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工商學院9月開兩新課程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將於新學年推出兩個新課程,分別是供副學位銜接的「航空管理及物流(榮譽)工商管理學士課程(top-up degree)」,以及「金融學碩士學位(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

一航空物流 一金融碩士

新開的航空管理及物流課程由政府資助,所有副學位畢業生均可報讀,須通過面試。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表示,於副學位時修讀商業、財務或物流的學生較有優勢。他又說,若反應良好,會向政府申請開設4年制本科課程。物流及航運學系助理教授萬余徠稱,該課程的畢業生可從事地勤、航班營運和業務發展策劃等工種。

因應綠色或環境市場增長迅速,公司更着重環境能源管治,理大推出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碩士課程,學生畢業後可任職企業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部門,以及開發綠色金融工具等。理大一向開設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亦新設3個專業選修範疇,包括國際商業、時裝和商業研究。

另外,2017年秋季入學台灣學士班的個人申請已於本月10日放榜,有近2000名港生獲錄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醒,有意赴台升讀大學但錯過個人申請的學生,可把握現正受理的「聯合分發」報名,於周六(18日)前透過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上填報系統報名,然後到本港海華服務基金辦事處提交報名文件及報名費500元。

2017年3月15日

少人讀 港大擬停天文主修 另撤「數學物理」 舊生林超英:理學院失靈魂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是現時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本地院校,港大理學院擬於2018/19學年起取消「天文學」和「數學/物理(同時主修數學及物理)」兩個主修課程,指過去5年這兩科每年只有一名至數名畢業生,學院有責任更妥善分配教學資源於其他學科。1971年畢業於港大、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認為,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取消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

過去5年 畢業生每年一至數名

港大發言人稱,理學院建議明年入學的學生不能選該兩個科目為主修科,主因是報讀人數一直徧低,此反映了學生需求。港大強調理學院現有16個主修科,考慮取消的是其中兩科而非兩個學系,不涉任何裁員,理學院致力推動創新科研的方向和決心不變。

發言人又稱,天文學即使不再列為主修,學生仍可副修或選修部分科目;取消數學/物理主修後,有興趣學生仍可選擇數學及物理雙主修或副修此兩科,對學生修讀這兩科影響不大。物理系日內將會和學生召開相關會議。

天文主修港大獨有 校方﹕仍可副修

港大學生會理學會對理學院決定感失望,認為修讀人數少並非合理理由,過程也缺乏諮詢,希望院方收回決定。主修天文學的港大畢業生胡文浩說,2008年他留意到港大是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院校,故此報讀港大理學院,他說天文學與物理學息息相關,課程涉及天文望遠鏡的設計等,他認為現時香港經常提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天文學這些「聽起來較偏門」的學科值得推廣,如取消天文學主修,會令更少人留意到這學科的重要性。

林﹕大學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

1971年港大畢業、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說,港大取消此配搭是可惜及不幸。他說,物理是King of Science(科學之王),因修讀生物和化學都需要物理知識;數學則是Queen of Science(科學之后),因要學好物理就要懂得數學。他形容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就算學生少都要維持,有興趣去讀的,可能是最叻的學生」,他指大學是探求學問之地,而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港大作為世界排名甚高的大學,應有氣魄堅持開辦重要的課程。

2017年3月15日

關愛基層:多種媒體展出 教孩子學尊重 藝展呈勞工苦况籲關注

劇場演出——《失落豬排與寂寞啫喱》(選段親子版)是以互動劇場形式,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走進基層家庭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了解香港基層家庭面對的困難。(圖﹕樂施會提供)
劇場演出——《失落豬排與寂寞啫喱》(選段親子版)是以互動劇場形式,帶領家長與小孩一起走進基層家庭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了解香港基層家庭面對的困難。(圖﹕樂施會提供)

【明報專訊】子女每天上學會跟保安員說聲早安嗎?放學時,看到清潔工在倒垃圾,大家會跟他們問句好,還是掩着鼻子速逃呢?

這一班靠雙手工作、付出極大勞力,回報卻不是很高的勞動基層,是最易被忽略的一群。一個呈現基層工友辛酸及背後不公平現象的展覽,正希望告訴大家要多關注身邊這群「勞力士」。

樂施會今年聯同攝影師兼策展人謝至德,與十多名視覺藝術家舉辦「勞力是……#窮得只剩份工 視覺藝術展」,透過照片、錄像、行為藝術等形式,讓公眾多角度了解勞動人力大汗背後種種不合理的回報。

父女齊體驗 感受各異

親嘗清潔工——歷奇教練、註冊社工黃鎮昌嘗試了半天清潔工的工作,感受良多。(謝至德作品)
親嘗清潔工——歷奇教練、註冊社工黃鎮昌嘗試了半天清潔工的工作,感受良多。(謝至德作品)

樂施會教育經理蘇培健(Stanley)表示,很多時候聽到家長跟孩子說﹕「你若不努力讀書,將來就會像那個叔叔/姨姨般掃街。」但他認為每一種工作都有其價值,我們都要尊重。「以往我們曾舉辦攝影展,但很多工友其實不太願意出鏡或發聲,單憑照片展覽未必達到效果,所以我們這次選擇用不同媒體和活動去告訴大家這件事,同時給予公眾更多思考空間。」

早前,大家較熟悉的親子界代表人物曾親身體驗工友們的工作,例如獨立記者蘇美智嘗試當保安員,註冊社工黃鎮昌則當了半天清潔工,Stanley說﹕「由他們向家長親口講述體驗,相信更能讓父母知道如何教導小朋友對工友有同理心,以及明白這些職業的正面價值。」除了展覽,主辦單位更於1月15及22日安排多個互動活動,例如專門為親子而設的身教導賞團,引領小朋友明白藝術家背後的創作意念,也為家長提供身教方法的提示。

參與這次活動的黃鎮昌(Marco),帶同快5歲的長女黃悅體驗了半天清潔工人的工作,與一名65歲婆婆於元朗合作清潔街道。「除了掃街,還要把垃圾推到垃圾房,然後把清潔工具推到天橋底,用布蓋好、上鎖。囡囡反而覺得掃地很有趣,又對一切事物感到很好奇,可能她年紀還小,感受沒有那麼多。我呢,工作了半天,的確十分疲累,但又明白到,為何她們會穿長袖衣服,戴上大草帽、面罩?原來掃街時,會有很多小蚊來叮你,又會被太陽曬傷,同時他們亦可能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樣子。」

清潔工常成家長反面教材

Marco說,這些工作要付出很大勞力,而且工時長;工友又害怕跟別人有眼神接觸,這可能反映出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的工作其實在照顧我們,但很多時,看到家長對待這些工友的態度頗有問題,例如指着他們對孩子說要努力點讀書,這是我最反感的。」他感受最深的,是當工作完畢,婆婆脫下面罩與女兒相擁的一幕。「原來婆婆已甩掉一些牙齒,但她與女兒相擁時露出那份笑容,猶如婆孫倆般溫馨,令我十分感動。」

文﹕顏燕雯
圖﹕樂施會提供

辣媽CEO:父母該當成為子女的__

【明報專訊】「子女的天使」——生命是上天的賜予,父母是上天派來守護孩子的天使,讓孩子得以在愛的包圍,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平安成長。栽培孩子之目的只有一個,是為了每對翅膀都能有振翅高飛天際翱翔勇闖新天地的一日。

「子女的魔鬼」——江湖險惡人心難測,種種不良嗜好誘惑何其多?以為把一切包裝掩藏,把子女蒙在鼓裏是保護,結果適得其反,他們完全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他日受到的傷害,造成的禍害更大更多更深。

「子女的知己」——無論酸甜苦辣,無論成功失敗,無論順境逆境,無論何時何地,無所不談,毋須避忌,無分尊卑,家長都是最明白子女心事,是他們最忠實的聽眾及永遠的傾訴對象。

是非分明 犯錯要指出

「子女的敵人」——是非黑白要分明,是對是錯要分清,絕對不可以含糊混淆,不能讓愛沉淪成溺愛。父母有責任指出子女的過失過錯,鼓勵教導陪伴協助他們面對及承擔所有缺點缺失。

「子女的教主」——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什麼該為,不該為,能做不能做。不要以為孩子少不更事,不懂事就不教,立場底線一定要堅定,自小進行品德培育洗腦教育,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身教言教一齊教。即使人不在,教誨精神永留存。

「子女的信徒」——尊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必有獨特的個性,有特殊的才華,有忠於自己的自由及權利。相信他們都有能力作主做決定,相信子女必定有屬於他們要走的人生路,堅信必定很精彩。

「子女的失敗」——子女的基因遺傳自父母,他們的誕生都不由自主。孩子的缺點,所有的不如人,歸根究柢,要問責,要追究的話,只能是父母自己,怎麼怪,怎麼算,都不能算在子女頭上。向孩子展示承擔失敗的勇氣,敗不餒的堅強,汲取教訓的智慧,敗得其所的價值。

以身作則 做子女的榜樣

「子女的成功」——萬丈高樓由地起,失敗乃成功之母,所有的成功都是由失敗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所以成功從來無捷徑,沒有僥倖的成分。父母是子女的榜樣,父母如何,子女也必如何。成為孩子發憤堅持,力爭上游的理由吧!

「子女的老師」——教養,顧名思義先教後養,養不教,父母過,教不嚴,師之惰。學校及老師只是擔當輔助角色,所以子女好與壞,他日的成就,不是千方百計無所不用其極,把孩子推入所謂名校,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就能夠打造出來。孩子需要的不是生涯規劃,是生命教育;不是操練考試成績的老師,是學習如何做一個人的人生老師。

「子女的學生」——子女的行為是父母的鏡子,學習正視自己的所有不足,學習如何和子女溝通相處共處,學習如何做負責任的父母,學習如何令子女為自己驕傲,終身學習,至死不渝。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當SEN學童音樂老師 獨臂琴手 生命燃亮生命

Adrian天生沒有右手掌,但戴上了特製臂帶,加上不斷地練習,終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現在更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SEN學童學音樂。(圖﹕黃志東)
Adrian天生沒有右手掌,但戴上了特製臂帶,加上不斷地練習,終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現在更以自身經歷,鼓勵其他SEN學童學音樂。(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世界知名音樂學院畢業生、哈佛大學碩士生、冬季奧運開幕禮演出嘉賓……聽到這些名銜,你大概以為此人應該是出身自音樂世家、得天獨厚的天才。事實是,殷兆基(Adrian Anantawan)天生沒有右手掌,加上語言發展遲緩,小時候想吹牧童笛也有心無力。

不過,他拒絕畫地為牢,在苦練下學成小提琴。如今,他以過來人的經歷和知識,鼓勵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挑戰別人眼中的不可能。他以網上常流傳的圖畫來解釋﹕三個身高不同的小孩,在接受不同程度的幫助下都能看出相同的風景,「這才是公平(equity)。如果你無視他們的差異,給予同等的資源,只是做到平等(equality),未能真正幫助他們」。

要奏出動人樂章,Adrian需要一把小提琴、一支琴弓,還有一條特製臂帶。33歲的Adrian是中泰混血兒,在加拿大長大,天生右手殘障,只有半截手臂。缺少了手掌,自然無法以手指握弓,但套上了塑膠臂帶,一樣能把小提琴拉響。

突破害羞 借樂抒情

對於媽媽Maria來說,兒子是否成為頂尖的小提琴家並非最重要,更令她高興的,是見到小提琴令兒子變得自信、快樂。(圖﹕黃志東)
對於媽媽Maria來說,兒子是否成為頂尖的小提琴家並非最重要,更令她高興的,是見到小提琴令兒子變得自信、快樂。(圖﹕黃志東)

這套裝備伴隨了他超過20年,Adrian早在9歲時已經接觸小提琴,當時他讀小學四年級,學校要求每名同學都要學習一種樂器。同學們紛紛吹起牧童笛,Adrian無法按到笛上所有孔,老師體恤他的特殊需要,容許他只做聽眾或唱歌,Adrian卻選擇突破自己,「吹不到牧童笛,便去嘗試其他樂器,這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我還試過敲擊樂、吹小號、彈琴等等」。

終於,他發現自己最喜歡小提琴,一來音色優美,二來能表現豐富情感,對於語言發展遲緩,兼且個性害羞的他來說,這一點格外重要,「我喜歡音樂,因為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去與人溝通,透過演奏,我較容易表達到情緒」。即使少了半隻手,也無阻他學小提琴的決心,「當確定了興趣後,便不再有任何猶豫,而是要想方法把它學好」。

追求進步的背後,少不了一番苦功,Adrian分享說,他勤練小提琴之餘,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觀摩別人的演出,如聽老師演奏或錄音帶等。訓練出一雙靈敏的耳朵後,就能分辨聲音的細微變化,「學音樂跟學語言一樣,起步時都是要多聽,以模仿為主,之後便知道要怎樣控制樂器,去發出一個好的聲音」。

在媽媽Maria眼中,讓兒子拉小提琴的原因很簡單,「以前我對樂器沒太大認識,誤以為小提琴不着重手部動作,只要固定好琴弓,上下拉動就可以」。但實際上,一般人拉小提琴時,常常要運用到手腕和手指,令琴弓轉動、改變琴弓的角度等。起初Adrian根本做不來,媽媽便陪他上堂,站在旁邊幫他控制琴弓。直至約一年後,Adrian在老師引導下,領略出一套獨門方法,用手臂就能控制琴弓。轉弓、換角度等細微動作,再也難不倒他。

指揮嘉許眼神 令母難忘

Adrian三年前已曾訪港,跟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攜手演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Adrian三年前已曾訪港,跟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攜手演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技巧變得純熟外,媽媽亦見證了小提琴如何塑造兒子的性格,「最重要是建立了自信心,因為在演奏的時候,大家的焦點都是音樂,沒有人會留意他的手有否殘障」。同時,內向的Adrian也學會與人相處,「與身邊人有了共同的話題,便會主動聊天,更結識了些一起成長、一輩子的好友」。

不過,當時Maria仍沒想過兒子會成為專業的小提琴家,直到一次公開演出,才改變了她的想法,「平日他獨自在家練習,我不知他拉得算不算好。那天聽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同演奏,我才知道他沒有落後,甚至有不俗的水平」。那次演出後,指揮跟她四目交投了一下,「好像在說:『你看他可以做得多好』,這一幕,我深深記在腦海裏,到現在仍然非常清晰」。

對於這場表演,Adrian同樣印象深刻,「我才10歲,人生中第一次跟一班小朋友一起,向着公眾演奏,我仍記得演出前有多緊張」。在往後的日子,Adrian迎來了更多畢生難忘的事情:他很快成為古典音樂界的明日之星,入選了加拿大青年交響樂團,然後獲得全額獎學金,入讀音樂名校——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繼而獲兩名世界級小提琴家賞識,跟隨他們學習。後來,他在美國白宮舉行獨奏會,又擔任溫哥華冬季奧運開幕禮的特別嘉賓。

教學如演奏 「為人製造難忘回憶」

一把小提琴,為Adrian帶來許多不平凡經歷,但他並未滿足於此。正因自己透過音樂重拾信心、找到人生方向,他決定投身於音樂教育,「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得到機會,去追求喜歡的事物,我希望結合個人經驗和知識,讓他們享受演奏的樂趣」。在哈佛大學完成學業,取得教育碩士的資格,他自2009年起走訪美加多間學校和醫院,成為SEN學童的音樂老師。身兼音樂家和老師,Adrian覺得兩個角色很相似,「其實演奏或教音樂,都是在為人製造難忘的回憶」。

談到教導SEN學童,Adrian也有一套見解,他向記者展示一幅常在網上流傳的圖畫:三個小朋友站在圍牆前,最矮的孩子有兩個木箱墊腳,中間的孩子有一個,最高的孩子則毋須木箱,結果三人的視線都越過圍牆,看到同一片風景,「這才是公平(equity)。如果你無視他們的差異,給予同等的資源,只是做到平等(equality),未能真正幫助他們」。

正如當日有技工為他製作了臂帶,Adrian才能踏上音樂之路,今日他做的事如出一轍,「SEN學童的確有額外需要,你不能視他們為普通學生,用一模一樣的教學方法、資源來對待他們。我要做的,是給他們找來輔助工具,並設計合適的課程,推動他們學音樂」。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職訓試堂踴躍 港專盼增資助 發掘學生讀書以外興趣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提出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其中教育局考慮邀請職業訓練機構向中學生提供短期導引課程。目前每年免費為約1000名高中生提供導引課程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課程不收學費也無資助,受資源所限,約三分之一報名學生無機會參與。港專期望政府可資助學費,助更多中學生及早了解自身興趣。

1500人報名 名額僅一千

港專目前為中學生提供「甜品及咖啡店營運」、「運動及體適能教練」、「公關及傳訊」,以及「款待實用中文」4個應用學習課程,讓高中生逢周六和暑假在港專校舍上課,每年都會提供免費導引課程讓學生「試堂」。港專課程主任(應用學習)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約1至2小時,會向學生講解課程結構和升學就業前景,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參與實務課堂,例如入廚房試做簡單甜品,以及在健身室學習使用器材等。

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需求大,去年約1500人報名,港專卻只能提供約1000個試堂機會。導引課程不收學費,聘請導師、購買材料等卻需要成本,希望政府能「按人頭」向院校資助學費,鼓勵院校提供更多試堂機會,助學生及早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

現於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修讀康樂及旅遊管理的王建邦,不喜歡背誦資料,只對做運動有興趣。他從學校得知港專開辦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可取代文憑試選修科,於是棄修歷史,逢周六到港專上課。阿邦坦言在中學被視為「壞分子」,成績和操行欠佳,經常遲到甚至曠課,老師也將他定形。一次他遲到,訓導主任責罵他說:「你做運動無前途,不如把握時間讀書,你放棄吧!」令他更抗拒上學。

轉讀應用科目 好動小子拾目標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課程使阿邦有機會到足球隊實習,滿懷希望的阿邦初時卻要為青年軍(18歲以下球員)預備器材和「執波」,由於不少隊員本身是他的「波友」,令他感到很尷尬,一度想放棄。後來他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蘇來強、趙俊傑等指導,感到能學以致用,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他說未來希望升讀浸會大學或教育大學的體育學系,並會考香港足總的教練牌照,成為真正的足球教練。

甜品及咖啡課最受歡迎

應用學習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正參加的中五學生吳綺雯曾參與另一院校的酒店管理導引課程,卻感到無興趣,最終選擇參加此課程,她認為「咖啡拉花好型」,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則夢想開設咖啡店,為興趣修讀,認為不一定成績差才會讀應用學習。

2017年3月14日

阻焦躁旅客踢護士 90後地勤員獲服務獎

地勤服務員林偉賢(圖)挺身保護女護士,免受情緒失控的新加坡旅客襲擊,得到院方和同事的稱讚。(蘇智鑫攝)
地勤服務員林偉賢(圖)挺身保護女護士,免受情緒失控的新加坡旅客襲擊,得到院方和同事的稱讚。(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地勤服務員林偉賢看到飛機上不適的小孩及家人十分狼狽,自薦放工後陪他們找醫院求診,小孩的爸爸因太焦慮而企圖踢向一名護士,林偉賢及時阻止,事後這名地勤服務員獲公司頒發獎項,但他說,相比這獎項,當日護士長送來一張寫上「hero of the day」的道謝卡帶給他更大鼓勵。

「90後」的工作態度不時受到劣評,老一輩認為他們自我中心或抗逆力低,但90後地勤服務員林偉賢(Terrence)就打破上司對90後這種偏見,更獲上司推薦奪得公司內部的優秀顧客服務獎。

3年前Terrence開始在機場上班,修讀酒店業的他,於工作中漸漸發現服務行業很有意思,「發現自己很喜歡幫人,於是就會很想繼續做」,平日他主要於登機閘口接待旅客,有時要幫助一些特別旅客出入境,如陪伴單獨出境的未成年小朋友登機,或安排一些於飛機上受傷或病患的旅客到醫院。

去年下旬,Terrence安排一名於機上不適的新加坡籍上海小女孩及其家人辦理離境手續,登上救護車前往醫院,Terrence說,他們一家四口到上海探親後在香港機場轉機回新加坡,因小女孩發燒而無法繼續行程,Terrence見他們一家手忙腳亂,即使已下班也自願陪伴他們到北大嶼山醫院就診。

下班後自願陪伴旅客求醫

當時正值禽流感高峰,小女孩曾於內地接觸家禽,因此要轉到瑪嘉烈醫院作隔離,Terrance只好安撫他們,車程中小女孩爸爸的情緒漸漸失控,不停指罵醫護人員,「當下我理解他,知道無法轉機回家已經好麻煩,又要面對一個個醫療程序,都未有一間醫院可以安頓,心裏一定不好受」。

女孩轉院隔離 父失控

Terrence於急症室病房外安頓小女孩的媽媽時,突然聽到吵鬧聲,當他走進急症室了解時,發現小女孩的爸爸與護士口角,企圖踢向該護士,他見狀立即上前保護護士及制止,「當下第一個即時反應是要去阻止事情發生,沒時間思考太多」。院方其後有報警,Terrence說,小女孩的爸爸雖用武力不恰當,但理解他當下受到很大壓力,只好向他解釋之後錄口供的程序,希望可為他減輕一點壓力,小女孩的爸爸最後亦沒有因此而被拘捕。

收護士長道謝卡感鼓舞

護士長後來送來一張道謝卡,形容Terrence是「hero of the day (當日的英雄)」,令Terrence喜上眉梢,其上司說,Terrence遇過不少這類突發事情,最近一次是處理差點兒要打架的印尼人和菲律賓人,幸好最後大家都沒受傷。Terrence笑言,可能是因為自己較「八卦」,每每見到這些狀况都會想上前幫手,不希望自己視而不見,亦相信每一次跟旅客的接觸,都是讓他們了解香港人的經驗。

明報記者 李詠珊

當年半工讀學師 老師鼓勵捱出頭 24歲大廚招90後入股學捱苦

年僅24歲的大廚黃飛(白衣者)希望培養更多90後年輕人入行,訪問當日一名學徒(黑衣者)第3日上班,黃飛說對方20歲,也是新移民,很願意學習,令他好像看到當年的自己。圖為黃飛向學徒示範切辣椒。(鄧宗弘攝)
年僅24歲的大廚黃飛(白衣者)希望培養更多90後年輕人入行,訪問當日一名學徒(黑衣者)第3日上班,黃飛說對方20歲,也是新移民,很願意學習,令他好像看到當年的自己。圖為黃飛向學徒示範切辣椒。(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19歲做大廚、21歲成為餐廳股東、24歲自立門戶做老闆,高中時為幫補家計半工讀,放學後在餐廳當兼職學徒的黃飛,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雖曾被廚房的艱苦工作嚇怕,想過半途而廢,卻因班主任一句「行行出狀元」捱下去,終成「米芝蓮車胎人美食」大廚。他將開設主要聘請90後的餐廳,讓他們入股齊齊做老闆,期望他們經歷辛苦學習後,可成為新一代大廚。

來自湖南的黃飛,來港後與父母及4名弟妹住在公屋,他知道家中財政壓力不小,高中開始在一間湘菜館當兼職學徒。半工讀的生涯一點也不易,放學後由天水圍趕赴九龍城開工,晚上6至10時在油煙瀰漫的廚房工作;湖南人嗜辣,不少菜式都用上辣椒,黃飛初時難忍辣椒嗆鼻不斷打噴嚏,每天下班都一身汗臭,乘西鐵回家時其他乘客都忍不住掩鼻。

下班一身汗臭 旁人掩鼻傷自尊

「當時自尊心受打擊,想立即下車。」黃飛當時想過放棄,翌日回到學校上課,向班主任林老師訴說委屈,嘗過黃飛廚藝的林老師卻勉勵他堅持下去,學好這門技能。那時起,他不止工作時偷師學廚,放假還專程赴內地,在親友協助下向當地大廚學藝。繼續堅持學廚的黃飛終於遇上伯樂,2012年一名在港大擔任教授的熟客賞識黃飛廚藝,邀請他畢業後到其在港大附近開設的餐館擔任大廚。

廚藝獲賞識 自設門戶開餐廳

中六畢業的黃飛當時獲1.6萬元月薪,比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點還高。他的廚藝大受港大師生歡迎,餐館「書湘門第」翌年更獲「米芝蓮車胎人美食」推介,他的待遇拾級而上,2014已能投資100萬元與老闆一起在灣仔開分店,擁有分店一半股權,今年更儲夠銀彈,在油麻地自立門戶開設「湘肴世家」,現正試業。

榮升老闆,生活卻仍然艱苦,4500呎舖面的背後,是每月20萬元的租金支出,為減低成本,黃飛事事親力親為。餐館每天早上10時開始營業,黃飛為節省運費,清晨約6時便到深圳買食材,考慮的除了成本,還有食材的質素「人家送來的你不知道,有些可能隔夜,親自去安全些」。每天工作至凌晨12時才能下班,「黃老闆」的生活似乎沒有比「黃同學」輕鬆,也仍是以往般節儉。

榮升老闆依舊節儉 動力來自讚賞

黃飛說賺取的利潤,大都會儲起來,希望未來再開分店,下一間分店更希望聘請90後年輕人為主,這一切理想都要有錢才能實踐,動力是來自客人的讚賞:「見他們吃得開心,跟我擁抱說出面食唔到,都是想一直做好的動力。」

「我現在還小,需要學習更多,學會更多新菜式,增長廚藝。」黃飛明白現時的成功不過是暫時,所以要不斷學習。他早前回母校伯裘書院,擔任「人生規劃師」跟學弟學妹分享經驗。伯裘書院助理校長馮順寧表示,計劃讓約260名中五及中六生按興趣接觸從事不同行業的校友,建立學生和校友間的網絡,現正計劃安排學生於暑假到校友工作的地方體驗,例如對餐飲業有興趣的學生可到黃飛的餐廳實習。其他校友從事的行業包括醫護、紀律部隊、地產、保險、藝術、形象設計、議員助理等。

黃飛說會優先讓伯裘的學弟學妹入股餐廳,即使只是10元、100元也可以,最重要是讓年輕人感到這是自己的生意。他笑言會讓年輕人從「最苦的事」切辣椒開始,希望他們經歷過辛苦,知道賺錢不容易。

明報記者 鄧力行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保安及物業管理

現時一般的物業管理工作範疇主要分為商廈、商場和住宅三類,部分多用途的商場和商廈的設計較為複雜,因此物業管理公司更需要加強保安。此外,本港不時舉辦大型活動,如書展、賽馬日等,均需要大量保安員控制場面,因此不少機構對保安員有很大的需求。

職能範疇

物業管理員/保安員

保安嚴謹,住客需用屋苑附設的八達通才能進入屋苑範圍。工作包括日常保安工作、接待業戶及訪客、維持各項設備的日常運作、處理客戶的查詢及投訴、處理緊急事故等。較高級的物業主任則需帶領屬員執行工作、管理各項設備的日常運作、安排各崗位的工作人選、編訂值班時間表及安排培訓項目。

物業管理從業員除了提供基本服務如清潔、保安、維修、業戶一般服務外,更要緊貼市場脈膊,不斷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如環境保護及美化、建築物的改善及提升、商場和工商廈等設施的管理、物業的租賃、社區文康活動及服務等,也要在專業的知識上有充份的認識,如法律的應用、財務及資產管理及人力資源培訓等。

 特種保安/高端警衛

保安員的工作包括接待業戶和訪客,以及管理各項設備的日常運作。圖為住戶使用八達通保安系統進入屋苑。

主要於大型活動中工作,職責包括管制人流及車輛出入、巡邏場地、維持控制室運作、操作保安系統、應用防盜設施、控制人群、監測可疑人物、提供顧客服務、編寫報告及處理投訴、安排維修及處理突發事件等。與一般屋苑或商場保安相比,特種保安更要具備人群管制的能力,有良好EQ和溝通能力,才能應付突發情況。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08_b01_path2

 

【提提你】

目前業界的空缺以前線和中層管理為主,由於人手缺乏,表現優異的新人,可望於兩年內升至主管級別,可見業內不乏晉升空間。一般入職要求為中五程度(部分最低要求是中三程度),曾進修相關課程及須具備保安人員許可證。

有意入行者通過保安護衛員技能測試後,須向保安及護衛業管理委員會申領保安人員許可證。技能測試由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高峰進修學院考試中心舉辦,該中心亦有提供保安培訓課程認可計劃,有興趣的同學可結連至中心網站了解詳情。

20140606 ¤E¦¯¯Î¨â¤éµL¥Xªù «O¦w±´³X±Ï¤@©R ¨p¼Ó«O¦w­û©P°êªì¡]¥ª¡^¥h¦~¦]µo²{¤@¦W¤E¦¯¦Ñ¯Î¦b«Î¤º¶^­Ë¨Ã¤Î®Éªv²z¡AºaÁt¥h¦~«×¥þ¦~³Ì¨Î«O¦w­ûª÷¼ú¡C°s©±«O¦w¸g²z§E§Ó¬¥¡]¥k¡^«h¨ó§Uĵ¤è¥Ë¸Ñ°²«H¥Î¥d¶°¹Î¡AÀò¥þ¦~³Ì¨Î«O¦w­û»È¼ú¡C (¿cÖö»ÊÄá) ¡u2013¦~«×¦è¤EÀs³Ì¨Î«O¦wªA°È¿ïÁ|¡v¹{¼ú¨å§ ¥ª°_¡G©P°êªì¡B§E§Ó¬¥ ¡]¿cÖö»ÊÄá¡^
私樓保安員周國初(左)因發現一名九旬老翁在屋內跌倒並及時治理,榮膺「2013年度西九龍最佳保安服務選舉」最佳保安員金獎。酒店保安經理余志洛(右)則協助警方瓦解假信用卡集團,獲全年最佳保安員銀獎。

升學培訓課程

以下課程旨在培訓學員成為保安及物業管理員。(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job08_B1_1
job08_B1_2
job08_B1_3

物業管理從業員需周身刀 進修為事業發展增實力

物業管理專業文憑課程學員獲頒香港房屋協會獎學金。
物業管理專業文憑課程學員獲頒香港房屋協會獎學金。

近年物業管理人員的角色變化甚大,需要處理的職務範圍也從基本的維修保養、法律、財務等事宜,擴闊至形形色色的增值服務。隨着物業業主、租戶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去年行業引入強制發牌制度,從業員除了需要具備周身刀的軟硬件技能外,還要配合嶄新思維,務求令管理服務做到更見「以人為本」。

過往物業管理行業沒有劃一標準規範從業員的基本資格,質素參差,然而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下稱 CityU SCOPE)「物業管理專業文憑」課程統籌吳家鎚博士指,隨着《物業管理服務條例》已於去年 5 月獲立法會通過,引入強制發牌制度,規定持牌物業管理公司及持牌人士的相關專業學歷和經驗等,令行業地位日益提升。

根據有關發牌制度,除提供單一服務的公司外 (例如只提供清潔或保安的服務),所有提供物管服務的公司及擔任督導或管理職務的從業員,均須領取牌照。他們須符合學歷、專業資格、年資等要求。

從業員流動性高 增新人發展機會

本港基建及物業項目愈來愈多,市場對物業管理人手需求與日俱增,吳博士不諱言,從業員流動性及流失率相當高,只要新人願意投入工作,晉升前景與薪酬皆不俗。

「若任職物業管理公司的主任級,工作了 2、3 年,薪酬估計達 17,000 元或以上。若任職房屋署的房屋事務主任,薪酬為總薪級表第 9 點 (20,060 元) 至總薪級表第 27 點 (49,445 元)。」

投身物業管理行業者,他指,不僅要為人開朗、擅於溝通,還要具備高度的應變能力和創新思維,以便與住戶/租戶、其他部門、業主立案法團、政府部門等緊密合作及聯繫,以及應付緊急事故和勝任多元化的任務;若具備急救證書、電牌、泳池救生章及懂得運用健身器材等,則更能提高入職的機會。

業界人士提高學歷 強化行業知識

物業管理行業朝專業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CityU SCOPE 開辦的「Professional Diploma in Property Management (物業管理專業文憑)」課程,為 QF 第 4 級課程,正是針對現職、有志投身物業或設施管理界的人士,掌握行業所需技能,以及提升專業水平而設。大部分學員是業界人士,當中不乏「紅褲子」出身者,以及獲公司資助修讀者,希望藉着課程提高學歷、晉升機會,以及強化行業知識。

上述課程為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認證課程之一,要獲得該會會員資格,除了要修畢課程之外,還要具備 3 年或以上從事物業管理或相關行業之經理或督導級從業員。

掌握實務技能 相關法例知識

吳博士表示,課程教授有關設施、房地產及物業運作與管理的實務技能,並培養學員的分析、管理技巧,以應付工作所需及迎合業主、租戶的不同需要。「因應市場所需,課程加重了會所及娛樂設施管理的相關內容;物業管理從業員也要對相關法例有一定的認識,如合約法、侵權法的一般原則等,故課程也會加入相關法律知識。」課程還會邀請業界人士包括專業學會代表進行演講,以及參觀海洋公園、機管局等物業管理部門的日常運作,相信對學員了解業界現况及發展走勢不無幫助。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