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圖像分析 助了解網民喜好 商品推薦更貼心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生張栢鳴(左)及同系助理教授許丕文(右)稱,「用戶圖像聯繫分析技術」有助公司推薦更合適網民的產品,而他們會為技術申請專利。(王丹麟攝)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生張栢鳴(左)及同系助理教授許丕文(右)稱,「用戶圖像聯繫分析技術」有助公司推薦更合適網民的產品,而他們會為技術申請專利。(王丹麟攝)

【明報專訊】現時不少社交媒體或網站會分析網民曾經搜尋的字眼,從而顯示相關廣告。科大有博士畢業生花5年時間研發「用戶圖像聯繫分析」技術(下稱分析技術),透過分析大量網民曾經瀏覽、「讚好」或公開發布的圖像,找出圖像的共通點,從而推算網民喜好,最終助商業機構向網民推薦貼合其喜好的產品。

能歸納較抽象概念

研發有關技術的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生張栢鳴說,現時的技術,例如按網民的搜尋字眼協助媒體顯示相關廣告,只能分析特定語言;另即使分析圖像,現有技術亦只能透過分辨圖像的特徵作出簡單分類,卻不能歸納較抽象的概念,包括圖像所反映的文化等。他於5年前開始研發圖像分析技術,輸入超過1000萬張來自超過150個地方的照片,讓人工智能自動辨認圖像的共通點,突破上述限制。

張舉例,網民如上載大量韓國明星及韓國建築物的照片,現有技術只能作出「女性」及「建築物」的分類,但其研發的分析技術則可找出當中共通點,推算網民可能對「韓國文化」較有興趣,又或是來自韓國等。他補充,圖像分析技術他獲得的資料愈多,分析便愈準確。

公司﹕用戶喜歡推薦增六成

指導張做研究的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許丕文解釋,分析技術有助公司更準確地向網上用戶推薦相關產品,現時約有3間公司購買並使用該分析技術,相關公司反映自使用該技術後,較以往增加六成用戶回應喜歡其推薦的產品。

張栢鳴說正為分析技術申請專利,又期望能進一步讓圖像分析技術「學懂反建議」,例如網民上載大量煎炸食物,分析技術會建議其食用較健康的食物,進一步輔助公司推薦更合適的產品。

與別不童:建立學生自信 推動社會共融 最美教師激發特殊童追夢

師生情誼——摩菲亞(中)小一入讀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譚蘊華(右)已是他的中文老師,笑言「看着他長大」。花莉亞(左)則是她近年的學生,一對一的書法課令師生情增進不少。(圖︰劉焌陶)
師生情誼——摩菲亞(中)小一入讀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譚蘊華(右)已是他的中文老師,笑言「看着他長大」。花莉亞(左)則是她近年的學生,一對一的書法課令師生情增進不少。(圖︰劉焌陶)

【明報專訊】外表上的美會消失,但內在美不單持久,還有強大的影響力。內地中央電視台每年舉辦「最美教師」選舉,在特殊學校任教20年的譚蘊華,今年獲選為10名最美教師之一,成為首名獲獎的香港教師。除用心教學,她更在身體有障礙的學生身上,看到無窮潛能。在她的鼓勵幫助下,有學生成為繪本作家,也有學生在年宵擺檔寫書法,紛紛踏上追夢路途。

「一點去到清水灣,一撇去到牛池灣,列車轉彎,列車轉彎,列車再轉彎,叮叮噹噹。」猜猜這是哪個中文字?只要按提示一筆一筆畫出來,便知道是我們常用的「為」字。一般人寫字不用念口訣,但對SEN(特殊教育需要)孩子來說,要記住部件位置、寫對筆順,絕非易事。為了讓學生寫好中文字,譚蘊華便創出多首口訣歌。

2008年,她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表揚其在特殊教育領域的貢獻,今次又獲央視選為最美教師。單看名銜,加上在特殊學校任教廿載的背景,譚蘊華不難給人一種極具愛心的印象,她卻笑言自己急性子,「我天生行路、食飯、說話都快,是在特殊學校的教學經歷,使我出現改變」。

剛從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時,譚蘊華沒想過要成為特殊教育教師,入行首4年,她在一間國際學校教中文,學生個個做事快、有創意,「教學上有很多可能性,例如要教錯別字,便帶大家走到街上圈錯字。學生感到有新鮮感,老師都會開心」。

轉捩點發生於進修期間,她一邊教書,一邊修讀香港大學的教育課程,課程裏有一科與學習障礙相關,「由於國際學校學生的中文程度不高,當時我設計了特別的中文教材。那一科的教授見到後,覺得很適合SEN學生」。她萌生了到特殊學校任職的念頭,考慮過後,便來到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

針對弱點 解決難題

這所全日制特殊學校內,除了有身體弱能的學生外,部分學生亦有智障問題,譚蘊華頓覺挑戰重重,「教學初期,滿足感可以說是零,無論說什麼、做什麼,學生都沒有反應,跟國際學校相差很遠」。

但她聽到隔壁課室傳出不少聲音,大感好奇,便請教同事,又抽空去觀摩課堂,「從同事與學生的互動方式中,我明白到不應依賴學生給予反應,而是創造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自然投入」。她改變了心態,接納SEN學生的程度的確跟主流學生有差別,「不要想『為什麼這都不懂』,而是了解他們遇上的難題,幫他們解決」。

中文口訣歌就是由此而來,按筆順、部件聯想成故事,再化作口訣,正是針對了SEN學生的弱點,「他們很難記住部件擺位,而且語言發展較弱。透過唱口訣,他們能琅琅上口,一方面記得部件位置,另一方面訓練表達能力」。

學生進步 增滿足感

見到學生進步,她的滿足感不停增加,「即使行動不便,學生為了我提出的要求,仍會很努力地寫中文字,這推動我更用心教學」。心急的性格也因而改變,「學生讓我明白到,有些事情急不來,多心急也好,他們也不會一下子達到要求。但循序漸進去教時,他們真的有進步」。

以電子學習為例,學生剛開始用平板電腦時,課堂運作大受影響,「輪入密碼只是第一個步驟,他們都要試很多次才能登入」。原來大多數學生的觸感較弱,會按得太大力或長按,明明想打一個「2」字,結果出了一大串數字。不過,經過多番嘗試和練習,他們終於掌握到竅門,到現在,電子學習已順利在全校推行。

SEN孩子克服障礙圓夢

適應了教學模式後,譚蘊華更想推動學生追夢,「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身體有毛病也好,這份渴望都不會消失」。談起追夢,有時連健全人士都感到遙遠,譚蘊華卻帶SEN孩子實踐夢想。

像腦麻痺的花莉亞,右半身缺乏力量,卻夢想成為書法家,譚蘊華便每周給她上書法課,教她認識文房四寶、執毛筆、磨墨、臨帖等。摩菲亞則患有肌肉萎縮症,只有頭部、手掌和手指可郁動。見他喜歡畫畫,譚蘊華鼓勵他創作繪本,又為他四出找出版渠道。

至今摩菲亞推出了三本作品,譚蘊華更安排他舉行分享會,既建立他的自信,更想藉此告訴大眾,身體弱能的人一樣有長處,「作為資深的特殊教育老師,我的眼光不止停留在校內,現在更大的使命是推動社會共融」。

回想起十多年前,她曾跟同事帶隊外出參觀,展覽的工作人員卻拒絕他們進入,「當時同事據理力爭,讓孩子成功入場,我看在眼內,明白到要為他們爭取平等機會。如今社會的歧視少了,但偶爾也會聽到『輪椅阻路』等說法。我希望帶學生到社區、學校,當他們勇敢地分享個人經歷,外界的歧視能慢慢消除」。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66期]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科大耶魯法國HEC合辦雙碩士

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左起為科大商學院碩士課程主任盧惠蘭、院長譚嘉因,以及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鄧力行攝)
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左起為科大商學院碩士課程主任盧惠蘭、院長譚嘉因,以及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3款組合的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並取得由兩間院校頒授的國際管理或環球運營管理雙碩士學位,兩年學費要54.3萬至85.1萬元不等。

兩年學費54.3萬至85.1萬

課程將於2018/19學年開學,學生可於首年在科大商學院就讀國際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或環球運營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次年到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就讀管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將具備科大和耶魯的雙重資格認可;學生也可在首年到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就到管理學碩士課程,次年到科大商學院就讀國際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將具備HEC和科大的雙重資格認可。

料首年收生20人內

科大商學院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表示,首年3個課程預計合共會收生不多於20人,學生要符合兩間院校的要求,主要針對剛畢業或工作經驗少於3年者。他說課程已開始收生,反應比預期正面,也有本地生申請,但為數不多,他又透露學院碩士學位課程的本地申請人佔不多於一成。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說,為配合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人才需求,科大致力與全球頂尖學府攜手合作,冀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國際學習體驗、擴闊視野,亦為他們未來晉身環球商界作好準備。學生可於兩個學年在兩間不同地區的商學院學習,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切磋交流,感受兩地和不同院校的獨特文化及學習體驗,培養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本港初創 攻醫療市場 長者跌倒 智能拐杖懂求救

 BNET Tech共同創辦人梁渭聲(右)和林鴻傑(左)是中學同學,為了研發「最潮」的智能拐杖StickU,兩人一起創業。(曾憲宗攝)
BNET Tech共同創辦人梁渭聲(右)和林鴻傑(左)是中學同學,為了研發「最潮」的智能拐杖StickU,兩人一起創業。(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人類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人口老化可說是全世界的趨勢。怎樣減低護理和醫療人手的壓力,而又妥善照顧長者和長期病患者,便成為一個大課題,且具市場潛力。兩家本地初創公司最近就分別研製出智能拐杖和智能藥箱,希望為行動不便及長期服食多種藥物的人士帶來佳音。

BNET Tech Company Limited共同創辦人梁渭聲、林鴻傑表示,他們本來分別從事玩具貿易及軟件設計工作,研發智能拐杖的因由,要由梁渭聲的姐姐年前患上癌症說起。原來,梁渭聲的姐姐患上癌症而接受電療和化療期間,身體非常虛弱,醫生建議她使用拐杖。這令梁渭聲開始注意到,其實很多長者、病患者都有使用拐杖的需要,但由於害怕被人標籤等原因,他們又不太喜歡使用。有些長者寧願使用雨傘來頂替,但由於高度和結構強度所限,雨傘其實不適合當作拐杖使用。

化身多功能「潮物」 淡化標籤效應

於是,梁渭聲找上林鴻傑一起研究這問題。雖然市場上有些穿戴式電子產品聲稱可以偵測長者有沒有跌倒,但兩人認為,這類方案未必能大行其道,因為穿戴式電子產品一直都打不開長者的市場。兩人研究一輪之後,最後還是覺得,在拐杖之內加入偵測有沒有跌倒的功能,讓它一物多用,而非放棄拐杖,才是較佳的方案。這除了因為部分長者確實有需要使用拐杖之外,亦因為用拐杖來偵測長者有沒有跌倒,準確程度會明顯勝過穿戴式電子產品,軟件的設計亦較容易。

兩人認為,要解決長者害怕的標籤效應,就要在拐杖的功能和外形上破舊立新,將它變成多功能的潮物,令長者覺得用起來夠型。因此,該公司研發的StickU「優杖」除了可當作一般拐杖使用,以及偵測有沒有跌倒之外,還具備緊急自動求救、緊急手動求救、照明、暖手、低電提示等功能;連充電也是使用磁吸式設計,毋須插線拔線,單手已可完成。

當StickU離開智能手機超過一定距離(約10多米)時,兩者亦會分別響鬧,以防長者遺留其中一者。兩人表示,這些功能不單只是他們的構思,亦是長者認為較重要的,因為他們在研製StickU之前,曾經向一些長者進行問卷調查。

林鴻傑指出,若StickU倒下後,使用者在短時間內重新拿起它,軟件會偵測得到,不會發出求救信號。但若果StickU倒下後,在一定時間內都沒被重新拿起,手機App就會按之前的設定,而自動向其家人等發出求救信號(也可設定成手動)。

而為了保障用戶日常生活的私隱,StickU只會在緊急自動求救或緊急手動求救功能啟動之後,獲授權的第三方才能得知其位置信息及進行聯絡。

推出前先作預量產 優化用家體驗

兩人在去年4月初成立該公司,先後研製出StickU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原型。截至訪問時,已經有大約20個長者試用過其第二代原型一段時間,反應相當不錯。

另外,該公司早前還參加了「創新科技月」的路演,在藍田啟田邨的商場設立攤位,展出StickU的第二代原型。很多長者即場短暫試用過後,都追問推出時間和售價。「有些60出頭的長者既想買來送給父母,自己亦想使用。」該公司計劃在明年下半年推出StickU。屆時,可能會分成兩個版本。其中,普及版的外殼是以金屬製成,零售價約199美元(約1552港元)。而高配版則會改用碳纖維外殼,令整枝拐杖更輕巧,零售價約399美元(約3112港元)。

但在正式推出之前,該公司會先製造大約100枝預量產型,再找80至100名長者試用一段時間,以收集意見,盡量優化設計。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機管局 MT 及 GE 招募中 掌握甄選要求 做未來管理生力軍

job_2017_11_24_a1不少企業都有推出見習行政人員 (Management Trainee,簡稱 MT) 計劃,也成為很多畢業生躋身管理人員行列的熱選途徑之一。梁嘉俊及陳紀妍也不例外,不約而同參加了香港機場管理局 (簡稱「機管局」) 的 MT 計劃,有機會了解機場不同部門的運作,更接觸到不同層面的工作及項目,既開眼界又能增實戰經驗。機管局正展開招募,計劃招聘 10 多名 MT、10 名見習工程師 (Graduate Engineer,簡稱 GE),有志向航空業發展者,立即了解甄選要求、培訓內容等,當然還要參考人力資源代表的面試貼士,為入職做足準備。

早有加入航空業想法的梁嘉俊、陳紀妍,在大學期間便選定了機管局作暑期實習,現已先後躋身 MT 行列,接受為期 3 年的培訓,期間需在機場運作、商業和企業發展三大職能範圍進行崗位輪換,以及接受職能和領袖培訓,以便建立領導才能、掌握統籌和解難等技巧。兩人希望受訓後可晉升為助理經理,並有機會參與「三跑」等項目。

機場建設規劃主任梁嘉俊 (John),現任職機場建設規劃部

學歷:修畢香港大學「文學士 (雙主修:英語、政治與公共政學) 學位」課程

投考 MT 心得:

‧在學時期爭取機會到不同的航空業相關機構實習,面試時主動展示自己的實習經驗,有助突顯對行業的熱忱。

‧了解機管局的背景資料如業務、項目計劃等,多留意航空業的相關新聞。

難忘經歷:

「參加 MT 培訓計劃,為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尤其是接受停機坪引導員的訓練,手持橙色指示牌,引領飛機停靠正確的泊位,考驗停機坪引導員對不同飛機型號的熟悉度!」

體驗不同部門工作 日後管理懂情理兼備

中學時期經常到機場看飛機,唸大學期間曾到香港空運貨站、機管局及民航處實習的 John,是名副其實的航空迷,去年畢業後,成功投身機管局。他指,曾於該局企業傳訊部實習,對機構文化、與不同部門之間的聯絡也有一定的了解,有助更快適應 MT 的工作。

現時負責機場規劃研究報告工作的他,分享過去一年最深刻的是在飛行區運作部親嘗當停機坪引導員的工作滋味,由於每個停機位都有多條停泊線,不同型號飛機的停泊位置未必一樣,因此對飛機型號要熟悉外,過程中更感受到前線員工的默默耕耘。「記得某日温度只有 9 至 10 度,刮起大風,幾乎吹走橙色指示牌,但停機坪引導員仍然緊守崗位。」

John 深信,走到前線學習,有助深入掌握不同部門員工的需要及所遇到的困難,對日後從事管理、待人處事都能做到情理兼備。

飛行區運作主任陳紀妍 (Charlie),現任職行李處理組

學歷:修畢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學士學位」課程

投考 MT 心得:

‧參加機管局「實習生計劃」,對機場營運有更多的認識外,也可了解是否適合機場工作。

‧參加大學舉辦的「面試工作坊」,有助掌握面試竅門,提升個人的自信心。

難忘經歷:

「原來行李處理系統十分複雜,藉着一條長達 34 公里輸送帶處理離境、抵港和轉機行李,箇中涉及很多先進科技……在培訓期間需學習不同層面的專門知識及技術,了解各部門的運作,故要具備高度的學習、適應能力。」

機場工作多元化 新人宜主動學習增見識

曾到酒店、機管局零售及廣告部實習,以及當了數個月地勤的 Charlie,最終鎖定向航空界發展,加入機管局成為 MT。「相對於酒店,機場的工作環境十分獨特,且業務範疇多元化,對我來說很有新鮮感。」

今年 7 月入職機管局的她,經過 2 個月的迎新後,現在行李處理組工作,主要負責提升項目/設施規劃、員工福利相關工作,如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行李大堂的準備工作、到港行李轉盤分配的分析工作;以及引入一些輔助工具,減少行李搬運員工因龐大的行李搬運量而受傷的風險等。

作為新人,Charlie 認為,要抱持開放的態度,把握機會主動學習之餘,亦不要怕辛苦,「如早前曾返早更及夜更,見識到行李處理的繁忙時段。」由於工作需與不同部門 (如資訊科技、技術維修等) 的同事合作,故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絕對有利於工作。

吸納生力軍 對航空業充滿熱誠 擅兩文三語

隨着「三跑」的工程啟動、落成及啟用,香港國際機場陸續需增聘人手、培育新血,相信是重要的一環。機管局組織發展及人才管理總經理潘小紅 (Queena) 指,該局每年都會透過不同的培訓計劃 (詳見表一),招攬及發掘有潛質的生力軍。

「新一屆的 MT 及 GE 招募,歡迎有興趣的人士透過網上申請。符合學歷要求以外,入職者首要是對航空業充滿熱誠,還要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及中英文書寫能力,以及能操兩文三語、擅於溝通。」至於 MT 及 GE 的入職薪酬,為 20,000 元以上,與一般大型機構的薪酬水平相若。

應徵 MT 職位者需通過一連串的面試關卡:初步面試、不同的測試 (如能力傾向、寫作等)、自我介紹、小組討論、最後面試。Queena 補充,今年更新增「coffee section」及「site visit」環節,分別讓應徵者與過往 MT 面談,以及了解日後的工作情况。

去年逾 4,000 人申請 MT 做好面試準備

凡是應屆或工作經驗少於 3 年的大學畢業生,不限主修科,都可申請 MT 職位。去年有 4,000 多人申請此計劃,包括金融財務、心理學、會計、資訊管理、公共行政學等不同學科畢業生。

她又提到,該局每年都會透過實習生計劃,讓大專生有機會了解機場日常營運情况,並參與各種項目計劃,獲取寶貴的學習及工作經驗。「今年起,工作態度良好及表現出色的暑期實習生,我們會主動邀請他們參加 MT 培訓計劃。」

文:麥懷欣 圖:麥懷欣、受訪者提供

以完美的一道法國菜畫上句號 江振誠回台灣發掘家鄉原味

江振誠André(圖﹕馮凱鍵)
江振誠André(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當不少名廚餐廳也渴望登上《米芝蓮指南》,在新加坡連續兩年被《米芝蓮指南》評為兩星餐廳的Restaurant André,其掌舵人江振誠卻選擇在餐廳8周年的日子宣布,餐廳將會在完美的一刻畫上句號;並同時婉拒了米芝蓮將於2018年面世、不論是新加坡版或是日前公布的台北版的鍾愛。千帆過盡,這位來自台北士林、游走世界烹飪舞台30年的「台灣最年輕主廚」,選擇回到最初的起點,從頭去感受家鄉的生活點滴,他不諱言「必須愈local,你才會愈global」。

江振誠André向米芝蓮「拒愛」一事公布後,在新加坡和台灣的社會上都掀起了話題;在香港,談論此事的主要圍繞在專業食家圈子。香港人對他不太熟悉,但在Google鍵入他的名字,不論華文或英文網絡世界都可以找到無數文章及影片。也聽過一些傳聞:「Restaurant André只有André在的時候才會營業」、「訂台灣的RAW餐廳要起碼提早一個月」,台灣專業美食家張瑀庭形容「江振誠顛覆了台灣的西餐文化」。

受廚師母親啟蒙 隻身前往法國學藝

早前André應旅發局邀請第三次來港,擔任「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晚宴上的客席廚師。跳出網上時空與他面對面傾談,有着台灣人親切個性的他坦言,歐洲人比亞洲人對他的認識為多。「我13歲離開台灣到日本跟着媽媽生活,她開了一家做中國料理的餐廳。那時的我認為,中國和日本以外,全世界最棒的料理就是法國料理,但那對當時的我而言,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留在日本兩年,身為廚師的媽媽成了André廚藝生涯的啟蒙。「我告訴媽媽要學法國料理。」他考進了餐飲科念餐廳管理,然後在台北西華飯店法國餐廳擔任副主廚時,遇上前來任客席廚師的法國三星米芝蓮餐廳Le Jardin des Sens雙胞胎主廚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只得20歲、對法文一竅不通的他,放下「台灣最年輕主廚」光環,隻身前往法國,加入Pourcel兄弟的團隊。

到了另一個天空,他才發現天外有天。原來以前在媽媽身上或是西餐廳學到的,都只是技術。「這個東西怎麼讓它香?怎麼讓它入味?這全部都關於技術。」這些對法國料理來說只是非常基本的東西。「因為,你一開始並不是從食材、季節開始去了解法國料理。」於是法國主廚帶着這個台灣男生走入當地的菜市場。「主廚帶我去市場認識人,看他種的蔬菜長什麼樣子,我拿着蔬菜。他問我想到什麼?我說我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我怎麼想,不就是你叫我做,我就怎麼做嗎?」日積月累下他開始體會到要更多「生活」,才可以將更多的想法放到菜式裏面。「創作最難的是,需要很多的情感,這些情感就是從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而來。」

八角哲學 回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André把他的創意心得命名為「八角哲學(Octaphilosophy)」——Pure純粹、Salt鹽、Artisan工藝、South南法、Memory憶、Unique獨特、Terroir風土和Texture質。在創作菜式上,他強調八個元素同樣重要,而且互有關連。對於人人都擁有的「回憶」,他有一番解釋:「回憶一定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創作時沒有回憶,它只是一個沒有順序的點;如果創作中有回憶,它就會變成一條線,連結到你第一次吃這個東西的地方,一個根據,才會感動你。要不然,你只會覺得這道菜很新或很漂亮。為什麼有人常常會說,吃這一道菜看不出那裏不好,就是感覺沒有靈魂,靈魂就是回憶。」他舉例,「可能我吃這一道菜的時候,讓我想到在台灣或是法國時某個食物的記憶;它會把你拉到那個地方去,這個東西才是你會一直保留下來。」

屬於台灣人口味 「流心」馬鈴薯

順着André回憶的線走,那是他在法國學廚的起點,是普通不過卻又變化無窮,很耐種的馬鈴薯。André在這700多個削馬鈴薯的日子裏,除了訓練耐性,也學會只要把馬鈴薯拿上手,就可以知道它的水分、質感。「馬鈴薯是最簡單的食材,但也是最難的食材。最難的是,所有人都知道馬鈴薯,所有人都會煮馬鈴薯,每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煮過馬鈴薯;如果你要用馬鈴薯去令人驚喜的話,你最好是做得出奇地好。」他自言喜歡挑戰最難的,同時也讓他了解到,法國料理並不是在餐碟上擺得很漂亮或是選用高級食材。「這一代不會因為菜式裏面有一個湯匙的魚子醬或是削滿了松露,就覺得了不起。但是,你可能會因為一個簡單的馬鈴薯料理而覺得『這個很不一樣』,是我從來沒有吃過!」

他把馬鈴薯的回憶跟台灣夜市名物糅合,成為他的RAW餐廳的一道菜。「現在在台灣夜市中有很多攤子賣烤馬鈴薯。我在夜市長大的時候是沒有的,但你去問新一代去夜市吃什麼?他們會答你烤馬鈴薯。我覺得很有趣,於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做了一個屬於台灣人口味的烤馬鈴薯。」André的做法是把烤(香港稱為「焗」)馬鈴薯挖空,再放入熱辣辣的薯仔mousse,切開便成了「流心」狀,脆皮外層還有燉(香港稱為「炆」)豬肉和芝士,一道小小的台式土豆菜,可以吃到不同層次的質感和味道,當中的「憶」生色不少。「馬鈴薯不是在這裏土生土長,但在台灣生活裏面卻一定會有。」

必須愈本土 才會愈全球性

André一直在意家鄉台灣。他在今年10月10日,也是Restaurant André 8周年的日子,借自傳《初心》的一句話「當我覺得一道菜完美的時候,就是我放手的時候」,在官網宣布放下此刻最完美的Restaurant André,「現在,我要回家了」。如何知道哪是完美的一刻呢?「當有一天,我坐在餐廳裏面,看到每一個人、每一個細節,這些正是我所想要做到的,這就是完美!當它是一個完美的時刻,你是會知道的,而不是由任何人、任何評鑑或是任何一個獎來告訴你。」他透露Restaurant André原址將會以全新概念再登場,往後的日子,他會把更多時間留給台灣、中國以至亞洲。「我在南法生活將近10年,沒有太多時間了解台灣的文化、食材,我希望以後的每一個創作更有深度。」RAW奉行選用台灣本土食材入饌,André計劃走到食材的原產地,更落實Farm-to-Table概念。「RAW開業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豬肉很好吃,一定是用最好的進口伊比利亞豬。我說這是深坑黑豬,就是從台北開30分鐘車就到的深坑。我們也用到一種台灣原住民的『馬告』胡椒,帶有柑橘的味道,它是最能代表台灣的一樣食材。往往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不覺得有什麼不同,但在別人眼中就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愈本土(local),你才會愈全球性(global),而不是要嘗試國際化(try to be international),你會因此而失去特色。」 幾年間,台灣的餐飲業沿用在地食材逐漸成為風氣,大家更以此為傲。André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與台灣、中國的新一代分享。「期望我再花接下來的10年,讓中國料理登上世界舞台。」

在一般人眼中,André可納入人生勝利組。對於成和敗,他自言:「成功失敗都是別人說的,對我來說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走過了30年的廚師生涯,最重要是「初心」,「我必須要無時無刻調整自己,就是每天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情?當初想要做這件事,我是不是還有保持那份熱情?初心是把你再拉回原來的那一個點。我現在擁有我現在有的,其實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誠如他的「回家宣言」一段話:「我想重回原點,調整未來人生的方向,重拾最初做菜時的快樂。」

■Profile

江振誠André

出生於台北士林,也在士林夜市長大。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餐飲科畢業,以20歲之齡擔任台北西華飯店法國餐廳副主廚,及後遠赴法國三星米芝蓮餐廳 Le Jardin des Sens,隨雙胞胎兄弟主廚Jacques & Laurent Pourcel工作,由低做起晉升至執行主廚之位。30歲時被Discovery頻道選為「亞洲10大最佳青年主廚」;《時代》雜誌給予他「印度洋上最偉大的廚師」及「全球最佳150位名廚」兩頂冠冕。2010在新加坡創立Restaurant André,翌年被《紐約時報》選為「全世界十間值得專程坐飛機去品嘗的餐廳」之一,被2016年起出版的《米芝蓮指南新加坡》連續兩年評為兩星餐廳。2014年回歸台灣,在台北開設RAW餐廳。先後著有《初心》及Octaphilosophy《八角哲學》,表達他的個人烹飪哲學。

文﹕魏雋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職訓局增10高級文憑 首推跨學科課程 科技金融結合

study_2017_11_21_a1【明報專訊】應屆DSE考生現在考慮報讀明年升學課程,職業訓練局(VTC)將於2018至2019學年新增10個高級文憑課程,其中4個為首次推出的跨學科課程,包括金融科技高級文憑、公關及數碼傳訊高級文憑、音樂及數碼娛樂產業管理高級文憑、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職訓局高級助理執行幹事(教務)余國柱表示,因應市場要求僱員掌不同知識及技能,故推出跨學科課程,預計每個課程收生約30人。

余國柱舉例指金融科技高級文憑課程是看到現時金融市場及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使用虛擬貨幣及大數據等,新課程結合資訊科技及工商管理元素,並有業界人士就教學內容提供意見,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他又介紹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課程,指其中一個辦課原因是有見西九文化區將落成,對「既要懂得文化,又懂得推廣」的人才有一定需求,坊間現時較少類似課程。另外6個新增高級文憑課程包括葡萄酒及飲品商業管理高級文憑 、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等(見表) 。

預見西九需人才 辦活動管理課程

按職訓局2017至2018學年全日制自資高級文憑學費金額約54,400元至55,600元。職訓局副執行幹事鍾志杰指新學年學費尚未訂立,預計明年首季公布。特首林鄭月娥今年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位資助,被問有否影響副學位課程收生,鍾志杰表示收生情况與去年相差不大,銜接學位收生則有增加,但暫未有確實數字。

明年9月先導計劃 文憑可銜接學士課程

另一方面,職訓局執行幹事尤曾家麗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透露職訓局將在明年9月舉辦先導計劃,提供100個文憑課程學額予中三學生,學生畢業後可選擇直接銜接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職訓局確認相關內容,指文憑學生畢業後若成績達標,可以選擇學士學位課程,不需像以往般必須修畢高級文憑始可升讀,但學院仍未定好細節。

職訓局在2018至2019學年開辦逾140項全日制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和文憑課程,約提供1.7萬個學額,中六生可於11月24日至明年2月28日報名。

辣媽CEO:一日小學雞生活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應該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最能貼切地形容上次做一日小學雞的經歷?發夢都沒有想過五十幾歲人還有機會再返小學。非常多謝《Happy PaMa教得樂》別出心裁,讓我親自體驗今日的小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只能講句我「生得逢時」,除了當年只是半日制之外,學習自主的空間,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和相處,亦都不可同日而語。所謂的happy School,究竟能有幾happy?

愛提早上學的年代不復返

記得以前我最喜歡提早上學,一是因為可以把握時間機會和同學們食早餐、談天說地講是非,其次是可以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互相「參考揣摩」一起完成未完成的功課。那是個課堂沒有冷氣的年代,同學打波跳繩追逐滿頭大汗,不亦樂乎。老師不會干涉之餘,甚至有和學生打成一片「切磋」的機會;那是一個放學後或假期間,學生們老師們會相約郊遊露營的年代。

推動閱讀風氣是好事,但日日被強迫閱讀,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所謂閱讀,過目就忘,效果適得其反,反而扼殺學生的閱讀意欲。我問同學們如果有得選擇,不用為閱讀被要求提早返學的話,他們寧願多睡一會,還是食早餐,或者自由活動?選擇多睡一會的最多。再問究竟對閱讀是否真的有興趣,答案呼之欲出,根據過往慣例,答中無獎,歡迎大家搶答。令我詫異的是課程竟然比以前淺,教學方法千篇一律,講真實在有點沉悶。

返一日學比返一日工更疲累

如果要我為一日小學生活做總結,我會說樣辦機械欠缺人性,枯燥乏味缺乏啟發性的學習。課堂排得密密麻麻,食飯都要趕喉趕命,小息時間只勉強夠去廁所,返完一日學比我返一日工更疲倦勞累,真心覺得學生們很可憐。了無生趣的學習,倒模的課程,停不了的被追趕,停不了的被要求,懇請各位父母在責罵子女無鬼用、無心向學的時候,將心比己設身處地,換過角度角色想一想,日復日重複機械化、被規管的生活,問問自己頂得順嗎?有可能提起興趣學習嗎?

不改怕輸心態 快樂永不可能

不過最令我心酸的,是同學們對玩的渴求。有個吹氣城堡滑梯,對幼稚園學生而言當然吸引,想不到高小學生也如此雀躍玩得如此興奮,但每班學生一個禮拜只有一次機會玩。我在節目中講過辛苦過返工不是開玩笑,每日早上7點半至下午4點半無間斷馬拉松式上課,不止是疲累,是厭倦。我很痛心,實在很對不起我們的孩子、下一代。要追究的話,誰是罪魁禍首,要負最大的責任?

在各大家長群組專頁中,很多家長不斷追問每一區的happy School,是否真的相信只要入讀happy School,孩子就真的可以happy地學習上學去?家長一日改不了怕輸怕蝕底、硬是要拿子女出來比較的思想,happy School都不可能存在。說快樂,太沉重!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65期]

港研智能安全帽 七大功能減工傷

點子建創辦人陳建勇認為,目前科技發展未有為建造業帶來很大幫助,因此成立公司發明智能產品,希望保障更多工人的健康及安全。(劉焌陶攝)
點子建創辦人陳建勇認為,目前科技發展未有為建造業帶來很大幫助,因此成立公司發明智能產品,希望保障更多工人的健康及安全。(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建造業給予人危險的印象,加上近年本港有多個大型基建展開,使建造業工傷意外數字居高不下。最近,初創公司BeeInventor(點子建)研發了智能安全帽Dasloop,希望用科技令工人有更多的保護,降低工人遇上工傷意外的機會。

點子建創辦人陳建勇從事建築行業超過20年,他發現建造業仍是較為傳統的行業,科技發展對這個行業沒有很大的幫助,他很想以自己的知識及技術,開發產品來改善建造業生態,「但沒有公司讓我有這個機會去做」,故他在2016年9月創立了點子建,希望發明更多產品,保障建築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GPS定位配合雲端 取代「打卡」系統

陳建勇稱公司選擇安全帽作為首個產品,是因為每個工人在進入地盤時,都要戴安全帽,安全帽是每個工人自己擁有的工作設備,可以為他們做到最佳的保護。他指傳統安全帽只有單一功能:防止頭部被硬物擊中或者撞到。Dasloop是智能IoT(物聯網)安全帽,在安全方面,Dasloop設有加速度計,當工人從高處墮下,系統便會發現,加上帽子內置GPS全球定位系統,配合雲端平台,可以實時檢測工人的位置,讓其他工人可以得悉發生意外的位置,更快地拯救受傷工人,同時變相取代了傳統的「打卡」系統。另外,Dasloop並設有防撞感測器,防止工人被其後方移動的大型車輛撞到。

此外,Dasloop也設置了頭燈、對講機、體溫和心跳監察器。當工人身體不適,安全帽可在工人額頭量度他們的體溫和心跳,避免工人帶病工作。由於不少建築工人的年紀較大,陳建勇透露公司團隊在設計產品已花了大量時間,不斷修改,把安全帽做到輕便易用。工人只需要「按下開關按鈕」,戴着安全帽便可使用,通話時,就要按下通話鍵,而且Dasloop有USB插頭充電。

不過,有些工人可能會把安全帽亂放,令人懷疑能否單靠安全帽分辨工人身分。陳建勇表示現時工人會於安全帽上寫名,以便辨認自己的帽子,Dasloop安全帽後面有QR code(二維碼),工人可用手機掃描帽上的二維碼,便能知道安全帽是哪位工人的。再者,每一個人的心跳是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若有工人「戴錯帽」,系統便會發現。

目標大型發展商 售價料千元以下

點子建客戶主要是大型建築商和發展商,包括住宅發展商、發電廠、大型公路和基建的發展商。陳建勇期望Dasloop硬件售價可做到低於1000元,因需要連接雲端平台,公司會收取數十元月費,作雲端平台管理費。

大型地盤往往有數千名工人工作,以每頂Dasloop為1000元來計算,建築商如要為每名工人購置Dasloop,可能會增加數百萬的開支,被問及Dasloop的售價會否過高,陳建勇認為當地盤有數千名工人時,這些工程項目的總開支會是過百億元,如果採用Dasloop,大概只佔總開支的0.06%,「對過百億的項目連零頭也不到」。陳建勇指早前公司免費在政府地盤作小規模測試,現時已有建築商以優惠價購買小量樣品試用。公司目前與中電(CLP)、煤氣公司和發展局洽談大型試驗計劃,洽談過程順利。

未來冀推更多地盤智能設備

陳建勇表示,樣品在測試階段未做到防水,正式推出時產品會防水、防塵和防電。Dasloop將與標準的電子產品一樣,有一年保養期。陳建勇續稱,公司的產品定位是物聯網智能設備,將來會延伸至其他地盤設備,例如智能安全手套及智能反光衣,或會把物聯網設備放到地盤機器,這樣除了可方便管理,亦能讓地盤成為智慧地盤,符合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點子建已跟物聯網供應商Thinxtra有合作伙伴協議,Thinxtra會將點子建的產品在澳洲、新西蘭作推廣及銷售。為了獲得更多資金,加快產品研發,點子建參加了「Jumpstarter2017」創業系列比賽,陳建勇覺得比賽讓他發現與其他公司的合作機會,有參賽公司是售賣分析客戶身體狀况的設備,點子建未來會與此類型的公司合作。

明報記者 鄺月婷

[新經濟新天地]

機械、航空工程師有需求 行業「升級轉型」迎智能世代

圖:理大提供
圖:理大提供

無人駕駛汽車、AI (人工智能) 機械人……近年創新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而很多產品背後均與機械工程有着密切關係。機械工程涉及傳統的科學概念,再延伸到更高層次的技術發展。有工程師透過進修碩士課程,擴闊對航空工程的理論與實戰技術的認知,並希望將來在機械工程範疇有更長足的發展。對於工程行業的前景,有學者表示,由於十大基建項目已大部分完成或分階段推展,加上三跑的興建,故相信對機械、電力、航空等工程師不乏需求。

郭偉健:由機械工程起步 增值航空工程擴闊知識領域

進修之路:機械工程學本科課程→

香港理工大學 (下稱「理大」) 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課程,現正進修法律博士課程

工作經歷:建築公司機械部助理機械工程師→現職升降機公司工程師

很多男生不是喜歡玩模型、砌機械人,就是對飛機、汽車有興趣,郭偉健也不例外,對以上統統都感好奇。「小時候沒太多的電子產品,會將不同的玩具拆件及再砌過。」他更在中學時曾代表香港到美國、韓國等地參加機械人比賽,設計和製作過潛水機械人、遙控機械人。

聯招選科時,郭偉健二話不說選了機械工程本科。大學畢業後,他也順理成章入行,加入了建築公司機械部任職助理機械工程師,同時也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為將來成為註冊工程師鋪路。

選修航空工程 為科技指標

3 年的工作日子裏,遇過不同的問題、難題,令他發覺自己的不足,加上對航空工程有興趣,因此決心再進修「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課程,他選了航空工程為核心科,「航空工程是很多世界科技的領先指標,當中有很多新技術,也可應用在其他工程範疇。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一些部件可考慮用複合物,如碳纖維代替金屬,以提升整體效益。」

短短一年的全職進修,令他收穫不少,包括學術和人際關係方面。雖已具備機械工程基礎,但他不諱言,要應付碩士課程殊不容易,既要學習更深入的知識,又需要投放很多心機和時間鑽研理論和實踐,不過能夠認識不同背景的同學,有助擴闊人際網絡。

碩士畢業後,他轉戰升降機公司工作,任職工程師,工作包括升降機安裝維修及保養、品質和改善建議等,所涉及的升降機由住宅、商廈、工廈至大型商場也有。

目標:考取專業資格 提升產品質素及安全標準

郭偉健說,香港人口密度高、商場、高樓大廈多,人均升降機數目是全球數一數二。由於香港的升降機使用量頻繁,加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大眾對其維修保養要求和標準也特別高,才可達到「零壞機」的目標。

「升降機的設計中,機械和電子部分各佔半,一般壞機有各種原因,其中天氣也有影響。香港天氣一般較為潮濕、悶熱,大部分升降機來自歐洲、日本和中國等地,我們要改善產品至盡量符合本地環境,以延長壽命。另要確保在安裝後、使用和運作前符合法例的要求。」

他不諱言,工程行業的工作環境有一定潛在風險。「以往在建築公司工作時,有同事遇過工業意外,我曾參與防人體下墮和防觸電的設計裝置,以提升員工和工作環境的安全。」

對郭偉健而言,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對事業有着相輔相成的幫助,因此他正修讀法律博士課程,「對法學有興趣之外,也因為工作上不時要接觸很多條例,相信進修對此有一定幫助。」他的短期目標是累積工作經驗,及兩年內考取註冊工程師資格,長遠希望在機械工程範疇繼續發展,包括提升產品質素及安全標準。

料機械、電力工程應用增 帶動相關人手

任何現代產業和工程領域都需要應用機械,小至手機的部件擺位、組成,以至鐵路列車的驅動,幾乎都跟機械有關。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阮海輝博士不諱言,本港推行的十大基建項目,大部分已完成或分階段推展中。他估計,現階段市場對工程人手有不同需求,其中土木工程方面的發展將暫放緩,但隨着各項基建對機械或電力工程的應用增加,此將帶動相關人手。

「航空工程是另一渴求人手的範疇,三跑興建後,來往香港的飛機數目增加,對維修保養工作的需求必會大增。」為配合中港兩地航空業的發展需要,理大的「機械工程學理學碩士」課程,數年前亦加入了航空工程和民用航空,以培訓更多合適的人才。

碩士課程設 5 專業方向 學員來自工程、物理、數學

現時本港有多間大學提供機械工程本科課程。阮博士表示,本科所學的知識以應用層面為主,以數學科為例,其實有很廣闊的領域;另一方面,本科課程較着重整體性,畢業生一般因應行業和工作性質的需要而進修。

以理大的「機械工程理學碩士」課程為例,分為 5 個專業方向,較多學員選擇的是機械工程綜合,另部分學生揀選的航空工程、民用航空等。其中航空工程內容包括飛機的結構。「舉例在設計機翼時,如何使它纖薄和輕身之餘,又能承載機身的重量,當中涉很多物理和數學的學問。至於民用航空則較着重機場運作、管理、法律等方面。」

學員中,本地生佔約三分之二,其餘以內地生為主,大部分具工程學科、物理科學及數學科學士學位背景。其中英文是大部分人的挑戰,數學方面,則以內地生水準較高。

工程行業升級轉型 朝智能化生產

對於工程行業未來的發展,阮博士認為會「升級轉型」,朝向智能化生產;與此同時,無人駕駛技術亦備受關注。「現時企業的經營方式主要是由 B (企業) 到 C (消費者),用家和生產商非直接聯繫,但有了物聯網技術後可發展至 C 到 B,用家可直接跟生產商聯繫,同時追求個性化訂製的產品,而這些均需要人工智能、智能機械和機械人等各方面的配合。」

他提醒,畢業生的發展並不局限於本地,要放眼世界,如新加坡、國內企業有不少重工業,他們對工程及科技管理人才都有一定需求,不乏工作發展機會。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