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與 SEN 學童、家長疫境同行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全港學校復課延期再延期。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即使是資深特殊幼兒工作員黎嘉燕也一度被「考起」,如何直播課堂,令隔着「mon」的學童都能夠保持專注力及投入度?如何配合家居環境、資源,轉化為訓練場地?如何跟家長配合進行家居訓練?「疫」境下,特殊幼兒工作員及幼兒工作員的工作挑戰殊不簡單!有專家建議,無論是網上教學或復課前後,起碼有 5 點要注意,以免學童在復課後較難適應。

「XXX同學,請坐好,上課時間到了!」在疫情下,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特殊幼兒工作員黎嘉燕(黎老師)在一個多月前起現身熒幕,由以往與 SEN 學童進行面對面訓練,改為錄製教學短片,讓家長協助進行家居訓練;及後更以視像對話形式,與學童保持每周兩節的 Live 課堂,一起聊天、唱歌仔、講故事、玩遊戲。

考驗 SEN 學童專注力 老師靈活變通
「每節通話時間約 20 至 30 分鐘,每次安排3個訓練活動,更會邀請家長一起參與,希望藉此協助家長了解更多教學技巧及方法。」幼兒較欠缺耐性及專注力,黎老師不諱言,有小朋友於首堂 Live 課堂因未習慣使用視像通話,不太理睬她,更在課堂中途離開,需要家長的幫忙;第二次課堂,她利用教具、小遊戲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之餘,更投其所好,待小朋友完成兩個指定訓練活動後,便讓小朋友作主導,一起玩他們喜歡的 UNO 或分享家中的事情等。

設計訓練活動 因應家居環境就地取材
如何配合家居環境、簡單的資源,讓學童進行多元訓練,達到不同的目標?由於她曾家訪,故對學童的家居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她現時度身設計適合學童的家居訓練活動。她指,設計訓練活動時,需配合學童的特性、興趣及發展需要,並要考慮家長對訓練方法的掌握程度。

.訓練手眼肢體協調能力:如拋接豆袋、拍波等體能活動;

.訓練小手肌:家長可讓小朋友幫忙做家務如抹枱、扭毛巾、搣橙皮 / 柑皮;

.提升認知能力:如學習上下、側邊、前後的位置詞,可透過雙腳跳把小球運送到指定位置,兼可訓練大肌肉,尤其適合活潑好動的學童;

.提升說話及社交能力:家長可多運用家中的煮食玩具、棋類遊戲等,透過遊戲互動,讓小朋友學習說出正確的社交用語,並可訂立遊戲規則,讓小朋友學習接受輸贏結果;

.提升認讀字詞能力:在製作字卡教具時,可用不同顏色突出字體的某部分,刺激學童的視覺,更易記下文字。

家長從旁協助家居訓練 了解子女進度
黎老師說,以往家長未必充分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但藉着這次家居訓練,需要家長的協助下,相信有助了解更多。為了讓家長掌握有關訓練目標、方法,她更錄製教案短片及與家長視像對話,講解重點及示範有關技巧。

停課期間,她深深感受到與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強化資訊科技技能十分重要。持有「教育碩士(幼兒教育)」學歷的她,已計劃進修網上教學的相關製作、編寫及設計 SEN 學童的訓練活動、家長培訓工作等技巧,以應用於工作上。

汲取SARS經驗 幼稚園制定應變措施
有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愈見嚴峻,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校長梁碧珊指,汲取當年SARS經驗,預計停課會持續一段日子,故早已計劃拍攝教學短片、製作學具、預備圖工物料、網上與實體功課,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以提供適時支援。

由於該校早已開始電子化,如使用電子通告、電子 Memo、Google Classroom 等,只是因疫情關係加強了運用 Google Classroom 的其他功能,故老師與家長不難適應。

在製作教學短片的過程中,老師主要是利用手機、相機等簡單器材,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反而較難掌握上載短片權限的技巧,故學校找了 IT 公司,提供相關支援服務。

教學短片以外,二月中該校更開始使用 Google Hangouts 與幼兒視像見面聊天,隨後一星期開始進行分組 Live 教學,由起初的每周一次增至兩次,最大的挑戰是家長時間上的配合,因需要他們的協助,才能進行;幼兒起初未能習慣面對鏡頭、專注力不足亦是另一挑戰。

老師分享實戰經驗:製造互動場面 提升教學趣味
如何為網上教學製造更多互動的場面?她分享該校老師的網上教學心得:

.老師拍攝短片時會運用不同技巧,如角色扮演、自製場景及有趣環節,如叫喚幼兒姓名、加入對白如:「XXX你說得對了!」「見到XXX你很留心呢!」「不如XXX你嘗試講……」「XXX見到你很努力嘗試。」「XXX為何你會知道答案呢?」「XXX給你估中呢!」讓幼兒感到老師猶如在他面前教學般。

.老師進行 Live 教學會唱一些幼兒熟悉的歌曲,如說故事前會唱「故事歌」、點名前會唱「點名歌」,以增加親切感。

面對復課時間難以預計,她指,已制定應變方案,計劃把7月至8月中該校原有的暑期活動取消,課程編排會順延,讓幼兒進度得以持續進行,盡量減低對學習的影響。

專家建議:別讓幼兒「不停學」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HKBU-SCE)副院長(課程拓展)暨幼兒及基礎教育部總監李南玉博士讚揚,幼兒教育界因應疫情發展,適時作出應對安排,推行網上教學,足證從業員應變能力高,然而她提醒,網上教學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

平衡網上、非網上學習活動
李博士強調,幼兒的學習經驗始終要透過對事物的探索、操弄和實際的體驗,並與成人、同伴和環境的互動建構而成,建議老師及家長可同時配合非網上學習活動、親子遊戲,如透過一起煮食學習科學概念,藉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延伸學校的常規訓練。無論是網上教學或復課前後,李博士提出以下 5 點注意事項,值得老師及家長參考。

.網上教學時間 20 分鐘為限:幼兒記憶力較短,透過網上平台,可讓他們與老師及同學保持聯繫。要推行網上教學,她建議每次以 20 分鐘為限,以顧及幼兒的視力發展和健康。

.上課前先點名:每次上課前,她建議老師應先點名,讓學童習慣及適應 Live 課堂。「老師可善用軟件如 Zoom 的『舉手』功能,提升課堂互動。」

.參考學校常規日程編制時間表:小朋友(特別是 SEN 小朋友)很着重常規,故建議家長應參考學校常規日程,包括作息時間,為子女編制時間表,否則日後復課後,或會較難適應及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

.復課前教授生命教育:教學內容方面,家長及老師可從生命教育、衛生教育等方面着手。「要讓學童明白,疫情始終會過去,人有免疫力,即使病了也可以康復,也可以渡過人生中每一個難關。」她強調,藉此提升小朋友的逆境智商、培養正面價值觀等都是十分重要,有助他們將來面對逆境。

.復課後互相支援:老師可先與學童建立感情,以及給予情緒支援,讓他們對復課感到安心;若是高班幼兒升小一,則可讓他們多做一些工作紙,協助他們追回進度。

課程加強 IT 元素 回應行業需要
李博士不諱言,目前幼兒教育及特殊幼兒教育的職前培訓均沒有教授網上教學法、電子教學法,但涉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了迎合行業所需,HKBU-SCE 計劃加強相關元素於課程科目及習作中,包括操作相關器材、軟件、不同的教學法,以強化「準」幼兒 / 特殊幼兒工作員的技能,以面對未來種種的工作挑戰。

針對現職幼兒教育工作者、家長的需要,該學院更開辦了多個不同長度、學歷程度的課程,當中包括一系列短期的「幼兒教師及家長專業培訓課程」,設有「促進幼稚園階段的家長教育工作」、「家長管教支援」、「如何促進幼兒讀寫能力」、「認識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兒童」等課題。

文章刊於:明報JUMP(2020年3月20日)

教局每年增撥6200萬 支援自閉生融合教育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右)稱教育局將增撥更多資源,於全港公營普通中小學推行「分層支援模式」,協助不同程度自閉症學生。旁為教育局高級專責教育主任(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李瑞霞。(蕭愷情攝)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右)稱教育局將增撥更多資源,於全港公營普通中小學推行「分層支援模式」,協助不同程度自閉症學生。旁為教育局高級專責教育主任(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李瑞霞。(蕭愷情攝)

【明報專訊】主流學校實施融合教育多年,教育局一直以「3層支援模式」幫助在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當局昨宣布從2020/21學年起,每年增撥6200萬元,幫助更多學校使用「3層支援模式」,由現時約90間增至600間公營普通中小學,料約1萬名學生受惠;當中加強「第二層支援」與非政府機構協作,提供額外小組訓練。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稱,仍需時間觀察資源和配套是否到位。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稱「分層支援模式」並非新事,自2011起已在89間中小學推行先導計劃,比較學生參與計劃前後的數據,結果反映重點支援的學生於三大學習範疇(學習適應、社交適應和情緒適應)均有顯著進步。她又稱過去10年,本地確診自閉症學生人數顯著上升,學校普遍認為教導有自閉症的學生具挑戰,因此將增撥資源,協助全港公營普通中小學實行。

支援模式分3層,包括正向環境支援、額外小組訓練和個別化加強輔導和訓練(見表)。教師根據不同程度自閉症學生,提供適切分層支援。今次增撥6200萬元,主要加強「第二層支援」。教育局將招標與非政府機構協作,提供額外小組輔導或訓練。第一層和第三層支援由教育局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學校發展主任和督學組成跨專業團隊到校協助。

教育局高級專責教育主任(教育心理服務/新界西)李瑞霞表示,自閉症學生需適應情緒、社交和學習範疇,因此需要預習未來或面對的情况。她稱,「第二層支援」小組訓練內,學生學習社交技巧和金句,透過不同模擬情境,如有學生大聲罵人應如何回應,學生從中學會控制情緒,處理爭拗。

支援手冊派全港中小學

蔡若蓮稱「3層支援模式」屬全校參與,其他同學會了解支援模式和技巧策略,「希望同學在差異中學會跟不同人相處」,從而與有自閉症的學生共融相處。教育局又將適用於初小至初中學生的策略結集成支援手冊,派發全港中小學;另適用於高中學生的資源套則於2020年中派發全港中學。

葉建源:歡迎政策 仍需觀察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歡迎加強支援學童的政策,相關措施仍需時間觀察,以了解資源和配套是否到位,如教師是否接受足夠培訓,學校專業輔助人員包括心理學家是否足夠等。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4日(五)

港大生AI車 國際賽奪季

港大生設計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車輛,於微型城鎮「行車」,過程有不同任務,他們於人工智能駕駛奧運會(AI-DO)的車道跟蹤挑戰賽中贏得季軍。(港大提供)

【明報專訊】由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蔡綺琼講師指導的學生團隊,早前參加由DuckieTown基金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2019國際機械人及自動化會議舉行的「人工智能駕駛奧運會(AI-DO)」,奪得季軍。AI-DO比賽要求參賽隊伍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學相關技術,確保其機器人車輛(Duckiebot)根據攝像機的影像自動導航。機器人車輛會在一個模擬自動駕駛環境的微型城鎮(Duckietown)中「行車」,大會以行駛距離和生存時間綜合計算選出得分最高的機器人車輛。

港大學生團隊於車道跟蹤挑戰賽贏得季軍,對手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192支參賽隊伍,當中不乏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技術人員。蔡綺琼稱,學生透過今次比賽,在模擬環境的微型城鎮中,實踐他們對解決自動駕駛問題的構想,過程獲益良多。

文章日期:2019年9月12日 (四)

拍片實測電影橋段 科大師生免費教STEM

科大「STEM@HKUST」網站定期上載與STEM教育相關的短片,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胡錦添(左)也粉墨登場。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2018年推出「STEM@HKUST」網站(stem.ust.hk),由師生包辦度橋上鏡,每月上載與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相關的短片,免費供教師作教材。短片有取材自影視作品的「科幻橋段」,拍攝靈感來自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胡錦添,他平日看電影常反思情節能否成真,「《盜海豪情:8美千嬌》有一幕講主角用眼鏡來做3D掃描,並打印成仿製珠寶『偷龍轉鳳』」。他指珠寶因表面反光,難被掃描收集數據,故做法並不可行。胡笑言團隊「無錢買鑽石」,故以較便宜的蘇聯石作多次實測,最終證實他的想法。

胡錦添說拍攝最大的挑戰,是拿揑短片時間長短。他與團隊另一作品,是拆解比卡超絕技「十萬伏特」的威力。他說空氣的導電能力差,「電壓需超出3000伏特、攻擊對象要在2.5米範圍內才奏效,團隊經多重fact check,由理論以至法規,要花不少工夫」,但他仍覺值得,期望平台跳出課本理論,在中學推廣STEM教育。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61期] (2019年9月10日)

理大團隊研STEM網上遊戲

理大開發Cell Game網上比賽遊戲,可供多人同時參與,教師可利用問題庫建立題目,讓學生寓學習於遊戲。(理大提供遊戲畫面截圖)

現時智能手機普及,由理大主要負責的團隊,早前取得教資會約1050萬元經費,開發網上遊戲、應用程式及網上交流平台等,推動大學STEM教育,暫已推出13個項目,獲約5000名本地及海外教師採用。其中「Cell Game」結合遊戲與教學於一身、容納多人同時使用的網上比賽遊戲。Cell Game問題庫題目分6種,包括選擇題、文字作答題等,教師可利用問題庫建立題目,開設自己的遊戲,讓學生從中學習。

另外,團隊亦開發在課堂使用、名為「Badaboom!」的應用程式,使用者可輸入如數學程式的問題和答案,並會獲得分數和名次。程式至今已輸入逾1000次測試,每月全球使用者達800位。理大將開發程式第二代「Badabing!」線上問答遊戲平台,以支援更多不同類型的課堂題目,應用於大班課堂。

文章日期:2019年9月2日 (一)

青協調查﹕教師支援SEN生技巧薄弱 外購服務訓練 學生未能應用

SEN_2018_05_29_b1【明報專訊】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愈來愈多,但學校支援未必到位。青協一項有關小學SEN學生支援調查發現,教師對SEN學生的支援技巧薄弱,5分滿分只有3.5分平均分。青協註冊社工何遂心表示,學校為SEN學生安排的外購服務訓練,與學生實際上能否應用技巧存有差距。

調查訪問了555名公營和私立小學的教師和校長,發現校內所提供的支援服務不足。以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學童為例,受訪教師認為自我管理、情緒管理及社交與人際關係對ADHD學生來說較重要,以5分為最高分,1分最低分,分別為平均4.5、4.5和4.29分;但當評價校內支援服務時,則僅得平均3.48、3.50和3.42分。

家庭方面亦有改善需要,受訪教師大多認為家長掌握管教SEN子女的方法一般只有3.01分,家長參與程度則只有3.09分。SEN家長更需與教師溝通,以了解子女的學習情况和進度,但問及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是否足夠時,卻只有3.48分。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學校為SEN學生提供的支援是否到位,仍有改善空間。何遂心亦指SEN學生參與小組活動後,仍未能把學習到的技巧應用出來,「上完那麼多班,學完溝通技巧,但卻不能對應課堂行為」,令學生繼續感到挫敗。另一方面,很多SEN學生家長都對學校支援不了解,亦未能配合在家訓練。

青協推「度身訂做」訓練助SEN學生

有見及此,青協將在下學年推出結合轉介兒童精神科服務和到校支援SEN學生的「Project COACH-專責支援SEN服務」計劃,到校為較嚴重的SEN學生「度身訂做」所需訓練,亦會擔任「中間人」,為學生和家長與小組導師、社工和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溝通,盼學生能用得着從訓練學會的技巧。另外,因輪候SEN識別評估需時,計劃亦會為基層家庭安排轉介識別服務,最多2至3周便能見醫生。

機械人做話劇 教自閉童社交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設計機械人話劇,故事涉及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如坐巴士、上學等,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巧。(中大提供)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設計機械人話劇,故事涉及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如坐巴士、上學等,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巧。(中大提供)

【明報專訊】自閉症兒童普遍有溝通和社交障礙,尤其在非語言溝通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昨宣布與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NECHK)合作,以該公司開發的社交機械人HUMANE,設計話劇表演,教導自閉症兒童在家、學校等各場合的適當行為、社交技巧,改善情緒問題。

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蘇詠芝於2015年研發藉社交機械人,協助教導自閉童辨認手勢及以手勢溝通。結果發現,自閉童接受訓練後,可同時以手勢及口語表達情感,手勢表達能力可以追上一般兒童的水平,有關研究已經在學術期刊《分子自閉症》(Molecular Autism)發表。

團隊今年推出新計劃「機哥伴小星」,為3至7歲的自閉症兒童提供話劇和模擬情景等介入治療。蘇詠芝稱,話劇內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如坐巴士、上課及看醫生等,「例如巴士誤點,扮演自閉症兒童的機械人會發脾氣,這時父母機械人會解釋情况,並教孩子如何恰當表達情緒」。

記錄孩子表情肢體語言

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玉娟表示,該機械人設有傳感器,可記錄與孩子溝通時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方便收集數據配合治療。黃指公司目前已向中大借出10部HUMANE機械人,但未透露租借金額。

上述計劃將在6月尾推出,費用全免,現有逾130多名家長報名,中大團隊將為其子女評估。蘇稱,日後會再擴計劃名額,讓更多家庭受惠。

與別不童﹕SEN孩子習泳「覺醒」 學自理好時機

教SEN孩子學游水,使用的輔助工具特別多,其中一個做法是叫孩子穿過兩個呼拉圈,練習在水中前進之餘,他們又覺得好玩。
教SEN孩子學游水,使用的輔助工具特別多,其中一個做法是叫孩子穿過兩個呼拉圈,練習在水中前進之餘,他們又覺得好玩。

運動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於SEN孩子來說,裨益更大。恆常的運動,不單能提升SEN學童的體能,原來對改善他們的情緒及專注力也十分有幫助,而通過團體運動,還讓孩子學習與人合作、溝通的技巧,脫胎換骨。

星期日的將軍澳景嶺書院游泳池,既沒有公眾泳池的人頭湧湧,也不見游泳健將拚命操水,反而有一班SEN孩子正在學游泳。專為SEN人士而設的特殊泳班,由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特泳學院)舉辦,史丹福游泳學校則提供泳池等硬件輔助。

由於學員患有自閉症、智障等,對聲音特別敏感,故泳班開始前會提早「清場」,只有教練和學員進入泳池範圍。此外,教練們全都修讀過香港游泳教師總會的課程,透過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的講解,認識SEN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並通過實習來吸收經驗。

建立信心 加強四肢協調

辦特殊泳班的預備工夫,肯定比一般泳班多,特泳學院副院長馬嘉慧卻深感值得,「論學業,SEN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相差很遠,但他們有機會掌握一項運動,成為他們信心來源」。她分享道,試過有嚴重智障的小朋友學了5年游泳後,可以參加渡海泳,在無任何工具輔助下游泳,不論對導師、家長及SEN孩子都是一大鼓舞。

建立信心之餘,持之以恆習泳確實有助改善SEN部分徵狀,「有孩子手肌力量較弱,藉按水、撥水等訓練而有所加強」,要做出正確泳姿,亦講求四肢協調,從而改善孩子的手腳協調。

享受水中浮動 有助專注

SEN孩子之間亦有能力差異,教練一定要因材施教,「有個訓練方法,是把物件拋進水裏,再叫學員潛水拾起來。遇着手握力較低的孩子,教練會把環狀的物品掉進水,變相他們毋須用手拿起,只要把手穿進環形,就成功了」。有學員則不願郁動身體,這時可在他們臂上加上鉛帶,當他們感覺身體下沉,自然會拚命推水。

自閉症孩子有另一個特性,他們大部分都感統失調,「平日他們坐着,就會好想搖擺身體,其實這是因為他們喜歡令身體處於不平衡狀態,這反而有助他們專注」,所以他們享受置身水裏,讓身體稍為浮動,這對他們的專注力都有幫助。

馬嘉慧笑言,平日易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SEN孩子,游泳時立即變得與一般孩子無異,「他們在水裏永遠不會有異常行為,又可以盡情放電,剛上水時,情緒更處於最佳狀態」。這段時間稱為「覺醒狀態」,亦是最佳學習時間,加上游水後要洗澡、收拾,正是他們練習自理的好時機。好像9歲的樂源,他患有自閉症,媽媽黃女士說,兒子的自理能力在游泳後明顯提升,「洗澡時要多冲水,不能馬虎地抹兩下,洗澡後要抹頭,以前在家未建立到這些習慣,但習泳後漸漸做到」。

脾氣改善 回家聽指令

樂源3歲時,媽媽發現他的舉止與一般孩子不同,「他會撞自己的頭,又遲遲不懂說話,認知能力也差,於是帶他去做測試」,結果證實他患有自閉症。一年多前經學校介紹,樂源參加了特殊泳班,自此建立了恆常游泳的習慣,「自閉症孩子對規律十分敏感,上游水堂的時候,他絕不會去做其他事情」。

游泳對樂源來說不止是慣性活動,亦感受到箇中樂趣,媽媽試過全日跟他一起待在泳池,「即使是放假,他都主動說要去泳池。見到他很開心,且『放電』後,行為和情緒都易受控制,對別人的教導和提醒都聽得入耳」。

如果上泳班期間,導師叫他回家後不要發脾氣,他很快會記在心中,在家脾氣也有所改善,近日沒有再撞自己的頭,服從指令的表現都進步了,「習慣了聽教練說話,回到家都可以聽指令,如吃飯後肯將碗碟收拾好」。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蘇智鑫、馮凱鍵、沈雅詩、受訪者提供

接納每個孩子獨一無二 母親育SEN三子﹕逆境帶來勇氣

協康會物理治療師盧美玲(右後排),為有發展遲緩的承天(右前排)作拉繩訓練,動作可鍛煉承天的上肢肌力穩定性和核心肌力,媽媽文太(左)在旁打氣。(協康會提供)
協康會物理治療師盧美玲(右後排),為有發展遲緩的承天(右前排)作拉繩訓練,動作可鍛煉承天的上肢肌力穩定性和核心肌力,媽媽文太(左)在旁打氣。(協康會提供)

【明報專訊】15年前初為人母,迎接一對雙胞胎兒子的誕生,豈料孖仔雙雙被發現有讀寫障礙,及後再生下小兒子,其發展亦較同齡孩童遲緩。一度自責生下特殊需要小孩的文太,憑信念學會接納三兄弟的不一樣,期望發揮他們獨一無二的長處,為他們開拓未來的路。

育有3名特殊教育需要(SEN)兒子的文太,在孖仔樂天和頌天K2時,察覺二人認字特別困難,「(他們)識得『車站』,我想汽車個『車』 字無理由不懂吧?好奇怪,(他們)就是認不到。」經評估後兩人在小一時確診讀寫障礙,隨即接受治療,其間文太察覺兒子學習遇上的困難,與自己小時候相似,明白孩子不是未盡全力,而是能力上做不到。

孖仔讀寫障礙 幼子發展遲緩

因讀寫障礙,兩人學業成績大受影響,小四因成績未達標,學校建議留級,兩兄弟難以接受,文太說︰「那一刻好難過,就等於我們大人,公司說要我降職。但我覺得不緊要,有些逆境他們經歷過,會有勇氣走前一步。」文太最終讓兩人重讀。

重讀那年,文太讓兩兄弟參與運動,令因讀寫障礙而自卑的一對孖仔找回自信心,「運動給予他們很多自信,譬如跑步,或者很多比賽,真是拿了獎,這是外來給予的公認,不止是媽媽讚做得好」。小六時,兩兄弟更取得當區學界籃球冠軍。

因留級自卑 運動重拾自信

數年前文太再度懷孕,孖仔曾問︰「如果細佬也有讀寫障礙怎麼辦?」文太反指兩人也曾經歷過,解釋哪怕弟弟也有讀寫障礙,都可跨過。弟弟承天出世,但在一歲多時仍未能站穩和走路,文太便帶他照腦掃描,那時候文太自責得哭了出來,「真的很沮喪,有不少負面想法,死喇,是不是我生了他出來,令小朋友受苦? 」承天在兩歲時確診發展遲緩,大半年後獲安排入讀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經治療師度身訂造的體能訓練,承天追回不少進度,現時5歲的承天,會跑會跳,活潑可愛。

十多年來與3個特殊需要的兒子攜手同行,文太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寄語其他家長學會接納,「當接納後,(他們)會好自然地覺得這(特殊需要)是屬於自己的,或可更有勇氣,走前面的路」。

過度活躍管圖書館 自閉生當小導遊 SEN童挑戰不可能 服務學融入社區

有過度活躍症的峰峰(左)過往不時會在圖書館裏奔跑,又會把書本攤在通道。媽媽曾太笑言,峰峰自從當了3天圖書館管理員,更加愛惜書本,亦漸漸學會在圖書館控制聲浪,自律地找位置靜靜看書。(女青提供)
有過度活躍症的峰峰(左)過往不時會在圖書館裏奔跑,又會把書本攤在通道。媽媽曾太笑言,峰峰自從當了3天圖書館管理員,更加愛惜書本,亦漸漸學會在圖書館控制聲浪,自律地找位置靜靜看書。(女青提供)

【明報專訊】有支援特殊教育幼童成長的慈善機構於去年暑假舉行工作坊,訓練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擔任對他們而言相當困難的任務,包括讓過度活躍症小孩在寧靜的圖書館裏任管理員,以及讓自閉症兒童充當電車小導遊,在乘客面前公開演講,讓特殊需要兒童融入社區。

現年7歲的峰峰升小學不足一周,便因其他小朋友多次推倒其積木玩具而情緒爆發,媽媽曾太憶述事件時說:「他一大喊,基本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到。」峰峰又不斷地大力跺腳,老師需即時將他帶離現場, 他才冷靜下來。事後曾太帶峰峰到醫院做評估,最終峰峰於6歲時確診患上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不足。

聲線表控制情緒 叫救命用5號聲

曾太表示,過往峰峰鬧彆扭,自己只懂叫他「不要嘈」,一直不太奏效。約年半前她帶峰峰參加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辦的親子課程,學習教育特殊需要兒童的技巧,包括在家中設「聲線表」,「叫救命是5號聲,悄悄話是1號聲」,讓經常想法會「跳掣」的峰峰跟從指示,控制自己的情緒。

補條碼收拾書架 學守圖書館規則

去年暑假,峰峰參加了「同行‧挑戰不可能」活動,經約個多月的工作坊,學習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女青社工亦製作了「安靜」等視覺指示牌,提醒峰峰在圖書館該遵守的規則,最後峰峰在屯門公共圖書館當管理員3天,每天個半小時,協助修補書目條碼、收拾書架等。曾太說以前因峰峰太嘈吵,借書都要先預約,到圖書館「借完便走」;現時峰峰進步很大,起碼能在圖書館安靜十多分鐘,笑言自己也多了時間借書。

任導遊講解 學注意他人感受

另一名患有自閉症的10歲小孩「阿寶(化名)」,約3年前與媽媽梁太參加女青的課程,去年暑假亦充當電車小導遊,為乘客講解沿途風光,歷時一小時。梁太說,以前兒子很固執,堅持己見,不按他心意便會發脾氣,經訓練後,現已慢慢留意身邊人的感受。

明報記者 劉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