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要BB單獨面試 誰是誰非?

【明報專訊】近日適逢幼兒園幼稚園收生面試旺季,當然亦是怪獸家長發癲、BB受難的時候。傳媒亦有不斷報道,家長不斷投訴,校方面試方法過程如何殘忍不人道,最緊要的當然是如何不公。家長們質疑一個十幾個月大的BB去面試,除了見個面之外,究竟還試得出什麼?

有報道說一個兩歲多的幼童,去幼兒園被迫單獨入房面試後,出現恐懼症徵狀,做母親說很後悔。於是網路上各家長議論紛紛,聲討園方要求單獨面試的安排,極之憤怒之餘,有提出集體抗議投訴要求所有學校取消面試。

面試致恐懼症 誓聲討幼園?

真好笑又可笑,只是我真的笑不出。要是真的取消面試,收生只靠申請先後次序或抽籤決定,必定引起所有怪獸激憤群起而攻,對整個補習教育界及團體的生態生計都會造成莫大的影響,分分鐘暴動都似。不管大家信不信,我就肯定信!

其實單獨面試不是近日才有的要求,我自問記性好,半世紀前媽媽帶我去幼稚園面試,和校長單對單傾談,她問我圖書中畫的是什麼圖畫,我至今依然記得很清楚。至於大小T兩個,幼稚園面試都有和校長老師單獨傾談,對他們身心未有造成什麼壞影響反效果。有校長講明只是想知道孩子跟人有沒有眼神接觸,會不會哭鬧,其實最正常簡單不過,只想知道孩子是否適應和陌生人相處,是否接受父母親人不在場,從而判斷孩子是否適合開始上學。硬是死心不息的,硬要報考十間八間逼子女去面試的,是誰?

問題癥結在家長

問題癥結從來不在學校或小孩子身上,是完完全全出在家長身上。又不是臨場才知道要單對單面試,如果認為對BB造成壓力,可以不參加。臨場時,BB扭計不願意配合,父母絕對有自由權利選擇當場退出,即時帶走BB。諷刺的是不單止妥協遵從,還要疾言厲色責罵子女冇鬼用,逼他們就範。之所以站出來投訴,只是因為最終沒獲得取錄,否則歡喜還來不及,孩子的意願?真可悲,從來不在父母考慮之列。

坦白講,那些所謂心痛BB為應付考playgroup考nursery要辛苦奔波被折騰的post,擺明虐待兒童,家長們還好意思互相打氣說加油,睇到我眼火爆!如果明知前面是懸崖峭壁,跌下去一定粉身碎骨,我相信天下間所有父母都不會讓子女走近。但就偏偏狠心、忍心親手把年幼子女推入造成永久傷害惡性循環的火坑?出了問題,家長才來後悔,雖然遲了點,但總比不會醒覺好,還有維繫補救的機會。只可惜情况看來愈來愈惡化,怪獸成為了怪獸不自知,苦的慘的是手無寸鐵的孩子!

成了怪獸不自知

寫了親子文章好一段日子,不斷大聲疾呼吶喊死了不少細胞,怪獸情况依然繼續惡化,孩子依然水深火熱,我的無力感很重,寫來還有意義嗎?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雙妹嘜同心同行 「這是最好的禮物」 繆美詩送給女兒手足情

【明報專訊】「手足之情,是父母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這句話是前亞視新聞主播繆美詩(Rachel)的心底話。她的一對女兒互相影響、互相學習,成長中出現了不少令媽媽感動的場面。原來兄弟姊妹能夠同心同行,也是子女給予父母的一份大禮。

繆美詩(Rachel)現時自己開設公關公司,工作時間自由,令她有更多時間享受親子樂,見證愛女們成長的點滴。女兒Charley和Lois分別五歲和三歲多,Rachel可說是兩年抱兩。看她們的生活照,幾乎每張都是小姊妹摟作一團地玩;採訪當天Rachel更播了一段Lois未夠一歲時鬧脾氣的錄影片段給記者看,片中只有兩三歲的小家姐Charley以她獨有的哄妹妹手法,令正在扭計的妹妹破涕為笑,果然厲害。

Rachel擁有兩個活潑女兒,三個女子變成一個墟,拍攝時經常傳出快樂的笑聲。(圖﹕黃志東)
Rachel擁有兩個活潑女兒,三個女子變成一個墟,拍攝時經常傳出快樂的笑聲。(圖﹕黃志東)

兩姊妹 互相照顧成長

兩姊妹如此相親相愛,原來是在Rachel的「設計」之內。「我媽媽當年是四年抱三,我們三兄妹極度親密,所以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將來也要一樣。我常跟女兒說,手足是父母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有時在家中,只要播着一些音樂,她們兩個便會自己玩遊戲,跳舞啦、扮彈鋼琴啦,對媽媽來說是難得的寧靜。」

不過,Rachel坦言曾因為太早懷第二胎,覺得有點虧欠了長女。「其實我當時自己亦未準備充足,所以妹妹出生後,姊姊就常常黏着我,哪怕只是一分鐘,她也要和我黏得牢牢。加上當時剛剛轉換了工人,她一時間要適應太多,所以情緒有很大的轉變,我亦因而決定停職半年,全心全意去照顧她倆。」

Rachel一家每年會到外地旅遊五、六次,目的地以台灣為主,她覺得在過程中可以24小時與女兒相對,每次都感覺她們長大了一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Rachel一家每年會到外地旅遊五、六次,目的地以台灣為主,她覺得在過程中可以24小時與女兒相對,每次都感覺她們長大了一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偏袒 「包剪揼」話事

Rachel會趁女兒放暑假帶她們四處去「攀山涉水」,這是她們「夜行森林」前的興奮樣子。(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Rachel會趁女兒放暑假帶她們四處去「攀山涉水」,這是她們「夜行森林」前的興奮樣子。(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說兩姊妹感情要好,但也有鬧脾氣的時候,有時可以因為芝麻綠豆的事情發脾氣。Rachel笑言作為家長,亦要擔當心理學家的角色,猜猜她們發脾氣的原因。好像拍照當天,兩個小朋友都想投進媽媽的懷抱中,可是媽媽只有一雙手,只能抱一個孩子。當時Rachel叫她們猜「包剪揼」,誰贏了便抱誰。「遇到衝突,我會讓她們自己傾,用什麼方法都好,猜拳啦、輪流啦,總之是她們的決定,我不會參與其中。因為當我做決定人,怎樣都會有偏頗,選了誰,另一個也會覺得不公平。」

她覺得兩姊妹年齡接近,各方面能力差不多,彼此之間的影響力很大。「姊姊膽子大,去到遊樂場一定會玩兒童版跳樓機,但妹妹卻是個膽子較小的人,最初只願站着看姊姊玩,更視姊姊是偶像。看多幾次,她竟然也想嘗試。」媽媽已幻想到將來帶她們到遊樂場,兩個小朋友一定會瘋狂地玩盡所有機動設施。

長女愛拉丁舞 幼女鍾情畫畫

Rachel說自己和丈夫都不是跳舞的料子,然而長女Charley卻非常熱愛跳舞且有點天分,連帶妹妹有時候也會跟姊姊一同參與演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Rachel說自己和丈夫都不是跳舞的料子,然而長女Charley卻非常熱愛跳舞且有點天分,連帶妹妹有時候也會跟姊姊一同參與演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兩姊妹性格大不同,Charley熱愛舞蹈,卻非一般小女孩喜愛的芭蕾舞,而是鍾情於婀娜多姿的拉丁舞。Rachel說她經常帶女兒欣賞不同的表演,Charley唯獨看過拉丁舞後便愛上,於是踏入四歲便開始讓她學,「當她在商場聽到音樂,都會聞歌起舞,平時在家中沒有音樂,都可以隨時舞動」。相反,Lois對跳舞並不太熱中,文靜的她較喜歡繪畫,只要給她一張紙,她可以整整一小時坐定定畫出她的世界。不過,Rachel說如果妹妹受家姐影響提出學跳舞,也會讓她嘗試。

不做「虎媽」 興趣自由發展

Rachel並不是「虎媽」,她純粹按女兒興趣去為她們安排興趣班;長女年幼時,也曾安排她念華德福及蒙特梭利等課程。「我同意小朋友最適合寫字的年齡是6歲,因為那個階段他們最容易掌握,不會有太大挫敗感。有人會說,孩子3歲也寫得到呀!他們固然可以寫到,但那是大人慫恿得來的結果。我認為孩子在學齡前應以趣味學習,即使教她們記字,我寧願用圖像法,例如『碟』字,我會跟她們一同創作一個石頭加蝴蝶的故事。過分抄寫只會扼殺她們的學習興趣。」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化妝提供﹕Nic’s makeup
場地提供﹕ELEMENTS 圓方

陳葒校長牽頭向填鴨教育Say No 自砌教室 街頭上課

「飛翔教室」擁有教室的感覺,卻沒有傳統課室般侷促,是教師運用創新教學意念的好平台。(圖﹕馮凱鍵)
「飛翔教室」擁有教室的感覺,卻沒有傳統課室般侷促,是教師運用創新教學意念的好平台。(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教學一定要在課室?學習只為應試?不催谷、不操練便拿不到好成績?曾任香港匯知中學創校校長、現為「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對上述迷思一概「Say No」。這位資深教育工作者,於12月4日 向公眾展示嶄新的教育思維,冀為現時嚴重扭曲的教育生態帶來新轉變。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已經成立了5年,雖然至今已有近8,000名學生受惠,但陳葒始終感覺到補習力量有限,未能治本,「問題是教育生態已經扭曲,因此必須要有更多實質行動,去打破社會對應試教育的迷思」。

工作室是屬於大家的教育基地,24小時開放,供教育有心人聚集進行「腦震盪」。(圖﹕馮凱鍵)
工作室是屬於大家的教育基地,24小時開放,供教育有心人聚集進行「腦震盪」。(圖﹕馮凱鍵)

基地門常開 闢教學出路

2016年9月,陳葒在香港賽馬會資助下,成立了「賽馬會創新教育工作室」(下稱工作室),嘗試探索、實踐和試驗適合香港環境的創新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希望最終可尋找到出路。「工作室是大家的教育基地,會24小時開放給教育有心人自由出入,毋須預約審批。」

工作室除了繼續定期在大嶼山舉辦「小島學園體驗營」之外,亦正在籌辦一本專門為家長而設的雙月刊,而最矚目的,就是在12月4日向公眾展示的「飛翔教室」。

Jason希望「飛翔教室」的流動概念,令教育界、家長和學生可一起反思,知識可在任何空間吸收,不一定限於學校。
Jason希望「飛翔教室」的流動概念,令教育界、家長和學生可一起反思,知識可在任何空間吸收,不一定限於學校。

伙拍建築師 建流動教室

說起「飛翔教室」的誕生,背後也有一段故事。陳葒過去不下多次提及,他最大的心願,是在大嶼山興建一所可提供一條龍兼能銜接本港大學課程的「小島校園」,但羅馬豈會一天建成呢?在2015年暑假,他決定小試牛刀,先舉辦學習體驗營,並找來註冊建築師鄧耀倫(Jason)為這個體驗營設計一個流動教室。

教室同時配備充氣立方體,既是椅,也是枱。
教室同時配備充氣立方體,既是椅,也是枱。

結果,這7天學習體驗營反應熱烈,家長和學生也深刻體會到,學習不止一種模式,也不一定局限於課室, Jason順勢提議,不如把這個流動教室帶進社區,「因為學習體驗營每年只辦到一次,每次只有60名學生受惠,我覺得人數太少了!與其把學生帶往大嶼山,何不反過來把流動教室帶入香港18區呢?」

陳葒認為這個念頭相當好,「教室如設於街頭,孩子可入去上課之餘,家長和老師也可圍觀聽課」。但要有這麼一個能走遍18區的教室,首先便要Jason打破之前的設計。

原來學習體驗營的第一代教室,是用木條造成的,雖然可摺合,但要把它搬往不同地點、環境上課,也確實有點笨重,Jason於是加以改良,並用充氣帆布取代木條。由於輕身物料予人自由飛翔的感覺,因此,流動教室也正式命名為「 飛翔教室」。

「飛翔教室」率先降落牛頭角

籌備多時的「飛翔教室」,於12月4日在牛頭角上邨「首航」,「首航」前,一班小學生便率先來個大體驗,Jason更充當老師,教授他最擅長的建築設計!

雖然只有8名學生,但Jason預計稍後的活動需要有較大的空間,因此,他特意把教室弧形地張開,又在充氣物料上,以魔術貼貼上一些金色「羽毛」,「『飛翔教室』的好處,是老師可按情况決定課室的形狀和通透度;例如在人流如鯽的深水埗鴨寮街上進行STEM活動,老師便可在圍欄上貼多些『羽毛』,把透視度減低,甚至把教室略為收窄,幫助學生上課時更專注。」Jason說。

好玩課堂 起草圖砌LEGO學建築

俊仔(右)對短短30分鐘的「建築課」十分感興趣,看他「建造」遊樂場時多投入!
俊仔(右)對短短30分鐘的「建築課」十分感興趣,看他「建造」遊樂場時多投入!

Jason簡單講解過建築物與形狀的關係後,便向小朋友分派LEGO,並要他們分作兩組,合力建造一個屬於他們的遊樂場。9歲的俊仔,非常「專業」,他提議友伴一定要先起草圖,才能動手「建築」。經過一輪商議和繪圖後,俊仔一組最終設計了一個集摩天輪、跳樓機、彈板、觀光台、幼兒休閒座及藝術品等六項設施於一身的超級遊樂場,可說創意無限!

經歷過這30分鐘後,大部分小朋友都以「好玩」、「有新鮮感」、「自由」來形容這個課堂,Jason表示﹕「『飛翔教室』既有教室的形象,因為學生並非在無遮無掩、坦蕩蕩的空間上堂, 但它又不像課室般侷促,露天的設計,感覺舒服、開揚,小朋友在這種環境下上課,一定比在課室開心。」

 Jason設計了多款「飛翔教室」,以配合不同環境需要,圖中這款既可用在陸地,更可用於水中。
Jason設計了多款「飛翔教室」,以配合不同環境需要,圖中這款既可用在陸地,更可用於水中。

彈性教學 更易代入

孩子們親手設計的遊樂場,充滿創意。
孩子們親手設計的遊樂場,充滿創意。

除了教室構造特別之外,陳葒更想做到教學觀念上的衝擊。「飛翔教室」一樣有中、英、數、通識等常見學科,教授方法卻充滿彈性,「例如可將教室砌成模擬法庭,增加學生對時事、法律常識的代入感;另外,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裏試驗和實踐新的教學意念,不限於常規科目,可以是設計、建築,或認識社區等等,這樣孩子就能體驗更多創新課堂」。

文﹕沈雅詩、李樂嘉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吶喊

【明報專訊】兒女篇:我就是我

無聲的吶喊——「其實我們根本沒有選擇出生與否的權利,亦無從知道自己的誕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有說傳宗接代是天職,結婚生子是為了生命得以延續。我是主角當事人,但就從來未曾有任何人告訴過我,這一切究竟與我的被出生的生命有什麼關係?我有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為什麼一出生就要肩負所有人對我的期盼及抱負?為什麼一定要聽父母話?為什麼父母說的話一定是對的?為什麼我的聲音如此渺小,還要接受慣性被忽略?為什麼只有用功讀書上大學這一條唯一出路?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興趣,又一定要與搵食掛鈎?為什麼連發夢都要被父母控制,發個夢都要切實際?為什麼老師不許我們發問?為什麼只有俯首聽命盲從附和的才是好孩子?為什麼拒絕平凡做自己就是離經叛道?父母的愛不是講得很偉大無私奉獻unconditional love的嗎?為什麼原來樣樣都有附帶條件?為什麼不入名校就不會有前途?為什麼小孩子要誠實絕對不能講大話,但大人可以滿口歪理謊話連篇,還要聲大夾惡以愛來做擋箭牌?讀書擺明只為求分數,竟然集體擘大眼講大話公開說什麼求學不是求分數?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令父母明白接納我就是我,我最珍貴?」

父母篇:仔女不是工具

憤怒的吶喊——「生兒育女,不是有錢有時間不是自私為滿足一己貪得意好玩之欲就可以隨便,隨時生!孩子不是寵物,不是機械人,更加不是湯圓可以隨意搓圓撳扁。所有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需要的是尊重、愛和包容,還有與生俱來就擁有的自由意志,建立屬於自己的天地和人生,以及發夢做夢追夢的權利。所以沒有責任,更加沒有義務去滿足彌補父母的渴望與願望,包括父及母們曾經錯過一切的事及情。至於成長的步伐,發展的速度,思想的方向,有差異分歧才是正常,根本沒有比較的理由和空間。為什麼硬是要拿子女作比較?為什麼不打造平凡誓不休?為什麼不是盡力捍衛保護孩子不被習非成是的所謂世俗俗世枷鎖荼毒?還樂此不疲做幫兇?甚至,成為兇手?為什麼悲劇連連發生,血淋淋的教訓還未夠觸目驚心?何解無論如何怎樣慘烈都不能令怪獸的你們醒覺?生養孩子不是一盤生意,沒有輸贏,沒有比較,沒有損益計算表。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和能力,都有無限可能和潛能,都有不同的路向取徑,還有精彩的人生和未來,請不要再用成績學位去規限和判斷!讓每一條生命活出彩虹,活出真我真意義,奮力為做到最好的自己去奮鬥,才叫不枉此生!各位父母,高抬貴手吧!」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辣媽何美儀:Gap year有價值 內斂男孩 休學變活潑

昔日的「怕醜仔」,如今表現得更有自信,面對升中後更多討論匯報,子翹不再害怕。(圖﹕沈雅詩)
昔日的「怕醜仔」,如今表現得更有自信,面對升中後更多討論匯報,子翹不再害怕。(圖﹕沈雅詩)

【明報專訊】曾休學的趙子翹(子翹),在今個學年重返校園,於大埔一間直資中學念中一。問子翹習慣再過如此規律化的生活嗎?小伙子聳聳肩答道﹕「沒有什麼問題,休學年每天都一樣有時間表,我也要準時起牀、準時出門口,日間跟導師做活動,晚上自己閱讀英文書。」

子翹的媽媽,正是經常在傳媒面前曝光、性格硬朗兼口才了得的TSA關注組召集人何美儀,但子翹卻遺傳不到媽媽的特質,相反,他是一個性格內斂、不善表達的男孩。

何美儀說,當初之所以萌生休學念頭,正是希望讓兒子有時間、有空間去改善及裝備自己,才開始另一個新的學習階段。

「兩年前,陪他去中學面試,當時的子翹很害羞、很怕在人前演說。如是獨個兒以英語面見老師,還可過關,因為他自幼對英語較有信心;但如果要他用廣東話跟其他學生一起小組討論,子翹可以全程沉默,不發一言,那就很『輸蝕』,表現明顯比下去。」

全賴父母支持,這六個小孩才能走出教育制度的框架,享受休學年的精彩生活。
全賴父母支持,這六個小孩才能走出教育制度的框架,享受休學年的精彩生活。

然而,這位開通的媽媽並沒有責怪孩子,因為她知道,子翹弄得如斯田地,全拜不愉快的小學生活所賜。在短短六年的小學生涯,子翹轉過三間學校,不是學校要力追TSA成績,就是功課超多,要每晚做到11時才能上牀休息,導致他有「上學恐懼症」。「當我問他是否想升中前來一個Gap year時,他只問了我一個問題﹕『意思是否不用返學上課?』我說是,他便立即歡呼贊成了!」

最初何美儀和丈夫還未構思好Gap year的地點和形式,曾考慮過送子翹往台灣、澳洲甚至內地短住及念書;後來因為找到五個理念相近的家長,於是夫婦二人決定讓兒子跟其餘五名孩子一起留港休學,並交由一名社工導師帶他們上山下海,進行不一樣的活動體驗。

「除了一星期有一天由我負責教英文之外,其餘所有戶內及戶外活動,家長都共識了不參與,目的是訓練子女獨立。導師在設計活動時,刻意滲入了很多需要解難、協作的元素,讓他們學習怎樣跟別人協商,並在適當時候擔當領袖的角色。」

協作活動 改善表達力

何美儀說,用六萬元替孩子買這些學校經歷不到的回憶和體驗,花得有價值。
何美儀說,用六萬元替孩子買這些學校經歷不到的回憶和體驗,花得有價值。

這段時間,子翹每天都要跟同伴商討,不管是活動前的準備工夫,抑或是活動後的檢討匯報,他每天都要「開金口」,久而久之,自信心增加了,懂得有組織、有條理去表達,而且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分析能力也比從前提升。

一直以來,子翹的學業成績都位處中游位置,不過不失;唯獨中文科特別弱,更視中文作文為「苦差」,每次他拿起筆來,腦裏總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入手,但估不到休學一年,帶來意外的驚喜。

子翹喜孜孜告訴記者﹕「前陣子,老師給我們一個中文作文題目《_______的歷險》,我立即想到寫《我休學年的歷險》,於是抽取了部分經歷寫入文中,很快便完成了;最近,又寫了一篇《一個感恩的故事》,我寫了五百多字,還獲老師稱讚我寫得好,推薦我參加比賽呢!」

眼光擴闊 作文進步驚人

子翹用相片和文字記錄休學年的每項活動,這些點滴,更成為他中文寫作的好題材。
子翹用相片和文字記錄休學年的每項活動,這些點滴,更成為他中文寫作的好題材。

重返校園,子翹突然變得思潮澎湃,不是吃了什麼神丹妙藥,只因休學年確實豐富了他的人生,眼光擴闊了。何美儀笑言﹕「想也想不到,《一個感恩的故事》的寫作靈感,是源自他休學年在大澳參加活動時,和同伴於棚屋底救了一隻受傷被困的貓;子翹把自己代入貓兒的角色,感恩遇上這班友善的孩子。試問如果沒有這一年,他依舊每天返學放學,回家便埋首功課,內裏空洞洞,他有能力寫得出這些文章嗎?」

雖然這個休學體驗,前後花費近六萬元,但這位向來站在教育前線的媽媽認為,以六萬元去替孩子「買」一些學校經歷不到的經驗,絕對值得。

辣媽CEO:選科、夢想、理想

【明報專訊】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個「尖子沒選擇」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因為讀書成績好,即使家庭沒有經濟壓力,完全有條件許可讓他跟着自己的興趣走,偏偏父母大條道理以「將來點搵食」為理由,被迫只能在尖子必讀的醫學法律環球商管三科中選擇。實在真的很諷刺,父母都是專業人士,明明家中從來最不愁不缺的就是衣食,但最擔心的竟然是子女搵唔到食,應該憤怒還是唏噓?

讓孩子做回自己?

最近看到台灣一名諮商心理師第一次參加自己跟進的個案葬禮的文章。個案主角是一個從小到大孝順聽話,一路名列前茅讀資優班的「準醫科生」,令父母很自豪。可惜這名熱愛生命科學的資優生,父母眼中卻只有醫學系。因為父母的堅持,他的成績亦一落千丈,只能入讀私立醫學院,他說會繼續當父母的好孩子,結果最後選擇了燒炭自殺。即使諮商心理師察覺到資優生情緒出現狀况,並有自我傷害的風險,但做父母的堅持兒子一點問題都沒有,很正常,還怪心理醫生多疑生事,最終阻止不了本來有機會避免發生的悲劇。最令人痛心的是兒子留下的遺書,寥寥數字千斤重﹕「親愛的爸媽,這輩子我很努力地當你們的乖兒子,下輩子可不可以讓我做回我自己?」

我很希望所有父母能好好細味細讀,諮商心理師語重心長給身為父母的話﹕

「我們都是一邊長大,一邊遺落某些幼時曾有過的夢想或願望。這些失落,或許是因為能力的限制,環境的不允許,或是經濟方面的不足。帶着這些遺憾往前走,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父母』,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有機會實現,並在孩子身上投射我們自己的期待。渾然忘記﹕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我們用來填補遺憾與失落的工具。孩子,更不是我們的『事業』,別把他們當成事業來經營。

別把孩子當成「事業」

尤其是當孩子乖巧、聽話,更容易使我們慣性忽略他們的聲音,而只專注在我們自己身上。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議題得面對,也會有自己的生涯、婚姻與家庭,這些課題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路走來,我們都深刻有感,卻總在面對稚幼的孩子時拋諸腦後。」

想當日我為了要從我的典型虎媽的虎口下逃生,吃盡了苦頭,成功不敢講,但的確成就了一個完全屬於我自己的人生,教我無悔今生。

再為大家講一個勇敢追夢的成功勵志故事。有一位會考六優獲拔尖入讀科大環球商管一級榮譽畢業生,有銀行MT不做,卻忠於自己的興趣,不惜一切重新開始,報考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近日獲頒匯豐香港獎學金及成龍慈善基金獎學金,他是演藝學院二年級學生尹溥程Edwin。他的夢想,是畢業後到外國進修,成為英國城西的音樂劇演員。有志者事竟成,Edwin你一定得!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暫別課本 見識世界 休學一年 再愛上學

休學一年重返校園,慈慈心情變得輕鬆又期待,明白到上學不止為考試和求分數,而是要學習知識和自我裝備。(圖﹕馮凱鍵)
休學一年重返校園,慈慈心情變得輕鬆又期待,明白到上學不止為考試和求分數,而是要學習知識和自我裝備。(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如果孩子上學只覺沉悶,功課做得辛苦,家長可有辦法呢?有一群家長去年大膽嘗試,讓孩子休學一年(Gap year),取而代之的是四出遊歷。別以為這代表荒廢學業,其實他們在家中也有自學溫習,並透過動靜兼備的活動,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歡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今年9月,這群孩子已重新背起書包,回校上課。不同的是,他們已經找到學習動機,上學再也不是一門苦差。

「為什麼我要上學呢?」11歲的周孟慈(慈慈)一年前正讀四年級時,常常對這問題感到疑惑。慈慈的成績屬中上,卻對讀書失去動力,提起上學,只想到無止境的功課和考試。於是媽媽Queenie讓她休學一年,這一年,慈慈與五個同樣休學的小學生四處遊歷﹕到長洲訪問店主、入大澳住兩星期、看地下戰壕遺蹟、學剪紙、賣手作……每項活動都令慈慈大開眼界。

開心過後,慈慈今年9月在一間新學校重新上學。Queenie說,休學前跟原校校長談過,可按程序申請升讀五年級,但整整一年沒操卷,令慈慈在入學試失手,不獲原校重收。之後考幾次插班試,成績都跟預期有落差,更難受是要面對別人的誤解,「慈慈聽過有人說,休學過的學生一定不肯讀書,但慈慈一向學業表現不錯,休學不代表讀不成書」。

重返校園 碰釘當試煉

在休學期間去露營,不但要親手搭營、野外煮食,更試過用樹枝趕牛。(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休學期間去露營,不但要親手搭營、野外煮食,更試過用樹枝趕牛。(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Queenie沒後悔讓女兒休學,相反,每次找學校時碰釘,她都視作為女兒的學習機會,「過程中她會明白到,不是她想得到的東西,就一定到手」。Queenie也沒有為選校訂下標準,既不堅持找一間成績很好的學校,也不會特別推崇愉快教學,「她入到哪間學校也好,都要調適和嘗試適應,這是她要學的一課。最終她找到一間跟弟弟同區的學校,我也很滿意」。

休學經驗打開話匣子

相比起媽媽,慈慈就沒那麼淡定,對於再次上學,她曾有各種顧慮,最擔心社交問題。其他同學自幼一起學習,作為插班生,能否打入他們的圈子?沒想到正是休學的體驗,有助她結識朋友,「同學聽到我說過去一年沒上學,紛紛說很羨慕,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比起休學時只有五個小朋友陪我玩,現在有一大班同學一起,更加快樂」。

另一樣未知數,當然是能否追上學習進度。慈慈憶述她上月迎來

慈慈說,老師對她的休學經歷很有興趣,「視藝老師說我很有型,因為『為什麼要上學?』這問題,通常是大學生才問,我卻讀小學時已想到」。(圖﹕馮凱鍵)
慈慈說,老師對她的休學經歷很有興趣,「視藝老師說我很有型,因為『為什麼要上學?』這問題,通常是大學生才問,我卻讀小學時已想到」。(圖﹕馮凱鍵)

第一次考試,「很久沒有坐定定溫書,五年級又會開始呈分,所以考試前很緊張,夢見考試不及格」。結果她科科及格,中英文科的成績特別理想,中文作文更獲全班最高分。

取得好成績絕非僥倖,其實休學期間,慈慈會自行溫習、閱讀圖書、朗讀文章等。更重要是,自重返校園後,她建立了自動自覺溫書的好習慣,盡量在學校完成功課,待課外活動完結後,便可回家溫書,之後才進行畫畫、看電視等消閒活動。她更叫媽媽買補充練習,讓她考試前做足準備。

由不想讀書到提出要做練習,慈慈的學習動機大大提升,Queenie相信是休學的成效,「我覺得她停一停之後,最大變化是對自己的事着緊了,可能很多休學活動都要她主動探索,培養了自發性。現在她考試失分時,會反思是否溫習不夠,以前她考不好,只會說句『沒辦法』就算」。

活動提升解難能力

休學活動有動有靜,慈慈和朋友們學過剪紙,又做小攤主出售手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休學活動有動有靜,慈慈和朋友們學過剪紙,又做小攤主出售手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聽到媽媽的稱讚,慈慈笑言不太察覺到有這變化,但同意休學提升了自己的解難能力。一次紙皮砌物的活動令她印象最深,她要和其他小朋友合力,用紙皮完成幾項任務,包括砌迷宮、砌屋、造滑梯及設計障礙賽道,「一聽到用紙皮製作,就覺得好新奇,落手落腳後才發現不容易,紙皮本身較軟,很難固定和平衡」。

慈慈積極思考方法,尤其在迷宮的佈局方面,給予了不少意見,「我們砌出的迷宮,別人進去後,真的要花時間找路,不會很輕易去到終點。紙皮製作的滑梯也很成功,有承托力,我可以從上面滑下來」。完成任務固然高興,更大得着是嘗試帶領討論,也思考如何解決困難,「自從回到學校,就少了許多時間玩這類活動,但希望記得這些經驗,長大後有用」。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馮凱鍵、沈雅詩、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大T的梨花路

【明報專訊】好友雪美人突然傳來韓國總統朴槿惠醜聞新聞,關我什麼事?原來為了誇讚我家大T。「總統閨密攞着數之一係塞個女入梨花女子大學,大T自己考入去,真係叻叻。」

自己選擇前路更令人高興

有媽媽出書,講述如何從小悉心打造栽培女兒,入哈佛入劍橋的成功路。我不敢高攀,大T讀的梨花女子大學,比不上哈佛劍橋,但這個結果是我做媽媽的發夢都未曾有想過。每次接受訪問講起大T入讀梨大之前的迷失及艱難,我都止不住眼淚。一半是因為心痛憐惜,一半是為她能夠靠自己自立很感觸感動。我真的非常希望各位家長可以放下成見,不是主宰操控,而是陪伴孩子一齊摸索前路。孩子們需要的不是批判,不是比較,不是評分,不是成績,是支持是理解是關懷是信任,是只有父母能給,世上無人無事能及的無止境無條件的愛!

很多人奇怪,我為什麼總是叫大T「肥妹」,認為肥妹這個稱呼很難聽,但我偏偏故意叫,就是要她接受這個花名。我們是大人都未必一定能夠管得住自己的嘴巴,更何况小不更事的孩子?明知阻止不了,倒不如令她坦然接受自己與別不同的身形。教子女,我由教他們自愛開始,絕對不必千萬不要為了討好任何人符合任何所謂俗世眼光,委屈自己,痛苦地活在別人的嘴巴裏目光中。

叫女兒「肥妹」有何問題?

知道大T對讀書的興趣不大,所以我一早表明立場,人生路上有無限可能,讀大學只是其中的一個選擇而已。但即使我如此理性,冷靜又硬淨,明明是個選擇,但就連學校老師都會質問不讀大學她能有什麼前途?大T為此飽受壓力,吃了不少苦頭。但就更加堅定我意志,女兒的一生,不由得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去下定義!

大T對音樂節奏有天分我早知,但從未想過她對韓國音樂及男團的熱愛,會開展了她人生美好的新一頁。大T語文能力極強,兩文三語自小流利,所以我很鼓勵她多學不同語言。見她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考不上大學就腳踏實地找工作,既然如此熱中韓國流行文化,就順水推舟提議讓她到韓國讀韓文。我還清楚記得她那欣喜若狂、簡直不能置信的樣子。反問我不是一早講好不會送她出國讀書的嗎?我答是,這是她憑努力earn來的機會。既然決定放手我就放到底,讓她隻身赴韓靠自己。山高皇帝遠,看演唱會未必有錢,但她絕對有條件日日追星,只看她每一期自動交來的成績表成績愈來愈好,我就知她痛下了苦功。

所以她向我提出願不願意供她讀大學的時候,心情複雜得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她選了三間大學,其中一間是梨大,講明要是不獲取錄就算。後來我上網一查,才知另外兩間都是名校,可見她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大T問我要是三間都收,該如何選擇,我答不用選,哪一間先取錄就去哪間,她今年已經是梨大語文系二年級學生。我還有何求?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辣媽CEO:怪獸真正無極限

【明報專訊】怪獸真正無極限,無論我如何聲嘶力竭在吶喊,都無法叫得醒這群變本加厲愈來愈怪獸的家長!還要雪上加霜再加人格分裂思覺失調,可憐孩子肉在砧板上任由宰割,年紀小小就要被洗腦走肉行屍過日子,我極為痛心更憤怒!

每次看見那些面試個案專題訪問報道,我都眼火爆!我再講一次,教育派位制度如何不公不濟不知所謂,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如果真心體貼為子女着想,不願孩子在功課壓力中成長,只想孩子能夠開心上學愉快學習,就應該從一而終。選擇的幼稚園小學有沒有銜接的小學及中學,都是一早已知的事實,怎可能到K3、小六最後關頭,才突然醒覺驚惶失措?臨急抱佛腳拚命谷孩子上面試班,十幾間學校頻撲面試,疲於奔命已經夠辛苦,還要承受父母的責備種種的壓力,一個才5歲的小朋友如何應付招架?

面試無人收 罵阿女無用

其中一篇報道,那位母親說考了十幾間小學,不斷接到reject letter令她幾近崩潰,更講到明其中一間學校,身邊朋友個個子女都獲取錄,偏偏自己的女兒不獲取錄,憤而指摘女兒冇鬼用!對着記者講回想起來很後悔的一番門面話,不知有沒有對女兒講過?即使有,又可否彌補已經造成的創傷?講來講去講到底,不就是面子的問題?不就是典型怪獸家長最愛的比較?

明知名校幾千人爭,和買六合彩一樣難中,所謂的挫敗經驗根本正常。習慣自由開放教育的孩子,即使考得入所謂的名校,突如其來的沉重功課測驗考試壓力,根本沒辦法應付得了。靠花錢讀的面試補習班就得,竟然都會有人信?

家教更勝倒模面試班

千篇一律的面試課程,倒模方式教出來一樣的說話行為,會打動到閱人無數的校長及老師們嗎?我雖然是個面試專家,但從來未教過一對子女任何面試技巧,我自小就不斷教的,是家教!言教身教,教他倆不論做人態度待人接物都必須要有的規矩禮貌和尊重。因為經常帶出去見世面,接觸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及事,大小T自小都不怕陌生人。孩子的世界很單純,除非耳濡目染,否則不會懂得以貌、以衣著或以階層去「取人」。

他們兩個去面試,因為毋須刻意講或做些什麼,只是做平常最真的自己,我們一家都沒有壓力。至於選校,最多兩間,買保險以防萬一,但百發百中。他們兩個都獲派入區內數一數二的名校,但我根據他們的性格能力,尊重他們的選擇權利,共同商討分析利弊作最後決定。知道大小T能入名校而不入,同學們的父母都很驚訝不解,問我點解。我答,孩子有自己喜歡的最合適選擇,冇得解。

怪獸始終是怪獸,報道中的女孩原來最終有一間直資小學肯收,不過那位母親又嫌要交貴學費,始終不是最理想還要繼續試其他。沒完沒了,苦了孩子!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加國滑鐵盧大學校長﹕世上沒有安全成功路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校長Hamdullahpur手上所戴的智能手表,是由該校一名舊生研發,該舊生現於矽谷工作,求學時就常質疑課本知識。(劉焌陶攝)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校長Hamdullahpur手上所戴的智能手表,是由該校一名舊生研發,該舊生現於矽谷工作,求學時就常質疑課本知識。(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不少父母把子女的人生規劃得妥妥當當,近日到訪香港的加拿大名學府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校長Feridun Hamdullahpur則說:「世界不同了,你看那些在矽谷工作的人,可從沒按軌迹行的。」

籲追求真正想做的事

Hamdullahpur手上戴着的智能手表由一名舊生研發,比Apple Watch更早「面世」,他說,那學生現於矽谷工作,在學時就常質疑課本知識。他認為,世界正在改變,沒有一條安全而穩固的成功道路,「去做一些真正想做、感興趣的事,而非一味追求學術成績為目標」。他指孩子不會對「特定的道路(certain path)」感到安心(comfortable),只有家長為此感到安心,勸勉家長要容許子女探索未知,從中讓孩子自行發掘機會及興趣,而不是什麼都為他安排,令孩子不懂與人溝通或解難。

父母逼入讀 會計第一年退修最多

該校的會計及經濟學科入學競爭頗大,但Hamdullahpur指出,該科於第一學年的退修率是最多的,「很多家長強迫子女念會計,你做不到醫生律師,便去當會計,學生讀完一年後跟我說,『我寧願死(I would rather kill myself),如果我成為一名會計,我看不到我的人生(I can’t see my life)』」。他又說,雖然不反對學生退修的決定,但應該一早便要對父母說「我不當會計」。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自1957年創校起,便實行帶薪實習,部分學科的學生於讀書期間,每隔一個學期便須到相關專業的機構實習,畢業時就已擁兩年工作經驗;此外,學生實習時更會領取該職位的正式薪金,部分學生的實習薪水甚至足以支付學費。

2016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