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入哈羅走進牛津 不愛讀書愛高分 「好勝」林作 愛贏才會拼

大學本科念數學的林作,回流香港成為大律師,現在更擔任升學中心首席升學顧問。這樣的經歷正好印證他經常說的「讀那科不一定要做那一行」。
大學本科念數學的林作,回流香港成為大律師,現在更擔任升學中心首席升學顧問。這樣的經歷正好印證他經常說的「讀那科不一定要做那一行」。

【明報專訊】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的林作,不少人認為他的花邊新聞比工作履歷更受人注意,但放下娛樂圈的糖衣,說回簡樸的讀書時代,他絕對是那種讓爸媽放心的叻仔。問他讀書心得,林作坦言不喜歡讀書,想考高分純粹因為好勝。聽罷他的自述,絕對可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作結。

林作小時候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念的是一般津貼小學。母親因為工作忙碌,並沒刻意督促其學業,「她跟虎媽相反,根本沒時間捉我去補習」。林作說,他小學時每年都是名列前茅,他強調自己是有能力考第一的人,卻故意「考差少少」,「無敵是最寂寞,因為我知道中國人有句話叫中庸之道,所以每科都保持一定水準便不再爭第一」。

人仔細細已經有這樣奇怪想法,長大後變得更好勝,「我不喜歡讀書,但愛拿取高分數。我特別喜歡數學科,大學時也選修這一科,然而這並不是我成績最突出的科目,愛它是因為它容易與同學分出高下」。林作指自己「唔靚仔」,所以要靠「口花花」和好成績來引人注意,原來這便是他努力讀書的原因。

負笈海外要趁早 助建人格

林作於牛津畢業前,在其學院Christ Church的活動上與師弟妹在學院後面的小河上撐船遊玩。
林作於牛津畢業前,在其學院Christ Church的活動上與師弟妹在學院後面的小河上撐船遊玩。

林作自揭十二、三歲時,曾經懷疑自己有情緒病,當時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一方面很努力拿高分數,另一方面又覺得填鴨式教育對他來說沒有意義,「即使拿到最高分,又怎樣?」他感到有點喘不過氣,開通的林媽媽問他有沒有興趣到外國「歇」幾個月。為逃避香港的壓力,林作唯有答應這趟「無奈的出走」,然而卻因此改變他的一生。

「我覺得中學出去留學比大學才到外國獲益更多,因為18歲時人格、世界觀基本上已經確立,如果那時候才出國,便改變不了什麼。」

選擇英國作為留學地點,是媽媽的決定。「媽媽思想很簡單,聽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覺得去劍橋讀大學是不二之選,加上她有朋友在當地,於是為我安排劍橋周邊的中學,最後選了歐洲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中學King’s Ely School ,我到那兒念完中四、五後,便到哈羅念中六和中七。」

林作說,到英國頭一年已發現自己的成績水平比其他同學高,於是一直想「跳槽」,去更叻的學校與更叻的同學爭一日長短,而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就是他的目標。「這些名校一定要預早報名,幸好媽媽又有朋友幫忙,讓我第一年去到英國時,已經有機會參觀這間學校,暑假時,更有機會參加入學面試。我好膚淺,當然是被其名氣吸引住,又發覺校服之一是佩戴草帽,真的很威!」

哈羅面試 熟讀校史取勝

在牛津一間最著名的酒店The Randolph Hotel參與朋友的畢業慶功宴,林作(左二)笑言自己是朋友中最瀟灑的一個。
在牛津一間最著名的酒店The Randolph Hotel參與朋友的畢業慶功宴,林作(左二)笑言自己是朋友中最瀟灑的一個。

回想整個過程,筆試方面,林作是蠻有信心的。他表示一般準備入讀哈羅的學生,念中三時便會進行面試,而他中四時才面試已算遲。「它們的中六學位很少,要獲得取錄的確很難。而且它們亦有一些不成文規定,例如會收一定數目來自海外面試及英國本地面試的學生,我在英國面試,所以競爭對手也多是英國人。」

怕醜仔變開籠雀 吹水鬥叻

面見老師當天,他與另一名外籍男生一同面試,林作認為自己的成績雖好,但既不懂任何樂器,又沒有運動方面的專長,更加沒有藝術天分,那麼,要如何突圍而出呢?幸好他早有準備,面試前已買了一本有關哈羅的書,熟讀其歷史點滴,面試時把所認識的哈羅歷史都一一道出,更大談自己對哈羅的熱愛,連面試老師都被他對學校瞭如指掌的知識嚇了一跳。「要知道這間學校,成績好的人一定有很多,如何令人對你刮目相看,必要用特別的方法。」最後他獲哈羅取錄,讓孤僻的性格漸漸變得開朗。

「我以前很怕醜,因為在香港只是求分數,只要保持好成績便可以;但到了英國,鬼仔們只會鬥『吹水』,所有風頭躉都是說話很多的人,要融入他們、要勝過他們,唯有不斷練習『吹水』。」短短幾年,他已經練成一身「吹水」功夫,「但我覺得我不是要變成外向去迎合他們,而是在一個感覺自在的環境下,與他們鬥叻」。最後,他不但「吹水」叻,念書成績亦相當出眾。又因為好勝,令林作現在成為了一個口才了得的大律師。

選科不一定揀神科

記者請林作拍照前整理一下襯衫,雖然他「聽話」地整理好,但卻笑說﹕「如果這麼整整齊齊,那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記者請林作拍照前整理一下襯衫,雖然他「聽話」地整理好,但卻笑說﹕「如果這麼整整齊齊,那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不過,在哈羅畢業後,林作於牛津大學選擇主修數學,只因有自己一套想法。「香港教育就是這樣,讓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讀那一科便要做那一行,讀會計的會很熟悉會計的種種,讀經濟又很熟悉經濟,但全部都是靠死記硬背,讀會計的不明白經濟,讀經濟的不明白會計。只要不是自己的專科,便完全不曉,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不夠全面;就像我,即使讀完法學,但手上沒有一個讀過三、四年的學位,大家仍然覺得這個人是不能做到律師的。」這也許是林作覺得英國跟香港學習模式的最大分別,「現代英國哲學始祖Bertrand Russell都是大學畢業後才讀了一年哲學,我甚至聽過有英國最高法官是連法律學位都沒有,為何別的國家可以這樣,香港就不可以呢?」

憑藉自己的經驗,林作提醒新一代家長和學生,大學選科時不一定要選修「神科」,「讀心理學、歷史學也好,就是毋須把眼光只放於幾個狹窄的科目,例如法律!尤其是到了外國,就不要再用香港的角度考慮選科,大家還有很多選擇」。他認為在出國留學前就應該做好資料蒐集和準備,出國時才想便太遲。「無論是選擇中學、大學,或者選修科,建議家長要和子女一同參與,當然,十三、四歲的孩子,父母還不要期望他們能夠找到很多資料,所以父母可以先做諮詢,了解不同學校;但男女校、位置、學校風氣等,這些都一定要和子女商量,因為若不適合他們都幾容易讀到抑鬱。」

◆林作小檔案
‧King’s Ely School(中四及中五)
‧Harrow School(中六及中七)
‧牛津大學(主修數學,副修哲學)
‧倫敦法律學院College of Law England and Wales(法律文憑)
‧香港大學(法學碩士)

文﹕顏燕雯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