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舊時娛樂少,坊眾聽「說書」,茶室酒樓外,往往堆滿聽眾;現今科技發達,單單一部手機也可玩足半天,聽故事、看書人,變得愈來愈少。「香港人較『短視』,一沒興趣便不會追看,但也是告誡我們創作人︰受眾有期待,我們要他們有動機追看、追看後不失望,內容就要做得好好。」填詞人林若寧說道。他和商台前創作總監袁子才(Mike)創立網上平台「tbc…」,用音效、影像、漫畫等不同媒介說故事。
鬼古插南音 短訊通話講笑話
印刷媒體江河日下,從事文字的人抱怨「沒人看字,多人看片」,同是文字工作者的填詞人林若寧卻不以為然︰「好看的『潮文』,讀者會點進去看;不好看的,縱是拍得多好的影片,也沒有人看。」內容是王,重點雖在於「說什麼」,但也不能忽略「怎樣說」。林若寧與Mike創立的「說故事」平台「tbc…」不拘泥於形式,在鬼故事中會插播南音及特殊音效;觸及「科技代溝」的故事,又會以手機短訊對話形式呈現,配以「黑人問號圖」和「Emoji」營造笑料;在愛情故事結尾,又加插曲詞皆為故事「度身訂做」的主題曲。「如果一個故事可用『長輩圖』去說的,我們會嘗試……我告誡團隊﹕我們不是寫「小說」,我們是寫「故事」,什麼呈現的形式最好,就用什麼。」
寫手稿費可達五位數
「tbc…」上架一星期已打進App Store熱門排行30名內,除了格式新穎外,集林夕、鄭梓靈、陳煩等作家團隊,也是招徠點。「香港從事故事創作的人,沒人照顧。」Mike說,故事的載體雖多,在facebook、高登、medium也可以發表,然而,當寫故事的人要以此謀生也不容易,「為了吸like,有時要違背良心寫『呃like文』,犧牲了寫故事的精力」。Mike說,平台會給予寫手每篇四至五位數的稿費,往後亦會以徵稿方式蒐集故事,除用不同形式呈現故事外,亦會出版實體書,甚至將版權售予電影、電視製作公司掙取收入。「很多製作公司都需要故事,而創作故事的人又需要平台,那我們就把需求和供應作連接。」Mike說,「tbc…」已獲得七位數字的種子投資額,未來短中期仍會以免費收看方式營運,藉與廣告界、影音影視界合作經營賺取利潤。
免費收看 尋合作賣版權賺利潤
對於前景,林若寧坦言就像公司名字一樣「tbc,to be continued(待續)」,充滿不確定,「我們有時去公司談合作,他們也驚訝,誤以為我們公司叫『待定』(to be confirmed),簽合約前也遲疑了一下」。現時娛樂太多,林若寧沒想過平台成為市民主要娛樂,「明白香港人愛看Netflix、煲韓劇,我們很卑微的請求是︰每天花5至10分鐘,去平台看一個好的故事」。
明報記者 李以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