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勤主任 機師「第三隻眼」

【明報專訊】「空勤主任就像是機師的第三隻眼。」政府飛行服務隊三級空勤主任張子軒(Jove)這樣描述空勤主任與機師的關係。署理高級機師黃詠妍(Emily)也補充,因為飛行過程中機師視角有限,需要空勤主任輔助,在旁提醒障礙物的位置。自言曾多次「出生入死」的他們,分享飛行生涯中的高低起伏。

直面生死 出勤臨危不亂

一般而言,飛行服務隊出動的原因分為兩類,一類是預先知道時間、地點的任務,如運送地政總署、水務署的人員到偏僻山澗做工程,另一類是突發的救援行動,「市民其實無法直接向飛行服務隊求助,通常我們是收到警方或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的通知,才會出動」。Jove最難忘的一次救援行動在2017年9月,那次他們接到協調中心的預警,指一艘漁船在海上發生火警,兩名漁民燒傷,他便與其他當值的救援人員準備出發。臨起飛前,他們又收到通知,得悉傷者原來有7名,要再調整裝備,「每次起飛前都要考慮距離、傷者數目,然後安排用什麼機型、入多少燃油、派出的救援人員和裝備數量等」。他回憶救援的場景:「當時我看見傷者全身熏黑,頭髮都(被火燒至)鬈起了,以為是外國漁民,便用英語跟他們溝通,豈料對方以普通話回答……他們燒傷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平衡風險 救援要取捨

「傷者最後能否得救,我們並不知道,只能盡力去救。」飛行服務隊的救援行動經常面對「生」與「死」,Emily談起時不無感觸。Emily加入飛行服務隊初期,某次要跟隊員到石澳大浪灣搜索一名衝浪失蹤的男子,搜救是「成功」的,他們找到那名男子並將對方送院,但幾天後才得知該男子最終不治。而許多情况下,救援工作要取捨,她又舉一次驚險的救援經歷為例,「我們接到一宗求助,共有兩個人困在山谷,那裏樹木較多,(飛機)降落十分困難。當時其中一名傷者被困溪澗,已經不省人事,另一人則是清醒的」。最終他們只救走昏迷的傷者並即時將對方送院,「可能有人會質疑,為什麼不一併把我(指被困者)帶上機。其實我們不是放棄你,只是想將風險降到最低。如果你的處境相對安全,便會交由消防等地面部隊拯救。若硬要去救,一來會延誤機上傷者的治療,二來再次降落風險太大,最壞情况是連我們(救援人員)都會被困」。

快速游繩裝置﹕拯救行動中,飛行服務隊隊員有時需從機上游繩而下,故機上備有繩索,並由空勤主任擔任「絞車手」,操作繩索升降。

輪班工作 24小時候命

機師和空勤主任每周上班44小時,每周工作5天,需輪班工作,「我們分A、B、C三更,A更是早上7時至下午4時,B更是下午1時至晚上10時,C更由晚上10時至翌日早上7時」。所謂意外就是「意料之外」,隨時會發生,故飛行服務隊需要24小時候命;空勤主任則有「日夜之分」,Jove解釋:「在職級以外,空勤主任還會分為5個等級,由於晚間的搜救工作難度較大,只有三級或以上的空勤主任才能於夜間參與搜救。」而負責操作繩索、把搜救員送到地面的「絞車手」,需由四級或以上的空勤主任擔任,夜間行動的絞車手更要求達第五級。

訪問當天天氣、能見度較差,除了下雨還有霧,Emily和Jove卻常需在惡劣天氣下出動,「當然都要考慮實際環境,是否真的可以起飛,但有不少救援行動是在刮颱風等情况下進行的」。Emily笑着補充:「像是今天,如果有求救個案,我們也要立刻出動,可能做不成訪問了。」成為機師,她亦要學懂調整心態,「一開始心情會很緊張,因為會擔心救援行動能否成功,之後就學識不要想太多,專注駕駛更有助完成任務。反而如果是做非救援的任務,心情就會放鬆點,特別是回程途中,可以放心欣賞風景」。

空勤救援要膽大鎮定

「起初想成為機師,其實是受劇集《衝上雲霄》影響。」Emily大學畢業就投考政府飛行服務隊,獲取錄後曾到美國的航空學校接受為期14個月的培訓課程(培訓過程詳見頁4)。「政府飛行服務隊大概隔兩至三年才做招聘,我當年參加招聘時約有二三千人應徵,最後好像只有四至六人通過考核。女機師的比例更少,在我加入前更只有一名女機師。」

Jove的入行經歷更為「曲折」,他大學畢業後投身警隊,卻發現自己更喜歡參與能直接救人的工作,「其實我一直都想加入飛行服務隊,但一直不獲聘,前前後後花了7年時間,一共考了4次才成功」。

轉眼間,Jove已當空勤主任6年,Emily更已有十多年的飛行經驗,對救援工作深有體會。「這些年來的經驗告訴我,最重要是夠大膽,因為空勤主任的職責是給機師提供飛行方案。」Jove看了看身旁的Emily,笑着補充:「Emily的職級比我高,但我若發現她做錯決定,也會即刻糾正她。若我還在想『她是我上司,當眾說她做錯了,會否被記恨呢?』,稍一猶豫,整個機組都可能有危險。」而Emily認為,機師最重要是「心靈強大」,「機師要為機上所有情况負責,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都要保持鎮定,你一慌張,整架機(上的隊員)就會陷入險境」。Jove展示他和Emily身上的翼章:「機師制服上的翼章,中間有個螺旋槳的圖案,空勤主任制服上的翼章圖案則為指南針,分別代表了我們的職能——Emily負責掌控架機,我就擔當輔助機師的角色。」

訪問期間,Emily(右)和Jove(左)一直保持端正的坐姿。Jove指飛行服務隊屬紀律部隊,所以機師和空勤主任在入職前皆需要接受紀律訓練。

飛行服務隊屬紀律部隊

政府飛行服務隊前身為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現為政府轄下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其中行動組專門負責搜索及救援、運送傷者、撲滅火警及支援警隊行動;他們也會到南中國海等參與搜救行動。飛行服務隊設機師、空勤主任、飛機工程師、飛機技術員4個職系,前線的救援行動主要由機師和空勤主任負責。救援行動中,機師專責駕駛飛機,空勤主任除輔助飛行工作,也擔任絞車手及直升機拯救員的崗位。

過關斬將 先聘後訓
政府飛行服務隊署理高級機師Emily、三級空勤主任Jove分別於2005年和2014年入行,要加入飛行服務隊不但要經歷重重關卡,儘管成功獲聘,還需完成訓練和考核。

機艙設備﹕Emily坐在直升機上機師的位置,解說不同按鈕的用途。每當有新的機型投入服務,機師都要熟習操作系統,避免真正行動時手忙腳亂。

機師:外地受訓14月 考牌須獨闖雲霄

成功獲聘後,飛行服務隊的見習機師繼而需接受訓練,例如Emily曾到外國的飛行學校接受14個月訓練,考取「商用飛行員執照」(Commercial Pilot’s License,簡稱CPL)。訓練課程分別在「地上」和「空中」進行,「地上」指基礎理論課程,包括飛機的操縱和運作原理;其後見習機師就可學習如何操縱直升機前後左右移動,她說:「這部分是最困難的,就像學習踏單車,很講究手眼甚至是全身的協調。駕駛直升機也需要氣力,尤其是把直升機停在半空,因為螺旋槳轉動時會產生反作用力,這時機師需要用力操縱控制桿穩定機身,否則機身就會(跟螺旋槳)反方向旋轉。」完成這些基本訓練,Emily最後要獨自飛行一次,成功才能畢業,回港後再考取「民營運輸機飛行員執照」(Airline Transport Pilot’s License,簡稱ATPL),方能成為正式機師。

機師座位後面是空勤主任的位置,一級空勤主任鄭家華(圖)介紹各種按鈕的用途。

空勤主任:留港實戰訓練 須懂醫療急救

空勤主任的訓練跟機師不同,如Jove獲聘後留港接受訓練,「空勤主任的職責之一,是為機師提供飛行方案,所以我們會接受實戰訓練,即由富經驗的機師配合完成飛行任務。初入行的空勤主任經驗淺,要選擇天氣好的日子才能做訓練,而且訓練用的飛機只有一架,訓練時間十分寶貴」。同時,空勤主任也要具備醫療知識和急救技巧。Emily和Jove都認為,有意入行者除要具備願意顧全大局的團隊精神外,也要有十分好的英語能力,「無論是機師跟控制塔(人員)溝通,還是執行任務時機組人員的交流,皆使用英語」。

飛行醫生:須學求生訓練

機師和空勤主任在前線執行救援任務,其實也有輔助隊伍成員在背後支援。輔助隊伍分為行政課、飛行醫療課和行動支援課和空勤人員課,其中飛行醫療課設「飛行醫生」崗位,成員皆為醫生、護士等醫療人員,他們利用公餘時間義務協助飛行服務隊出勤,治療傷者。現時逢周五至周一、公眾假期,會有一名醫生及一至三名護士在飛行服務隊總部候命。周志偉現為高級航空醫官,也多次隨隊出動,他指要成為「飛行醫生」不易,飛行醫療課不定期公開招募,面試入選者還要經歷為期3天的入職訓練和選拔,學習直升機相關知識和醫療、求生等訓練。

機師技能值
機師晉升階梯
空勤主任技能值
空勤主任晉升階梯
飛行服務隊入行裝備圖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51期](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