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讀芷君大學成績近滿分 新亞校董盼助升牛津哈佛

【明報專訊】多年來雖然看不見,觸不到,但小小嘴唇卻吻過無數文學經典,助「唇讀女生」曾芷君走過大學時光。尚餘一年就要告別大學校園,GPA(平均積點,滿分為4)高逾3.9的芷君不捨之餘亦正思考前路,自覺知識層面不夠廣闊,打算到海外升讀文化、社會學系。她昨亦不忘到閩僑中學鼓勵視障學生。

曾芷君因先天視覺神經萎縮而失明,再因觸覺神經有問題,不能用指頭感受凸字閱讀,要改用「唇讀」。她3年前憑着無比毅力考入中文大學翻譯系,轉眼離畢業尚餘一年,「希望到外地升學,接觸不同文化,讓自己將來有更多選擇」。她又說,希望學成後可以付出更多時間貢獻社會。

新亞院長:其他同學應慚愧

昨是閩僑中學開學首天,曾芷君(左)一大清早就到校園陪視障中三插班生恩華(右)開學,陪他出席早會、課堂。二人雖然首次見面,但毫不「見外」,恩華不時向芷君請教讀書及交友心得,芷君亦傾囊相授,希望助他盡快融入主流學校。(郭慶輝攝)
昨是閩僑中學開學首天,曾芷君(左)一大清早就到校園陪視障中三插班生恩華(右)開學,陪他出席早會、課堂。二人雖然首次見面,但毫不「見外」,恩華不時向芷君請教讀書及交友心得,芷君亦傾囊相授,希望助他盡快融入主流學校。(郭慶輝攝)

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表示,芷君比一般同學投入多倍努力,學分超過3.9,近乎滿分,3年來奪得校內多個獎學金,「付出有目共睹,其他同學應該要感到慚愧」。他透露,得知芷君有意升學後,多名校董都想辦法,「希望她可以入讀牛津、哈佛等最好的學府,甚至完成博士學位」,現階段要先了解其升學志向,隨後與相關學府協調日常照顧等問題,但是否由母親同赴海外陪讀,仍言之尚早。

適逢開學,芷君在閩僑中學教師文佩欣邀請下,昨到該校探望新入學的視障學生楊恩華,跟他分享當年由心光盲人學校轉到英華女學校讀中一的經歷。

芷君笑言,當年踏進校園時,不知該往何處報到,「在大堂猶豫了一會,見同學(黑影)都往課室走,就跟住去課室」,但眼睛只能見到人影而不見輪廓,故未能確定老師是否在班房內,就一直站在門外不敢內進。未幾,她聽到有幾名同學以愉快的心情喚她進內,又有人陪她找尋位置,「當時覺得同學都非常熱情,而且待我如常人」;令她最感動的,是鄰座同學每天早上都會比她早回校,在她返回座位時,就立即伸手拖她,示意坐下,「我見到伸手的影子,即使手未拉到我,都已經覺得好溫暖」。

同學熱情相待感溫暖

芷君也在老師的鼓勵下成長,她當年因怕點字機的聲響影響同學,所以最初使用盲人字牌,但觸覺欠佳,手指欠靈活,摸字牌十分吃力,老師在開學數天後,好奇她為何不用點字機,她坦言「怕嘈到同學」,老師隨即鼓勵她:「大家都會習慣。」自此她用點字機,但會在老師不說話時使用,盡量減低聲響。

陪視障學弟開學 鼓勵享受學習

「多嘗試,不要怕錯;嘗試過,哪怕最後達不成目標,過程已是學習」,芷君以過來人的身分到閩僑中學,鼓勵視障插班生楊恩華,寄語他前路雖崎嶇,仍要享受學習機會。

接觸二胡重拾動力

今年19歲的恩華在內地出生,出生時在氧氣箱吸入過多氧氣,自小只有一半視力,小五時更患上白內障,只剩一成視力。他當時在內地主流學校讀書,視力惡化後一度自暴自棄,至中二轉往特殊學校,開始接觸二胡。當時教師放大樂譜助他學習,他發現「原來音樂可以與人溝通」,而且演奏二胡為他帶來自信,他始重拾生活的動力。

相熟教師牽線

兩年前,他來港與家人團聚,入讀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讀畢中三後,今學期入讀閩僑中學重讀中三,他說:「我過去做離開(主流學校)的人,今次是進來的人。」笑言除了追上英語的進度外,希望長大後可成為二胡演奏家,或當教師作育英才。

今次二人相遇緣於芷君曾在閩僑中學校監兼中大新亞書院校董林泗維的邀請下,到閩僑畢業禮向學生分享經歷,並帶該校學生參觀中大校園,閩僑教師文佩欣與芷君相識,希望她在新學年首日陪伴恩華上學,藉此鼓勵他勇敢面對新生活。

明報記者 葉真真
201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