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中的滿足感同快樂,係可以cover(蓋過)辛苦。」原本任職空中服務員的古佩蘭(Karen),因工作需要學習急救,逐漸對急救的背後原理產生興趣,兩年前毅然辭工報讀護士學校。從沒讀過理科,由一片空白到需要理解病理等,她不但愈讀愈堅定想成為護士的理想,更希望讓病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
沒理科根底感辛苦 滿足感助捱低潮
畢業後投身空中服務員行業,20多歲的古佩蘭稱以往工作需學急救,若有乘客出意外如發羊吊(腦癇症),只懂跟指引處理,「只知唔可以綁住個病人」,但她更希望了解背後原理,逐漸對護理產生興趣。兩年前報讀明愛醫院護士學校,從沒讀過理科的佩蘭要由最簡單的人體結構學起,「開頭都會氣餒,唔係好明……老師話可以睇中學的書本」。大量的考試和實習,佩蘭坦言辛苦,卻認為當中的滿足感非其他事物可取代。
空姐最多只需面對乘客10多小時,工作要盡量滿足客人要求;而護士則可能與病人相處達10多個月不等,照顧病人的心靈更為重要。回想實習經歷,佩蘭憶述首次看到病人在眼前離世,那是一個90多歲的長者,身體已虛弱得不能活動,佩蘭照顧了他一個多月。病人的逝世,讓她深感「要珍惜眼前人」。
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每年收取100名學生,由於競爭大,李凱晴報了兩次始成功入學,今年她即將畢業,能一圓兒時夢想。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凱晴,小時候因哮喘問題,不時進出醫院,「那時覺得護士好有型」;加上需照顧同居的婆婆和妹妹,自小便希望成為護士,照顧病人。她中六畢業後報讀護士學校,可惜未獲取錄,3年前再次報名,終成功入學。除了病人,護士亦要兼顧家屬的感受。有一名病人因服用薄血藥關係,身上易有瘀痕,家屬因不了解而產生誤會,凱晴指會耐心向家屬解釋,「明白他們不知道原因會嬲」。
往醫院扮演病人 盼學護感同身受
兩人均強調護士需要照顧病人身心靈,學校的導師張可耘指有感現時年輕人習慣以短訊溝通,不太懂得與病人對話,為了讓學護對病人的困難感同身受,學校正計劃推出「角色扮演」,學護需在醫院穿上病人衣服,「簡單好似他躺病牀被人推,都會感受到條路唔平」。張指計劃擬在醫院進行,現時正與醫管局商討,強調前提不影響醫院運作,預計最快可在今年內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