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嘗職場滋味 迷惘兄妹確立升學夢

出身破碎家庭、在屯門天主教中學讀中六的兄妹湯德龍(左)和湯鳳茵(右),5月時透過明愛的「伴飛翔、創職夢」生涯規劃先導計劃在大學實習,原本對前途感迷惘,實習後確立了繼續升學的目標。(王丹麟攝)
出身破碎家庭、在屯門天主教中學讀中六的兄妹湯德龍(左)和湯鳳茵(右),5月時透過明愛的「伴飛翔、創職夢」生涯規劃先導計劃在大學實習,原本對前途感迷惘,實習後確立了繼續升學的目標。(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全職工作對於中學生來說也許仍距離甚遠,有機構推出生涯規劃先導計劃,讓中五及中六學生在大學或商業機構實習5天,認識職場中所需工作條件,以培訓他們的工作態度及了解自己的專長,並為未來訂下合適就業計劃。出身破碎家庭的湯氏龍鳳胎兄妹,因環境所限,讀書成績不理想,亦對前路感迷惘,參與該活動後,終確立升讀大學的目標。

就讀屯門天主教中學六年級的龍鳳胎兄妹湯德龍(Marko)和湯鳳茵(Micko),母親在他們3歲時離開家庭,兩人由濫藥及酗酒的父親照顧,至小學輾轉於6個寄養家庭生活;初中時期再隨父親在深圳生活,每天往返屯門上課。因父親每星期只給予兩人共400元生活費,兄妹經常捱餓,只得從事兼職工作來幫補家計。兩人至中四時向社工求助,才脫離父親,入住教會宿舍及依靠綜援度日。

浸大實習5天學團體合作

兩人5月參與明愛家庭服務推出的「伴飛翔、創職夢」生涯規劃先導計劃,在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實習5天,由早上9時工作至下午5時,負責文書工作,如輸入資料及點算教材等。兩兄妹坦言學校成績較遜色,對未來感迷惘,不知能否升上大學。Micko指以往做兼職推銷員時,每天沒有目標,實習後明白職場講求團體合作,她每天也會訂下目標如確保資料沒有出錯等,從中獲取滿足感。

兩人早前報讀副學士課程,也只是持「人有我有」的心態,實習後確定升讀大學的目標,希望繼續校園生活,並希望日後有高一點學歷,可改善生活。

明愛駐校社工周錦嫦指透過上述先導計劃,讓學生明白成績不代表一切,即使學術表現較弱,亦應該認真規劃人生。先導計劃共有70個名額,由駐校社工邀請學生參與,學生在5月8日至6月24日期間,在大學或商業機構實習5天,工作內容包括拍攝短片及任職導師等;周預計下年或會再次舉行。

2017年6月16日

警界拳王盼身教堅持 尼裔「壞分子」學拳找到目標

警察學院體能教官吳家豪(左)與Sures Gurung(右)同是「奮進行動」學員,現時二人除繼續義務協助計劃教授拳擊,亦一起參加職業賽,以自身經歷勉勵學員不放棄。(利君雅攝)
警察學院體能教官吳家豪(左)與Sures Gurung(右)同是「奮進行動」學員,現時二人除繼續義務協助計劃教授拳擊,亦一起參加職業賽,以自身經歷勉勵學員不放棄。(利君雅攝)

【明報專訊】上月舉行的「王者對決2」,成就「香港拳王」曹星如的21連勝;同日賽事亦造就了「警界拳王」吳家豪的職業賽首勝。當晚他與相交12年的「拍檔」Sures Gurung在不同組別參賽同勝。吳家豪受訪時表示,參賽純為以身作則,證明「成功除苦幹,並沒有捷徑」;曾在人生路迷失犯事的Sures則說,踏上職業拳擊路,香港人的掌聲於他最鼓舞。二人下月再迎戰另一場職業拳賽。

曾與曹星如一同備戰

28歲的吳家豪(Edwin)曾於2015年「世界警察消防運動會」拳擊項目摘銀;27歲尼泊爾裔青年Sures則剛成為職業拳手。二人事前與曹星如一同與菲律賓世界冠軍人馬實戰對打備戰逾3個月,但他倆同聲形容當晚踏上有逾8000人觀戰的擂台時,感受與別不同。Edwin在台上中拳才意識是「real fight」,Sures則說中拳後長時間耳鳴,故更奮力揮拳至完場一刻。二人最終分別在超輕量級及超中量級賽事勝出。

Edwin加入警隊約3年多,是警察學院體能教官,教授拳擊;Sures則於15歲時曾因街頭打鬥而被警司警誡,一度成為「壞分子」。二人相識、以至踏上擂台拳擊之路,皆因警隊計劃「奮進行動」的拳擊會。

「奮進行動」是由一群警務人員義務舉辦運動項目予邊緣或貧窮青年的計劃,當中包括接受警司警誡的初犯青年。

警察父授拳兼「教仔」

上月舉行的「王者對決2」拳賽中,吳家豪(中)「打頭陣」出賽,在4回合賽事中,以點數擊敗對手,為其首場職業賽寫下亮麗戰績。(警務處提供)
上月舉行的「王者對決2」拳賽中,吳家豪(中)「打頭陣」出賽,在4回合賽事中,以點數擊敗對手,為其首場職業賽寫下亮麗戰績。(警務處提供)

Edwin於11歲時參加「奮進」練習拳擊,由當督察的父親安排,Edwin希望自己踏出職業賽的一步,可為警校及奮進學員示範,「堅持到底就有回報」。吳父、退休督察吳捷斌笑言,自己為奮進授拳20年,「愛拳擊如終身伴侶」,每天下班後均花時間心力授拳,其妻曾「投訴」他「只顧幫人教仔」而忽略Edwin,故他想出權宜之計,帶Edwin到拳擊會一同學拳。吳父說曾有擔心「白紙與黑紙一齊,會否遭染色?」但觀乎Edwin成長,發現是自己過慮。

啹喀之後 希望可得港人掌聲

Edwin現同時是奮進義務導師,與同是「前學員」的Sures可謂一同成長。Sures表示,其祖父一輩為在港啹喀兵、母親在港出生成長,在尼泊爾出生的他一直視香港為家鄉,但10歲回流生活後,因語言障礙而感與港人「格格不入」。他15歲時生事打架,最終被警司警誡,及轉介至奮進的拳擊訓練。「我最初以為拳擊就是打架,不就是我強項嗎?後來才發覺辛苦得很!」

因緣際會,拳擊成了Sures的人生目標,Edwin的陪伴亦令他適應在港生活,Sures現正專心為職業路奮鬥,「為香港而戰的感覺很好,希望我可得到香港人的掌聲」。

奮進行動助青年 「以運動改寫人生」

「奮進行動」除有警員吳家豪(左一)及Sures Gurung(左二)從小參加拳擊外,欖球項目成員麥季東(右一)梁景安(右二)亦因是項計劃,由頑劣學生成為警員。左三為曾任計劃的拳擊教練、退休督察吳捷斌,左四為計劃創辦人之一、總警司史勿輝,右三為現任導師、青山分區助理指揮官(行動)賈偉良。(馮凱鍵攝)
「奮進行動」除有警員吳家豪(左一)及Sures Gurung(左二)從小參加拳擊外,欖球項目成員麥季東(右一)梁景安(右二)亦因是項計劃,由頑劣學生成為警員。左三為曾任計劃的拳擊教練、退休督察吳捷斌,左四為計劃創辦人之一、總警司史勿輝,右三為現任導師、青山分區助理指揮官(行動)賈偉良。(馮凱鍵攝)

「奮進行動」始於1996年,是一群警務人員休班時義務幫助青少年「以運動改寫人生」的計劃。創辦人之一、總警司史勿輝表示,現時已累積有逾1萬名學員,至少有1000人屬拳擊會。拳擊是此計劃的「老牌」項目,源於創辦者多是拳擊好手,至2003年引入欖球後,計劃逐漸增至現時10多項運動。

史勿輝表示,最初鑑於屯門區童黨群集,青少年罪行多而嚴重,為及早令青少年「重歸正途」,時任地區指揮官羅禮與他決定仿效澳洲的同類計劃,先在警隊內召集義工,一同與接受警司警誡的邊緣青年參加為期3日的野外定向營,以此「破冰」及建立互信,及後再以定期的運動訓練,與學員保持聯繫,警員遂定期教授他們拳擊。

引入板球吸引少數族裔

隨年代改變,除初犯青年外,計劃逐漸招收由社工轉介的其他個案,如家境清貧、或校內表現頑皮的學生等,以達「防罪」之效。史勿輝說,運動於青年雖有吸引力,但訓練過程刻苦,他估計計劃至少有20%流失率。但歷年至少有12名學員晉身警員、2人任職消防、1人成為社工,更有多人因計劃而愛上運動、成為運動員,令他感欣慰。

奮進行動的學員為12至18歲青少年,運動包括拳擊、欖球、田徑、籃球、划艇及舞蹈等,近年更引入板球,以吸引少數族裔青年參加。

明報記者 利君雅
2017年4月10日

「不管你錯什麼 始終站在你那邊」 DSE生報母恩閉關9月戒毒

明愛培立學校中六級生吳穎兒(右)初入培立時仍有吸毒,後來經家人及師長鼓勵,不離開院舍9個月,戒掉兩年多的毒癮。穎兒的班主任鄧美儀(左)表示,穎兒決心戒毒後,變得主動積極,現時已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鍾林枝攝)
明愛培立學校中六級生吳穎兒(右)初入培立時仍有吸毒,後來經家人及師長鼓勵,不離開院舍9個月,戒掉兩年多的毒癮。穎兒的班主任鄧美儀(左)表示,穎兒決心戒毒後,變得主動積極,現時已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吳穎兒架着眼鏡,說話時有點靦腆,提起媽媽時更流露小女孩般的笑容,但原來她曾在毒禍中掙扎。穎兒小學時仍是「乖乖女」,升中後誤交損友,染上毒癮。後來群育學校教師及社工提議她不要離開院舍9個月,在家人及師長鼓勵下成功戒毒。她是應屆文憑試考生,盼將來投身幼稚園教育。

穎兒中二時初嘗冰毒,家人曾發現不妥,但她不承認,其後因高燒不退入院揭發,「媽媽再問我是否真的吸毒,我認了,但她不敢相信」。吳母其後聯絡社工,並為她申請轉讀明愛培立學校,盼寄宿生活可助她戒毒,穎兒尤記得母親跟她說「你是我的女兒,我不用你很叻,不管你做錯什麼,媽咪始終都會站在你那邊」,穎兒深知要改變,但毒品令她脆弱。每周一次的「放假」,讓她回家與家人相處,但她心癮未除,「放假」時便找上以前一起玩的朋友,「玩着玩着,他們又叫我再吃(吸毒)」。

心癮難除 再次吸毒復後悔

沒多久,她在一次隨機抽驗被發現吸毒,「當時法官都說,『如果你再是這樣,幫不了你,你可能要入戒毒所』」,穎兒坦言,每一次吸毒後都很後悔,覺得辜負了媽媽,但心癮未除,又易受朋友影響,墮進周而復始的漩渦。

穎兒吸食的是冰毒,常見副作用是精神異常亢奮,想睡也睡不了,藥力過後,精神變得委靡,完全提不起勁,「那時經常問自己,為何那麼辛苦都要吸毒,想過好多次不要再吸」。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隨機驗毒又來了,「很怕如果再驗到,法官會不讓我在培立讀,很怕要去戒毒所」,穎兒便在驗毒前夕,向社工、老師及家人坦承曾吸毒,但誓言決心戒毒。「每當我想起,一放假,媽媽都會等我回家,但很多時候我都去玩,她以淚洗臉、不適入院,我都不知道;弟弟發高燒住院,我又不知道……我不願再令他們失望」。

母風雨不改探望 老師鼓勵撐過

為斷絕穎兒趁放假時與壞分子接觸的風險,培立的教師及社工提出不讓穎兒離開院舍9個月,「我以為會很難過,但那段時間中,我沒再萌生吸毒的念頭」,令她支撐下去的,是媽媽每周風雨不改的探望,以及老師和社工的鼓勵,令9個月一晃就過。「人誰無過?最重要及時回頭,不要一錯再錯。」穎兒尤記得老師說過的這句話,「這句經常都聽到人說,但當下聽到時,真的感覺自己可以改過」。

以往在外與朋友一起,她想談未來,朋友卻在吞雲吐霧,「他們只會叫你一起吸」,但穎兒現時卻可隨時隨地與社工、老師談,還從中探索到畢業後的目標——成為一名幼稚園教師,「我很喜歡跟小朋友相處,而且人真的可以影響到人,用自己的能力幫人」。

阻焦躁旅客踢護士 90後地勤員獲服務獎

地勤服務員林偉賢(圖)挺身保護女護士,免受情緒失控的新加坡旅客襲擊,得到院方和同事的稱讚。(蘇智鑫攝)
地勤服務員林偉賢(圖)挺身保護女護士,免受情緒失控的新加坡旅客襲擊,得到院方和同事的稱讚。(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地勤服務員林偉賢看到飛機上不適的小孩及家人十分狼狽,自薦放工後陪他們找醫院求診,小孩的爸爸因太焦慮而企圖踢向一名護士,林偉賢及時阻止,事後這名地勤服務員獲公司頒發獎項,但他說,相比這獎項,當日護士長送來一張寫上「hero of the day」的道謝卡帶給他更大鼓勵。

「90後」的工作態度不時受到劣評,老一輩認為他們自我中心或抗逆力低,但90後地勤服務員林偉賢(Terrence)就打破上司對90後這種偏見,更獲上司推薦奪得公司內部的優秀顧客服務獎。

3年前Terrence開始在機場上班,修讀酒店業的他,於工作中漸漸發現服務行業很有意思,「發現自己很喜歡幫人,於是就會很想繼續做」,平日他主要於登機閘口接待旅客,有時要幫助一些特別旅客出入境,如陪伴單獨出境的未成年小朋友登機,或安排一些於飛機上受傷或病患的旅客到醫院。

去年下旬,Terrence安排一名於機上不適的新加坡籍上海小女孩及其家人辦理離境手續,登上救護車前往醫院,Terrence說,他們一家四口到上海探親後在香港機場轉機回新加坡,因小女孩發燒而無法繼續行程,Terrence見他們一家手忙腳亂,即使已下班也自願陪伴他們到北大嶼山醫院就診。

下班後自願陪伴旅客求醫

當時正值禽流感高峰,小女孩曾於內地接觸家禽,因此要轉到瑪嘉烈醫院作隔離,Terrance只好安撫他們,車程中小女孩爸爸的情緒漸漸失控,不停指罵醫護人員,「當下我理解他,知道無法轉機回家已經好麻煩,又要面對一個個醫療程序,都未有一間醫院可以安頓,心裏一定不好受」。

女孩轉院隔離 父失控

Terrence於急症室病房外安頓小女孩的媽媽時,突然聽到吵鬧聲,當他走進急症室了解時,發現小女孩的爸爸與護士口角,企圖踢向該護士,他見狀立即上前保護護士及制止,「當下第一個即時反應是要去阻止事情發生,沒時間思考太多」。院方其後有報警,Terrence說,小女孩的爸爸雖用武力不恰當,但理解他當下受到很大壓力,只好向他解釋之後錄口供的程序,希望可為他減輕一點壓力,小女孩的爸爸最後亦沒有因此而被拘捕。

收護士長道謝卡感鼓舞

護士長後來送來一張道謝卡,形容Terrence是「hero of the day (當日的英雄)」,令Terrence喜上眉梢,其上司說,Terrence遇過不少這類突發事情,最近一次是處理差點兒要打架的印尼人和菲律賓人,幸好最後大家都沒受傷。Terrence笑言,可能是因為自己較「八卦」,每每見到這些狀况都會想上前幫手,不希望自己視而不見,亦相信每一次跟旅客的接觸,都是讓他們了解香港人的經驗。

明報記者 李詠珊

父親兩句 兒子來回地獄天堂

葉峻誠(右)小三起常流連街頭至夜深,爸爸(左)每次都先到住所樓下這公園找兒子,峻誠怕被找着、打罵,於是愈走愈遠。他長大後,站在爸爸的角度看往事,再沒憎恨,兩父子走得很近。(鄧宗弘攝)
葉峻誠(右)小三起常流連街頭至夜深,爸爸(左)每次都先到住所樓下這公園找兒子,峻誠怕被找着、打罵,於是愈走愈遠。他長大後,站在爸爸的角度看往事,再沒憎恨,兩父子走得很近。(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葉峻誠小學時交了損友,氣得父親拿刀圖斬他;之後幸運遇上好老師,力爭上游,卻又換來父親冷言「讀書叻有鬼用」,一話地獄,令峻誠自我放棄;豈料爸爸忽然斟茶認錯,一話天堂,父子放下怨懟,峻誠發憤求學,用大學入場券代替那句一直沒說出口的「對不起」。

峻誠小三時認識了「蠱惑仔」,每晚流連街頭至11、12時才回家,爸爸常四處找他,還曾焦急得報警,「他打我,衣架都打斷,雨傘也打爛,愈打我愈不回家」。

誤交損友不回家 父怒極菜刀斬門鎖

升小四暑假最後一天,峻誠沒動過暑期作業,卻一早已準備外出玩樂,父親阻止,峻誠吐出一句「咪X阻住我」,令父親爆發,「他衝入廚房,拿起菜刀想斬我,我反鎖入房,他劈爆了門鎖才下了那道氣」,那次峻誠嚇得失魂,不斷哭,之後父親完全放棄他,不再問他試考得怎樣、何時回家。

峻誠小六時遇到常關心他的老師,他為此努力讀書,中文由幾乎包尾變全級第3,他拿着成績表回家,對爸爸說「我現在追到這個成績」,怎料爸爸冷冷回應「讀書叻有鬼用」,一句話把他徹底擊倒,「還讀來做什麼?」

他升中兩周後就逃學,整天待在家中打機,最後遭取消學籍。父親一年沒跟他說話,罵也不夠10句;媽媽卻知他受軟不受硬,好言相勸:「再休息一兩個月便上學好不好?」打機一年後,他終於悶得想上學。

父茶樓斟茶道歉 子﹕衝擊太大hang晒機

一天,爸爸無故帶他去茶樓,突然為他斟茶,說:「你知你老竇為人是這樣的,對不起。說你讀書叻沒用,不是指讀書沒用,是指做人有品都很重要」,那是世紀道歉,令峻誠「衝擊太大,hang晒機」。自此父親態度軟化,甚少罵他。他也「回贈」,「他不喜歡蓋被,卻又怕冷,又喜歡開窗,我經過見到,就替他蓋被」,父親知不知?「我不知道,但這是我可以為他做的事。」

祖母臨終囑咐 「必死決心入大學」

父親道歉後,峻誠決心重返校園,四處叩門終獲直資伯裘書院取錄重讀中一。他只有小學水平,老師常私下問是否要為他補課,尤教他窩心,令他更努力;憑着尋根問底的精神,他中二三時已考獲全級第五六名,奪得獎學金。

升中六暑假,嫲嫲離世,峻誠想起她離世前一個月,有次突然哭得淒涼,捉着他的手說「你一定要入大學」,他就「抱着必死的決心温習」,以告慰嫲嫲在天之靈。

文憑試前,他常常温習至晚上10時自修室關門才回家,父親就用「男人的方法」支持兒子,口裏從不表達關心,卻總不吃晚飯,待兒子回家才煮飯。峻誠去年在文憑試考獲5科21分,獲嶺南大學歷史學系取錄,那天他告訴爸爸喜訊,那男人、峻誠口中的「呢條友」掩不住開心,還是繼續耍嘴皮,「一早猜到,否則怎麼做我的兒子?」

明報記者 蔡瑤
2017年3月1日

麥卓穎晉港隊 學習失敗 風之驕女勝不驕

從培訓隊晉升港隊2個月,阿Wing(圖)拋開「世青冠軍」頭銜從頭學起,教練鄭國輝盼徒弟加強肌力與體能,把握時間在5月力爭青奧代表資格。(鄭嘉慧攝)
從培訓隊晉升港隊2個月,阿Wing(圖)拋開「世青冠軍」頭銜從頭學起,教練鄭國輝盼徒弟加強肌力與體能,把握時間在5月力爭青奧代表資格。(鄭嘉慧攝)

【明報專訊】周日清晨的赤柱海邊,寒風吹得臉生疼,剛滿14歲的「風之女」麥卓穎,訓練過後冒着攝氏15度低溫,埋首收拾沉甸甸的器材。小女孩心思簡單,什麼世青冠軍、新風之后,她統統不理,令她甘願日曬雨淋的,是對滑浪風帆的滿腔熱血。從超班新星晉升港隊,教練盼她從挫敗中成長,小妮子也不怕逆境爭勝,爽朗笑說:「失敗了,下次我會贏回來。」

港隊去年10月出戰Techno293世界賽,阿Wing(後排中)以13歲之齡越級稱霸女子U15組別。(資料圖片)
港隊去年10月出戰Techno293世界賽,阿Wing(後排中)以13歲之齡越級稱霸女子U15組別。(資料圖片)

對比當今小孩,阿Wing的童年幸福得多,假期沒有一堆堆的補充練習,而是晨早起來走到家附近的赤柱正灘,揚帆出海。選上風帆,也是小妮子的喜愛:「之前有打籃球和排球,但9歲時在海灘看到別人在玩風帆,覺得好得意,便要求父母讓我試玩。」對答帶點稚氣,但上周三才滿14歲的她,日曬雨淋接近5年,依然樂在其中。磨練為她帶來古銅膚色,還有自信與大無畏精神,助她在去年10月Techno293世界賽,越級摘下U15女子冠軍頭銜。

去年世青摘冠 提拔升港隊

因為滑浪風帆,阿Wing(圖)遊遍意大利、波蘭等地,自言擴闊眼界比書本知識更有幫助。(資料圖片)
因為滑浪風帆,阿Wing(圖)遊遍意大利、波蘭等地,自言擴闊眼界比書本知識更有幫助。(資料圖片)

揚威世界2個月後,阿Wing在去年12月獲提拔升上港隊,每周二、周四放學後,趕到火炭體院加操體能,周六、日還要在海上實戰。這天寒流殺到,她在11時已完成練習賽,待教練駕船送回器材,訪問後又趕回碼頭收拾。在師兄師姐身邊團團轉,「細細粒」的她顯得有點吃力,可想而知訓練上要追趕前輩,考驗自然更大。港青教練鄭國輝說,是時候給予徒弟一點苦頭:「卓穎的風感及平衡力,在同齡隊員中屬超班,更重要是性格愛玩,出席率幾近100%。但師姐跟隊已近2年,她在板速、體能都要多下苦功。」

學偶像居里苦練爭勝

story_2017-02-27_A4外界冠以阿Wing「小風之后」頭銜,但這天練習賽,她面對師姐未佔優勢,無緣踏上頒獎台。可幸是她深明自己仍屬起步階段,就像心中籃球偶像史堤芬居里,成功離不開苦練:「我在校隊打key man,最欣賞居里的準繩度,但也知道他在是經過日練夜練,射球無數次,才換來今天的表現。風帆也一樣,海上有不同風速,要求的技術很多,我喜歡贏,但即使遇上困難,甚至輸了,我會想如何改善,下次贏回來。」

從培訓班步向港隊,「小風之后」瞄準「風之后」李麗珊成就,笑言早從書本了解她的事迹,過去亦從教練提供的片段,學習珊珊的細風技巧。不過,奧運夢還有漫漫長路,教練鄭國輝為她定下的目標,是明年青奧資格。阿Wing將在5月參與遴選,爭取出戰7月Techno293世界賽等2場選拔賽,力爭成為唯一的港隊女將。進入最後3個月,樂觀的阿Wing笑着迎戰:「我很享受這項運動,不會因壓力而害怕。目前希望可以長高一點,同時改善應付大風的技術,爭取出戰青奧。」

文、圖:鄭嘉慧

弱視少年成「亞洲四十驕子」 羅曉騰憑一隻眼買樓脫貧

story_2017-02-01_A1【明報專訊】自小就確定將來要成為一名設計師。那怕高考只有4個E,連考三年都考不進心儀的大學,他沒有想過退而求其次,不會拐彎抹角,多年來就是牢牢盯住目標往前走。從小患有弱視,就靠一隻眼睛走路,最終開創自己的設計公司,被國際設計界權威雜誌選為「亞洲四十驕子」,建立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今年才35歲,他名叫羅曉騰。

單看這段小引子,或許會以為,這是一個講述弱視孩子奮鬥成功的勵志故事。事實是,羅曉騰(Ken Lo)從來沒有把這個問題當一回事,「直到後來買保險,知道弱視有些保單是不保的,因為左眼視力弱不適宜駕駛,尤其是香港方向盤在右邊……」

弱視不成問題 貧窮也很快樂

羅曉騰出生不久被發現走路常常會碰撞到東西,走得不穩妥,然後,醫生告訴媽媽,孩子有幾千度近視,左眼基本上看不見。只用一隻眼看東西,羅曉騰從小到大都不覺得有問題,他還可以跟朋友一起玩波子彈進地洞的遊戲,可以在新年偷偷爬過鐵絲網,攀上家附近貨倉旁的小屋欣賞煙花匯演,跟一般人一樣去打籃球,「用一隻眼對焦好像更加準確。」他輕鬆地說。

弱視不成問題,貧窮也可以很快樂。小時住在臨時房屋區的羅曉騰,形容臨屋的童年「很精彩」,說的不是隅爾會有人死在洗手間內,然後傳出恐怖鬼故事,而是新年可以在空曠的貨倉上空觀賞煙花,有時會發現成龍和周星馳等影星在取景拍戲。父母雖然不是知識分子,卻很注重教育。爸爸在內地是木匠,會做家具和蓋木屋,來港後為了養活一家,放棄專業,選擇薪金更可觀的工作,做司機兼運貨。有一次,媽媽帶着曉騰和哥哥去爸爸工作的地方探班。「就像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的場景,我們遠遠看着爸爸在搬運貨物,當爸爸發現我們,就露出笑容,他當時是喝着汽水的。我覺得他雖然工作辛苦,卻會苦中作樂。」那時候,小小的曉騰感覺到爸爸的體內有着一份強大的動力在驅動着。

努力讀書 帶領一家走出貧窮

探班活動只進行過一次,羅曉騰說,媽媽是要孩子明白爸爸掙錢很辛勞,她希望兩兄弟努力讀書,將來帶領一家走出貧窮。羅曉騰知道自己有這個使命,所以他很努力讀書,小學時期一直名列前茅、品學兼優,最終考進有百多年歷史的名校聖保羅書院。

「由屋邨小學升到這所英文學校,由咸豐年到現在,培育出很多名人。學校會教我們很多禮儀,早會時,每個學生都會手持一本紅色燙金,設計講究的精裝hymn book,很漂亮。」臉上帶着一抹光榮感的舊生回憶着當年,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他說那裏有一種像哈利波特的氣氛。

當時的羅曉騰愛看《勁歌金曲》,喜歡郭富城和Beyond的歌 。有一次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喜愛的音樂,他打算分享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同學卻在談論陌生的名字﹕Bon Jovi 、Hanson ……幾乎全班同學都有不少外遊的經驗,他卻從沒坐過飛機。羅曉騰很好奇,希望知道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事物,很快就適應中學生活。

中二那年,平靜的家卻發生巨變,他形容是「淪陷」。「那天上課上到半途,一位老師忽然來找我,告訴我爸爸發生了交通意外。是吐露港公路六車連環相撞,傷得最嚴重的是我爸爸。我們趕到醫院時,爸爸一直陷於昏迷,內臟受創,腿部骨折。」羅曉騰說,像電視劇劇情,醫生說如果在某個指定鐘點前沒有蘇醒過來,就可能救不回,大家圍在牀邊,就在那個鐘點前,爸爸醒過來。

爸爸的性命保住了,但接下來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爸爸不能工作,剛中學畢業的哥哥便挑起了養家的擔子。媽媽每天都要到醫院去照顧爸爸,我要負責煮飯和家務。」爸爸後來出院回家,一家四口要開始適應大家角色的變化,爸爸希望盡快康復可以工作,媽媽忙着照顧一家上下,還要面對兒子一落千丈的學業成績。

在小學是精英,升上中學繼續被安排入讀精英班,羅曉騰曾經是尖子中的尖子,但這個光環漸漸褪色。「我小時住臨屋,後來搬進公屋,身邊都有不少背景複雜的人。我常常會到家樓下的籃球場打波,會結交黑社會的朋友,我雖然不曾參與過,打鬥場面倒見過不少。」住所樓下是一個世界,學校又是另一個世界,在社會的優秀和陰黑面來回往返,他的視線開始模糊,既不想走進黑勢力中,又嫌學校的尖子實在太乖。

自小以設計師為理想職業

「喜雀」設計——農曆年為一站式家居商場HomeSquare設計家品,以「喜雀」為創作靈感,推出「喜」雀團圓賀年家品﹕筷子及杯墊。
「喜雀」設計——農曆年為一站式家居商場HomeSquare設計家品,以「喜雀」為創作靈感,推出「喜」雀團圓賀年家品﹕筷子及杯墊。

中五會考成績不理想,羅曉騰不能升讀原校,雖然曾經有過發憤的想法,但疏懶太久已經有心無力,上什麼課都不認真,只有每星期一堂的視藝課最能抓住羅曉騰的專注力。羅曉騰從小已經以做設計師為理想職業,做視藝功課也特別起勁,最奇怪的,是每次功課的分數都不高,但這位視藝老師卻建議羅曉騰去讀平面設計。

羅曉騰沒有忘記媽媽曾經怎樣寄望兒子帶領家人離開貧困,他跟媽媽說想讀設計,媽媽開出一個條件﹕要讀就讀學位課程。那段日子,羅曉騰日間在室內遊樂中心工作,公餘時間籌備報讀理工大學的設計學位課程。「連續報了兩年,aptitude test都合格,但面試則過不到關。」羅曉騰很記得第二年面試時,評審甲說不取錄他,評審乙則提出相反看法,兩位評審再加上考生羅曉騰就在那裏爭議不休。儘管講到聲淚俱下,大學的門還是沒有為他而開。他很記得雖是萬個不情願,那天面試後仍如常返回遊戲中心,將特別為面試而買的粉紅色恤衫、銀色領帶脫下來,換上開工的制服。

兩度失敗,羅曉騰感覺即使再試也是機會渺茫的,就決定游說媽媽讓他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設計文憑課程。「我答應她如果第一年不能取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就不再讀下去。」結果他不僅第一年以首名成績升班,也以首名成績畢業,畢業時獲香港設計師協會頒發「設計學生年獎」。雖然他期間曾第三次考理大也不成功,但仍能順利投身平面設計行業,並成功自薦加入著名設計師陳幼堅的團隊。2010年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

三代新居慶生——羅曉騰與太太(後排左一)、兩名女兒、父母、妹妹(後排右一)在新居慶祝二女思晨的生日。牆上掛上羅曉騰的作品More Hugs by Ken Lo。
三代新居慶生——羅曉騰與太太(後排左一)、兩名女兒、父母、妹妹(後排右一)在新居慶祝二女思晨的生日。牆上掛上羅曉騰的作品More Hugs by Ken Lo。

創業已經不容易,羅曉騰創業時還要是有家室的人,現在更已成為兩個女兒的父親。他曾經說當年父親工作時會苦中作樂,他感受到父親體內有一種驅動力,當他長大成年,他也希望在奮鬥之前先找到體內的驅動力,那就是太太和兒女,一個幸福的家,然後,再難的日子也能熬過去。

「從任職遊戲中心到做設計師,因為要將相當一部分的薪金交給媽媽做家用,我一直都只有幾千元使用。結婚前兩天,太太需要入院做手術,當時我的銀行戶口有一萬元,我將這僅有的積蓄給她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戶口再沒有錢。」

這天,羅曉騰的太太Purple也在場,一直笑容可掬坐在不遠處,當丈夫談起昔日的事,她的眼眶忽地紅了。羅曉騰說﹕「我們相戀數月就結婚,一起經歷過好幾次感動至流淚的珍貴時刻,包括成功置業簽約的那一分鐘。」

二十萬創業——羅曉騰憑着做兼職設計項目所賺的20萬元,於2010年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Blow。
二十萬創業——羅曉騰憑着做兼職設計項目所賺的20萬元,於2010年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Blow。

今天羅曉騰擁有自己的物業,可以租用中環商廈作辦公室,和太太到倫敦旅行不用顧慮使費,他卻沒有忘記過去走過的路和路上那些同行的人。「我們任職遊樂中心的這群人,被認為是社會最低層的,曾經做過一間分店品流特別複雜,有一次,有幾個客人用一個遊戲代幣朝其中一名操不太純正廣東話的員工扔過去,那塊代幣掉到地上又拾起再扔,掉了又再拾起再扔……我離職後,曾經回去和他們吃飯敘舊,我告訴他們不可以這樣下去,要讀書,要改變!後來有人進修當上護士,有一個去了做義工,又有一個成為壽司師傅。」改變,在人群中勇敢地為自己的理想站起來走出去,羅曉騰就是這樣的一個領頭人,他展翅上騰,也希望為身邊的人帶來一點曙光。

■Profile
羅曉騰

80後,平面設計師,設計公司Blow創辦人及設計總監 。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並獲香港設計師協會頒發「設計學生年獎」金獎。曾被國際設計界權威雜誌《Perspective》選為「亞洲四十驕子」。2011年維多利亞港標記設計比賽冠軍,於香港設計師協會2013環球設計獎中獲得33個獎項,被雜誌《Time Out》評選為「The Design Hot 25 – 25 Hong Kong City’s Top Talents You Need To Know」。

文:劉倩瑜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自修DSE入演藝「免廢琴功」 兩港生蕭邦賽奪金

演藝學院音樂學士二年級生黃思遠(中)和劉承皓(右)分別獲得第18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專業組和公開組金獎,左為二人的老師、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曾憲宗攝)
演藝學院音樂學士二年級生黃思遠(中)和劉承皓(右)分別獲得第18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專業組和公開組金獎,左為二人的老師、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考好文憑試(DSE)升大學,是不少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康莊大道,兩名決心走音樂路的學生卻另闢蹊徑,提早以自修生身分考DSE,獲基本入大學要求後便入讀演藝學院,早前更分別奪得第18屆亞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兩個組別的金獎。

「音樂對我是更好選擇」

獲公開組金獎的劉承皓4歲便主動要求學鋼琴,小五便考獲演奏級,他的學業方面表現也不遜色,中一考獲全級前10名,中三轉校至名校英華書院,老師曾建議他讀醫科,但他發現自己無興趣讀書,對音樂的興趣卻與日俱增。

劉承皓說,要彈一首作品,除了練琴還要讀很多有關歌曲背景、名家分析的書,加起來比中學的教科書還要厚,他卻願意花時間鑽研,反不太願意花太多時間在學業上。升中四後他知道高中要花很多時間補課、做校本評核等,令他不夠時間練琴,遂在鋼琴老師郭嘉特建議下,決定讀中五時自修報考DSE,提早一年入讀演藝學院。

他說,父母不介意他讀什麼科目,只要他「做到自己就得」,希望他能讀到想讀的科目。對很多人來說大學學位很重要,但劉承皓說,「對於我,音樂是更好的選擇」,認為選擇前路不需要太在意家長的想法。

導師:高中課業繁重 停練即退步

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表示,該校會讓少數音樂尖子提早入學,因為現時高中課業繁重,學生不是不想練琴,而是根本無時間,彈琴講求即時反應,「如果停一年兩年,你要追回來便很難」,甚至會「武功全廢」。郭又稱,年紀輕的學生進步可以很快,「你16歲時一天練一小時,比你25歲時一天練10小時好」,一旦停練習便會退步。

至於上屆已獲該比賽公開組金獎的黃思遠,今屆更上一層樓勇奪最高組別專業組金獎。去年他更獲亞洲青少年音樂比賽公開組第一名等3個獎項,可謂大豐收。

2017年1月27日

學校支援科研費 實現學生發明夢

【明報專訊】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設「創新科技學會」,每天開放,學生放學後可做科研、發明產品,材料費用由學校支付,又安排教師當值提供支援。

初中每年須設計3物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該校學生屢獲科技比賽、機械人比賽大獎,校內亦有不少科技科教師。校方於中一班級便開始以SCAMPER思考方法(奔馳法)教導學生,鼓勵他們想出新點子,如把一件物件的特性抽出,「移植」到另一物件上,變成新的物件,其中一個例子是為鉛筆加上擦膠。校方還要求中一至中三生每年設計3個物件,如時鐘、機械工具、輔助長者生活的用具、垃圾桶等,作品可以外形取勝,也可以功能作賣點。以製作垃圾桶為例,有學生曾利用紅外線分辨垃圾物料,辨認出屬鋁鐵類才會打開桶口。此外,大部分製成品的外殼或部件都由學生用電腦繪圖後,以3D打印機或雷射切割器製造,故學生製作過程往往涉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4個元素。

設創科學會 每年資助3萬元

對科研興趣濃厚的學生還可參加創新科技學會,打正旗號發夢。校內設科研室,放滿各種機械零件,如木材、螺絲、鐵板等,學生平日愛待在那兒開發產品,校方每年也會在學校經費中撥出3萬元資助學生,只要意念有學術價值,學生也可向教師提出想購置哪些材料,大多數也能獲校方添置。該校副校長鄧智光表示,現時約有30名學生參加創科學會,他們不時提出新意念,如近期流行設計手機應用程式(Apps)遙控玩具車,有學生便想出控制氣球飛行,在巨型氣球下加上螺旋槳及摩打,遙控其前後左右移動,校方出資購買巨型氣球、摩打、螺旋槳等,只需約100元,就算較貴、每支要250元的氫氣,校方也一口氣買了4支,以鼓勵學生繼續研發,不用擔心氫氣會耗盡。

「自潔門柄」奪外國發明大獎

以往亦有學生妙想天開,想研究一些教師也未必掌握的科技,如去年憑「自潔門柄」奪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學生團隊,早於得獎前數年已展開研發工作,但因門柄的二氧化鈦塗層較難製造,校方為他們尋找有此經驗的大學。鄧說大學人員教導學生如何調製出納米塗層、塗抹技術,學生學成後在學校製造,校方還特意購置大焗爐讓學生製作塗層。該自潔門柄是以門頂的發電機透過人拉開門所產生的動能發電,研發時師生不斷改良發電裝置,其間鄧忽發奇想,嘗試以其私家車的電窗齒輪及齒條助發電,想不到效果甚佳,其後又演變成現時超級電容器,成本更相宜且電力更持久。

該校也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比賽,曾有學生參加港燈的綠色能源比賽,獲得一筆費用購買材料,遂花6000元購買氫電池,再把電池放入一般模型車,令模型車只需注入水便可為電池充電,鄧說校內教師對上述題目不太熟悉,但不會因此勸學生放棄,「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又一起了解當中原理,互相學習」,該學生自行找論文閱讀,最終研製出「氫氣車」,奪得比賽冠軍。

中六生睇片自學 砌「四槳無人機」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看Youtube片及網誌都可自學製造航拍機。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生盧國忠(Brian)自小對機械有濃厚興趣,升中後加入該校的「創新科技學會」,與電線、摩打、電子零件作伴,遇難題時向教師查詢,回家後想不通便請教Google大師,中三便自行砌出機槳可「摺埋」的航拍機。

出身基層的他,盼望將來可繼續修讀與飛機工程有關的學科,同時兼職以航拍機拍片,幫補家計。

購零件自行編程

Brian入讀譚李麗芬後不斷參賽,並屢次奪獎,平日以砌機及放模型機自娛。近月他利用二手航拍機的外殼、自行以雷射切割機製作的零件外殼、在淘寶買回來的高速摩打、電線、舊攝錄機等,再自行編寫控制摩打的程式,花了兩日便砌成「四槳無人機」。

該「四槳無人機」以飛行速度快為賣點,Brian稱坊間同一功能的航拍機可能要五六千元才買到,他只用了一半價錢,「(機殼上)那白色的油都是我自己噴上的,網上有很多影片教人如何砌航拍機,但多數是外國人砌,有時聽不明白也要靠Google翻譯,砌着砌着就完成」,說得眉飛色舞。

盼將來攻讀航天科技

不過,Brian患有讀寫障礙,文科成績稍遜,料入讀本地大學工程系的可能較微,但他仍積極準備月後的文憑試,盼爭取最好成績,到台灣修讀航天科技,或修讀本港的飛機工程文憑。

明報記者 黃津琪
2017年1月6日

「男童院常客」獲義教六考IELTS圓留學夢

【明報專訊】由匯知中學前校長陳葒創辦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已運作5年,昨舉行嘉許禮,表揚一眾有心人及學生。曾視男童院為「度假村」的輟學青年,在陳校長幫助下重拾書本,他6次苦考IELTS,終可如願到英國升讀學士課程。

中三輟學 遇「陳校長」想念書

中三輟學的黎展傑獲嘉許為「傑出學生」,他於中三時輟學,經常三五成群犯事,他笑言多次進出的男童院就如「度假村」般,又稱「十多歲已熟習香港司法程序」。他於中心創立初期遇到恩師陳葒,得知陳提供免費一對一補習後,迷途知返,重拾學業。

黎展傑經陳葒推薦下,入讀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2+1課程」,主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黎在浙江完成兩年課程後,回港擔任全職美容顧問。他兩年前開始苦讀英文考IELTS,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10月的第六次考試中取得5分,可於來年到英國巴斯思巴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攻讀餘下一年的市場學學士課程,戴上四方帽之時指日可待。

20歲出頭的小伙子形容經歷是「奇蹟」,黎展傑鼓勵同路人要堅持,「不要被他人界定你是什麼人,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感謝身邊人的支持,「沒有放棄我已是很大的鼓勵」。黎盼學成後回港工作,將助人精神傳承下去。

獲嘉許為「傑出學生」的黎展傑(左)由昔日男童院常客,轉眼已成為英國大學的準大學生。他對「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右)提供義教心存感激,希望用行動代替言語表達謝意,笑稱「男人間的事在心中」。(許芳文攝)
獲嘉許為「傑出學生」的黎展傑(左)由昔日男童院常客,轉眼已成為英國大學的準大學生。他對「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右)提供義教心存感激,希望用行動代替言語表達謝意,笑稱「男人間的事在心中」。(許芳文攝)

綜援生獲補英文盼讀社工回饋

另一得獎者是慈幼英文學校中五生鍾卓豪,他自小入住兒童之家,現居於青年宿舍,靠領取綜援維生,甚少參加補習,幸好在社工介紹下加入中心。鍾同學於一年前遇到文職消防員葉恩賜,在其補習指導下重拾對英文的信心。鍾同學希望未來入讀理工大學社工系,回饋社會。

陳葒在台上感謝各界的有心人,「社會都沒有放棄,都有人關心他們(基層學生)」,他又公開多謝早前去世的妻子的扶持。陳葒承認義教「治標不治本」,要惠及所有基層學生,需從政策着手。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為2011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服務有經濟困難的弱勢學童,提供一對一補習、學前班、才藝班等課程支援。

2016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