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y Play刺激幼兒多元感官發展 入行由助教或導師起步 具繪畫或樂器底子增優勢

本港近幾年興起幼兒遊戲活動Messy Play,它有別於Playgroup主要集中在認知學習及社交禮儀等方面,是一項不玩到「一團糟」不罷休的遊戲,多利用日常生活常見的東西作教具,讓小朋友藉着自主探索及創作,有助刺激他們的多元感官發展 。Messy Play遊戲活動的興起,帶動導師需求增加,更成為不少幼兒活動導師增值之選,使工作有更多元的發揮空間。有興趣入行成為Messy Play導師,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工作模式及內容又有何特色?

Messy Play導師要細心觀察每個小朋友的不同行為,由左至右分別為「改變」、「封閉」、「軌迹」模式,屬小朋友常見的行為模式。

首要懂放手和細心觀察 讓幼兒自由玩樂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列明:「兒童有權享受閒暇、遊戲和文化藝術活動的權利。對於「遊戲權利」,兒童應有權選擇遊戲、有遊戲的需要、不限時地的遊戲權利和有遊戲的空間。」兒童天性愛玩遊戲,Messy Play正正能夠滿足他們內在的需求。

近年坊間不少機構都有開辦供0至6歲幼兒參加的Messy Play課程,市場對導師人手有一定渴求。要成為Messy Play導師,首要懂得「放手」,任由孩子們盡情玩樂,避免介入他們玩耍過程,同時亦要向家長說明白,讓他們知道要適當忍耐,以免違反「自由玩樂」的原意。導師在課堂中亦要保持細心觀察,留意每一個幼兒的行為模式,再跟家長解釋家中行為的原因。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導師馬惠屏

入行由助教或導師起步 懂繪畫或樂器較佳
一般Messy Play導師都以自由身工作模式為主,時薪約100元起,初入行者一般可任職社區中心、私人興趣活動中心、幼兒教育機構等,成為助教或導師。

從事幼兒及兒童教育工作近30年、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下稱「青協生活學院」)導師馬惠屏說,如投身者本身具備繪畫或樂器的底子會較有優勢,但是創意和安全的考量亦是不可缺少的。

由設置場景開始,導師就要準備教具給不同行為模式的小朋友,她建議,最好是使用一個教具便可滿足多個行為模式的幼兒。聖誕臨近,她教路,可準備一些具節日氣氛的教材。「設置場景最能考驗導師的創意度,如何把日常生活的物品作為教材,例如顏料、沙、生麥皮等,而目前行內最欠的正是懂得設計場景的導師。」

設置場景最能考驗導師的創意度,更要善用日常生活的物品作為素材。

8小時速學Messy Play理論及技巧
為培育更多Messy Play導師人手,青協生活學院開辦了「幼兒 Messy Play 導師培訓課程」,適合從事及有志投身幼兒教育 / 活動行業人士,或喜歡和小朋友相處的人士報讀。

課程為時8小時,馬老師指,主要介紹Messy Play類型、核心價值和探討幼兒的各種圖式行為等,亦會提供練習機會。有任職幼稚園教師的學員透露,修讀課程後能更了解小朋友行為背後的原因,對其教學工作不無幫助。

認識幼童8大「圖式行為」 將遊戲轉化成生活技能
馬老師補充,Messy Play可以滿足小朋友的3大需求,包括減壓、自由玩樂和滿足內在的需要。而幼童有8大內在需求,一般稱之為「圖式行為」,根據基模理論(Schema),可分為以下8種:

在 Messy Play 的過程中,每個小朋友的行為模式都不一樣,會有一個或多個行為模式,有些甚至沒有。馬老師指,根據觀察,喜歡同一種圖式行為的小朋友會湊在一起玩。

她舉例,有些小朋友喜歡從箱子裏拿出玩具,排列在地上,然後又放回箱子;有些則喜歡畫圓圈,畫完後會跳起來跑圈等。「在大人的眼中,這些舉動可能毫無意義,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這些都是他們了解、感受這個世界的方法,亦有機會轉化成為生活技能。」

她分享,曾有家長向她投訴,孩子常常在出門前習慣將許多零食放進書包裏,但在外出的時候根本不會用到,馬老師則解釋這是「運輸」的行為模式,有助將來搬家的時候自行收拾。自此,家長亦漸漸接受孩子的行為習慣。

文章刊於:明報JUMP(202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