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122間院校 憑DSE成績收港生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早前公布2020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前稱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安排,新一年參與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增加至122間,分佈於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等內地21個省/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並接受2020年文憑試考生報名。計劃免卻香港學生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院校將以學生的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學生可於2020年3月1日至20日期間在網上預先報名,並於3月10日至28日親身到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確認報名和繳交報名費。各院校會根據考生報考資料安排面試。此外,計劃設校長推薦計劃,每間中學有8個名額,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最低錄取要求維持不變,考生文憑試4核心科目分數總和須達10分或以上,每科分數不得低於2分。

教育局、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和學友社聯合編製《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將透過各中學向全港中六生派發,稍後亦可於教育局網頁下載。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74期] (2019年12月17日)

中大幼兒教育 重視實踐 畢業生具3專業資格

修讀幼兒教育課程的學生與導師關係融洽,課堂前後經常共晉午餐,學生朱倚昆笑言:「全部人都好friend。」
修讀幼兒教育課程的學生與導師關係融洽,課堂前後經常共晉午餐,學生朱倚昆笑言:「全部人都好friend。」

【明報專訊】教育局自2017/18學年起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將幼稚園師生比例由1:15提高至1:11,幼稚園教師需求大增。中文大學按過往開辦幼兒教育的職前及在職教育文憑課程經驗,於去屆聯招開辦幼兒教育(JS4372)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可獲幼稚園教師、幼兒中心主管和幼兒工作員3個專業認可資格。

中大幼兒教育教育學士課程課程主任梁潔瀅表示,課程設計有五大特色:

˙結合理論與實踐,學生須修畢111主修課程學分及完成「教學實踐」,又提供選修科「實踐體驗」,提高實習的學習時數及體驗闊度

˙加入兩科以研究為主的必修科「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研究報告」,學生日後可投身教育研究

˙提供全面的幼兒教育理論及訓練,使畢業生能促進幼兒全人發展

˙強調促進家、校及社區合作
˙裝備學生照顧幼兒的不同學習差異和需要
不同機構實習 探索兒童服務
一年級生須修讀教學設計原則、幼兒心理發展等基礎必修科;至二、三年級,學生可按興趣選修由其他學系、學院開設的心理學、音樂、體育等科目,亦安排一、二年級生參觀幼兒機構。梁潔瀅說,幼兒教育制度不止有幼稚園,還包括育嬰院、特殊幼兒中心、日間及留宿幼兒中心等,「各種模式的機構有不同的運作方式,所以(學生)要去探索」。學生畢業前須進行兩次「教學實踐」,分別於四及五年級到幼稚園實習7周,並需試教最少56小時;課程另提供選修科「實踐體驗」,安排高年級學生於非牟利機構進行約40小時關於兒童服務的非教學實習。

一直想成為幼稚園教師的朱倚昆,本學期修讀了3個幼教科目,如「教育基礎」以教授理論為主,導師會跟學生討論「何謂好老師」、「教師的意義」等;另一科「幼兒教育教學設計的原則」學習將教育學家的理論應用到日常教學,學生需以小組形式即堂設計活動及匯報,導師再給予改善建議。課程又邀請現任幼稚園校長擔任學長,讓學生了解行業情况。

朱倚昆認為,五年制課程讓他有時間副修其他科目、交流及實習,他按興趣選修了心理學基礎課程,並打算副修心理學。「在心理學學到的知識,如人類如何學習,可以運用在幼教上,(令我)畢業後成為更好的幼稚園教師。」他非常期待實習,希望可實踐從課程習得的理論,接觸不同幼稚園,更「貼地」認識現時香港幼教難題和障礙,也希望到芬蘭交流,「芬蘭的幼兒教育在世界首屈一指,和香港的教育體制截然不同」。

面試看個性 宜多做教育相關義工
課程收生時設以粵語及英語進行的小組面試,梁潔瀅說他們希望了解申請人的個性、品格,以及是否具備當幼稚園教師的特質,如有愛心、團隊精神、心智成熟、有道德和專業等,「最重要是喜愛小孩和服務別人,幼教是『委身』的行業,學生(入學前)必定要足夠的心理準備」。她建議有意報讀的同學多參與教育相關的義工活動,透過與小孩互動,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當教師,報讀前亦應參考課程去年的收生成績。

一年級生朱倚昆說當年準備面試時,蒐集了很多幼教資料和新聞,「(申請人)應對幼兒教育有基本知識」,另一個「貼士」就是積極表現自己,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熱誠和準備。

◆2020/21學年中大幼兒教育(JS4372)收生資料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71期] (2019年11月26日)

眼鏡設計師:重遇自己作品很滿足

【明報專訊】「第21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設學生組與公開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下稱知專)學生李婉瑩與眼鏡設計師陳罡毅分別成為組別冠軍。「一試無妨」可以形容兩人與眼鏡設計的緣分,李婉瑩試的是比賽,陳罡毅試的是事業。

◆讀設計落工場 挑戰燒焊3D軟件

圓臉的李婉瑩,袋子藏起一副長方框眼鏡,縱使近年小圓框眼鏡大行其道,但考慮自身臉型,她亦只能與潮流擦身而過。這正好印證知專導師的話:「一副漂亮的眼鏡,人戴上去未必好看。」因此每次設計眼鏡前,她都要於網上打印一幅模特兒的照片,眼鏡草圖畫在半透明的牛油紙,鋪在模特兒硬照上,預測佩戴效果。

李婉瑩住近深水埗,中學常逛西九龍中心內的蘋果商場格子舖,最愛看精品,「所有人都喜歡靚嘢㗎啦」。她中六畢業後,修讀知專「珠寶及產品形象設計」高級文憑課程(現已停辦),學習珠寶、鐘表與眼鏡設計。是次獲獎的眼鏡作品名為「禮儀之邦」,亦為上學年的畢業功課。2019年她對漢服產生興趣,決定以此為眼鏡素材,花了兩個月蒐集資料,閱讀漢服歷史、服飾細節以外,還做問卷調查,收回約50人的回覆,「眼鏡是為19至24歲的年輕人設計,要了解他們的想法」。眼鏡的名字亦由調查受訪者決定,比較「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等,「禮儀之邦」獲逾半支持。

買指甲油 急救製成品

細看鏡框有兩層,李婉瑩稱這是漢服的「中衣」與「外衣」,「漢服通常有3層,『內衣』就是鏡片,因為沒有花飾。『中衣』是紅色,開始有花紋。『外衣』是黑色,通常最華麗」。為了達到效果,她深嘆一聲說:「跟眼鏡公司溝通,好有難度。」她最初與對方接洽,提出的要求是「用金屬架、紅黑二色」,對方一概說沒問題,然而收錢後落手製作,對方才說金屬架不行,要改用樹脂,她形容製成品像文具店幾十元買到的眼鏡,「看起來很膠、很假、很廉價,見到真的好傷心」。她自購黑色指甲油,後期為眼鏡加工添色,「因為對方說,鏡框兩種顏色辦不到」。她見不少同學皆有參加香港眼鏡設計比賽,自己亦決定試試看,設計圖入圍後,獲大會安排其他眼鏡製作公司,大部分的製作問題才得以解決。

這種超出想像的挑戰,本身已時常於課堂出現。李婉瑩喜歡畫畫,但沒想過要動手做工,「我第一次往校內工場是呆了,原來要燒焊、用銼刀等,但我中學未修過木工」。電腦3D設計軟件亦考起她,「導師會教授基本操作,還好就算跟不上,回家可以看YouTube(自學)」。她記得課程第一年上學期完結,班上24人變成17人,她猜部分人退學的原因是「(課程)想像與現實有太大差別」,所以她建議有意修讀設計課程的中學生,報讀前盡量了解清楚課程細節,她就是反面教材,「我不知道課程要學化妝、影相與形象設計。找模特兒拍攝產品相,原來都要為對方設計符合主題的妝容」,幸好她不抗拒學習相關技能,2019年順利完成兩年高級文憑課程,本學年將修畢才晉高等教育學院(SHAPE)與英國謝菲爾德哈蘭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合辦、於知專上課的「珠寶與金屬設計」銜接學位課程。她部分同學已提早投身社會,如有人於高級文憑一年級的暑假,獲實習公司賞識,便直接退學,投身全職工作;亦有同學從事與設計無關的工作,待遇稱不上理想。她自覺前途有些迷茫,「實習完結後,老闆叫我畢業後就去公司上班……但未決定好」。

◆畫海報變畫眼鏡 審美不變

成為眼鏡設計師10多年的陳罡毅,過去曾從事廣告海報創作、櫥窗佈置、產品包裝設計等,有次往眼鏡公司應徵平面設計師一職時,老闆要求他畫幾幅眼鏡草圖,看畢便說:「既然你都畫到,不如試試設計眼鏡吧?」

陳罡毅開始邊做邊學,設計的產品由完全天馬行空,調整至符合品牌風格,例如合作的高級時裝品牌走復古路線,選用的鏡框多數是圓形,而不選感覺先鋒、有稜角的鏡框;眼鏡相對厚重,不像標榜結合科技的眼鏡輕身,「顧客拿起眼鏡,就知道它不是便宜貨」。他亦要考慮眼鏡是否舒適,重點在於平衡,「如果鏡框很粗,眼鏡臂很幼,力度都壓在耳骨,戴不了半小時便覺疼痛」,這些有關人體工學的知識,亦是慢慢摸索而來。他喜歡轉職的改變:廣告海報貼了一季會消失,但他仍能於街頭路人的鼻樑上,重遇自己設計的眼鏡,如此滿足感過往未嘗過。

3D打印精細、具彈性的網裝圖紋,是傳統技術未必做到的效果。
3D打印精細、具彈性的網裝圖紋,是傳統技術未必做到的效果。

珍惜出差 與客交流

大專設計生李婉瑩提到與眼鏡製作公司溝通有難度,陳罡毅時至今日,工作時仍需與各方同事討論,包括後期的廣告設計、網站宣傳、產品包裝等,畫完設計草圖不代表功成身退,修訂設計亦為常事。今次得獎作品「標‧視」應用3D打印技術,構思是用家打開眼鏡臂的扣子,便可拉扯連接鏡框與眼鏡臂之間的網裝紋理、調整長短。然而初時未達理想效果,他便要執整設計圖,重新打印模型。

設計與藝術不同,藝術只講個人愛好,但設計需要顧及市場。陳罡毅負責的品牌多數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等,故他不時出差,赴當地與品牌代表見面,以及參加商展。他十分珍惜這些聆聽意見的機會,「價錢、物料、技術等,都影響設計會否獲選。歐洲客人通常都很直接告訴你,設計有什麼好與不好」,他因而獲得改進的方向。

■入行面試貼士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繼中國、意大利後,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眼鏡、鏡框的出口地。在公司有份負責招聘的陳罡毅肯定地說,現在的眼鏡設計市場尚未飽和,他的公司仍不斷找尋新血。

面試時,他不太看重對方來自哪間院校,反而會留意:

筆試表現:要求面試者即時手繪眼鏡草圖,測試對方有否紮實的手繪技巧、審美眼光

英語能力:完成草圖後,面試者要用英語簡介設計,看是否具備與外國客人交流意見的能力

性格:開朗健談為佳,這樣較易與客人打破隔膜

◆話你知

各國流行的眼鏡都有其特色,由陳罡毅簡介一二:

韓國:當地人膚色較白晳,故適合佩戴用色大膽的眼鏡;亦因韓國人普遍眼睛較小,他們會選擇較大的鏡框,放大眼睛於五官的比例

日本:普遍看重傳統工藝,流行「手工眼鏡」,設計較配合亞洲人的臉型

北歐:眼鏡色調以海洋藍、海洋綠為主,配合長年降雪的環境,顯得融和不突兀

.眼鏡設計師晉升階梯(圖)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72期] (2019年12月3日)

內地院校招DSE生 再多11間總數122 增北京電影學院體育大學等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公布明年(2020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前稱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安排,新一年增加11間院校參加計劃,包括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及電子科技大學等(見表),其中北京電影學院校友有趙薇、陳坤等知名藝人。

往年12月辦展覽 今年未公布
教育局與國家教育部過往會在12月合辦「內地高等教育展」,去年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設攤位和院校簡介會,介紹院校及學科資訊、收生要求、名額及學習費用等,但今年未見公布相關活動資料,教育局回覆查詢稱詳情稍後公布。

新一年參與上述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增加至122間,分佈於北京市、天津市及遼寧省等內地21個省/直轄市及一個自治區,並接受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考生報名。計劃免卻香港學生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院校將以學生文憑試成績擇優錄取。學生可於明年3月1日至20日期間在網上預先報名,並於3月10日至28日親身到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確認報名和繳交報名費。各院校會根據考生報考資料安排面試。

每間中學設8個校長推薦名額
與往年一樣,計劃下設有校長推薦計劃,每間中學有8個名額。參與校長推薦計劃的內地院校在最低錄取要求維持不變,考生於文憑試4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的分數總和須為10分或以上,每科分數不得低於2分。

18/19學年608人獲免審資助
入讀內地院校的合資格港生,可申請「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下的經入息審查資助,或免入息審查資助。教育局表示,2018/19學年經入息審查資助申請共2726人,獲批共2539人;免入息審查資助申請共677人,獲批共608人。至於2019/20學年,經入息審查資助申請共2714人,免入息審查資助申請共746人,兩個計劃申請人數比2018/19學年共增加57人,仍在審批申請。

另外,教育局、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和學友社聯合編製《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指南》,提供有關計劃及內地升學的全面資訊。指南將透過各中學向全港中六學生派發,稍後亦可於教育局網頁下載。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28日 (四)

接觸歷奇 C走向A

回想昔日被欺凌的經歷,姚俊傑說:「我以為逃避、『唔應機』,其他人就會不再欺負我,但原來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蘇智鑫攝)
回想昔日被欺凌的經歷,姚俊傑說:「我以為逃避、『唔應機』,其他人就會不再欺負我,但原來勇敢面對,才能解決問題。」(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黑板寫上ABC,姚俊傑可能會讀成ACB,或者直接跳過A,「同學半小時看完的文章,我花幾小時都未必看得懂」,較為善忘。他受訪期間,說話有時突然停頓,抓起身旁的文件板,翻看手寫的說話重點,「我怕說話累贅,愈扯愈遠」。換作早幾年,他會乾脆保持沉默,怕講多錯多。

C級成績表

剛入讀小一,姚俊傑每天小息站在樓梯旁,等候同校的兩個姊姊。除此之外,他不跟任何同學說話。校內社工懷疑他患自閉症,經評估後始知他有讀寫障礙,眼中的文字會黏在一起,所以每次考試,他需前往特別室,使用放大鏡閱讀試卷,考試時間延長,但成績仍然遠遠落後其他同學,「同學都獲得80、90分,我則只有10多20分」。同學形容他為「怪物」,因為不解他既獲「禮遇」,成績卻又不堪入目,「一句說完,他們覺得我們不同level(層次)」。此後,姚俊傑開始遭受欺凌,他上廁所回來,發現課本被丟到垃圾桶,揭開書本會有缺頁;飯袋被剪破,飯盒被整爛。他低下頭,曲背,沉默。當時稱得上快樂的玩意,就只有離開學校,參加社區中心舉辦的歷奇活動,互不相識的孩子隨着遊戲而自然合作跑跳,但這樣的日子太少。

B級片欺凌

欺凌延續至中學,姚俊傑回想,也不是沒有同學搭理他,「但我不知應該說什麼,怕講多錯多」,既不直視對方,亦不回應別人,難免被誤會是冷淡無禮。2016年文憑試只考獲4分,升學選擇有限,最後勉強升讀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的職專文憑(屋宇裝備工程),每天補課才得以報讀高級文憑,惟學習環境一轉,師資亦改變,教師告訴學生:「你們別找我補課,吸收幾多得幾多。」開學3個月後,有天小息班主任喚他,「不如別在這裏浪費時間?」他轉身退學,踏出社會,「那就找只需勞力的工作吧」。

姚俊傑一年內轉過3次行:倉務、侍應、工程,每份工最長做3個月。同事不理解他的難處,經常標籤他「懶惰」、「無心上進」,「我不擅寫字,每次客人下單,我都喚同事幫忙,同事就不高興,覺得大家薪水一樣,為什麼我要幫你?」父親看不過眼,要求他隨友人學師,學習一門工程手藝,接駁電線。他一向要比常人花更長時間學習,今天學到的手藝,明天就會忘記。師傅斥責:「為什麼你這麼蠢?我教過你的事,可否放上心?」他嘗試解釋,但師傅不耐煩地打斷,「我不管,人人都是這樣學啦!」父親一直同場工作,目睹兒子跟不上進度,兩人關係陷入前所未見的僵局。

「我根本就沒興趣!」姚俊傑音量突然提高,尾音拖長。離開工程公司後,他不敢長期待業,怕與家人爆發衝突,經朋友介紹下,2018年參加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在救世軍教育及發展中心擔任見習程序助理,協助歷奇訓練導師舉辦活動,如與導師討論活動流程、準備物資、留意參加者安全等。

Ace轉捩點

歷奇活動分為3類:低結構、高結構與緣繩下降。低結構活動特點是適合團體參加,訓練協調合作,毋須太多裝備;高結構活動、緣繩下降則需要較多裝備器材輔助,較適合個人參加。中心主要舉辦低結構活動,歷奇訓練導師會按不同的對象,預先設計活動。負責帶領姚俊傑工作、救世軍教育及就業服務高級主任羅偉業舉例,「剛升中的學生只愛跟同性(朋友)玩耍,你要他們大伙兒摟在一起?沒可能,他們一定抗拒。但對於感情很好的高中生,情况又不同」。即使預先向教師了解學生性情,亦不代表掌握全局,「教師看到的是學生在課室毫無生氣的呆樣,但到達中心,平日很乖的學生可以玩得很瘋狂,擅長讀書的學生未必擅長解難」,帶領活動常需隨機應變。

「橫渡懸崖」項目裹,眾人腳踩木條,「過崖者」得以用力一跨,到達另一邊。
「橫渡懸崖」項目裹,眾人腳踩木條,「過崖者」得以用力一跨,到達另一邊。

歷奇活動多模仿野外受困場景,要求參加者合作解難。記者站在體育課常見的平衡木,試玩「橫渡懸崖」,羅偉業在旁講解,「你與10多名伙伴遇上山火(爆發),逃走至懸崖旁,手上有一根長木塊,靠它渡過對面的山」,「山」代表另一端的平衡木,記者轉換數個方法,亦未能解困。羅偉業一邊提醒安全,一邊說:「只剩一分鐘,嘩,你應該被『燒死』了。」姚俊傑在旁引導思考,被追問貼士時卻搖頭不答。羅偉業說:「你別以為歷奇導師一定要幫你完成工作。不完成都可以解說。」參加者討論、身體力行的途中,歷奇訓練導師會專注觀察各人言行,事後以此為論據,點出各人平日隱藏的個性,如自私、被動、不聽他人意見等,參加者得以認識自我,改善群體相處。姚俊傑喜歡看到人的轉變,「每個群體總有較好動或內向的人,好的導師是可以推動所有人投入。大家橫豎都來到中心,為什麼不開心地玩?」

按自己步伐前進

經歷轉變的不止是參與歷奇活動的學生,協助帶領活動的姚俊傑也改變了不少。見習期間,他應中心要求,報讀並通過歷奇導師與山藝證書課程,累積技能。為了改善健忘,他模仿導師用文字列點或圖像方式,記錄重要事項。有時為了妥善完成工作,他會默默加班。過往遇事習慣逃避的他,不怕讀寫障礙影響工作,「可能(帶領)頭一兩次活動會失敗,但可以儲經驗」。羅偉業說,歷奇最重要的是過程,手機一代習慣即時要得到結果,忽略了過程與等待。姚俊傑最初對未來一無所知,現在遇上喜歡的事,能否結合事業,就是他下個段落的人生。他正在修讀急救課程,按自己的速度靠近目標,「我喜歡跑步,但不會參加馬拉松。我不喜歡與別人競爭,贏到自己就行」。本身強調「男人需要一門手藝」的姚父,最初亦反對兒子於中心工作,後來見對方放工回家,前所未見地帶着愉快神情,對待工作亦不再只得「3分鐘熱度」,故態度漸趨溫和,父子關係破冰。

◆知多點:歷奇訓練導師(見表)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68期] (2019年11月5日)

學圖像呈現概念 畢業創作變事業

魏寶婷努力推廣Bulbble Inc.,期待有天小燈泡可成為香港卡通的代表。圖為Bulbble Inc. 參與「香港國際授權展2019」的情况。
魏寶婷努力推廣Bulbble Inc.,期待有天小燈泡可成為香港卡通的代表。圖為Bulbble Inc. 參與「香港國際授權展2019」的情况。

【明報專訊】有想過一份功課可變成理想職業嗎?浸大傳理學院數碼圖像傳播主修(DGC)2013年畢業生魏寶婷當年受一句諺語啟發,創作出「小燈泡」角色,這個燈泡不只照亮了其畢業功課,更照出一條事業之路。DGC逐步發展成四年制的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為喜愛透過創作表達感受的學生提供動畫、視覺藝術等培訓。

修讀傳播理論 多媒體演繹靈感

魏寶婷從小喜歡畫畫,中小學的暑假皆在畫室學畫中度過,高中雖無選修視覺藝術,但2010年報讀大學選讀浸大傳理學院的DGC,延續她對創作的熱情。

入讀DGC之初,魏寶婷想過畢業前製作屬於自己的動畫,「(但)入大學前連AI(圖像製作軟件Adobe Illustrator)是什麼也不知道」。她說,讀DGC最重要是學會用圖像呈現抽象概念,如她藉課程學習到平面設計和色彩運用、從字體學學會「有腳字」和「無腳字」的分別等,「學了一些設計理論後,逛街時好像突然懂得看廣告海報『畫』得漂不漂亮,開始明白背後使用的技巧」。課程亦有安排學生參觀,如她曾參觀印刷廠、動畫公司等,了解不同紙質的印刷效果及動畫製作流程。

浸大電影學院講師陳浪濤說,現時可經聯招報讀的「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強調視覺傳播,以數碼動畫為主,旨在培訓學生運用視覺圖像傳遞信息。學生一年級起需修讀傳播理論,高年級進階課程可修讀動畫技巧、互動媒體、圖像設計等,運用文字、電影、圖像、動畫等形式演繹靈感。

出國實習參展 累積經驗

為增加學生在課堂外的創作經驗,學院安排三年級生進行兩次不計學分的「Practicum」,可選擇為學院部門做設計工作;學生另可選修同樣不計學分的校外「Internship」,到相關行業機構實習至少160小時。魏寶婷曾到旅遊雜誌社實習,每周兼職兩天,負責圖像設計工作。有次公司採納她為新年版雜誌套裝創作的設計,「在街上見到自己的作品,嘩!好神奇,有很大的滿足感」。

學院導師亦每年最少兩次帶學生赴海外參與設計、電影或動畫展覽,包括東京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影展、釜山國際電影節等。魏寶婷曾於2012年跟其他院校的設計或視藝課程學生前往意大利米蘭一周,參觀當地的設計周,「可以與外國設計師直接見面和交流,而且有機會去旅行,是很難忘的經驗」。

畢業作品成個人品牌

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學生三年級下學期需確定「畢業作品」(Honours Project,佔6個學分)的題目,在導師指導下用一個學年,即於四年級畢業前完成作品。當年死線在即,魏寶婷提出的題目都遭導師否決,一句諺語「When there is light, there is hope」(有光之處就有希望)為她帶來創作靈感,「小燈泡」成腦閉塞時的明燈。魏寶婷的畢業作品包括一段4分鐘動畫短片、facebook專頁及插畫明信片,角色名字「Bulbble」結合bulb和bubble兩字,意謂人們如燈泡發光發亮、快樂如泡泡般傳開;她又在作品介紹寫下勉勵語「Let’s keep shining!」,突出信息。

Bulbble照亮了魏寶婷大學最艱難的一年,也指引其事業發展方向。畢業後她在廣告公司做了兩年圖像設計,其間盡量每天更新插畫專頁,後來辭職全力經營插畫品牌Bulbble Inc.。數年下來,在facebook及Instagram合共累積近5萬粉絲。她亦有參與手作市集、展覽、跟其他機構合作等,如今年曾為香港青年協會的跑步比賽設計主題背包。

自備作品集 面試說故事

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設面試,要求申請人帶同數碼形式的作品集參與個人或小組面試,以評估申請人的熱誠、決心及語文水平;作品集需表現出創意、說故事技巧與圖像概念。陳浪濤說,面試以英語進行,會問及與視覺傳播相關的問題,「例如問你最近喜歡哪齣電影?你知道Pixar是什麼公司嗎?如果申請人自稱很喜歡電影但不知道Pixar是什麼,你就能看到他有多少熱誠」。高中有選修視覺藝術,或曾自學畫畫、製作動畫等皆可視為有熱誠的表現。「如果你高中時很投入視覺創作,才是很適合讀此課程的人」。陳浪濤又認為,因傳理學院不少科目要求學生「能寫能講」,故申請人應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

魏寶婷當年在作品集中加入赴四川當義工的攝影作品,她說作品集可放喜歡的作品,透過分享作品故事,加深考官對自己的認識及印象,也令面試過程更有趣;面試時也應展示熱誠和希望入讀課程的原因。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67期] (2019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