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小T的告別篇

【明報專訊】

心裏是苦 不是滋味

這篇文章是我的最後一篇,所以我希望借此機會,講講我的感受。母親一直期望我們能就一些社會問題,以「親愛的安德烈」的形式在專欄中撰文,剛巧我是應屆文憑試考生,借題發揮,提議我以文憑試考生的身分作開始。

要達到母親的期許談何容易,我是十萬個不願意,我再怎麼想再怎麼寫,都總覺詞不達意,不能暢抒己見,我是既擔心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之際,我有嘗試過向母親坦白我的無從入手,力不從心,奈何在母親眼中要寫一篇抒發己見的文章該是件多麼輕易的事,更因我的再三推搪,被母親罵了一頓,譬如說高估了我的能力,我心裏是苦,更不是滋味。既已承諾,我只好想辦法努力寫,好讓對自己、對母親都有個交代。

幸而文章刊出後,大家非但沒有批評我文筆的不足,而是對我包容,給我一字一句的支持和鼓勵,都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所以我由衷感謝沒有嫌棄小T的各位,也感謝始終諒解體諒我,不斷為我修飾文章的母親。文章到此為止,鄭重和大家道別說再見!

文:小T

■一廂情願

其實由始至終要小T和我一起寫專欄,都是我一廂情願,他在勉為其難下成事。所以一早打定輸數,這事不會長久,只能見步行步,寫得一篇得一篇。其實小T有所不知的是,我羨慕龍應台與安德烈雖是事實,但今次之所以如此堅持,明知他老大不願意,還是要他和我一起寫,背後的動機原因與羨慕完全無關。

每年DSE放榜前後,我都會在專欄中為考生們打氣加油。難得小T是今屆考生,我希望可以透過和他的互動,不止是我個人的片面之言、經驗之談,以他第一身的身分講出心情及心路歷程,更直接更有說服力,從而讓我知道應該給予什麼樣的輔導和安慰。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寫文章對我來說,以為極之簡單的我手寫我心,中文科成績一向理想的他,偏偏無從入手,寫出來的效果比不上中文科肥佬的家姐。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高中三年時間,全花在不斷操卷,以及學習特別的既定答題技巧。

本來一直游說希望小T繼續寫,直至大學放榜結果出來為止。回心一想,這個要求對他確實殘忍,因為作為我這個辣媽的兒子,要承受的壓力實在已經很大,還要他公開自己的不濟和失敗,實在是非常自私,兼完全不為他着想。所以決定到此為止,囑咐他好好寫一篇完結篇,向大家交代道謝。

每一次交稿都要三催四請,勉強趕得及在限期前交,我要感謝Noelle的諒解及包容。我的考慮不夠周全,忽略了兒子的感受,令小T受了委屈,我亦很內疚,所以我決定煎幾塊靚牛扒,煮兩餐好飯以作補償。

我始終希望這個專欄有新元素新嘗試,各位親愛的讀者有什麼意見,歡迎建議。再一次多謝大家對這個專欄及大小T的愛護支持!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四校聯合演出音樂劇 藝術x品格教育 「奮青」舞台上成長蛻變

參與演出的中學生,要接受長達5個月的訓練,暑假期間更要每周排練四五天,務求令演出盡善盡美,達到專業水平。(圖:黃志東)
參與演出的中學生,要接受長達5個月的訓練,暑假期間更要每周排練四五天,務求令演出盡善盡美,達到專業水平。(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4年前,音樂劇《震動心弦》震撼學界,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得主楊紫燁,更把中學生參演綵排過程拍成紀錄片《爭氣》。2017年,《震》劇的幕後推手何力高(Nick),再度發動音樂劇力量,甄選了80多名中學生參與9月份公演的熱血音樂劇《奮青樂與路》,參演學生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國籍,大家一同接受長達5個月的專業舞台訓練,Nick表示整個製作班底均為行內頂尖人士,他亦希望學生到時能有專業演出,而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過程中建立自信,突破自我,他說:「這是一場『品格×藝術之旅』,而要二選一的話,一定以品格為先。」

星級製作班底 教師也投入

有參加的學校派出音樂科教師,提升學生的歌唱技巧,亦教他們透過歌聲表達感情。(圖:黃志東)
有參加的學校派出音樂科教師,提升學生的歌唱技巧,亦教他們透過歌聲表達感情。(圖:黃志東)

先看看《奮青樂與路》的製作班底,作曲人高世章、作詞人岑偉宗都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得主,編劇莊梅岩更五奪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導演方俊杰是剛出爐的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監製何力高(Nick)說這是一齣專業音樂劇,因此對演出的學生們都有一定的要求,他認為年輕人只要專注認真努力,沒有不成器之理,而他出動到這些音樂戲劇界的頂級班底,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夠透過一個專業的舞台訓練,練就出做人應有的品格。

這讓人想起4年前的紀錄片《爭氣》裏的片段,一班參差不齊的中學生,透過參演音樂劇而脫胎換骨。Nick擔任聯校音樂劇《震動心弦》的編劇及填詞人,當年準備升中六的許賀然在社工建議下報名,開展了難忘的暑假,「我以前經常不上學,試過因出席率太低而留班,但見到老師支持我出演音樂劇,覺得學校重視自己,對校園的感覺從此扭轉,竟然不太捨得畢業」。這次經驗讓他愛上音樂劇,今年也以「超齡生」姿態回歸,參與《奮》劇。

賀然口中的全力支持,不是口頭上的打氣,而是實際支援。何力高表示,他要求合作學校必須派出教師參與整個籌備,例如派音樂科教師負責教唱歌、視藝科教師教製作道具,「校長願意付出人力資源,代表他們真心想學生成長,而不是把他們推給別人去教」。

演出前訂目標 寫信給自己

除了自己學好唱歌、跳舞外,亦要跳好群舞,要與其他演員動作同步、排好隊形,相當考驗團隊精神。(圖:黃志東)
除了自己學好唱歌、跳舞外,亦要跳好群舞,要與其他演員動作同步、排好隊形,相當考驗團隊精神。(圖:黃志東)

事隔4年,何力高回到母校香港培正中學擔任副校長,仍沒忘記音樂劇的威力。今年他挑戰監製的角色,培訓來自香港培正中學、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80多名青少年,出演聯校音樂劇《奮青樂與路》。

《奮》的內容講述憤世嫉俗的名校生,因與教師意見不合而退出學校合唱團,反而與一班青少年組成另類合唱團,參加公開比賽;本身志在勝出比賽,吐氣揚眉,過程中他卻學習面對自身缺點,也重拾唱歌的樂趣。

由憤青變成「奮青」,既是劇中情節,也是何力高的期盼,「一套音樂劇要排練近半年,是成長的絕佳平台」。在正式排練前,他先安排演出者參加營會,互相認識和練歌之餘,更鼓勵他們訂立目標,「我問他們:『到了公演那一天,你希望有怎樣的轉變?』再叫他們寫信給公演日的自己,表達這份期望」。

培養紀律 遲到常客變乖仔

至於他最想見到的,是演出者培養「4D」,即紀律(discipline)、投入(dedication)、自我認識(self-discovery)和滿足感(delight)。正如當日賀然常常遲到,又試過弄哭其他演員,何力高多次跟他開火,終於教到他守紀律,「我要求演員守規、有團隊精神,他違規便責備他。但他感受到我是疼愛他的,漸漸少了遲到,也學懂認真對待喜歡的事物」。

雖然是中學生音樂劇,但Nick卻一再強調:「我希望做到專業水準,如果輕輕鬆鬆就能了事,他們好難有熱誠。」把目標訂得高,不是噱頭或者大想頭,說到底都是為了一班學生。

學生組成了道具組,認識不同種類的顏料和布料,再用來做音樂劇所需的道具。(圖:黃志東)
學生組成了道具組,認識不同種類的顏料和布料,再用來做音樂劇所需的道具。(圖:黃志東)

專業水平的唱歌跳舞,本來就不容易,對於失去視力的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奮》的舞台卻會出現數名視障學生。中三的楊恩華是其中之一。他曾就讀心光學校,今年回到主流學校讀書,老師見他喜歡拉二胡、對音樂有興趣,便提議他去參演。

視障人士欣賞音樂劇,都是透過聽歌和對白來了解劇情,但要參演其中,手腳不免要動起來,「這是我第一次跳舞,平日連郁動都少,簡單如拉筋已經好痛苦,當然舞步和動作也學得慢」。更難是要與他人配合,在一段群舞中,前後兩排的演員要交換位置,恩華行前時往往會與人撞上。

幸好他找到解決方法,秘訣在於信任,「聽到什麼就做什麼。當身旁的人輕輕拉我,我便知道要蹲低一點。當要站起身時,他們又會細聲提示我」。自此他體會到團隊的可貴,「視障人士的群體活動不多,以往放假,我通常獨自在家拉二胡,現在卻結識到無所不談的朋友,還會一起從車站行去排練場地」。

菲裔學生 拼音記歌詞

至於非華語學生,演出難題則在於廣東話對白和歌詞。中六的Armin是菲律賓裔學生,平時上堂以英文為主,卻因為對藝術的熱情,毅然接受挑戰,「起初不太敢參加,但我喜歡面對觀眾,很想體驗真實的劇場演出,便決定把握機會參演」。

在劇中,Armin至少要唱20首歌,「難免有點壓力,但不停告訴自己做得到」。她會在歌詞上寫拼音,每天重複地聽,大約兩三日就唱到一遍。完整地唱出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她會背熟和理解字句意思,以便準確地表達角色情緒。

印度裔的中三生Joyce,一樣要克服中文帶來的困難,她卻抱着樂觀的心態,「從入選做演員那天,我就學習到要知足,因為我竟然有份參與中文劇目的演出,是件很難得的事」。Joyce中一、二時表演話劇,愛上了演戲,但音樂劇難度進一步提高,「跳舞時有點害羞,也要好努力才跟上拍子,我便多在朋友面前練唱歌、跳舞,聆聽他人的評語」。

■《奮青樂與路》

日期及時間:9月8至10日晚上8:00、9月10日下午3: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500、$330、$160、$100
購票方法:(網上)www.urbtix.hk、(信用卡)2111 5999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musicalsingout
查詢:5936 8303

備註:6歲以下恕不招待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我的志願2017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保持良知 貢獻社會

母親讓我以我的志願2017作為題目,很老實,其實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志願是什麼,也好像沒有真真正正想過他日踏足社會時要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志願我未能說,只能說說方向和目標。

這一刻我只敢希望他日毋須依靠任何人,能夠憑自己本事和努力,不屈不撓打造自己的事業,謹記母親的教誨,不會卑躬屈膝,不會出賣良知尊嚴,以抬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目標。我會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像我的母親一樣,以行動一步一步改變更多人的生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些目標,就是我的畢生志願。

文﹕小T

■超越志願的宏願

必須承認我有私心,起這個題,目的無非是為了知道多一點仔心肝。莫講志願,他人生目標志向究竟是什麼,或者有沒有,我都抱非常懷疑的態度。但我知道年輕人最怕父母做黑白天鵝,擔在心裏口難開,希望能從他文章中透露出一些端倪。結果?只能說我很感動!

講做人,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我相信蝴蝶效應,我相信一步一腳印,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片天。講教育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身學習榜樣,我相信身教比言教、家教、校教更為重要,是其是非其非,黑白是非絕不能含糊,是我教育大小T一直堅守的方針、原則及底線。

家姐的成長故事經過,親愛的讀者,你們都和我一起經歷過:見一直渾渾噩噩的她終於找到自己的興趣目標,繼而發憤上進,女兒生性,為母當然倍感安慰。但家姐大T終究是名校梨大生,還有我這個全校皆知的辣媽,對小T造成不少有形無形的壓力。即使他幼承庭訓,自小在我這個非一般的母親調教之下長大,DSE放榜之後,他各方面的反應和表現,思想、思路清晰有條理,對一個18歲未夠的年輕人來說,處理得如此得體、大方、成熟,已經很不容易。

我知一對子女以我為他倆的精神領袖,但實情是他們兩個才是我的精神領袖。自大T出生以來,人生路上、事業路上,天堂地獄我都來回去過;在徬徨中給我信念,在黑暗中給我光明,在水深火熱中給我求生意志,在寒冷中給我溫暖,給我無比勇氣力量,給我希望燃點鬥志的,就是大小T。為怕成為子女的反面教材壞榜樣,不走捷徑,不敢鹵莽,不可能放棄所以放棄不可能,才打造得出今日的我。

小T所說的方向目標,就是我對他和家姐的寄望、期望。我一直以來努力不懈的言教身教,我的所作所為,他看在眼裏記在心,我知道他說到的必定做得到,他日必定會兌現今日所作的承諾。他說他不知道究竟有何志願,卻不知他立下的目標已超越志願,是宏願。擔驚受怕22年,今天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今後不管他們兩個要往哪個方向走,我都有信心,必定是通往康莊的大道。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赴考前父冒雨換車胎 難忘無私付出 森美:發憤全因好爸媽

【明報專訊】大家從電台、電視節目及司儀工作上認識的森美,是個口才了得、頭腦靈活又懂搞笑的主持人;現實中他卻絕少公開家庭生活,直到去年開始為《HappyPaMa教得樂》撰寫專欄,裏面經常提及自己的教仔心得以及與子女相處點滴,才令人醒覺這位大男孩原來已當上爸爸十多年了。

專欄是一扇窗,讀者可以透過這小小的窗框認識森美的另一面。他打開心窗說亮話,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啟發讀者;另一方面,他也期望以文字留住與孩子的相處點滴。

pama_2017-07-26_a1

森美與太太育有14歲長子及10歲女兒,從前因為家人並不喜歡常常被提及,才較少公開。直至近年他開始踏足親子界,撰寫親子專欄,「父親」的身分才更鮮明,不過他坦言現在又有點後悔。

「我以為孩子長大了,便不用再那麼封閉,原來未必。最近我跟別人說兒子將到英國留學,於是人人見到他便問:『你要去英國嗎?』他便覺得很煩。因為寫文章時,有時重點未必是放在某一事情上,可是人們看上去卻偏重於某着眼點,例如我說他由中二到英國跳班念中四,人人便覺得他好叻,『嘩,跳班喎!』其實他的年紀升中三或中四也可以,但大家卻因為放錯着眼點而簇擁着他。」

平日為不同報章撰寫專欄,近年亦有出書,但森美說孩子從來沒有看他的文章,「其實我在家已是一個『講古佬』,我會跟他們說很多道理。兒子在小學時,問我可否給他看我的文章,當時我說他未適合看,因為很多內容,以他的年紀未必明白。我一直都想把這些文章留待他們長大後閱讀,那時他便會明白,啊,原來自己爸爸是信那一套的」。

與孩子做朋友 洗脫責備「污點」

森美今年結集本刊的親子專欄「森底話」,於書展推出《提早和孩子做朋友》,他說希望和孩子做朋友,竟然是想洗脫責備他們的「污點」。「我跟他們做朋友,例如上網看到好的文章,會叫他們一同看;我也會教他們一些生活常識,和他們常談天。但我一樣會罵仔女,例如他們做錯事,會告訴他們嚴重性,要他們明白為何我那麼憤怒,又會罰他們不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打機。」

從錯誤中改善中英文教育

森美指女兒曾向他表示想跟爸爸一樣將來做DJ,「我是典型父母,最不希望兒女做自己那一行!於是我對她說,你可以做,只要你畀心機讀書,考得醫科後便可以再做DJ。」
森美指女兒曾向他表示想跟爸爸一樣將來做DJ,「我是典型父母,最不希望兒女做自己那一行!於是我對她說,你可以做,只要你畀心機讀書,考得醫科後便可以再做DJ。」

森美說兒子這個年紀開始自我,喜歡自由,認為自由是人生中最美的事,一旦被剝削,他就要花時間解釋為何要這樣做。「即使和孩子做朋友,也要他們懂得家規。我的家規是手機一定不能拿進房間。因為手機娛樂那麼多,在客廳,我還能知道他們在看什麼,但一拿進房,他們就可以為此而不睡覺,也可隨便瀏覽各種娛樂遊戲,我就再也管不來。」

森美自言是個傳統型父親,自己也是不斷從錯誤中學習。「初為人父時,我看很多有關教養的書籍,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或者一些早期教育的書。漸漸會覺得,外國的教育很美好,例如德國不可讓孩子在六歲前寫字,我覺得很正確!因為硬要他們認字,會減低其創造力。我在早期偏於教兒子英文,令他對中文興趣大減,到現在也很少看中文書。所以到女兒出生,我就盡量保持中、英文平衡地教她,雖然她還是比較喜歡看英文書,全套Harry Potter已看過幾遍。」

森美也是個支持全人發展的父親,希望子女不止偏重讀書,而是在學業、音樂、運動等各方面,都應該做好。「我自己也是一樣,當年玩劍擊,我不是要入到港隊,拿過獎牌已經很滿足。人生毋須每件事都強迫自己去到最頂峰,我相信的是勤力和堅毅。」

感激父母為入學奔走 用心讀書

森美小一開始在聖方濟愛德小學念書,初中升讀聖士提反書院,中三插班入讀喇沙書院,及後考上香港中文大學。森美念的都是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但他長大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自小有專注力不足,那麼多年來,是如何考得好成績呢?原來其父母在他成長中的付出,就是令他努力讀書的最大推動力。

「小時候家住葵涌,為什麼去到石硤尾讀書?升小學前,只記得媽媽帶我去不同學校考試,她並不是讀書人,只是聽別人說哪間好,便帶我去考。當時年紀太小,沒有問媽媽為什麼要考學校,我也不記得自己考不考到,應該是在waiting list吧,我只知道她後來走到校務處求校長收我。到了中學選校,仍然是媽媽替我選,當時我們樓下有間五金舖,老闆的兒子是牙醫,媽媽問他兒子在哪兒讀書,老闆說是聖士提反,又說可以寄宿,於是便跨網替我選了這間學校,又幸運地給我派了進去。當年爸爸月薪9000元,要花近2000元給我寄宿,那時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為我的付出,所以從中一開始,我就很努力讀書,中一那年更是成績最好的一年,考得全級十幾名。」

父冒雨下車一幕 如港版《背影》

森美努力讀書,是要回報父母的付出,這個恩,他一直銘記於心。「始終在赤柱上學太遠,加上龐大支出,中二時我已經開始考九龍區的學校,希望插班。記得當時爸爸兼職的士司機,當年喇沙插班考生需要在不同日子考中、英、數三科,考英文的那天,爸爸載我由赤柱到九龍城,當天非常大雨,的士卻在半路突然爆胎,爸爸用一個大膠袋蓋着頭,冒雨下車推着車胎去換。那個時候我還未會感動,還覺得考到就讀,考不到便算,最後也無法應試。可是最後考少了英文一科卻獲取錄。我長大後回想,爸爸冒雨下車的那一刻,可以媲美朱自清的《背影》。」

森美說他沒有「特異功能」,即沒有一項運動或技能特別標青,又指喇沙不會因為學生運動出眾而考慮作取錄條件之一,「我打排球最叻,但我在喇沙也沒有打過排球。現在回想,能夠順利入讀不是奇蹟是什麼?」

「遊魂」難集中 將勤補拙取佳績

他指自己經常「遊魂」,難以集中,但願意將勤補拙,中五那年打從12月開始,便過着每天放學後便溫書、每晚都溫習到晚上十一二時的生活,到了A-Level時,每天更長駐圖書館,「別人三小時便讀完三課,我要三小時才讀完一課」。他發覺自己聆聽時記憶較好,以前會用錄音帶把課文錄起來再播放,那麼便更容易入腦。「我很希望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整理起來出一本書,因為不少家長都問我有沒有讀書方法,他們對子女成績都非常緊張,看見小朋友在發呆又不能集中精神,束手無策時會感到非常無助。」不過他坦言家長覺得焦急,是因為大家仍然相信讀書不成會很痛苦,「其實讀得好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只是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和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不要太擔心」。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辣媽CEO:給DSE考生的話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終於等到DSE放榜,成績結果如何即將揭盅。母親忽然問身為考生的我,會不會希望從父母口中聽到什麼說話。很老實,不論成績好壞,我都不期望父母對我說什麼。

我覺得成績出來之後,我已經算是一個成年人,要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負責。考上大學抑或是要另尋出路,自己都應該心中有數,父母更多的安慰、支持,會令自己更不願意接受失敗或是更加自滿;更多的責備、指摘又會令自己更加難堪、失去信心。所以我並不希望父母會對我說什麼話,只待成績結果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的前路要怎樣走,父母只需從旁指點就已經很好,我會為自己種下的果負責。最後祝各位文憑試考生前程似錦,共勉之。

文﹕小T

■無條件作子女後盾

小T自我感覺良好,急不及待告訴我,他覺得今次寫得很不錯。無可否認,比以前寫的有進步,但當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究竟應該讚賞他有進步,還是說他寫得仍未夠好,令他更有推動力勇於面對、挑戰自己的不足,願意繼續嘗試用心好好寫下去?

子女是否讀書材料,或者除了讀書之外對其他什麼有興趣,父母應該一早清楚。所以根本不必等到DSE放榜,才對出來的成績失望。真正的天才愛因斯坦據說有此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只可惜現今蠢材家長實在太多!

上月為明報高中生升學博覽會做了一個簡短的家長講座,從家長們的提問可以知道,一切都是家長們一廂情願根據自己的意思,為子女作他們認為最好最合適的決定及安排。如果這是愛,恕我得罪大膽講,不如不愛!懇請放手放生放過已經做了18年聽教聽話的子女,好嗎?在我眼前最令我痛心的事實是,愈懂事愈乖巧的孩子,愈是不能自已,承受的壓力最大最痛苦。

大T的DSE成績毋須等放榜,我心中早已有數,所以一早做好心理準備及輔導,不讀大學,還有大把出路可選擇。小T的第一志願,是要考得很好的成績才有機會讀;第二志願,我知道他多少有點信心把握。Plan A當然是最好順利獲取錄,如果萬一兩科都唔得,我問他可有Plan B,他說沒有。我offer給他的Plan B,是到海外升學跟着他的第一志願走。他明確告訴我,他的心願始終是升讀本地大學,大不了像家姐一樣,先出來社會工作亦無妨。既然如此,秉承我一貫作風,我尊重他的決定;但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子女的精神領袖及他們背後最大的支柱,全天候全方位無止境無條件支援的後盾,我們就一起看着辦走着瞧,摸着石頭過河吧!

各位考生家長,共勉之!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辣媽CEO:畢業回看學校意義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無法對校感恩不捨

上星期是我校畢業禮,身邊同學都顯得十分不捨,不斷地抒發對母校的感恩之情。說起來好像很忘本,母校畢竟栽培了我六年,但我對學校沒有任何不捨,不知道有什麼恩可以感。

中學生涯的六年,學校究竟擔當了什麼角色,培養了我一些什麼質素,教了我什麼學問,給我灌輸了怎麼樣的價值觀,增長了我什麼知識?究竟我學會了些什麼,又有什麼是唯獨學校能給予我的呢?想來想去,就是想不到有令我感恩和不捨的地方。我有的是對一眾老師的感謝,感恩他們含辛茹苦對我們一班反斗星的教導。一想到只有公開試的操練是學校唯一的價值,我非常沮喪及無奈。畢業典禮對我而言,就是標誌着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而已。

文:小T

■只為操練 教育為何?

其實小T對學校沒有什麼感情我早就知,但他和老師們,尤其是每一個年級的班主任的關係都非常不錯,這我亦知。但大家有所不知亦想像不到的,是我對學校的感情可以有幾深!

這間學校,是大T開學後我鍥而不捨地懇求,最終才能轉校入讀的。所以,當校長邀請我為學校Open Day的家長講座做分享,我二話不說義不容辭,以行動報答學校給我女兒的機會。

小T即使有機會入讀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名校,又雖然家姐講到明嫌他很煩,但他堅持選擇和家姐讀同一間中學,我絕對尊重他的意願。

當小T告訴我,他有同學的父母是因為聽過我的家長講座分享,而決定報讀,真正令我吃一驚!因為個個都知我是誰,除了必定要出席的一年一次班主任會面,小T為免尷尬,所有活動都囑咐我可免則免,不要出席。所以不管什麼家長活動的通告,全部幫我揸主意不出席,我只是個橡皮圖章、簽名傀儡。

我幾乎絕迹於學校,其實並非單純應小T要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為了捍衛大T選擇自己前路、自己決定怎麼走的自由。當日我公開在專欄抨擊那個誤人子弟、質問大T為何連水泡科都不填、質疑她不讀大學出來社會能做到什麼的老師。文章的迴響確實比我想像中大很多,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議論紛紛。但我絕不後悔,那絕對不是一時衝動,投石要是激不起千重浪,大費周章投來幹什麼?身為母親,都不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自己兒女的話,他們還有誰可以信任、可堪依靠?

小T的畢業典禮,一如他自己所言,是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我當然有問他需不需要我出席見證,答案一如既往,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樂得清閒,當然亦樂於奉陪。只是行完禮回來,他非常驚訝地告訴我,原來所有同學的家長都有出席,除了我。我只問他是否有所缺失遺憾,他嘻皮笑臉說一點都沒有。

愈寫愈難過,如果學校對學生而言只是工廠,接受機械式的、倒模式的所謂教育培訓,教育之目的和意義何在?如果返學只為操卷、捉考試題目的話,學生有需要返學嗎?學校的存在,還有價值和意義嗎?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另類」教育﹕港生突圍 大學致告別辭 普林斯頓畢業 好學靠興趣

周縉雲精通多種語言,包括法文、拉丁文、德文、古愛爾蘭文等,令她對各國的歷史都能加深認識。(圖:劉焌陶)
周縉雲精通多種語言,包括法文、拉丁文、德文、古愛爾蘭文等,令她對各國的歷史都能加深認識。(圖:劉焌陶)

【明報專訊】不少家長拚命催谷孩子,無非想他們殺入名校,贏取一紙亮麗畢業證書,那麼周縉雲(Jin)一定叫他們大跌眼鏡。Jin今年在世界一流學府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畢業,精通多種語言,又活躍於社會服務,令她在芸芸學生中突圍而出,成為致告別辭的代表。

培養出這名精英的,卻是一對「另類父母」,視學業為次要,只求女兒讀得開心,結果反而使她更熱中學習。Jin的成長經歷說明了,移除面前的學業壓力,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才是協助他們成功的秘訣。

大學畢業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在月初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禮上,周縉雲(Jin)卻把焦點放在一班無名英雄上,「我寫的告別辭,題目是《隱形的英雄》(Our Unsung Heroes)。我們習慣多謝家長、教師,但其實還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例如斟咖啡的員工、清潔工等。只要放慢腳步來認識他們,就會聽到很多特別的故事」。

父母不催谷 轉投新校愉快學習

講得出做得到,大學四年間,Jin不時都跟咖啡店員工聊天,熟絡到約出街吃飯。關心他人的性格,既是天性,也與成長背景有關,「來自一個健全的家庭,家中經濟狀况也不錯,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幸運的,未必人人都是這樣」。

Jin是家中獨生女,父母能全心全意栽培她,卻從沒給她壓力。女兒笑稱父母為另類家長,「爸爸媽媽對讀書十分放鬆,常常跟我講成績是次要,最重要學習得輕鬆和愉快」。這對父母還下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安排女兒轉至當時只是一間剛創校的學校——弘立書院,「當時是創校第一年,只開辦小學一至四年級,我一直讀到中學畢業,是第二屆畢業生」。

父母看中弘立,皆因學校強調不想孩子有學習壓力,「去參觀時,校長講明不希望學生去補習,就是這一點吸引了爸媽,決定幫我轉校」。事實上,Jin一直讀到十年級(相等於中四)才有第一次正式考試,沒有溫書的壓力,反而有空間去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談起Jin的父母,弘立書院總校長查永茂(Dr. Malcolm Pritchard)都印象深刻,「我很佩服他們有一個放鬆的態度,讓小朋友喜歡學習,再發現自己的喜好與潛能。現在很多父母好緊張考試,天天埋首課本,對小朋友的發展是個限制,他們拿到高分,卻難以對社會、世界作出貢獻」。

學校食堂用剩油 首倡回收

弘立書院總校長查永茂(右)對Jin(左)寄望甚殷,大讚她有能力、有熱誠,未來無論要走哪一條路,都一定會取得成功。(圖:劉焌陶)
弘立書院總校長查永茂(右)對Jin(左)寄望甚殷,大讚她有能力、有熱誠,未來無論要走哪一條路,都一定會取得成功。(圖:劉焌陶)

反觀Jin,在校長眼中是個有熱情、有想法的女生,更可貴的是她會將思想化作行動,「這世界有很多聰明的人,想得出創新的東西,卻不肯花心機去實踐,Jin卻會找方法實現出來。這樣的人才有能力改變社會」。

最佳例子就是弘立書院的Green Guardians,這個傳承至今的校內環保組織,正正由Jin一手創立。她在中學時期到了一間生物柴油公司實習,知道食用油經回收後,可用來做汽車燃料,「當時她覺得,學校的食堂用剩許多食用油,為什麼不拿來回收呢?便直接找老師說:學校的環保措施做得不夠好,鼓勵校方去跟食堂承包商商量,又跟其他同學組織起團隊,提醒校方跟進事件」。

憂獄青難投社會 培訓面試技巧

Jin直言,有賴弘立書院是一間新學校,她才夠膽多作行動,「由於學校好新,人數不多,令我凡事更放膽去做,校長、老師也肯聽學生意見,慢慢便訓練出我的領導能力和行動力」。到了普林斯頓大學,這個行動派更能派上用場。Jin起初參加了在囚人士補習計劃,每星期為獄中青少年補習1.5小時,後來她覺得尚未足夠,「他們最大的困難,是出獄後要融入社會,美國沒有配套支援,幫助他們找工作、適應重生的生活」。於是她開展了新計劃,組織起其他補習義工,專為快出獄人士提供8星期培訓課程,教他們寫履歷、模擬面試等。

坐言起行的個性,在學習上也表露無遺,高中時她發現自己對語言和文學有興趣,本來正自學法文的Jin, 十一年級時突然把法文加入為其中一科選修科。處於高中階段,要準備考試升大學,這時才決定讀一個全新的科目,Jin都不諱言有點冒險,「幸好我性格不算太緊張,可能有點見步行步吧,但只想認真享受語言帶來的樂趣」。弘立書院沒有法文課程,總校長便親自出馬,找來富有經驗的兼職法文教師指導Jin。

得到學校鼎力支持,Jin對語言的興趣不斷發酵至今。由於在美國,大學生入學時能任選課程,第三年才申報主修學科,Jin就用了頭兩年的時間,先學拉丁文,再學德文。後來她選擇主修比較文學,專注在語言和文學範疇發展,於是又學了古愛爾蘭文,「不止喜歡語言本身,也對各國的文化、歷史很好奇,學語言有助深入了解」。

入話劇組練法文 不畏與人比較

從無演戲經驗的她,還加入了法文話劇組L’Avant-Scène,四年內合共參與6個演出,既有17世紀劇目,也有20世紀輕鬆喜劇,「一開始好驚,其他同學的法文很流利,他們不是家中都講法文,就是在法語中學讀書」。沒有打退堂鼓,全因目標清晰,「我想多結識講法文的人,以及令自己法文更流利。而每次演出都要背稿,一大篇一大篇地背,使我進步得很快」。

Jin申請入讀時,總校長更親自到美國,了解收生要求,「我每年都去世界各地大學參觀,便安排時間跟普林斯頓大學的招生部門見面,打個招呼」。他說,其實當初收錄Jin的,還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等頂尖學府,「不過Jin清楚自己的需要,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科選擇多,又有很強的研究部門,有利她進修多種語言」。

另一個選擇普林斯頓大學的原因是師生關係,Jin做了許多資料蒐集,留意各大學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爸爸建議選校不要按名氣和地點,而是看有沒有可啟發我的老師,以及師生關係是否健康,在學術以外都關心學生」。

立志執教啟發下一代

果然,Jin跟大學教師建立了深厚的關係,經常大談環保和時事議題,「老師教導了我很多,我也着緊他們,有個老師不小心跌倒入院,我每個星期也去探望他」。Jin的未來目標都深受影響,「由小學到大學,都有很多老師為我帶來啟蒙,所以我想成為一名老師,同樣去啟發下一代,不過未肯定想教中學、大學還是其他」。

在這之前,Jin會先到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進修比較文學博士課程,延續她對語言的熱中和對社會的關懷,「我想學阿拉伯文,現今中東發生很多大事,但我們只能看中、英文的新聞報道。我希望學了阿拉伯文,可以掌握第一手資訊;另外會將在囚人士培訓課程帶到史丹福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師生比例高

普林斯頓大學成立於1746年,位於新澤西州,是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之一,並提供兩個主要的本科課程——文學學士與科學和工程學士。

相對於其他七間盟校,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人數較少,在校學生約有8000人,師生比例高達1:6,在美國的大學裏相當少見,這有助建立緊密師生關係;其中海外學生佔全體學生約5%,主要來自加拿大、中國、新加坡、英國、德國等。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

辣媽CEO:婆婆媽媽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最珍惜的婆婆媽媽

小時候我不算頑皮,但是脾氣固執不容易妥協,常會令母親生氣,這時候婆婆一定馬上站出來為我說好話,幫我蒙混過關。亦因我小時揀飲擇食,又長得矮小,婆婆買餸煮飯永遠都以我為先,遷就我、煮我最愛吃的,只想我吃多一點。婆婆就是個一直都這麼寵愛我的人,無時無刻都把我放在首位,即使到我長大了,她對我的愛仍絲毫未減。

母親也一樣,雖然平時她待人處事要求高又嚴格,說一不二,但她在家中卻是個表裏不一、口不對心、講一套做一套的母親,口裏常說要放手,但是暗中會為我指引打點。我的嘗試不論結果如何,過程之中一定有學習、有得着。我失敗,她教我站起來;成功,她教我不可自滿要謙卑。

母親和婆婆是最疼愛我的兩個人,也是我生命中重要而最珍惜的人,我會努力,希望日後能有成就,絕對不會辜負她們對我的愛和期望。

文:小T

■虎媽原是體貼婆婆

我和母親的關係自小不止是不融洽咁簡單,可以用火星撞地球來形容。我不明白為什麼我聰明伶俐,在家中,得到長輩讚賞寵愛,尤其是我爸爸;在學校,各方面成績都表現突出,是個風頭躉,得到老師們的嘉獎鍾愛;但無論我怎麼努力、做得幾好,都得不到母親的一句讚賞,有的永遠只是嚴厲的指摘和苛刻的批評。我暗自發誓,他朝有日我要是成為母親的話,絕對不會做母親對我所做過的一切,絕不會讓孩子吃我吃過的任何一種苦頭。

我是完全沒法想像,更加從未見過,母親對着大小T時那種無微不至的體貼,還有關懷備至的溫柔。他倆的誕生,緩和了我和母親一向僵持的關係,講起婆婆對一對孫兒的着緊程度,可以用誇張來形容,大小T初生沖涼,她從來不假任何人手,包括我;怕其他人不夠細心,不夠仔細,又怕水溫調校不當,所有清潔用品用具,除了她,其他人絕不能碰。孫兒大一點,開始可以食粥仔糊仔,買魚蒸魚拆魚煲粥餵食,她一手包辦,實在好得沒話說。我很感恩,他們能在公公婆婆的照顧下成長。

雖然我一直認定母親重男輕女,但對大小T,她確是無分彼此,一樣的疼惜。只不過大T自小愛吃,身材健碩、發育超標健全,飲食方面的注意力,婆婆自然集中在對飲食非常挑剔的小T身上,確實為他費盡心思。以前對我的嚴謹苛刻,對他們兩個完全不適用,還反過來說,我對他們兩個太惡太嚴厲。這話出自一個打仔女不眨眼的虎媽之口,真正夠諷刺,更是夠分量!

小時候最渴望得到母親的讚賞,結果終於得到了,母親不時向親友誇獎我是個非常難得的好媽媽。除了由衷佩服我對一對子女的耐性、包容及栽培,甘願犧牲所有私人時間、所有假日假期全天候陪伴,不管去什麼地方,必定全家總動員,裏裏外外打點周到周全,頭頭是道,簡直就是她翻版。原來……係咁!薑,果然是老的辣!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辣媽CEO:我家四個小毛孩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一場生老病死的實習

我自小覺得狗很可愛,姐姐大T和我想養狗,就一直跟父母要求養一隻,可是礙於我有皮膚及氣管敏感,外婆極力阻撓,要求雖然不獲接納,但我想養狗的念頭從未有打消過。

反而母親其實並不反對,因為她以前亦曾經養過三隻小狗,她相信通過養小動物可以培養我們的責任心和愛心,關懷照顧弱小,這是人生必經的生老病死的實習。母親見體弱多病的外公很多時候只得他一個人在家很寂寞,竟然興起養小狗的念頭,問外公可有興趣的時候,我不知有多高興。決定養之前,母親先講明我要承擔照顧責任,終於如願以償,我興致勃勃一口應承。

但養了之後,我必須承認我違反了當初和母親的約定。因為照顧牠們起居飲食大小二便真的很繁瑣又困身,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得過且過側側膊,結果由父母攬上身包辦。因此大家決定養寵物前一定要三思,絕對不能一時衝動。雖然照顧牠們偷懶,我很愛四個小弟弟,牠們的出現令我的生活變得太充實,全家上下非常熱鬧。

文﹕小T

■養寵物是一生一世

我一直很喜歡狗,老爸也是!老媽曾經講過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偷偷買了一隻據說系出名門的德國大狼狗,企圖製造既定事實逼我媽就範。結果在老媽堅持企硬之下,只能忍痛割愛。我一直覺得她很霸道,蠻不講理沒有愛心,不管我三番四次苦苦哀求希望養一隻小狗,一開口就被她駡個狗血淋頭。所以當我長大有能力自負盈虧的時候,馬上養了兩隻小狗,一償夙願。老媽雖然老大不喜歡,照樣駡個狗血淋頭,不過我已長大了,她奈我如何。

其實當日的我,就如今日的小T,養的時候很開心,照顧起來,既沒耐性又沒時間,當初實牙實齒拍心口會一力承擔照顧,結果還是由老爸老媽執手尾,證實老媽的極力反對,絕對有先見之明。所以即使大小T一直想養狗,我講到明要先要婆婆首肯,否則冇得傾,就是不想令老媽,除了照顧我們家人起居飲食之外,還要加重負擔照顧小狗。

兩年前,一次很晚回家,見到老爸神情落寞,看着電視發呆,很心酸亦心痛。自老媽走後,大小T要返學,我自己工作愈來愈繁忙,實在很內疚,沒有時間陪他多一點。突然想起老父愛狗,問他想不想有隻小狗陪伴,他眉開眼笑馬上說好。於是我馬上做功課,要找到一隻不需要外出大小便,性情溫順又黏人,又不會經常脫毛避免令大小T鼻敏感發作的品種,讓老爸選擇,他最後選了魔天使。

不過我不是幫小T講好說話,養了四T之後他的確有了不少大的改變。他本來有頗嚴重的潔癖,但除了願意執屎抹尿之外,便後清潔擦pat pat都一樣落手落腳。不管是生病還是例行打針檢查,他一定陪伴之外,買尿布選狗糧揀玩具從來無怨言。

養寵物是一生一世的責任,養之前,還是先要想清楚,棄養不可能,不可能棄養!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健康家庭:鍛煉意志 感染孩子 靚媽跑步傳遞正能量

齊起跑——受媽媽影響,5歲的Charlotte和10歲的Anson也愛上跑步,而且感染了那份正能量。
齊起跑——受媽媽影響,5歲的Charlotte和10歲的Anson也愛上跑步,而且感染了那份正能量。

【明報專訊】雙職媽媽每日有幾忙、壓力有多大,育有兩名子女的Joanne可以跟你談上這些話題大半天。但身為社工,怎可以讓自己壓力爆煲,所以5年前,她決定無論如何,每個清晨都要獨個兒去跑步,好好洗滌心靈。由休閒跑到愈跑愈專業,Joanne的堅毅意志成功感染到一對小寶貝,一家都充滿正能量。

跟香港大部分雙職媽媽一樣,Joanne平日生活也挺忙碌,「每晚放工後,我都會趕回家陪Anson和Charlotte吃飯、看他們的功課,然後到公園玩一會兒,之後便一起看圖書,接着就要哄他們睡覺,總之也是忙着照顧孩子」。

初為減肥 跑得起勁戰全馬

要在密密麻麻的時間表裏,擠出半點私人時間,確實不容易,這位媽媽便選擇早點起牀,在清晨5時至7時,趁子女仍好夢正酣時外出跑步。以往甚少運動的Joanne笑言,當初選擇跑步,除了想減壓,也是為了健美,「5年前生完Charlotte後,想收身減肥,於是嘗試做運動。後來發現跑步多了,肌膚變得更緊致、更有彈性,人看來也年輕了,於是愈跑愈起勁」。

由3公里、5公里、8公里……到42公里,Joanne不斷跨越每一段距離,2015年更開始挑戰馬拉松,並多次遠赴日本比賽,「最難忘是去年12月參加沖繩那霸馬拉松比賽,要在6小時內跑畢42公里,這個比賽的完成率很低,每年約有一半選手完成不到的。那天氣溫高達30度,要在烈日當空下進行賽事,真的很辛苦,加上我有腳傷,跑了1公里腳便痛起來,根本很難想像可以完成42公里。當時我唯有靠意志撑下去,沿途不斷取冰降溫,沒想到最終竟然給我挑戰成功,滿足感很大!」

陪子溫書動氣 跑步減壓

愈跑愈美麗——既是社工,又是媽媽的Joanne,壓力也不少,5年前她開始跑步減壓,果然愈跑愈開心,愈跑愈美麗。
愈跑愈美麗——既是社工,又是媽媽的Joanne,壓力也不少,5年前她開始跑步減壓,果然愈跑愈開心,愈跑愈美麗。

Anson今年五年級,Joanne也像其他家長一樣,少不免要「陪太子」讀書,社工媽媽亦總有動氣的時候,她說,跑步是一個很好的宣泄方法,「考試季節,星期六日也要跟Anson留在家裏溫習,但溫了三、四小時,當大家都感疲累,又或者開始有情緒時,我便會離開孩子,外出短跑一小時,既讓Anson稍作休息,我也可以藉此緩和情緒,這對整個家庭氣氛也有好處」。

跑步不單豐富了她平淡的生活,更重要是,讓小朋友從她身上學習到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孩子有時見我跑得辛苦,也會為我吶喊打氣,叫我『加油!』、『努力!』、『堅持!』;當我們一家人行山時,兩兄妹亦會互相鼓勵,努力地行到山頂,意志和體能,正是我最想操練他們的」。

嘆港家長重學業 犧牲運動

Anson是一名早產嬰,出生時只有26周,體重僅一千克,為了他的健康,Joanne「逼」他每日到公園玩一小時,亦要他多走樓梯,「我們住中西區,附近有一條樓梯街,有三百多級樓梯,我常給Anson跑上跑落;就是返學放學,我也刻意不安排校車在住所前上落,而是要他行完這條樓梯才可上車及回家」。難怪今天的Anson,已跟同齡的小孩無異,甚至比他們長得更高大。

「香港家長有時太過重視學業而犧牲了運動時間,但很多研究都指出,做運動有助腦部發展,令學習更專注,並提升記憶力和分析力。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可信的,至少Anson和Charlotte的學業成績也很優秀呢!」Joanne笑着說。

文:沈雅詩
圖:黃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