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列亞運 顛覆體壇認知 電競算不算體育?

上月29日至本月9日在黃埔舉行的「香港競XP」電競比賽,吸引不少青年到場觀戰。(受訪者提供)
上月29日至本月9日在黃埔舉行的「香港競XP」電競比賽,吸引不少青年到場觀戰。(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早前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宣布將電子競技(簡稱電競,eSports)列入2022年杭州亞運的比賽項目,那麼以電子遊戲較量的電競,到底能否算是一項體育項目?從本地電競選手到本地球圈人士,分享他們眼中如何看「電競是體育」。

電競的遊戲主要包含競技元素,如《英雄聯盟》、《DOTA 2》和《FIFA》系列等,比賽一般以5人團體的淘汰賽形式舉行,在遊戲內依照規則擊敗對手為之勝利,一場賽事平均30至45分鐘。近年電競發展漸趨蓬勃,有美國市場研究公司指,去年全球電競收入達8.93億美元(約70億港元),主要來自廣告和贊助,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市場已佔3.28億美元。賽事獎金亦不斷暴增,如去年有美國舉行的《DOTA 2》賽事,獎金總額高逾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比NBA季後賽獎金還要多。即使傳統運動員,如前曼聯前鋒伊巴謙莫域、巴西名宿朗拿度和NBA名將奧尼爾等,均先後投資電競職業隊伍。在香港,單是今年夏天,就已有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香港競XP」,以及下月旅發局主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兩項賽事。

美國電競賽事獎金逾1.5億 港今夏辦兩賽

去年10月才組成的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5名隊員包括MoMo(後排左起)、夢兒、Deer、Lily和LauLau,在教練Kane(左三)領導下,今年在兩項香港《英雄聯盟》女子賽均奪得冠軍。(劉焌陶攝)
去年10月才組成的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5名隊員包括MoMo(後排左起)、夢兒、Deer、Lily和LauLau,在教練Kane(左三)領導下,今年在兩項香港《英雄聯盟》女子賽均奪得冠軍。(劉焌陶攝)

在「香港競XP」贏得《英雄聯盟》女子賽冠軍、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伍「PandaCute」隊長陳嘉靖,以捉棋比喻電競:「電競講求思考和實施策略,並著重團隊合作,若比賽處於劣勢或對手實力較強時,我覺得應戰心態其實與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是一樣。」隊伍經理人文健鋒指,現今都市人生活與電子媒介息息相關,體育項目也應要進化,像電競帶來更多娛樂性和視覺效果:「香港大眾目光都要擴闊一點接受新事物,要理解時下青年為何熱愛電競,勿因為與別不同便判定無聊」。

陳偉豪感驚奇 牛丸稱難鍛煉體能

電競在本地球圈亦有不同見解。前港隊隊長陳偉豪承認,起初對電競納入亞運比賽項目感「驚奇」,「以前打機是為消閒娛樂,又相對較少運動量。不過我都鐘意打機,如果能引起公眾對亞運的興趣、吸納更多觀眾,我都會接受。」但豪哥認為,相信不少本地家長一時間也未必接受電競屬「對身體健康的體育項目」。東方龍獅助教陳婉婷(牛丸),亦傾向電競不屬體育項目:「雖然打機可訓練反應協調和團隊合作,但與主流運動講求體能、身心健康和肌肉運用的方向不太一致。」冠忠南區門將謝德謙,則覺得電競項目可讓本地青年多一個選擇:「電競其實和桌球相似,都是以手競技,也同樣需動腦筋和講求技術。」

香港飛馬主席梁芷珊,就回應「現在這一刻不是、將來可能是」,對電競發展持觀望和不抗拒的態度配合:「現今足球已用不少高科技輔助訓練,電競是否體育,取決那一刻世代的觀眾看法,我覺得將來或會出現傳統運動和電競的兩類觀眾群,令兩者仍可共存」。

雷雄德﹕助吸資金辦大型運動會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解釋,傳統體育比賽有3大指標,分別為「有大組肌肉和技能上參與」、「項目有高度組織」、「有獎牌或獎金等外來獎賞」,電競具備後兩者,較不同為注重訓練反應和思維。雷補充,受經濟市場誘因衝擊,電競成體育項目已屬不能否定和拒諸門外的趨勢:「隨着奧運和亞運主辦成本愈來愈高,單靠傳統項目是難以吸引龐大廣告贊助,如引入受青年歡迎的電競項目,市場策略較易引入較多資金籌辦大型運動會」。

職業女子隊每天練足10個鐘

cn_2017-07-17_a35個未過20歲的少女,去年底組成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先後在2項香港電競賽事封后。全職電競選手的生活,其實每天如上班過着「朝十晚八」的訓練,並非一般「打機」咁簡單。

「PandaCute」是一支專打遊戲《英雄聯盟》(簡稱LoL)的電競女子隊,由陳嘉靖(Deer)、嚴雅麗(Lily)、石凱儀(夢兒)、毛芷晴(MoMo)和劉麗芳(LauLau)5名少女組成。20歲的隊長Deer說,起初「PandaCute」只是一支參加網吧賽事的業餘隊伍,後來成績不俗,遂去年10月獲公司發掘變成職業隊,至今9個月,已在數碼港SHERO女子盃和「香港競XP」女子賽連取兩冠。

逢周一至五早上10時至晚上8時,她們就會在九龍灣的訓練總部不停打LoL(見表),過程中除了會網上邀約中國女子隊友賽,還有教練指導、錄影對戰片段賽後檢討,每晚亦會做網上直播與粉絲交流。Deer說,職業選手有公司支付月薪維持生計,但要刻苦耐勞,「每天對着遊戲10小時,沒有熱情很難維持下去」。

選手一般廿五六歲退役

教練Kane今年23歲,但已有6年LoL電競選手經驗,現時為隊伍制訂訓練內容、比賽資料蒐集等,「電競比賽講求高集中力和靈敏反應,選手職業生涯一般25、26歲就退役,但仍有教練、直播主持或評述等出路。」

文:余瑋
圖:劉焌陶
2017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