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活用數理 打造更好世界

【明報專訊】滾滾沙塵框不住工程師,他們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大至電力供應,小至App按鈕,都是工程的成果。理科生常糾結:「我應該讀數理抑或工程?」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鄭紹榮與學生郭軒均(Billy)表示,關鍵在於對「解決現實困難」的欲望。

工科 vs. 理科

Billy大學選科時想過鑽研物理,但後來覺得知識較「離地」,故改選讀工程,「物理學研究超尖端科技、大自然的根本等,我未必能即時運用所學,解決生活的問題」。科學家擅長發掘大自然規律,工程師消化已有的科學知識後,轉化為改善人類生活的技術。Billy曾於初創企業實習,負責設計名為Pocknet的App,解決商界人士交換卡片的煩惱,「商業會議裏,人們不停打交道,翌日手持大堆卡片,或已忘記應聯絡誰」。用家若登入Billy設計的App,便可知道與會者的基本資料,向潛在合作伙伴傳信息,邀請交換聯絡方法。他享受由零開始地工作:「如果你抗拒『落手落腳』解決問題,或不太適合讀工程。」

教授助一年級生認清志向

本港多間大學開辦工程學課程,鄭紹榮形容科大獨特之處是學科多元化。工學院統一收生,學生完成首年課程後,再從工學院10多個科目裏選主修科,亦可於商學院、理學院等另選一個主修科目。大學近年亦與英國University of Exeter合作,推行「工程、法律」雙學位課程,學生首三年留港讀書,最後兩年赴英升學。一年級生雖面對芸芸選擇,但按鄭紹榮與Billy觀察,學生很少患上「選擇困難症」。鄭紹榮將此歸功學院配套,如教授擔任新生導師,「(如)我今年帶4名新生,定時與他們見面,他們有好多機會提出選科的疑問」。「工程教育創新中心」亦提供選科諮詢服務,並推行「朋輩輔導計劃」,讓高年級生以過來人的身分,解答新生疑難。Billy認為學會活動也能幫助學生辨明志向,「參加機械人比賽,整個思考、動手做的過程已反映主修科會學什麼」,對科目的愛恨便很清楚。

■知多點:科大增「綜合系統與設計」學

科大於2018/19學年新增「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Division of Integrative Systems and Design),工學院助理教授梁淑慧形容學部顛覆傳統學制,學習不再是上課、考試,踏入職場才實踐所學,而是「先遇難題,後長知識」。學生首年集中鍛煉設計思維,之後3年展開多個專題研習,如校方先定主題為「幫助老人的機械系統」,學生須討論並確定設計細節,如智能輪椅、機械臂等,在教授的指導下自行分工:學生甲欲組裝輪椅,便學習機械工程;學生乙想寫系統程式,遂報讀計算機科學課程,下課後直接實踐,既鞏固知識,亦增強學習動力。

鍛煉設計思維的工作坊裏,Billy(右)會與同學即場用便利貼砌成商業標誌。

學部期望取錄樂於學以致用、習慣動手設計的學生,收生方法如下:

2018/19學年:將發電郵給已報讀科大工程學(JS5200)的中六生,邀請有興趣入讀學部的學生遞交履歷與面試,履歷、面試與文憑試成績計算比重為2:4:4,料取錄20人。

2019/20學年:開始獨立收生,料取錄20至30人。

文:蔡康琪

文章日期:2018年3月6日 (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