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Band 5校 當年為打籃球發憤 良師教砌機械人 燃點「潛水」學生志向

【明報專訊】出身Band 5中學的張文源,當年為留在籃球隊發憤讀書,輾轉當了中學教師,尤其理解「潛水」學生,遂拿機械人誘他們晚晚留校鑽研電腦程式,還晚晚貼錢為基層學生買飯盒、駕車逐一把他們送回家。學生為「玩」機械人忽然上進,擊敗名校代表香港出賽,贏輸次要,張sir更想為考場的「失敗者」重新下人生定義。

「上堂睡覺、聊天,功課總遲幾天才交」,於廠商會中學讀中五的「光光」,本來很懶散,去年因見校內機械人隊戰績輝煌而加盟,燃點了熱情,「以前沒想過前途,現在想循這方面發展。本來逃避英文,現在每日上網學一句英文」。

讀兩次中五中六 3個學位

「用同理心待學生,我都是這樣大的。」張sir中學讀Band 5校(當年中學分為5個組別,現分3個),校內有學生打架,警察就找他當戲子,供證人認疑犯,「覺得我長得似(飛仔)吧」。他上課睡覺,也常欠交功課,「我就是Band 5,不覺得要做Band 1」,唯一在乎的是打籃球,至會考前終於擔心不能繼續留校當籃球隊隊長,忽然努力讀書,先後讀了兩次中五及中六,輾轉升讀高級文憑,做電機工程,再花12年讀3個學位,其間當了教師。

他教過職業先修學校,「不停看到失敗者」,聽最多的說話是:「做唔到」、「唔好要我plan」、「唔好叫我試」。學生沒目標,「返學等放學,考試求其撞MC(選擇題)」,他想到當年為籃球而改變,開始教學生砌機械人。

「看優點別看缺點」

張sir在2007年轉到廠商會中學教書,在學校開闢了房間,帶學生在課餘鑽研機械人參加國際賽,「學生家裏只有數十呎,難得有間房讓他們玩,就留下來」。有些學生負責寫程式、以英文撰稿介紹機械人,有些則只負責執拾房間、叫外賣,「每人都找到崗位,找到成功感,只要看他們的優點,別看缺點」,但「打雜」的學生見隊友砌機械人見多了,也會嘗試拿起工具,從外圍走進核心。

廠商會中學科技科科主任張文源(前排右一)透過鼓勵學生參加機械人賽事,助他們找到學習動力,以往懶散的光光(後排左一),如今努力學英文。(劉焌陶攝)
廠商會中學科技科科主任張文源(前排右一)透過鼓勵學生參加機械人賽事,助他們找到學習動力,以往懶散的光光(後排左一),如今努力學英文。(劉焌陶攝)

月掏4000元買飯盒助家貧生

學校每年參加兩三個比賽,每天放學都有學生留下備戰至晚上,晚餐卻不是每個學生都負擔得來,往年張sir曾着家傭多準備兩個飯盒,供家庭經濟最差的學生吃,也試過安排學生申請食物銀行資助,到社區飯堂買10元飯盒,後來嫌麻煩,乾脆自己每月掏四五千元為學生買飯盒。師生平日每晚工作至9時,他每次都駕八人車,逐一把學生送回家,自己近11時才回到家中,翌晨6時許又出門上學,周末當然也是奉獻給機械人隊。

為玩機械人安分上堂

該校隊伍2008年起參加水底機械人國際賽的地區賽,輸了數年後,2012年起扭轉局面,每年都在地區賽中勝出,代表香港出戰美國決賽,與近30支國際隊伍對壘,每年都躋身首10位。

張sir說,有些學生平日考試30多分,仍會理直氣壯稱,「我差不多及格了,還想我怎樣?」對着機械人賽,及格可不是指標,「要90分才可代表香港出賽」。

參加國際賽「好型」,他說,原本「自訂」隔日上課的學生,為砌機械人安安分分上學;原本欠交功課、上堂搗蛋的,為免留堂不能「玩」機械人,突然守規矩,「玩,都可以是目標」。

挑戰大學組 遠征太空總署

他們以中學生身分參加大學組賽事,聽張sir講解大學機械及電子編程知識、上網找資料、用微信跟內地勁旅交流,初嘗投入的刻苦與快樂。

張sir說,有些學生拿紙筆不濟,砌機械人卻資質非凡,鍥而不捨改良,毫不怕煩;過往有隊員升讀飛機維修、屋宇裝備等高級文憑或大學課程,還有隊員立志當教師。

這屆隊員下月將與本港3間出線大學隊伍參加在美國太空總署舉行的決賽,隊員每次出征,校方都要籌款或撥款資助旅費,數額不菲,但校長麥耀光一早「拍心口」力挺。

明報記者 蔡瑤
2016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