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學一定要在課室?學習只為應試?不催谷、不操練便拿不到好成績?曾任香港匯知中學創校校長、現為「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對上述迷思一概「Say No」。這位資深教育工作者,於12月4日 向公眾展示嶄新的教育思維,冀為現時嚴重扭曲的教育生態帶來新轉變。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已經成立了5年,雖然至今已有近8,000名學生受惠,但陳葒始終感覺到補習力量有限,未能治本,「問題是教育生態已經扭曲,因此必須要有更多實質行動,去打破社會對應試教育的迷思」。
基地門常開 闢教學出路
2016年9月,陳葒在香港賽馬會資助下,成立了「賽馬會創新教育工作室」(下稱工作室),嘗試探索、實踐和試驗適合香港環境的創新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希望最終可尋找到出路。「工作室是大家的教育基地,會24小時開放給教育有心人自由出入,毋須預約審批。」
工作室除了繼續定期在大嶼山舉辦「小島學園體驗營」之外,亦正在籌辦一本專門為家長而設的雙月刊,而最矚目的,就是在12月4日向公眾展示的「飛翔教室」。
伙拍建築師 建流動教室
說起「飛翔教室」的誕生,背後也有一段故事。陳葒過去不下多次提及,他最大的心願,是在大嶼山興建一所可提供一條龍兼能銜接本港大學課程的「小島校園」,但羅馬豈會一天建成呢?在2015年暑假,他決定小試牛刀,先舉辦學習體驗營,並找來註冊建築師鄧耀倫(Jason)為這個體驗營設計一個流動教室。
結果,這7天學習體驗營反應熱烈,家長和學生也深刻體會到,學習不止一種模式,也不一定局限於課室, Jason順勢提議,不如把這個流動教室帶進社區,「因為學習體驗營每年只辦到一次,每次只有60名學生受惠,我覺得人數太少了!與其把學生帶往大嶼山,何不反過來把流動教室帶入香港18區呢?」
陳葒認為這個念頭相當好,「教室如設於街頭,孩子可入去上課之餘,家長和老師也可圍觀聽課」。但要有這麼一個能走遍18區的教室,首先便要Jason打破之前的設計。
原來學習體驗營的第一代教室,是用木條造成的,雖然可摺合,但要把它搬往不同地點、環境上課,也確實有點笨重,Jason於是加以改良,並用充氣帆布取代木條。由於輕身物料予人自由飛翔的感覺,因此,流動教室也正式命名為「 飛翔教室」。
「飛翔教室」率先降落牛頭角
籌備多時的「飛翔教室」,於12月4日在牛頭角上邨「首航」,「首航」前,一班小學生便率先來個大體驗,Jason更充當老師,教授他最擅長的建築設計!
雖然只有8名學生,但Jason預計稍後的活動需要有較大的空間,因此,他特意把教室弧形地張開,又在充氣物料上,以魔術貼貼上一些金色「羽毛」,「『飛翔教室』的好處,是老師可按情况決定課室的形狀和通透度;例如在人流如鯽的深水埗鴨寮街上進行STEM活動,老師便可在圍欄上貼多些『羽毛』,把透視度減低,甚至把教室略為收窄,幫助學生上課時更專注。」Jason說。
好玩課堂 起草圖砌LEGO學建築
Jason簡單講解過建築物與形狀的關係後,便向小朋友分派LEGO,並要他們分作兩組,合力建造一個屬於他們的遊樂場。9歲的俊仔,非常「專業」,他提議友伴一定要先起草圖,才能動手「建築」。經過一輪商議和繪圖後,俊仔一組最終設計了一個集摩天輪、跳樓機、彈板、觀光台、幼兒休閒座及藝術品等六項設施於一身的超級遊樂場,可說創意無限!
經歷過這30分鐘後,大部分小朋友都以「好玩」、「有新鮮感」、「自由」來形容這個課堂,Jason表示﹕「『飛翔教室』既有教室的形象,因為學生並非在無遮無掩、坦蕩蕩的空間上堂, 但它又不像課室般侷促,露天的設計,感覺舒服、開揚,小朋友在這種環境下上課,一定比在課室開心。」
彈性教學 更易代入
除了教室構造特別之外,陳葒更想做到教學觀念上的衝擊。「飛翔教室」一樣有中、英、數、通識等常見學科,教授方法卻充滿彈性,「例如可將教室砌成模擬法庭,增加學生對時事、法律常識的代入感;另外,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裏試驗和實踐新的教學意念,不限於常規科目,可以是設計、建築,或認識社區等等,這樣孩子就能體驗更多創新課堂」。
文﹕沈雅詩、李樂嘉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