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IT做銀行 退場當畫家 廖永雄 慢畫國畫開新篇

國畫家廖永雄(Danny),從小已立志要成為畫家,長大後繞了一個圈,讀了資訊科技、當過銀行職員,他最終還是回到小時候的夢想裏。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在跌跌碰碰的生活過程中慢慢尋得心儀的工作,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自小喜歡畫畫 不愛玩具愛畫筆

Danny小時候,家人在玩具廠上班,家中的玩具供應源源不絕。「我不覺得玩具有什麼大不了。」相比同齡孩子,Danny對玩具興趣不大,反而更愛揮動畫筆。「小時候的志願是當畫家。看卡通片時,我會畫片中的角色,母親知道我愛畫畫,買了很多畫簿給我。」

小學時,他與家人舉家移民澳洲,直到大學畢業才回港。在澳洲期間,Danny坦言尚未被國畫吸引。「以前比較愛西洋畫,就算在唐人街看到國畫,都覺得它們很『老套』。」

國畫大千世界 涵蓋詩詞曲賦

大學時,Danny選讀當時最熱門的資訊科技,最大原因,那是最能賺錢的學系,但他同時在選科表上填了Fine Art(美術)。後來成功入讀資訊科技,他又心思思修讀藝術史。「其中一課是國畫發展,看畫、欣賞古畫,慢慢地,我愛上山水畫。當讀到不同朝代如何影響作畫風格,又或者後來知道畫畫是古代考狀元的其中一項考試,覺得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開啟國畫世界大門後,Danny才發現它的無限大。「有關國畫的知識,花一生也學不完,更何况國畫不止畫畫,還要熟悉詩詞曲賦、書法等,是一個很廣闊的世界。」雖然直到那時,Danny依然未想過終有一日會以水墨畫為生,但回港後看了一個國畫展覽後,令他更留意國畫。「我不曉得展出的是誰的作品,但那次展覽,令我意識到國畫有屬於它的獨特空間。」

於是,Danny尋得銀行工作同時,不斷修讀國畫證書和文憑課程,後來更跟隨著名水墨畫家熊海和梁巨廷習畫。在澳洲讀書時,Danny養成愛發問愛尋根究柢的性格,學習筆法技巧同時,也不斷質疑:「我常常問老師,為何畫畫一定要跟從某一套法則?例如渲染,為何要用白色顏料而不能用水?老師答不到,我便自己去找答案。」

銀行生活急促 習國畫放慢步伐

Danny在銀行工作7年,習慣了匆忙的生活,但他內心一直渴望有個平衡空間。「以前的職業,甚麼都要快,但走得太快,有些事反而會看不清楚。國畫正好給予我一個慢下來的機會,好好吸收一下。既然我是急躁的人,便想找一個挑戰,訓練自己慢下來。」

在銀行任職期間,他共轉過5個部門。「一開始入銀行很辛苦,但我馬上『坐唔定』了。」沒多久,Danny下班後鑽研國畫,畫到凌晨三、四點是尋常事。後來發現時間不夠用,他慢慢退下來,為了維持收入,兼職教英文。「由工作到成為全職畫家,其實是一個很長的過渡期。」2007年,他離開銀行,成為全職畫家。翌年,Danny的作品開始在世界各地展出。

打破章法 把樓宇融入山水

一切看似順利,直到2011年,他遇上個大瓶頸。「我開始發覺自己的作品都是『大山大水』,總之停留在寫生層面上,沒有進步,看到自己的畫,覺得沒什麼突破。」於是,他不斷看展覽,吸收不同媒介,同時毅然報讀藝術系碩士課程。「我當時要不停問自己,在做什麼?如何做?為何做?抱着這些想法向前。」

幸好,Danny笑說自己是個樂觀的人。「不開心改變不到任何事,不如改變自己,遇到心煩事便當修行吧。」他其中一個想法,是反思國畫和香港之間有什麼連繫。「香港變化太快,很多高樓大廈,感覺好像山水畫中的層次,於是忽發奇想,不如以高樓大廈為主題。」這個想法,為Danny打開一條新道路。他把樓宇的元素融入山水,後來直接挑戰山水畫既有章法。「我有一幅畫是在紙上畫了樓宇,捲起來再用燈照着,效果很像山水畫中的渲染,有濃淡之美。」

「我其實希望不停變動,所以要有不同風格。我想大家明白國畫不一定是『老套』。」2013年,Danny讀畢碩士學位,導師鼓勵他創立自己的工作室,他便在太子租下一個單位當畫室和展覽場地,希望把國畫帶入民眾生活中。與此同時,他沒有停下追隨藝術的腳步。

「我愛到不同的展覽參觀,例如到雙年展看了很多畫畫以外的藝術,很能開闊眼界。」不斷創新,Danny的路一直如此走,何時會停下腳步?「應該不會有這一天吧!」他笑說。

書本樣式

change05_1
change05_2

放棄會計職 麵包師梅窩做法包 天然酵母烘出幸福

28 歲的年輕人,曾經以為自己會成為核數師或會計師,為取得專業資格而不斷考試,但同時,他對生活的問號愈來愈多:為何要吃這麼多化學品?天然發酵的麵包不好吃嗎?

愛吃麵包的林俊傑(Sammy), 三年前辭掉跨國公司的審計員工作,到大嶼山和女友開麵包店,捱更抵夜做麵包。三年後的今天,他已是「麵包達人」,更滿足地說:「美味的天然發酵麵包,令我們的生活添上幸福感。」

籃球場上度青葱 父親退休思前程

change04_pto11眼前的陽光大男孩Sammy,是家中的小兒子,深得父母和兩個哥哥寵愛,媽咪煮飯洗衫樣樣代勞,他笑說自己未當麵包師前,連飯也不懂煮。他還取笑自已曾是「腦囟都未生埋」的少年,令人以為他沉迷遊戲機,他卻說:「不是,我不愛打機,我愛打籃球。」中三至中七時,他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也打校際。他說:「每天瘋狂地打籃球,放學後打至八、九時才回家。」

Sammy家住大埔公屋,屋邨少年隨處可找到「波友」,於是他披星戴月地打籃球,回家一進門就給父親責罵,父親光火地着他不准再打,但第二天,少年下課依舊人在球場。那時有位老師好心勸他:「打得這樣瘋,你將來還想做什麼啊?」Sammy純真的回答:「老師,我夢想打入NBA。」

時光消逝,Sammy沒有打入NBA,但籃球卻記載了少年努力不懈的精神。中七過後,不獲大學取錄,他像突然醒過來。因着父親退休,兩個哥哥仍在念書,母親工作撐家,他開始思考生活往哪裏去,問自己:「我是否要做一件事做得這麼瘋狂?我可否分一些精力,發揮另外的才能?」他說自己很幸運,遇到一位啟蒙老師,老師分析他的成績,認為數學成績不俗,建議他讀會計,報讀副學士課程再爭取讀大學。

年少輕狂,迷戀籃球的Sammy也好勝,別人愈認為他做不到的事,他就愈要做到。憑着努力,他在副學士時取得獎學金,繼而完成大學課程。「我任職審計員的三年時光,人家以為這工作沉悶,但其實很有挑戰性,而且是團隊合作,一群人一起到外國查數也很好玩。」籃球少年,辛苦地走上專業人士的路,最後卻放下會計一職,搖身變成麵包師傅。

女友同樣愛麵包 天然理念化事業

Sammy從小愛吃麵包,長大後遇上也愛吃麵包的女友阿Kit(現為太太),阿Kit不僅愛吃,自小已醉心鑽研做麵包,然而,Sammy卻從中認識到麵包和生活質素:「為何我們要吃含化學品的麵包,為何不吃原味的材料?就像美味的法包,只要用水、小麥和依士,下工夫,就能做到外脆內軟。」他對變化無窮的麵包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決心辭去工作去當麵包師。他強調並非不喜歡審計工作,而是他很想堅持自己的生活理念:「我們一直想創業,但最重要的理念是:堅持以簡單的食材做出美味健康的麵包,令麵包回復原貌,令人品嘗到真正的麵包,建立自家品牌。」

三年前,他和阿Kit拋開城市生活,跑到大嶼山梅窩開設麵包店,並搬進村屋生活。為了美味的麵包,他會排隊買潮流名牌麵包,也會跑去台灣和日本考察麵包製作,曾跟隨「法包教父」野上智寬學藝,又考察小麥田,親手收割小麥。「麵包好像我的BB,由麵粉的雛形到麵包出生,當中經過發酵過程,經驗和摸索,也要捱更抵夜。麵包,代表着我的努力。」

梅窩開店貼近自然 以麵包傳揚幸福

Sammy和阿Kit的店──Village Bakery,室內布局如歐洲的小麵包工房,工作枱上方掛有長黑板,以粉筆寫上當天麵包特色、咖啡價錢,店內也放有兩張小桌,讓人坐下來吃麵包休息。麵包店人手就只有兩個師傅──Sammy和阿Kit,以及一個見習麵包師。

「時常有客人來買麵包,告訴我:『在梅窩可以吃到天然發酵的麵包,很幸福啊!』,我聽到就很開心,做麵包就是喜歡這份滿足感。而跑到梅窩開店,是因為這裏沒有麵包店,而且接近大自然,所以決定搬入來開一家只用簡單材料,不用化學材料的麵包店。」Sammy說,能在社區裏,天天買到天然發酵的健康麵包,絕對是一份幸福感。

由零問始學搓粉 賺得快樂滿足感

「初時我踏進麵包房,由搓粉學起,做完一個步驟,站在那裏,不知自己應做甚麼。初時我不懂分別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現在已懂得以多種麵粉去做出一個麵包了。」雖然做麵包要早起和克服睏倦,但Sammy認為這是很有創意的事,感覺很快樂。店裏除了麵包,也承載年輕人創業和追尋簡單生活的態度,還有籃球小子踏上會計路後,再變成麵包達人的傳奇故事。

書本樣式

change04_1

change04_2

意大利奪最高榮譽大獎 小妮琴音揚威 母背後用心培

【明報專訊】年僅10歲的演藝學院青年音樂課程成員譚允靜(Hannah),在新一屆意大利的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The Andrea Postacchini Violin Competition)奪得7至10歲組第一名及最高榮譽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在100多名青少年及成人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令她更確立要當音樂家的志向。女兒得如此殊榮,譚太一再強調「她真的不是神童、天才,全部是靠一步一步練出來」,她會讓子女決定目標,「若她說不想當音樂家,也沒問題」。

當宣布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由譚允靜(Hannah,圖)奪得時,她顯得格外冷靜,回到酒店才蹦蹦跳跳,原來小妮子按捺着興奮的心情,擔心別人會認為她「show off(炫耀)」,等待到酒店房時才抱着媽媽說「我真是很開心呀!」(郭慶輝攝)
當宣布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由譚允靜(Hannah,圖)奪得時,她顯得格外冷靜,回到酒店才蹦蹦跳跳,原來小妮子按捺着興奮的心情,擔心別人會認為她「show off(炫耀)」,等待到酒店房時才抱着媽媽說「我真是很開心呀!」(郭慶輝攝)

專買音樂會前排位置偷師

「每當哥哥練琴時,她都嚷着要玩,便給她買了一個小的(小提琴),閒時拉一拉。」3歲半時的Hannah未懂音律,卻拉得入神,媽媽遂要求小提琴教師每次教完哥哥後,亦用15分鐘教Hannah,想不到拉得有板有眼,其後邀請演藝青少年音樂課程導師陳國偉親自教授,5歲多便獲演藝青少年音樂課程取錄。Hannah愛聽古典音樂,譚太乾脆帶她到文化中心聽音樂會,「Hannah要求我買首一兩行(的門票),讓她看清琴手的手部動作」,有時遲了買票,只剩下後數行的位置,譚太又特意買演唱會專用望遠鏡,讓女兒看個究竟,Hannah說︰「抄別人好的東西,回家練。」

助確立音樂家志向

Hannah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平日放學後需參與歌詠或樂團練習,回到家已5時許,休息一會兒便要練琴,一般練至10時才做功課,11時睡覺,每天大約練2至3小時。譚太「陪太子讀書」,比女兒早起牀,卻睡得比女兒晚,「如非她希望做音樂家,我也不會讓她用那麼多時間練琴」,有目標便盡力實踐,只因不希望女兒後悔。

Hannah也經歷過迷失時期。Hannah一次與同學談話時發現,「原來同學每天一回家便玩,每周才練琴一次!」令Hannah暗忖,「為何我要那麼辛苦練?」譚太發覺女兒不妥後,心想「她是否仍想做音樂家呢?」然後派出丈夫在Hannah睡覺前跟她好好談一場,「平時都是我跟女兒朝夕相對,擔心她有壓力,爸爸便不同,他有中和作用,可放心說」。跟父親談過後,Hannah仍然想做音樂家,媽媽便找來音樂家的紀錄片,「他們小時候都用很多時間練習」藉此激勵女兒。努力過後,在大賽上奪不到獎,Hannah小時可能會大哭一場,現時會懂得獎項非一切,「盡力便行了」。

演藝青少年課程入學競爭激烈

譚允靜(Hannah)正式學習小提琴時,譚太專程請求本港著名小提琴手范丁,介紹演藝校友暨青少年音樂課程導師陳國偉為女兒教琴,不久Hannah獲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取錄,當年她5歲多。譚太指演藝的音樂氛圍濃厚,亦希望女兒可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競爭激烈,必須通過初步甄選及面試,其間須演奏兩首自選作品,考官將根據面試時的技巧表現、音樂潛質及敏悟力作決定,部分考生可能需要接受視奏及聽音測驗,或參加複試及一小時樂理聽音筆試。

課程主要招收5至16歲青少年,除了主修樂器、聲樂和作曲外,還包括音樂基礎訓練、合唱團、室樂團及交響樂團等,每周上一天課,學費每年2700元至3.2萬元不等。

明報記者 黃津琪
2016年6月20日

矽谷機械工程師走出安逸 轉行開店賣雞蛋仔

若選最受歡迎的香港本土小食,「雞蛋仔」肯定入選。要製作雞蛋仔,總會用到石油氣爐和貌似網球拍的雞蛋仔模。從來沒想過,在矽谷讀大學、家境不俗的機械工程師朱家輝(Ken),會不滿足於本業,決定另起爐灶,用這兩樣「搵食工具」燒出一底底香脆的雞蛋仔。背後推動力,全來自一句「試下先」。

change11_pto1

「試下先」修讀工程系

「試下先」這三個字,像是Ken的口頭禪,因為這正是推動他走出辦公室,在旺角廣華街開了一家雞蛋仔店,選擇經營地道小食生意的一句話。

「我在香港出生,1994年中二時離開香港到美國矽谷大學讀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製造工程),畢業後在當地的豐田(Toyota)車廠當工程師」。生活前景穩步上揚得讓人羨慕,Ken也指自己很喜歡美國的生活,但父親年紀漸長,他又是獨子,父親極想讓他繼承家族生意,「我家經營買賣重型機械的生意,傳到我父親時已經是第三代」,他答應父親回港,本打算試試水溫,留幾年便回美國,「至少試過在香港工作嘛」。

前路鋪排得美滿安定,Ken卻從不甘於困在comfort zone,大學時期已坐言起行「試下先」﹕「大學本打算修讀牙醫或獸醫課程,因為前路安穩又有保證,但又覺得這些課程不適合自己」,正值迷惘時期,一個工程系的大學教授帶領他進入工程的世界,「教授帶我旁聽工程課堂,才發現自己對工程有濃厚興趣」。於是,Ken將選科目標轉為與工程相關的科目,「我很感激那位教授,是他令我意識到『嘗試』的重要性」。

雞蛋仔回味美好童年

Ken回港後協助父親打理生意,發現前景不錯,本來他可以安心在公司做穩定的工作,這時他的「嘗試因子」又蠢蠢欲動,於是決定發展和正職截然不同的副業,將焦點鎖定飲食業,「我對雞蛋仔有一種情意結,小時候和爸爸去游水後,總會經過幾個小食檔口,可以大飽口福。我記得有一家雞蛋仔檔不常開業,想吃也吃不到,有緣遇到時真的太開心了!」雞蛋仔美好的印象,就此深印在腦海中,最後他決定以此創業,一錘定音鎖定要做美味雞蛋仔。「很想把這份從口舌中得到的喜悅,與大家一齊分享!」

薄利多銷 靠口碑宣傳

Ken的雞蛋仔店舖生意不俗。
Ken的雞蛋仔店舖生意不俗。

創業不能誤打誤撞,單是決定店舖營業方向,Ken做了許多資料蒐集和分析,店舖暫時只供應兩款雞蛋仔和夾餅,還有幾款飲料,和現時很多雞蛋仔舖兼賣燒賣魚蛋的方向明顯不同,目的是要給人鮮明的雞蛋仔專門店印象。有了台柱主打,進一步在用料下工夫,其中一大亮點,是朱古力雞蛋仔內餡用上比利時朱古力,問Ken會否大賣廣告強調用料足,他搖搖頭,認為在網絡世代,口碑就是最好的宣傳,比主動賣花讚花香更易廣傳,「現時打算薄利多銷,希望客人知道貨真價實,會不斷光顧,留住熟客的同時吸引生客」。

改善流程 縮短製作時間

儘管食材和店舖位置都精心挑選,Ken還是為昂貴租金和「萬事起頭難」苦戰,「開業頭一個月最辛苦,除了建立口碑和儲熟客,由於店子還在起步階段,很多事情都要試要調整,例如機器問題,又或者未習慣流程,要客人等太久」,因為堅持即叫即製,繁忙時段客人要等至少30分鐘,曾有客人因此不耐煩。於是阿Ken又試試新方法——將在美國車廠的操作流程搬至街頭店舖,例如將所有設備統一化,「我將貨品擺位設計至很『就手』,確保所有員工『就位』,器材全放在最容易拿取的位置,並制定一套統一流程,減少人為出錯,同時加快速度」,結果客人等候時間大大減少,也可維持品質,「聽落似小題大做,但事實證明是可行的,現在繁忙時間客人只需等10至15分鐘」。

親友幫手 辛苦卻開心

雖然勇於嘗試,但要有成果,還需要時間經營。Ken指出飲食業之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幸好,父母都鼓勵Ken嘗試,一班親戚甚至到店舖幫忙,包括母親,「父親要上班,母親和一班親戚到店舖協助我,好像家庭式經營」。

店舖氣氛親切和諧,Ken說這和員工是自己人不無關係,「母親說上班好像回家,因為日日都見到熟悉的臉孔,她很高興」。不過,親切歸親切,始終店舖工作繁重,Ken也擔心一眾親戚無法應付,「我尚年輕有氣有力,但難為一班上了年紀的親戚,有些親戚笑指落舖幫忙後不再失眠,因為上班實在太累了」。即使預了辛勤拼搏,工作也比阿Ken創業前所想像的更困身。「我早上七八時回公司處理家族生意,下午到店舖幫手,十點才關門,我要計算支出和準備明天開舖所需,每晚只睡四小時」。有同行也曾向他講解自己的流程和做法,希望他跟從,但Ken又有自己一套,彼此想法不盡相同。

付出時間精神 多試多得

面對種種困難,Ken說有時不禁會問自己,開舖這個決定到底對不對?「我會反問自己,開舖這決定到底是滿足自己願望還是想賺錢?但既然開始了,就無謂再想,現在最重要是專心做好眼前的事」。他很珍惜和家人一起用膳的時光,正常晚飯時間在店子忙得不可開交,他就和妻子特地推遲開飯時間。

雖然開店時間不長,但Ken已多次嘗試,吃過苦頭又嘗過甜頭,也深深體會多試多得的道理,「許多人投資的心態是拿出一筆錢便當是投資,但金錢以外,也要付出時間和精神才有收穫」。下一個「試下先」,是如何在市場站穩陣腳,Ken直言想推出新口味,他曾嘗試製作綠茶味雞蛋仔,但目前還在摸索階段,「其實,推動我向前的只有一個字,就是『試』」。

書本樣式

change11_1

change11_2

 

 

 

釋囚師徒 19歲教53歲烘焙新生 毅力打動前黑道大哥

【明報專訊】「要製成好味的法包,麵包氣孔的大小是關鍵。」這番話出自19歲的林俊浩(浩仔)口中,而他的徒弟、53歲的鍾志謙站在一旁靜靜點頭。二人年紀相差34歲,但師徒倆的人生歷程不謀而合,各自在不同時空,因販毒而被判入獄。二人先後加入烘焙店,習慣使喚手下的「前大哥」最初放不下面子,不肯跟隨「師傅仔」學整麵包,後來卻被浩仔的毅力打動,成為浩仔邁向烘焙師之路的後盾。

19歲的林俊浩(左)是53歲的鍾志謙(右)的師傅,鍾志謙起初不願認年紀比他小34年的浩仔為師,但他漸漸看到浩仔的努力,惺惺願意向他虛心求教。(楊柏賢攝)
19歲的林俊浩(左)是53歲的鍾志謙(右)的師傅,鍾志謙起初不願認年紀比他小34年的浩仔為師,但他漸漸看到浩仔的努力,惺惺願意向他虛心求教。(楊柏賢攝)

浩仔身穿全黑廚師服,專心地搓着麵團,看着他一臉稚氣的樣子,很難想像他在16歲時因販毒而被捕,被判入歌連臣角懲教所。失去自由的日子裏,浩仔找到了人生目標——成為烘焙師,「一個麵團能有這麼多的變化,像個永遠探索不完的世界。」浩仔說。53歲的鍾志謙(Paul)曾是黑社會的一分子,「黃賭毒」也曾涉足。24歲時因販毒在泰國被補,被監禁19年後,獲遣返回港繼續服刑。他出獄後加入了烘焙店,遇上了師傅浩仔。

由使喚人到做學徒

林俊浩與鍾志謙都表示,十分感激烘焙店老闆陳美奇(中)的信任。(楊柏賢攝)
林俊浩與鍾志謙都表示,十分感激烘焙店老闆陳美奇(中)的信任。(楊柏賢攝)

Paul從前習慣使喚人,卻要轉過來跟隨一名19歲的小子學整麵包,他大笑道:「有可能嗎?」Paul甫到烘焙店時學整曲奇餅,浩仔欲上前提點他,Paul會即時轉身走去,二人可謂「零交流」。沒有師傅的教導,Paul當時製作的曲奇被同事稱為「怪味曲奇」,難以下嚥。

難忘浩仔埋首研發 關係「破冰」

每逢午飯時間,浩仔只用10分鐘匆匆吃完午飯,走進廚房左試右試。下班後又不願離去,繼續研發新麵包口味。Paul把浩仔的努力看在眼內,漸受感動,「好難得看到年輕人願意如此捱苦,但我一個成年人卻因面子問題一直學無所成」。Paul主動向浩仔求教,令兩人「破冰」,「在浩仔邁向烘焙師的路上,我會全力支持他。」Paul說。

二人慢慢用信任築起師徒關係,最開心的莫過於聘請二人的Le Fournil老闆娘陳美奇(Rebekah)。Le Fournil是一間沒有政府資助、自資營運的社企餅店,當中一半員工都是釋囚。Rebekah從不介意釋囚的往事,對浩仔師徒充滿信心,希望他們帶領餅店更上一層樓。

明報記者 劉嘉裕
2016年6月17日

尋找人生方向——了解興趣 探索潛能

「人生交叉點」要抉擇時,不知道怎樣作決定?同學必須從了解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潛能及能力方面入手。認識自我就是為自己規劃人生的第一步。

pre08_04

你是否正面對與一心同樣的掙扎?
如何了解自己的興趣呢?同學可以思考這幾個問題找答案:
1. 平日你最喜歡做甚麼事?
2. 你最喜歡甚麼科目?
3. 每當你與人傾談時,甚麼話題令你最感興趣?
4. 你日常喜歡看甚麼書籍/雜誌?
5. 你最感興趣的活動、嗜好是甚麼?1

除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參與甚麼活動最投入,亦可反過來想想有甚麼活動是你最不希望參與的。當你把這些問題、經驗梳理後,對自己的興趣會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逆向思維 你不喜歡甚麼?

pre08_04_pto01了解到自己的興趣後,就要探索有否相配合並發揮得到的個人潛能及能力。第一步你要知道人有甚麼潛能可以被發掘,然後透過不同活動加以探索。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加德納(Howard Gardner)於1983 年提出「多元智能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認為人類的智能可以分為「表達及語文、邏輯數學、空間、人際、內省、肢體、自然觀察、音樂」八方面。參考他的說法,我們每人都有以上八方面的潛能,只要透過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如校外考察、工作體驗、才藝及體育活動、學科比賽、義工服務等,並檢視所長,就會對自己的潛能有所掌握。

同學亦可以透過參與不同活動,培養與人溝通的能力、協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解難能力、運算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創造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自學能力。同時從中建立對人、對事、對己的態度,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例如參與陸運會比賽,你擔任不同崗位,所經歷及所學亦大有不同—如果你是社長,可以透過與社員的合作培養人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解難能力;又或者擔任陸運會啦啦隊隊長一職的話,在設計口號及動作時可以發揮創造力等等。只要同學在中學階段開始培養這幾方面的能力,即使將來面對任何挑戰,你都可以從容面對。

細聽內心的意願

面對關乎未來人生方向的抉擇時,你也許會感到迷惘,又或許眼前有太多選擇,令你不知如何決定。這時不妨獨處一下,靜靜細聽自己內心的意願,想想所鍾愛的興趣,重組以往的學習歷程,數算你擁有的能力。這樣,你的決定才會最忠於自己。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幹事 葉偉民

 1楊俐容(2014) ﹕《生涯探索SOS !發現潛能、追逐夢想,給青少年父母的陪伴守則》。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書本樣式

pre08_04_1
pre08_04_2

 

 

出身Band 5校 當年為打籃球發憤 良師教砌機械人 燃點「潛水」學生志向

【明報專訊】出身Band 5中學的張文源,當年為留在籃球隊發憤讀書,輾轉當了中學教師,尤其理解「潛水」學生,遂拿機械人誘他們晚晚留校鑽研電腦程式,還晚晚貼錢為基層學生買飯盒、駕車逐一把他們送回家。學生為「玩」機械人忽然上進,擊敗名校代表香港出賽,贏輸次要,張sir更想為考場的「失敗者」重新下人生定義。

「上堂睡覺、聊天,功課總遲幾天才交」,於廠商會中學讀中五的「光光」,本來很懶散,去年因見校內機械人隊戰績輝煌而加盟,燃點了熱情,「以前沒想過前途,現在想循這方面發展。本來逃避英文,現在每日上網學一句英文」。

讀兩次中五中六 3個學位

「用同理心待學生,我都是這樣大的。」張sir中學讀Band 5校(當年中學分為5個組別,現分3個),校內有學生打架,警察就找他當戲子,供證人認疑犯,「覺得我長得似(飛仔)吧」。他上課睡覺,也常欠交功課,「我就是Band 5,不覺得要做Band 1」,唯一在乎的是打籃球,至會考前終於擔心不能繼續留校當籃球隊隊長,忽然努力讀書,先後讀了兩次中五及中六,輾轉升讀高級文憑,做電機工程,再花12年讀3個學位,其間當了教師。

他教過職業先修學校,「不停看到失敗者」,聽最多的說話是:「做唔到」、「唔好要我plan」、「唔好叫我試」。學生沒目標,「返學等放學,考試求其撞MC(選擇題)」,他想到當年為籃球而改變,開始教學生砌機械人。

「看優點別看缺點」

張sir在2007年轉到廠商會中學教書,在學校開闢了房間,帶學生在課餘鑽研機械人參加國際賽,「學生家裏只有數十呎,難得有間房讓他們玩,就留下來」。有些學生負責寫程式、以英文撰稿介紹機械人,有些則只負責執拾房間、叫外賣,「每人都找到崗位,找到成功感,只要看他們的優點,別看缺點」,但「打雜」的學生見隊友砌機械人見多了,也會嘗試拿起工具,從外圍走進核心。

廠商會中學科技科科主任張文源(前排右一)透過鼓勵學生參加機械人賽事,助他們找到學習動力,以往懶散的光光(後排左一),如今努力學英文。(劉焌陶攝)
廠商會中學科技科科主任張文源(前排右一)透過鼓勵學生參加機械人賽事,助他們找到學習動力,以往懶散的光光(後排左一),如今努力學英文。(劉焌陶攝)

月掏4000元買飯盒助家貧生

學校每年參加兩三個比賽,每天放學都有學生留下備戰至晚上,晚餐卻不是每個學生都負擔得來,往年張sir曾着家傭多準備兩個飯盒,供家庭經濟最差的學生吃,也試過安排學生申請食物銀行資助,到社區飯堂買10元飯盒,後來嫌麻煩,乾脆自己每月掏四五千元為學生買飯盒。師生平日每晚工作至9時,他每次都駕八人車,逐一把學生送回家,自己近11時才回到家中,翌晨6時許又出門上學,周末當然也是奉獻給機械人隊。

為玩機械人安分上堂

該校隊伍2008年起參加水底機械人國際賽的地區賽,輸了數年後,2012年起扭轉局面,每年都在地區賽中勝出,代表香港出戰美國決賽,與近30支國際隊伍對壘,每年都躋身首10位。

張sir說,有些學生平日考試30多分,仍會理直氣壯稱,「我差不多及格了,還想我怎樣?」對着機械人賽,及格可不是指標,「要90分才可代表香港出賽」。

參加國際賽「好型」,他說,原本「自訂」隔日上課的學生,為砌機械人安安分分上學;原本欠交功課、上堂搗蛋的,為免留堂不能「玩」機械人,突然守規矩,「玩,都可以是目標」。

挑戰大學組 遠征太空總署

他們以中學生身分參加大學組賽事,聽張sir講解大學機械及電子編程知識、上網找資料、用微信跟內地勁旅交流,初嘗投入的刻苦與快樂。

張sir說,有些學生拿紙筆不濟,砌機械人卻資質非凡,鍥而不捨改良,毫不怕煩;過往有隊員升讀飛機維修、屋宇裝備等高級文憑或大學課程,還有隊員立志當教師。

這屆隊員下月將與本港3間出線大學隊伍參加在美國太空總署舉行的決賽,隊員每次出征,校方都要籌款或撥款資助旅費,數額不菲,但校長麥耀光一早「拍心口」力挺。

明報記者 蔡瑤
2016年5月23日

顛覆職場性別定型

【明報專訊】近來香港有2名女性在「男人圈」中打響名堂——首名帶領球隊稱霸香港頂級足球聯賽的女教練陳婉婷,以及女騎師蔣嘉琦。女性在日常生活面對不少性別定型,實際上,男性亦然。今期《通通識》分別訪問一個女工程師和一個幼稚園男教師,分享身處在以異性為主行業內的工作點滴。

Phyllis現為見習工程師。在男性較多的職場中工作約3年,她認為沒有太大不便,今日女性入工程界並不罕見,公司配套完備,例如地盤一開始便設有女廁。
Phyllis現為見習工程師。在男性較多的職場中工作約3年,她認為沒有太大不便,今日女性入工程界並不罕見,公司配套完備,例如地盤一開始便設有女廁。

◆見習女工程師:性格能力 主導職業

「地盤工作是否由男性主導?我認為行業由哪些人主導,不應因為性別,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任職工程師約3年的Phyllis一臉認真說道。她說,在男性為主的工作環境中,開心比不方便多,非常喜歡這份工作。

「我的工作主要分兩部分。在辦公室主要負責planning(如預計工程進度、預算材料等);落地盤時就要看圖紙和地盤實際的情况有沒有落差。」Phyllis性格開朗,常常咧嘴而笑,講起工程師的工作滿是熱情。她現時跟進的地盤項目中,只有她一個女孩子任職工程師,但不認為有太大不便。「最初當然有不習慣的時候。我本身不講粗口,而地盤工人往往『講慣咗』,但習慣後其實又可以接受。」

上司:女生落地盤「有着數」

Phyllis的「大佬」(上司)副項目經理葉衡熙(Tony)更形容,女孩子在地盤工作反而「有着數」:「地盤工人會對女工程師更客氣,會Madam前、Madam後。」他笑稱,有時因工程關係需要和附近的居民、村長溝通,都會派女同事去,「因為(溝通工作)更有效、更容易成功」。據Tony觀察,女孩子比男孩子工作更細心、更有條理,所以他也會分派整理文件等工作予女同事。而從Phyllis的角度,男性的決斷能力更高,能在短時間內做決定,「有時候女仔可能『細心得滯』(要較長時間做決策)」。

Tony入行10多年,他說以往較少女孩子入行,因為工程界始終要日曬雨淋,較「嬌滴滴」的 女孩子會受不住。Phyllis則說近年入行的女性漸多,大學讀工程系亦約有10%是女生。她中學時期因為熱愛數學,又喜歡木工「由無到有」的感覺,所以決定報考土木工程系。她慶幸家人給她很大自由,從沒微言,只是較傳統的外婆外公會對她說「女仔唔使讀咁多書」。

Tony說曾有女工程師「落地盤」會塗大量防曬用品,或在炎熱天氣下穿上長袖衣物以防曬黑。但對熱愛戶外活動、一身健康膚色的Phyllis而言,曬黑絕對不是問題。訪問當日她到地盤拍照,不消5分鐘,雙手已被昆蟲咬出「戰績」,但她仍然非常瀟灑,笑笑說:「回去用番梘水洗洗就無事!」她說,入行前早有心理準備要落地盤,本就喜歡這工作有挑戰,不止安坐辦公室內,也要走到不同工地與工友溝通,解決問題。她笑稱工友對她很客氣:「有時正午12點太陽猛,他們都會叫我多喝水,但你好難想像他們會這樣關心男工程師」。

在「男人圈」工作 開心比不便多

在異性為主的環境工作,Phyllis認為開心比不便多。「曾經在全女班的美容院兼職,目睹很多『暗戰』、挑撥離間、表裏不一的人等;男孩子則較直接、喜惡分明。」不過,Phyllis也強調那只是她個人經驗,大多時候是否適合某份工作,性格才是更大的因素。Tony認同這點,說聘請員工時,性別不是他們所重視的,看重的是個人性格和工作能力,笑說「(好的員工)就好似Phyllis咁!」

Kelvin是任職的幼稚園創校以來首個男教師,他笑說每逢說起,別人都會好奇和驚訝,「但社會慢慢接受男幼師」。
Kelvin是任職的幼稚園創校以來首個男教師,他笑說每逢說起,別人都會好奇和驚訝,「但社會慢慢接受男幼師」。

◆男幼師:男女教師 互補角色

若在幼稚園看見男教師——「咦~~有個男教師喎!」這會否是大家的反應?下一句就是問阿sir「點解你會做幼稚園教師嘅?」幼稚園教師嚴啟衡(Kelvin)笑說自己作為「幼師」,是行內的「少數」,經常遇到上述情况,亦不斷要解答「為什麼」。

Kelvin做過會計工作,也曾幫小孩補習,說教師是他「想做」和「喜歡做」的工作,「教曉一個小朋友技能、有禮貌的態度,是很有成功感和開心的事」。他於2013年報讀公開大學的兩年全日制幼兒教育高級文憑。今日男幼師雖不至於「稀有」,但不能說「多」,讀幼教課程時,全級約300名學生,加上他才7個男生。他在元朗一間幼稚園工作了約一年,更是該校創校20多年來第一個男教師。該幼稚園是他的母校,「有兩個曾教過我的老師仍在這裏任教,很有親切感。我(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時也在這裏實習」。

「社會從沒鼓勵男性做幼師」

大家似乎認定幼稚園教師是女性的工作,「男仔做女仔行業」可能是不少人對男幼師的第一觀感。Kelvin笑說類似的職業「定型」一定有,例如傳統一般要求男生要「陽剛」,於是講求細心照顧幼兒的教師,多由「溫柔」的女性擔任。回憶自己的成長經驗,Kelvin說社會從沒「鼓勵」過男性做幼稚園教師。除了學生家長對這個男幼師眼前一亮外,Kelvin和朋友談起近况,大家也顯得好奇,「10個人有7個會好奇,只有3個會覺得很平常」。

朋友和舊同事驚訝他轉行當幼師,「主要是好奇,不會歧視或顯得厭惡」。最「壞」的反應是和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在WhatsApp談起近况,「他的第一反應是『哇!戀童!』」,令Kelvin大感愕然。雖然他說有心理準備會面對這些誤會,「可能過往性騷擾(學生)的新聞都是男教師為主,所以造成負面形象」,不過他強調「幼稚園教師」是專業,他有相關專業資格,「校長根據我的實習表現,信任我,才會請我」。「畢業後去見工,很多時校長最緊張的是你如何和女教師相處和溝通。其實說到底,都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說家長開明,並不抗拒他,他亦會爭取機會和來接子女放學的家長溝通。

學校、家庭、朋輩、傳媒等都影響我們價值觀的形成,諸種影響潛移默化,從小開始。Kelvin稱日常生活中,「定型」其實很普遍,「例如顏色定型,覺得粉紅色是女孩子的顏色,在街上見到男人著粉紅色衫,我們可能會望多兩眼,但我會和學生說,你看老師我也穿粉紅色(該校教師其中一件制服為粉紅色)」。「一次茶點時間,一個男同學一直將毛巾盒豎起放,原來他怕同學笑他用有Hello Kitty的毛巾盒,他自覺醜怪。但為何男仔不能用Hello Kitty呢?」教師要協助兒童建立自信和正確價值觀,「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平等的」。為人師表的責任,令他說話和行事謹慎,因為要以身作則。

男性擔得抬得有優勢

女性往往被認為較男性細心,Kelvin說自己的確可以再細心一些,「這是可學習、鍛煉的」。他說學校經驗豐富的女教師多,會觀察她們和學生說話的語氣和表達方式。那男幼師有沒有優勝之處?「擔得抬得!」他打趣道。「知識上(男女)分別不大,男性體能較好,唱遊、體能堂時可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帶男同學去洗手間,令外出活動時流程更順暢,避免女教師照顧男仔的尷尬。她們因為職責所在,有時候無可避免要入男廁。」

Kelvin認為男教師的出現對小朋友成長有好處,「孩子從小不會有『定型』,知道老師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個平衡」。他說,孩子成長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舉動,男幼師可將「男性角色」帶入課室,和女教師互補。

■思考問題

  • 1. 你認為哪些職業只適合男性做?哪些只適合女性做?
  • 2. 你認為香港的性別歧視嚴重嗎?性別定型是否屬於歧視的一種?

■相關概念

  • 社會規範(social norm)
  • 性別差異(gender difference)
  • 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
  • 性別歧視(sex discrimination)
  • 性別角色(gender role/sex role)
  • 性別平等(gender equity/ sex equality)
  • 傳統價值觀念(traditional value)

文:袁志敏、古晨燕
圖:古晨燕

孤獨少年拉琴解愁屢遇明師 代交3年費用 願減一半學費

【明報專訊】「沒有遇上低音大提琴,我可能受抑鬱症影響到要輕生。」26歲的王梓豪(Charlie)年幼喪母、與父親關係差、藉拉琴解愁但沒錢交學費,幸得音樂老師代為繳交;高中時半工讀,「返通宵更」掙生活費,又得良師「收平學費」,成功考得八級資格,幾經轉折入讀演藝學院主修低音大提琴,並獲獎學金。來年他即將畢業,希望投身專業樂團,自力更生,報答曾施以援手的老師。

獲演藝獎學金 盼自立報答恩師

Charlie念中一時媽媽因病離世,要跟父親及弟弟相依為命,想不到竟是不快的開端。「我想我不是這個父親所生的」,他淡然的吐出一句。當母親逝世後,養活Charlie的責任便落在爸爸上,但父親鮮給他零用錢,反而大方給弟弟,Charlie細想一下過去父親曾要求驗血,加上弟弟經常對他惡言相向、指他並非親生,令他感到自己可能非爸爸所出。

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生尹溥程(左起)、音樂學院王梓豪及舞蹈學院曾思朗為演藝2015/16年度獎學金其中3名得主。尹及曾盼畢業後到外國深造,王則希望可成為專業樂團的樂手。(李紹昌攝)
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生尹溥程(左起)、音樂學院王梓豪及舞蹈學院曾思朗為演藝2015/16年度獎學金其中3名得主。尹及曾盼畢業後到外國深造,王則希望可成為專業樂團的樂手。(李紹昌攝)

父親疏離 掀身世疑惑

Charlie在母親離世初期非常寡言,加上與家人關係差,他不願意跟他人接觸,唯有合唱團及低音大提琴令他可完全摒棄現實中的不如意,浸沉於音樂世界。中一時接觸低音大提琴,看見大哥哥「在台上拉得很好看」,便被低音大提琴吸引,遂報讀校內課程。低音大提琴的學費高昂,一小時動輒五六百元,雖然學校全年只收取2000元,但Charlie仍沒能力繳交。「音樂老師見我過了很久也未交學費,一問之下得知我家境不好,便幫我交,交足3年」,老師認為他有音樂天分,更不時鼓勵他。

熬夜打工公餘練琴獲八級

因學業成績未達標準,Charlie中四時升讀另一所中學,但該校並沒低音大提琴課程,幸在舊校上課時認識一名樂團自由身琴手、演藝舊生陳肇珩,只收取坊間一半價錢,每次還不限時為他上課。儘管收費已較便宜,對於缺乏家人支援的Charlie來說,只能在課餘時間上班掙錢,「我在快餐店工作,由晚上8時至清晨3時,睡一會便上學。不用上班的日子,便放學練琴」,終於考得八級資格。

「我想脫貧,所以咬緊牙關。」Charlie意識到若要能維持生計及令自己盡快獨立,便得有一技之長,「一定要做到自己答應過自己的事」。現時他盼可效法陳肇珩,既可專業地表演,也可教導學生,訓練更多低音大提琴手。

2016年5月10日

從小熱愛水族 低學歷無礙創業

余煥新經營的駿日水族,乃香港第一家主打水母的水族公司,成功開拓出一個較少競爭的市場。(攝影 黃志東 )
余煥新經營的駿日水族,乃香港第一家主打水母的水族公司,成功開拓出一個較少競爭的市場。(攝影 黃志東 )

常言道,行行出狀元,英雄莫問出處,余煥新可說是這兩句說話的寫照之一。

原來,余煥新自小已喜歡飼養小動物,由中一開始養魚,即對玩水族着了迷。但在學業成績方面,卻強差人意。由於了解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在中學畢業後放棄繼續讀書,在旺角「金魚街」找到一份工作。隨後的3年半,他努力學習進口和出口魚類、無脊椎動物和珊瑚的檢疫和包裝等知識。

由於那時海洋公園的採購人員經常到他工作的水族店入貨,2007年底,余煥新經他們推薦之後,進入海洋公園工作,乃極少數只有中五學歷而獲得海洋公園聘用的員工。入職僅僅一年,他已獲海洋公園晉升為水母館的副館長。

近年,余煥新的公司承接一些大型的水母缸和珊瑚缸工程時,不時都需要和室內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等合作。這是因為不少工程都需要入則,以及使用「吊雞車」,從窗口吊入建築物內進行安裝。這些專業人士都是以freelance或兼職的形式,和該公司合作。

boss_2016-04-25_A1現時,該公司的營業額中,有50%來自這些度身訂造的工程,25%至30%來自保養服務,餘下則來自出售水母、珊瑚、設備及少量魚類給熟客或其他水族公司。單計消耗品來說,養珊瑚會需要較多種類,消費額較高。不過,賣水母亦有其好處,因為水母的壽命由最短的1個月,至最長的2、3年不等。而一般人飼養水母是不會繁殖出第二代,即是需要不時重新購入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