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淨係幫人搵工?

【明報專訊】■勞工處勞工事務行政部↓

→ ◆就業事務 ↓

→ 助人求職 感工作有意義

不同公共服務範疇下,勞工處再設不同科別,如就業科、勞資關係科等。曾於就業科、勞資關係科等科別工作,現職勞工處勞工事務主任的王定明,與其他勞工事務主任在「2019城大事業節」的講座上,與學生分享部分範疇的工作苦與樂。

勞工處勞工事務行政部轄下的就業服務設有就業科、青年就業科、展能就業科等不同科別,負責向有不同就業需要的求職人士(Job seeker)提供就業支援,王定明曾於不同時段在就業科擔任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及勞工事務主任,他遇過兩名待業的姊妹,她們學業成績不理想,會考(舊制公開試)更不約而同地取得8科H(最低成績級別)。他當時建議二人接受職業輔導,學習工作技能;接受輔導大半年後,姊姊最終成功找到工作,連說感謝,令他感覺工作很有意義。

→ 辦課程 遇母攜嬰兒面試

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秦善衡(Jingle)現於「青年就業起點」工作近半年,「起點」為15至29歲青年提供一站式綜合就業及自僱支援服務,並提供撰寫求職信和履歷表、模擬面試、職業潛能評估及培訓課程等設施及服務。有次Jingle要策劃一個美甲課程,惟不諳相關行業,她蒐集資料時方發覺美甲原來十分專業;又因坊間美甲課程五花八門,要評估合適的課程供學員選讀有一定難度,最終她與專上學院合作,開辦美甲師入門課程。

Jingle為美甲師入門課程遴選學員時亦遇上趣事。曾有年輕媽媽致電他們,說家人無暇照顧孩子,「(她)問我們可否攜嬰兒前來面試,政府作為家庭友善的僱主,當然答應其請求」。對方說自己喜歡研究美容,想在照顧孩子的空餘時間發展事業,最後真的抱着僅三個月大的嬰兒出席課程面試。

→ ◆政策支援

→ ◆勞資關係↓

→ 代追欠薪 樂做和事佬

勞工處另一重要職能,就是調停勞資糾紛。王定明說,在勞資關係科工作時,經常被罵,勞資雙方都指摘他偏袒另一方,他笑言這個職位很「難做」。他憶述一次遇上有智力障礙的勞工被拖欠薪金的個案,他發信請僱主開會了解事件,然而該僱主不但不出席,更說該勞工非公司旗下員工,指摘勞工處未調查清楚便為他添麻煩。若未能解決事件,便要轉介至勞工法庭繼續處理,王定明說:「若個案轉介至勞工法庭,很多時候會形成雙方對峙的局面,但我相信當事人未必有足夠能力應付,所以我再致電僱主與他談判。」結果他重新與僱主談判,成功為勞工取回工資,對方更激動得大喊「勞工處萬歲」。「擔當這個崗位果真有笑有淚。」王定明笑說。

→ ◆發展

→ ◆僱員權益↓

→ 處理衝突 屢遇挑戰

保障僱員權益是勞工處其中一項使命,如現於青年就業科擔任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的朱思恩(Sophia),過往曾專責處理僱員因工導致死亡的個案。根據香港法例第282章《僱員補償條例》,如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而導致死亡,其僱主須根據條例向其在生的合資格家庭成員支付死亡補償。而協助合資格的家庭成員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的規定獲得補償,是Sophia的工作。

Sophia處理這些案件時,須根據《僱員補償條例》作出考慮,例如:

i. 僱員定義:須釐清事主與其聲稱的僱主之間是否存在僱傭關係,才能決定事主是否受條例保障;

ii. 事主發生意外時,意外是否於其受僱工作期間發生,若事主在無僱主認可下加班或上下班途中出意外,則有可能出現爭議;

iii. 意外成因:事主是否因工遭遇意外、條例指明的職業病或因自身隱性疾病而導致死亡,均是需要釐清的元素;

iv. 合資格家庭成員,需透過核對顯示各種關係的證明文件,以確定可以獲付補償的家庭成員

Sophia形容,事主家人間的衝突,或與家人的關係是否惡劣等因素,往往是較難處理的部分。她指擔任這個職位必須冷靜,除了要處理上述部分,同時要平復家屬的情緒,為他們提供支援服務。她說處理個案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和挑戰,從中學到不少。◆

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馬康婷(Heidi)說,若想成為勞工處一分子,須具備以下條件:

˙持有香港任何一所大學頒授的學士學位或具備同等學歷

˙綜合招聘考試(Common Recruitment Examination,簡稱CRE)能力傾向測試(Aptitude test)試卷考獲及格成績

˙CRE中文運用及英文運用取得「二級成績」,或具備同等成績(文憑試中文及英文科考獲5級或以上,可獲接納為等同CRE中文運用及英文運用試卷的二級成績),並於聯合招聘考試(JRE)考獲優異成績,則有機會獲邀出席遴選面試

˙基本法測試會在CRE考試當日舉行,申請人在該測試的表現會佔其整體表現的一個適當比重

˙個人特質:有熱誠、自信、擅於溝通、具備良好的判斷力和分析力,並且有敏銳社會觸覺、靈活的應變能力、適應力強

凡獲邀出席遴選面試者,一般需要作自我介紹,亦會被問及有關處理勞工事務、社會經濟及勞工的議題。勞工事務主任會輪流派到不同崗位工作,勞工處會向初入職員工提供培訓課程,讓他們了解部門運作及所需技能,亦設海外考察活動,協助員工累積經驗和技能。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66期] (2019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