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編導一腳踢 一機走天涯 體驗比人多

Job17_A05_pto01多媒體編導吳家耀(Tony)自小喜歡拍攝和看電影,中學畢業後曾當文職,後來發現不太適合自己,便毅然報讀當時由兩間大專院校與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首辦的電影專業培訓計劃,成為首屆畢業生。Tony於2008年加入《明報》,任職性質類似導演及影片製作的多媒體編導。拿著攝錄機,不論是動態或是靜態節目、社會大事或是知名節目,Tony都一一經歷拍攝。

不同電視節目編導 多媒體一腳踢

Tony完成電影專業培訓計劃後,曾於衛視電視台負責剪片工作,至2008年加入《明報》任多媒體編導。他指出,電視台工種一般較專門,通常一個人只會負責一種工作,而多媒體編導工作則截然不同,任何環節都需要編導參與。多媒體編導除了負責拍攝和後期製作,更需要為節目構思內容,再與各部門主管和編輯討論,若節目中有主持和嘉賓,便需與他們溝通,商討拍攝內容。

一般後期製作包括很多工序,Tony提及,工作時間視乎交影片的日期,若客人希望盡快看見完成品,便有機會要通宵達旦或假期工作。擔任多媒體工作,必須懂得操作相關製作軟件,例如Adobe Photoshop、Premiere及Illustrator等。有人會混淆多媒體編導和電視編導的工作,兩者雖然在拍攝流程較接近,但電視方面團隊會較大,器材也更專業。

本地海外工作 見識比一般人更多

節目製作過程中,多媒體編導不論是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都需要參 與其中。
節目製作過程中,多媒體編導不論是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都需要參與其中。

Tony指出,參與「佔領中環」拍攝令他有更多見識,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範疇,與及去一些外人較難去到的地方。在「佔中」清場期間,他可以站在前線見證更多事情的發生,比電視觀眾看到更多真相。Tony平日工作會預先作出計劃,但拍攝「佔中」則完全不同,要留意周圍環境發生甚麼事,「一有甚麼風吹草動便要第一時間跑上前線把整件事紀錄」,整個過程對他而言是一個特別的體驗。

除本地工作外,Tony外地工作經驗同樣豐富。他曾經到過德國拍攝汽車節目,此行讓他見識到全球獨一無二的車款,更有機會親身前往一條秘密賽道拍攝。Tony稱:「多媒體工作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接觸不同範疇的事物。」

體能不可或缺 知識也要與時並進

Tony曾參與拍攝很多節目,他認為體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他憶述,於新疆拍攝旅遊節目時,需要登上海拔3,000米高原拍攝,更出現高山反應,「沿途上山經已不斷嘔吐,過程相當辛苦」,幸好另一名同事沒有不適,節目最終順利完成。除體能上的要求外,對精神的磨練也是必須。Tony表示,客人的要求永遠不能估計,很多時即使已認為製成品完美,但仍需要根據他們的要求,重複地對同一片段作出修改。

Tony提醒有意入行的同學,應變能力是多媒體編導必備的條件,他提及自己於北京拍攝時遇上惡劣天氣,需要即時想出解決辦法。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擔任多媒體工作不可以「食老本」,需要終生學習,與時並進。Tony指出,自己當年入行後,也要再修讀軟件課程增值自己。

手機只能作記錄 絕非多媒體工作

多媒體工作包括拍攝及後期製作技術,涉及不少知識,非一般民間記者 可取代。
多媒體工作包括拍攝及後期製作技術,涉及不少知識,非一般民間記者可取代。

現時,網上新聞及多媒體逐漸普及,街上不少人都會用智能電話或平版電腦瀏覽新聞。從現時的趨勢來看,Tony可以預見文字會漸被影像取代,多媒體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大。近年不少市民喜歡自行拍攝生活事件,成為民間記者,Tony則不認為他們能取代多媒體行業,他指出民間記者多以手機作拍攝,只能用作紀錄一件事情,但多媒體世界中的拍攝及後期製作技巧等,都比民間記者的工作多,也不是一部手機便可做到,不少範疇和知識都並非民間記者所能取代。

【課程速遞】

有志從事多媒體行業者,可報讀有關多媒體或電視電影課程。例如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開辦的多媒體創作高級文憑、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除了於電視台及電影公司外,畢業生亦可任職廣告公司、內部錄像製作部、新聞通訊社、網絡電視公司、公關及籌劃公司、多媒體公司及教育機構等。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7_a05_1

job17_a05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