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紅(Ada)小時候是新移民,在成長及學習上遇到不少困難,幸運遇上多位良師輔助,令她倍覺感動,因此決心要當一名教師,協助有需要的學生。Ada入行15年,引領無數「迷途」的學生「知返」,更和他們成為知己好友。她認為教師要終生學習、以身作則,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
Ada憶述,自己小時候是新移民,在學習語文上遇到很大困難。小學時,幸得教師花額外時間教她廣東話,打好基礎;就讀中學時,更有教師借錢予當時家境不好的她學習英文、給她參與學校體育團體的機會,令她有更好的成長及發展,最後成功考進中文大學。Ada當時深受感動,認為教師是一份很偉大的職業,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她希望可以像自己的老師一樣,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學生,便決定投身教育事業,任教通識及生命教育課。
為夢想 兩度放下教鞭
Ada入行以來曾兩度放下教鞭,都是為了一個原因:追尋夢想。Ada初入行時,經常與學生分享:「做人應該坐言起行」,她稱當時希望前往澳洲進修,結果教學兩年後,便毅然離職實現理想,到澳洲修讀環境管理課程。
畢業後,Ada再次回到教室,繼續執教生涯。數年後,她與學生分享,希望到內地做義工,利用自己的知識協助發展當地農業。最終Ada再次辭去職務,追尋自己的目標,於內地以義工形式教導當地農民有機耕種知識。同時,她亦於內地參加助學義工計劃。Ada指自己並無離開教師的工作,只是把教室搬到另一地方。
昔日壞學生 今成知己好友
第二次離職後,Ada偶然一次回到舊校代課,令她重燃再執教鞭的動力。她憶述,當時看到有數名學生的品行很差,更時常欺負教師,令一眾教師束手無策。Ada看不過眼,便找來這幾名學生訓話,但他們仍然態度甚差、毫無悔意。當時她擔心,若不及時糾正他們,便會對他們的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Ada希望能教好他們,於是決定重執教鞭。
最終,這些學生在她悉心輔導下,終於重回正軌,更與Ada成為知己。這幾名學生當中有兩名已成為該校助教,其餘三名則希望成為社工。更有學生表示,希望回到母校輔導有需要的學生。Ada坦言,沒有想過他們有如此大的轉變,看到這一幕令她十分高興,而且感到很難得。
幾經歷練 改變教學心態
兩度放下教鞭,不但令Ada有多番歷練,教學心態也有所改變。初入行時,她把自己看成一個領導者,會對學生訂立不同要求,但兩次離職的體驗,令她明白到教師的工作並非塑造合乎自己期望的學生。她認為教師應該擔任陪伴的角色,站在學生的立場,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期望,陪伴他們走過人生上的一段路,協助學生走一條他們想走的路。
好教師需終生學習 以身作則
除了平日用心教學外,教師更要終生學習,與時並進。Ada指出,凡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東西,例如拯溺、攀石等技能,都會與鼓勵學生和她一起去參加,甚至考取相關的專業資格。當教師和學生去發掘一些新事物時,學生便會漸漸懂得尊重和欣賞,同時,也可以藉此為雙方發掘更多話題。
教師亦應該以身作則,不能只作空談。Ada以誠信作例子,強調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有誠信時,自己卻食言。她以自己攀上珠穆朗瑪峰的目標為例,希望以身作則,證明給學生看,如何策劃及一步一步實現理想。即使兩度登峰都因天災而未能成功,Ada仍沒有放棄登峰念頭,將視乎未來珠峰的天氣而再作計劃。
尋找切入點 進入學生世界
Ada認為教師宜把學生當成朋友,例如碰見學生時,主動問候他們的生活及學習情況。學生大多都很容易相處,這樣可令他們明白教師的關心。
但當遇上一些教頑皮和不聽話的學生時,只是簡單問候和關心便不足夠。Ada表示,教師需要尋找一個與學生的切入點,進入他們的世界,令他們信服教師。她曾遇上一名對任何勸告都充耳不聞的學生,後來得悉他喜歡踏單車,Ada便邀請他踏單車,於過程中彼此加深了解,最終令該名學生漸漸作出改變。兩人後來更成為拍擋,一同參加單車比賽。
壓力轉為動力 保持樂觀心態
不少人都認為教師工作繁重,構成壓力。Ada承認,現今教師的壓力的確比以往更大。除教學外,教師亦要兼顧大量文書及行政工作。Ada面對壓力時,會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把壓力看成一種動力,樂觀面對它們。
【知多點】Ada曾任教的生命教育課是有很大彈性的科目,任教方式沒有特別限制,科目亦沒有考試。課程理念是希望幫助學生成功克服逆境,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對於要處理的事件或境況,都可能產生負面或正面的看法。 以「團體合作」一課題為例,Ada要求全班學生都拍打排球兩下,期間球不可以着地,她在課堂上重複這活動,直至全部同學成功為止。Ada指,生命教育科不是教授理論,對住電腦或黑板授課對學生並無幫助,要學生親身體驗才有成效。 |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