積極投入的興趣——戲偶。「我喜歡戲偶自由度高,創作空間大。」在完成一個學期的課程後,King繼續在外進修;2014年,他透過「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認識紅褲子出身的資深戲偶師黃暉,跟他學習中式戲偶。「透過戲偶,表演者可以盡情講些不便直說,或者『踩界』的內容,觀眾都有共識這些是公仔說的,反而更方便說故事和接受其中的信息。」

戲偶世界變化萬千,King起初學的是源自日本的「三人偶」。「換言之就是三個人要同時合作,才能操縱戲偶所有部位。一個人的話,只夠轉動它的頭和其中一隻手。」他解釋。表演者要練習手腳協調,鍛煉觀察和應變能力,方能將戲偶操縱得行雲流水,活靈活現。「在製作方面,西式戲偶多用海綿和布這類軟性物料,中式則多以木造,注重五官細節,從面相上塑造角色。」至於舞台表演,他覺得西方着重整體表現,角色和觀眾之間的連繫相對緊密;而中式追求細緻精準,講究形神兼備,表情動作要到位。「中式戲偶表演的一大用途是神功戲,傳統上用以答謝神恩,惠及幽魂,觀眾其實不只是人類呢!」

2014年,King與拍檔陳安然Onnie及陳安立Brian,成立藝術劇團「Banana Effect」,積極將潛入式遊戲劇場(Immersive Game Theatre),融入在不同類型的戲劇演出之中。

遊戲劇場多互動 教學相長更滿足

「在外國,潛入式遊戲劇場亦是比較新穎的概念,特點是要求觀眾參與互動。」King曾觀賞英國劇團Punchdrunk策劃的The Drowned Man,是一套長達5小時,以一幢工廈為舞台的劇目。「最吸引自己的是——觀眾既可以選定某位演員,觀察他的故事,一同推進劇情發展,亦可以隨時離開,追蹤其他角色,更可以選擇坐在角落,當一個完全的旁觀者。」拍檔Onnie主修進階現代劇場(Advanced Theatre Practice),擁有潛入式遊戲劇場的創作知識和經驗;Brian的主持人身分,有助劇團貼近觀眾想法和市場需求。「我主要負責執行,將面具、小丑、戲偶等舞台技巧,融入和展現在表達故事之中。」

成立4年,劇團獲邀在公眾地方,如銅鑼灣鬧市和中環海濱活動演出短劇,亦曾在藝術中心演出原創劇目《你喪心.我病狂》和加入布偶元素的親子劇目《嘰哩咕嚕夜精靈》。但香港人不是出名冷漠嗎,如何拉得動觀眾?「事實又不然,成年人有時比小朋友更high。試過邀請一對父子站到台前,爸爸興奮得忘了兒子,自己先跳出來,小朋友反而站在一旁不知所措,一臉尷尬。」

除了戲場演出,King亦熱中教育工作,在學校和機構開班,教授西方戲偶,他的學生年齡層覆蓋小學生至長者。King曾為本地一家小學舉辦為期一整學年的戲偶班。「當中有個小女孩有輕微亞氏保加症,因為溝通能力較弱,辭不達意,同學們都不願跟她同組。」

但戲偶表演涉及團體協作,同伴之間必須建立默契。「他們試過堅持自我、忽略別人,結果是不斷出錯,無法順利操作戲偶。」於是,King要求大家一起耐心聆聽,慢慢地,同學們發現小女孩的想法更勝一籌,對她的信任增加;小女孩亦漸漸建立自信,改善表達能力。「後來老師跟我說,這群同學的小組功課表現特別好,那位小女孩亦從以前不受歡迎,到現在同學都喜歡圍着她團團轉。」

「坦白說,相對舞台演出,擔任導師得到滿足感更大。」教學相長,King喜歡和別人分享如何製造和操作戲偶,感動參加者在過程中的變化。「剛完成一個長者工作坊,公公婆婆跟我說,戲偶令他們明白小朋友的想法,成功跟孫兒溝通,很是開心和實用。」課程完結後,還請King飲茶謝師。「有個婆婆還送我她在印度靜修時得到的傳統手雕戲偶,說是寶劍贈英雄。」他笑道。

現時,King跟隨黃暉師父學習提線木偶。「師傅很開明,知道我學西方戲偶,提議不如來場中西合璧的演出,互相交流。」除了教班,他正籌備劇團在今年9月的公開演出。「仍有時間的話,我想學腹語。」為什麼?「純粹覺得懂這技巧好型!」他哈哈笑道。

■Profile

黃景豪King Wong

90後戲偶師。英國East 15 Acting School形體劇場學士(BA Physical Theatre),回港後致力推動戲偶和潛入式遊戲劇場(Immersive Game Theatre),現為藝術團體Banana Effect行政總監及創辦人之一。

文:陳芷寧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編輯:龍英顥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與別不童﹕SEN孩子習泳「覺醒」 學自理好時機

教SEN孩子學游水,使用的輔助工具特別多,其中一個做法是叫孩子穿過兩個呼拉圈,練習在水中前進之餘,他們又覺得好玩。
教SEN孩子學游水,使用的輔助工具特別多,其中一個做法是叫孩子穿過兩個呼拉圈,練習在水中前進之餘,他們又覺得好玩。

運動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於SEN孩子來說,裨益更大。恆常的運動,不單能提升SEN學童的體能,原來對改善他們的情緒及專注力也十分有幫助,而通過團體運動,還讓孩子學習與人合作、溝通的技巧,脫胎換骨。

星期日的將軍澳景嶺書院游泳池,既沒有公眾泳池的人頭湧湧,也不見游泳健將拚命操水,反而有一班SEN孩子正在學游泳。專為SEN人士而設的特殊泳班,由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特泳學院)舉辦,史丹福游泳學校則提供泳池等硬件輔助。

由於學員患有自閉症、智障等,對聲音特別敏感,故泳班開始前會提早「清場」,只有教練和學員進入泳池範圍。此外,教練們全都修讀過香港游泳教師總會的課程,透過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的講解,認識SEN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並通過實習來吸收經驗。

建立信心 加強四肢協調

辦特殊泳班的預備工夫,肯定比一般泳班多,特泳學院副院長馬嘉慧卻深感值得,「論學業,SEN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相差很遠,但他們有機會掌握一項運動,成為他們信心來源」。她分享道,試過有嚴重智障的小朋友學了5年游泳後,可以參加渡海泳,在無任何工具輔助下游泳,不論對導師、家長及SEN孩子都是一大鼓舞。

建立信心之餘,持之以恆習泳確實有助改善SEN部分徵狀,「有孩子手肌力量較弱,藉按水、撥水等訓練而有所加強」,要做出正確泳姿,亦講求四肢協調,從而改善孩子的手腳協調。

享受水中浮動 有助專注

SEN孩子之間亦有能力差異,教練一定要因材施教,「有個訓練方法,是把物件拋進水裏,再叫學員潛水拾起來。遇着手握力較低的孩子,教練會把環狀的物品掉進水,變相他們毋須用手拿起,只要把手穿進環形,就成功了」。有學員則不願郁動身體,這時可在他們臂上加上鉛帶,當他們感覺身體下沉,自然會拚命推水。

自閉症孩子有另一個特性,他們大部分都感統失調,「平日他們坐着,就會好想搖擺身體,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喜歡令身體處於不平衡狀態,這反而有助他們專注」,所以他們享受置身水裏,讓身體稍為浮動,這對他們的專注力都有幫助。

馬嘉慧笑言,平日易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SEN孩子,游泳時立即變得與一般孩子無異,「他們在水裏永遠不會有異常行為,又可以盡情放電,剛上水時,情緒更處於最佳狀態」。這段時間稱為「覺醒狀態」,亦是最佳學習時間,加上游水後要洗澡、收拾,正是他們練習自理的好時機。好像9歲的樂源,他患有自閉症,媽媽黃女士說,兒子的自理能力在游泳後明顯提升,「洗澡時要多冲水,不能馬虎地抹兩下,洗澡後要抹頭,以前在家未建立到這些習慣,但習泳後漸漸做到」。

脾氣改善 回家聽指令

樂源3歲時,媽媽發現他的舉止與一般孩子不同,「他會撞自己的頭,又遲遲不懂說話,認知能力也差,於是帶他去做測試」,結果證實他患有自閉症。一年多前經學校介紹,樂源參加了特殊泳班,自此建立了恆常游泳的習慣,「自閉症孩子對規律十分敏感,上游水堂的時候,他絕不會去做其他事情」。

游泳對樂源來說不止是慣性活動,亦感受到箇中樂趣,媽媽試過全日跟他一起待在泳池,「即使是放假,他都主動說要去泳池。見到他很開心,且『放電』後,行為和情緒都易受控制,對別人的教導和提醒都聽得入耳」。

如果上泳班期間,導師叫他回家後不要發脾氣,他很快會記在心中,在家脾氣也有所改善,近日沒有再撞自己的頭,服從指令的表現都進步了,「習慣了聽教練說話,回到家都可以聽指令,如吃飯後肯將碗碟收拾好」。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蘇智鑫、馮凱鍵、沈雅詩、受訪者提供

急症室護士 時刻做好救人準備 守護生命

cn_2018_05_11a1每當救護員送來病人或是因任何原因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醫院急症室的不同崗位醫護人員,包括急症室護士都已做好候命準備!入行近 7 年的急症室護士杜焯琳,每天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和打拚,為的是那份初心:「能夠在死亡邊緣搶救生命,是一種莫大的工作滿足感!」、「病人一聲多謝已足夠!」。有意投身護理行業的年輕人,具愛心、同理心的同時,若兼備一定的抗壓力,會否敢於接受成為「急症先鋒」的挑戰呢?

急症室護士杜焯琳:死亡邊緣救人 分秒必爭

進修 / 工作經歷:

中七畢業後,完成醫管局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曾在骨科病房工作約年半,其後調至急症室至今。工作期間曾修讀不同的急救課程,現正進修 Post-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Course in Emergency Nursing。

日常工作:

急症室一般分 6 個區域,包括分流站、治療室、觀察室、急救房 (R 房)、walking clinic、cubicle。她需在不同崗位當值,負責分流、量度生命表徵、傷口處理、縫針、協助急救、打針等職務。另遇緊急事故時,更要參與緊急應變隊的工作。

「曾在街上見有途人腳步不穩、面色發青,我特意駐足觀察,怕他突然暈倒或需要幫忙,直至目睹他安全離開我才放心 。」或許「職業病」關係,杜焯琳即使公餘時間也已習慣一眼關七。「一旦遇上突發事情,如突然有人暈倒、停止心跳和脈搏,我會立即施予援手,協助進行心外壓、人工呼吸等。因此我的手袋內除一般女生用品外,還常備急救專用的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急症室工作「相人」 留意求診者病徵

作為急症室護士,「相人」也是重要技巧之一,「急症室有機會遇上不同病症的病人……在分流站當值時,我們會按照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治理的先後次序。」她會很留意求診者的面容、身體狀况等,遇上眼黃、面容帶灰或蒼白、腳腫等的病人,更會提高警覺,因它們可能是一些病徵,如肝腎、心臟有事,另也有機會是受藥物影響。

她說,曾有嚴重腹瀉和嘔吐的幼兒求診個案,「分流初評估時,他的維生指數正常,似是睡着了,然而當我進一步檢查時,卻發現他似暈倒,加上面蒼白、頭冒汗……」由於幼兒出現這些情况並不常見,她即時聯想到或跟血糖過低、糖尿病等相關,遂請示資深護士後,便為幼兒「篤手指」,想不到因數值太低而未能顯示狀况,「我們立刻為他進行急救,幸好幼兒漸漸蘇醒過來!」她慶幸當時沒有「走漏眼」,否則結果難料。

然而並非每名病人都能順利獲救。曾有長者求診指背部及心臟不時感到痛楚,「經詳細檢查後,才知他患腹主動脈瘤,並出現主動脈剝離,病人後來血壓驟降,情况危急,要立即往手術室。」當晚杜姑娘覆查病人情况始知他已離逝……

具抗壓力、樂觀、高 EQ 一聲多謝已足夠

在急症室工作,杜姑娘坦言,首要有抗壓力,另樂觀和高 EQ 也是不可或缺的性格特質。「並非人人都能承受高壓下工作,我以前工作時會很緊張,心跳很快和冒汗,現已逐漸改善。」她坦言,雖曾想過「逃離高壓」,但自問可應付,所以選擇繼續留守急症室。「能夠在死亡邊緣搶救生命,是一種莫大的工作滿足感。」

急症室每天都會遇上很多突發事情,有時更要處理病人和家屬的投訴,實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有病有痛』才會到急症室,我們理解的,如那刻我們可給病人安慰或紓緩,他們一句多謝已經足夠。」

全面的護理包括照顧病人 (以至家屬) 的身心社靈需要,曾被委派家屬情緒支援工作的她說,「親人離逝對家屬打擊很大,如那刻家屬沒人照顧或疏導,往後的路會更難行。」曾經歷喪親之痛的她對此也有一番體會,「有需要的話,我們會將個案轉介相關人士跟進,如社工或牧師,大部分家屬接受輔導後也得到一定的紓緩。」

毋忘工作初心 進修向資深護師進發

醫管局每一名新畢業的護士,一般都要參加「三年抱兩」計劃,即首三年最少要到醫院兩個不同部門工作。杜姑娘當年先在骨科工作,其後調往急症室,兩者有何不同?「急症室病人來匆匆、去匆匆,他們得到治療後,會離開或轉往病房;相對病房工作,會較容易跟病人建立關係,一般由病人住院開始,護士都會照顧至其康復、出院。」

從當初因修讀護士工作可以助人、工作有意義外,也為着家人的一句話:「年老時,由你來照顧我!」加上杜姑娘自小已是其護士表姐的「御用病人」,因此早已對醫護工作產生興趣。

「護校教授的知識十分豐富,心臟科、老人科、骨科、精神科、眼科等範疇一一涉獵。另實習時,又有機會到不同專科 / 病房學習,增加不同的體驗。雖然學習的日子絕不輕鬆,但跟同學彼此交流分享,是十分開心和難忘的回憶。」

為了將來正式成為急症專科護士,杜姑娘現進修相關的專科課程,日後亦計劃修讀助產士專科課程和碩士課程,學習更全面和多元的護理知識之餘,同時為晉升作準備,邁向資深護師之路。

向急症專科護士進發

杜姑娘分享,要成為急症室的護士,如想考取專科資格,要先修讀不同的相關課程,包括:

.高級心臟生命支援術課程 (ACLS)

.抽血及靜脈導管插入課程

.傷口處理及縫針課程

.創傷科課程 (Trauma Nursing Core Course)

.高級兒科生命支援術課程 (PALS)

.痛症管理

完成以上課程後,如具備足夠的年資,可申請入讀護理深造學院開辦的專科護理培訓課程,以杜姑娘為例,她現正修讀學院與其他機構合辦的 Post-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Course in Emergency Nursing (約修讀 9 個月),通過考核便可。

護理深造學院 提供多元化護理專科訓練

推動護理專業及提升護理水平是醫管局發展策略之一。醫院管理局總護士長黃淑瑛表示,醫管局轄下之護理深造學院 (學院),主要為各職級護士提供一系列在職培訓,有助提高護士的專業才能、促進其持續專業發展。

她指,學院舉辦之專科護理培訓課程,是根據服務發展及需求而開辦。學院每年提供 26 個專科訓練課程,讓護士畢業後能持續進修,並透過臨牀實習,將知識和技巧加以深化及運用。當中的專科訓練課程包括心臟科、腎科、糖尿科、中風科、造口及傷口科、泌尿科、急症科、深切治療科等。另醫管局每年亦會資助約 100 名以上的資深護士到海外進修及培訓。

年提供 26 個課程 理論實習兼備

以上專科護理培訓課程內容經由臨牀專家組成的課程發展委員會編訂,配合護理實務及服務需求,設有不少於 88 小時理論及 6 星期臨牀實習。以急症專科護理培訓課程為例,內容包含災難護理、急症分流評估、急救技巧及護理等。

為配合機構發展及服務需求,以及更新現代醫療保健知識和護理實務,學院亦會開辦一系列的專科模擬培訓、專科前基礎課程、促進專業才能課程和網上核心護理學習課程,以提升護士專科知識及促進護士持續進修。

專科護士:持續進修+專科工作經驗

黃淑瑛表示,註冊護士需要完成認可專科培訓課程,如急症科、手術室等,及具備不少於 4 年在該專科工作的經驗,才可申請成為醫院管理局的「專科護士」。她指,專科護士雖非晉升職位,而是屬於職銜 (薪酬與普通註冊護士相同),但對於日後晉升為資深護師職位不無幫助。

圖文: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