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招改選 教大幼教117人爭一位

study_2017-05-26_A1【明報專訊】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課程日前截止,改選後競爭最激烈的課程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共有2100人選為首三志願(Band A,下同),爭奪該課程18個學額的,平均117人爭一個學額。

浸大電影體育競爭激烈

其次是浸會大學的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有711人競逐14個學額,平均51人爭1個學額;競爭第三激烈的是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26個學額有1252人爭奪,平均48人爭1個學額。

其他競爭激烈的課程包括教大體育教育(平均47人爭1,下同)、浸大社工(44人爭1)、教大心理學(42人爭1)、浸大工商管理(42人爭1)、中大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40人爭1)、理大社工(38人爭1)及理大互聯網及多媒體科技(33人爭1)。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表示,幼教課程在聯招中是教大獨有,加上近年幼教有更多資助,令人覺得前景不俗,相信是受歡迎的原因;至於電影、體育等課程受歡迎,反映不少學生希望將興趣作為升學選擇,不只考慮就業問題。

各大學的大類收生課程,吸引較多學生報讀,如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2506人爭82名額)、中大工程學(2099人爭501名額)、中大理學(2008人爭397名額)等。吳寶城認為,大類收生課程名額多,收生要求也並非最高,獲取錄機會較高,相信是受歡迎原因。

2017年5月26日

放榜後仍可改選

文憑試7月12日放榜後,考生尚有一次改選機會,可在指定時間內以新課程取代不超過5項課程選擇,或增選最多5項新課程,惟全部課程選擇不得多於20項,也可以更改已選報課程選擇的優先次序,以及刪除選擇的課程,費用全免。

2017年5月26日

浸大首收10哈薩克生 冀增海外生比例 內地生料佔整體一成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表示期望未來3至5年,海外生收生比例能提高至10%,達至國際化。(王丹麟攝)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表示期望未來3至5年,海外生收生比例能提高至10%,達至國際化。(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去年審計報告曾批評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取錄的非本地生多數為內地生,批評院校未達到真正的國際化。其中浸會大學的非本地學生中,逾九成為內地生。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昨透露,2017/18學年暫已有約40名海外生接受取錄,當中10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哈薩克,為大學首次取錄來自當地的學生。

周偉立昨與傳媒茶敘時指出,現時海外生在校內的整體比例約為0.7%;為加強國際化,會致力招收海外生,下學年已有約40名海外生接受取錄,佔整體新生4%。周透露當中有10名為哈薩克學生,而浸大於去年底及今年初曾到訪當地學校;另冀海外生的比例在未來3至5年能達至10%。

另收30海外生 多自台灣馬國

在已接受取錄的40名海外生,浸大指當中最多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和哈薩克,亦有來自俄羅斯、尼泊爾、泰國等;他們多報讀傳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及理學院的課程。而在今年收取的內地生方面,浸大預計將會收取160名內地生,佔整體收生11%。

為提高招收海外生的數量,周偉立指浸大有前往海外學校,推廣浸大較突出的學系如電影系及新聞系等;亦與領事館合作,在海外中學或社區學院宣傳浸大。浸大會考慮在校外租地方增加宿位,提高收取海外生數目,增加誘因;周坦言在資源上有一定挑戰,需調配。

盼5年內所有學生海外交流

本地學生方面,周偉立指期望未來5年內,每個學生均能夠到海外交流。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學生進行服務學習或體驗式學習,例如讓學生到發展中國家,運用自己的知識,協助當地人解決問題。

另為促成共融,浸大推出不同措施如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成立委員會,助其適應校園生活等;亦在今年推出少數族裔獎學金,合資格者可獲學費豁免。

2017年5月26日

自資學士學券 非新生擬受惠 料每年資助額逾10億

study_2017-05-25_A1【明報專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與私立大學和自資院校代表會面,講述其大專生3萬元學券方案的推行細節。據了解,除了新學年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新生可望獲得資助,在政策推行時就讀其他年級,以及由副學士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同樣受惠,料每年資助額逾10億元。

涵蓋所有年級副學位升讀者

林鄭月娥競選時提出來年將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措施包括設每年3萬元學券,資助文憑試成績達3322門檻的學生修讀自資學士課程。林太昨與自資院校代表見面,提及更多細節。據悉,學券資助所有在文憑試考獲3322、而又被「經評審自資學士課程」取錄的學生便可獲資助,學券又不止適用於新學年升讀一年級的學生,連其他年級的學生也能受惠。

林鄭見自資校 氣氛良好

學券除包括直接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中六畢業生,亦包括經副學位(即副學士、高級文憑等)課程升讀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據了解,政府料每年花逾10億元於學券上,而以後亦會考慮通脹幅度調整資助額。據悉,會上大多出席者都支持學券計劃,會面氣氛良好。

港大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HKU SPACE)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昨出席該校60周年傳媒茶敘時稱,自資學士課程的學費較政府資助課程昂貴,學券可吸引更多學生入讀自資學士課程,亦可減少其學費負擔。不過陳指出,過往不少考獲3322而又未能入讀政府資助學士課程的學生報讀副學位課程,料副學位的收生因而受影響,盼政府能考慮一併資助副學位學生。

陳坤耀料副學位收生受影響

陳坤耀又認為,副學士課程發展已有17年,「接近完成」歷史任務,現時學生不滿足於只持有副學士資歷,大都希望銜接學士課程,故HKU SPACE計劃在2018/19學年開始,學生可於申請修讀副學士位課程時,一併選擇兩年後的海外銜接學士學位課程,讓學生可更安心,「知道讀完兩年之後可升讀大學」。

另外,港專學院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歡迎及支持學券構思,但除資助學士學位外,他建議一併包括資歷架構第三及第四級的職業專才教育課程,資助金額可由2萬及3萬元起步。

他又建議提高新一輪院校配對補助金計劃的資助額,由首1200萬元可獲1元對1元」資助、其後獲2元(院校)對1元(政府)資助,提高至全數1元(院校)對2元(政府)資助,料涉及金額約20億元。

2017年5月25日

媽媽不平凡﹕小師奶打硬仗 發問卷派傳單 走上街頭 為孩子反TSA

【明報專訊】去年9月以前,張文青(Hilda)還是一名很平凡的在職媽媽,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大部分香港人也一樣,她對政事,不熱也不冷。然而,事隔大半年,Hilda竟然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她現在既是「TKO 95 group」的發起人,也是「家長聯盟」的成員,決心走到最前線,對抗扭曲的教育洪流。究竟是什麼事觸發這名八十後的「小師奶」願意挺身而出呢?

功課量增 母女爭吵變多

Hilda育有一女一子,四口子一直樂也融融。但自從去年長女升上小三後,功課問題開始蠶食這個家庭,弄致「 家嘈屋閉」,「我工作已經很忙碌,她又搞不好功課,兩母女常常為此爭執,很傷感情。有一天,我坐下來認真了解一下問題所在,才發現原來她的功課量真的不輕,單單數學科,也可能有兩、三樣,既要做家課簿的文字題,又要做作業和補充練習,還未計其他科目的工作紙、生字抄寫等等,我開始想,這樣的功課量是否合適呢?」

Hilda向同校家長探口風,部分家長亦表示有同感,於是他們分別循不同的渠道向校方表達意見,過程中雖有波折,但得出來的結果也是正面的,「經過這一次,我深刻體會到,其實很多小朋友也困在一個做功課、溫默書、應付測考的局面之中,每日都疲於奔命。我很想幫他們一把,也想幫家長一把」。

探家長口風 向校方反映

家住將軍澳的Hilda坦言,女兒升小一時才剛搬入該區,對區內的小學不太熟悉,選學校純粹憑感覺,「我自知女兒不能催谷,以為替她選『二線』學校便沒有這麼大壓力,但真象未必是這樣。我估很多家長也像我一樣,選校時沒有什麼實際資料,不知道一間學校的功課量多寡,因為校方從來都不會公布。選校有時甚至只能取決於開放日的感覺,看看校園環境,校長、老師是否友善」。

組網上平台 調查功課量

去年10月,Hilda首次走出安舒區,為掌握將軍澳區各校的功課和測考量,她既在網上廣傳問卷,又走到街頭派發宣傳單張及向家長查詢。
去年10月,Hilda首次走出安舒區,為掌握將軍澳區各校的功課和測考量,她既在網上廣傳問卷,又走到街頭派發宣傳單張及向家長查詢。

既然欠缺相關資料庫,Hilda便着手整理,她在網上平台組成「TKO 95 group 」,並向西貢區(95校網)家長發出「小學功課,默書,評考量調查」,希望收集數據後,向區內學校施壓。

當時單打獨鬥的Hilda,最終收到來自二十六間小學家長合共五百多份問卷的回覆。 雖然沒有學校正式回應她要求公開各年級家課政策的訴求,但Hilda的行動,卻引來家長界很大的迴響,類似的群組遍地開花,「小師奶」總算打了一場漂亮的仗,「我相信各區群組的行動,讓社會意識到家長是關心功課量的,學校自然會收斂一些」。

因着這次行動,Hilda也結識到其他家長組織,大家除了關心功課量,還有一個共同願景——取消TSA!

Hilda表示,她之所以反對TSA,是因為學校投放太多時間操練學生的應試技巧,影響正常教學,「女兒告訴我,做閱讀理解,不用看畢整篇文章的,最重要是找出關鍵字來答題,而且要把握時間,每題以不多於一分半鐘來回答。這樣是真正學習嗎?」

批TSA致學校只顧操練

Hilda(左四)聯同一班戰友,早前到西貢區議會遞交區內家長的簽名,要求取消TSA。
Hilda(左四)聯同一班戰友,早前到西貢區議會遞交區內家長的簽名,要求取消TSA。

她又不滿學校為應付TSA揠苗助長,「小二時,女兒已經要學寫短文,對中文基礎還未打得好的小朋友來說,要寫一篇二百多字的文章是很困難的。同學應付不到,老師便派TSA的參考範文給大家『看』,於是大家的作文總是以『依依不捨地離開』來作總結,很可笑」。

這幾個月來,她為爭取取消TSA,愈走愈前,曾到立法會發言、擺街站收集市民簽名、接受傳媒訪問等,連她自己也始料不及,「我自問讀書成績平平,一直都是『透明人』,從來都不太起眼。女兒升小後,我也沒有加入家教會,亦甚少在學校出現。但這大半年來,眼見太多學童輕生,其中一個更是我母校的師弟,令我有很大的感觸,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要走出來,因為我也擔心這些事會發生在自己小朋友身上」。

擺街站做訪問 成「大忙人」

Hilda說女兒剛升小三時,因為應付不來,壓力最大,但兩母女同時學會放手,順其自然,反而輕鬆多了,「我自己讀書成績也不好,怎能要求女兒做一些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呢?况且成績不是一切,我在單親家庭長大,很明白兒童最需要的是愉快童年,而不是成績」。

「透明人」一下子成為「大忙人」,不單Hilda要調適,另一半亦要體諒,「最初丈夫也有微言的,他擔心我太忙,會忽略一對子女。坦白說,或多或少是有影響的,但問題是你看『現在』還是『將來』。如果我什麼也不做,不站出來替孩子發聲的話,再過幾年輪到小兒子念小二、小三時, 或許他比我更忙碌,沒有時間陪我呢!」

2017年5月9日

辣媽CEO:回想 前瞻 嘗試

【明報專訊】不知不覺這個專欄寫了原來已經兩年多,多謝各位讀者對我的支持,不嫌棄我這個辣媽言論偏激言辭辛辣,明報讀者果然有水準,夠包涵,必須再次多謝的,是獨具慧眼的好拍檔兼伯樂Noelle。

人老了就喜愛想當年,從職場專欄到親子專欄,這些年來,我人生、工作的變化都很大。早前我在facebook專頁公開問大家,喜歡我寫職場,還是親子多一點?有讀者留言叫我專注寫職場就好了,認為人家如何教仔關我什麼事,言下之意就是我庸人自擾多鬼餘。這位讀者很明顯未有看過我為明報副刊拍攝的那段怪獸家長三宗罪短片,路見不平拔「口」相助,我有責任為被壓抑、壓迫的小孩子發聲。而且孩子一定會長大成人,今日家庭學校,明日人生職場,他日無論任何角色崗位,肯定會有見面交手的機會,以為眼不見就乾淨,根本就是自盲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母子齊寫專欄坦誠對話

不過,寫來寫去都是我作為媽媽的見解心聲,都應該是時候作出一些新嘗試。我們做父母的,有沒有時間耐性聽一聽子女的心聲?他們作為一個人應該有表達權、發言權、選擇權,他們的聲音可有、可曾被尊重過?我一直非常羨慕龍應台與安德烈母子之間的坦誠對話,意見不一,甚至相違背亦很正常,但最低限度都要互相了解,才有機會求同存異。適逢我家小T是應屆DSE考生,他對自己前途前路,香港教育制度社會上各種議題的看法,升大學選科選大學的抉擇,他的心路歷程,由下周開始,我們倆母子會在專欄中就相同議題,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仔不知仔心肝,何况文筆?小T寫得如何,我實在不知,還望大家多多包涵,不吝賜教指正。大家可以放心,即使意見不合,亦絕對不會大打出手。我很享受,更加重視和一對子女的溝通交流,更加珍惜能夠一起共度的所有時光。有些事情有些說話,錯過了就沒有補償再講機會,愛要及時,更要愛在當下。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是我第三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媽媽在生時對我講的,我全當耳邊風的說話,其實都有玄機,都是智慧,但因為不服氣要鬥氣,她說東時我偏偏走西,不惜一切就是要反其道而行對着幹。明明大家都很關心、愛對方,結果卻成了互相傷害;直至她走了之後,我時刻掛念,沒有一日不想她,不斷自責未曾好好關心愛護她,說不出有多難過難受。

平心靜氣聆聽對方

我希望我和小T的對話能起帶頭作用,父母子女可以放下成見,不必急於做判斷下評語,平心靜氣聆聽尊重對方的意見感受。每個人要走的人生路本來就不一樣,不可能只得升讀大學一條路。每個孩子生來就是獨特的,不應執意要打造平庸。DSE一戰定生死?打死我也不相信。小T信不信?下回自有分解。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輪椅女大生奪獎學金 盼學成助社企

譚樂敏(Melody,左起)、李芷瑩(Ginny)及鄧栢聰(Marco)獲得賽馬會獎學金,其中下肢行動不便的Ginny及有讀寫障礙的Marco屬有特殊教育需要得獎者。(楊柏賢攝)
譚樂敏(Melody,左起)、李芷瑩(Ginny)及鄧栢聰(Marco)獲得賽馬會獎學金,其中下肢行動不便的Ginny及有讀寫障礙的Marco屬有特殊教育需要得獎者。(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一場意外奪去李芷瑩健康的雙腿,卻沒妨礙她一顆助人的心。曾因傷患停學3年、去年憑毅力成功入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李芷瑩不但希望以過來人身分,加入學會助學生應付公開考試;又因曾在社企實習,深感社企營運困難,冀日後能以所學知識助社企持續經營。

曾停學3年 親友鼓勵走出陰霾

去年李芷瑩(Ginny)在文憑試奪佳績,入讀心儀學系。這外表嬌柔的女生,卻有堅韌的毅力。中三時因意外失去下肢活動能力,Ginny一度將自己與外界隔絕,同時因身體問題停學3年。幸在家人及好友支持下走出陰霾,更克服身體疼痛,努力讀書入大學。Ginny更加入提供義教的大學學會,「我也是Band 3學校出身」,盼以自己經歷,助其他學生應付公開試。

Ginny還希望日後能運用所學知識協助社企營運。她憶述在社企實習期間曾助推廣方便殘障人士外賣的應用程式,「很多所謂良心企業(無障礙食肆)都不願提供餐牌」,經傳媒推廣後,這些企業又忽然要求與他們合作。Ginny有感社企營運欠缺商業考慮等問題,「我想用我僅餘的知識,幫助社企營運」。

高材生:人生不止讀書 教學習心得

比起Ginny,譚樂敏(Melody)則一向給人天之驕子的感覺。去年獲七科5**成狀元,原就讀港大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今年因感科目不合適,轉讀中大工商管理系。一向讀書至上的Melody,中四因胃痛及情緒問題,醒覺「讀書只佔人生一小部分」;去年在YouTube上載短片,傳授讀書心得及態度,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學生。

演藝學院戲劇系一年級生鄧栢聰(Marco)就相反,自小因專注力不足及讀寫障礙,成績不如人意常自卑。Marco初中加入劇團,自此找到方向,去年更入讀演藝學院,日後希望成為戲劇導師。

賽馬會撥款1.7億元擴展獎學金,其中今年資助9間大專院校共45名學術表現突出,及熱心社會服務學生修讀本科生課程,當中包括9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每人平均可獲46萬元。

2017年5月23日

國泰裁員600 經理4炒1 IT重災減一成

cn_2017-05-23_A1【明報專訊】去年錄得近6億元虧損的國泰航空(0293),繼撤換行政總裁朱國樑後展開大規模裁員計劃,分階段裁減共600名香港總部員工。國泰昨先裁減190名經理級或以上員工,每4名管理職位就有1人被裁,另未來一個月再會裁減400名基層員工,前線空服人員不受影響。國泰兩工會對公司決定感到震驚。根據年報資料推算,今次裁員估計每年可為國泰節省逾4億元。

前線空服員不受影響

截至2017年2月,國泰航空及其附屬公司在香港僱用26,100人,其中有16,500名駐港員工,另9600人在本地的附屬公司工作。將被裁減的大約600名員工,包括約190個高級及中級管理職位,佔集團25%管理職位,另約400個非管理人員職位,佔國泰集團相關職位的18%。國泰表示,大部分受影響員工於昨日及未來一個月收到有關職位調動或停職通知, 大部分重組變動將於今年底前完成,被裁減員工可得到離職補償,包括最多額外12個月薪金、延長員工醫療福利等,前線地勤員工、機師及機艙服務員不受是次變動影響。

基層面試定去留 貨運部精簡

國泰發言人稱,今次受影響最大的是商業、客戶服務、營銷及市場推廣等部門,190名經理級以上同事昨獲知會離職;經重組後的新管理層會決定往後人手安排,再決定被裁的400名非管理層員工。據了解,190名管理職級中,有逾70人來自資訊科技部(IT部),涉及該部門一成人手,成為重災區,預料下一輪裁員行動會裁走更多IT部員工。所有總部的基層員工需接受面試,決定裁員人選,預計下個月內會向員工發「大信封」。

國泰亦會重組其貨運部門,貨運部董事職位將被刪除,以精簡部門架構,其商務及策劃隊伍會向商務及貨運董事匯報,由顧客及商務總裁統理,貨運服務隊伍則向航空服務董事匯報。

cn_2017-05-23_A2

料年省逾4億 佔員工成本2%

根據國泰2015年年報,公司逾1.05萬名非空服人員中,約1萬人年薪在100萬元以下,近600人在100萬元以上,若中高級員工平均年薪為150萬元,裁撤190人便可節省2.85億元,加上400名平均年薪為40萬元的非管理人員,粗略估計國泰共可節省4.45億元,雖僅佔公司整體員工成本約2%,但對去年大幅虧蝕5.75億元的國泰而言相當可觀。

分析﹕承受不開廉航後果

交銀國際交通運輸及工業行業研究主管鄭碧海表示,國泰過往反應較慢,近年才意識到新增客源實際來自購買低價套票的乘客,令其毛利水平持續受壓的同時卻又因此難有大幅減價空間,如今更要承擔當初堅持不開辦廉航而帶來業績下滑的後果。

國泰航空公司本地職員工會主席朱賢昌對公司決定感到失望及震驚,促請公司停止裁員行動。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黎玉嬋表示,裁員主要涉及後勤人員,機艙服務員雖暫不受影響,但事件影響整體士氣,很多同事認為虧損應由負責燃油對冲的人員負責。

cn_2017-05-23_A3

莫乃光﹕大企依賴IT 大炒不智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說,大型企業內部運作和對外服務非常依賴資訊科技,管理層若認為財務短期原因需將大量IT員工辭退,實在非常不智。他認為,近年大型機構面對經濟問題,均會先削減資訊科技界人手,長遠難吸引人才入行。

勞工處稱十分關注事件,提醒國泰就終止僱傭事宜與員工坦誠溝通,受影響員工可致電勞工處特設的僱員權益熱線2920 2003,或到勞資關係科各分區辦事處尋求協助。

近年服務被批 前線﹕工作增福利仍勝同行

cn_2017-05-23_A4標榜尊貴級優質服務的國泰航空,近年來一方面服務質素屢受乘客詬病,另一方面員工內部亦對工作量與不斷減少的外站津貼感到不滿。雖然國泰表示今次裁員不涉及前線人員,但仍強調為配合公司提升營運效率,所有前線員工需提高生產力,有前線空中服務員便質疑公司將對冲虧損後果轉嫁至員工實不公平。

國泰空服人員Lindsay(化名)表示,國泰因決策失誤導致燃油虧損勁蝕,卻長期通過調低員工入住酒店級別,以及減少單次航班駐外時間來削減員工外站津貼,令不少員工不滿;另公司機艙服務員與乘客的比例一直較高,新引進的A350客機及新推出的商務艙點菜服務,都令前線人員工作量大增。

稱晉升難 升事務長需10年

另一名機艙服務員Clifford表示,加入國泰約兩年較難見晉升空間,皆因要從初級機艙服務員升一級至機艙事務長(flight purser)需長達10年,許多前線人員做到退休都未必能做到最高級的機艙客務經理。據悉,2008年以後加入國泰的機艙服務員,近10年間僅半數升至事務長,而2000年以後獲晉升的事務長,至今仍未能升職至高級事務長。

Lindsay表示,有同行在國泰前線任職5年,轉去香港航空便已可出任客務經理;惟她亦坦言,國泰作為大企業,員工福利較同業完善,待遇雖不算最好,但在本港亦好過同業(見表),許多生育後的媽媽都因福利較好而願意留在國泰,不少前線員工更將空服工作視為兼職,在地面休假時開展自己真正的事業。

2017年5月23日

林鄭倡增3200中小學教師 晤教界商50億用途 每年3萬元資助自資課程學生

教協昨由會長馮偉華(右)和副會長葉建源(左)代表出席會面,教協向林鄭月娥提出8項建議,包括增加中小學班師比例、改善幼師待遇及人手、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等。(曾憲宗攝)
教協昨由會長馮偉華(右)和副會長葉建源(左)代表出席會面,教協向林鄭月娥提出8項建議,包括增加中小學班師比例、改善幼師待遇及人手、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等。(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與教育界團體代表會面,討論每年為教育新增的50億經常開支如何投放。據了解,林太於會上提出5個方向,涵蓋幼稚園、中小學和大專,其中措施包括,把中小學教師名額增加約3200個,並為合資格文憑試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學券資助修讀自資課程,各措施每年共涉款36億元;但幼教界最期待的幼師薪級表則未見包括其中。

提5方向 班師比增0.1

林鄭月娥競逐行政長官時承諾每年為教育增加投放50億元經常開支,她昨向約20個教育團體闡述拋出方案,要求教育界6月初前回覆接受與否,包括改善班師比(即增加常額教席)、資助修讀自資學位的學生、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常規化、增加特殊學校人手,以及增長免費幼稚園的過渡期津貼年數(見表)。林鄭月娥會後表示,感謝現任行政長官和教育局的配合,使她能及早展開預備和研究工作,有助於新學年推出一些須優先處理的措施。

教育界普遍認為需改善中小學班師比例,建議比例提升約0.3(即每班多0.3名教師)。現時小學的班別與教師比例為1比1.5,初中1比1.7,高中則是1比2.0,林太提出上述3個組別的比例各提高0.1,以一所開24班的學校為例,可增加2.5名編制教師,全港計約涉增加2200個教席,吸納近6年合約教師。

教界料逾六成合約轉常額

昨日有約30名教育團體代表與林鄭月娥會面,包括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左)、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右)等。(曾憲宗攝)
昨日有約30名教育團體代表與林鄭月娥會面,包括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左)、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右)等。(曾憲宗攝)

不過,隨着中學「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及小學「三保措施」陸續結束,學校須「還教師」,把多於常額的教席取消,料新增的編制教師數目能令學校「還少些」教師。教育界估計現時中小學約有4000名合約教師,推算林太的方案相等於可把逾六成合約教師轉為常額。

林太亦提出資助於文憑試考獲最低入學要求「3322」的考生入讀自資學士學位,每名學生每年可獲3萬元學券,減低學生的學費負擔,這類學生去年約有5000多名。

特殊教育亦能分一杯羹,林太提出將現時關愛基金資助的SENCO試驗計劃分3年階段轉為常規化,約涉增加1000個教席,最後全港中小學均可聘請一名SENCO。另外,特殊學校也可獲政府資助聘請治療師。

不包幼師薪級表 指涉「技術問題」

cn_2017-05-23_b3幼稚園方面,幼教界一直引頸以待的幼師薪級表則不在林太的首次撥款計劃內,林太於會上解釋「不是錢的問題,是技術問題」,但提出幼師薪酬將會參照公務員加薪,亦涉及幼園規管,故要時間先諮詢業界。下學年將實施的免費幼稚園計劃,政府本來設用作資助資深幼師薪酬的過渡津貼為2年,林太則提出增至5年。

林太提出以上的措施,涉及30多億元,而林太在會上表示,如業界有其他建議可以提出,開支可不限於她提出的每年50億元。

2017年5月23日

IVE新課程迎大數據潮 名額30 須實習90小時

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有大量實時數據,IVE學生可到該處上課或使用室內設施。圖為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左起)、IVE畢業生梁啟邦和莊德奇。(黃津琪攝)
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有大量實時數據,IVE學生可到該處上課或使用室內設施。圖為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左起)、IVE畢業生梁啟邦和莊德奇。(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當我們每按一次「Like」(讚好)、在購物網站查看商品資訊等,都會產生數據,助分析我們的生活喜好和習慣,令公司能更準確地制訂市場策略。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國際數據資訊)報告顯示,與大數據(Big Data)相關行業的收入將每年上升16%,專業教育學院(IVE)將於下學年開辦數據科學及分析高級文憑課程,讓學生畢業後投身相關行業。

IVE資訊科技學科學術總監梁興邦指出,根據IDC近期的報告,亞太區大數據及數據分析市場迅速增長,由2015年市場總額3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預計達70億美元;報告亦指53%區內機構認為分析大數據大有可為,計劃不久後推出分析大數據衍生的服務。他又引述美國數據指出,未來美國需要19萬人進行大數據分析,相關行業如蒐集資料、製作圖表等需要200萬至400萬人。他認為,本港很多人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資訊發展成熟,數據分析的人手需求大。

多所大型公司如facebook、Google、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均積極使用大數據,造就數據分析師的前景。有參與科學園公司創新及科技行業職業博覽的公司指出,持碩士資歷的數據分析師每月薪金為3萬元,學士或IVE畢業生的薪金則由1.2至1.8萬元不等;而該博覽逾千份公開招聘工作中,有關軟件工程及數據科學家職位約佔12%。

科學園數據室與學生共享資料

此外,科技園公司於今年2月成立數據工作室(Data Studio),提供本港天氣、空氣質素、機場每日客貨運航班資料、全港公共交通各運輸系統使用量、資料一線通(分享機管局、十多所機構和企業提供的數據)等的實時數據,供學生和工商業界使用。IVE軟件工程高級文憑學生莊德奇曾於系統研究公司實習,為資料一線通網站蒐集無障礙設施數據,製作搜尋無障礙設施的手機應用程式,他認為數據用得其所,能改善市民生活。

兩年高級文憑 宜數學良好

IVE新學年推行的兩年制「數據科學及分析高級文憑」將提供約30名學額,入學門檻為5科2級(包括中英文),6月1日截止申請,學生可使用數據工作室的數據,另需完成至少90小時實習。梁興邦建議,申請人需具備良好的統計學或數學底子,否則難以應付課程內容。

2017年5月22日

小巴業界料逾半司機屆60歲 工時長收入低新人卻步

【明報專訊】八鄉奪命交通意外令人關注年老司機現象,尤其是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的營業車司機。有小巴業人士估計,業界有超過一半司機年齡達60歲或以上,工時長及收入低等因素令年輕一代無意入行,造成人手荒。

香港九龍新界專線小型巴士聯合總商會主席梁雄表示,近年小巴司機出現人手荒。他解釋,以往小巴司機與巴士司機收入相差不多,間中有年輕人入行,加上不少營業車司機退休後均會轉任全職或替更小巴司機,人手相對穩定;但現時小巴「生意難做」,收入低、工時長,考到相關牌照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每月收入近2萬元及有家屬福利的巴士司機職位,導致無人加入小巴行業。

梁指出,意外中小巴司機駕駛的路線不近市區,屬於「內線」,人手較穩定;不少退休司機看中「內線」時間較自由及工作較悠閒,均會擔任半更或替更司機。大多替更司機工作並非為錢,「是退休後用作打發時間」,故駕駛速度不會太快,「通常不會搏命」。

每年驗身方可續領駕照

梁說,年滿60歲的司機要按法例規定每年驗身,方可續領駕駛執照,獲續牌的司機有足夠體能及經驗駕駛小巴。

201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