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Q&A﹕留意孩子喜好 引導規劃

張笑容
張笑容

【明報專訊】孩子追求理想人生之際,家長可按自己對孩子的認識,給予個人化的輔助。家長教育顧問張笑容(圖)表示,生涯規劃不止選職業,更包括建立價值觀、發展潛能等,理應由小做起。所以爸媽們,快來釐清疑問,了解生涯規劃的進程,對孩子的成長一定大有幫助!

學管理時間、金錢、情緒

問﹕生涯規劃應從什麼年齡開始?

答﹕小學是合適階段去開展生涯規劃,但不以職業導向,而是學習管理時間、金錢、情緒等,亦要建立合作、主動的精神。

家長亦可多觀察孩子,例如他們愛看什麼書和電視節目。如果發現他們有特定喜好,家長可多給他們機會去探索,如參加相關興趣班。

家長多分享工作情况

問﹕初中又應使用什麼方法進行生涯規劃?

答﹕由於中三要選料,初中生對未來的方向,最好有初步概念。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對工作世界要有一定認識。家長可從自己的職業做起,多跟他們分享工作情况,包括日常職責和上班環境。

問﹕孩子有了理想職業後,如何判斷是否適合?

答﹕家長不妨多提問,假設孩子想做醫生,家長可細問原因;孩子回答想幫人的話,家長便追問他們想如何幫助人,並解釋做教師、社工一樣可以幫人。另一方面,家長要展現工作的真實一面,例如問孩子是否怕血、是否想長期留在醫院。問答過程中,孩子會加深對自己及職業的了解,判斷該職業適合與否。

不宜過早打沉孩子意志

問﹕當孩子的能力與理想不符,家長應否幫他修訂目標?

答﹕家長不宜太快打沉他們的意志,如說「你五音不全怎能做歌星?」一來,隨着後天努力,才能有機會提升;二來,大環境會有變化,市場對特定職業的要求會轉變;三來,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期望會自我修正,隨着對個人及環境的認識增加,人生目標也可能有所調整。

資料提供﹕家長教育顧問張笑容

辣媽CEO:請讓孩子慢慢來

【明報專訊】最近看到「淨空法師」對現今父母為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發表了一篇叫《媽媽,我想慢慢來!》的文章,頓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分享討論精彩文章內容之前先和大家玩個選擇題﹕

  • A、男生,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美國艾奧瓦大學物理與天文系攻讀研究生,28歲成為博士。
  • B、男生,貧寒農家子弟,以優異成績考入內地省級重點高中,為省級三好學生,全國物理奧數二等獎,及後考入省屬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
  • C、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異,憑藉長跑佳績進入重點高中,但高一時因七科不及格而退學。
  • D、女生,七歲時父母離異後隨母親生活,成績優異,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秀學生幹部,與同學老師關係融洽,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 E、男生,4歲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8歲學書法,師從清華大學方志文老師;獲獎無數,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讀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並留學美國。

以上五個學生全部是真人真事。各位父母,以上五人當中,要挑選一個成為你理想中的兒女的話,你會選哪一個?現在揭曉他們的真正身分﹕

  • A是盧剛,1991年11月1日在美國艾奧瓦大學槍殺了三個教授、副校長,以及一個中國留學生共五人之後,當場飲彈自盡。
  • B是馬加爵,雲南大學學生,2004年在大學宿舍內先後殘殺4名同學。
  • C是韓寒,除了是著名作家、填詞人,還是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涉足音樂、電影創作。獲《時代》雜誌評選為100名影響世界人物之一。
  • D是一所重點中學非常優秀的女生,人緣很好,是全校老師和家長公認的好學生。誰都沒有想過這名優秀畢業生在毫無先兆之下,突然跳樓輕生。
  • E是李天一,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和夢鴿的兒子。因「李天一打人事件」和「李冠豐性侵案」而知名。最終因帶頭輪姦被重判入獄十年。

盲目鞭策孩子 為了什麼?

不管大家選的是哪一人,知道結果後,有沒有嚇出一身冷汗?盲目追求拚命鞭策孩子學業學習成績,為的究竟是什麼?

最後「淨空法師」問了四個我極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 一、我們為什麼生孩子?
  • 二、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 三、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或者說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 四、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麼?

在事事都講求要專業,賣保險賣樓都要考試考牌的今天,做父母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影響深遠,為什麼可以任意妄為,罔顧生命,貪一時之快,想生就生,完全不顧不理後果?

如果以上四個問題都答不出答案的話,不合資格做父母。不過即使答得出,亦不等於有資格,下一篇我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為女兒轉行 炮製有機滋味 窩輪皇后變身cupcake達人

 昔日的「窩輪皇后」郭小菱,去年為了兩名女兒Maya(右)和Ava(中),毅然轉行賣cupcake,雖然金錢賺少了,但換來的滿足感卻很大。

昔日的「窩輪皇后」郭小菱,去年為了兩名女兒Maya(右)和Ava(中),毅然轉行賣cupcake,雖然金錢賺少了,但換來的滿足感卻很大。

【明報專訊】媽媽為了孩子,可以作出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像昔日股壇達人郭小菱(Shirley),便為了兩個饞嘴的小公主,不惜放下高薪厚職,轉行賣cupcake!由尋找食材、設計款式到鑽研味道,過程雖然艱辛,但看見一對小寶貝和大小朋友吃得健康又滋味,再辛苦也覺甜。

有留意股票市場的股民,對Shirley的名字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但不說不知,原來這位「窩輪皇后」並非念金融出身的,「我是主修Computer Science和日文的,畢業後也在資訊科技界工作過一陣子,後來有人介紹我到彭博社工作,在彭博社又結交到一些從事窩輪投資的人脈,於是便入了行,一做便十多年」。

每月焗蛋糕伴女兒成長

在媽媽耳濡目染下,Maya做cupcake也似模似樣。
在媽媽耳濡目染下,Maya做cupcake也似模似樣。

這名女強人除了在投資界獨當一面,也遺傳了媽媽、外婆的廚藝天分,很喜歡下廚。「我喜歡研究西餐、甜品,為了Maya,我曾經每個月也會弄一款蛋糕!」

Maya是Shirley的大女兒,今年4歲半,初出生時,Shirley為了記錄寶貝女珍貴的成長片段,每月都會親手製作一個精美蛋糕作為背景道具跟她一起拍照,「不知是否我從小便跟她弄蛋糕,現在Maya也很喜歡吃蛋糕,但她只愛吃朱古力味,於是我便給她做有機朱古力cupcake,希望她吃得健康一點。至於小女兒Ava,就特別喜歡吃我做的無糖香蕉cupcake」。

手藝受青睞 萌開店念頭

The Cakery主打有機及低甜的cupcake,並有不含麩質和純素蛋糕,可迎合不同人士的需求。
The Cakery主打有機及低甜的cupcake,並有不含麩質和純素蛋糕,可迎合不同人士的需求。

Shirley的烘焙手藝,也贏得身邊朋友激讚,遂令她萌起開店念頭,「我發現,原來很多朋友的孩子也有食物敏感,他們甚至連生日也沒有蛋糕吃。我便想,既然我向來也是弄有機蛋糕給Maya和Ava吃的,何不也弄些跟其他有食物敏感的大小朋友一起分享呢?好讓他們也可以感受吃甜品的樂趣。」

堅持有機 可選無麩質蛋糕

然而,Shirley最初籌備The Cakery時也碰到一臉灰,「我到處找有機蛋、有機奶,供應商笑我是傻的,因為成本很高。不過,正正因為我堅持,現在我的顧客會吃得很放心,他們知道可以在我店內找到不含麩質(gluten-free)、無精製糖、無蛋或無奶的cupcake」。

在今年內,一口氣連開兩店的Shirley,忙得不可開交,連「造人」大計也要暫時擱置一旁,不過,她強調,這個念頭仍然存在的,「我很喜歡小朋友,結婚時,早已決定至少要生三個。很多人說,生孩子是高風險的投資,但我卻認為,他們也是高回報的產品。Maya和Ava改變了我的人生,只要看到她們的笑容,有時聽到她們說一聲『Mama I love you!』我已經覺得自己賺到全世界了」。

文﹕沈雅詩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怪獸家長三宗罪2017

【明報專訊】2015年初為了幫忙宣傳推廣我的新專欄,為明報拍了一段怪獸家長三宗罪的短片。沒有想過事隔一年,到了2016年3月因被面書專頁「迷采創意(bsg creative)」在專頁中分享而再次爆紅,至今累積過百萬觀賞人次。更教我驚喜又驚訝的,這個3月,他們繼續分享這則回顧,必須在此誠意地跟他們說一聲多謝!

怪獸惡行 層出不窮

我在這個專欄痛心疾首大聲疾呼,不知不覺已經兩年,怪獸家長種種惡行非但沒有收斂,還要變本加厲,變態行為層出不窮,難道就沒有方法能令他們醒覺,不再打着愛的旗號肆無忌憚明目張膽,繼續殘害虐待子女?如我在短片中所講,我有責任為痛苦不堪欲抗無從有冤無路訴,無止境被迫被壓在學業生活中掙扎,活着根本不知是為了什麼的無辜孩子們發聲!當年的三宗罪,已經不再合時宜,2017的版本如下﹕

要的是不懂反抗的機械人

第一宗——「把子女當成寵物飼養」,現在怪獸父母不再把孩子當寵物飼養,因為寵物都有自己脾氣個性根本沒辦法操控,如今怪獸要的是,完全聽從命令,跟足指示做,不會思想,毋須思考,不會駁嘴,不懂反抗的機械人!因為子女未見過世面,沒有經驗不懂事,不會懂得做正確的決定和選擇,所以一切聽從父母安排就是最好?如此這般,未結過婚,未有經驗,如何懂得為自己選擇最適合又能令自己幸福的伴侶?父母婚姻如意不如意,好歹是有經驗的過來人,當然最想子女得到幸福,應該絕對有資格為子女做配對,為什麼要廢除盲婚啞嫁?憑什麼堅持自由戀愛?擇偶如是人生如是,其身不正,何以服人?一開始輸入錯的方程式,出來的結果,有可能會是對的嗎?

子女只能無聲吶喊

第二宗——「剝奪了每個孩子應該有的愉快童年」,真正不止剝奪咁簡單!承認剝奪最起碼心存歉疚,還有人性的一面。最恐怖的是,根本認為自己的孩子童年過得極度愉快,因為食得好、著得好,日常生活有工人侍候,出入有祖父母家族中人簇擁,讀最好的名校,上最多的補習班,學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日子過得不知幾充實。想當年這些機會不屬於怪獸,今日當然要加倍奉還給子女!子女身在福中怎會不知福,當然樂在其中其樂無窮,何來剝奪?

第三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子女身上」,當怪獸極端自私,完全盲目,自己的所有意願,理所當然就是子女的意願時,他們從來不需要,所以亦從來沒強加。子女的喜好他們的感受心聲,只能是無聲吶喊,怪獸根本視若無睹視作等閒聽而不見。可憐子女苦在心裏口難開,想找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都沒有。

其實子女並沒有決定選擇自己出生的權利,被出生之前,並沒有和父母達成過任何協議要成龍成鳳,成為父母的驕傲。生命是上天的賜予,對孩子公平一點,還他們一個公道,讓他們在信望愛中好好長大,可以嗎?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兒童文學大師﹕童眼角度記錄社會面貌 何紫寫出一代香港故事

何紫薇說少年時期未有看爸爸的作品,反而爸爸癌病離世後才開始讀,愈讀就愈覺得應將文化傳承下去。(圖:黃志東)
何紫薇說少年時期未有看爸爸的作品,反而爸爸癌病離世後才開始讀,愈讀就愈覺得應將文化傳承下去。(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40兒童小說集》、《兒童小說又集》……何紫的作品,伴隨不少這一代的父母成長。何紫生於澳門,在香港成長,作品中有他自傳式的故事,講述戰後四十年代的香港,更多文章的創作背景是七十年代中。讀他的作品,除了看到有關友情和親情的溫馨小故事,亦是從兒童的角度記錄當時的社會面貌,是一頁頁香港歷史故事。正如著名作家小思給《少年的我》寫的序說:「史籍,有時難免枯燥……通過人的生活細節,用輕鬆的文筆紀錄下來的小傳,有意無意間反映出來的歷史面貌,就很容易吸收消化。」

阿媚的爸爸沒有發薪……

記得阿媚剛升上中學的時候,爸爸說過:「阿媚,你用功讀書吧,我只要還有能力,一定讓你唸完中學的。」但才過了半年……

回到家,媽媽就拉她坐在一旁,說:「……我也打算學趙大叔那樣,到鬧市去開個小攤檔……你也就停學了吧,跟我一起上街做小販去。」

——〈小小販〉,《偏心》

故事主角多家境窮困

何紫的專題展覽早前在西營盤餘樂里一幢舊唐樓舉辦,以地圖講述何紫在中西區的足迹,同時展出了何紫的手稿和照片,文物3月中開始移師到香港文學生活館展出。(圖:黃志東)
何紫的專題展覽早前在西營盤餘樂里一幢舊唐樓舉辦,以地圖講述何紫在中西區的足迹,同時展出了何紫的手稿和照片,文物3月中開始移師到香港文學生活館展出。(圖:黃志東)

香港在1978年才開始推行9年免費教育,何紫筆下不少兒童主角因為父母失業,或是弟妹太多,或是因物價漲得太高太快,他們未完成中三,甚至是小學課程便輟學投身社會,有的如上文〈小小販〉般到街上擺賣,有的則到工廠去當童工或學徒。

家境窮困令幼童未能完成學業,物資也沒有現在豐富,例如不是每家每戶都有電視機,小孩子要看電視,就要到鄰居家中,或是到有電視的店舖門外去看;父母早出晚歸工作餬口,年長的姊姊就身兼母職照顧年幼弟妹,下班或放學回來就要做飯、幫弟妹溫習功課;當年小學仍是半日制,小學生放學後會到公園或街上蹓躂,跟同齡的朋友聯群結黨,四處遊玩,跟今天一孩童一家傭照顧,或是放學後忙於補習上興趣班的繁忙兒童,是兩個世界。這些點滴已不是現今小孩爸媽一代的故事,而是祖父祖母成長的香港。不過何紫的作品,仍然每隔幾年就出新版,圖書館中的圖書仍長期被借出,繼續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品為兒童發聲

何紫1938年出生,到戰後8歲多才入讀灣仔敦梅學校一年級,成為超齡小學生。成績表所見,當時何紫的成績不太好,一年級全班45人中考第44,操行也是丙級。(圖:黃志東)
何紫1938年出生,到戰後8歲多才入讀灣仔敦梅學校一年級,成為超齡小學生。成績表所見,當時何紫的成績不太好,一年級全班45人中考第44,操行也是丙級。(圖:黃志東)

何紫的女兒何紫薇(Carmen)不時會拿爸爸的作品讀給11歲的女兒聽,作為睡前故事。雖然時代已變,但女兒仍然很感興趣,「就好像我們看歷史,當然跟現在不一樣,但也是一個認識,認識那個年代的香港……(我告訴她)媽媽的童年就是這樣,跟你的童年不一樣,那時的社會窮困些、艱苦些。她覺得有趣,聽了一篇後,就有興趣繼續看下去」。

何紫薇又說,兒童文學作品有一些價值觀,是千古不變的,如人的素質,需要互相尊重、愛護弱小,「他的故事除了說教,也是為兒童發聲,令他們有共鳴」,她舉例,有次跟女兒讀〈有鎖的日記〉,說到小主角被父母誤解不懂申辯,寫了在日記本子中,後來被母親偷偷看了,讀時觀察到女兒有反應,知道文章說到了她心坎中,「故事會道出小朋友的心聲,比如他們受委屈、被誤會,但最後都會引導到正面,有諒解、有和解……小朋友看了後就受到啟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是可以透過溝通和互相尊重去化解的」。

何紫女兒:爸爸離世後才細讀其作

何紫是兒童文學大師,創作的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都是以十一二歲的孩子作為對象,他曾經以書名《給女兒的信》著書,收錄了一封封給年輕人的鼓勵信件,但偏偏女兒是在父親過身後,才第一次閱讀爸爸的作品,那時她已經二十多歲。

「他在生的年代,我連跟他傾偈的時間都沒有。」何紫的女兒何紫薇坦白道。何紫年輕時當過三年教師,然後到《兒童報》工作,1981年創立山邊社出版兒童讀物後,他既要編輯圖書,又會應邀到不同場合演講,推廣兒童閱讀。Carmen回憶道,爸爸工作非常忙碌,晚飯過後又會埋首寫作,一晚只睡兩三小時,兩父女傾談時間不多,更加不會談到他的寫作。筆者問Carmen爸爸創作的中心思想,她就努力重讀爸爸的作品和前言後記,以圖從中找出答案。

何紫在1981年成立山邊社,出版過多本兒童和少年讀物,出版社現已被新雅文化收購。(圖:黃志東)
何紫在1981年成立山邊社,出版過多本兒童和少年讀物,出版社現已被新雅文化收購。(圖:黃志東)

辦導賞展覽傳承文化

何紫育有兩子一女,兩個兒子已經移居外地,其中小兒子娶了外國人,幾個外孫都不懂中文。只有女兒Carmen特別在意爸爸的作品,這些年來都在推動,早前就聯同香港文學館舉辦何紫的專題展覽活動,帶參加者到中西區爸爸成長的地方導賞和朗讀文章,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

何紫文物展覽
日期﹕3月18日至4月12日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一樓)

文:譚凱韻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養子當如曹星如

【明報專訊】欣賞神奇小子曹星如,不是因為他的幾多場連勝,而是他的為人。賽後記者會,其實他已經筋疲力竭,依然滿臉笑容面對傳媒沒有半點不耐煩。不是吹噓自己贏了比賽打低對手有幾叻幾勁,而是不斷查找不足,為自己臨場未有跟足教練指示表現不佳而自責。不忘為同門未能有比賽的師弟打氣,還有他對對手的尊重,都教我這個年紀足以當他媽媽的人慚愧汗顏。

為人謙遜 尊師重道

年紀輕輕,能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已經極不容易,待人接物謙卑謙遜,尊師重道,飲水思源,有這麼一個出色的兒子,他的父母絕對居功至偉。比賽之前手腕肋骨鼻樑都受傷,而且傷勢不輕,要中斷在菲律賓的訓練回港治療。明知狀態不佳,對手不弱,勝算可以有幾高?背負着所有香港人的期望,締造連勝紀錄,壓力之大超乎想像,他沒有選擇退縮或要求擇日重賽,我相信曹星如根本早置輸贏於道外。本可立於不敗之地的他選擇繼續挑戰極限,他的風度氣度,更令我佩服!

參加比賽意義何在?

我家大小T有一段日子是拉丁舞比賽常客,真正大開眼界的不是舞蹈,不是技巧,是參賽者及他們的家人的嘴臉及態度。贏了比賽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所到之處猶如明星出巡被父母家人簇擁進出。輸了比賽的滿臉不高興,不是檢討不足如何技不如人,而是忙於投訴比賽評分計算不公。結果不管誰輸誰贏,全部都只能是輸家。參加比賽的意義,究竟何在?莫非是為體育精神做絕佳的反面教材?

試問有幾多個父母會支持兒子學打拳?之前曾經有機會和一個對讀書完全沒有興趣,但對打拳有興趣的年輕人做訪問。他就是為了不肯聽媽媽話放棄學打拳而被逐出家門,只能在拳館留宿,靠兼職維持生計。問他可願意和母親講和,他淡淡然的說自小無心向學,他清楚自己是永遠無法成為她母親想要他成為的好兒子。還記得他講起渴望得到母親認同的時候的淚眼,迫於無奈孤身上路的淒涼,心痛哽咽的不只他,還有我。

為圓夢想 一身傷痕

為了夢想可以去得幾盡?神奇小子用行動證明是無限盡!為了拳賽全身上下傷痕纍纍,即使退役痛楚都會終身伴隨,值得嗎?但能夠轟轟烈烈痛快地活過,真正不枉此生!曹爸爸有子出色若此,在天之靈肯定非常安慰及驕傲!

不屈不撓 成孩子榜樣

不管他往後的挑戰賽結果如何,他都是我的偶像,永遠的冠軍。今年我家小T考DSE,結果如何放榜就知,不管是否如願,我都希望他能以曹星如為榜樣,學習他不屈不撓力爭上游的鬥志,謙厚待人以誠、好學不倦永遠進步的態度。What doesn’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只要咬緊牙根,爬起來的次數,比跌倒的多一次,就是人生的勝利者。

各位DSE考生,一齊加油!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關愛基層:多種媒體展出 教孩子學尊重 藝展呈勞工苦况籲關注

劇場演出——《失落豬排與寂寞啫喱》(選段親子版)是以互動劇場形式,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走進基層家庭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了解香港基層家庭面對的困難。(圖﹕樂施會提供)
劇場演出——《失落豬排與寂寞啫喱》(選段親子版)是以互動劇場形式,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走進基層家庭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了解香港基層家庭面對的困難。(圖﹕樂施會提供)

【明報專訊】子女每天上學會跟保安員說聲早安嗎?放學時,看到清潔工在倒垃圾,大家會跟他們問句好,還是掩着鼻子速逃呢?

這一班靠雙手工作、付出極大勞力,回報卻不是很高的勞動基層,是最易被忽略的一群。一個呈現基層工友辛酸及背後不公平現象的展覽,正希望告訴大家要多關注身邊這群「勞力士」。

樂施會今年聯同攝影師兼策展人謝至德,與十多名視覺藝術家舉辦「勞力是……#窮得只剩份工 視覺藝術展」,透過照片、錄像、行為藝術等形式,讓公眾多角度了解勞動人力大汗背後種種不合理的回報。

父女齊體驗 感受各異

親嘗清潔工——歷奇教練、註冊社工黃鎮昌嘗試了半天清潔工的工作,感受良多。(謝至德作品)
親嘗清潔工——歷奇教練、註冊社工黃鎮昌嘗試了半天清潔工的工作,感受良多。(謝至德作品)

樂施會教育經理蘇培健(Stanley)表示,很多時候聽到家長跟孩子說﹕「你若不努力讀書,將來就會像那個叔叔/姨姨般掃街。」但他認為每一種工作都有其價值,我們都要尊重。「以往我們曾舉辦攝影展,但很多工友其實不太願意出鏡或發聲,單憑照片展覽未必達到效果,所以我們這次選擇用不同媒體和活動去告訴大家這件事,同時給予公眾更多思考空間。」

早前,大家較熟悉的親子界代表人物曾親身體驗工友們的工作,例如獨立記者蘇美智嘗試當保安員,註冊社工黃鎮昌則當了半天清潔工,Stanley說﹕「由他們向家長親口講述體驗,相信更能讓父母知道如何教導小朋友對工友有同理心,以及明白這些職業的正面價值。」除了展覽,主辦單位更於1月15及22日安排多個互動活動,例如專門為親子而設的身教導賞團,引領小朋友明白藝術家背後的創作意念,也為家長提供身教方法的提示。

參與這次活動的黃鎮昌(Marco),帶同快5歲的長女黃悅體驗了半天清潔工人的工作,與一名65歲婆婆於元朗合作清潔街道。「除了掃街,還要把垃圾推到垃圾房,然後把清潔工具推到天橋底,用布蓋好、上鎖。囡囡反而覺得掃地很有趣,又對一切事物感到很好奇,可能她年紀還小,感受沒有那麼多。我呢,工作了半天,的確十分疲累,但又明白到,為何她們會穿長袖衣服,戴上大草帽、面罩?原來掃街時,會有很多小蚊來叮你,又會被太陽曬傷,同時他們亦可能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樣子。」

清潔工常成家長反面教材

Marco說,這些工作要付出很大勞力,而且工時長;工友又害怕跟別人有眼神接觸,這可能反映出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的工作其實在照顧我們,但很多時,看到家長對待這些工友的態度頗有問題,例如指着他們對孩子說要努力點讀書,這是我最反感的。」他感受最深的,是當工作完畢,婆婆脫下面罩與女兒相擁的一幕。「原來婆婆已甩掉一些牙齒,但她與女兒相擁時露出那份笑容,猶如婆孫倆般溫馨,令我十分感動。」

文﹕顏燕雯
圖﹕樂施會提供

辣媽CEO:父母該當成為子女的__

【明報專訊】「子女的天使」——生命是上天的賜予,父母是上天派來守護孩子的天使,讓孩子得以在愛的包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平安成長。栽培孩子之目的只有一個,是為了每對翅膀都能有振翅高飛天際翱翔勇闖新天地的一日。

「子女的魔鬼」——江湖險惡人心難測,種種不良嗜好誘惑何其多?以為把一切包裝掩藏,把子女蒙在鼓裏是保護,結果適得其反,他們完全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他日受到的傷害,造成的禍害更大更多更深。

「子女的知己」——無論酸甜苦辣,無論成功失敗,無論順境逆境,無論何時何地,無所不談,毋須避忌,無分尊卑,家長都是最明白子女心事,是他們最忠實的聽眾及永遠的傾訴對象。

是非分明 犯錯要指出

「子女的敵人」——是非黑白要分明,是對是錯要分清,絕對不可以含糊混淆,不能讓愛沉淪成溺愛。父母有責任指出子女的過失過錯,鼓勵教導陪伴協助他們面對及承擔所有缺點缺失。

「子女的教主」——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什麼該為,不該為,能做不能做。不要以為孩子少不更事,不懂事就不教,立場底線一定要堅定,自小進行品德培育洗腦教育,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身教言教一齊教。即使人不在,教誨精神永留存。

「子女的信徒」——尊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必有獨特的個性,有特殊的才華,有忠於自己的自由及權利。相信他們都有能力作主做決定,相信子女必定有屬於他們要走的人生路,堅信必定很精彩。

「子女的失敗」——子女的基因遺傳自父母,他們的誕生都不由自主。孩子的缺點,所有的不如人,歸根究柢,要問責,要追究的話,只能是父母自己,怎麼怪,怎麼算,都不能算在子女頭上。向孩子展示承擔失敗的勇氣,敗不餒的堅強,汲取教訓的智慧,敗得其所的價值。

以身作則 做子女的榜樣

「子女的成功」——萬丈高樓由地起,失敗乃成功之母,所有的成功都是由失敗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所以成功從來無捷徑,沒有僥倖的成分。父母是子女的榜樣,父母如何,子女也必如何。成為孩子發憤堅持,力爭上游的理由吧!

「子女的老師」——教養,顧名思義先教後養,養不教,父母過,教不嚴,師之惰。學校及老師只是擔當輔助角色,所以子女好與壞,他日的成就,不是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把孩子推入所謂名校,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就能夠打造出來。孩子需要的不是生涯規劃,是生命教育;不是操練考試成績的老師,是學習如何做一個人的人生老師。

「子女的學生」——子女的行為是父母的鏡子,學習正視自己的所有不足,學習如何和子女溝通相處共處,學習如何做負責任的父母,學習如何令子女為自己驕傲,終身學習,至死不渝。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生命教育﹕校園默想小徑 學生反思生命 表達自我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的校園裏設有默想小徑,位於校園角落,環境優美和寧靜,正好讓學生默想個人生命。(圖﹕楊柏賢)
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的校園裏設有默想小徑,位於校園角落,環境優美和寧靜,正好讓學生默想個人生命。(圖﹕楊柏賢)

【明報專訊】為了讓學生活出正面人生,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下稱馬循小)早於十多年前,便有教師到台灣、廣州等地,就生命教育取經。到了今天,生命教育已獨立成科,每循環周都有相關課堂,但卻沒有考試。「生命教育的意義,不是要學生回答標準答案,而是表達自己。」校長陳錦輝說。

課程配合成長階梯

因此,在生命教育課本中,每個單元都有一頁「我的心聲」,讓學生表達對課堂的感受,並邀請家長和教師作出回應。有份編寫課本的馬循小生命教育科統籌教師許佩麗指出,課程內容須配合孩子的成長階梯﹕一年級時自我了解,認識不同情緒,高小時就多講群體相處;小五生面對呈分試,便學習應對壓力;小六生準備升中,便鼓勵他們追尋人生理想。

除了課程外,各級的主題活動也因應成長階段而設。小一生要面對新校園、新階段,學校便為他們舉辦啟蒙禮,學生逐一走到班主任面前,接受教師的鼓勵和祝福;小五則有無桌椅日,讓學生整天坐在地上,體驗貧窮滋味,啟發對社會的關懷。

每班學生都有機會來到默想小徑,閱讀兩旁展出的繪本內頁,並進行討論。(圖﹕楊柏賢)
每班學生都有機會來到默想小徑,閱讀兩旁展出的繪本內頁,並進行討論。(圖﹕楊柏賢)

相比起單向地灌輸價值觀,馬循小更着重學生的體驗、思考。在今年增設的「電影生命教育」中,每級都有一套主題電影,例如四年級學生觀賞《獅子王》,從中體會堅忍和勇於冒險的精神。教師亦會設計相關教材,引導學生反思電影與自身的關係。

看電影固然高興,更開心的是走出課室。在馬循小的校園角落,有一條去年才正式啟用的「默想小徑」,兩旁展示出繪本的內頁。每班都有機會來這裏上生命教育堂,學生一邊前行,一邊閱讀繪本,思想當中內容,再在教師引導下分組討論。

在課堂時間以外,學生也可趁小息到默想小徑。陳錦輝表示,恆常課堂只是生命教育的其中一個元素,更重要是營造氛圍,讓學生能安靜下來。小徑鋪上了紅磚、搭上小木橋,正是要打造出優美的環境,幫助學生反思生命。

有系統地推行生命教育,另一好處在於建立關係。每班的生命教育科都由班主任任教,正好促進師生關係,「生命教育堂上,學生有很多機會講自己的事,班主任便能參與他們的生活和成長。他們日後遇上逆境,自然想跟老師分享」;同時,親子關係也會變得親密,「有一次,學生要訪問媽媽的懷孕經驗。試想像,他們回到家中,不再是匯報功課進度,而是問媽媽『你懷着我時辛苦嗎?』兩者效果很不同」。

主題活動體驗懷胎苦

默想小徑鋪有不同顏色的小石頭,這些都是學生在美術堂的填色作品。(圖﹕楊柏賢)
默想小徑鋪有不同顏色的小石頭,這些都是學生在美術堂的填色作品。(圖﹕楊柏賢)

陳錦輝指的是二年級主題活動,訪問媽媽只是事前工夫,活動當天,學生要在校服內放入氣球,再玩競技遊戲,其間要保護氣球不被壓破。家長賴太分享指,兩個兒子對此記憶猶新,「大兒子已畢業升中,但到現在還會提起這次體驗,小四的小兒子亦一樣」。這也是賴太欣賞馬循小的地方,「不是憑口講媽媽多辛勞,而是給孩子貼身感受」,例如大肚後,連伸手到洗手盆都有困難,學生親身試過,便特別難忘。

鄭太亦有兩名兒子就讀馬循小,他們最深刻的是一次遊戲,「他們和同學坐在地上,圍成大圈,老師說圈裏要填滿白色,於是他們脫掉白鞋、外套,統統放進圈裏」。後來兒子跟賴太分享,透過合力完成任務,明白到任何難題都有解決方法,「有了生命教育,兒子的思想也變得正面,懂得設法解決困難」。

關懷行動.陳葒校長:三色喚醒全城關懷學童

面對接二連三有年輕生命流逝,成年人需要伸出援手。一群家長,包括曾任香港匯知中學創校校長、現為「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正發起「屹立的色彩——全城關懷學生行動日」,活動將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4月7日)舉行,透過活動希望表達大人們承諾關懷學生、關懷子女。

活動以寓意「生命色彩,屹立不倒」的紅黃藍三色不倒翁作為象徵物,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攜手合力關懷學生。參與者可於4月7日上午6時至晚上10時內,以任何形式,不論立體或平面實物,甚至是非實物如投影、動畫等,公開展示三色不倒翁,並上傳至此活動的facebook專頁及個人facebook內,藉此喚醒社會對學童的關注,並從今以後,一起以不同層面的實質行動,為孩子建構一個正常健康的成長環境。

■屹立的色彩——全城關懷學生行動日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RolyPolyDay

2017年3月7日

辣媽CEO:怪獸媽 誓要囡囡確診ADHD?

【明報專訊】真沒想過那句古老十八代才會講的「寧生敗家仔,莫生蠢鈍兒」,在今日才真正發揚光大,點止金句咁簡單,簡直是金科玉律。但有in又有out,「虎毒不吃兒」正式被out,我一直以為做父母的即使不理子女快不快樂,最低限度都會望子女健康成長,但原來我徹徹底底的錯了,發幾多次夢都未曾想過,有朝一日「禽獸不如」的竟是為人父母者!

以為ADHD藥提升集中力

為了子女學業成績樣樣要贏要第一,有報道說竟然有父母想盡辦法,希望子女確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可以名正言順食精神科藥物,以為可以集中精神讀好書。要不是有精神科醫生實在睇不過眼挺身而出,實在很難相信這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禽獸父母的存在。

哭求醫生處方「讀書藥」

知道子女沒有病,理應開心才是,難掩失望都已經夠離譜;竟然堅持繼續睇醫生,直到子女被確診才肯罷休。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不是講玩,如果真有病,當然只能衡量輕重,兩害取其輕;但實情竟是眼見成績本來比自己女兒差的同學,被確診並食了藥之後,成績變得比女兒好,於是聲淚俱下求醫生照處方開藥?我憤怒都不知道可以如何怎樣形容!

幼兒階段幾歲人仔坐唔定,因為腦袋還在發育發展中,三分鐘專注力已是極限。在這個腦部發展的關鍵時候,小孩子需要透過不斷探索認識新事物吸收新知識,所以求知慾好奇心極其重要。要求他們乖乖坐定定做幾個鐘頭功課寫字補習,根本就是虐兒。小小年紀已經要承受背負種種期望壓力,身心飽受摧殘,還要被病入膏肓的變態父母逼去睇精神科,日日活受罪。變態父母的惡行,令人髮指。

以前教仔 識講吃得苦中苦

不知不覺寫親子專欄寫了好幾年,真正愈寫愈傷心。上一輩的父母一般教育水平都不高,雖然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心一樣迫切,但都懂得教子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硬道理,教我們做人不怕蝕底,要爭氣更加要有骨氣,真心相信行行出狀元。

父母教育水平愈高愈霸道

現今的父母教育水平愈高,就愈是霸道,事事都要和其他人鬥,鬥成績鬥學校鬥比賽總之什麼都要鬥,只能贏,不能輸不在話下,最怕蝕底和執輸,一手造成了幾多悲劇慘劇?老老實實,變態怪獸父母如此堅信有起跑線存在的話,根本就連生仔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一出世就注定輸一世,無論如何怎樣比,都不可能比得上李嘉誠李兆基的子孫們的起跑線,因何自作孽禍延下一代?

千方百計要子女成為頂尖,即使逼他們走上絕路都在所不惜的變態怪獸父母,請問自己又有幾頂尖?要子女為自己攞彩攞光攞威,又可曾做過些什麼令子女值得為有這樣的父母而覺得驕傲的事?講一套做一套,教子女如何信服?

即使這位精神科醫生有醫德有腰骨拒絕處方,坊間還有很多其他途徑買得到藥物。除了繼續痛心,我們都只能袖手旁觀?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