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建築碩士獲認證 具資格考建築師試

珠海學院建築系講座教授龍炳頤(左起)、理工學院院長李啟光、建築系主任朱海山昨公布該系碩士課程獲認證。李啟光說,未來將與土木工程及資訊科技系合作,透過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景(VR)等技術,預測建築設計對周邊環境影響。(劉家豪攝)
珠海學院建築系講座教授龍炳頤(左起)、理工學院院長李啟光、建築系主任朱海山昨公布該系碩士課程獲認證。李啟光說,未來將與土木工程及資訊科技系合作,透過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景(VR)等技術,預測建築設計對周邊環境影響。(劉家豪攝)

【明報專訊】珠海學院建築碩士課程近日獲兩個建築師機構通過專業評審,畢業生完成課程和實習後,將合資格參加測試成為註冊建築師,是繼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後,近20年來再有大專院校建築系碩士課程獲專業認證。

香港建築師學會及建築師註冊管理局近日通過珠海學院兩年制建築碩士課程專業(第二部分)評審,即畢業生通過學會和管理局舉辦的專業測試後,可成為學會會員及註冊成建築師,成為首間取得有關專業認證的私立院校。該碩士課程首屆8名學生去年畢業,實習一年後均可參加考試;去年入學的第三屆學生共9人。

首屆8學生去年畢業

珠海學院建築系主任朱海山稱,去年11月起開始申請專業認證,相關機構派員到校視察學生功課水準、校舍硬件、師資等,終取得認證。建築系講座教授龍炳頤說,珠海學院給有志成為建築師的年輕人提供多一個選擇,是一個「夢工場」,「不會因為入不到兩間大學而做不到建築師,要放棄夢想」。

珠海學院建築系碩士課程為兩年制,每年學費10萬元,學額50人,學院料每年招生20至30人,報讀者須具備建築系相關學士學位資格;該校學士學位學額為70人,每年約招收30人,經聯招報讀學生可申請約4萬元資助,該校料獲認證後有助學士課程收生。

工程師增能源知識技術 了解世界性議題與趨勢 建構可持續未來

鄭紫葵 (Cindy)
鄭紫葵 (Cindy)

憧憬成為工程師的鄭紫葵,完成電機工程本科課程後,選擇投身電力公司工作,更善用公餘攻讀了能源工程碩士課程,從中增強了對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等課題和相關最新科技的認知,對她現時肩負策略規劃師的工作,能更有效和周詳地做好策劃、研究等工作。

鄭紫葵 (Cindy):由電機工程起步 鑽研能源工程拓闊眼界

進修之路:香港大學 (下稱「港大」)「工學學士 (電機工程)」課程→

港大「工學碩士 (能源工程)」課程

工作經歷: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下稱「中電」) 見習工程師→助理工程師→

二級工程師→策略規劃師。先後任職規劃及設計處、建設處及策劃及發展部。

受一篇有關改變世界十大發明的文章所影響,Cindy 自小已立志成為工程師或發明家。入讀工程學院一年級時,已鎖定事業發展目標。「電力既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各行各業亦要靠電力維持日常運作,可見充裕、穩定、安全的電力供應的重要性。」有感電力是專門、獨特的行業,而且工作充滿使命感及滿足感,故她畢業後一直從事有關行業。

她加入中電至今約 7 年,以參加獲香港工程師學會 (HKIE) 認可為「Scheme A」培訓課程的見習工程師計劃起步,開展其職業生涯,兩年的培訓助她掌握多元技能,並為日後晉升為助理工程師、二級工程師作好準備。

學習可再生能源、核能知識 冀為可持續發展出力

求知慾強、愛學愛問的 Cindy,早於修讀本科課程時,有機會接觸可再生能源的課題,以及曾參與四川重建之旅,替德陽袁家小學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令她對此課題產生濃厚興趣,遂於公餘兼讀了港大「工學碩士 (能源工程)」課程。

「科技能改變生活,讓人們能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卻衍生了不少問題,例如氣候變化等,會影響下一代。要推動可持續發展,工程師如何在工作範疇上發揮其影響力呢?」

她表示,修讀碩士課程能涉獵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核能、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等的知識範疇,讓她拓闊了新技術的認知;導師團隊既包括教授,亦有經驗豐富的資深行內人士,從他們的教學和分享中,可獲得寶貴的學問和經驗;而同學來自不同工作背景,更有助建立人際網絡,彼此交流工作心得。

轉職策略規劃師 需掌握世界電力趨勢

及後 Cindy 得知公司招聘策略規劃師職位,決定一試,並成功入職,至今已任職了一年多,現任職策劃及發展部,負責進行前瞻性研究及策劃的相關工作。「要做好有關工作,我需掌握世界電力行業的發展趨勢及相關新技術,並要不定期到不同地方考察及交流,如了解各地方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不同標準及設計,是否也適合應用於香港呢?」

她指工程師工作有趣且多元,無論是過往任職於規劃及設計處,負責區域 (沙田、大埔) 新發展設計配電及供電計劃書;在建設處負責監督及管理項目,抑或是現時的崗位,皆各具挑戰。

以成為註冊工程師為目標

成為註冊工程師是不少年輕工程人員的目標之一,Cindy 亦是其中一員,累積了一定工作經驗的她,已計劃今年向 HKIE 遞交申請考取有關專業資格,為專業鋪路。

進修碩士 工程師與時並進

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面對種種挑戰下,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首席講師李榮健工程師不諱言,以跨工程界別、跨專業作出全面應對已成趨勢。港大「工學碩士 (電機電子工程)」課程總監陳成就教授以電機、電子工程界別為例,範圍很廣且不斷迅速發展,支援現代社會的不同領域發展,若業界人員能具備更淵博的知識,有助工作上有更佳表現,甚至擴闊事業的發展空間。

港大「工學碩士 (能源工程)」課程總監霍偉棟博士指,隨着世界各地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工程師除了要擁有專業知識外,亦有必要提高對現時世界性的議題如能源、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認識,以協助解決有關問題。

該校電機電子工程系設有「工學碩士 (電機電子工程)」 (下稱「EEE」),以及與機械工程系合辦的「工學碩士 (能源工程)」 (下稱「EnergyE」) 等碩士課程,為培訓更多高質素的相關人才,以迎合市場發展之需要。

涉獵知識範疇廣泛 因應興趣專修

「EEE」課程提供了多元化的科目,讓學員更新電子、電機工程學的相關知識,從生物醫學工程、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和機器智能系統,以及計算機系統、電力系統、無線通訊和網絡、電子商務等都一一涉獵。陳教授說,學員更可因應個人興趣,從一般範疇、通訊工程和電力工程中選擇其一作專修範疇。

至於「EnergyE」課程,霍博士稱,涵蓋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能源管理、電動汽車、電力系統、碳審計和其他與能源相關的高階課題。陳教授補充,從 2018 年開始,上述兩個課程學員均要經歷總結性學習體驗,當中包括論文和參加以工作坊形式的實踐培訓,應用所學。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科大增設海洋科學系 研究海溝可燃冰 最快明年招生

香港科技大學署任校長史維(前排中)、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前排右二)、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前排左二)、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後排右二)等大學管理層昨與傳媒茶敘,介紹科大發展方向,其間史維主動提及預算案,強調重點不是金額,而是如何能運用得最有效率和成果。(鍾林枝攝)
香港科技大學署任校長史維(前排中)、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前排右二)、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前排左二)、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後排右二)等大學管理層昨與傳媒茶敘,介紹科大發展方向,其間史維主動提及預算案,強調重點不是金額,而是如何能運用得最有效率和成果。(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昨日舉行傳媒茶敘,署任校長史維表示,過去3年科大教授人數增加約5%,為繼續擴大學院規模,擬未來3至5年再增加10%至約500人。科大亦公布,現時國際本科生人數已近千名,較來自內地的本科生多,亦將於年內推出海洋科學系,教授深海海溝和「可燃冰」等有關海洋能源的知識。

教授擬增一成

台灣出生、留美30載的史維精通英語和普通話,昨出席傳媒茶敘時,繼續一貫作風以英語發言,重申英語是大學官方語言。其間他提及近年不少鄰近大學快速發展,而科大歡迎來自全球的挑戰,將持續強化創新項目,又說過去3年科大教授人數上升5%,銳意在未年3至5年再增加10%至約500人。

本科國際生多於內地生

近年多間大學被指國際生數目偏少,非本地生主要是內地學生。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表示,10年前科大只有不足100名國際本科生,今年升至近1000名,來自近50個國家,國際本科生人數亦已多於內地本科生人數。林又說,科大近年聘請更多比例的女教授,去年新聘的教授中有約30%為女性,女教授總人數較10年前上升約80%。

史維:學生創業政府投放增幅不小

史維亦主動提及政府新一份預算案建議,預算案建議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20億,並撥款25億元作第8輪配對補助金,協助10間大專院校籌款。史維喜見政府於教育和科技投入資源,但盼了解更多細節,又指政府投放於學生創業的錢「永遠是不夠」,但增幅已不小。

被問到預算案提及在落馬洲河套區投資科研,是否正確發展方向,史維回應說,河套區對香港重要,「香港有不少人才,但缺乏硬件等支援,河套區可協助香港連繫大灣區」。史維指預算案建議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剛好與科大五大研究重點一致,即數據科學、智能機電系統、設計思維及創業、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政策。

擬設40名額

為研究與海洋有關的科學,科大亦將新增海洋科學系,教授學生深海海溝和海洋能源等知識。科大理學院院長汪揚表示,以往不少研究討論了月球和火星等事物,較少探索深海的奧秘,新增學科將探索「海洋深度」。他舉例,課程會提及海洋中被壓縮的能源「可燃冰」,料該學科為4年制,最快明年可招收本科學生,初步擬設40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