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一口城市的氣味 建築師梅詩華調出社區人情

梅詩華 (圖﹕黃志東)
梅詩華 (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夢想可以源於人味和食物的味道嗎?梅詩華是位愛蒲咖啡座愛下廚的建築師,自小愛在公公的雜貨米舖凑米氣兼凑人氣。中六那年,她看了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書,於是寫了一些電郵給本地的建築事務所,請教人家問題;由此,她展開了追逐夢想的路。如今,她愛以建築的角度嘗試不同的東西,作品依舊氣味濃郁,有慢活的石硤尾街市,有薑味及花椒八角味的香港建築曲奇餅。

梅詩華(Sarah)的故事,或許真的源自人味和食物的味道,雖然氣味彷彿只能在空中飄蕩,但卻存在於空間的光影之間。跟其他建築師談話,總會說很多很多的建築空間構造,但跟Sarah聊天,她就直接說,人才是空間的主角,以至食物的味道也與建築息息相關。

人才是空間的主角

找Sarah做訪問之前,留意到她近年的作品的「氣味」,包括人情味濃厚的石硤尾街市設計,以及不同香味的香港建築物曲奇餅,偶爾會看見傳媒以「味道建築」形容她的作品,有趣的是,因着她的家人曾開設雜貨米舖,於是便有人說Sarah很講究吃米,很注重那一口飯,這自然就令人以為三年前她創業的「一口設計工作室」,是否就指生活如人人愛吃的一口飯?

這天記者到上環一口的工作室找Sarah,卻發現她從小確實很凑米氣,卻不特別愛吃飯;平易近人的她輕快地說:「其實我一點也不講究吃米,哈哈! 但我很愛下廚,不用上班時,我就愛煮飯仔和蒲咖啡室。」一口設計的意思,是每次嘗試一口新事物,都有新感受。

著名建築師Louis Kahn說:「自然光給予了空間特性,也給予了建築生命,因為建築的生命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Sarah也認為一個舒服的空間, 最重要就是光與影的關係,但自然光仍然不是建築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人!人才是空間的主角。」所以當2015年她為石硤尾街市設計概念方案時,沒有拆去大樓再重建,而是選擇保留人味的「改裝街市」。為了給街坊舒服的光與影,她在天花頂開出採光和通風的天窗,當陽光瀉入地上,光影竟然落在樹上,沒錯,Sarah的方案,是在地上種植灌木,她更把左鄰右里的社區服務,一一搬到這片自然光充沛,有樹有菜檔有熱鬧的一斤薯仔二斤番薯的人聲,讓不同氣味在街市飄蕩。Sarah說話溫婉,友善如小朋友,說:「石硤尾街市很有人氣,猶如社區的生活中心。我的設計,是還給街坊一個鄰舍中心。」這個作品令她奪得2015年青年建築師獎。

咬一口薑味「美荷樓」曲奇

「一口設計」是建築設計公司,卻愛在社區和建築之間嘗試不同東西:「公司開設了一個活動平台,面對社區,最初叫『一口.生活』,現在成長了,改名為『一口舍群』,建築物曲奇餅就是想以吃來介紹香港的建築物。」把「聚星樓」放進嘴裏吧,唔!未吃已嗅到花椒八角味,再咬一口「美荷樓」吧,是薑味啊!好醒神吧!香噴噴的建築物飄蕩在空氣中。Sarah笑說:「2015年一口設計在台灣的香港周,和30位台灣觀眾,一起做香港建築物曲奇餅,我們給他們建築物的模,他們可以想像在設計上加上什麼東西。」

人人天昏地暗捽手機 ,生活都夠忙了,為什麼Sarah還相信建築空間能和大家的碎片式生活相遇?「我想令世界更美好啊!這方法不行,可以用另一種方法,我很樂觀的。」她哈哈笑:「就讓大家思考建築和空間和社區的聯繫。」她說父親和母親都很放得下,認為Sarah做有意思的事情和養活自己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想着賺錢和賺錢。或許,母親就像個潛行的啟蒙隱者,對她影響不斷:「記得有次我還很小,細到仍可以手抱,母親抱着我坐電車,當時有一位婆婆上車,母親就讓位給婆婆,母親那時說,把位置留給更需要的人。我就是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我希望以設計改變生活,令世界更美好。」

看貝聿銘的書 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

小時候她原先夢想當時裝設計師,但中四中五時學校導師計劃的校友,送了一本貝聿銘寫的書給她,她在暑假斷斷續續地看,看後就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中六那年她決定做綠色建築的功課專題:「於是我就跟一些建築師寫了電郵,問他們問題,又問他們是否可以接受訪問。」結果,她的另一位啟蒙老師出現了,其中一位建築師不僅解答了她的所有問題,改變了她當時裝設計師的念頭,還介紹了她到中文大學建築系當暑期工,燃點了她令世界更美好的夢。

設計石硤尾街市 把人情味放在第一位

改變世界,乍聽太「龐大」,再聽聽Sarah如何凑米氣地成長,會發現事情不一定要很龐大,卻可以很美好。「小時候我就感受到屋邨的人情味,黃竹坑邨未拆時,公公在那裏開米舖,媽咪的工作就是帶着我們替公公看舖,我自小和兩個妹妹及小朋友在米舖出出入入,要幫手在米中揀『穀牛』,又時常插隻手落一包二包米中玩。」轉頭,小小梅詩華又已走到屋邨的零食店,取了零食,跟老闆說:「我公公會來付錢!」老闆和氣的點點頭。她笑說:「可以想像多有米氣人情味的糧油雜貨舖!所以我在設計石硤尾街市時,把人情味放在第一位。」

走進上環的一口設計寫字樓,位於慢活調子的東邊街上,門口是一間家具店,穿過精緻的家具,在牆角有一條又短又窄的樓梯,爬上去是另一有趣空間,一張長長的大木枱,十個八個同事分坐兩側,前面有一排窗,簡潔可愛,Sarah的工作枱就在這裏,在這室雅何需大的工作室裏,她這樣反問自己:「我們為什麼喜歡生活?」這天她沒有直接給記者答案,卻說:「我們的團隊在每個項目上都會考慮三樣東西。一是項目的趣味性,二是價格是否行得通,三是社區想法如何,是否可以多一點意念。每個項目的三樣東西不一定平均分配,但加起來都是希望空間更美好。」

我們習慣稱我城為石屎森林,在這片龐然巨大的高樓群中,如何給我們一些美好?樂觀快樂的Sarah,二話不說,介紹了以下的港島游走路線,從西營盤的海味街,沿東而行,會與上環慢活小街及一口設計會合,一邊走一邊聞到咖啡飄香,游走上環山城香港的樓梯和石牆樹,就摸到電影《歲月神偷》的永利街,然後她笑說:「亂兜亂撞很開心,一會就到中環,中環海傍也很好玩,再從金鐘去香港公園,那兒好靚啊!接着從皇后大道東到灣仔,可以看到灣仔的商業藝術,看到很多不同的室內設計,再游走就是炮台山,很多美味的食物啊……這樣游走,可以看到香港城市的變化,了解我城。」

這樣一走,我城就多了藝術感,這樣一走,生活不僅源如人味和食味,還源於生活的熱情,還源於好奇和動力。

■Profile

梅詩華

80後建築師,畢業於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及英國倫敦大學巴特利特建築學院,三年前與同是建築師的丈夫張國麟,創立「一口設計工作室」(One Bite),現為設計總監。一口設計與別不同之處,除了理念活潑可愛「嘗試一口新事物都有新感受」,同時也成立社區活動平台「一口.生活」, 嘗試與建築有關的活動,建立社會與城市空間及建築之間的聯繫。「一口.生活」現已成長為「一口舍群」,同樣以設計聚焦社會問題。母親的家族曾在黃竹坑邨開設雜貨米舖, Sarah自小就凑米氣和感受到屋邨人情味,至今設計仍特別重視人味,放假時愛在家煮飯仔和蒲咖啡座。2015年以石硤尾街市「Shining Slowly慢樂」設計方案,獲青年建築師獎。

文﹕朱一心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