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及安全行業起革命 帶動研發檢測品質監控人才需求

簡永輝(Ken)
簡永輝(Ken)

近年與食品科技及安全的議題備受社會關注,從食品衛生及品質、實施營養資料標籤制度、世衛修訂鈉及糖攝取量指引,以至未來食物、3D 食品打印、超級食品等的興起,都令行業發展更趨蓬勃和多元,帶動市場對食品研發、檢測、品質監控及保證、衛生經理等人才質與量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近數年未來食物「Food 2.0」產品愈漸盛行、彈性素食主義的提倡等,造就更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這些都推動食品研發不斷發展,亦帶動相關從業員的發展機會更大。

科技推動食品研發發展 迎市場需求

IVE (柴灣) 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博士指,一般素肉多以蒟蒻或大豆纖維加上色素製成,而現時的食品科技已可從植物 (如豌豆、大豆、綠豆等) 中抽取成分,製作出植物肉、植物蛋等未來食物,含豐富蛋白質、零膽固醇,口味、質感和營養比較像真。

又如昆蟲具備蛋白質含量高、種類和數量繁多、繁殖快等優點,被視為肉類替代品的最佳選擇及未來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方博士卻認為,判斷它能成為未來的主食還為時過早,何况,要人們接受食用昆蟲是一大難題,還要考慮監管、品質安全等問題。

食品科技日新月異,3D 食品打印技術亦愈趨盛行。以長者為例,不少都有咀嚼或吞咽困難的問題。「吃糊狀食物賣相並不佳,若使用 3D 打印技術來製作食物,賣相精緻可讓長者重拾進食的樂趣,還能保留食物的味道甚至加入特定的營養成分。」方博士指,足見市場對食品研發、衛生安全人手需求持續。

入職食品研發 宜先累積生產、品質監控經驗

她強調,食品研發人員以外,目前以品質監控及保證、檢測、衛生經理等人手最為渴求。「食品物流未來市場也不乏發展潛力,唯現時較少人從事有關工作。」要投身相關行業,專業知識技術、態度認真和高度的責任感同然重要,若入職食品研發工作,還要具備創意及靈敏的市場觸覺。「新人較難即時入職食品研發工作,一般需先累積兩、三年食品生產、品質監控的工作經驗。」

為培育食品科技及安全人才,IVE 開辦的「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涵蓋食品科技、法例、檢測及風險評估、食品包裝、食品品質評審和品質系統執行等管理知識。課程內容更不時更新,如分子料理、3D 食品打印技術等是近數年新增內容。

新人起薪 12,000 元以上

畢業生出路多元化,可受聘於食品生產、保健、健康食品、餐飲、食品品質檢測機構,酒店、體適能中心、環球食品物流和貿易商、食物環境衛生署等食品及營養相關之行業和公共衛生機構,任職食品化驗技術員、技術監控員、品質監控和管理人員、衛生經理、食品安全審核員、二級衛生督察等;新人起薪方面,由 12,000 至 15,000 元不等。

食品研發、衛生經理 工作挑戰大不同

同樣是「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的簡永輝 (Ken) 及黃家穎 (Oriana),及後更修畢相關銜接學士學位課程,深造所學兼一圓大學夢。兩人已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中各司其職。

Ken:研發色香新口味 創意融入生活

入行原因:本任職西餐廳廚師,因製作梳乎厘時遇困難,激發他探索食品科學知識的好奇心。修讀高級文憑讓他認識到食品科技及安全行業牽涉面很廣,鎖定從事食品研發相關工作為目標。

工作經驗:曾任職 3 間食品廠,由品質保證助理起步,及後晉升至品質保證主任職位;繼而轉職食品研發相關工作。

現職:中式餐飲集團產品研發專員

Ken 完成高級文憑課程後,先入職空缺較多的品質保證工作,曾在飲品、豉油及學生飯盒的食品廠工作,對產品生產流程加深了認識,工作了 3 年後,成功轉投烘焙原材料供應商,有感研發工作更有趣。

「曾協助客戶設計質地較乾身、鹹味、無麩質的鬆餅配方,想出以公司新推出的咖喱粉產品,配合較有口感的椰絲、椰子粉、黃豆粉、非漂白無麩質麵粉及糖,想不到試驗了一次,客戶已對味道『收貨』,更於成都推出此咖喱味鬆餅,顧客反應佳,故客戶每日需用上40箱咖喱粉呢!」

半年前,他轉職中式餐飲集團產品研發專員,主要負責包點、小菜、特色小食等產品。面對不擅長的中式食品,他不諱言,工作挑戰甚大,「產品研發屬創意工作,需花時間與不同部門同事如廚師商討和緊密合作,並需不斷試驗、改良,經常不能準時下班,然而發揮機會、工作滿足感很大。」

港人以「嘴刁」見稱,Ken 認為,要做好食品研發的工作,已把逛街市、超市,到不同食肆試食等融入日常生活中,並隨時成為靈感之源。「曾試過吃拉麵時,忽發奇想以紅味噌、海鹽等製作鹹味朱古力,效果不俗。」他深信,掌握營養學知識、增強市場敏銳度、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都是尋求產品研發突破的重要一環。

Oriana:角色如「衛生警察」 嚴格把關

入行原因:曾到西餅廠擔任化驗助理暑期工,讓她對食品安全行業產生興趣,繼而修讀相關課程。

工作經驗:曾任職西餅廠助理控制主任 (生產)、連鎖式快餐店中央廚房品質保證主任、連鎖式保健產品機構品質保證主任,繼而轉職兩間酒店當衛生經理。

現職: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衛生經理

修讀高級文憑課程期間,Oriana 已踏足食品安全行業,在西餅廠任兼職化驗助理,畢業後獲聘同一機構,負責月餅、糭等節慶食品的生產控制工作。及後她赴英完成銜接學士學位課程,並轉投了產品品質保證工作。

已晉升至管理人員崗位,為何轉職酒店當衛生經理?全因一份情意結。她指,生產食品過程中,無論是選購、收貨、貯存、烹煮、包裝、運送,又或是展示食品等,若有關人員稍一出錯,都有機會影響食品的質素及食用安全,而其角色猶如「衛生警察」,主要負責監管餐飲部員工做好每一項相關工序、嚴格遵守有關標準;並為員工提供內部訓練,以及找出經營上構成健康風險的主要環節,並採取補救措施。

她指,工作與人命健康攸關,故高度的危機意識、快速的應變力尤其重要。「我們要緊貼時事,以食材貨源為例,若得悉或懷疑酒店所使用的貨源出了問題,應即時停止使用,並或改用其他產地的貨源。」

Oriana 坦言,要確保食品安全衛生零意外,不能單靠一己之力,有賴其他員工的共同合作,故建立良好的溝通文化、軟硬兼施很重要。她更計劃進修酒店管理碩士、有機農業認證相關課程,擴闊專業知識層面。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野獸是這樣煉成的

pama_2017_09_12_a1大韓航空、韓進集團會長趙亮鎬的兩位千金,真正系出名門,還要一門雙傑。大女趙顯娥曾任大韓航空副會長,2014年乘坐大韓班機頭等艙,因機艙服務員沒用碟奉上果仁,大怒之下勒令飛機折返,結果韓國最高法院判決她違反航空法等罪成,監禁十個月、緩刑兩年;今次出事的是位處高層的次女趙顯旼,被指上月在總公司與廣告商開會時,大聲喝罵對方一名男經理,向對方的臉潑水並將他趕走。

事發後傳媒廣泛報道,還有一段她用粗言穢語辱罵員工的錄音帶流出。即使她之後向廣告公司發短訊致歉,又在個人社交網站認錯,但譴責之聲不絕,大韓航空三個工會一致要求趙顯旼辭職。消息人士還透露她經常辱罵員工,無視長幼尊卑有序的傳統,對年紀比父親還要大的老員工非但不用敬語,更不留情面破口大罵。

一個「果仁門」再加「潑水門」,兩位大韓富千金,理應知書識禮,謹慎言行,竟然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不知禮貌修養為何物,如此肆無忌憚辱罵員工,天大地大我最大,此兩位千金可算極品。

問題是,究竟兩位千金是天生如此野蠻禽獸,還是被後天栽培縱容而成?始作俑者,是誰?

上一次「果仁門」已經搞到滿城風雨,差一點就要鋃鐺入獄,但他們一家並沒有汲取教訓稍為收斂。被韓國警方立案調查並限制出境的二千金,未知最終會否被起訴,但一而再的兩道門,對公司聲譽肯定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千金難買少年窮

之前我寫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千金難買少年窮,這種教養方針是否不合時宜?那種是非不分,對人連基本尊重都沒有的教育,根本不配為人父母。如果不是自小橫行做慣惡霸,那些野獸橫蠻行為,正常人想學亦學不來。

台灣兩位藝人狄鶯和孫鵬的獨生子孫安佐,自小備受皇帝般的侍奉,做母親的自認是丫鬟。同學吃稀飯的,媽媽嫌寒酸不能做朋友。孫安佐在台灣讀中學時慫恿同學去跳樓,又暴打女同學,都被丫鬟媽媽出盡法寶一一化解。結果去美國當高中交換生不到半年,因為揚言要屠殺全校,遭美國警方逮捕。兩夫婦一直以兒子年紀小開玩笑為由希望淡化事件,卻連保釋申請都被拒絕。事實勝於雄辯,警方在其寄宿的家中搜出大量軍事用品,包括:自動步槍及超過1600發子彈。如果不是及時發現,恐怕分分鐘又再來一次血洗校園。一個高中生竟然如此冷血殘暴,想起都覺心寒,究竟是,誰之過?

其實每次見到頑劣的小孩,或者行為舉止不知所謂的年輕人,眼火爆是肯定的,但其實他們都是被怪獸洗腦殘害的受害人。然而,這種盲目放縱是非黑白不分的教養方式,其實並非有錢人的玩意及專利。在這種環境之下成長的未來社會棟樑,日後可以變成點?除了恐怖,只有悲哀。

大自然的原始聲音 音樂人許少榮推廣陶笛文化

許少榮(圖:鄧宗弘)
許少榮(圖:鄧宗弘)

【明報專訊】將興趣化為事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事音樂工作的許少榮,多年來以身兼多職的「slash族」模式,默默實踐他的理想。他曾在電視台當配樂,以填詞人身分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製作;他同時亦是一位樂器老師,教授學生吹奏中式管樂。近年他和拍檔成立「香港陶笛文化協會」,致力向公眾推廣這種原始質樸的傳統樂器。

吹笛的男孩 受武俠劇啟蒙

1970、80年代,武俠風潮大行其道,許少榮跟很多少年一樣,喜歡追看小說和電視劇,嘗試自己寫故事、畫漫畫自娛。「劇裏總有懂吹笛的男角,不少主題曲還以笛聲配樂。」他說。他首次接觸樂器,是小六時跟鄰居比賽,鬥快把笛子吹響。升上中學,許少榮參加中樂團,學習吹奏笛子,才知道笛跟簫的分別,而電視劇總是搞錯這兩種樂器。

中七預科成績欠佳,許少榮選擇投身社會,成為一名辦公室信差,卻發現自己不擅處理行政事務。「那時沒有Google Maps,送件總是迷路,影印又經常搞亂頁碼,不斷被上司誤會,做什麼都事倍功半。其實到今時今日,我還是看不懂電器的說明書呢!」他自嘲道。

事業沒有方向,前途一片迷茫,許少榮嘗試藉填詞抒發和排遣情緒。他曾改編張國榮的《有誰共鳴》,送給離港遠行的好友留念,後來更憑這首作品在音樂創作比賽獲獎,在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公開演唱。漸漸地,喜歡唱歌的許少榮確定自己在音樂的志向。工作兩年後,他獲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錄取,主修笛子。

到了1980、90年代,香港樂壇深受日本潮流文化影響,不少流行曲以日本原曲改編廣東歌詞,《青年周報》、《商報》等更設有音樂專欄版,於是許少榮利用課餘時間,起勁創作投稿,還順道學成一口流利日語。「當時流行大街大巷當眾播歌,一首流行曲很快街知巷聞。改編歌詞是新手入門的基本練習,這類二次創作很是平常。」他心想,既然自己喜歡音樂和文字,而填詞同時滿足這兩樣愛好,以此為職業,應該是件不錯的事吧?

一字一音 言情達意

演藝畢業後,許少榮加入亞洲電視台,負責配樂。「我的工作是將原本只有對白聲的劇集,配上適合的歌曲或旋律;比如兩人在談情,便套上浪漫抒情的背景音樂。」後來得到上司黃邦賢賞識,許少榮有機會為電視劇主題曲填詞。他試過臨危受命,在一天之內完成作品。「那是電視劇《肥貓正傳》的主題曲《原來你是最親近》,描寫母子親情。原本事後還想修改一下,豈料對方回覆說已錄好音,幸好坊間反應不錯。」他說。「有時是要寫得快,在限期內完成工作,無得完美。」許少榮曾參與不少電視劇和電影的填詞工作,電視劇《西廂奇緣》、《御用閒人》和電影《鴻門宴》和《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插曲,均出自他的手筆。

一般填詞的工作流程,是填詞人收到demo帶,內裏記錄歌曲的大綱,包括旋律分段和簡單編曲。如果沒有提供樂譜,許少榮會先行寫譜,然後才填寫對自己感受最深、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從編曲大概了解歌曲風格,然後我會塑造主題和角色,代入其中創作。」他認為填詞最好玩的地方,是在歌曲的結構和規範下,一字一音、言情達意,以歌詞感動自己和聽眾。

和商業設計師相似,許少榮試過成功「比稿」,以填好曲詞的樣本作品,直接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睞。「那首歌原本是描寫病態賭徒,後來成為張栢芝的《賭愛》。」當然他也需要配合製作團隊的要求,很多時候作品要「過三關」,經過潤飾修改,導演或音樂監製才收貨。「最理想當然是有機會事前和製作團隊溝通,了解他們和歌手的想法。」

許少榮寫過兒歌,替教育電視節目配樂,亦曾加入著名音樂監製方樹樑的製作室,在「好人有限」製作室,為Boy’z、吳浩康和葉宇澄等流行歌手填詞。近年,他較多參與舞台劇的音樂製作,例如「浪人劇場」的《體育時期2.0》和「樹寧.現在式單位」的《進擊的天使》。「兒歌要具啟發性,歌詞不能太殘忍,前輩韋然教路,如要寫『愛吃的魚』的話,改成『愛吃的粟米』會更好。」許少榮笑道。「流行曲的受眾多是十多廿歲的少年人,歌詞傾向直接淺白,反而舞台劇文學性較強,可以用多些象徵語句。」

至於收入,填詞人通常以項目形式和製作團隊合作,情况一般是「先付訂金,完成後結算餘款」,如項目屬商業性質,涉及廣告收益,或會有版稅收入。行業生態不易改變,收入和工作不穩定幾乎無可避免。為了生活,他當過保險從業員,在中學做過8年的音樂科老師,現時則開班授徒,教授笛子、洞簫和陶笛等樂器。

吹奏陶笛 猶如在山谷裏飄蕩

2010年,許少榮被邀公開演出,他請來笛子班一位學生幫忙間奏,卻意外造就自己與陶笛結下不解之緣。「那位學生識吹陶笛,練習期間好奇問我懂不懂,結果一試之下便愛上了。」他覺得,陶笛音色樸實清脆,是一種屬於大自然的原始聲音。「陶笛吹奏起來,猶如在山谷裏飄蕩,有些人喜歡用來靈修打坐;笛子的發展則相對成熟,更像是在庭園間聽到的奏樂。」當時他正值人生低潮,吹奏陶笛還對自己起着安撫情緒、平靜心靈的作用。

記者一直以為,陶笛圓圓的像龜殼,大概是某種台灣民族樂器吧?「這是大眾對陶笛的誤解!」許少榮解說,現代陶笛(ocarina)的設計源自19世紀的意大利,通常以陶泥窰燒造成。「有些以紫砂或青花瓷燒製的,價格貴一些。」其形狀不一,並無硬性規範。「如龜殼般的屬於六孔陶笛,另一種常用的是十二孔陶笛,外形像一隻在水中游泳的鵝。」他補充,中國亦有一種和陶笛相似的古老樂器,名「塤」,形狀像鵝蛋,同樣屬於閉管式樂器。

在演奏方面,由於製作過程中能做出不同音調,所以陶笛既可作獨奏,亦可以樂隊形式表演七重奏。許少榮曾參加在湖南張家界舉辦的鄉謠音樂節,在山林瀑布之下,用陶笛吹奏自己的原創樂曲。「一時興起還跟外國參加者現場jam歌!我擅長演奏中國風的歌曲,但陶笛本身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

為進一步推廣,許少榮和拍檔蔡美華在2011年創辦「香港陶笛文化協會」,組織樂團連結一群喜歡玩樂器的朋友。「陶笛造型小巧可愛,加上不難吹響發聲,所以頗受小朋友歡迎。」他的學生既有小學生,亦有長者。「老人家比較專注,連續練習個多小時仍然興致勃勃。」協會幾年間打出名堂,獲外間機構邀請演出。「我們曾在紀念哥哥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的活動裏,以beatbox配搭陶笛,吹奏經典快歌Monica。」 2016年,協會跟親子讀書會「綠腳丫」合作,改編繪本《再見小樹林》,與布偶戲操偶師及小學生以音樂劇形式,演繹保育大自然的故事。

「陶笛在大眾的印象像玩具多過樂器,有時也覺得不易推廣。」許少榮坦言。「但見證它不斷發展改良,又感到很高興。」他曾赴韓參觀陶笛工場,了解其製造過程;為了順利與商家溝通,避免錯買顏色型號,甚至走去修讀韓文。在剛過去的三月底,他還和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一群租戶,結伴舉辦「我在JCCAC十年」展覽。三十多年來,許少榮一直在音樂路上且行且進。「我覺得自己對音樂多情,但不貪心,雖不怕窮,卻也沒有發達啦。」他直率的說。

■Profile

許少榮

跨媒體音樂製作人。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香港陶笛文化協會」創辦人之一,同時亦是一位樂器老師。

文:陳芷寧

圖:鄧宗弘、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幼稚園社工 及早識別介入 處理學生及家庭危機

job_2018_04_20a1政府早前提出推行為期 3 年的幼稚園社工先導計劃,為全港幼稚園提供社工服務。作為幼稚園駐校社工所面對的個案會有什麼不同?宜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令服務更到位?有業界指,老師和社工屬不同的專業,社工熟悉社區資源,遇上愈見複雜的學生或家庭問題時,兩者可彼此協作,相信可成為及早識別和介入的首個防線,更能適當地處理危機。

「當察覺小朋友悶悶不樂、家長垂頭喪氣、表現畏縮等,便要多加留意,盡量跟他們溝通,觀察反應。我們要從學生和家長的各項『表徵』中,做好『把脈』的工作。」

家庭結構轉變 需要支援增

香港非牟利幼稚園聯會主席、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校長盧愛蘭表示,幼兒的成長過程極受家庭影響,隨着本港家庭結構的轉變,問題趨複雜,幼兒及家長需要的支援亦漸增。

有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學歷的她不諱言,過往的進修和工作經驗使她對家長和小朋友的需要十分敏感,其幼稚園早在 17 年前已開始聘請駐校社工。「學校未有社工前,我會自己跟進個案,然而有些事情往往發生在一剎那,只靠我和老師的力量,未必能夠提供最快和最適切的幫助。」現時該校除社工外,盧校長及宗教主任亦會參與輔導工作。

一般要跟進的個案包括:子女教養及學習期望、特殊教育需要、夫婦溝通、婆媳關係、家庭經濟、親人去世、升學等問題,「不少家長為雙職父母,如工作要求、壓力提升時,易影響家庭運作和親子時間。」

個案趨複雜 社工經驗判斷

該校駐校社工陳美英表示,幼稚園社工要具備敏銳的觸覺,面對高危個案時,要懂得從不同角度了解和接觸個案,並憑經驗判斷。隸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社工的她,已入行18年,從事綜合服務,如青少年、家庭個案,亦曾在小學工作過,現為 3 間幼稚園駐校社工的陳姑娘表示,曾處理一宗家長自殺個案,由於涉及數名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子女,情况複雜,其服務機構遂安排臨牀心理學家等協助跟進,並成立危機小組,支援個案家庭。

「雖然現時有不少機構提供兒童輔導的相關服務,但很多學校和老師均不大熟悉社區資源,可由社工協助轉介。」

老師與社工各有專長 協作處理危機

盧校長表示,老師的工作以培育小朋友整體發展為主,社工則着重輔導方面,兩者各有專長,屬不同專業。「社工熟悉社區資源,有較廣的人脈網絡,一旦遇到問題時,兩者可彼此協作,給予意見和支援,以助處理危機。」

社工受過專業訓練外,每人亦各有所長,「其中陳姑娘具備遊戲治療知識,在跟小朋友溝通和處理情緒方面均有經驗,加上她對小學課程有認知,能提供不同的升學資訊給家長。」

陳姑娘說,一般幼稚園聘請社工的要求較小學高,如最好有處理個案的經驗。「小學生與幼兒所面對的問題相似,惟小學生較懂得表達;另不少幼稚園家長屬新手父母,經驗較缺乏。」

多觀察幼兒行為情緒 遊戲中找問題癥結

她日常會於課堂和學生進校時,觀察幼兒的行為和情緒,或透過老師的轉介,協助有需要個案,其他工作包括電話跟進、教成長課、家長小組、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

轉眼投身幼稚園社工 6 年的陳姑娘,為打開幼兒的心窗,她會運用不同方法跟他們溝通,「曾有幼兒因怕弟妹出世搶走父母對自己的愛,又不懂表達感受,惟有用某些行為表達……我會代入他們的年紀和思維,用其高度、眼光去看事情,從『玩』之中觀察和找出問題癥結。」遊戲治療外,她亦曾進修家庭治療、哀傷輔導、調解技巧等,期望能加強工作成效。

近年幼兒情緒病、SEN 學童個案增加,社工可協助家長和老師辨識個案,盡早找出原因及接受訓練。「我們也可提供情緒支援、實際援助等,如申請資助、協助進行評估等,使有需要家庭生活穩定,當家長知道有出路,會安心很多。」陳姑娘坦言,工作滿足感源於獲得小朋友和家長的信任外,還有能夠為老師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箇中意義甚大。

社工與學童比例 1:600 社工角色發揮難

早前政府提出為期3年的幼稚園社工先導計劃,為全港幼稚園提供社工服務,初步預計社工與學童比例為 1:600。盧校長以其幼稚園為例,有約 350 名學生,社工每星期駐校兩天,加上學校有兩名輔導人員協助,彼此配合下,暫可應付工作量。她坦言,政策建議的社工與學童比例並不足以應付服務需要,社工難以發揮角色。「若政府認為是必須的,應盡量提供足夠的資源,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以助減少日後的社會問題。」

至於暫未設駐校社工的幼稚園,對新計劃又有何看法?聖雅各福群會教育服務 (幼稚園 / 幼兒中心) 鄭嘉儀校長表示,如學校設駐校社工,老師可專注教學,社工可協助跟進支援的家庭,彼此合作發揮專業能力。「不只幼兒和家長,社工服務對老師也有很大的裨益,如可協助提供培訓、服務,建立團隊精神、危機小組等。」

與幼兒建立溝通需時 每周最少駐校兩天

鄭校長說,雖然該校暫未有駐校社工,但有老師兼具註冊社工資格,「如有需要,總會可作支援,學校可將個案轉介。」她指,機構旗下的幼稚園曾商討一起聘請社工,因此他們很支持政府的先導計劃。「除輔導、個案經驗外,由於校內兼收 SEN 學童,而社工對這方面有了解,更能在治療黃金期提供協助。」

盧校長、鄭校長均指,與幼兒溝通,需要較多的時間觀察和建立關係。鄭校長說:「因此大校最好一校一社工,小校也希望兩校一社工;另每星期最少兩天有駐校服務,及設有督導支援,最重要是考慮效果是否到位。」盧校長補充:「有效的支援最少駐校三天,而一校一社工為理想方案,其中駐校兩天為最低限度的過渡方案。」

幼稚園社工服務常規化 人手需求漸增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系主任林靜雯教授表示,上述計劃開展後,若以每間幼稚園百多名學生,及社工與學童比例為 1:600 計算的話,每名社工或要輪流走訪 3 至 4 所學校,「社工人手需求雖未必在短期內大增,但估計在服務常規化後,人手需求便會漸增。」

林教授說,現時本地中小學大多設有社工服務,各院校在社工課程上亦有提供相關的培訓。「無論從事哪個範疇的社工,首要樂於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如幼稚園社工,必須對幼兒感興趣外,投身者也要性格成熟、具相關工作經驗及學位資格。」

以中大的社工本科課程為例,內容涉及不同範疇的社會服務,其中與兒童服務相關的有:家長工作、危機介入、社區資源、跨專業合作、家庭輔導等。對兒童工作有興趣的同學,可選擇到相關服務機構實習。「基本培訓外,我們亦會舉辦各類工作坊,協助學生入職或實習。」學生從中可學習不同的輔導技巧、介入方法和治療法,以至接觸家庭治療和遊戲治療。

入行 Tips:

綜合受訪者的意見,投身幼稚園社工者需具備以下條件:

‧首選社工學位資格

‧有社工督導支援和機構背景更佳

‧具備兒童工作和個案經驗

‧曾接受相關訓練,如特殊教育、遊戲治療、婚姻及家庭治療等

‧熟悉社區資源,能作適切轉介

‧具親和力、敏銳觀察力、能與小朋友互動、跟家長作良好溝通

‧對兒童發展、小學課程有認知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養兒100歲 長憂101

pama_2017_09_12_a1老老實實今時不同往日,生兒育女和傳宗接代沒有必然關係。究竟為什麼要生?怪獸如何養成?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肯定的不再是天生天養,因為在種種環境,內外在因素影響下,不育不孕的情况愈來愈嚴重。當然亦有心急父母急不及待,或者希望一次過生兩個快靚正搞掂,人工受孕是很平常的事。不過即使自然受孕,懷胎10月,忐忑擔心腹中塊肉是否健康成長,養兒100歲怎可能只憂99?

大T的攝影展,可說是超成功地完成。除了多謝遠道到場的好友,當然還要多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回想起大T的成長路,經歷過的掙扎徬徨,真正百感交集。再看她今日,說實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當然是歡喜恭喜,從構思到設計執行,我只負責出資支持,其他全部由大T自己一力承擔。整個過程沒有諮詢過我,我亦沒有插嘴干預。現場所見,的確有很多不足,試圖提點,得到的是她立場堅定企硬的拒絕和一輪嘴的反駁。展覽在即,一切已成定局,要改談何容易,為免影響她心情,更不想令她在朋友面前失面子,我馬上收聲。

我對她的要求,可會是過分及太高?把焦點放在她做得不好的地方,對她是否太嚴苛?始終她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大學生,靠自己摸索。

女兒搞攝影展 為何專挑不足?

從女兒處事的不成熟,她的不足,令我反思,再反省我自己的不是,以及作為母親的不足。我對她的要求,可會是過分及太高?把焦點放在她做得不好的地方,對她是否太嚴苛?始終她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大學生,靠自己摸索。我指的不止是今次攝影展。她對攝影的興趣及熱誠,展覽的50幾幅作品,我是攝影門外漢,但實在每張都是非一般的偶像相,很有特色。加上,她自小被照顧服侍周到,四年前隻身赴韓,能夠獨力照顧自己,未有過半句怨言,這還不夠好嗎?難道不值得得到讚賞嗎?

不斷問自己究竟做錯些什麼,究竟還要怎樣做,才可得到母親的青睞?突然之間,猛然醒覺,我會不會不知不覺間步了我母親的後塵?

想當年我小時候,無論如何努力,成績幾好,表現幾出色,都無法得到母親的認同及讚賞,除了沮喪和憤怒,不斷問自己究竟做錯些什麼,究竟還要怎樣做,才可得到母親的青睞?突然之間,猛然醒覺,我會不會不知不覺間步了我母親的後塵?如果她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mentee的話,我還會不會如此挑剔?着眼點會不會不一樣?

到今日50幾歲了,還在努力打拼創新事業,其實一切都只為兒女做榜樣,為了毋負我母親的角色和責任。

感謝一對兒女的到來,成就我的驕傲,不但豐富了,還重新定義了我的人生,為我帶來更多反思的機會,令我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不斷有人問我何來動力精力,到今日50幾歲了,還在努力打拼創新事業,其實一切都只為兒女做榜樣,為了毋負我母親的角色和責任。我會矢志不渝繼續努力,和各位父母們一起拍住上!

中大師生特製義肢 截肢漢自如揮琴弓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葉昆宜(左起)、學系助理教授劉達銘及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一起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右一)特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讓他可以更順暢地拉奏音樂。(王丹麟攝)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葉昆宜(左起)、學系助理教授劉達銘及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與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一起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右一)特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讓他可以更順暢地拉奏音樂。(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一個正在上學,一個正在上班,兩名男生因為一名傷殘人士而結緣,合作製造「特別的義肢」。為了助傷殘人士圓音樂夢,即使兩人不懂得拉奏小提琴,他們上網看了又看相關影片,設計圖改了又改,反反覆覆測試製成品,只是希望製作出最合適對象所用,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

意外失左手 半途出家學音樂

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4年級生葉昆宜去年暑期有感「無所事事」,詢問該系助理教授劉達銘有沒有任何活動推介,剛好當時劉達銘接獲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義肢及矯形部的邀請,共同為左手截肢者岑幸富(阿富)研製專門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葉昆宜一口答應。與此同時,劉達銘亦邀請了學系研究助理陳守健一同參與,兩名年輕人在劉的指導下,開始為阿富特製義肢。

阿富15年前因交通意外致左手上肢一半以下位置截肢。3年前,他受到另一名熱愛小提琴的截肢朋友影響,開始接觸小提琴,原不懂音樂的阿富說要像小孩子般從「閱讀樂譜學起」。因缺了左手,他改以右手按弦,並請求威院義肢及矯形部製造一隻可用來拉小提琴的義肢。阿富原本的義肢是將長鋁片釘在上臂套筒末端,再加一個大文件夾用以夾實琴弓。由於該義肢套筒較硬,加上鋁片角度未算準確等因素,阿富只能拉到三分之一弓,某些音符因義肢「頂着胸口」而未能拉奏。威院其後邀請劉達銘共同製造新義肢,由醫院製造義肢套筒,中大負責義肢末端設計及計算固定角度。

葉昆宜不懂樂器,陳守健只會彈結他,對小提琴可說是一無所知,與阿富會面的時間亦有限,陳笑言「總不能叫他(阿富)長駐在實驗室吧」。為了解什麼設計適合岑幸富,他倆特意上網閱讀有關小提琴的知識,又不停看健全者及傷殘人士拉小提琴的影片,觀察兩者的分別。葉昆宜憶述過程中常計錯義肢末端固定角度,因而未能靈活拉奏,曾一度「想過放棄」;而陳守健指最少畫了8至10幅設計圖,與以往製作機械不同,是次除了畫圖,還要「設身處地為使用者考慮」。

不停看拉琴片段 計角度最難

新義肢套筒由高溫塑料及纖維樹脂製,較原有套筒柔軟及有彈性;而兩人以3D打印聚乳酸(PLA)方式製造義肢末端,好處是較輕;另以勾扣方式扣緊琴弓。阿富約在個多星期前始收到最終製成品,大讚新義肢不但較輕,使用上亦更靈活,可以拉到三分之二弓,笑說可更順暢地拉奏心愛的《天空之城》主題歌。

明報記者 王丹麟

突破講古模式 文本轉化聲影畫 閱讀平台買故事加工轉售

填詞人林若寧(左)與商台前創作總監袁子才(右)共同創辦「說故事」平台「tbc...」(意謂To be continued、待續),期望港人在「煲韓劇」、「追Netflix」的同時,可每日花5至10分鐘看看本地創作的故事。(楊柏賢攝)
填詞人林若寧(左)與商台前創作總監袁子才(右)共同創辦「說故事」平台「tbc…」(意謂To be continued、待續),期望港人在「煲韓劇」、「追Netflix」的同時,可每日花5至10分鐘看看本地創作的故事。(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舊時娛樂少,坊眾聽「說書」,茶室酒樓外,往往堆滿聽眾;現今科技發達,單單一部手機也可玩足半天,聽故事、看書人,變得愈來愈少。「香港人較『短視』,一沒興趣便不會追看,但也是告誡我們創作人︰受眾有期待,我們要他們有動機追看、追看後不失望,內容就要做得好好。」填詞人林若寧說道。他和商台前創作總監袁子才(Mike)創立網上平台「tbc…」,用音效、影像、漫畫等不同媒介說故事。

鬼古插南音 短訊通話講笑話

印刷媒體江河日下,從事文字的人抱怨「沒人看字,多人看片」,同是文字工作者的填詞人林若寧卻不以為然︰「好看的『潮文』,讀者會點進去看;不好看的,縱是拍得多好的影片,也沒有人看。」內容是王,重點雖在於「說什麼」,但也不能忽略「怎樣說」。林若寧與Mike創立的「說故事」平台「tbc…」不拘泥於形式,在鬼故事中會插播南音及特殊音效;觸及「科技代溝」的故事,又會以手機短訊對話形式呈現,配以「黑人問號圖」和「Emoji」營造笑料;在愛情故事結尾,又加插曲詞皆為故事「度身訂做」的主題曲。「如果一個故事可用『長輩圖』去說的,我們會嘗試……我告誡團隊﹕我們不是寫「小說」,我們是寫「故事」,什麼呈現的形式最好,就用什麼。」

寫手稿費可達五位數

「tbc…」上架一星期已打進App Store熱門排行30名內,除了格式新穎外,集林夕、鄭梓靈、陳煩等作家團隊,也是招徠點。「香港從事故事創作的人,沒人照顧。」Mike說,故事的載體雖多,在facebook、高登、medium也可以發表,然而,當寫故事的人要以此謀生也不容易,「為了吸like,有時要違背良心寫『呃like文』,犧牲了寫故事的精力」。Mike說,平台會給予寫手每篇四至五位數的稿費,往後亦會以徵稿方式蒐集故事,除用不同形式呈現故事外,亦會出版實體書,甚至將版權售予電影、電視製作公司掙取收入。「很多製作公司都需要故事,而創作故事的人又需要平台,那我們就把需求和供應作連接。」Mike說,「tbc…」已獲得七位數字的種子投資額,未來短中期仍會以免費收看方式營運,藉與廣告界、影音影視界合作經營賺取利潤。

免費收看 尋合作賣版權賺利潤

對於前景,林若寧坦言就像公司名字一樣「tbc,to be continued(待續)」,充滿不確定,「我們有時去公司談合作,他們也驚訝,誤以為我們公司叫『待定』(to be confirmed),簽合約前也遲疑了一下」。現時娛樂太多,林若寧沒想過平台成為市民主要娛樂,「明白香港人愛看Netflix、煲韓劇,我們很卑微的請求是︰每天花5至10分鐘,去平台看一個好的故事」。

明報記者 李以莊

過度活躍管圖書館 自閉生當小導遊 SEN童挑戰不可能 服務學融入社區

有過度活躍症的峰峰(左)過往不時會在圖書館裏奔跑,又會把書本攤在通道。媽媽曾太笑言,峰峰自從當了3天圖書館管理員,更加愛惜書本,亦漸漸學會在圖書館控制聲浪,自律地找位置靜靜看書。(女青提供)
有過度活躍症的峰峰(左)過往不時會在圖書館裏奔跑,又會把書本攤在通道。媽媽曾太笑言,峰峰自從當了3天圖書館管理員,更加愛惜書本,亦漸漸學會在圖書館控制聲浪,自律地找位置靜靜看書。(女青提供)

【明報專訊】有支援特殊教育幼童成長的慈善機構於去年暑假舉行工作坊,訓練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擔任對他們而言相當困難的任務,包括讓過度活躍症小孩在寧靜的圖書館裏任管理員,以及讓自閉症兒童充當電車小導遊,在乘客面前公開演講,讓特殊需要兒童融入社區。

現年7歲的峰峰升小學不足一周,便因其他小朋友多次推倒其積木玩具而情緒爆發,媽媽曾太憶述事件時說:「他一大喊,基本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到。」峰峰又不斷地大力跺腳,老師需即時將他帶離現場, 他才冷靜下來。事後曾太帶峰峰到醫院做評估,最終峰峰於6歲時確診患上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不足。

聲線表控制情緒 叫救命用5號聲

曾太表示,過往峰峰鬧彆扭,自己只懂叫他「不要嘈」,一直不太奏效。約年半前她帶峰峰參加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辦的親子課程,學習教育特殊需要兒童的技巧,包括在家中設「聲線表」,「叫救命是5號聲,悄悄話是1號聲」,讓經常想法會「跳掣」的峰峰跟從指示,控制自己的情緒。

補條碼收拾書架 學守圖書館規則

去年暑假,峰峰參加了「同行‧挑戰不可能」活動,經約個多月的工作坊,學習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女青社工亦製作了「安靜」等視覺指示牌,提醒峰峰在圖書館該遵守的規則,最後峰峰在屯門公共圖書館當管理員3天,每天個半小時,協助修補書目條碼、收拾書架等。曾太說以前因峰峰太嘈吵,借書都要先預約,到圖書館「借完便走」;現時峰峰進步很大,起碼能在圖書館安靜十多分鐘,笑言自己也多了時間借書。

任導遊講解 學注意他人感受

另一名患有自閉症的10歲小孩「阿寶(化名)」,約3年前與媽媽梁太參加女青的課程,去年暑假亦充當電車小導遊,為乘客講解沿途風光,歷時一小時。梁太說,以前兒子很固執,堅持己見,不按他心意便會發脾氣,經訓練後,現已慢慢留意身邊人的感受。

明報記者 劉家豪

電影業人才斷層 新人機會增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新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舉行在即,會否勾起你的電影夢?有資深行內人士指,合拍片、合拍劇當道,電影人紛紛北上發展,業界面對人才斷層,新人不難覓得工作機會,如助理製片、場記、製作助理、編劇、美術助理等皆是需求持續的入門工種,然而要突圍,仍需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磨練,以及累積人脈。你願意投放時間、心力及熱誠實現電影夢嗎?

科技令近年拍攝電影變得容易。寰亞綜藝集團聯合創辦人、資深電影監製莊澄表示,一部智能手機已可拍攝微電影 / 短片,製作門檻低,吸引更多人參與電影製作拍攝或計劃入行,亦可視為新人訓練實踐的好機會。

他坦言,即使近 3 至 5 年不乏年輕人投身電影行業,但仍不足以填補業界空缺,因不少較富經驗、資深的行內人士早已北上發展,參與製作電影及網劇等。

事實上,近年中港合拍片、合拍劇仍然是趨勢。資深電影人陳學人表示,暫仍以大製作為主流,但他估計,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能讓本港小製作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粵港澳大灣區有約1億人口,而主要以廣東話溝通,加上文化相近,有助本港電影界人才較易融入當區發展,亦能減低製作成本。」

多元工種適合年輕人起步

有意入行者,陳學人指,一般都要由低做起,以入職助理製片、場記為例,報酬會以部頭計算,月薪約 10,000 至 12,000 元。若喜歡文職工作者,莊澄則建議,可考慮加入電影發行部,一般由秘書、行政助理起步,以類似師徒制形式接受培訓。「大型電影公司一般都設有發行部;小型獨立製片商則一般依靠發行公司在海外市場銷售影片,故職位空缺相對較少。」

入行途徑:修讀課程、參與實習及公開比賽

陳學人及莊澄均建議,有志入行者應先增值自己,掌握基本電影理論、業界所需技術及了解行業運作,有助日後工作及早上手。

擔任浸大「創意電影製作高級文憑」課程主任的陳學人以該課程設的 5 個專修範圍為例,包括導演、編劇、表演技巧、電影攝影與燈光,以及剪接與混音,讓學員對業界工作有更多的認識。「跨專修學員更可一起參與製作拍攝習作及畢業作品,體現團隊工作之餘,很多導師都是現今活躍電影市場的資深業界人士,過往不乏有潛質的畢業生受賞識,獲引薦工作機會。」

莊澄說,業界協會如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香港電影導演會等亦有舉辦培訓課程,如導演郭子健也是透過此途徑入行。

電影「點五步」導演、浸大電影學院畢業生陳志發認為,修讀相關課程與累積實踐經驗同樣重要,「即使是現在,我每周也會閱讀一本書,以及留意 MV、廣告、時事新聞,有助訓練創意思維。」

不少業界公司都會從實習新人中「揀蟀」。陳志發於在學 (大專及大學) 期間,把握實習機會,繼而獲轉兼職跟師傅學習,及後更擔任剪接及動畫設計師,作品涵蓋音樂錄像、廣告及演唱會,汲取不同的經驗,紮實基礎。

另可透過參加公開比賽提升獲賞識的機會。莊澄以「樹大招風」導演之一的歐文傑及「一念無明」導演黃進為例,也曾於「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本地競賽」中獲獎。

助製、執製起步 初嘗製片挑戰大

中五畢業後,區暐蔆 (Flora) 修畢浸大「創意電影製作高級文憑」課程,繼而投身電影界,由助理製片起步,及後任職執製、製片,現踏入第 5 年,已參與多齣作品:「變形金剛:殲滅世紀」、「Z 風暴」、「指甲刀人魔」、「九龍不敗」、「大樂師.為愛配樂」等。

為何由助理製片做起?在老師陳學人的介紹下,她為電影「冰封俠:重生之門」擔任助製,「當時我毫無電影相關工作經驗,但卻想一試。」性格非細心的 Flora,入行初期經常「撞板」,「曾試過接機前不懂得更新航班狀况,結果航班提早抵港,全部工作人員在大堂等我,我被製片責罵至無地自容。」「90 後」的她,並不希望因此被負面標籤為「不負責任」,故學懂跌低起身的道理,漸漸愈做愈起勁。

Flora 不諱言,助理製片的工作猶如打雜,連買飯盒、送件等都要兼顧周到,但工作卻讓她意識裝備自己的重要性。「我需負責對外聯絡,如『盜馬記』一片要到布拉格等地取景,出埠工作經驗讓我掌握處理器材申請文件、工作簽證等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敢於說英語,對我之後獲得『變形金剛:殲滅世紀』的助製工作機會不無關係。其次懂得使用 Excel,有助製作工作人員的聯絡清單,效果更清晰。」

製片角色 如影片行政工作監督者

電影圈着重人脈關係、團隊合作,Flora 視「Z 風暴」執行監製陳偉楊為伯樂,感激他的提攜。她更獲電影監製陳果的賞識,邀請擔任電影「淪落人」的製片。「製片作為影片行政上的監督者,負責預算的分配、工作團隊的組建、制定拍攝進度等工作。」

首當製片的她不諱言,此崗位工作挑戰極大,考驗她的溝通、財務頭腦、管理、分析、游說等能力。她有感自己當執製經驗仍不足,故希望累積更多實戰經驗,待人接物更成熟後,才考慮其他崗位。她另計劃進修英語、商業溝通的相關課程,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鋪路。

短片製作 Tips : Content is King

近年不少年輕人喜歡拍攝微電影。陳志發指,為迎合網絡速食文化,相對以往的「植入式」廣告短片,近年廣告短片長度減少,趨向以故事形式推銷概念,以 4 至 5 分鐘為佳。

莊澄則表示,「微電影的概念,是內地流行的說法,實際就是短片,只是『movie format』不同,近年引起了香港廣告界、商界及政壇的注意,成為新興的宣傳推廣渠道。以軟銷方法感動人心,容易引起共鳴,有助吸引更多人轉發和分享短片,不過,『Content is King』仍是製作的首要元素;拍攝整合速度亦講求快捷。」然而他坦言,仍有不少企業老闆對新媒體的熟悉度、接受度仍不足。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辣媽CEO:殘養的禍害

pama_2017_09_12_a1不是沒有怪獸質疑過我有什麼權利,干涉別人如何教養自己子女的自由及權利。就是這種自以為是、自大驕傲、唯我獨尊的怪獸思想,最荼毒下一代的心智。我在此再一次重申立場,如果有本事把寶貝子女關在家中頤養天年,一手一腳侍奉終老的話,就是關起門來自己一家的事,沒有人有權利批評插嘴干預;但如果要放出來「獻世」,有朝一日出來要社會工作的話,事情就完全不一樣。這個社會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或者一種人,是共存的空間,需要互相包容,尊重體諒,容不得自大自私,更容不下無規無矩。

如何管理「千禧後」,是令所有老闆、管理層都頭痛的問題。不過把矛頭指向年輕人,對他們絕對不公,其實他們全部都是被怪獸打造,受怪獸洗腦所害的受害人。凡事有果必有因,如果不在源頭着手,在根源落藥,情况肯定只能每况愈下,變本加厲。眼見小孩子在公共場所放肆無家教,天大地大,全都是他們一家人的私人活動空間。年輕人不知道橙有橙皮、蕉有蕉皮,再退化到連牙力都無,菜心未曾剪碎咬不開不吃;排骨有骨不吃,只吃肉餅;魚有骨,毋須多講,當然不吃。出來社會做事,教我們如何招呼是好?莫講求生,求存的能力都沒有,究竟是在怎麼樣的環境之下養成的?近日就有兩件令我眼火爆的事,給我活生生的教訓及答案。

在社會做事 求存能力都沒有

第一件發生在我家附近茶餐廳內。吸引我注意的是身後一輪嘴的英語對答,轉頭一看,是一行六人。父母,兩個分別五、六歲的子女,還有兩個家傭。那個媽媽是我從前的朋友,自嫁入她自稱的豪門之後已經沒有再聯絡;爸爸要孩子先擦手後食飯,本來很正常,偏要刻薄加多一句,不要像那些侍應般污糟邋遢。

一家人要求多多,侍應招呼不來,爸爸就向子女評不是,這些侍應個個又蠢又無知識,連這種低級工作都做不好。我即時起身,頭也不回買單走人。失去聯絡,我本以為只是路不同志不同,今日之後,我會以污點來形容我們曾經擁有的朋友關係。

兒子打機 母親在旁餵食

另外一件事,其實是大家司空見慣的兒子打機,母親在旁餵食的情景。主角是個三、四歲的男孩,雙手一直沒離開過手機,為了方便用匙羹餵食,母親把那已經發脹的麵條剪碎,還要配合兒子打機速度,「校啱」時間一啖一啖餵給他。坐在對面的家傭,負責拿濕毛巾替少主抹嘴。他們走前,母親要兒子飲水,但飲了沒兩啖,就被母親以「唔好飲咁多,一陣間你又急尿」,要求兒子放下。這位極品母親究竟想點?簡直人都癲!已經有科學證明打機會成癮,如吸毒和賭博一樣,只要上癮,難以戒除。

我相信天下間所有父母,不管怪獸不怪獸,都不會放任鼓勵任何年齡的子女接觸毒品,但對電子奶嘴卻竟然毫無戒心?一個完全沒自立、自理能力的人,如何能有出頭天?殘養加廢養,不如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