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從電台、電視節目及司儀工作上認識的森美,是個口才了得、頭腦靈活又懂搞笑的主持人;現實中他卻絕少公開家庭生活,直到去年開始為《HappyPaMa教得樂》撰寫專欄,裏面經常提及自己的教仔心得以及與子女相處點滴,才令人醒覺這位大男孩原來已當上爸爸十多年了。
專欄是一扇窗,讀者可以透過這小小的窗框認識森美的另一面。他打開心窗說亮話,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啟發讀者;另一方面,他也期望以文字留住與孩子的相處點滴。
森美與太太育有14歲長子及10歲女兒,從前因為家人並不喜歡常常被提及,才較少公開。直至近年他開始踏足親子界,撰寫親子專欄,「父親」的身分才更鮮明,不過他坦言現在又有點後悔。
「我以為孩子長大了,便不用再那麼封閉,原來未必。最近我跟別人說兒子將到英國留學,於是人人見到他便問:『你要去英國嗎?』他便覺得很煩。因為寫文章時,有時重點未必是放在某一事情上,可是人們看上去卻偏重於某着眼點,例如我說他由中二到英國跳班念中四,人人便覺得他好叻,『嘩,跳班喎!』其實他的年紀升中三或中四也可以,但大家卻因為放錯着眼點而簇擁着他。」
平日為不同報章撰寫專欄,近年亦有出書,但森美說孩子從來沒有看他的文章,「其實我在家已是一個『講古佬』,我會跟他們說很多道理。兒子在小學時,問我可否給他看我的文章,當時我說他未適合看,因為很多內容,以他的年紀未必明白。我一直都想把這些文章留待他們長大後閱讀,那時他便會明白,啊,原來自己爸爸是信那一套的」。
與孩子做朋友 洗脫責備「污點」
森美今年結集本刊的親子專欄「森底話」,於書展推出《提早和孩子做朋友》,他說希望和孩子做朋友,竟然是想洗脫責備他們的「污點」。「我跟他們做朋友,例如上網看到好的文章,會叫他們一同看;我也會教他們一些生活常識,和他們常談天。但我一樣會罵仔女,例如他們做錯事,會告訴他們嚴重性,要他們明白為何我那麼憤怒,又會罰他們不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打機。」
從錯誤中改善中英文教育
森美指女兒曾向他表示想跟爸爸一樣將來做DJ,「我是典型父母,最不希望兒女做自己那一行!於是我對她說,你可以做,只要你畀心機讀書,考得醫科後便可以再做DJ。」
森美說兒子這個年紀開始自我,喜歡自由,認為自由是人生中最美的事,一旦被剝削,他就要花時間解釋為何要這樣做。「即使和孩子做朋友,也要他們懂得家規。我的家規是手機一定不能拿進房間。因為手機娛樂那麼多,在客廳,我還能知道他們在看什麼,但一拿進房,他們就可以為此而不睡覺,也可隨便瀏覽各種娛樂遊戲,我就再也管不來。」
森美自言是個傳統型父親,自己也是不斷從錯誤中學習。「初為人父時,我看很多有關教養的書籍,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或者一些早期教育的書。漸漸會覺得,外國的教育很美好,例如德國不可讓孩子在六歲前寫字,我覺得很正確!因為硬要他們認字,會減低其創造力。我在早期偏於教兒子英文,令他對中文興趣大減,到現在也很少看中文書。所以到女兒出生,我就盡量保持中、英文平衡地教她,雖然她還是比較喜歡看英文書,全套Harry Potter已看過幾遍。」
森美也是個支持全人發展的父親,希望子女不止偏重讀書,而是在學業、音樂、運動等各方面,都應該做好。「我自己也是一樣,當年玩劍擊,我不是要入到港隊,拿過獎牌已經很滿足。人生毋須每件事都強迫自己去到最頂峰,我相信的是勤力和堅毅。」
感激父母為入學奔走 用心讀書
森美小一開始在聖方濟愛德小學念書,初中升讀聖士提反書院,中三插班入讀喇沙書院,及後考上香港中文大學。森美念的都是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但他長大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自小有專注力不足,那麼多年來,是如何考得好成績呢?原來其父母在他成長中的付出,就是令他努力讀書的最大推動力。
「小時候家住葵涌,為什麼去到石硤尾讀書?升小學前,只記得媽媽帶我去不同學校考試,她並不是讀書人,只是聽別人說哪間好,便帶我去考。當時年紀太小,沒有問媽媽為什麼要考學校,我也不記得自己考不考到,應該是在waiting list吧,我只知道她後來走到校務處求校長收我。到了中學選校,仍然是媽媽替我選,當時我們樓下有間五金舖,老闆的兒子是牙醫,媽媽問他兒子在哪兒讀書,老闆說是聖士提反,又說可以寄宿,於是便跨網替我選了這間學校,又幸運地給我派了進去。當年爸爸月薪9000元,要花近2000元給我寄宿,那時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為我的付出,所以從中一開始,我就很努力讀書,中一那年更是成績最好的一年,考得全級十幾名。」
父冒雨下車一幕 如港版《背影》
森美努力讀書,是要回報父母的付出,這個恩,他一直銘記於心。「始終在赤柱上學太遠,加上龐大支出,中二時我已經開始考九龍區的學校,希望插班。記得當時爸爸兼職的士司機,當年喇沙插班考生需要在不同日子考中、英、數三科,考英文的那天,爸爸載我由赤柱到九龍城,當天非常大雨,的士卻在半路突然爆胎,爸爸用一個大膠袋蓋着頭,冒雨下車推着車胎去換。那個時候我還未會感動,還覺得考到就讀,考不到便算,最後也無法應試。可是最後考少了英文一科卻獲取錄。我長大後回想,爸爸冒雨下車的那一刻,可以媲美朱自清的《背影》。」
森美說他沒有「特異功能」,即沒有一項運動或技能特別標青,又指喇沙不會因為學生運動出眾而考慮作取錄條件之一,「我打排球最叻,但我在喇沙也沒有打過排球。現在回想,能夠順利入讀不是奇蹟是什麼?」
「遊魂」難集中 將勤補拙取佳績
他指自己經常「遊魂」,難以集中,但願意將勤補拙,中五那年打從12月開始,便過着每天放學後便溫書、每晚都溫習到晚上十一二時的生活,到了A-Level時,每天更長駐圖書館,「別人三小時便讀完三課,我要三小時才讀完一課」。他發覺自己聆聽時記憶較好,以前會用錄音帶把課文錄起來再播放,那麼便更容易入腦。「我很希望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整理起來出一本書,因為不少家長都問我有沒有讀書方法,他們對子女成績都非常緊張,看見小朋友在發呆又不能集中精神,束手無策時會感到非常無助。」不過他坦言家長覺得焦急,是因為大家仍然相信讀書不成會很痛苦,「其實讀得好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只是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和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不要太擔心」。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