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身訂做課程 改善社交學習行為 自閉童愉快融入主流校

【明報專訊】不看老師「眉頭眼額」,又不一定聽從指令,自閉症學童在學校裏,學習上往往出現問題,也難以結交朋友。其實患有自閉症並不表示智力低人一等,只要有適當指導,提升社交技巧和專注力,他們就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樣發揮才能。香港設有專門服務自閉症兒童的私立小學,也有機構提供升小適應課程,助自閉症孩子融入主流學校,擁有愉快融洽的校園生活。

走進愛培學校的課室,同學們跟記者揮揮手丶打招呼後,便繼續專心上課。看他們專注的樣子,很難想像他們全都患有自閉症。入讀這間全港唯一專為自閉症兒童而設的私立小學,他們不單學習知識,更重要是改善行為,最終目標是轉到主流學校讀書。

兒子就讀愛培學校期間,Ada(左)與校長文麗萍(右)保持緊密溝通,確保能配合學校的教學計劃。(李樂嘉攝)
兒子就讀愛培學校期間,Ada(左)與校長文麗萍(右)保持緊密溝通,確保能配合學校的教學計劃。(李樂嘉攝)

試堂了解個性 對症下藥

教師會按學生程度設計功課,教加減法時,能力較高的學生要答文字題,其他學生則計直式。(李樂嘉攝)
教師會按學生程度設計功課,教加減法時,能力較高的學生要答文字題,其他學生則計直式。(李樂嘉攝)

今年7歲的Ethan(化名)正是融入主流學校的過來人。約4年前,幼稚園教師說Ethan的行為出現問題,上課無法專心,又常常離開座位,經心理學家評估後,發現他有自閉傾向,發展也遲緩了半年,媽媽Ada十分徬徨,「他本身可以原校直升小一,但校方覺得不適合,建議我去愛培學校。起初都很掙扎,是不是真的要兒子入讀一間非主流學校呢?日後能否跟主流接軌呢?不過跟家人商量後,決定一試」。

每個入讀愛培學校的新生,都要先參與一至兩小時的試堂,讓教師了解其主要問題、情緒反應等。該校文麗萍校長形容,試堂與面試不同,「不是表現差就出局,而是了解學生個性,教學時對症下藥」。

要「對症下藥」,小至一件文具都要仔細挑選,「有學生討厭開口求助,教師便會給他一把很大的剪刀,請他剪東西,他無法操控時,自然會找教師幫忙」。有學生則以違規來吸引注意力,如敲打課室裏的物件、把東西亂放等,教師不可經常責罵,反而要刻意不理會,望他一眼便移開視線,讓他明白壞行為無法吸引目光,不如以好行為換取讚賞。

至於Ethan,試堂時老師發現他無視社交禮儀,喜歡對着空氣說話。所以教師平日會叫他幫忙傳達指令,尤其是一些長指令,既促進與人溝通,又讓他不能輕易抽離。

師生比例1﹕2 提升學生專注力

學生上課表現好會得到「星星紙」,儲夠指定數量,就能換禮物或遊戲時間,但文校長表明並非每堂都派發,因為主流學校也不會時時有獎。(李樂嘉攝)
學生上課表現好會得到「星星紙」,儲夠指定數量,就能換禮物或遊戲時間,但文校長表明並非每堂都派發,因為主流學校也不會時時有獎。(李樂嘉攝)

愛培學校的教學模式,每班只有8至10人,師生比例高達1﹕2,即是每堂課至少有4名教師在場。他們各自擔當着重要角色,有5至8年教學經驗的主教師負責授課,也要設計獎勵計劃,學生投入課堂就可得分,下課後換取獎品。

當個別學生無法專心,主教師會將他們抽調出來,組成小組,由班上另一教師出任小組導師,以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形式講課。另外有一名觀察教師,視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填寫行為量度表,例如有沒有聽從指示、能否回答問題等。下課後,教師會按這份表及課堂錄影帶,調校翌日的教學程度和方式。

為了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學校裏所有功課和課程都是度身訂做。以高年級英文科為例,其中一課以消化系統為主題,工作紙張張不同,有學生要以連線配對器官的英文名和圖片,有的要以句子介紹消化系統的功用,有的要上網找資料。雖然教師工作量大,卻能避免學生因追不上進度而分心。

家校配合 用同一教學標準

課堂以外,家長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教師和家長會定期會面,並更新教學計劃,雙方共同執行,Ada舉例說﹕「在校午膳時,Ethan食得快就有多些遊戲時間,在家中也要用同一標準,他才能建立專注吃飯的習慣。教師訓練他聽指令,我也會設相同規矩,如果叫了他的名字五次,他都不回應,我就不讓他吃最愛的食物。」

在愛培學校讀了一年半後,Ethan有明顯進步,「以前跟他說話,十問九不應,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現在他會即時回應。去年他到主流學校升讀小二,老師說他操行好到不得了,學業大致跟得上,不用重讀小一」。

愛培學校知多啲﹕最快半年回歸「主流」

愛培學校由愛培自閉症基金於2007年創立,是全港首間及唯一專為自閉症兒童而設的小學,至今有33名學生銜接到主流學校就讀,佔71名離校生中逾45%。這些學生大多只需半年至一年半時間,就能轉到主流學校,部分能回到原校升讀,亦有部分轉讀國際學校。

由於未得到特殊學校資助,愛培學校每年學費需26.4萬元,校內以小班教學,採用美國丶台灣等地普遍認可的「ABA應用行為分析教學法」,全校教師都接受過相關培訓,他們會觀察每個學生的行為問題、做行為紀錄,為學生個別制訂學習目標、功課程度及教導方法。

學校按年齡而非學術程度分班,有5至6歲、7至8歲、9至11歲、12至13歲、14至15歲的班別。設14科,部分學生全修讀,部分不用(視乎需要和離校時間等因素),除了中英數等科目,也有社交課、自理課等,又會到校外進行體驗活動,例如去飲茶、燒烤等。另設有15至18歲班別,以就業訓練為主,學生有機會在校內經營小型果汁店、時裝店,吸收入貨、推銷等實戰經驗,確保離校後能順利投身社會工作。

文﹕李樂嘉
圖﹕李樂嘉丶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