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too late!助人改善家庭關係 抗癌社工鍾曉彤擁抱灰暗童年

鍾曉彤 (馮凱鍵攝)
鍾曉彤 (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在小二的課室,小女孩做錯了事,她擔心老師責怪就哭起來,同學安慰她:「我明白你害怕老師不喜歡你,不過這位老師只會是你今學年的班主任,明年就不再是她,在你生命裏不算什麼大事,下次不要再錯就是了。我們談談大家喜歡吃的食物吧!」只有七歲的同學懂得勸導和開解同輩,她當社工的媽媽鍾曉彤認為,可能是自己多年來家教的潛而默化。鍾曉彤在女兒三歲時經歷了一場大病,讓她反思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最後她毅然放下穩定的政府新聞處工作返回大學進修,不僅以自己所學培育女兒成長,也在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擁抱驚懼無助的灰暗童年。

接受訪問,對於鍾曉彤來說並不陌生,除了因為她任職政府新聞處長達十年,也因為她在大學時患上血癌,康復後成了眾人眼中的「抗癌勇士」。高考後成功進入港大修讀心儀的法律系,鍾曉彤就像其他新生一樣,開學時雀躍地參加許多精彩活動。但某天她開始發起燒來,早上明明沒有異樣,午後開始出現低燒,翌日起牀體溫又回復正常,如是者整整一個月。駐校醫生擔心起來,安排她驗血,當她確診患上血癌時,同學朋友都擔心又傷心。「我做化療時掉了很多頭髮,同學會不動聲色把地上的頭髮一根一根撿起來,不讓我發現。」但病者本人的心情卻異常平靜。「當時我覺得病不可怕,死也不可怕。」她回憶着。「因為一直以來的日子過得太疲倦?」記者問,鍾曉彤紅着眼點頭說是,聲音變沙啞了。

爸爸向媽媽動粗 女兒偷偷進廚房把利器收起

鍾曉彤的童年,由父母私奔開始。媽媽是生於貧窮而重男輕女家庭的漂亮女孩,爸爸是富裕家庭的養子,二人邂逅不久,媽媽就懷孕。養父母反對婚事,爸爸於是為愛出走。「爸爸離開家庭後成為室內設計學徒,可惜富家子不擅理財,不到幾年就債台高築,養父送給他的樓房物業一個一個給賣掉。」鍾曉彤從小目睹父母因錢銀吵鬧,小學就開始面對沒錢交學費的為難。「我去請求校長通融的時候,會主動提出幫他辦事情,做這做那。」為了生活,她拚命設法討好別人,只是成長期創傷纍纍還是避不過,當中最要害的一擊發生在小學時的某個晚上。

父母成家的時候才二十未滿,兩口子童年缺乏愛,不懂相處之道。爸爸沒定時拿家用回家,媽媽在壓力下會責罵爸爸,一罵就是幾個小時,最後多半是爸爸向媽媽動粗收場。「以前兩個哥哥會出手制止,後來他們考進寄宿學校,家中只剩下我,每晚我都活在驚恐中,害怕爸爸按捺不住打媽媽,我會偷偷溜進廚房把所有利器收起來。」那個晚上,爸爸又做錯事被媽媽責罵,爸爸要向媽媽還擊,鍾曉彤抱着顫抖的小狗瑟縮於房間角落,媽媽跑進來想要躲避,爸爸緊隨其後隨手拿起數支筆朝媽媽的臉插過去!

「雖然年紀小,但我知道媽媽是家暴的受害者,爸爸以暴力對待媽媽,我是非常憤怒的,但同時,我這個血腥場面的目擊者在驚恐之餘,還要承受嚴厲指控帶來的自責。媽媽怪我沒有站出來保護她,不是好女兒,沒有正義感、不是人。」八、九歲時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長時間夾在父母中間成磨心,鍾曉彤形容自己是要看着父母眉頭眼額做人那種夾縫中的孩子,她懷疑病也可能是這樣鬱出來的。

遇上警員 帶她到少年警訊會所做功課

其實她不是沒有試過為媽媽出力,有一次爸爸打媽媽,她央求到場的警察叔叔不要離開,因為她知道警員一走,爸爸又會再動手。當然,報警不能阻止父母的婚姻繼續崩壞,但幾年後,鍾曉彤遇上另一位「阿Sir」,改寫了她的人生。「那時每天放學回家,在電梯口聽到父母的吵架聲,就會到公園找個地方坐着做功課。」穿著校服的女孩獨自一人,難免吸引街童搭訕。那天她正被幾個少年圍着,一位便衣警員走過來跟她說:「阿妹,我留意了你好幾天,你不是和他們混熟的,快跟我來。」警員把鍾曉彤帶到附近的少年警訊會所,從此那個地方成了她的另一個家。「我成為少年警訊會員,每天下課到中心做功課,幫忙做義工後還會獲得蓋印,儲夠蓋印有證書。」她亮出稚氣的笑容。

在清冷童年照亮她的,還有二哥的一幕「驚嚇」演出。「他告訴我,如果我們不想學爸媽一樣終日為錢爭吵,只得一條路,就是努力讀書,否則就像很多類似的家庭,男的去走白粉,女的做妓女。他還仔細形容嫖客的模樣,模仿他們的舉動來嚇唬我。」妹妹把逃避厄運的方法牢牢記住,即使那年患病,她仍然堅持每天在病牀上好好完成功課。

病癒之後,鍾曉彤聽從醫生的建議調節生活步伐,於是她放棄法律系轉讀較輕鬆的學科,畢業後受聘於政府新聞處,fresh grad第一份工一做就十年。結婚後組織自己的家庭,以為可以跟過去的不快告別,豈料女兒出生後,她不斷憶起童年時的壓迫與傷痛。女兒三歲時,病魔再次來襲,面對健康問題之時,她重新思考人生。「小時家庭生活不愉快,很希望有人幫我,如果我可以成為那個人,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就這樣,鍾曉彤重返港大修讀社工系。

修讀社工課程 接受心理輔導

童年的磨難讓鍾曉彤很重視人與人的相處,鍾曉彤不希望走爸媽的舊路,所有事也以別人為先以避免爭吵,小時被同學取笑仍樂在其中,將別人的感受放大,把自己的需要隱藏,但這樣卻逼得自己透不過氣來。上一代對子女成長的影響有多深遠,她似懂非懂,直至修讀社工課程時才真正認識,她一邊讀書一邊接受心理輔導,重新認識自己並調整心態,漸漸放下多年來的愧疚和各種包袱。「過去的經歷令現在的我更能理解不同家庭的各種苦難,成為幫助別人的資源。」畢業後,致力研究原生家庭的範疇,她很想家長在子女年幼時,就明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而她相信幼稚園就是及早介入社工服務合適的地方。「成為幼稚園駐校社工後遇到一位學生,她常常無故被媽媽責罵,媽媽在面談時告訴我,她年少時也是經常被媽媽責罵,我拒絕學習父母溝通的方法,她就剛好相反,兩者都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我鼓勵這位家長以較正面的方法跟女兒溝通,減少責罵,親子關係漸漸得到改善。」

幫助別人改善親子和家庭關係的鍾姑娘,沒忘記修補自己與母親的感情。「過去,我腦海充斥着家庭不和諧帶來的傷害,忽略了媽媽努力為我做過的一切。」當她放下創傷,昔日溫暖片段浮現。「因為家用不夠,連學費也沒錢交,媽媽為了讓我們有新校服穿,會買布回來親手縫製。」除了縫紉機發出的馬達聲,兒時的美好回憶還帶着飯香。「有時下課後我會期待吃到媽媽的雞翼和芽菜炒蛋,有一段日子,我愛上白汁雞皇飯,她就去學習烹煮的方法……」

「Uncle要獻唱! Auntie去換衫!」

在接受輔導的過程中,鍾曉彤深刻體會母親的感受,她很愛媽媽,希望媽媽可以把多年來的擔子放下,快樂地生活。籌備婚禮時,鍾曉彤和媽媽已經多年沒見,她感謝丈夫和她一起邀請媽媽出席。談到當年的婚宴,她笑說有如電視劇的情節。離異多年的爸媽均答應參加婚宴,女兒找來兩批好姊妹分別照顧他們,各坐一圍,本來該很妥當,誰知爸爸高興起來說要上台唱歌,媽媽知道一定不高興,怎辦?「女人都貪靚,於是我們替媽媽預備了幾套晚裝,好讓她在爸爸唱歌時離席更衣。」

兩組姊妹各自備有對講機,A隊:「Uncle準備要獻唱!」B隊:「我們現在帶auntie去換衫!」鍾曉彤七情上面,「婚宴特工」最後順利瞞天過海,皆大歡喜。驚險搞笑的劇情把方才的淚水都蒸發掉,談到懂事又快樂的女兒,鍾曉彤更是欣慰。今天,她致力成為家族的和平大使,定期聯絡哥哥和父母組織家庭聚會,讓大家終於可以共享無價的天倫之樂。她多次強調希望社會上有更多家庭能走出過去的傷痛及陰霾,快樂健康地養育下一代,訪問完結時,更貼心地為記者的育兒問題把脈,並送上貼士和鼓勵,「加油!Never too late!」一句溫柔輕巧的話充滿了勁度。

■Profile

鍾曉彤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曾任職政府新聞處新聞主任,後修讀社工系,現為幼稚園駐校社工,公餘擔任義務輔導員,並為神學院婚姻及家庭治療心理學博士生。已婚,育有一女。

文﹕劉倩瑜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辣媽CEO:生涯不規劃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早兩年因為公私實在太忙的關係,我最喜愛的閱讀習慣都不能持續,勉強打起精神,都敵不過疲累重重的眼皮,不得已要向周公投降。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面目可憎我習慣,心靈貧乏大件事。近日扚起心肝,不斷進補心靈雞湯,其中一本誠意向所有父母推介,是台灣名作家侯文詠的《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侯文詠本身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值得所有父母參考的對象及教材,專科醫生不做,追隨自己的心,全職做寫作,結果成績斐然,他坦言目前收入比做什麼醫師都要多很多。

堅信子女有權利及自由

這本書令我獲益良多之外,最重要是解開我一直想不透的課題,就是生涯規劃。我是個過來人,更是個受害人,一直反對父母為子女做的一切規劃,我堅信亦堅持子女有權利及自由,選擇他們該怎樣走,如何走自己的人生路。但作為一個獵頭人,講到生涯規劃,今時不同往日我知,但究竟如何不合時宜,我卻說不出所以究竟,侯老師在書中的解說令我茅塞頓開。

我們成長的六七十年代,無論職業行業的選擇並不多,所以生涯規劃有助我們心無旁騖向着規劃目標前進。只要持之以恆,只要痛下苦功,總會做出點成績來。但時至今日,職業行業遠超我們當日能夠想像的,連電競選手都是專才的時候,今日父母的思想還停留在當日自己的成長年代歲月,只有建築師會計師醫師工程師律師才是專業,只有拚命讀書讀大學才有出路,扼殺了子女本來極多的可能性及無限潛能,完全無視子女的志向及興趣,教子女如何能服?愈是勉強自己遵從父母願,愈是乖巧懂事生性,就活得愈痛苦。

不能輸的是快樂

為了那條根本不存在,但父母個個堅持不能輸的人生起跑線,侯老師說得好,起跑線的確有,但不能輸的,是快樂!因為人生必定有高低起伏,一定會遭遇失敗遭受挫折,快樂就是對抗挫折憤怒最大的能量力量,所以不能讓孩子的快樂輸在起跑線上。今日的所謂學習,只是不斷的補習不停的操卷,追求的只是標準答案,出盡法寶務求令孩子成為出色的考試機器。「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就會被明日取代的改變時代中」,只有能夠「突破那些別人給的標準答案,進而培養出適應變動的競爭力,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並且可以開創出自己想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及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生命無非只是不斷地選擇的過程,失敗的遺憾是錯過了成功,但成功的遺憾卻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更多的什麼。」父母盲目追求子女的所謂成功,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與此同時,我看到有報道「最悲慘財務規劃」,是日本的年老父母銀髮族,籌謀如何在身後能留500萬日圓給繭居子女。我們香港,成功須父幹,如何規劃是好?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自研機械人 因叮噹未來臨」 機械人公司老闆:小孩思維創意根源

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創科博覽「香港之光」展區中,展出了岑棓琛公司的防山火機械人。岑棓琛表示兒時受日本動畫《叮噹》啟發而追逐機械人夢,指機械人的關鍵在於其「腦部」,即研發人員所寫的軟件程式,若程式不夠好,會令機械人淪為「廢鐵」。(黃志東攝)
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創科博覽「香港之光」展區中,展出了岑棓琛公司的防山火機械人。岑棓琛表示兒時受日本動畫《叮噹》啟發而追逐機械人夢,指機械人的關鍵在於其「腦部」,即研發人員所寫的軟件程式,若程式不夠好,會令機械人淪為「廢鐵」。(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消防處資料顯示,本港在2011至2015年間平均每年有900多宗山火。33歲的岑棓琛(Rex)2009年成立「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其防山火機械人可偵測細微火種,精密至1棵樹範圍內的起火,至今已獲本港及內地逾40個城市採用。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機械人夢源於兒時鍾情日本動畫《叮噹》(現稱《多啦A夢》),深信小孩覺得「什麼都做到」的思想才是創意源頭。

《叮噹》長篇故事《大雄的大魔境》中,叮噹利用其法寶「自家用衛星」從高空拍攝照片,找出未被發現的「魔境」探險。岑棓琛回想其防山火機械人,指概念與該法寶很相似,「(自家用衛星)放出去影相並傳送資料回來,但它笨一點,要印出來看(資料)」。岑表示,其防山火機械人利用紅外熱成像技術,分析偵測範圍內的溫度分佈,團隊花4年研究如何能分析紅外線熱圖像中的火源位置。

防山火機械人與法寶概念相似

防山火機械人的外形酷似《太空奇兵‧威E》的機械人WALL-E,Rex指防山火機械人可偵測8公里半徑圓形範圍(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內的山火,最精密可測到6平方米的火,等同1棵維園路旁的樹,「以香港為例,由於有障礙物阻檔,18台機可覆蓋八成以上郊野公園範圍」。

山火「零漏報」 逾40城市採用

他指最初與內地部門商討,並在2011年參與增城的山火演練實地測試,2013年推出首部防山火機械人,至今推出150多部,獲香港、內地41個城市和印尼採用,其中本港漁護署藉此偵測有否人在郊區留下火種,至今獲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

岑棓琛說,防山火機械人的研發過程不斷「燒錢」,測試連原型製作「燒掉」200多萬港元,「是倒錢落海,山上的sensor(傳感器)測試後會被燒掉」。但「燒錢」的意義沒有白費,他指目前機械人達到山火「零漏報」,若機械人配合適當設定,亦不會誤報。

「沒有東西整不到」

被問及為何鍾情於研發機械人,岑表示是受日本動畫《叮噹》啟發,「叮噹本身是機械人,我覺得是會有(機械人),但長大後發現未等到(叮噹出現),因為很多技術未發明,所以想自己做一個(機械人)」。

他稱成年人的思維局限較大,反而小孩覺得「什麼都做到」才是創意的根源,「不時要提醒自己,沒有東西是整不到,只是可能難一點,或需用其他方法」。

明報記者 岑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