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升學:赴台升學趨增 留意學歷認受

近年港生赴台升學有大幅上升趨勢。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數字顯示,港生申請赴台升學人數由2014年約5,000多人增加至2015年6,177人,升幅逾五成。台灣院校整體取錄港生的成績亦比之前理想,最好成績達文憑試3科5**及2科5*,打破普遍赴台升學是「水泡」的印象。

台灣學費低廉、文化環境跟香港相近、科目選擇多是前赴當地升學的優點。惟過來人及升學專家均提醒港生,需留意所讀學系在港的學歷承認問題,亦不要抱着「平平哋試下」的心態,因為過去曾有港生最終未能畢業,白白浪費四年青春。

霍佩珊老師早前曾到台灣考察當地大學,她認為台灣 高等院校設施充足。圖為南臺科技大學的教學大樓。
霍佩珊老師早前曾到台灣考察當地大學,她認為台灣高等院校設施充足。圖為南臺科技大學的教學大樓。

受訪港生均表示,台灣的大學學習氣氛濃厚。圖為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
受訪港生均表示,台灣的大學學習氣氛濃厚。圖為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分析,港生往台灣升學有以下三大優勢

學費低廉

相對於歐美,台灣大學學費低廉。平均而言,台灣大學的學費1年約為$10,000多-$30,000多(港元),連住宿費及生活費,每年只需約$20,000-$60,000多(港元)一年。學生亦可在校內兼職,每周最多16個小時,幫補學費。

收生要求彈性

港生前赴台灣升學,主要循兩個途徑:個人申請及聯合分發。學生在辦理個人申請時,只需憑中四至中六的校內成績申請或校長推薦,不用文憑試成績,這對部分未能適應公開試制度的學生較有利。另外,現行制度下只有文憑試中、英文及格的學生才符合大學學位門檻。但在聯合分發階段中,台灣採用加分制度(即共計算5科加權後的總分),因此對個別科目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有利。

學科多元

目前台灣共有160多所高等院校,為學生提供比香港更多元的學科選擇。例如台灣大學的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成功大學的海洋工程,中興大學的昆蟲學系,政治大學的阿拉伯、土耳其語系等。

雖然港生往台灣升學有三大優點,但吳寶城亦提醒學生,決定赴台升學前要考慮台灣學歷認受性問題。持海外學歷(包括台灣)的畢業生在港若申請公務員,須獲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通過評核。根據立法會資料,持台灣學歷獲本港通過評審的比例由2008年的九成一,減至2012年的八成七。因此香港學生需有心理準備,若所選擇的大學並非熱門大學,在學成績亦平平,有可能不獲當局通過。另外,香港考生若想日後回港從事需要考專業執照的工種,更要格外留心。例如計劃在港成為執業醫生並持有海外學歷者,均須通過本地執業資格試。根據醫務委員會年報顯示,醫委會每年發出執照數目更少之又少,2012年只有23人獲註冊資格。

設計亦是港生熱門科目,圖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工作室。
設計亦是港生熱門科目,圖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工作室。

不少香港學生在台灣攻讀資訊科技,圖為南臺科技大學電腦實驗室。
不少香港學生在台灣攻讀資訊科技,圖為南臺科技大學電腦實驗室。

書本樣式

 

 

 

本地升學:AD/HD 的疑惑?

中學畢業後升大學,升不了便去讀副學士,一兩年後再試跨入大學門檻;這一切對很多同學來說好像理所當然。然而,政府近年強調本港的教育要有多元出路,並提出「職業教育是傳統學術課程升學途徑以外—而絕非次等—的選擇」的主張卻好像有所出入。

現實中,公開試後年輕人可選的出路,是否真的只有升讀大學這一條?我們又是否只得副學士課程,能夠將成績稍遜的同學送進大學?有人說,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簡稱AD)課程是強調教授學術知識,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簡稱HD)課程則偏重職業培訓;也有人說,前者適合有志從文憑試外升大學者,後者為學業成績差勁,兼且無心向學的同學而設。事實是否如此?這陣子,我們因研究本港學生公開試後的升學路向的緣故,訪問了多位高級文憑學生,發現他們縱然未必都有繼續升學的意向,但卻是目標非常清晰,而且很會為自己打算的一群年輕人。

兩手準備 條條大路通羅馬

嶺大社區書院 (盧翊銘攝)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是其中一家提供副學士學位課程的院校。

憶述當年選讀會計學高級文憑的決定,Violet(化名)坦言抉擇的過程並不容易。「我和身邊幾位好友的公開試成績,都未如理想。當時他們都一窩蜂去報讀副學士,因為他們認為『讀Asso(副學士)是比讀High Dip(高級文憑)較容易升大學』。他們亦常常強調『讀完High Dip就得去找工作』,這跟他們的升學計劃背道而馳,所以從頭到尾高級文憑都不在他們的選項裏。」不過,Violet自己反覆思量後,得出另一番見解。「其實當時的我十分忐忑。一方面,覺得朋友的話有道理;加上,得悉好幾個師兄姐剛從副學士升上大學,這些『成功例子』為好友的話加添無比的說服力。但另一方面,我又想起看過的不少報道,知道也有很多副學士生苦讀兩年,但因為唯一升大學的目標落空,又沒有工作經驗與技能,最終淪為『雙失』。然後我就告訴自己,升大學的目標要繼續有,但同時亦要為升不了作好準備。」

Violet口裏說要作的準備,就是她一眾好友都拒諸門外的—工作。那時Violet跟好友一樣,還未有就業的打算,也沒有甚麼理想職業。「正因為從沒想過將來從事什麼,就更應該認真想想。假如最後事與願違,升不上大學,總得去找工作。」細閱會計學高級文憑和副學士的課程簡介,Violet發現高級文憑課程的分科較為仔細,涉獵到會計學更多不同的範疇。令Violet的眼睛進一步發亮,是當中的實習機會。「高中開始念會計,興趣和基本概念是有的,但究竟會計這一行是甚麼一回事?學到的知識,會應付到會計界哪個崗位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當時我還有考慮到,自己丁點工作經驗都沒有。實習是很好的機會,既可讓我將知識活學活用,也可增進工作經驗」。

臨近訪問尾聲,我們得知Violet雖然有就業準備,但亦已獲教資會屬下大學會計學系取錄,於新學年展開大學生涯。

深明自己力有不逮 另闢蹊徑

同為高級文憑學生,Ronnie(化名)的故事跟Violet很不相同。由初中開始,Ronnie的學業成績一直落後於同學。尤其英文科,分數總是徘徊及格邊緣。「曾經幻想過成為大學生,可是升大學對我而言總是有點遙不可及。」縱使Ronnie了解到大學學位的重要性,但他亦深明自己力有不逮,不應強求。「既然知道自己不是讀大學的材料,倒不如腳踏實地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Ronnie兒時的「我的志願」是要當消防員,長大後他並沒有忘記初衷,更立志實踐這兒時夢想。「我的成績僅僅達到消防員的入職要求。不過,自己覺得那時中學畢業的我,知識以及做人處事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於是,決定修讀高級文憑課程。自我增值之餘,亦是自我挑戰與磨練,希望藉此有所成長。」問及他為何選讀現在的課程時,Ronnie的回答完全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當時看到這個(屋宇裝備及工程高級文憑),便心想:『這科的內容未必跟消防有很直接的關聯,但也絕非完全無關吧!』至少我對樓宇結構有認識,知道哪些位置藏有喉管,不宜鑽鑿。」

每年均有不少畢業生報讀副學士課程。
每年均有不少畢業生報讀副學士課程。

高級文憑課程並沒有賜Ronnie一個「大學生」的名份,但卻使他逐漸步近其理想職業。最近,Ronnie除了忙於應付學業,亦開始鍛煉體能,繼續向消防夢進發。

副學士和高級文憑,其實各有優點,適合不同的同學。不過,Violet和Ronnie的經歷,說明了路其實不止一條的道理。重要的是同學有沒有發掘自己的興趣和理想,仔細地考慮面前各條出路並規劃人生。哪怕是升讀大學、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還是工作,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值得走的路。最後祝願各位同學在人生路上,都能有個好開始。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亞太研究所副所長、
張浚樂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http://edufrontline.blogspot.hk

書本樣式

study01_01_cap1
study01_01_cap2

 

 

 

海外升學:做好升學兩手準備 留學台日韓開闊新視野

中學文憑試畢業生除了可以選擇在本地升學外,近年也不乏港生赴台灣、日本,甚至韓國等地進修。只要抱持積極的學習態度,留學能夠令自己掌握多一門語言,深入認識異地文化,亦能學習待人處事,是對個人學術或日後投身社會工作一個開闊眼界的好機會。

Marco:赴台圓大學夢 回港實踐所學

移居台灣成為近年港人熱話,而 10 多年前會考得 8 分的 Marco,卻因升學費用較便宜赴台留學。他修讀了為期1年的僑生大學先修班,內容包括中、英、數、地理、歷史、三民主義等,全中文教學,着重背誦,另有軍訓。

「軍訓每周2堂,學習基本國法知識及練步操,過程不算辛苦,反覺新鮮。最棘手的是以中文學習數學科,何謂函數三角?的確被考倒了。」

Marco的同學中以馬來西亞人較多,他們大多以國語溝通,加上課程設有國語輔助班、正音班,有助他打好國語根基。後來他首選了國立政治大學及世新大學的新聞系,結果獲世新大學取錄。「一來我對新聞工作感興趣,二來不少香港資深傳媒人都是於台灣畢業,因此並不擔心學歷認受性問題。」

唸大學時,他曾當過餐廳侍應、雜誌社撰稿員等,賺取工作經驗兼融入當地生活。畢業後他回港發展,先後任職報館、電視台,現於電台任職記者。「數年的留學生活,不僅打好我的文字根基,培養獨立處事的能力,能說流利的國語更成為舊僱主派我駐北京、廣州工作的重要考慮條件之一。」


留學台灣、日本或韓國成為港生近年的選擇。圖為台灣國 立台北大學(上)及日本東京大學(下)

留學台灣、日本或韓國成為港生近年的選擇。圖為台灣國立台北大學(上)及日本東京大學(下)

【提提你】

針對副學士和高級文憑畢業生,台灣教育部於2013年開辦了「二年制學士班」。學生如申請赴台就讀「實用型科技大學」(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只要修業滿 2 年便可取得大學學位,此為港生專屬的赴台升學途徑,首屆錄取率達 9 成。

Patrick:留日7年 回港當留學顧問

會考成績欠佳,Patrick修畢毅進課程後,當了電腦銷售員 2 年,有感自己學歷低難以在職場競爭,遂由興趣出發,在日經日本語學校 (下稱日經) 學習日語,課堂上曾有留日的導師分享經驗,令他對留日的興趣更大。

經過1年時間準備留學事宜及儲蓄,具備 N2 至 N3 級日語程度的 Patrick 於 2007 年赴日,以 1.5 年時間進修日語及完成「準備教育課程」,後者課程內容包括:數學、英語、日本歷史、經濟、時事等。

為實踐大學夢,他參加了「日本留學試驗」(簡稱EJU),考獲 280 多分,卻因他心頭高致未被 7 間大學取錄。他退而求其次,入讀專門學校 1 年制商科文憑課程,然後翌年再參加EJU,終入讀心儀的東京國際大學的市場學系。

留日7年,不僅令 Patrick 深入認識當地的社會文化,亦促進其學習成長,個性變得主動。「我曾於小型居酒屋、連鎖式飲食店兼職洗碗、廚務助理、侍應生等工作,與客人接觸,有助提升日語的聽與講能力。」

去年 10 月返港的他,數月前入職日經旗下留學專門網站 Hello Japan 擔任留學顧問,負責解答網上查詢、更新網站資料、籌辦講座等,將所學的市場學技能,配合自身的留學經歷應用於工作上。

日本: 選大學、專門學校宜備N 1 、N 2 日語能力

每年均有數百名港人到日本留學,日經留日中心高級行政主任 Eddie 以該中心為例,每年處理約 200 個個案,大部分為長期 (1.5 至 2年) 留日,以 17 至 30 歲人士為主;2014年明顯多了應屆文憑試考生未等及放榜,已籌備升學事宜。「日本的日本語學校通常於 10 月和4 月開學,已有 60、70 人確定於 10 月赴日升學。」

他稱,以往赴日的港生都是以入讀日本語學校進修日語為主,近年較多港生以入讀專門學校及大學為目標。升讀大學或專門學校的申請人,須曾接受 12 年教育、具備 N1 至 N2 日語能力,「當地大學收生要求嚴格,故很多留學生會先入讀日語學校,打好日語基礎,再升讀大學或專門學校。」日本有數百間大學及高等專門學校,日本規定外國學生需參加 EJU 才可進入高等教育機構。

畢業生除了可在日本發展,也可考慮回港,可按本身所讀的專業投身相關工作,又或是考慮投身日資機構、翻譯及採購等工作。

【提提你】

最優秀的大學如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等要求 EJU 達 350 分或以上;早稻田大學、千葉大學等要求 300 至 350 分。一般完成日本語學校 1 年日語課程的港生於 EJU 考獲 250 至 300 分,可考慮報讀創價大學。申請人另要通過大學的入學試和面試。

韓國: 先修讀韓語課程 適應留學生活

韓流襲港,不少人對韓語有興趣,甚至打算赴韓升學。有數據指,截至 2010 年 4 月,有逾 8 萬名外國留學生到韓國升學。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USCS)「應用韓語高級文憑課程」(下稱 AKL) 韓語課程講師李秀瓊表示,韓國的教育制度與香港同樣是「334」,大學及專科大學分別為 4 年及2 至 3 年制。

截至2012 年,韓國有 183 間大學及 142 間專科大學,大部分屬私立。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韓國的大學對 DSE 欠熟悉,如中學畢業生以 DSE 成績報讀韓國的大學宜先跟相關大學查詢。她建議,同學可先在本港修讀相關課程後才赴韓升學。

她以 AKL 為例,着重訓練韓語溝通能力,並涉獵韓國文化核心、商業有關內容,故畢業生較一般 DSE 畢業生,對韓國文化認識更深,較易適應當地的學習和生活,「CUSCS 已與部分韓國大學達成課程銜接協議,畢業生可申請入讀大學的 2 年或 3 年級課程。」

【提提你】

AKL 畢業生的韓語能力一般可達韓語能力 (TOPIK) 4 級水平。建議赴韓的同學在第一、二學期繼續進修 KSL (Korean as a Second Language) 提升韓語水平。過去赴韓進修的 AKL 學員會修讀韓語或翻譯,近年擴至選擇酒店管理、文化知識、音樂、化妝品科學等課程。

書本樣式

study04_02_cap1
study04_02_ca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