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家庭﹕上山下水 挑戰圖騰跑 董事爸媽育出野孩子

【明報專訊】常說現今的孩子都是溫室小花,喜歡躲在冷氣間過活,連假日「放電」都只選擇室內遊樂場或商場餐廳。難得有些家長喜歡回到原始,把大自然當作跟孩子共叙天倫的第二個家。任職金融公司高層的Alex和Ming,在兒子年幼時,已把水塘、山野和樹林介紹給他作遊樂場,讓他從小體驗與大自然做朋友的樂趣。

pama_2016-10-05_a1

一看到八歲的Max,便知道他精力無限﹕從老遠踏着滑板車前來訪問地點、攝影師哥哥請他跳起來拍照絕無say no,還有,當他的爸爸媽媽坐在公園長椅接受訪問時,他竟然把那涼亭的柱子變作私家攀爬架來玩。

四五歲走遍城門水塘

Max活躍又大膽,Alex帶他到峇里旅遊時,曾一起玩激流,面無懼色。
Max活躍又大膽,Alex帶他到峇里旅遊時,曾一起玩激流,面無懼色。

作為父母,廖大熊(Alex)與太太阿Ming很早便發現兒子活潑的特性,所以每天都花盡心思時間給Max發放精力。Alex說﹕「他還很小時,每天吃完晚飯都會帶他到會所玩,在波波池內玩夠一小時。周末也要安排不同活動,游水啦、行山啦;現在念小學了,就跟他報名參加不同活動,跆拳道、足球、攀石也接觸過,現時常規的活動包括逢周五田徑、周六籃球及周日網球班。」

廖氏夫婦同為金融公司聯席董事,別以為他們一定要時常加班,但夫婦倆本身都是好動之人,幾乎九成的周末時間都用來陪兒子四處遊玩。他們居於荃灣,最方便的「出走」路徑自然是城門水塘,阿Ming說,Max只有四五歲時,已帶他走遍水塘引水道﹕「那條路不過是6公里左右,而且是平路,對小朋友來說也不會太辛苦。到他大一點,可以圍繞城門水塘走,沿路可看看樹木及水塘風景,親身感受大自然。」

出盡奇招激發細路興趣

一家三口到澳洲塔斯馬尼亞旅遊,阿Ming特別計劃探訪一些步行徑,那兒有不少袋鼠及其他野生動物,小小的Max就探頭到樹洞中,尋找小動物的蹤影。
一家三口到澳洲塔斯馬尼亞旅遊,阿Ming特別計劃探訪一些步行徑,那兒有不少袋鼠及其他野生動物,小小的Max就探頭到樹洞中,尋找小動物的蹤影。

不少家長可能怕孩子不聽話,或者中途說累說要抱,所以不敢帶他們「遠征」,但阿Ming對付孩子卻有一套方法。「當他說累了,你可以跟他說一會兒吃雪糕,光是說雪糕的口味,也可以說十幾分鐘。有時候,看到掉落地上的果實,我們又會當小球般踢着,邊踢邊往前走,不經不覺又走了幾公里。你更可以告訴他,前面有哪一種有趣的花,我們要鬥快找出來,這些都可勾起孩子的興趣。」

他們一家即使出埠旅行,都不忘尋幽探秘。例如他們曾經走進鹿兒島及塔斯馬尼亞的森林,尋找那個地方最貼近大自然的一面。本月底他們一家三口將會到大阪,爸媽更首次參加當地舉辦的馬拉松賽事,本周六一家三口亦參與圖騰跑,挑戰16公里賽事。Alex說﹕「我們生活在城市,更加要給孩子多點機會看看大自然,例如他曾見過水蛇,到現在偶然也會說起。而這些片段他將會儲存在腦海之中,成為畢生難忘的記憶。」

當Alex和 Ming接受訪問時,Max就在後面爬過不停。
當Alex和 Ming接受訪問時,Max就在後面爬過不停。

文﹕顏燕雯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怪獸、帳篷、直升機

【明報專訊】最近有報道中國多所院校,為了應付陪伴子女開學的父母,在院校內的體育館搭帳篷,免費讓父母過夜休息。圖片所見帳篷一字排開擠得密密麻麻,蔚為奇觀。院校體育館的「露營」照片被轉載到中國的社群網站,引發起中國小孩是否太嬌生慣養的激辯。有人認為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上大學,不再是小朋友,都該學習獨立了。更有學者和專家擔心會養出無能力、不願意自立,甚至毫無肩膀的「小皇帝」、「小皇孫」們。

記得幾年前第一次看見報道,有父母為陪子女大學開學,於是北京院校附近周遭的大小旅館酒店全部爆滿,餐館當然不例外。有父母嫌棄學校飯堂膳食差到入不了寶貝的口,要求餐館定時送伙食。怪獸直升機家長的行為,幾離譜荒誕都有,我只是不明白為何不把寶貝關在家中伺候就算。不過今次這篇報道令我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我能理解,亦贊成欣賞院校的體貼安排。

大學紮營 陪子女開學

在內地一孩政策之下,不管是獨生子還是獨生女,都不止是掌上明珠,心頭肉那麼簡單,是父母們生命的全部。誰的父母不想子女飛黃騰達出人頭地?想想來自農村或貧困地方的家庭,父母一輩子的希望,就是子女能上大學,憑知識改變命運脫貧。日夜盼望得償所願,簡直比中六合彩更開心。當然不希望錯過孩子上大學的最重要時刻。有鄉下爸爸想送孩子上大學,但找不到負擔得起、又離學校近的旅館,還好可以入住大學提供的帳篷,免費提供冷熱水及洗澡設施,方可成行。

孩子重要時刻豈能錯過

其實講嬌生慣養,缺乏自理自我照顧能力的年輕人,的確多的是,但我不認同和父母陪開學之間有什麼關連。子女生命中的重要階段及時刻,做父母的誰願錯過?不能接受的是那些怪獸行為,投訴宿舍房間不夠大,pantry設備簡陋,沒有獨立雪櫃洗手間,冷氣不夠凍牀褥不夠厚,只能講層出不窮。最離譜的是為了捨不得寶貝日日行樓梯上學,投訴大學收買人命,大聲夾惡要求安裝電梯。

講起來我不得不稱讚一下我家大T,舉目無親孤身赴韓國讀書,除了學業、租地方、生活大小事情她全部自己搞掂,硬淨之處適應力之強,果有乃母之風。說出來不怕大家見笑,她自小備受寵愛,在家裏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小姐。記得倪匡以前曾經說過,好的孩子教不壞,壞的孩子教不好,是天性使然。愛護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職,但過分溺愛就是把愛變成害。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言教身教,同樣重要。學校及老師擔當的,極其量只是輔導的角色。

其實香港大專院校開學情况一樣墟冚,各個單位辦事處門外都排滿家長人龍,為子女們問長問短,反而子女個個靠邊站打機吹水玩電話闊佬懶理。真正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讓孩子探討歧視 共融話劇體驗聽障之苦

小朋友未必理解聽障人士的苦况,開玩笑地改花名、在耳邊大聲說話,都可能令當事人難受,劇中一班好友就為此爭執,幸好經過溝通,終於和好如初。
小朋友未必理解聽障人士的苦况,開玩笑地改花名、在耳邊大聲說話,都可能令當事人難受,劇中一班好友就為此爭執,幸好經過溝通,終於和好如初。

【明報專訊】小朋友都知道不應該歧視別人,但如果身邊有一名殘障朋友,孩子又是否真的懂得跟他和睦共處?共融話劇《青春修煉日記》講述一名聽障人士與朋友們的成長故事。他們由細玩到大,卻仍然衝突連連,甚至因為改花名等惡作劇,令友情出現危機。

劇中小演員全是「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的參加者,排戲、背對白之前,他們特地探訪殘障人士,親身體會共融概念。一場演出,令他們更明白殘障者之苦,立志身體力行,為有需要的人發聲。

上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公演的《青春修煉日記》,是一個橫跨十二年的故事,講述一班好朋友由小學到大學的經歷,所以話劇也分成小、中、大學三個場景,每個角色由三名不同年齡層的演員分飾。

飾演聽障人士的蘇永成(左)表示,演戲時被言語攻擊已感到難受,相信現實中殘障人士會遇上更多歧視,成年後找工作也很困難。
飾演聽障人士的蘇永成(左)表示,演戲時被言語攻擊已感到難受,相信現實中殘障人士會遇上更多歧視,成年後找工作也很困難。

分析劇本 深刻了解歧視

新域劇團創辦人蔡錫昌(右)及《青春修煉日記》執行導演黃劍冰(左)曾問小演員,最想幫助哪一類有需要人士,他們的答案相當多元化,包括少數族裔、殘疾人士、情緒病患等。
新域劇團創辦人蔡錫昌(右)及《青春修煉日記》執行導演黃劍冰(左)曾問小演員,最想幫助哪一類有需要人士,他們的答案相當多元化,包括少數族裔、殘疾人士、情緒病患等。

小學組的七名演員都是「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參加者,計劃由新域劇團主辦,劇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蔡錫昌認為,要跟小朋友探討歧視,戲劇是最有效的媒介,「大部分戲劇都有角力,角色之間有矛盾、衝突,才能構成精彩的劇情。而歧視很多時是導致衝突的源頭,透過分析劇本內容、人物心態,小朋友對歧視問題就有更深刻的了解」。

《青》的主要角色張樂軒是一名聽障人士,而身體上的缺陷,往往引發好友之間的爭執。小時候,個性溫和的他會因被朋友們改花名,與他們大吵一場,或者因聽不清大家的對話而悶悶不樂;長大後踏入社會,求職處處碰壁,朋友們卻愛莫能助,也令雙方再次出現隔膜。

在盛夏戲劇營中,小演員在導師指導下,輪流分享身邊的歧視事件,例如殘疾人士被嫌棄行得慢等,令他們發現歧視問題絕不罕見。
在盛夏戲劇營中,小演員在導師指導下,輪流分享身邊的歧視事件,例如殘疾人士被嫌棄行得慢等,令他們發現歧視問題絕不罕見。

小演員戴耳塞體驗弱聽

討論後,他們將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歧視情况列出,包括被歧視的對象及歧視的手法。
討論後,他們將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歧視情况列出,包括被歧視的對象及歧視的手法。

小學時期的樂軒由小四的蘇永成飾演,他在劇中其中一句對白「我只是弱聽,不是聾,不用這麼大聲對我說話!」,永成亦有切身體驗,「我排練會戴着耳塞,體驗弱聽的感覺,有時會聽不清別人說話,請對方重複一次,對方便會誇張地提高聲線,那就太大聲了」。

小學組的重頭戲是樂軒與朋友爭吵,還被改花名做「聾耳張」,這也是令永成相當深刻的一幕,「當被言語攻擊時,即使明知在演戲,我也感到很不開心,可想而知現實中,聽障人士一定更易受言語傷害」。他還笑言演出過後,自己應該是最能體會弱聽苦况的小演員。

除了小學生外,中學生和大專生都可參加「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第一屆的參加者上月完成壓軸演出,並獲頒證書。
除了小學生外,中學生和大專生都可參加「賽馬會平等共融戲劇計劃」,第一屆的參加者上月完成壓軸演出,並獲頒證書。

了解共融 學習與殘障者相處

小演員到靈實恩光學校做義工,協助照顧嚴重智障的學童,過程中增加他們對殘障人士的同理心。
小演員到靈實恩光學校做義工,協助照顧嚴重智障的學童,過程中增加他們對殘障人士的同理心。

跟一般劇場演出不同,《青》的小演員在排練和背對白之前,首要任務是了解共融的理念。所以在為期一年的計劃裏,劇場演出只屬壓軸部分,其餘時間,他們會化身成戲劇大使,參與各項體驗活動。活動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劇場知識類,包括出席戲劇工作坊、參觀演藝學院等,培養小演員的戲劇才能。第二種當然與共融有關,例如去平等機會委員會聽講座,又會到特殊學校探訪,跟嚴重智障的學生玩遊戲、聊天,還親自餵他們吃飯,學習如何與殘障人士相處。

除了成為大使,小演員也出席了盛夏戲劇營,一連五日投入訓練。蔡錫昌表示,在營中大家玩團體遊戲,這對演出相當有幫助,「以玩閃避球為例,看似純粹好玩,其實可以培養默契和合作精神,同時學習走位和增加靈敏度」。另一方面,日營重點始終是平等共融,「小演員會分成兩組,分享和討論有關共融的見聞。其實導師只要在旁稍加提點,他們就能察覺身邊有歧視的情况,例如學校裏有欺凌等」。

朱銳羚表示,情緒病患者雖然不是身體殘障,但有時無法控制情緒,也會遭人白眼,她希望幫助這類人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難處。
朱銳羚表示,情緒病患者雖然不是身體殘障,但有時無法控制情緒,也會遭人白眼,她希望幫助這類人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難處。

小六的朱銳羚坦言,以往沒太留意別人的需要,也沒察覺周圍有歧視事件,直至討論過後,才知道這類事情原來絕不少見,只是平日見慣不怪,「在街上有些人拿着拐杖,途人會避免走在他後面,好像嫌他行動不便、行得慢。或者有些人走路姿勢比較奇怪,別人也會刻意避開」。

銳羚飾演的角色名叫Emily,當樂軒與好朋友爭執時,她有份從中調停,慢慢引導他講出內心說話。回到現實世界,銳羚也希望可以為他人發聲,而她最想幫助有情緒問題的人,「現時社會上的歧視不限於身體殘疾,如果有人神情呆滯、反應遲鈍,或者情緒大起大落,都很可能被排斥。有次在課堂上,有同學控制不了情緒,激動起來推跌了桌椅,但老師未聽解釋便先責備,其他同學則會把桌椅稍微移開,疏遠這名同學」。

讀抑鬱書籍 冀助情緒受困者

為了切實幫助情緒有問題的人,銳羚最近找了有關抑鬱症的書來閱讀,加深對情緒病患者的了解,「原來他們可以為了一句說話而很不開心,甚至哭很久,跟他們談話時就要注意,例如要避免說『你不要不開心』,因為是命令式句子,反而會給他們壓力,取而代之應用正面的鼓勵說話。我希望自己注意用詞之餘,也令其他人留意這一點」。

文﹕李樂嘉
圖﹕林俊源、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真的是零功課嗎?

【明報專訊】最近在一些家長互通消息的網頁上,看到有位小學家長不斷留言,頻頻稱讚校長開明愛學生,今個學期學校率先推出試行零功課計劃,學生上午上課,下午的時間用來做功課,務求學生放學後回家不用再為做功課煩惱趕個天昏地暗。因為這間學校是區內名校,推出這個功課政策得到不少掌聲及家長認同,因為心中即使不認同亦不敢不認同。想當年大T讀的那間國際幼稚園,一早講明透過活動學習做project的形式來教學,竟然有家長不斷投訴,擔心不學寫字不做功課,他日如何銜接小學云云,要脅校長要是不肯就範的話,就會去找校監校董會主席投訴;但是偏偏死不肯轉校,煩到校長簡直人都癲!

我最有興趣想知的是,學校事實推出零功課計劃沒錯,但是否代表孩子們放學不用趕功課,就會有空閒能玩耍休息?不用再補習,不用上各種不同類型的興趣班?還有各科目的補充練習作業?大家可知香港出版社最賺錢的是出版什麼?答案就是練習補充作業!不信大家不妨下年抽身到書展親身體驗一下,那些家長個個拖住行李篋有備而來,瘋狂購買,真替他們的孩子難過。矯枉過正,過猶不及,是不是完全零功課,就可對孩子的學習最有利?

學習亦可是親子活動

現今除了怪獸家長當道,還有一批只要孩子開心極端放任就是愛的家長,以開明開放自居,口口聲聲任由子女自由發展,實質就是縱容溺愛,連如何管教子女都不識不知不理。所以如野孩子般在公共場合叫囂追逐橫衝直撞,完全沒有公德禮貌家教的小朋友,愈見愈多。更甚的是,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一概全部推在學校及老師們身上,最緊要不用煩。零功課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們毋須為教子女做功課而煩。但其實功課不限於抄寫,一些專題活動探討,簡單如節日典故,風土人情習俗食品,都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和學習。我試過和大小T去公園執樹葉做專題,為宇宙恆星銀河系一起上網搵資料,齊增知識不亦樂乎。一點都不覺煩或者枯燥乏味。

邊罵功課多 邊叫小朋友做

同一討論區,又會有家長不斷留言post文,投訴學校日日十幾樣功課太多,質問有冇搞錯是否想收買小朋友的命?奇怪的是,投訴還投訴,一樣逼孩子就範,即使做到三更半夜瞌眼瞓都要把功課做完,然後明天照常乖乖地帶子女去上學。花時間長篇大論寫文章投訴,簡直多餘,令我想起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病患者。

返學的目的,只是為了做功課默書測驗和考試,學生喜歡上學才怪!文章開始時提及的那間推行零功課計劃的小學雖然是名校,我深信,會有家長就這個安排投訴,做少了學少了深怕會影響寶貝考名中學的競爭力。很多家長講一套做一套,雖然說認同,孩子回家之後還是不斷要做功課做補充,做高一年班甚至兩三年班的作業,結果還不是一樣日日做?真的很痛心!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辣媽CEO:給勇敢的年輕女孩們的話

【明報專訊】實在很高興更感恩有機會和你們認識交流,雖然短短兩個小時,交淺言深,多謝你們對我的信任。真的非常抱歉,我知應該保持冷靜,但聽你們若無其事娓娓道來自小成長的悲慘經歷,我實在無法按捺,悲從中來眼淚還是止不住。

知道你們當中,有無家可歸的和有家歸不得的;有被至親虐打造成永久身體殘疾殘障的;被家人性別欺凌飽受歧視精神虐待的;有囚在監獄的慣犯把女兒當人球任由自生自滅;更有被親人長期性侵還被母親迫着妥協啞忍,甚至被母親帶着去接客的都有。

小小年紀的你們,飽歷滄桑嘗盡冷漠冷嘲冷語冷眼,難以相信可以有這麼多殘酷不幸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在你們身上。那天時間趕急,沒機會和你們講清楚,我的眼淚不是為憐憫可憐你們而流;是以一個母親的心情,為女兒們的遭遇痛心至極而流的。

聖人都有錯

友人以我是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和賢妻良母,堪稱作為你們的典範來介紹我,實在是太抬舉誇獎。我向以硬淨硬頸自居,比起你們,自愧不如,你們每一個都比我勇敢堅強。想起你們,想起《愛蓮說》﹕「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出污泥而不染,你們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不是自卑。試問誰人沒過去?我們都不是聖人,但即使聖人都有錯,知錯能改,迷途知返,你們都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多難過的日子你們都能靠自己拼過,從今以後人生路上不管遇上任何難關險阻,都沒有可能難得到、阻得住你們任何的一個。

自己的路自己走

記住Son媽的話,自己的路自己走,毋須理會在意其他人,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裏那麼傻。自己的身價,沒有人有資格替你定斷,只要敢想只要志不窮,理想夢想根本無價。不管你們選擇繼續讀書,或者出來社會做事,只要肯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苦盡甘來,你們的前景前途一樣可以很燦爛,不管在任何角色崗位一樣可以發光發熱。

不要向我道謝,該道謝的應該是我。多謝你們為我注入新動力,我要繼續努力,善用我的資源能力,為年輕人及社會的美好未來帶來更多貢獻。我們遇上是天賜的緣分,學業也好事業也好,要是遇上問題或需要資助,不要怕不好意思,即管開口。不用誤會這絕對不是施捨,我從不會做蝕本生意。我要求你們承諾當他日你們有能力時,把所有曾經得過的幫忙,轉幫有需要的人就很好。Son媽相信你們絕對有能力以雙倍或10倍以上奉還。

命運是對手 永不低頭

命運是對手的時候,你們沒有低頭,真出色又夠格,齊齊挺起胸膛昂首闊步,奮鬥!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常用網站

(請按以下連結)  

與教育相關

其他

 

大專院校網站

(請按以下連結)

公立院校

認可專上學院

職業訓練局豁下院校

其他私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