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亞太百大排名 港大第六 港大學「知識轉移」排50外

study_2017-07-05_a1【明報專訊】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特刊公布亞太區首100間大學排名,沿用自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成為亞太區排名最高的學府,本港院校方面,則續由位列亞太第6的香港大學排名最高,其餘5所本港大學亦榜上有名(見表)。THE指出,以知識轉移來說,鄰近地區和國家的表現都較香港優勝,本港大學仍需改善。

是次排名的計分方法包括教學(25%)、研究(30%)、研究影響(30%)、國際化(7.5%)及知識轉移(7.5%)。

知識轉移反映商業支持科研

負責排名的編輯總監認為,本港大學最需改善的地方是知識轉移方法。該總監指出,中國、韓國和台灣的大學在工業收入指標(即商業機構願意支付的大學科研費用,大學亦能從中增加從商業所獲得的資金)中,都獲得高分;反觀這範疇的排名中,並沒有本港大學的排名高於50,故知識轉移是本港目前最需建立的範疇。

總監亦表示,港大的國際化分數是眾多亞太地區大學之冠,而科大的研究影響亦僅次於澳洲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澳中韓最多大學上榜

香港大學表示,校方確信透過實踐港大最新藍圖、致力成為亞洲的世界級大學,將進一步提升港大在國際間的聲譽。

此外,澳洲在是次排名中有最多大學榜上有名,中國內地和韓國則緊隨其後;而中國內地和本港的大學在教學、研究和國際化上則表現最好。

2017年7月5日

格魯吉亞大學 首來港招生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下周三(12日)放榜,第23屆香港國際教育展將於本周末(8至9日)在灣仔會展舉行,逾150間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院校參展,包括今年首度來港參展的格魯吉亞大學。主辦機構分析,該國對香港家長來說較為冷門,來港參展或與「一帶一路」商機有關。

周末會展有教育展

主辦展覽的立新國際展覽總經理王秉耀說,香港國際教育展是文憑試放榜前最大型的教育展,匯聚不同國家的升學選擇,讓學生和家長考慮。

今年首來港招生的還有「牛津皇家學院」,為13至18歲學生提供2至3星期暑期課程,讓學生在牛津大學的校園生活和上課,收費約5萬元。該學院網頁指,學院所屬英國公司與牛津大學等機構合作使用其設施,並與這些機構的導師簽訂合同,但並非在牛津大學之下開展工作。

2017年7月5日

嶺大設電影主修 不教拍電影

【明報專訊】嶺南大學文學院將於2017至18學年起,增設「電影與媒體研究」主修課程,教授行業所需的理論,但不涵蓋拍攝電影的實踐課程。經大學收生途徑入讀嶺大文學院,完成一年課程後且成績優異者,可申請修讀該課程。

學生須完成4個必修課,包括文化研究的觀點、媒體、文化和社會、電影研究概論及視覺藝術的哲學,並修讀「電影研究」和「媒體研究」兩類選修科。不過,這個「電影」為名課程以研究為主,並不會涵蓋拍攝電影技巧等。學生讀完相關學科共48個學分後,可獲頒發電影與媒體研究(榮譽)文學士學位。嶺大課程簡介指出,該主修課程將教授學生回應行業所需的理論、批判思維和實務技巧等。學生完成文學院一年級課程後,如累計平均績點達2.9或以上,即可向學院申請修讀。

2017年7月4日

恒管加3%學費

【明報專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設立3萬元學券,資助於文憑試考獲3322的考生報讀自資學士課程。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認為,學券資助額需每年檢討,以應付院校加學費,而該校下學年亦會加學費3%至每年7.74萬元。

倡學券資助額每年檢討

林鄭月娥競選時承諾未來增加50億經常性開支,據悉其中一個方向是推出自資學士課程學券。何順文稱,上次與林太會面時已表明,盼學券金額能每年檢討,因自資院校自負盈虧,收入主要為學費,加上通脹和優化設施,需要加學費,希望學券能予以配合。恒管新學年亦會因通脹加學費,首年和第二年學費由每年7.48萬加至7.74萬元,第三及第四年則由每年8.48萬加至8.8萬元。何順文續指出,學券資助令學費變得與政府資助大學相若,料今年在中六畢業生人數減少下,收生情况仍理想,何指下月12日將在屯門和香港仔開設收生中心,方便偏遠地區學生查詢。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教育局在批准自資院校的加學費申請時,應徹底把關,但他認為推出學券後,不會引起自資院校加價潮,因現時面對收生壓力,貿然加費更令收生有困難,「屆時因加(學費)得減(收生人數)」。

另外,政府會將上財政年度的180億額外盈餘撥予教育之用,特別是高教界科研用途,何順文指恒管的建築成本乃來自政府低息貸款,惟「長期還對學校吃力」,已向林太提出「一次過啟動投資補助金」,即免除歸還貸款的七成,約5至7億,至於林太意下如何,何稱林太沒有表態。本報向教育局查詢會否批出「補助金」,局方指正研究分配方案,會繼續與教育界團體和持份者保持溝通,就如何改善教育工作聽取意見。

2017年6月23日

收生計分改最佳6科 港大醫科多站式面試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劉澤星稱,海外經驗反映MMI模式比傳統的小組討論更有效,他亦相信單獨見面可更深入了解面試學生是否適合讀醫。(袁樂婷攝)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劉澤星稱,海外經驗反映MMI模式比傳統的小組討論更有效,他亦相信單獨見面可更深入了解面試學生是否適合讀醫。(袁樂婷攝)

【明報專訊】每年大學聯招均有「尖子」爭入醫科。香港大學醫學院今年調整收生要求,不再以中學文憑試4科主修科及兩科選修科計分,改用最佳6科成績。該學院另改革面試形式,試行「迷你多站式面試(Multiple Mini Interview,MMI)」,學生輪流與4名教師單對單傾談。港大醫學院副院長(教學)劉澤星說,面試內容包括時事常識及道德倫理等,盼更深入了解考生是否適合讀醫。

中大醫學院則回覆,期望新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亦要有使命感、熱誠及「捱得苦」,畢業後能做到「妙手仁心」,因此收生時會考慮其整體表現,包括面試及課外活動等。該學院採個別面試,由兩名教授與考生逐一面談。今年有接近1600人經大學聯招報讀中大醫科,當中800人屬首三志願。

劉澤星說,港大內科全科醫學士、藥劑學及生物醫學學士課程均改為計算最佳6科成績,因聯招面試涉獵多個範疇,足夠分析學生的通識能力,不擔心影響收生質素。他稱,約兩周前已安排約400名將港大醫科列為聯招首三志願(band A)的文憑試考生到校面試,學院棄用10人一組的小組討論,改為讓考生到4個面試站,與教員討論不同題目,每站見8分鐘。

問器官先給親戚抑或高官

study_2017-06-21_A2劉說,單獨傾談更容易發現學生優缺點,分別由4名教員評核,亦可更客觀反映學生表現。劉沒參與評核,但他引述其他教員意見,稱參與面試者表現不俗,例如問及器官捐贈的標準,應先移植予高官、自己親戚抑或陌生病人時,考生知道器官移植有既定指引,並應按病情判斷優次。

另考時事 問最低工資

除了道德倫理,面試另外會考驗學生溝通技巧、時事常識及批判思考等。劉澤星舉例,今次面試有問考生最低工資應定在什麼水平,「不希望他們只在面試前幾天閱報,而是長期關心時事」。

此外,港大醫學院推行「增潤年」計劃,2016/17年度或以後入學的新生,於三年級時將可彈性參與自選活動,包括海外交流、科研實習或人道救援工作,盼他們涉足醫科以外的知識。首批學生將於明年9月出發,事前要訂目標,作為學年末的評估標準。劉澤星稱,學院會調配教學時間表,學生在該年度毋須修讀主修科目,但不會因此延遲畢業或減少修讀科目總數。

2017年6月21日

法學院收生不一 律政司倡辦統一試

【明報專訊】社會近年對律師執業資格有廣泛討論,律師會去年初公布,2021年起三大法律專業證書課程(PCLL)學生須通過統一執業試才可做學徒。律政司就香港法律教育及培訓議題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指出,本港現時3間大學法律學院課程收生各有標準,令人關注水平不一,建議可考慮舉辦統一收生考試或完成課程的統一考試等。

建議設收生試或畢業試

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26日)討論香港法律教育及培訓議題,律政司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到,現時3間法律學院法學專業證書課程各有一套收生準則,令人關注各學院水平不一,建議解決方法之一是舉行「法學專業證書課程統一收生考試」,或完成證書時的統一考試。

現時要在港成為執業律師,法律學位或法學博士畢業生須修讀港大、中大或城大的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但各間法律學院均各有一套的收生準則,主要是基於申請人在本地或海外大學取得的平均積點(GPA)和學位榮譽等級,以及參考以往該校畢業生的水平作考慮。修讀者通過PCLL考核後,才可成為實習律師。

律師會擬推執業試 捱轟讓步

香港律師會去年初宣布在2021年推行統一執業試,引起港大、中大及城大法律學院關注,認為有關執業試與現時PCLL內容重疊,毋須增添另一考試,最終律師會讓步,指初步與大學有共識,由該會負責設計PCLL必答題,而其他題目則由學院負責。

2017年6月21日

港7大學教員國際化近滿分 QS:主因內地在港學術運作

study_2017-06-13_a1【明報專訊】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昨日公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連續6年居首。香港大學上升1位,排第26,是香港排名最高的大學。QS機構分析,香港的成就主要基於較高的國際化水平,然而「這主要是緣於中國大陸在香港的學術運作」。報告撮要未詳細解釋「中國因素」的情况。

最新排名 港大26科大30中大46

據最新公布的2018年排名撮要,香港大學排第26;科技大學上升6位,排第30;中文大學下跌2位,排第46;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分別排49和95位,浸會大學排第299,嶺南大學則位列551至600位。至於全球排名三甲,依次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見表)

排名榜有列出不同計分範疇,香港各大學在「國際教員比例」一項排名最高,城大、科大和港大排在全球15至18名,理大、浸大和中大則排45至53名。QS機構分析,香港上榜的7所大學都在「國際教員比例」一項取得99分以上(100分為滿分),然而「這主要是緣於中國大陸在香港的學術運作」。

教研質素 港6校得分升

至於評估大學研究和教學質量的「學術聲譽」指標(佔40%),香港7所入圍大學中有6所得分上升,排名最高的依次是港大(27位)、中大(46位)和科大(52位)。排名其餘指標包括僱主評價(10%)、師生比例(20%)、教員研究被引用數字(20%)、國際教員比例(5%)和國際學生比例(5%)。

科大發言人稱,對於排名躍升感鼓舞,稱一向視排名為參考,以助了解大學表現,掌握需要完善的地方 。中大發言人稱不同排行榜有不同評分準則,產生不同結果,中大將繼續追求教研卓越,以提供優質教育為己任。

城大校長郭位回應稱,城大本着教研並重的理念為香港社會及高等教育做貢獻,「但學生宿舍方面嚴重短缺,希望政府給予優先支持」。理大發言人說,很高興得知理大的努力得到認同,理大會致力成為一所在專業教育、應用研究及伙伴協作方面表現卓越的大學。

2017年6月8日

理大伙微軟 辦金融科技課程

【明報專訊】金融科技是市場新趨勢,理工大學與微軟合作開辦金融科技理學士學位課程,將培訓香港首批金融科技跨學科畢業生。該全日制課程由政府資助,為期兩年,將於2017/18年度開始,已收生36人,一半生源副學位主修金融,另一半主修科技。課程將有24次由微軟專家主持的講座和工作坊,微軟會為約一成(即3至4人)修讀課程的學生提供暑期實習機會。

一成學生可到微軟實習

微軟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表示,金融科技行業急速發展,預期現時香港的人才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很高興能在雲端計算科技、教學課程以及實習機會等方面提供支援,培育本地金融科技人才。

2017年6月8日

排名機構倡港企與大學合作 仿韓三星

【明報專訊】著名英國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每年發表的世界大學排名為不少人參考指標,香港於2016-17年度整體評分排全球第三,但在產業研究收入(Industry Income)方面卻低於新加坡、中國及韓國等。THE全球排名編輯總監Phil Baty昨來港參與高峰會後指香港較少與企業合作,鄰近國家如韓國企業三星會贊助大學,港可效法開拓更多資源,培養人才。

港大學產業研究收入遜

THE去年9月發表2016至17年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列43位、49位及76位。以國家地區計算,香港在引文、教學、研究、國際化及產業研究收入等評分,分別列第4、第2、第3、第6及第14位;新加坡則全部名列首位。新加坡常為與港比較的例子,Phil Baty指新加坡只有兩間大學列入500強,而香港則有6間,不可直接比較;加上當地政府集中投放資源培訓精英,不應貿然指港較遜色。

料歐美優勢減

在產業研究收入一項,機構以大學在行業獲得研究收入、企業願意投放研究資金等評分。香港在此項排名僅第14位,Phil Baty認為大學與商界合作風氣不普遍,鄰近地區如韓國三星會贊助當地大學,本港大學可多開拓商界資源。

Phil Baty又分析歐洲及美國優勢漸減,如美國保護主義抬頭,「較少開放招外來人才(less open to international talents)」;而中國在創新科技如深圳產業發展凌厲,亦投放大量資源,料未來教育重心將轉移東亞,但他認為香港仍有國際化及教育多元化等優勢,若與中國合作,可達至雙贏。

2017年6月2日

學友社調查 四成中四生考慮退選修科

學友社發表調查,發現本港逾八成受訪中四生對正修讀的科目感興趣,中三選科則最受朋友及同學影響。圖為學友社幹事李翠(左起),受訪學生楊溢天、吳梓軒,以及總幹事吳寶城。(學友社提供)
學友社發表調查,發現本港逾八成受訪中四生對正修讀的科目感興趣,中三選科則最受朋友及同學影響。圖為學友社幹事李翠(左起),受訪學生楊溢天、吳梓軒,以及總幹事吳寶城。(學友社提供)

【明報專訊】學友社昨公布中四生選科調查,發現逾56%受訪學生修讀兩個選修科,逾八成學生稱對正修讀的選修科感興趣。不過,調查顯示有四成受訪學生正在考慮或經已退修選修科。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提醒,學生在選科時,不應完全依賴他人意見,需衡量個人興趣和能力。

近四成稱沒興趣 學友社:勿依賴他人意見

學友社於今年4至5月向31間中學的中四生發問卷,共收回2117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逾82%受訪學生對現時選修科組合的滿意度有5分(10分為滿分)或以上,平均分則有6.29分;不過,有四成受訪學生現正考慮或經已退修選修科目,當中最多學生選擇的退修原因為對所修讀科目沒興趣(37.9%)、學科內容與所想的不同(24.1%),以及擬退修科目成績不理想(20.4%)。

另外,調查亦發現逾兩成受訪學生認為自己不適合升讀本地高中課程,原因包括估計公開試成績欠佳(24.3%)、對科目沒興趣(23.6%)和不喜歡讀書(23.1%)。

成績好優先揀科成惡性循環

吳寶城指出,有不少學校都讓成績較佳的學生先揀選科目,成績較遜的學生變相只能揀選別人選剩、非心儀的科目,造成惡性循環,或令學生「愈讀愈沒心機」。他建議學校先徵詢學生意見,再決定時間表和科目學額,滿足最多學生的要求。

2017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