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伙美平台 測酒型人格兼賣個人化葡萄酒

GREAT WINE創辦人林丹妮和趙詠詩表示,近年紅酒愛好者日眾,口味亦更趨個人化,透過問卷(圖)等不同方式收集數據後,餐廳可得知顧客裏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GREAT WINE創辦人林丹妮和趙詠詩表示,近年紅酒愛好者日眾,口味亦更趨個人化,透過問卷(圖)等不同方式收集數據後,餐廳可得知顧客裏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明報專訊】個人化葡萄酒品酒文化漸趨流行,唯鑑賞紅酒仍予人難以入門的感覺,不少品酒新手閱讀眾多的專業酒品評論後,仍然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入手,有港人看準商機,與美國智慧葡萄酒分析平台合作,提供快速測試酒型人格(Vinotype)服務,並因應用戶的喜好推薦適合的葡萄酒,及售賣對應各人獨特口味的酒品,為品酒新手打開方便之門。

在香港長大的趙詠詩(Michella)在大學結識另一位合伙人林丹妮(Danni),二人閱讀了一份關於葡萄酒的研究報告後,得知各人的味覺神經敏銳度,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喜歡什麼酒,同時人們都會因為自己的性格和飲食習慣,對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喜好,故萌生出發展個人化葡萄酒市場的想法,最終在2015年成立GREAT WINE。

Michella表示,酒型人格分為4型,包括喜愛甘甜及清淡葡萄酒的Sweet (甜蜜型)、對味道較挑剔及喜歡探索新味道的Hypersensitive (超敏感型)、對葡萄酒各種味道的接受能力較強的Sensitive(敏感型)及追求強度和重口味的Tolerant(寬容型)。現時GREAT WINE推出因應酒型人格而釀製的個人化葡萄酒,價錢由18至25美元不等。Danni表示,精品葡萄酒(Fine Wine)銷量下降,葡萄酒總體銷量卻增長,市場不再盲目選擇貴價葡萄酒,而轉向購買適合自己的葡萄酒,故公司推出針對顧客口味的個人化葡萄酒,希望開拓葡萄酒市場。

boss_2017-07-31_a3

使用大數據 助餐廳分析客人喜好

boss_2017-07-31_a2另外,GREAT WINE亦向葡萄酒零售商及餐廳提供企業版分析服務,Michella解釋,外國餐廳擁有各自的酒單,提供五花八門的葡萄酒,食客未必知道哪一種葡萄酒才適合自己,而公司會預先為企業用戶分析酒單,將各種葡萄酒分門別類,之後餐廳可邀請食客花5分鐘填寫簡單問卷,讓平台分析出客人的酒型人格,再推介餐廳酒單中適合的酒品。同時,平台也會採用大數據分析,餐廳可得知顧客裡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目前,GREAT WINE業務集中在美國和中國,Michella表示,未來公司將會集中開發內地和香港市場。她解釋,香港酒店數目眾多,企業客戶的市場潛力大,加上香港品酒文化漸濃,每年報考品酒考試的人數極多,故希望進駐香港,發展香港的個人化葡萄酒市場。

2017年5月1日

安全駕駛App 吸9.5萬用戶 設計遊戲化 儲分換優惠

【明報專訊】香港路窄車多,駕駛者最怕是遇上交通擠塞。為方便市民即時接收最新交通消息,有手機App為駕駛者提供互動平台,讓大家提供第一線的路面消息,包括各類交通情況、快速報料收料內容,再配合其語音廣播、駕駛行為分析功能,以及遊戲化設計,吸引駕駛者使用,並推廣安全駕駛。兩年下來,這App已吸引9.5萬名用戶安裝,還計劃衝出香港,開拓其他市場。

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右)及營運總裁冼慧兒(左)表示,OMyCar結合駕駛者互動互助、駕駛行為分析以及遊戲化設計三大理念,希望有助推動安全駕駛。
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右)及營運總裁冼慧兒(左)表示,OMyCar結合駕駛者互動互助、駕駛行為分析以及遊戲化設計三大理念,希望有助推動安全駕駛。

數碼港培育公司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表示,他和另外兩名創辦人以及營運總裁冼慧兒於2014年認識。由於4人都是車主,所以很自然的會交流駕駛經驗。雖然其中一名創辦人是新加坡人,但他們發覺,不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原來大家都有一些相近的煩惱。「例如兩者都是地少車多,不夠泊車位。有時將車泊在路邊僅僅兩三分鐘,落車去廁所或者買個包,都會被抄牌。」許翰勰說。另許翰勰和冼慧兒都表示,其實很多車主都喜歡互助,即使沒有金錢利益,最常見的就是互相通報抄牌地點或交通擠塞等消息。

因此,他們在同年已開始構思,要開發一個手機App來互通駕駛消息等,但他們最初構思的功能很少和很簡單,亦沒有想到什麼商業模式,只是單純地想讓一班圍內朋友使用。直至2015年中,他們的構思才較完整,於是正式成立公司,推出名為OMyCar的手機App。

預設多項選單 報料毋須打字

許翰勰表示,其實在公司成立之前,facebook上已出現了一些本地車主或駕駛者互相通報駕駛消息的群組。然而,在facebook報料需要輸入較多文字描述,包括地區和街道、方向、事故等,實際上並不方便,也對駕駛構成較大影響。所以,他們認為,必須推出一個方便易用的手機App。

許翰勰所說的方便,是指在手機App的用戶介面設計上花心思,再配合智能手機的定位功能,令用戶報料時完全毋須打字,用手指點幾下就能將消息發布出去,將對駕駛的影響減至最小。OMyCar內已經預設了很多選單,包括事件類型、地區和街道、方向、嚴重性、影響線路等。例如事件類型方面,就細分成抄牌、快相警示、交通擁擠、交通意外、車輛故障、封路措施、突發事故等,影響線路也可以選擇快線、慢線或中線。

另一方面,當用戶以OMyCar收料時,亦可自行設定不同類型、地區、時間,或者附近1公里至3公里的事故,彈性非常大,這可以避免受到距離太遠的事件干擾。用戶只需一面駕駛,一面開啟App內的廣播功能,當汽車駛近出現事故的地方時,就會有語音提示,毋須分心查看手機屏幕。由於OMyCar使用方便,兼且能通報多種路面情況,2015年中推出之後,在完全沒宣傳下,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吸引了兩萬多人下載。

boss_2017-07-28_a2

車主自發報料 速度勝傳媒

App用戶報料的自發性亦相當高,令消息又快又準,甚至壓倒了傳媒。許翰勰表示,因為OMyCar的用戶分佈全港各區,他們看到路面事故就透過OMyCar通報,所以其交通消息絕對快過電台以及部分大型傳媒的網站。以採訪當日為例,早上西沙路近泥涌一段因嚴重水浸,全線封閉來回方向,而早在當日早上9時許,已有用戶在OMyCar上報料。

許翰勰和冼慧兒又表示,以往人們衡量安全駕駛時,往往是以被扣多少分來作比較,但其實這並不算是真正客觀的標準,因為扣分少的駕駛者很可能只是熟知雷射槍測速和交通警的位置,懂得避開而已。該公司開發OMyCar時,就非常注重安全駕駛,除了使用科學化的方法分析數據外,還加上遊戲化和積分獎賞式的設計,吸引用戶盡力爭取高分。

原來用戶每次駕車時開啟了OMyCar,程式都會自動檢測他有沒有在任何路段超速、急加速、急煞車、急轉彎等情形,若出現這些情況就會酌量扣分。當車程完結時,程式會給予用戶一個分數(最高為100分,最低為60分),這可以協助用戶了解其駕駛習慣,從而改進,提高安全度。若用戶自覺夠高分,還可以將成績分享到社交媒體。

分析車速數據 改善駕駛習慣

此外,每名用戶還有一個「駕駛里程」,這不單計算他們的累積駕駛里數,還會根據他們被扣分的情形,以及發布路面消息的次數來作調整。用戶累積這些「駕駛里程」,就可以好像玩遊戲般升級。現時OMyCar一共將用戶分成5級,等級最低的稱為「馬路殺手」,其次為「P牌仔」、「老司機」、「賽車手」,最高級的稱為「車神」。用戶還可使用「駕駛里程」,來免費兌換一些贊助商送出的服務、禮品或優惠,包括洗車、洗引擎、換偈油、入油、罐裝飲品、購買汽車精品、餐飲消費等。

截至今年7月中,OMyCar的累積下載人次已超過9.5萬,其中約17%至19%的用戶更是每日都使用。若以私家車車主和職業司機來分類,則大約有七成用戶為車主,三成用戶為職業司機,男女用戶比例則約8比2,而OMyCar的facebook專頁亦有超過2.73萬粉絲。許翰勰笑說,近來愈來愈多用戶成為「車神」,將來可能要在「車神」之上再增設5級。「我們乃透過遊戲化的設計以及駕駛行為分析,來推動大家安全駕駛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結合線上線下推銷 榴槤BB創商機

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透過將「貓山王」榴槤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令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可做。圖為他攝於該公司的觀塘專門店。(劉焌陶攝)
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透過將「貓山王」榴槤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令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可做。圖為他攝於該公司的觀塘專門店。(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榴槤的味道並非所有人都受得了,但喜歡它的人,卻會好像上了癮、著了魔。「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亦是因為一次到大馬公幹,吃過當地著名的「貓山王」榴槤,將之輸入香港,而創出一盤生意,並逐漸將之擴展至其他華人市場。

「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表示,他由幾歲大就已經開始吃榴槤。只是,以往一直都是吃泰國榴槤。直至2014年中,他到馬來西亞公幹期間,才在路邊的攤檔首次吃到當地著名的「貓山王」,覺得與別不同。

吃「貓山王」自拍照啟發創業

袁家駒解釋,「貓山王」有多種味道,而且很濃郁,層次很複雜,吃完後還覺得有「餘香」。當時,他將一幅吃「貓山王」榴槤的自拍照放上自己講飲食的Facebook專頁,瞬即吸引了1000多個like。不少網友還向他查詢「貓山王」榴槤的售價。

有見反應熱烈,他回港後就開始在facebook經營代購「貓山王」榴槤的業務,託馬來西亞的朋友在當地市面入貨,然後空運來港。第一次的反應不錯,但第二次就有部分顧客投訴,收到的「貓山王」榴槤太熟,或者有蟲蛀等。

初經營代購受挫 決鑽研包裝冷藏技術

馬來西亞的朋友聯絡榴槤園主了解問題。原來每批「貓山王」成熟收割時,已有商人向他們購入當中質素最好者。因此,在馬來西亞市面零售的,其實已經是賣剩的貨品,價錢才相對便宜。

由於從市面入貨的方式難以保證質量,袁家駒只好暫停代購業務。同年12月,他透過馬來西亞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榴槤園主,並在香港找到3名朋友合作,試驗直接向那個榴槤園購入「貓山王」,然後作真空包裝和急凍儲存,空運來港,看看能否保持質素。試驗了6、7批貨,終達到滿意的效果。2015年7月,他和3名朋友正式成立「榴槤BB」,以網購形式運作。最初,該公司只是銷售原個「貓山王」榴槤以及其急凍果肉。後來發覺兩者的利潤並不太高,尤其是原個「貓山王」。這因為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每年只有6至8月與12月至翌年1月兩段收成時間,在其他時間就無法原個銷售。

藉副產品平衡四季收入

為了避免收入大幅波動,該公司實行改變策略,將原個「貓山王」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包括榴槤月餅、雪條、即沖咖啡和拉茶(加入了榴槤粉)、蛋卷、果乾等,以攤分在一年四季銷售。袁家駒承認,之前已有其他公司推出類似的榴槤副產品,但多數是採用香精製成,並非好像該公司般以果肉磨粉製成,而且種類未必有這麼多。

2015年12月,該公司在「香港冬日美食節」中參展,首批5000支榴槤雪條在3日半已全部賣出。袁家駒表示,這是他們首次與顧客面對面接觸。這次參展令他感到除了線上宣傳外,也必須進行線下活動,互補不足。

首創「榴槤放題」 累計逾4500人參與

與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全場爆滿。未來擬續舉辦,並加插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環節。
與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全場爆滿。未來擬續舉辦,並加插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環節。

去年7月,該公司和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首次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以提供5個品種的榴槤、390元任食2小時作招徠。結果,每場50人、6場全部爆滿,更吸引到很多報章飲食版和視頻網站報導。短短幾日,該公司的Facebook專頁的粉絲,即由萬多人增至2萬人。

袁家駒即時決定乘勝追擊,在9月再舉辦「榴槤放題」,入場費提高至450元,但提供7個品種的榴槤,6場門票(每場168人)亦在2日內全部賣出,最終要加至11場。

今年1月,該公司第三次舉辦「榴槤放題」,這次更移師至婚宴場地舉行,每場60圍、每圍10人,即共600名顧客之多,仍然辦了4場。埋單計數,三次「榴槤放題」的入場人次合計多達4548。

雖然「榴槤放題」不會帶來額外盈利,但可以賺到人氣和媒體報道,故此該公司已決定,在今年12月再舉辦「榴槤放題」。這次至少會為時一星期,每日1至2場,但為了改善服務質素,每場只接待100人以內。屆時,將會在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的環節,以吸引更多眼球。

年底拓美加華人市場

袁家駒透露,該公司初期是找其他食品廠代工生產榴槤副產品。但因為榴槤氣味濃烈,那些機器生產完榴槤副產品之後,需要清洗很長時間,才能夠生產其他食品,所以有些食品廠也會推掉該公司的訂單。

為了擴大產量及保證榴槤質量,「榴槤BB」一年多前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
為了擴大產量及保證榴槤質量,「榴槤BB」一年多前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

為了擴大產量,該公司年多前已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8成種植「貓山王」,2成種植D24。今年4月,再在馬來西亞自設廠房。

現時,除了網購業務之外,該公司還在香港設有1間專門店,在廈門則有2間。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旗艦店則將於8、9月間開業。此外,該公司在香港亦有4、5個B2B客戶。約2星期後,該公司的產品會在澳門一家手信店上架。8、9月間,則會在新加坡的超市上架。今年底,更會出口至美國和加拿大,賣給當地的華人。內地方面,亦可能會在今年底,開始在福建省發展加盟店。

去年,「榴槤BB」的銷售額已超過1100萬港元,今年則可望再增長大約50%。但因為持續加大投資以擴充規模,現時只屬收支平衡。袁家駒乃中文大學的舊生,該公司月前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傳承基金」主辦的第一屆「中大創業大賽」,就取得亞軍。

大學未畢業已網上賣書

袁家駒在2000年畢業於中文大學生物系。他透露,早在大學二年級時,已在網上賣書來賺取一些收入。大學畢業後,他亦一直從事有關網上的工作。最初是自行在eBay上賣東西;其後加入一家內地玩具廠,並協助它建立自有品牌,以及在網上銷售有關產品。後來回港加入一個團購網;離職後就自組公司,協助企業在Facebook上宣傳。

創辦人經營4 fb專頁 粉絲逾百萬

在創辦「榴槤BB」之前,他已經營4個Facebook專頁一段時間,內容分別是關於飲食、旅遊、親子、投資,以備將來經營這些生意時有用。4個專頁的粉絲合共逾100萬人,單是飲食專頁「飲食通」的粉絲已超過40萬人。對他來說,經營「榴槤BB」的facebook專頁,並不太困難。雖然榴槤是較為小眾的水果,但袁家駒在經營「榴槤BB」的過程中,摸索出一些可以應用於其他水果的商業模式,例如大造副產品、舉辦放題等。他計劃明年成立另一個品牌,以經營其他蔬果的生意。

咖啡店、甜品店創業學問多 管人、管財、營運要通通識

boss_2017-07-10_A1正所謂「力不到不為財」,以創業為例,不是有意念、資金便足夠,還要全副心思投入,事事親力親為,懂得管理帳目之餘,亦要管理人,才有望成功守業及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有志創業者,務必要充分做好事前裝備,增進相關知識及多參考不同經營者的個案,相信在創業路上能夠事半功倍。

做老闆好過打工,相信是不少打工仔的心聲,然而不一定是事實。智庫業務顧問創辦人,曾先後經營超過 40 門不同生意的甘子揚 (Joseph) 不諱言,並非人人都適合做老闆,要具備很強的抗逆、決策、創新能力等特質。

「特別是創業初期,最少要守一年半載;加上不論生意是好是壞,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舉例:生意好時,或會面臨人手不足、場地不足、顧客投訴增加、員工抱怨工作量太大等,故經營者要堅守信念,保持正面的心理質素。」

餐飲業:門檻低競爭大 建立不同世代團隊

甘子揚 (Joseph)
甘子揚 (Joseph)

近年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甜品店林立,Joseph 指,相對於其他行業,餐飲業門檻較低,營運方式簡單,故成為不少創業者的心水選擇,然而競爭大。他提醒,餐飲屬人手流動性大的行業,經營者在建立員工團隊方面,可考慮由不同世代的員工組成,因每一代人的性格特質有別,一來能做到互補長短;二來亦不易受到同輩影響,有助保持員工團隊的穩定性。

教授創業竅門 掌握市場、營運知識

創業是一門大學問,有見創業風潮愈吹愈烈,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遂開辦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課程,每年培訓了逾 100 名學員。該中心課程主任關海寧指,大部分學員都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對創業感興趣,卻欠缺相關知識及渠道去了解創業,故中心邀請了不同行業專家,分享其創業經驗及心得。

其中「咖啡店創業及市場推廣」及「甜品店創業全攻略」課程,前者內容涉獵開設咖啡店所需的牌照申請程序及方法、營運管理、市場策略及最新推廣方法;並會安排學員到咖啡店參觀,親身了解店舖陳設及營運。後者則會分析市場趨勢,教授甜品店創業竅門、開業注意事項,以及成功經營個案分享。另兩個課程同樣設有多款咖啡/甜品及糖水製作示範。

擔任課程導師的Joseph指,過往曾有「準老闆」學員,透過上述創業課程,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咖啡店、甜品店創業 Tips

Joseph 有以下建議及提醒:

  • 最少要預算多半年的守業資金。
  • 以開設甜品店為例,選址方面,可考慮周邊多食肆 (一個商圈 800 米範圍內有 15 間食肆),附近有教會、戲院、大型連鎖教育中心等的位置。
  • 店舖可不時舉辦咖啡調配及拉花、曲奇、皮革等手作工作坊,有助帶來額外收入及引入新客源。
  • 善用照片導向的社交網絡平台如 Instagram、Facebook 來宣傳店舖、產品,以及與顧客進行互動。
  • 要在喜新厭舊的餐飲市場穩佔一席位,留住顧客心,具備創新精神不可少,包括不時推出新產品、為顧客帶來新體驗等。舉例:產品引入 DIY 元素,讓顧客一起參與,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港初創開發 無障礙手機App助盲人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左)和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復康教育專員吳家麟(右)都希望,借助資訊科技,可以減低視障人士的不便和弱勢。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左)和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復康教育專員吳家麟(右)都希望,借助資訊科技,可以減低視障人士的不便和弱勢。

【明報專訊】智能手機的出現,對視障人士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本地初創企業iSEE Mobile Apps聲言,要透過資訊科技來打破隔膜。該公司已開發了幾個手機App,希望協助視障人士解決分辨鈔票、閱讀新聞、光顧食肆等日常生活問題。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表示,該公司最初是由兩名畢業於公開大學、已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軟件工程師馮廣照和雷健青在去年6月發起成立的。因為其中一人有親戚是視障人士,明白視障人士在香港日常生活如何不便。有數據顯示,全港約17萬名視障人士當中,原來大約一半已擁有智能手機。

親屬為視障人士 發起人深知其苦

於是兩人想到,不如成立一家社會企業,為視障人士研發一系列的手機應用程式,協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當時,正在嶺南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的譚皓元和潘展宏得悉計劃後,覺得頗有意義,就加入成為核心成員,分別負責客戶關係和業務拓展工作。

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協助視障人士解決分辨鈔票、閱讀新聞,以及光顧食肆等三大日常生活問題。

以分辨鈔票為例,視障人士以往倚靠用手觸摸鈔票,以及自設一套摺疊鈔票角位的方式來分開不同面額的鈔票。除了不方便,還有諸多缺點。例如一些用舊了的鈔票會較難用手觸摸去分辨。先天失明的人可能自小已習慣,但對於後天失明的人來說,這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和適應。

港元鈔票識別App 全球首創

boss_2017-07-26_a2馮廣照和雷健青只用了兩三個星期,就開發出可以辨認本地鈔票以及讀出其面額的手機應用程式iMoney。然後,邀請了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科技小組以及數十名會員試用,確認其效果不錯。據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表示,以他們所知,市場上早已經出現了能夠分辨美元、歐元甚至人民幣鈔票的面額的手機App,但卻一直未有能夠分辨港元鈔票面額的手機App,iMoney有可能是第一個。

閱讀網上新聞方面,其實在個人電腦上,十多年前已經有屏幕發聲軟件讀出電郵、網頁或文書檔案等。但在智能手機方面,這類手機App的發展卻較遲,表現也不是很好。潘展宏表示,現時以智能手機登入不少新聞媒體的網頁時,後者都會彈出一幅幾乎遮蓋整個畫面的圖像廣告。但一般屏幕發聲手機App不懂得讀出圖像廣告,亦不懂得避開它或者關閉它。若要視障人士用手指關閉這類廣告亦非常困難(這類廣告的關閉位置非常細小)。

該公司自行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iNews,透過政府的公開資料庫「資料一線通」(https://data.gov.hk)免費取得香港電台的純文字新聞。視障人士只需利用智能手機本身具備的「朗讀」(VoiceOver)功能,就可以聽到新聞。潘展宏透露,其實該公司還曾經詢問多份本地報章可否合作,但絕大部分報章都未有什麼回音。他們希望將來能夠引入多一些的傳媒的新聞。

朗讀香港電台新聞及食肆餐牌

至於視障人士光顧食肆,最大問題就是看不到餐牌,該公司設計iMenu程式,希望收錄市面不同食肆的餐牌菜式和分店位置資料,「朗讀」給視障人士聽。但找食肆提供餐牌卻非常困難,兩個多月也只有20餘家食肆願意提供餐牌。絕大部分食肆都屬於小店,只有瑞士㗎啡室等屬連鎖經營者。原初他們希望向每家食肆收取400元的年費,作為將餐牌菜式和分店地址等資料輸入iMenu的服務費。但考慮到食肆初期的反應,後來決定暫時不收費。近日再有20家食肆提供餐牌,將於7月上線。

獲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冠軍

暫時該公司為視障人士開發iMoney、iNews及iMenu這三個程式,都是免費下載,亦未有在程式內引入廣告收入。該公司去年成功申請「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的10萬元資助。此外,在「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2016」(HKSEC 2016)中更勇奪冠軍,獲得30萬元獎金。另外,該公司參加「心苗亞洲」(SOW Asia)的加速器計劃。

明年才大學畢業的潘展宏強調,為視障人士及其他傷殘人士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是公司成立的宗旨,這點不會輕易改變或動搖。不過,若可承接商業客戶委託的程式開發工作,來取得收入,並視乎需要來調整兩方面分配的時間比重。另外,該公司亦考慮,將來向安裝iMoney的用戶收取一次過費用;iNews則可能每隔十幾段新聞加插廣告。至於iMenu,則可能向每家連鎖式食肆收取400元年費。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馮凱鍵

居港日本人創業 做個人色彩骨格分析

峰京子(圖)為香港唯一一個獲JAPCA色彩分析師資格的人,希望更多香港人認識個人色彩及骨架分析。
峰京子(圖)為香港唯一一個獲JAPCA色彩分析師資格的人,希望更多香港人認識個人色彩及骨架分析。

【明報專訊】「女人的衣櫥永遠少一件衣服」是不少女人信奉的至理名言,但當衣櫥塞爆卻每天仍無法決定穿什麼,或許你最需要的不是「血拼」,而是先了解什麼衣服適合自己。居港18年的日本人峰京子(Mine Kyoko)兩年前創辦Personal Color & Style,希望將個人色彩和骨架分析理論傳遞給港人,不用「爆買」也能選到合適的服飾,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最大。

峰京子早年因工作關係來港,很快愛上這裏,1999年藉着一家美容機構的工作邀請,毅然移居香港,結婚生子。本來在SHISEIDO旗下化妝品牌Cléde Peau Beauté擔任培訓經理,但有了女兒後,家庭和工作難以兼顧,為了更自由安排時間,她放棄高薪厚職,自己創業。

在化妝品行業20多年,在護膚和化妝方面峰京子頗具心得,不過她認為這兩者非一蹴而就,都需要長期堅持,但亦有瞬間能令膚色和體態變美的方法,就是「個人色彩分析」及配合骨架選擇服飾的「骨格分析」。

峰京子表示,每人都有與生俱來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顏色,穿合適的顏色,才會令面色更年輕更添朝氣,而個人色彩分析就是要根據個人皮膚、瞳孔、頭髮等顏色和其他特徵,找出最適合的顏色。這個理論在日本很流行,如SHISEIDO銀座本店就提供色彩分析服務,購買化妝品時,辨別自己膚色屬於yellow base(黃色基底)還是blue base(藍色基底),再選用合適的化妝品色號,就能使膚色更漂亮;日本大型百貨店伊勢丹也推出了個人色彩購物顧問,同樣是根據顧客膚色來挑選適合的裝束。

boss_2017-06-19_A3

不過香港大部分人對個人色彩理論還沒有概念。「相比起『適不適合』,香港人更看重『喜不喜歡』」,峰京子稱,日本人原本更保守,但也因為色彩理論的普及開始尋找適合的服飾,而港人更崇尚突出個性,而且隨年齡增長,肌膚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問題,服裝顏色不適合的話,會使膚色暗沉,皺紋突顯,所以成熟女士最好學習關於個人色彩的理論,美麗度將大大提升。

除了顏色之外,服裝的剪裁設計和身材是否配合都很重要,「如果色彩對了,但剪裁、設計、質地不對的話,穿起來也不漂亮」。所以峰京子一年前開始進修骨架分析理論。骨架分析通過分析由肩膀至兩臂、背部、腹部、腰間乃至膝蓋、足部的骨架和線條,判斷適合什麼樣的服飾。比如適合長西裝還是短夾克,適合硬料還是絲質,其他如髮型、鞋履、飾品等搭配亦有講究。

boss_2017-06-19_A2

只需分析一次 終身受用

峰京子表示,兩種理論都是只要分析一次,就可終身受用。很多顧客都驚訝於不同顏色襯托下臉色的改變,尤其是香港顧客,有些人可能一直只穿一種顏色的衣服,但經過分析後,不曾嘗試的顏色卻意外地發現很適合自己。「和客人一起為了變美而努力,提出建議,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經驗,希望這個理論在香港流行起來!」

知道了適合自己的色彩和骨架,但到商場買衫仍然一頭霧水怎麼辦?有見及此,Personal Color & Style亦提供私人導購服務,協助客人揀衫。問及峰京子通常在哪裏買衫,她就無奈表示,香港遍佈快速時裝和奢侈品牌,但中間檔次的服裝品牌難覓,日本品牌又比日本貴很多,她一年有多次機會飛往日本,所以一直在日本購買。當然若客人想讓她一起飛去日本買衫也可以,只要負擔全程費用。Personal Color & Style還提供曾風靡亞洲的「斷捨離」服務,幫客戶整理衣櫥。學了個人色彩和骨格之後,自己若還是未夠把握,峰京子會上門對衣櫥進行整理,把不適合的衣服丟掉,為房間騰出空間。

私人導購整理衣櫥一手包辦

目前客戶中,日本人仍佔大多數,香港人只佔三成,且大多是從英美得知色彩理論後再找到她。一些剛剛生育的媽媽身材走樣,不知穿什麼可以更漂亮更適合,也會來學習。峰京子也歡迎男士,不過需要和女伴一起來。峰京子坦言,目前實際沒很多收入,因為大家真的對這個概念知之甚少,她又笑說會考慮用facebook宣傳,雖然她很不擅長。

香港租金太貴,峰京子選擇在家工作,不過原本就一直做培訓工作的她,也希望能開辦講座,將客戶拓展到企業員工。「日本夏天實行Cool Biz政策,鼓勵職員上班時不穿厚重西服,改穿休閒服,但有些人的休閒裝不太得體,如何讓員工穿得休閒又不失禮,日本某些機構就會提供這樣的講座,轉職面試時,也有機構提供如何穿着裝扮的講座。」

「色彩診斷師」資格 日本僅187人

個人色彩理論20多年前由美國傳入日本,在日本掀起風潮至今,日本權威的個人色彩分析師協會JAPCA(Japan Colorist Association),每年會舉辦培訓和考試,通過3個級別的考試,才能得到「色彩診斷師」(即色彩分析師)資格,全日本只有187個人擁有該資格,而峰京子是唯一海外區域獲得該資格的人士。

港日兩邊走 學習費用龐大

峰京子最初「邂逅」個人色彩理論,是當年任職SHISEIDO美容顧問時,在活動上見到色彩專業導師為顧客挑選合適的唇膏和眼影。事隔多年,剛辭職正考慮未來路向時,恰好在雜誌上看到著名色彩分析師今井志保子撰寫的個人色彩化妝術,當年播下的種子開始萌芽,峰京子直覺這正是自己想做的,於是去日本找今井老師學習。不過今井老師認為,要在港執業應進行正規課程並考取證書,所以她最終飛到日本的協會學習,但始終視今井為自己的「師父」。

一般人或覺得分析色彩無難度,但要記住數百種顏色的色相、明度、純度,以及要與膚色配搭,複雜程度超乎想像。峰京子表示,由3級到1級的難度遞增,學習非常辛苦,雖然可在香港看教材學習,但每次仍需到日本參加講座和考試,如3級的講座費用就要1萬元,機票和旅館費用更是無法計算,經過兩年付出,才成為了「色彩診斷師」。

明報記者 武君
攝影 楊柏賢

年輕人推聊天機械人 補金融業不足

Clare.AI創辦人楊志光(左)及何思穎(右)表示,公司已經和富達基金完成概念驗證,未來數月將會正式合作。另外他們亦正與一家本地銀行合作,研究推出聊天機械人服務。(劉焌陶攝)
Clare.AI創辦人楊志光(左)及何思穎(右)表示,公司已經和富達基金完成概念驗證,未來數月將會正式合作。另外他們亦正與一家本地銀行合作,研究推出聊天機械人服務。(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在香港人心目中,銀行服務從來不會與「貼心」兩個字掛鈎,例如當你沒有資金困難,卻經常收到銀行促銷貸款的電話,但當你要查詢服務時,卻在分行排長龍,或在電話收聽冗長的音樂才能找到答案。有見及此,兩名年輕人創立聊天機械人公司Clare.AI,希望提高客戶服務的效率和質素。

Clare.AI創辦人楊志光及何思穎都在科大畢業,雖然分別修讀計算機科學及環球商業管理,但畢業後兩人都在銀行工作。正因為在金融業內浸淫已久,有感銀行的客戶服務並不對辦,而香港在聊天機械人(Chatbot)方面尚未發展起來,因此創立Clare.AI,初期投入資金僅約20萬元,卻已在短短半年間取得兩家客戶,並有意近期再進行融資。

客戶提供資料 訓練機械人作答

boss_2017-06-12_A2「Clare」的意思是誠實正直,何思穎笑言,當初起名字時也有其他的想法,但最後認為誠實是聊天機械人最應該具備的特點。其實聊天機械人大致可以分為3種,智能家居的控制終端、個人助理及客戶服務助理,而金融業所能應用的大多是客戶服務助理。以Clare.AI最先取得的客戶——富達基金為例,何思穎透露,將在對方的網頁設對話框,初期解答簡單的查詢,例如開立戶口的手續及所需文件、如何整合強積金戶口等。

她指出,業務的模式相應簡單,重點是由客戶提供資料及設定問題,他們再訓練系統去回答不同的問題,同一條問題,分別用6至7種問法,系統也能夠給出相應答案,便算成功。二人於去年9月正式創立Clare.AI,很快便和富達完成概念驗證,未來數月會正式合作。另外亦正與一家本地銀行合作,研究推出聊天機械人服務。

下一階段,他們認為聊天機械人還可以結合客戶的資料,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絕大多數的人認為銀行不明白客戶的需要,提供的產品不夠個人化。」何思穎指出,事實上銀行會針對高增值的客戶,提供更貼心及多元化的服務,但大眾市場實在太廣闊,銀行難以針對零售客戶提供大量的客戶經理,否則成本會相當高。而聊天機械人可以解決此問題,同一時間可以與多個客戶對話,在了解客戶資訊後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楊志光表示:「在技術上已經可行,能不能進入這一階段,全看銀行及客戶的接受程度,與監管當局的取態。」

市場常批評香港無論監管機構以至金融行業,發展金融科技都相對落後。二人接觸海內外金融機構,對比之下,認為創立Clare.AI最大的障礙並非技術,而是香港金融機構未必願意投資新科技。「在縮減成本和投資的大環境下,銀行每年能用於科技創新的預算額不高,他們會相當審慎地選擇投資領域。」

另一方面,香港金融業的高層仍對機械人存在不少誤解,「他們會對AI有不合理的過高期望,以為AI什麼也做得到,不用訓練。」其實,即使是贏盡圍棋界的AlphaGo,也經歷過數年的訓練,進行過2000多萬次的對局,不斷地完善背後的算式,才能得出如此成就。故即使機械人應用在金融業服務,也要像人類一樣,須通過一定程度的培訓。

港金融機構對投資創新科技審慎

其次,是有不少人認為機械人的出現,會導致許多人失業,讓不少人對機械人應用抱着負面印象。「其實好的科技,只會創造出更多工種。」何思穎表示,以聊天機械人為例,最少要有3名員工負責系統訓練。而且,系統始終有20%至30%的問題是無法回答的,當聊天機械人的應用導致整體業務量增加,所需要的人手,可能比現時更加多。

明報記者 廖毅然

辭工自創品牌突破生活 郭宇諄 一把刀雕刻自己的路

最好的一把刀——Jason說,雖然他有多把雕刻刀,但最好這一把,通常都是一把刀就搞掂。(圖﹕黃志東)
最好的一把刀——Jason說,雖然他有多把雕刻刀,但最好這一把,通常都是一把刀就搞掂。(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手作J是一個害羞的大男生,性格實實在在,少說話多做事。過去六年,他總是安靜地拿着雕刻刀,一刀一刀在橡皮上雕出大花貓、灣仔藍屋,還有許多香港即將消失的建築物。

手作J叫郭宇諄,手作印章人,去年9月辭去做了13年安穩無憂的社福工作,熱熱切切開展了新事業。你問他憑什麼?難道就憑一把雕刻刀和自信?他的答案超簡單……

「就是活在當下啊!此刻的我很想做好手作J!」

吓,這麼簡單?這就是郭宇諄(Jason)的答案,辭工去開檔搞自己的小品牌,從社福界踩去手作仔界。

他說自己的故事很簡單,無風無浪上大學,無驚無險找到安定的工作;然而,他卻有着別人少有突破生活的勇氣。

不介懷收入少一半

市集擺攤——「我喜歡在市集擺攤,印章很吸引小朋友,我可跟他們說故事。」Jason說。(圖﹕受訪者提供)
市集擺攤——「我喜歡在市集擺攤,印章很吸引小朋友,我可跟他們說故事。」Jason說。(圖﹕受訪者提供)

說來,手作J才剛開業半年,他說去年很僥倖能參加突破中心的「實驗伙伴」計劃,以低廉租金租用Trial and Error Lab的工作空間。「我是去年9月才辭工的,現在的收入是以前的一半,但夠用就得啦,我沒算過要賺多少錢。」雖是八十後,三十多歲,但Jason跟陌生人(眼前的記者)打開話匣子後,總還帶點腼腆。他在Lab的工作坊,是個開放的空間,約有十張八張桌,每人一桌一椅,地點在突破中心樓上,就近佐敦港鐵站,十分方便。工作空間內還有大木桌及梳化角落,確是一個可會客可做手作的好地方。Jason的桌子滿是他手雕的橡膠印章,有不少家庭合照、情侶相片及狗貓的雕章,簡單的刻線,勾畫出輪廊和神韻。記者沒想過,今天的印章可以這樣海闊天空,記錄的不僅是名字,而是刻出大家生活的印記!桌上有多把不同大小的雕刻刀和一台電腦;Jason輕聲地介紹﹕「我的工具就是這麼多,一張枱就夠了。」

性格害羞少說話

記錄香港——手作J愛攝影和游走香港街頭,記錄即將消逝的建築和事物,雕成印章,結集於自己的《一個印章,一個故事》生活本內。圖為他的部分作品。(圖﹕受訪者提供)
記錄香港——手作J愛攝影和游走香港街頭,記錄即將消逝的建築和事物,雕成印章,結集於自己的《一個印章,一個故事》生活本內。圖為他的部分作品。(圖﹕受訪者提供)

環顧林林總總手作J的印章,發現了一個可愛啤啤臉的印章,落刀比一般印章深,空白位較寬,問他如何雕出來、如何掌握啤啤胖嘟嘟的小臉蛋?他說﹕「我大學讀電腦工程,找不到合適的電腦工作,但也幫了我繪圖,我先在電腦做稿,執出我要雕刻的圖樣,尤其是光暗位。」

跟着就是做稿、拓印和落刀。落刀深或淺,寬或幼,要憑想像和技術。他拿出一張海報,上有八隻貓印章,是Jason去年10月搞的貓印章展覽,展出他手雕的貓印章,他說﹕「像這些貓的印章,就不能全靠照片,要發揮一點創意,捕捉每隻貓的表情和微妙之處。」印章的美感、感覺以至人物及貓兒的眼神,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是經過長時間在刀下積累﹕「我覺得耐性和毅力很重要,雕一個較大的圖章,往往要上半天或一兩天。我性格就是有點害羞,可以坐下來默默地做手作。」

「我自小就很安靜,很少說話。」Jason說。這真是天生就有的手作人的安靜,靜心做手藝,其實Jason一家都安靜,只有母親稍多說話﹕「我有一個哥哥,他和我,還有爸爸,都是很少說話的人,有時只有阿媽一個人在講,大家在聽,但安靜還安靜,家人是很支持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

因為安靜,就連熱愛的運動也是不用跟對手碰撞的﹕「我喜歡打排球,以前一直是校隊。現在仍愛打。」所以,叫Jason分享他的成長故事,他說就是平淡的乖孩子和讀書不錯理科強的學生,「我的故事就是這樣」。卻冷不防他吐出這句﹕「一直以來,成功和失敗這兩個詞對我來說很模糊。」

讀書「成功」 工作「失敗」

郭宇諄(圖﹕黃志東)
郭宇諄(圖﹕黃志東)

「成功,是我順利入讀大學,因理科好就讀了計算機工程學系;失敗,是畢業後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IT工作,卻因為走上不一樣的路,遇到很多沒有預期的人和事。」Jason說。

尋覓多時,都沒法入IT行業,機緣巧合,電腦人卻入了社福界。「其實,我在讀大學時,已感到我的同學太厲害了,叻人太多,個個電腦工程都勁,雖然我大學畢業,但我自感不如人。」這個害羞的大男生誠實謙厚地說出生命在「成功」背後的不如意,毋懼別人的眼光。

他就這樣走進社福界,本來是快樂的工作,後來卻遇上許多「沒有預期的人和事」,他開始找不到工作滿足感,不知他遇到的情况是否如電影《我,不低頭》的官僚和呆板?「我的工作是社會福利員,初時我是較前線的,常常和長者搞活動,很開心,但後來我要做行政工作,想做的不能做,不應做的因為制度而偏要做。」

橡皮擦上呈現老建築

有些人或會一直這樣打好份工,每年旅遊直至安老;他卻選擇「拜拜」,當手作J去也—— 一面以橡皮擦印章維生,一面以橡皮章創作記錄我城。

他翻開手上的小本子《一個印章.一個故事》,小書約半張A4紙大小,滿滿記載了印章下的香港老建築和海報,小書封面是2015年拆卸的同德押,有趣的是,這座曾屹立在灣仔街角的古老當舖,在雕成印章後,感覺和照片大不同,屹立街角的弧形戰前唐樓同德押,迴廊伸出行人道,為路人擋雨擋太陽,在相片中建築物的柱子和窗戶都是筆直的線條,但在印章中,卻有粗有幼,有淺有深,猶如在寫毛筆字,給人滿載歲月的感覺。一頁一頁看小本子,有昔日的維他奶和可口可樂廣告,還有屹立在街頭巷尾的老房子。

「大概六年前,我開始學習雕印章,開始後,興趣很濃,對雕章很有熱情。或許因為我喜愛攝影和畫東畫西,我又愛到處看人家繪畫的作品,這替我打下視覺效果的基礎。」他跑上網上的世界,發現世界各地正興起一股橡皮擦印章熱,日本有不少橡皮印章達人,還被稱為橡皮章創作家,由網上再回到現實,他又發現不少橡皮章達人出版書籍,他們透過不同渠道分享心得,Jason逐點積累學習。

如今,手作J已是全職手作人。 「我比較少說話和低調,喜歡默默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另一方面又想得到別人認同,所以把作品放到網上和人分享,慢慢建立了手作J這個品牌。」

突破的「實驗伙伴」計劃,只提供150日工作空間,租用期即將結束,問他會如何?香港租貴啊!年輕人卻面露笑容,安靜地說﹕「我好簡單,一把刀,一台電腦,一張枱,就可以工作。我可以搭在朋友觀塘的工作室,我跟家人一起生活,不用買樓,沒有擔心。」

今時今日,雕刻擦膠圖章也可以開創自己的小品牌。今時今日,人人都可以開創自己的小品牌。

■Profile

郭宇諄

八十後,手作人,從事橡皮印章工藝。從小讀書順風順水,順利入讀香港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22歲大學畢業,卻不再順順利利,花了一年也找不到合適的IT工作,尋尋覓覓當了社會福利員,一做13年。安穩工作沒有令他忘記自己的興趣——手作,公餘苦練橡皮印章創作及工藝,2016年開創自己的小品牌手作J。現與家人一起生活,包括兩隻貓,早期創作源自家中兩隻貓。除了為人雕圖章,也為自己蒐集香港回憶,以《一個印章.一個故事》雕出香港各區的舊建築物和懷舊海報。

文﹕一心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80後另類創業 複製「配對工作平台」

腦爸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溫學文表示,「香港司儀網」乃該公司旗下第一個工作配對網站,其盈利也是數一數二高,還是其他工作配對網站的範本。(劉焌陶攝)
腦爸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溫學文表示,「香港司儀網」乃該公司旗下第一個工作配對網站,其盈利也是數一數二高,還是其他工作配對網站的範本。(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自從Airbnb和Uber崛起之後,吸引了不少創業者推出中介網站和中介App。有初創公司就藉?一個司儀配對網站,而成功打開市場,繼而不斷將其模式複製至其他行業和地區。

腦爸打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溫學文表示,該公司成立最初三年的主要業務,是替企業設計網站和手機App,以及協助企業在網上進行推廣。之後,他和拍檔都希望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或服務,而不單單是代客設計。碰巧,那時他們創辦的創業團體「青年創業軍」有些活動需要專業的司儀協助,但卻發覺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於是,他和拍檔便萌生成立司儀工作配對平台的構思。2014年,該公司正式成立「香港司儀網」(http://hongkongmc.com)。

溫學文稱,市場上也有個別較具規模的司儀中介公司,但多數是向客戶推薦個別司儀,而不是由客戶完全自由選擇,而且某些司儀中介公司食水相當深,幾乎是和司儀對分酬勞。再者,司儀本身亦宣傳無門,供求資訊很不透明。

因此,兩人決定,「香港司儀網」的經營方式,要有別於之前的業者。首先,是讓司儀免費登記,以及自由向查詢的客戶報價。此外,該網站只就成功配對的工作,向司儀收取其報價的15%作為介紹費。

針對搜尋引擎優化 「高透明度」突圍

由於溫學文和拍檔親手設計網站,為網站進行「搜尋引擎優化」(SEO),又親自透過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接觸一些司儀,邀請他們登記,所以「香港司儀網」的開業成本很低。為了突圍而出,「香港司儀網」還加入一些特別設計,來展示高透明度。例如,可以讓客戶對司儀評分,還設立司儀排行榜。司儀排行榜更設5種排名方式,包括:最多報價(查詢)次數、最多瀏覽人次、最多好評次數、最高評分、最具經驗(最多司儀紀錄)等。網站實時列出登記司儀總人數,以及他們累積接獲的查詢總數、評價總數、工作紀錄等。

由於運作成本不高,而登記司儀又較多,「香港司儀網」一開業便已經有盈利。據溫學文透露,為了顯示誠意,現時在「香港司儀網」上登記的237名司儀,他大部分都曾經邀請見面。

中介網站的困難之處是,如何確保供求雙方不會私下交易,該網站可以收到介紹費。溫學文表示,在這方面,「香港司儀網」使用了好些方法。首先,該網站上的司儀資料不包括電話和電郵等聯絡方法。若客戶想向某名登記司儀查詢報價,便需要透過網站上的程式。而當客戶一輸入資料聯絡某名登記司儀,系統上便會有記錄。之後,該公司的員工便會跟進,先是聯絡該客戶,了解那宗工作是否成事,費用是多少等;再聯絡相關司儀,看看雙方所說的是否?合。

「香港司儀網」的模式成功,該公司便複製到其他地區,例如「澳門司儀網」、「台灣主持人網」、「深圳司儀網」。另一方面,該公司又將之複製到其他行業,再創辦「香港美髮網」、「婚禮統籌師網」、「香港攝影師網」、「香港設計師網」、「香港補習老師網」等大約10個工作配對網站。其中,為了成立「香港美髮網」,溫學文曾經用3個月時間走遍全港,拍攝3000多間髮型屋的相片。

該公司成立的這類工作配對網站,設計都大同小異,例如評分和排行榜系統,就是每個工作配對網站都有的。所以,後期成立的會輕鬆得多,短時間內就可以開設。至於這些工作配對網站的收入模式,絕大部分都和「香港司儀網」一樣,是靠促成交易的介紹費,以及在網站上招收廣告。

「香港美髮網」乃腦爸打旗下另一隻會生金蛋的鵝,同時向髮型屋和髮型師收取500元的登記費,並分別為兩者設立了排行榜。網站可讓登記的髮型屋或髮型師上載過往作品的相片,以吸引新客。
「香港美髮網」乃腦爸打旗下另一隻會生金蛋的鵝,同時向髮型屋和髮型師收取500元的登記費,並分別為兩者設立了排行榜。網站可讓登記的髮型屋或髮型師上載過往作品的相片,以吸引新客。

暫時唯一有分別的是「香港美髮網」。用戶透過「香港美髮網」預約髮型屋或髮型師,該網站不會向任何一方收取介紹費。「香港美髮網」初期純粹是靠招收廣告,後來設立排名費,當用戶按某一地區來列出髮型屋時,頭三個位置可以付排名費來換取。

此外,就是髮型屋或髮型師的登記費,每公司或每人500元。髮型屋或髮型師付了登記費之後,就可以上載其以往作品的相片,以吸引潛在顧客。最初,該網站只向髮型屋收取登記費。但後來發覺,髮型師的流動性很大,為了在轉工後方便舊顧客找到他們,他們也同樣願意支付500元的登記費。

曾有公司叫價逾400萬收購「司儀網」

溫學文表示,這批工作配對網站全部都有盈利。其中,以「香港司儀網」和「香港美髮網」的盈利最高,兩者的每月盈利都接近10萬元。他更透露,超過一間公司曾提出收購「香港司儀網」。其中以一間公關公司出價最高,達400多萬元,還不包括澳門、台灣、深圳的司儀網,但都被他們拒絕了。

創辦人棄投行工作 全心創業

溫學文在2010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理工大學,取得商業管理及電子計算雙學位。隨後兩年,他晚上在中文大學修讀計算機科學碩士課程。其間,在2010年底至2011年第三季,他曾經在投資銀行全職工作。另一方面,他在2010年底已創辦了腦爸打。因此,曾經有大半年,他同時在投資銀行上班,又在中大讀書,兼且還經營生意。直至2011年第三季,因為想全力搞生意,他才辭掉投資銀行的工作。

除了經營腦爸打,他和拍檔還成立了創業團體「青年創業軍」,凝聚一批初創公司的創辦人,以及有意創業的年輕人和大學生。據悉,相對有經驗的他,還曾經兼任心理輔導的角色,為一些年輕創業者減壓。

籌備逾6個同類網站 擬拓至星馬地區

雖然已經成立了大約10個工作配對網站,但溫學文認為,這個主題還有繼續發揮的空間。現時,該公司仍在籌備6、7個同類網站,包括形式和「香港美髮網」極其相似的「香港美容網」;也可能會推出為魔術師配對工作的網站;還考慮將司儀網複製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此外,該公司亦可能會在流程上做一些整合,方便準備結婚的人一條龍地找婚禮統籌師、攝影師、髮型師以及室內設計師。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經營社企助弱勢社群 經濟、社會效益兼得

做生意、搞 startup (初創企業) 想成功就要有創新精神,經營社企亦一樣。有社企專家表示,香港的中小企一般有 3.7 年壽命,社企有 9.3 年。社企兼顧營運之餘,亦肩負社會責任及使命,既希望賺錢又能造福社會,是各社企管理人的目標之一,箇中亦涉及營運、財務、可持續發展等的管理學問和技巧。有年輕人成立文化導賞服務的社企助弱勢社群,並且透過進修,學習社企經營之道,體會到「難趣」的寶貴。

根據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編製的《社企指南》於 2015 至 16 年度,本港有 574 間由非牟利機構、社會服務團體或私人機構開辦的社會企業,較 2014 至 15 年上升 8.9%,當中不少是提供零售、飲食及醫療護理服務。

新興社企 追求體驗式工作

基督教豐盛社會企業會長紀治興博士表示,這數年以來,社會企業數目除有穩定增長、壽命較一般中小企長外,服務對象更趨多元化。若以每間社企聘請 10 人計算,現時全港社企有約 5,000 多名僱員。

「其中餐飲行業的比例較多,因為它能開拓較多的就業機會,以及適合一般弱勢社群投身。但由於開設餐廳的成本較大,近年市場多了追求體驗式工作的社企,如跟教育、旅遊、科技等行業相關的文化導賞、手機 APP 工作等,這類項目的成本較低,相對適合年輕人創業。」

紀治興說,社企與一般商業機構的營運目的相同,同樣講求經濟效益,除此以外,社企更要兼顧社會效益,兩者需取得平衡。「政府提供的福利如綜援所做到的只是扶貧,但社企目的不只扶貧,也能要協助弱勢社群建立工作能力,達致脫貧。」

社企扶貧效益較綜援高

以政府提供 100 萬元的綜援福利為例,對弱勢社群的扶貧效益便是 100 萬。但如政府提供 100 萬元的資助予社企,在營商的乘數效應下,以每年給予弱勢社群員工 50 萬工資計算,6 年後,社企的扶貧效益是 300 萬元,其成本效益是綜援的 3 倍。

其中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每項核准計劃最長 3 年及最多可獲得 300 萬元的資助。計劃自 2006 年推出至今,共批出約 2.49 億元撥款,資助了 198 個社企項目。

紀治興以幫助更生人士就業的社企豐盛髮廊為例,主要是培訓年輕釋囚或邊青成為髮型師,髮廊不只教授他們知識技能,而是全人發展,使他們建立信心,重新做人。「完成 18 個月的培訓期後,他們便會投身公開的就業市場,而髮廊又可以繼續幫助其他人。」他指,髮廊工作不只助更生人士賺取收入、過穩定的生活,更有助減低他們的重犯率,使懲教的資源更有效運用。

配合數據表達社會效益

boss_2017-05-22_A1現時很多社企的職位都設全職和兼職的工作模式,「部分員工的就業目的非為賺錢,主要是透過工作,過回正常社交生活;另部分人或因身體問題未必適合長時間工作,以上情况大多得到社企僱主的諒解。」

其中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 的「社會企業管理」課程,為社企管理人提供培訓,內容包括社企的可持續發展管理、財務可行性和營運效率等。兼為 HKU Space 金融商業學院社會企業管理課程講師的紀治興表示,課程會教導學員用數字表達社會效益。

「以社工背景的學員為例,他們以往申請計劃撥款時,會較着重以故事打動人,但如計劃內容能夠配合數據,效果會更為立體,有助獲得認同和支持。」課程學員包括社福界及商界從業員等。

經營社企 掌握市場定位、調查技巧

無論是經營社企或其他生意,掌握市場調查方法和技巧都是必要的。課程中包括考察實習,學員要就所選的社企類別,作出市場研究,當中包括地貌調查、擔任神秘客戶、離開客戶調查、人流統計和深度訪問。另外又要到店鋪進行實地考察,例如:學員想開設髮廊,他們需先蒐集該區髮廊的價格,就不同環境、服務等作出評價,然後再決定社企髮廊的定位,是以收費平取勝,還是主打服務。

「雖然學員未必具備經營社企的經驗,但由於他們來自不同教育和工作背景,已具備多元知識和經驗,導師只需提供他們框架和方法,教授不同的業務模型,一般很快便能領略。」

設立社企 培訓和支援少數族裔

boss_2017-05-22_A2大學時期,黃靜虹 (Eva) 在一次海外義工服務中,體驗到不同文化的人,原來只要能夠互相尊重,便可透過溝通和笑容,打破彼此的隔膜。回港後,她認識了一班在港居住的少數族裔,了解到他們面對的困難,如語言、就業、居住等,「其中文化的差異,最容易令人對他們產生誤解。」

為了支援少數族裔,透過溝通推廣種族共融的信息,Eva 遂於大學畢業後,全職從事學生輔導主任工作外,亦跟友人成立社企「愛同行」,初時只是以兼職形式營運,「我們主要安排海外文化交流工作坊及培訓,希望藉着提倡多元文化,減少社會對少數族裔的種族歧視,提高港人對他們文化的認識。」

兩年後, Eva 決定突破事業的瓶頸,全職投身愛同行。「我們進一步為少數族裔提供培訓,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文化大使,協助進行多元文化工作坊和香港文化導賞團,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提升自信心和對自身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體會易趣、難趣 經得起時間考驗

愛同行至今成立約 6 年,在大學修讀產品分析及工程設計學的她坦言,雖曾學習項目管理,但始終缺乏營商的經驗,她深明如果想社企進一步發展,便需進修裝備,她希望學習量度社會效益,遂報讀了 HKU Space 的「社會企業管理」課程。

課程中,導師分享很多營商和社企的經驗。另外亦有教授設計問卷調查的技巧,「過去做過的問卷調查,大多集中活動的好玩程度,方向並不正確。進修後知道要了解活動的果效,可循參加者活動前後對少數族裔的認識和改變出發,當中可用 1 至 10 作為量度指標,或給予具體的形容詞。」

除了社企管理技巧的訓練外,導師在課程中亦有涉及個人成長、生涯規劃的部分。從導師分享中,認識了兩種人生的趣味:「易趣」和「難趣」。「跟朋友吃飯傾偈,是易趣,雖快樂但很快便會忘記;另一種是難趣,因得來不易,更經得起時間考驗,像跑馬拉松得到的體驗和快樂。現階段我視學習經營社企為難趣,正期待努力所得的成果。」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