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伙美平台 測酒型人格兼賣個人化葡萄酒

GREAT WINE創辦人林丹妮和趙詠詩表示,近年紅酒愛好者日眾,口味亦更趨個人化,透過問卷(圖)等不同方式收集數據後,餐廳可得知顧客裏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GREAT WINE創辦人林丹妮和趙詠詩表示,近年紅酒愛好者日眾,口味亦更趨個人化,透過問卷(圖)等不同方式收集數據後,餐廳可得知顧客裏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明報專訊】個人化葡萄酒品酒文化漸趨流行,唯鑑賞紅酒仍予人難以入門的感覺,不少品酒新手閱讀眾多的專業酒品評論後,仍然一頭霧水不知從何入手,有港人看準商機,與美國智慧葡萄酒分析平台合作,提供快速測試酒型人格(Vinotype)服務,並因應用戶的喜好推薦適合的葡萄酒,及售賣對應各人獨特口味的酒品,為品酒新手打開方便之門。

在香港長大的趙詠詩(Michella)在大學結識另一位合伙人林丹妮(Danni),二人閱讀了一份關於葡萄酒的研究報告後,得知各人的味覺神經敏銳度,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喜歡什麼酒,同時人們都會因為自己的性格和飲食習慣,對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喜好,故萌生出發展個人化葡萄酒市場的想法,最終在2015年成立GREAT WINE。

Michella表示,酒型人格分為4型,包括喜愛甘甜及清淡葡萄酒的Sweet (甜蜜型)、對味道較挑剔及喜歡探索新味道的Hypersensitive (超敏感型)、對葡萄酒各種味道的接受能力較強的Sensitive(敏感型)及追求強度和重口味的Tolerant(寬容型)。現時GREAT WINE推出因應酒型人格而釀製的個人化葡萄酒,價錢由18至25美元不等。Danni表示,精品葡萄酒(Fine Wine)銷量下降,葡萄酒總體銷量卻增長,市場不再盲目選擇貴價葡萄酒,而轉向購買適合自己的葡萄酒,故公司推出針對顧客口味的個人化葡萄酒,希望開拓葡萄酒市場。

boss_2017-07-31_a3

使用大數據 助餐廳分析客人喜好

boss_2017-07-31_a2另外,GREAT WINE亦向葡萄酒零售商及餐廳提供企業版分析服務,Michella解釋,外國餐廳擁有各自的酒單,提供五花八門的葡萄酒,食客未必知道哪一種葡萄酒才適合自己,而公司會預先為企業用戶分析酒單,將各種葡萄酒分門別類,之後餐廳可邀請食客花5分鐘填寫簡單問卷,讓平台分析出客人的酒型人格,再推介餐廳酒單中適合的酒品。同時,平台也會採用大數據分析,餐廳可得知顧客裡各類酒型人格的比例,同時分析客人背景喜好,並可與平台上所有用家的數據作比較。

目前,GREAT WINE業務集中在美國和中國,Michella表示,未來公司將會集中開發內地和香港市場。她解釋,香港酒店數目眾多,企業客戶的市場潛力大,加上香港品酒文化漸濃,每年報考品酒考試的人數極多,故希望進駐香港,發展香港的個人化葡萄酒市場。

2017年5月1日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近年,愈來愈多機構設立企業傳訊或公關部,亦有不少公關公司成立,可見公關行業前景不俗。另外,面對社交網絡迅速發展、資訊廣泛而快速流通,締造公關及傳訊行業的發展機遇,在網絡平台與公眾交流成為公關行業的新方向,使業界對公關人才需求甚高。

圖為一記者招待會情況,場內有不少媒體出席,公關人員需掌控整個活動的流程,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圖為一記者招待會情況,場內有不少媒體出席,公關人員需掌控整個活動的流程,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職能範疇

公關人員一般於公關顧問公司或企業內部任職,前者的服務對象包括不同公司的客戶,涉獵面較廣;後者主要為所屬的工作機構提供服務。

他們的工作包括:協助客戶加強與受眾的溝通及了解、媒體關係、市場推廣、文稿撰寫、媒體查詢、贊助、活動及會議管理等。

公關人員的學歷要求一般為大學畢業、擁有良好語文及應對能力,曾修讀傳播或公關有關科目有一定優勢。公關人員同時要熟悉機構文化,並要對客戶的公司策略和發展方向有深入認識,以配合客戶長遠的業務發展。

公關人員是企業與客戶間的橋樑,幫助企業了解市場狀況,同時將公司訊息傳達予公眾,促進雙方的溝通及了解。

處理危機 靠公關

當所屬機構面對企業危機時,公關人員需安排應對方法。圖為聯合醫院就病理報告出錯事故召開記者會,向受影響病人致歉。
當所屬機構面對企業危機時,公關人員需安排應對方法。圖為聯合醫院就病理報告出錯事故召開記者會,向受影響病人致歉。

除了負責一般的推廣活動外,公關人員亦要預先為企業制定危機處理步驟,例如作出澄清或公佈聲明。危機事件包括公司管理層的醜聞、對公司不利的謠言、涉及產品的問題等,處理方法一般按事件的性質和嚴重性而定。

晉升階梯及薪酬

未命名

【提提你】

公關新人於入行初時,或要跟進很多瑣碎事務,但只要累積經驗,浸淫兩、三年後,可獲不俗的晉升和加薪機會。溝通能力對公關人員十分重要,除兩文三語外,有興趣入行的同學不妨學習其他外語,增強競爭力。

升學培訓課程

以下為部分傳理或公關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危機管理、公關寫作、活動管理、項目策劃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a
a
a

 

 

 

安全駕駛App 吸9.5萬用戶 設計遊戲化 儲分換優惠

【明報專訊】香港路窄車多,駕駛者最怕是遇上交通擠塞。為方便市民即時接收最新交通消息,有手機App為駕駛者提供互動平台,讓大家提供第一線的路面消息,包括各類交通情況、快速報料收料內容,再配合其語音廣播、駕駛行為分析功能,以及遊戲化設計,吸引駕駛者使用,並推廣安全駕駛。兩年下來,這App已吸引9.5萬名用戶安裝,還計劃衝出香港,開拓其他市場。

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右)及營運總裁冼慧兒(左)表示,OMyCar結合駕駛者互動互助、駕駛行為分析以及遊戲化設計三大理念,希望有助推動安全駕駛。
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右)及營運總裁冼慧兒(左)表示,OMyCar結合駕駛者互動互助、駕駛行為分析以及遊戲化設計三大理念,希望有助推動安全駕駛。

數碼港培育公司Appus Technology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市務總裁許翰勰表示,他和另外兩名創辦人以及營運總裁冼慧兒於2014年認識。由於4人都是車主,所以很自然的會交流駕駛經驗。雖然其中一名創辦人是新加坡人,但他們發覺,不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原來大家都有一些相近的煩惱。「例如兩者都是地少車多,不夠泊車位。有時將車泊在路邊僅僅兩三分鐘,落車去廁所或者買個包,都會被抄牌。」許翰勰說。另許翰勰和冼慧兒都表示,其實很多車主都喜歡互助,即使沒有金錢利益,最常見的就是互相通報抄牌地點或交通擠塞等消息。

因此,他們在同年已開始構思,要開發一個手機App來互通駕駛消息等,但他們最初構思的功能很少和很簡單,亦沒有想到什麼商業模式,只是單純地想讓一班圍內朋友使用。直至2015年中,他們的構思才較完整,於是正式成立公司,推出名為OMyCar的手機App。

預設多項選單 報料毋須打字

許翰勰表示,其實在公司成立之前,facebook上已出現了一些本地車主或駕駛者互相通報駕駛消息的群組。然而,在facebook報料需要輸入較多文字描述,包括地區和街道、方向、事故等,實際上並不方便,也對駕駛構成較大影響。所以,他們認為,必須推出一個方便易用的手機App。

許翰勰所說的方便,是指在手機App的用戶介面設計上花心思,再配合智能手機的定位功能,令用戶報料時完全毋須打字,用手指點幾下就能將消息發布出去,將對駕駛的影響減至最小。OMyCar內已經預設了很多選單,包括事件類型、地區和街道、方向、嚴重性、影響線路等。例如事件類型方面,就細分成抄牌、快相警示、交通擁擠、交通意外、車輛故障、封路措施、突發事故等,影響線路也可以選擇快線、慢線或中線。

另一方面,當用戶以OMyCar收料時,亦可自行設定不同類型、地區、時間,或者附近1公里至3公里的事故,彈性非常大,這可以避免受到距離太遠的事件干擾。用戶只需一面駕駛,一面開啟App內的廣播功能,當汽車駛近出現事故的地方時,就會有語音提示,毋須分心查看手機屏幕。由於OMyCar使用方便,兼且能通報多種路面情況,2015年中推出之後,在完全沒宣傳下,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吸引了兩萬多人下載。

boss_2017-07-28_a2

車主自發報料 速度勝傳媒

App用戶報料的自發性亦相當高,令消息又快又準,甚至壓倒了傳媒。許翰勰表示,因為OMyCar的用戶分佈全港各區,他們看到路面事故就透過OMyCar通報,所以其交通消息絕對快過電台以及部分大型傳媒的網站。以採訪當日為例,早上西沙路近泥涌一段因嚴重水浸,全線封閉來回方向,而早在當日早上9時許,已有用戶在OMyCar上報料。

許翰勰和冼慧兒又表示,以往人們衡量安全駕駛時,往往是以被扣多少分來作比較,但其實這並不算是真正客觀的標準,因為扣分少的駕駛者很可能只是熟知雷射槍測速和交通警的位置,懂得避開而已。該公司開發OMyCar時,就非常注重安全駕駛,除了使用科學化的方法分析數據外,還加上遊戲化和積分獎賞式的設計,吸引用戶盡力爭取高分。

原來用戶每次駕車時開啟了OMyCar,程式都會自動檢測他有沒有在任何路段超速、急加速、急煞車、急轉彎等情形,若出現這些情況就會酌量扣分。當車程完結時,程式會給予用戶一個分數(最高為100分,最低為60分),這可以協助用戶了解其駕駛習慣,從而改進,提高安全度。若用戶自覺夠高分,還可以將成績分享到社交媒體。

分析車速數據 改善駕駛習慣

此外,每名用戶還有一個「駕駛里程」,這不單計算他們的累積駕駛里數,還會根據他們被扣分的情形,以及發布路面消息的次數來作調整。用戶累積這些「駕駛里程」,就可以好像玩遊戲般升級。現時OMyCar一共將用戶分成5級,等級最低的稱為「馬路殺手」,其次為「P牌仔」、「老司機」、「賽車手」,最高級的稱為「車神」。用戶還可使用「駕駛里程」,來免費兌換一些贊助商送出的服務、禮品或優惠,包括洗車、洗引擎、換偈油、入油、罐裝飲品、購買汽車精品、餐飲消費等。

截至今年7月中,OMyCar的累積下載人次已超過9.5萬,其中約17%至19%的用戶更是每日都使用。若以私家車車主和職業司機來分類,則大約有七成用戶為車主,三成用戶為職業司機,男女用戶比例則約8比2,而OMyCar的facebook專頁亦有超過2.73萬粉絲。許翰勰笑說,近來愈來愈多用戶成為「車神」,將來可能要在「車神」之上再增設5級。「我們乃透過遊戲化的設計以及駕駛行為分析,來推動大家安全駕駛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辣媽CEO:我的志願2017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保持良知 貢獻社會

母親讓我以我的志願2017作為題目,很老實,其實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志願是什麼,也好像沒有真真正正想過他日踏足社會時要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志願我未能說,只能說說方向和目標。

這一刻我只敢希望他日毋須依靠任何人,能夠憑自己本事和努力,不屈不撓打造自己的事業,謹記母親的教誨,不會卑躬屈膝,不會出賣良知尊嚴,以抬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目標。我會盡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像我的母親一樣,以行動一步一步改變更多人的生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些目標,就是我的畢生志願。

文﹕小T

■超越志願的宏願

必須承認我有私心,起這個題,目的無非是為了知道多一點仔心肝。莫講志願,他人生目標志向究竟是什麼,或者有沒有,我都抱非常懷疑的態度。但我知道年輕人最怕父母做黑白天鵝,擔在心裏口難開,希望能從他文章中透露出一些端倪。結果?只能說我很感動!

講做人,我相信生命影響生命,我相信蝴蝶效應,我相信一步一腳印,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片天。講教育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身學習榜樣,我相信身教比言教、家教、校教更為重要,是其是非其非,黑白是非絕不能含糊,是我教育大小T一直堅守的方針、原則及底線。

家姐的成長故事經過,親愛的讀者,你們都和我一起經歷過:見一直渾渾噩噩的她終於找到自己的興趣目標,繼而發憤上進,女兒生性,為母當然倍感安慰。但家姐大T終究是名校梨大生,還有我這個全校皆知的辣媽,對小T造成不少有形無形的壓力。即使他幼承庭訓,自小在我這個非一般的母親調教之下長大,DSE放榜之後,他各方面的反應和表現,思想、思路清晰有條理,對一個18歲未夠的年輕人來說,處理得如此得體、大方、成熟,已經很不容易。

我知一對子女以我為他倆的精神領袖,但實情是他們兩個才是我的精神領袖。自大T出生以來,人生路上、事業路上,天堂地獄我都來回去過;在徬徨中給我信念,在黑暗中給我光明,在水深火熱中給我求生意志,在寒冷中給我溫暖,給我無比勇氣力量,給我希望燃點鬥志的,就是大小T。為怕成為子女的反面教材壞榜樣,不走捷徑,不敢鹵莽,不可能放棄所以放棄不可能,才打造得出今日的我。

小T所說的方向目標,就是我對他和家姐的寄望、期望。我一直以來努力不懈的言教身教,我的所作所為,他看在眼裏記在心,我知道他說到的必定做得到,他日必定會兌現今日所作的承諾。他說他不知道究竟有何志願,卻不知他立下的目標已超越志願,是宏願。擔驚受怕22年,今天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今後不管他們兩個要往哪個方向走,我都有信心,必定是通往康莊的大道。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赴考前父冒雨換車胎 難忘無私付出 森美:發憤全因好爸媽

【明報專訊】大家從電台、電視節目及司儀工作上認識的森美,是個口才了得、頭腦靈活又懂搞笑的主持人;現實中他卻絕少公開家庭生活,直到去年開始為《HappyPaMa教得樂》撰寫專欄,裏面經常提及自己的教仔心得以及與子女相處點滴,才令人醒覺這位大男孩原來已當上爸爸十多年了。

專欄是一扇窗,讀者可以透過這小小的窗框認識森美的另一面。他打開心窗說亮話,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啟發讀者;另一方面,他也期望以文字留住與孩子的相處點滴。

pama_2017-07-26_a1

森美與太太育有14歲長子及10歲女兒,從前因為家人並不喜歡常常被提及,才較少公開。直至近年他開始踏足親子界,撰寫親子專欄,「父親」的身分才更鮮明,不過他坦言現在又有點後悔。

「我以為孩子長大了,便不用再那麼封閉,原來未必。最近我跟別人說兒子將到英國留學,於是人人見到他便問:『你要去英國嗎?』他便覺得很煩。因為寫文章時,有時重點未必是放在某一事情上,可是人們看上去卻偏重於某着眼點,例如我說他由中二到英國跳班念中四,人人便覺得他好叻,『嘩,跳班喎!』其實他的年紀升中三或中四也可以,但大家卻因為放錯着眼點而簇擁着他。」

平日為不同報章撰寫專欄,近年亦有出書,但森美說孩子從來沒有看他的文章,「其實我在家已是一個『講古佬』,我會跟他們說很多道理。兒子在小學時,問我可否給他看我的文章,當時我說他未適合看,因為很多內容,以他的年紀未必明白。我一直都想把這些文章留待他們長大後閱讀,那時他便會明白,啊,原來自己爸爸是信那一套的」。

與孩子做朋友 洗脫責備「污點」

森美今年結集本刊的親子專欄「森底話」,於書展推出《提早和孩子做朋友》,他說希望和孩子做朋友,竟然是想洗脫責備他們的「污點」。「我跟他們做朋友,例如上網看到好的文章,會叫他們一同看;我也會教他們一些生活常識,和他們常談天。但我一樣會罵仔女,例如他們做錯事,會告訴他們嚴重性,要他們明白為何我那麼憤怒,又會罰他們不准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打機。」

從錯誤中改善中英文教育

森美指女兒曾向他表示想跟爸爸一樣將來做DJ,「我是典型父母,最不希望兒女做自己那一行!於是我對她說,你可以做,只要你畀心機讀書,考得醫科後便可以再做DJ。」
森美指女兒曾向他表示想跟爸爸一樣將來做DJ,「我是典型父母,最不希望兒女做自己那一行!於是我對她說,你可以做,只要你畀心機讀書,考得醫科後便可以再做DJ。」

森美說兒子這個年紀開始自我,喜歡自由,認為自由是人生中最美的事,一旦被剝削,他就要花時間解釋為何要這樣做。「即使和孩子做朋友,也要他們懂得家規。我的家規是手機一定不能拿進房間。因為手機娛樂那麼多,在客廳,我還能知道他們在看什麼,但一拿進房,他們就可以為此而不睡覺,也可隨便瀏覽各種娛樂遊戲,我就再也管不來。」

森美自言是個傳統型父親,自己也是不斷從錯誤中學習。「初為人父時,我看很多有關教養的書籍,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或者一些早期教育的書。漸漸會覺得,外國的教育很美好,例如德國不可讓孩子在六歲前寫字,我覺得很正確!因為硬要他們認字,會減低其創造力。我在早期偏於教兒子英文,令他對中文興趣大減,到現在也很少看中文書。所以到女兒出生,我就盡量保持中、英文平衡地教她,雖然她還是比較喜歡看英文書,全套Harry Potter已看過幾遍。」

森美也是個支持全人發展的父親,希望子女不止偏重讀書,而是在學業、音樂、運動等各方面,都應該做好。「我自己也是一樣,當年玩劍擊,我不是要入到港隊,拿過獎牌已經很滿足。人生毋須每件事都強迫自己去到最頂峰,我相信的是勤力和堅毅。」

感激父母為入學奔走 用心讀書

森美小一開始在聖方濟愛德小學念書,初中升讀聖士提反書院,中三插班入讀喇沙書院,及後考上香港中文大學。森美念的都是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的名校,但他長大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自小有專注力不足,那麼多年來,是如何考得好成績呢?原來其父母在他成長中的付出,就是令他努力讀書的最大推動力。

「小時候家住葵涌,為什麼去到石硤尾讀書?升小學前,只記得媽媽帶我去不同學校考試,她並不是讀書人,只是聽別人說哪間好,便帶我去考。當時年紀太小,沒有問媽媽為什麼要考學校,我也不記得自己考不考到,應該是在waiting list吧,我只知道她後來走到校務處求校長收我。到了中學選校,仍然是媽媽替我選,當時我們樓下有間五金舖,老闆的兒子是牙醫,媽媽問他兒子在哪兒讀書,老闆說是聖士提反,又說可以寄宿,於是便跨網替我選了這間學校,又幸運地給我派了進去。當年爸爸月薪9000元,要花近2000元給我寄宿,那時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為我的付出,所以從中一開始,我就很努力讀書,中一那年更是成績最好的一年,考得全級十幾名。」

父冒雨下車一幕 如港版《背影》

森美努力讀書,是要回報父母的付出,這個恩,他一直銘記於心。「始終在赤柱上學太遠,加上龐大支出,中二時我已經開始考九龍區的學校,希望插班。記得當時爸爸兼職的士司機,當年喇沙插班考生需要在不同日子考中、英、數三科,考英文的那天,爸爸載我由赤柱到九龍城,當天非常大雨,的士卻在半路突然爆胎,爸爸用一個大膠袋蓋着頭,冒雨下車推着車胎去換。那個時候我還未會感動,還覺得考到就讀,考不到便算,最後也無法應試。可是最後考少了英文一科卻獲取錄。我長大後回想,爸爸冒雨下車的那一刻,可以媲美朱自清的《背影》。」

森美說他沒有「特異功能」,即沒有一項運動或技能特別標青,又指喇沙不會因為學生運動出眾而考慮作取錄條件之一,「我打排球最叻,但我在喇沙也沒有打過排球。現在回想,能夠順利入讀不是奇蹟是什麼?」

「遊魂」難集中 將勤補拙取佳績

他指自己經常「遊魂」,難以集中,但願意將勤補拙,中五那年打從12月開始,便過着每天放學後便溫書、每晚都溫習到晚上十一二時的生活,到了A-Level時,每天更長駐圖書館,「別人三小時便讀完三課,我要三小時才讀完一課」。他發覺自己聆聽時記憶較好,以前會用錄音帶把課文錄起來再播放,那麼便更容易入腦。「我很希望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整理起來出一本書,因為不少家長都問我有沒有讀書方法,他們對子女成績都非常緊張,看見小朋友在發呆又不能集中精神,束手無策時會感到非常無助。」不過他坦言家長覺得焦急,是因為大家仍然相信讀書不成會很痛苦,「其實讀得好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只是我希望把我的經驗和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不要太擔心」。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為薪酬待遇考督察「黃絲」盼扶正警隊名聲

警隊昨舉行夏季招募日,有逾2600人投考,是2010年以來的新高。(李紹昌攝)
警隊昨舉行夏季招募日,有逾2600人投考,是2010年以來的新高。(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警隊昨舉行夏季招募日,警方表示有逾2600人投考,較去年夏季招募日增加3.4%,而今次投考警員的人數是2010年以來招募日新高。有曾參與佔中的年輕人去面試,表示受到薪酬待遇所吸引。

督察40人爭1職

現年23歲的王先生自稱是「黃絲」,3年前曾參與佔中。他表示,覺得前線警員於佔中時是「傀儡、淪為政治工具」,但他說,受到警隊薪酬所吸引,故報考見習督察。有見近年警隊在社會上屢受批評,他指出,若成功投考督察,希望能夠「扶正」警隊名聲,他不認同警員私下使用武力的行為。

被問到會否擔心一旦成功投考警察,日後在工作中可能與佔中時一起上街的朋友對峙,他說,自己會理解對方想法:「我不會反對他所爭取的,我會有難受的感覺,但維持治安始終是我做警察的職責。」

第三度投考見習督察的賴先生昨日到場,他說,一直有志加入警隊,惟過去兩次都在最後遴選委員會階段落選,「今次投考自信心大了,亦會以平常心面對結果」。現年28歲的他於商界任職銷售員,認為警隊工作更有意義和挑戰,故希望轉行。他表示,警隊整體對香港繁榮穩定作出貢獻,而負面新聞只佔小部分,故不願評論個別警員濫權事件。

逾2600人考2010年來新高

警察招募組署理警司郭志濠昨表示,今次夏季招募日有逾2600人投考,其中777人投考見習督察,1824人投考警員,另有98人投考輔警。見習督察平均每職位有40人競爭,警員則10人競爭1職位。今季收到申請數字較去年同期招聘日申請增3.4%,警員申請數字是2010年警方招募日以來最高。他強調,投考者需「有心服務社會,有才能,及價值觀與警隊相近」。

2017年7月23日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資訊科技及通訊

行業概況

一項人才短缺調查報告顯示,資訊科技(IT)人員是香港僱主招攬人才最感挑戰的職位之一,由2009年的第8位躍升到2014年的第3位,主要原因是相關專才的需求已不限於業內,有學者表示,各行各業都需要應用IT,加上IT範疇涉獵的層面愈趨廣泛,工種選擇亦較以往多元化,有興趣的年輕人不妨打好技術根底,累積相關經驗,實不愁發展機會。

職能範疇

job03_B01_pto01現時僱主對IT從業員的要求有所提高,基本的電腦技能以外,若具備商業知識會有一定優勢。例如公司從事製造業,作為程式編寫員也應了解公司的運作和生產過程,才能針對公司的需要編寫程式。另外,別以為IT人員只埋首電腦工作,他們也要寫報告及做匯報,加上需與不同部門同事合作,故具備良好的語文、溝通能力也不可少。IT應用範疇愈趨廣泛,如系統支援、程式編寫、電腦系統銷售、數據管理、資訊及系統保安,以至手機程式開發等。

IT的應用範疇十分廣泛,普遍的職位為程式編寫員、系統分析員、智能電話/電腦遊戲軟件開發員、網絡工程師及網絡管理員等。隨着科技發展成熟,不同行業均會涉及IT項目,從業員若具備行業或商業知識,了解公司營運過程,會較有優勢。另外,IT人員需與不同同事合作,因此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及良好溝通能力。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從業員肩負起帶領時代變遷的責任。例如智能電話的出現,加快資訊流通,令人們的生活邁進更美好的一頁。

程式編寫員、系統分析員

負責設計、開發及利用電腦語言編寫電腦程式,並進行排錯及測試等工序。

智能電話/電腦遊戲軟件開發員

負責設計、開發及應用於智能電話及互聯網等電腦儀器上的電腦遊戲軟件。

網絡工程師

負責策劃內聯網或互聯網的安裝或擴展;設定複雜的裝置,例如伺服器、路由器以及其他網絡通訊裝置;編寫使網絡自動運作的程式。

網絡管理員

全面負責區域或廣域計算機網絡的規劃及運作。規劃擴容量;選擇適用的網絡作業系統及軟件;確定網絡的主要功能;處理內聯網與互聯網之間的連接;為支援人員和用戶訂立規程。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03_b03_path

升學培訓課程

以下各課程的重點是培訓學生成為資訊科技的專業人才,包括萬維網及多媒體程式開發、網絡工程和資訊保安及駭客防衛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課程旨在培訓學生應用嶄新的資訊科技和科學決策方法來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或創業。(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各課程旨在教授開發及應用於智能手提電話及互聯網等電腦儀器上的電腦遊戲軟件,包括美學、電腦圖像、數學、邏輯與人工智能及開發工具等。而學士課程更着重多媒體軟件設計及開發資訊系統。(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兩個課程旨在教授學生電子及資訊工程的科學理論,以及電訊基礎設備的技巧及知識,包括流動╱無線網絡、電話固網、寬頻光纖網絡、網絡安全及網絡管理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文員薪金扣通脹 20年只增2.9% 同期人均GDP增七成

張燕歡(左二)20年前任職文員,月薪約1萬元,她發現如今女兒畢業同任職文員,月薪扣除通脹後與她當年相若。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左一)指出,中低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李紹昌攝)
張燕歡(左二)20年前任職文員,月薪約1萬元,她發現如今女兒畢業同任職文員,月薪扣除通脹後與她當年相若。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左一)指出,中低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職工會聯盟(職工盟)較早時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過去20年中低層打工仔的加薪幅度微乎其微;中低層僱員的薪金扣除通脹後,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當中文員的薪金每年平均增幅更低至0.15%,與人均生產總值(GDP)增長不成正比。

中低層薪金20年實質增7.8%

根據統計處1996至2016年的數據,私營機構中低層僱員,包括文員、侍應生、保安員及清潔工的每月平均薪金由1996年的10,390元,增至2016年的15,338元,升幅約五成。但職工盟分析數據後發現,累計增幅扣除通脹後,增長只有7.8%,即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其中以文員薪金實質增幅最低,20年來累計只有2.9%;其次為侍應生,累計實質薪金增幅為5.3%。

保安清潔工工資較外判前低

至於保安員及清潔工的月薪,在實施最低工資前約近5000元,2011年最低工資實施後雖增長約三成至6000多元,仍比政府1996年把基層職位外判前的8000多元低。

李卓人:基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表示,過去20年人均GDP增長約七成,打工仔薪金增幅卻遠低於人均GDP,數據反映基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他形容「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

cn_2017-07-19_a2

學者:文員薪金較高 難受惠最低工資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葉兆輝教授解釋,中低層僱員主要為低技術工種,當中包括合約員工,故議價能力較低,難向僱主爭取加薪。其中文員等工種漸被電腦取代而需求有所下降,加上文員薪金原已比最低工資高,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故20年來薪金增幅幾乎停滯不前。本身是統計學者的葉兆輝又指出,香港2016年的堅尼系數為0.539,貧富懸殊反映了中低層僱員的薪金遠不及人均GDP增長,可見基層員工並未在經濟增長中得益。

促政府停外判基層職位

職工盟促請政府盡快立法落實集體談判權,令中低層僱員可透過工會與僱主商議薪酬,又要求實施生活工資,即根據僱員的生活需要釐定工資,以及促請政府帶頭停止外判基層員工。

文員入職月薪1.2萬 與20年前相若

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副主席張燕歡20年前任職航運文員4年,月薪約1萬元,後來為照顧子女而離職。2002年她想再投身職場,但文員的起薪點只有7000元,而她為照顧子女而無法應僱主要求加班,遂改任兼職家務助理,月入7000多元。至近年她見女兒大學畢業投入職場當文員,起薪點仍只有1.2萬多元,與她20年前的薪金相若。

張燕歡慨嘆收入無法追上通脹,致生活艱難。她舉例,20年前到街市買菜,百多元已足夠買豐盛的一餐,當時活雞每斤只售20多元,如今則要60多元。

活雞加價近兩倍 「收入追不上」

香港雀巢職工會主席張振華任職運輸業20多年,每日上班逾10小時;佔其薪金一半的底薪,20年間由9000元增加至1.3萬元,每年增加約2%。而佔張振華薪金另一半的佣金,在過去10多年一直原地踏步,直到2008年工會罷工力爭下,方有每兩年2%的增幅。

罷工力爭換2%加薪

張振華要供養父母,他說,如今收入令他無以為繼。他舉例,20年前外出吃午飯只需20多元,近年卻要50多元,物價飈升,與薪金加幅不成正比。

職工盟分析過去20年政府統計數據,發現中低層僱員的薪金扣除通脹後,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

勞處青年招聘日人流遜去年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表示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李紹昌攝)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表示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李紹昌攝)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稱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有公司希望招聘文憑試畢業生,但招聘會人流比往年少。琴行負責人譚小姐表示,昨日公司目標聘請10多名售貨員,公司提供的工資約萬多元,較去年上升一成,惟上午只有3人問津。

琴行欲聘10售貨員 上午僅3人問津

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現年22歲的李先生到場尋找全職工作,剛從職訓局(VTC)畢業的他希望找到固定工時的工作,好讓他晚上兼讀測量學高級文憑。李先生於珠寶設計高級文憑課程畢業,但未有打算從事相關工作,他說,對薪金要求不高,「大約1萬元啦,起碼要生存到」。

2017年7月19日

JUPAS改選 中大工程多人報 教大幼教83人爭1位最激烈

study_2017-07-18_a1

【明報專訊】文憑試上周三(12日)放榜,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課程於上周六(15日)截止,僅有18個學額的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共有1492人選為首三志願(Band A),人數比改選前減少608,但仍是競爭最激烈的課程,平均83人爭一個學額。

其次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有1062人選為首三志願,競逐該課程26個學位,平均41人爭1學額;有14個學位的浸大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有554人爭逐,平均40人爭1學位(見表)。競爭較激烈的課程與放榜前相若,但選為首三志願的人數普遍下降。

至於較多學生選為首三志願的主要是大類收生課程,包括中大工程學(1905人爭501學額)、中大理學(1870人爭397學額)、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1717人爭82學額)、城大應用社會科學(1717人爭113學額),以及嶺大社會科學(1708人爭124學額)等。

理大酒店高級文憑 百人爭一位

聯招除資助學士課程外,還有部分資助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公開大學自資學士課程,以及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當中較多人選為首三志願的,包括理大酒店業管理高級文憑(3948人爭40學額),以及SSSDP的公大護理學學士(普通科)(1784人爭150學額)。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分析,學生在放榜前的選擇會較「理想」,但放榜後得知確實成績,選擇會比較貼近現實,原預計可取得「3322」學士學位課程的基本入學要求的學生,如果中文或英文未能取得3級,自然要改選副學位;分數約在16至18分的,也會改選公大自資學位或SSSDP課程。

2017年7月18日

辣媽CEO:給DSE考生的話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終於等到DSE放榜,成績結果如何即將揭盅。母親忽然問身為考生的我,會不會希望從父母口中聽到什麼說話。很老實,不論成績好壞,我都不期望父母對我說什麼。

我覺得成績出來之後,我已經算是一個成年人,要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負責。考上大學抑或是要另尋出路,自己都應該心中有數,父母更多的安慰、支持,會令自己更不願意接受失敗或是更加自滿;更多的責備、指摘又會令自己更加難堪、失去信心。所以我並不希望父母會對我說什麼話,只待成績結果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的前路要怎樣走,父母只需從旁指點就已經很好,我會為自己種下的果負責。最後祝各位文憑試考生前程似錦,共勉之。

文﹕小T

■無條件作子女後盾

小T自我感覺良好,急不及待告訴我,他覺得今次寫得很不錯。無可否認,比以前寫的有進步,但當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究竟應該讚賞他有進步,還是說他寫得仍未夠好,令他更有推動力勇於面對、挑戰自己的不足,願意繼續嘗試用心好好寫下去?

子女是否讀書材料,或者除了讀書之外對其他什麼有興趣,父母應該一早清楚。所以根本不必等到DSE放榜,才對出來的成績失望。真正的天才愛因斯坦據說有此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只可惜現今蠢材家長實在太多!

上月為明報高中生升學博覽會做了一個簡短的家長講座,從家長們的提問可以知道,一切都是家長們一廂情願根據自己的意思,為子女作他們認為最好最合適的決定及安排。如果這是愛,恕我得罪大膽講,不如不愛!懇請放手放生放過已經做了18年聽教聽話的子女,好嗎?在我眼前最令我痛心的事實是,愈懂事愈乖巧的孩子,愈是不能自已,承受的壓力最大最痛苦。

大T的DSE成績毋須等放榜,我心中早已有數,所以一早做好心理準備及輔導,不讀大學,還有大把出路可選擇。小T的第一志願,是要考得很好的成績才有機會讀;第二志願,我知道他多少有點信心把握。Plan A當然是最好順利獲取錄,如果萬一兩科都唔得,我問他可有Plan B,他說沒有。我offer給他的Plan B,是到海外升學跟着他的第一志願走。他明確告訴我,他的心願始終是升讀本地大學,大不了像家姐一樣,先出來社會工作亦無妨。既然如此,秉承我一貫作風,我尊重他的決定;但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子女的精神領袖及他們背後最大的支柱,全天候全方位無止境無條件支援的後盾,我們就一起看着辦走着瞧,摸着石頭過河吧!

各位考生家長,共勉之!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