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 教師最滿足

K3(幼稚園3年級)的大哥哥姊姊帶領同學唱校歌。
K3(幼稚園3年級)的大哥哥姊姊帶領同學唱校歌。

「教不嚴,師之惰」,幼兒教育對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很重要,因此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視,也對幼稚園教師有一定要求。幼稚園教師黎美思(Macy)初入行時,不像其他幼師課程的同學般有很大抱負,但入行4年,她用耐性見證小朋友成長,他們好奇的眼神和成長中經歷的種種轉變,都為Macy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Macy形容自己成為幼稚園教師是「誤打誤撞」,6、7年前她因成績所限未能於原校升讀中六,所以報讀為期3年、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幼兒教育高級文憑課程。她記得第一堂課,教師問他們為甚麼選擇此學科,Macy笑言不少同學都對教學很有抱負,她卻對幼兒教育「零認識」。Macy指該課程每年均有實習,首年每星期實習一次,先要熟悉幼稚園的運作,並為小朋友設計活動,其後再有為期一至數月不等的實習。Macy本來以為當幼稚園教師很輕鬆,實習後才發現與小朋友建立關係很需要耐性,並不容易。

自製教材 滿足孩子好奇心

幼稚園學生處於認識世界和不停學習新事物的階段,幼稚園教師遂肩負起滿足他們好奇心的重任。Macy憶述該課程最後一次習作,要求實習生就小朋友的興趣,設計一個有解答疑問意味的活動。她說實習時接觸到的那班小朋友喜歡巴士,但礙於實習生的身分,她不能帶他們外出參觀,所以她製作了一個巴士模型,在模型貼上巴士內部的照片,呈現出可探索的真實巴士結構。她笑說當時打開模型,小朋友「哇」聲此起彼落,顯得相當感興趣,「當時真的很有滿足感!」她說現時任教的幼稚園,教師要因應每月的主題,設計課程和活動並提交計劃書,「上課前一星期準備教材,有時要製作較大型的模型,我都是看書學習的」。

孩子性格不同 相處最重耐性

Macy在現職的幼稚園已任教4年,她觀察到小朋友從K1到K3的轉變很大:「K1的小朋友完全是『BB仔』(嬰兒),入學時甚麼都不會,教師要協助他們去洗手間、教他們按自己的名字放書包等等;K2的小朋友開始認得自己的名字,走路步履也很穩定;到K3他們已完全像個『小大人』,不用太為他們擔心。」

她認為與小朋友相處最重要是耐性,「例如有些小朋友愛哭,有些就常常不合作、態度不好」。跟小朋友建立關係需要時間,她親眼見證本來不喜歡說話的小朋友,在K3時變得外向,說個不停。她任教4年來也有不少難忘點滴,例如有學生不喜歡做功課,父母雖然知道卻拿他沒辦法,Macy遇到這樣的學生一般會先好言相勸「哄」他們,再不聽話才會嚴厲一點。她又記得一次有學生嘔吐在她身上,當下她又不能推開小朋友,於是先找同事幫忙照顧學生,再「處理」自己。

與家長溝通考工夫

貼紙是「氹」小朋友的必備之物。
貼紙是「氹」小朋友的必備之物。

雖然說成人與小朋友或有代溝,但Macy認為實習期間她已經歷過最大的困難,真正工作後,因為有學校的支援和配合,反而不覺得與小朋友溝通有困難。不過,她說有時候與一些家長溝通不容易,特別是當家長與教師對小孩的期望不同時,「我們在學校觀察到小朋友有某些問題或特殊學習需要,轉告家長,有時他們卻不願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Macy對與小朋友相關的事物都特別留意,「例如逛街時看到漂亮的貼紙和小禮物,會買來送給小朋友,在街上看到在發脾氣的小孩也會想教育他們」。

 

 

書本樣式

未命名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