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i明年開飛機維修學士 爭取民航處認證 冀畢業兩年可考工程師

位於薄扶林道的職訓局國際廚藝學院大樓,外觀設計以鹽晶為概念,外牆雪白,大樓將於今年10月落成啟用。左起﹕職訓局副執行幹事梁任城、主席鍾志平、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及國際廚藝學院院長顏淑賢。(黃振豪攝)
位於薄扶林道的職訓局國際廚藝學院大樓,外觀設計以鹽晶為概念,外牆雪白,大樓將於今年10月落成啟用。左起﹕職訓局副執行幹事梁任城、主席鍾志平、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及國際廚藝學院院長顏淑賢。(黃振豪攝)

【明報專訊】飛機工程課程近年受歡迎,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計劃在2019/20學年,開辦四年全日制自資飛機維修工程學位課程,正與民航處商討認證,畢業生取得學位再加兩年在職工作,便能參加民航處考核,獲取飛機維修工程師資格。另外,職訓局亦會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分校興建航空及航海工程中心,為高級文憑課程等學生提供模擬飛行系統等實習培訓場地。

學費料10萬一年 正爭取資助

現時職訓局已有開辦飛機維修高級文憑課程。THEi行政副校長陳雲青稱,近年工程類高級文憑課程中,飛機維修最為「搶手」,平均5人爭一學額。他說,THEi計劃於2019/20學年開辦飛機維修工程學位四年制課程,學生可在完成DSE後報讀,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也可銜接3年級,預計學費約10萬元一年,正爭取政府認證資助部分學費,一年級及三年級學額各約30個,視乎屆時報讀情况而定。

陳雲青說,現時一般要有5年在職經驗才符合考取飛機維修工程師資格,而THEi正與民航處商討,讓畢業生可以縮短至工作兩年後便能考牌。

IVE青衣校建航空航海工程中心

職訓局主席鍾志平昨日亦介紹該局新項目。為培訓航海工程、飛機維修及相關航空業人才,政府早前表示支持IVE青衣分校興建航空及航海工程中心。中心將為學生提供實習培訓場地,設備包括模擬飛行系統、飛機及船舶組件及系統、定翼飛機、模擬客機倉、模擬船舶動力艙、飛機及航海工程教育中心及工作室等。

另外,位於薄扶林中華廚藝學院旁的「國際廚藝學院」大樓預計今年10月底啟用。鍾志平說,大樓設施將包括訓練廚房、多用途廚房、研習酒窖、感官科學實驗室等。學院計劃提供多國菜式的廚藝培訓,包括歐洲、地中海、南美洲、中東及亞洲等。他指學院會於2018/19學年新增3個高級文憑課程,包括葡萄酒及飲品商業管理高級文憑、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廚藝科學高級文憑。

科大增「決策分析」本科

科技大學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將重新命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IEDA教務諮詢委員會成員David Simchi-Levi(前排左起)、工學院院長鄭光廷、學系主任Guillermo Gallego、美國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及學系前主任宗福季出席有關儀式。(科大提供)
科技大學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將重新命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IEDA教務諮詢委員會成員David Simchi-Levi(前排左起)、工學院院長鄭光廷、學系主任Guillermo Gallego、美國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及學系前主任宗福季出席有關儀式。(科大提供)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將於新學年增設「決策分析」本科生主修科目,該課目內容包括基於統計模型的廣泛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模擬、創意模型及規範分析等技術及工具,教授學生運用數據及科技解決傳統工業面對的難題;相關學系同時將改善研究生課程內容,重點教授預測及規範分析學方面的知識。

此外,科大將為工學院轄下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改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科大學生入學時先選學院,二年級生則進一步選修學系,即新學年開始,相關學系學生需修讀「決策分析」科。

工業工程物流系改名

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指出,學系改名及調整教學內容後,學生能更迎合社會需求,除物流及工程管理外,畢業生可於銀行、保險、管理顧問、電子商貿、旅遊及休閒行業、健康護理機構等不同行業工作。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認為,本港一直期望成為一個以知識及創新為本的經濟體系,「相信新學系及課程的成立,將有助培育具備相關能力的人才,以新技術及思維模式解決本港現時面對的問題」。

職訓局增10高級文憑 首推跨學科課程 科技金融結合

study_2017_11_21_a1【明報專訊】應屆DSE考生現在考慮報讀明年升學課程,職業訓練局(VTC)將於2018至2019學年新增10個高級文憑課程,其中4個為首次推出的跨學科課程,包括金融科技高級文憑、公關及數碼傳訊高級文憑、音樂及數碼娛樂產業管理高級文憑、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職訓局高級助理執行幹事(教務)余國柱表示,因應市場要求僱員掌不同知識及技能,故推出跨學科課程,預計每個課程收生約30人。

余國柱舉例指金融科技高級文憑課程是看到現時金融市場及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使用虛擬貨幣及大數據等,新課程結合資訊科技及工商管理元素,並有業界人士就教學內容提供意見,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他又介紹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課程,指其中一個辦課原因是有見西九文化區將落成,對「既要懂得文化,又懂得推廣」的人才有一定需求,坊間現時較少類似課程。另外6個新增高級文憑課程包括葡萄酒及飲品商業管理高級文憑 、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等(見表) 。

預見西九需人才 辦活動管理課程

按職訓局2017至2018學年全日制自資高級文憑學費金額約54,400元至55,600元。職訓局副執行幹事鍾志杰指新學年學費尚未訂立,預計明年首季公布。特首林鄭月娥今年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位資助,被問有否影響副學位課程收生,鍾志杰表示收生情况與去年相差不大,銜接學位收生則有增加,但暫未有確實數字。

明年9月先導計劃 文憑可銜接學士課程

另一方面,職訓局執行幹事尤曾家麗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透露職訓局將在明年9月舉辦先導計劃,提供100個文憑課程學額予中三學生,學生畢業後可選擇直接銜接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職訓局確認相關內容,指文憑學生畢業後若成績達標,可以選擇學士學位課程,不需像以往般必須修畢高級文憑始可升讀,但學院仍未定好細節。

職訓局在2018至2019學年開辦逾140項全日制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和文憑課程,約提供1.7萬個學額,中六生可於11月24日至明年2月28日報名。

樹仁獲准開博士課程

study_2017_11_09_a1【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恒生管理學院及香港樹仁大學的申請,批准兩校頒授13個碩士及博士課程學位,其中樹仁為首間有提供哲學博士課程的私立大學。兩院校計劃在2018/19學年開辦相關課程。

明年開12個碩士及博士課程

恒管獲批准開辦「創意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樹仁則獲准分別開辦6個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涵蓋中文、英文、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及經濟學6個範疇(見表)。兩間院校擬開辦的課程分別在今年7月及9月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

樹仁將開辦課程的學費,全日制為6.9萬元一年,兼讀制則4.6萬元一年;碩士課程修讀時間最少24個月,博士課程則最少36個月。樹仁大學表示,預計開辦5年內合共取錄不多於20個學生,又指長遠希望在校內其他學系增設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暫未有時間表。修讀該校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的合資格學生,可獲安排任職研究員或教學助理,協助教研工作,每學年可獲約18萬元獎學金津貼;另會替有需要的研究院學生安排宿舍。

行會指有關做法可擴闊學生的課程選擇,及有機會培養更多人才, 對可持續發展有正面影響, 惟涉及的新增學額不多,影響並不顯著。

中大與倫敦國王學院 合辦法律雙學位課程

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助理院長(本科課程)Stuart Hargreaves(左起)、卓敏法律學教授Lim Chin Leng、院長Christopher Gane,以及法律博士課程主任張明暉昨日宣布,中大將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合辦法學士及法律博士(LLB-JD)雙學位課程。(鄧力行攝)
中文大學法律學院助理院長(本科課程)Stuart Hargreaves(左起)、卓敏法律學教授Lim Chin Leng、院長Christopher Gane,以及法律博士課程主任張明暉昨日宣布,中大將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合辦法學士及法律博士(LLB-JD)雙學位課程。(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合作推出法學士及法律博士(LLB-JD)雙學位課程,修讀此課程學生可於4年內取得兩個學位。學生首兩年將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上課,其餘兩年則於中大修業,名額5個。

各讀兩年 兼得學士博士

目前本港大學的法學士課程均為4年制,上述新課程將讓修讀課程的學生在4年內取得倫敦國王學院頒授的法學士學位,以及中大頒授的法律博士學位。學生將於倫敦國王學院修讀一系列普通法核心科目,以及歐洲法律基礎課程,並在中大完成有關香港司法制度、普通法闡釋及其在中國憲制框架中的角色之課程。學生亦須在一系列選修課程中作出選擇,內容包括金融與商業法、人權法、刑事法、互聯網與技術法、國際貿易法等。

名額5個 1月中截止報名

中大法律學院院長Christopher Gane表示,法律業務愈趨國際化,這個雙學位課程正好回應了業界對相關法律專才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兼修英格蘭、威爾斯和香港法律專業資格的途徑,同時讓他們有機會在兩所著名法學院上課。

2018/19年度的課程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學生可於明年1月15日前,透過英國的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向倫敦國王學院遞交申請。

入學基本要求是文憑試選修科獲1科5*和2科5,核心科目獲4,IELTS獲7分;或IB課程獲35分;或英國高考獲1科A*和2科A。通過入學要求的考生,將被挑選出席倫敦國王學院與中大聯合舉辦的面試。

陳繁昌:STEM如語文 學生須懂 促檢討新學制 盼收生更靈活

科大校長陳繁昌(左)強調應把握大灣區發展香港科研,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李行偉(右)則建議政府帶頭使用本地科研產物。(劉焌陶攝)
科大校長陳繁昌(左)強調應把握大灣區發展香港科研,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李行偉(右)則建議政府帶頭使用本地科研產物。(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本地研發總開支倍增至每年約450億元,又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資助本地學生修讀研究院課程,銳意發展科研。政府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表示科技佔人類生活比重只會愈來愈高,冀學生可有更多機會接觸相關教育,又建議教育局檢討新學制,並讓大學收生更有靈活性。

陳﹕不應只選「神科」

在陳繁昌的眼中,生活與STEM息息相關,不止是學科般簡單,「如是否需要使用核電?吃不吃日本食物?有人說可能有輻射」,認為所需要的知識和探討的內容都與STEM有關。他說STEM是文化一部分,「好像語文學科」,學生應對其有基礎認識。現時入大學的最低要求為4科成績達「3322」級數,即中文和英文科達3級,通識和數學達2級;有意見指此制度令學生專注於必修科。陳繁昌指出,教育局「是時候review(檢討)」新學制,又表示期望大學在收生方面能有更多「自主性」及「靈活性」,但未有進一步解釋是否希望取消「3322」的要求。

工程學生不懂微積分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李行偉表示,本港1980年代仍有許多工業及基建發展,如1989年後提出興建新機場計劃,工程科屬「搶手」學科,因學生畢業後有發揮的空間。不過,他指出近20年來經濟發展「偏向地產發展」,產業單一,浪費科研人才。他笑言部分數理科對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如工程科,(工程學生)沒理由不認識微積分」,現實卻真的有工程學院學生未曾學過微積分。

大學學科彷彿等同畢業出路,陳繁昌指「沒有人有crystal ball(水晶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表示年輕人有本錢,不要介意承受一點風險,要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又指「這個世界有很多機會,不應只選擇『神科』」。

林鄭30億助學金吸本地生 大學指加研究生額更實際

study_2017_10_13_a1【明報專訊】為吸引本地生投身研究工作,特首林鄭月娥於其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資助修讀政府資助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資助額相當於學費。比較八大的研究生數據,城市大學2016/17學年本地研究生比率佔9%最低,嶺南大學有33%最高。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則表示,對於該校的本地研究生只佔15%感到不滿意,認為與「出路問題」相關。他指施政報告提出注資30億元,「有點治標不治本」,若學生在修讀課程後有較好出路,相信會有更多學生願意修讀,但他認為措施對學生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陳繁昌﹕倘出路好學生願讀

林太提出向教資會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研究課程的本地生提供助學金,盼可吸引更多本地生投身研究,配合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根據教資會近5年資料,本地生佔資助大學研究院的研究課程比率,由2012/13學年的約24%,降至2016/17學年的20%。現時八大非本地生中的內地生所佔比例最多,普遍佔約68至69%(見表)。

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指出,本地生和內地生所佔研究生學額懸殊是因為先天條件,「香港得700萬人,內地14億人口」,認為比例上香港不算差;加上研究生採用摘優而錄,「收生只看成績,不論其出身、種族,申請者成績好面試好便取錄誰」,故內地生較多不難理解。他指坊間有意見指內地生修讀本地研究課程是「用公帑益別人」,他卻認為若本港長遠要向科研發展,最重要是留得住人才,故內地尖子在港發展是好事,「但有些學生訓練完又返回內地發展便幫不到本港」。

助學金如加人工幫助不大

至於推出助學金是否有助吸引本地生修讀研究院研究課程,衛認為「有好過冇」,但整體來說「如學生因減免學費而讀的機會不大」。他解釋,現時研究生可申請每月約1.6萬元研究生津貼,每年學費攤分每月只為3000多元,「學生每月還有約1.2萬剩,如果單身來說都夠生活」,助學金猶如讓研究生每月「加人工」,幫助不大。

他建議政府可增加研究生學額,讓更多本地生可報讀更實際。被問到會否令成績不太優異者都能被取錄,衛指出,成績並非最好的學生,做研究有機會更好,因成績好的學生偏向信任權威,「但做研究最重要是挑戰權威和定律」。

科大推FinTech碩士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稱,身後的數百呎地方將改建為「孵化基地」,會設電腦、3D打印機等基本硬件,供有興趣於發明金融科技產品的學生使用。(黃津琪攝)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稱,身後的數百呎地方將改建為「孵化基地」,會設電腦、3D打印機等基本硬件,供有興趣於發明金融科技產品的學生使用。(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為商業界的潮流,香港科技大學將金融科技列為商學院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未來會推出相關的碩士課程,現設選修科供學生選擇,明年亦計劃開設孵化基地。

校內建孵化基地

科技在不同行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金融業涉及大量數據和金錢,科技可令交易更方便和安全,隨人工智能、資訊保安和區塊鏈等出現,金融科技便應運而生。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指出,曾有人擔心金融科技會否「曇花一現」,但根據教授和業界人士的觀察,認為金融科技正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再度上升位置,而對上一次「低谷」是科網爆破,但現時的金融科技成熟度和受關注程度正上升,將有「爆炸性發展」,會被廣泛應用。

由於金融科技的領域廣,該校成立學院金融科技小組,成員來自4個學系19名教研人員,包括會計、經濟、金融,以及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管理學系,制定發展方向。另外,商學院計劃改建該校的一個大型會議室作孵化基地,讓商學院學生可與不同學科學生合作,把意念變成可以實行的產品。

該校校友李尚信一直從事科技行業,現時投身電子商務,他指未來金融業趨勢是「P2P,即peer-to-peer」,行業將有翻天覆地進化,猶如收音機跳到電視機年代。他解釋,現時金融業講求「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金融科技將發揮重要角色,令交易變得更透明和穩定。

本地升學: 恒管商學教育 成就自信學生

恒管工商管理學生黃煒諭(Casey)中學選科時已對恒管有好感,最後如願以償入讀該校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圖為Casey(左)與商學院課程總監黃若霞博士(右)。
恒管工商管理學生黃煒諭(Casey)中學選科時已對恒管有好感,最後如願以償入讀該校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圖為Casey(左)與商學院課程總監黃若霞博士(右)。

談起將來, 很多學生都未必有計劃, 大多是「見步行步」。就讀恒生管理學院( 下稱恒管) 的黃煒諭( Casey)從小已很清楚自己的方向, 按著藍圖一步步實現理想。恒管近年積極發展,作為院校其中一員,Casey言談間流露自信,那種自信源於對學科的熱愛,對身為「恒管人」的自豪。

中學目標清晰 矢志讀商從商

中學生面臨大學選科關卡,大多感迷惘,既不知興趣所在,又煩惱將來畢業出路。修讀工商管理學士的Casey在中學時已有清晰目標,對商科感興趣,矢志將來要在商界發展。除了參加各校的入學資訊日了解工商管理課程外,其母校的校長、學姐亦助她決定升學路向。她從校長口中得知恒管近年積極發展,社會上口碑不俗,有利畢業生前途;而學姐亦向她介紹恒管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加深她對恒管的好感。放榜後,Casey的成績未能升讀八大,衡量過未必能循副學士、高級文憑的路徑升讀學士課程,遂報讀恒管四年制的工商管理課程。健談、外向的Casey喜歡與同學合作、溝通,自然而然主修市場學,她笑言當中的專題研習是她滿足感的來源︰「與同學一起構思、一起匯報,再被教授稱讚,這份滿足感是其他學科比不上的。」

實習計劃 助學生吸收經驗

Casey(右二)曾於銀行實習,吸取不少行業知識。
Casey(右二)曾於銀行實習,吸取不少行業知識。

恒管不但注重學生的學術水平,亦很重視實際工作經驗。院校與銀行業、航空業、政府機構等合作,提供多個實習機會予學生。為了吸取工作經驗,Casey大學二年級時曾在恒生銀行兼職,後因表現良好,獲邀成為實習生。在這半年的工作,她運用學校所學的分析技巧分析銀行數據,亦替客人處理信用卡問題,與發卡公司溝通,了解每筆有問題的信用卡交易。「初入職時,整個部門氣氛緊張,個人情緒很繃緊,擔心給同事添麻煩。」面對這段壓力大的時間,Casey用筆記本記下同事的提點和吩咐以作參考,希望提升工作效率。因為她認真的工作態度,順利完成在恒生的工作,同事、上司都很欣賞她。經此工作後,她的溝通技巧有所進步,尤其是與不同年齡的人交談,「身為學
生,與在職人士溝通時或要不同的語調和話題,這次的工作經驗有助我將來就業時與同事、長輩溝通有更好的
技巧。」

臨近畢業 自信不比八大學生遜色

恒生管理學院近年開辦多個學士學位課程,準備晉身至私立大學一員。
恒生管理學院近年開辦多個學士學位課程,準備晉身至私立大學一員。

談到畢業後的計劃,大部分學生都劍指知名企業,追求舒服、穩定的待遇。但Casey另有一番想法,希望先加入初創企業,從「新」做起。新公司一般資源有限,不會明確地劃分出多個部門,通常一人兼任多個職位,她認為能學到更多事物。她期望憑藉這些經驗,將來入職大公司時能更得心應手。被問及學位認受性,根據她的經驗,僱主較少留意學生的院校背景,反而重視工作表現,故不擔心恒管出身的她會較八大學生遜色。

恒管多項措施 發展學生優勢

恒管商學院課程總監黃若霞博士指畢業生獲僱主正面評價。
恒管商學院課程總監黃若霞博士指畢業生獲僱主正面評價。

恒管在社會上的形象正面,除了院校本身發展積極,開辦多個不同學科的學士學位課
程,吸引學生就讀,畢業生的良好質素亦為恒管建立起口碑。

恒管商學院課程總監黃若霞博士指,每年都從僱主口中聽到對畢業生的正面評價,並不
認為恒管學生較遜色,相反,他們比起其他院校學生更具備優勢。恒管每年都會委託獨
立機構訪問聘用恒管畢業生的僱主,根據2016年的調查,超過八成半的僱主非常滿意
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及表現。她指僱主欣賞恒管學生,因為他們刻苦耐勞,即使面對龐大
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也會堅持下去,不會輕易辭職,而且明白每份工作都得來不易,
對每個機會倍加珍惜。除了心態上,黃博士指出同學在語言能力及商科知識上都有優
勢,學校規定學生畢業前要考「出關試」,同學需在雅思和普通話水平測驗皆達到學校
的成績要求,才能畢業;再者,商學院學生的專修科目比其他院校的多且專,例如其他
院校一般只開設一科有關香港稅制的課程,但恒管為了讓學生對本地稅務有更全面的認
識,開設兩科稅制課程供學生修讀,確保他們有充足的專門知識。

為了同學得到的知識能緊貼市場,商學院聘請的老師大多有業界經驗,除了曾在相關領域工作,明白市場發展,亦有廣闊的人脈,助學生接觸商界。黃博士指出商學生的出路廣闊,畢業後不僅限於商界發展,凡是牽涉金錢與人的工作,都需要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故相信短期內商學生仍會佔恒管收生較大的比例。

文:張淑媚

</td>
</tr>
</tbody>
</table>
<strong>書本樣式</strong>

study01_07_1
study01_07_2

 

指怕被削資 沒讀物理高數生照收 徐立之批工程收生削足就履

study_2017_09_11_a2
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圖)接受本報專訪時建議改革文憑試,包括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等,又認為大學理學院和工程學院應在收生問題上「企硬」,要求報考學生選修高階數學或有關科學學科。(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接受本報專訪時,批評2012年推行文憑試,令選修理科和高階數學學生人數銳減,學生科學知識薄弱;他又批評有大學的工程學院「削足就履」,因擔心收生差削資源不敢「企硬」,照取錄無修讀物理及高數的學生。徐提出改革文憑試及大學收生制度「亡羊補牢」。

明報記者 鄧力行

「香港年輕人太過注重現實,太注重找不找到工作。」徐立之認為,教育最重要是知識的培育,和讓學生追隨自己興趣。他說,「今日有的工作將來未必存在,將來的工作今日可能看不到」,認為學生為「追隨時代」從求職角度出發選科並不明智。他分析,學生選科時多以「考高分」為首要考慮,結果較為艱深的理科和高階數學成為犧牲品。

倡文理商學生

修讀不同程度數學

首屆文憑試以來,報考數學科兩個延伸部分(M1、M2)的人數和比例皆跌,至2017年文憑試分別只有2739人(5.26%)和4331人(8.31%)報考。徐立之認為應整合數學科的必修和延伸部分,讓文科、商科和理科學生修讀不同程度的數學,他批評現時必修部分「高不成低不就」,「文科生讀得辛苦,數學叻嘅又覺得浪費時間」,有需要改革。

促撤「3322」門檻

理科設不同難度考卷

至於在文憑試選修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學生,也只介乎日校校生兩成至兩成半之間,徐立之認為情况不理想,以往有近半學生讀理科,科學會讀到中五水平,現在大部分學生只讀到中三,建議這3科設不同難度考卷,吸引多些學生選修。他認為問題是出於文憑試過於側重4個必修科,主張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使學生有更多空間讀選修科。他說有數理教師告訴他,當年討論改制時已提出可能出現問題,但當局不聽意見,現在唯有「亡羊補牢」。

籲工程學院企硬教資會檢討

徐立之透露,大學工程學院收無選修進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有學院更「削足就履」減少工程學生要讀的數學,結果出現「新工程師唔識數」情况,他說這根本不符合市場要求,長遠來說不可能繼續這做法。大學三改四,原意是讓新生在大學一年級追回基礎知識,但徐立之說「一年追三年」是不可能,「科學知識需要時間浸淫,讀數是一層一層加上去,不可能一年學懂全部微積分等高深數學」。

他認為工程學院要「企硬」,沒讀過高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便不應取錄。他分析現時學院要面對教資會的評核,收生成績低便會被認為學科「不吸引」,甚至是學院「辦不好」,會被扣分甚至削減資源,才會出現目前的局面,認為教資會有需要檢視評核方法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