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招改選 教大幼教117人爭一位

study_2017-05-26_A1【明報專訊】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課程日前截止,改選後競爭最激烈的課程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共有2100人選為首三志願(Band A,下同),爭奪該課程18個學額的,平均117人爭一個學額。

浸大電影體育競爭激烈

其次是浸會大學的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有711人競逐14個學額,平均51人爭1個學額;競爭第三激烈的是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26個學額有1252人爭奪,平均48人爭1個學額。

其他競爭激烈的課程包括教大體育教育(平均47人爭1,下同)、浸大社工(44人爭1)、教大心理學(42人爭1)、浸大工商管理(42人爭1)、中大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40人爭1)、理大社工(38人爭1)及理大互聯網及多媒體科技(33人爭1)。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表示,幼教課程在聯招中是教大獨有,加上近年幼教有更多資助,令人覺得前景不俗,相信是受歡迎的原因;至於電影、體育等課程受歡迎,反映不少學生希望將興趣作為升學選擇,不只考慮就業問題。

各大學的大類收生課程,吸引較多學生報讀,如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2506人爭82名額)、中大工程學(2099人爭501名額)、中大理學(2008人爭397名額)等。吳寶城認為,大類收生課程名額多,收生要求也並非最高,獲取錄機會較高,相信是受歡迎原因。

2017年5月26日

放榜後仍可改選

文憑試7月12日放榜後,考生尚有一次改選機會,可在指定時間內以新課程取代不超過5項課程選擇,或增選最多5項新課程,惟全部課程選擇不得多於20項,也可以更改已選報課程選擇的優先次序,以及刪除選擇的課程,費用全免。

2017年5月26日

浸大首收10哈薩克生 冀增海外生比例 內地生料佔整體一成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表示期望未來3至5年,海外生收生比例能提高至10%,達至國際化。(王丹麟攝)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表示期望未來3至5年,海外生收生比例能提高至10%,達至國際化。(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去年審計報告曾批評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取錄的非本地生多數為內地生,批評院校未達到真正的國際化。其中浸會大學的非本地學生中,逾九成為內地生。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昨透露,2017/18學年暫已有約40名海外生接受取錄,當中10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哈薩克,為大學首次取錄來自當地的學生。

周偉立昨與傳媒茶敘時指出,現時海外生在校內的整體比例約為0.7%;為加強國際化,會致力招收海外生,下學年已有約40名海外生接受取錄,佔整體新生4%。周透露當中有10名為哈薩克學生,而浸大於去年底及今年初曾到訪當地學校;另冀海外生的比例在未來3至5年能達至10%。

另收30海外生 多自台灣馬國

在已接受取錄的40名海外生,浸大指當中最多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和哈薩克,亦有來自俄羅斯、尼泊爾、泰國等;他們多報讀傳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及理學院的課程。而在今年收取的內地生方面,浸大預計將會收取160名內地生,佔整體收生11%。

為提高招收海外生的數量,周偉立指浸大有前往海外學校,推廣浸大較突出的學系如電影系及新聞系等;亦與領事館合作,在海外中學或社區學院宣傳浸大。浸大會考慮在校外租地方增加宿位,提高收取海外生數目,增加誘因;周坦言在資源上有一定挑戰,需調配。

盼5年內所有學生海外交流

本地學生方面,周偉立指期望未來5年內,每個學生均能夠到海外交流。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學生進行服務學習或體驗式學習,例如讓學生到發展中國家,運用自己的知識,協助當地人解決問題。

另為促成共融,浸大推出不同措施如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成立委員會,助其適應校園生活等;亦在今年推出少數族裔獎學金,合資格者可獲學費豁免。

2017年5月26日

自資學士學券 非新生擬受惠 料每年資助額逾10億

study_2017-05-25_A1【明報專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與私立大學和自資院校代表會面,講述其大專生3萬元學券方案的推行細節。據了解,除了新學年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新生可望獲得資助,在政策推行時就讀其他年級,以及由副學士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同樣受惠,料每年資助額逾10億元。

涵蓋所有年級副學位升讀者

林鄭月娥競選時提出來年將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措施包括設每年3萬元學券,資助文憑試成績達3322門檻的學生修讀自資學士課程。林太昨與自資院校代表見面,提及更多細節。據悉,學券資助所有在文憑試考獲3322、而又被「經評審自資學士課程」取錄的學生便可獲資助,學券又不止適用於新學年升讀一年級的學生,連其他年級的學生也能受惠。

林鄭見自資校 氣氛良好

學券除包括直接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中六畢業生,亦包括經副學位(即副學士、高級文憑等)課程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據了解,政府料每年花逾10億元於學券上,而以後亦會考慮通脹幅度調整資助額。據悉,會上大多出席者都支持學券計劃,會面氣氛良好。

港大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HKU SPACE)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昨出席該校60周年傳媒茶敘時稱,自資學士課程的學費較政府資助課程昂貴,學券可吸引更多學生入讀自資學士課程,亦可減少其學費負擔。不過陳指出,過往不少考獲3322而又未能入讀政府資助學士課程的學生報讀副學位課程,料副學位的收生因而受影響,盼政府能考慮一併資助副學位學生。

陳坤耀料副學位收生受影響

陳坤耀又認為,副學士課程發展已有17年,「接近完成」歷史任務,現時學生不滿足於只持有副學士資歷,大都希望銜接學士課程,故HKU SPACE計劃在2018/19學年開始,學生可於申請修讀副學士位課程時,一併選擇兩年後的海外銜接學士學位課程,讓學生可更安心,「知道讀完兩年之後可升讀大學」。

另外,港專學院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歡迎及支持學券構思,但除資助學士學位外,他建議一併包括資歷架構第三及第四級的職業專才教育課程,資助金額可由2萬及3萬元起步。

他又建議提高新一輪院校配對補助金計劃的資助額,由首1200萬元可獲1元對1元」資助、其後獲2元(院校)對1元(政府)資助,提高至全數1元(院校)對2元(政府)資助,料涉及金額約20億元。

2017年5月25日

IVE新課程迎大數據潮 名額30 須實習90小時

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有大量實時數據,IVE學生可到該處上課或使用室內設施。圖為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左起)、IVE畢業生梁啟邦和莊德奇。(黃津琪攝)
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有大量實時數據,IVE學生可到該處上課或使用室內設施。圖為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左起)、IVE畢業生梁啟邦和莊德奇。(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當我們每按一次「Like」(讚好)、在購物網站查看商品資訊等,都會產生數據,助分析我們的生活喜好和習慣,令公司能更準確地制訂市場策略。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國際數據資訊)報告顯示,與大數據(Big Data)相關行業的收入將每年上升16%,專業教育學院(IVE)將於下學年開辦數據科學及分析高級文憑課程,讓學生畢業後投身相關行業。

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指出,根據IDC近期的報告,亞太區大數據及數據分析市場迅速增長,由2015年市場總額3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預計達70億美元;報告亦指53%區內機構認為分析大數據大有可為,計劃不久後推出分析大數據衍生的服務。他又引述美國數據指出,未來美國需要19萬人進行大數據分析,相關行業如蒐集資料、製作圖表等需要200萬至400萬人。他認為,本港很多人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資訊發展成熟,數據分析的人手需求大。

多所大型公司如facebook、Google、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均積極使用大數據,造就數據分析師的前景。有參與科學園公司創新及科技行業職業博覽的公司指出,持碩士資歷的數據分析師每月薪金為3萬元,學士或IVE畢業生的薪金則由1.2至1.8萬元不等;而該博覽逾千份公開招聘工作中,有關軟件工程及數據科學家職位約佔12%。

科學園數據室與學生共享資料

此外,科技園公司於今年2月成立數據工作室(Data Studio),提供本港天氣、空氣質素、機場每日客貨運航班資料、全港公共交通各運輸系統使用量、資料一線通(分享機管局、十多所機構和企業提供的數據)等的實時數據,供學生和工商業界使用。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學生莊德奇曾於系統研究公司實習,為資料一線通網站蒐集無障礙設施數據,製作搜尋無障礙設施的手機應用程式,他認為數據用得其所,能改善市民生活。

兩年高級文憑 宜數學良好

IVE新學年推行的兩年制「數據科學及分析高級文憑」將提供約30名學額,入學門檻為5科2級(包括中英文),6月1日截止申請,學生可使用數據工作室的數據,另需完成至少90小時實習。梁興邦建議,申請人需具備良好的統計學或數學底子,否則難以應付課程內容。

2017年5月22日

港大理學院擴科研培育計劃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理學院將於2017/18學年推出「本科生科研培育中學校長推薦計劃」(下稱推薦計劃),讓科學成績優異、其餘學科成績中上的文憑試考生可獲有條件取錄,放榜後若達到5科30分,當中兩科科學學科中得5**級,即獲取錄,可自動參加「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Young Scientist Scheme,簡稱YSS)。

如獲校長推薦 文憑試30分亦考慮

港大理學院去年首次推出YSS,讓入讀理學士學位課程的高材生,提早於本科期間參與科研活動,包括首年暑假和高年級暑假參與「暑期研究計劃」、到世界頂級學府作交換生、獲1.5至4萬元入學獎學金等。

YSS本來自動取錄文憑試考獲5科31分的考生,而為了吸引更多科學成績優異的考生,推薦計劃將適用於考獲30分的考生。獲校長推薦的學生只要於最佳5科考獲30分或以上,並於最少兩科如生物、化學、物理、組合科學、綜合科學,或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1或2考獲5**,再加上通過面試,以及於文憑試成績公布前於聯招把「6901理學士學位課程」置於組別A,即獲取錄。至於經非聯招途徑報讀課程的學生,將獲個別邀請參加YSS。

2017年5月17日

港生生涯適應力遜外國 調查﹕僅19%知學科職業興趣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與賽馬會合作,就中學生涯規劃做調查,發現中學生的「擇業困難評估」和「生涯適應能力」表現都較其他國家弱;教師對推行生涯規劃工作的信心亦只有5.02分(10分滿分)。中大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認為,中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自我認識不足,教師則缺乏制訂校本生涯規劃的技巧。

學者﹕缺乏職業路向資訊

中大研究團隊於2015至16年分析約2萬份本港高中生生涯規劃情况問卷,發現學生的「擇業困難評估」平均分為4.89(1為最低、9為最高),較其他國家如英、美、韓和中國等高,當中較多學生感缺乏如何決定職業路向的知識和資訊、對前路猶豫不決等。

梁湘明認為學生受社會趨勢、別人意見等影響而「一時一樣」,他們需透過問卷工具或遊戲等認識自己;至於職業資訊不足,梁認為學校可舉辦參觀不同政府部門或商營機構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各工種職責,認清自己想發展的方向。

教師推生涯規劃信心不足

團隊又調查6233名高中生的生涯適應能力,發現本港學生整體生涯適應力同樣較其他國家低,即較不懂得如何處理由讀書過渡至就業的困難,如缺乏未來計劃、不了解對下一步行動需負的責任、缺乏人生目標和自信心等。另約2.77萬名學生參與的生涯抉擇過程調查顯示,有36%受訪者指「連大致方向也未有」或「只有大致方向」,知道對什麼學科或職業有興趣的有19%。

中大亦分析了697名教師填交的問卷,發現教師對推行生涯規劃信心不足,最欠缺信心的是設立校本生涯規劃計劃、考慮不同文化背景學生在生涯規劃的需要,以及推行家長教育以支持生涯規劃。

生涯教師忌大量兼顧教學

梁湘明說,政府每年給予開設高中的學校50萬元作推廣生涯規劃之用,一般學校用以聘請一名教師,若該名教師需同時兼顧大量教學工作,那與沒額外聘請教師分別不大。他認為政府應加強校本支援,為學校培訓教師、邀請有經驗學校分享等。

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支援學校推行生涯規劃,今年9月將為52所中學提供校本支援,已截止申請,有興趣學校可向主辦單位申請成為「結盟學校」,安排師生參與相關講座。

2017年5月11日

港大通過撤天文主修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理學院院務委員會昨開會討論取消「天文」及「數學/物理」兩個主修,並以38票贊成、32票反對、12票棄權通過有關議案。

另撤「數學/物理」主修

據了解,有學生及職員事後質疑,多人棄權及投贊成票人數未超過在席委員一半,質疑主席應否決議案。不過委員會翻查議事程序,未見有訂明須過半數在席者贊成始可通過議案,故沒推翻取消兩個主修科的決定。港大發言人稱,院務委員會以多數贊成通過取消該兩個主修的議案。

理學院以有關主修科報讀人數一直偏低為由,建議將之取消,備受爭議。早前港大12個學生組織聯署批評校方欠諮詢,又指取消該兩個主修科未能節省資源,卻致學生未能再藉修讀「數學/物理」為任職數學教師鋪路,港大亦是全港唯一提供天文主修的大學,將之取消是斷送其獨特優勢。在學時在港大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亦曾指該主修是理科「王牌」,取消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

2017年5月10日

倫敦大學港辦基礎課程 銜接英學府

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左起為機構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倫敦大學國際課程環球教授學院主管Chris Jenney,以及課程導師Douglas Bulloch。(鄧力行攝)
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左起為機構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倫敦大學國際課程環球教授學院主管Chris Jenney,以及課程導師Douglas Bulloch。(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文憑試考獲一科4級和兩科3級,並於IELTS考獲6.5分便可報讀,獲成績優異的學生可到英國升讀倫敦大學旗下學院以至其他大學的本科課程,成績僅及格者也可升讀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SPACE)合辦的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本科課程。

6月報名 學費12萬

新課程6月15日開始接受報名,名額8至10個,學費12萬元,包括數學與統計、經濟學、國際關係、政治學等共440小時課程,由該機構負責聘請導師任教,主要會是前中學教師,倫敦大學會監察課程的學術和教學水平,證書由倫敦大學頒發。

倫敦大學於2013年開始推出國際基礎課程,至今已有293名學生完成課程,其中168人升讀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本科課程,另外125人升讀倫敦大學(包括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等)或其他大學本科課程,主要是社會科學或商業學科。

目前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已透過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作,在香港開辦本科課程,收生要求與國際基礎課程相同。與倫敦大學合作推出國際基礎課程的ARCH Education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表示,修讀課程學生除了可升讀倫敦大學國際課程,也有機會升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知名學府。

2017年4月29日

中大暑假課程 助中小生研究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每年暑假都為本港、內地及國際學生提供涵蓋學術研究、文化探索、服務社會及實習機會等不同範疇的課程,校方今年暑期課程網站「Summer@CUHK」(www.summer.cuhk.edu.hk)提供課程資料。

導師指導生物醫學研究

今年課程包括為小三至中六資優學生而設的暑期班,冀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加強其學術基礎;亦有為期兩周的高中生課程,讓300名香港、內地及海外於2018年投考大學的學生,於中大學習不同學科。中學生暑期生物醫學研究計劃則讓對生物醫學有濃厚興趣的中四至中六生,在研究導師指導下參與有關癌症、幹細胞、神經系統及血管疾病、生殖與發育、生物信息學等的生物醫學研究。理學院亦會舉辦增潤課程,以培育具有科學天分的中學生。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則舉辦Mars Media火星媒體夏令營,為中三至中六生提供工作坊、學術講座以及多媒體製作訓練班,讓學員反思媒介的影響和限制。

2017年4月25日

港生申內地免試升學 比例5年最高

study_2017-04-18_A1【明報專訊】到內地升讀大學是文憑試考生的出路之一,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今年有2568名香港學生申請免試到內地升讀大學,較去年少4.5%,為近4年新低,但佔全體文憑考生比例則是近5年來最高,達4.2%。免試招生最受歡迎的學科是醫學(包括中醫),最受歡迎的大學則為中山大學。

醫科最受歡迎

考試及評核局數字顯示,今年文憑試總報考人數約6.2萬,去年則約6.8萬。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今年文憑試考生比去年大減6000人,但申請免試到內地升讀大學的學生人數仍保持平穩,相信是由於內地大學排名愈來愈高,對香港學生的吸引力也提高。另外,有2478人經港澳台僑聯合招生申請升讀內地大學、6間內地大學的自主招生預估有2777人報名,數量都比去年多。

以第一志願計算,今年免試招生最受香港學生歡迎的學科依次為醫學(中醫佔約八成)(11.7%)、經濟管理金融貿易(11.1%)、語言類(4.8%)、新聞傳播(3.3%)和歷史(2.1%);而最多香港學生列為第一志願的大學則依次為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

中心計劃在7月中旬邀請香港學生報名較多的25所內地院校,派教師和在學港生來港,為即將赴內地升學的學生提供行前諮詢及輔導,並委託香島專科學校在8月初開辦免費的高等數學基礎輔導班。

2017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