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易賺錢難 共享創企現整合潮

圖為GoGoVan創辦人之一林凱源。(資料圖片)
圖為GoGoVan創辦人之一林凱源。(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科技發展迅速,大量初創企業藉網上或手機平台,配對及共享剩餘的產能,但近年不少平台出現整合,如百度出售百度外賣予「餓了麼」、內地電召汽車平台滴滴出行收購Uber 中國,有市場人士質疑,市場最終逐漸走向壟斷,或反映共享經濟已遇上發展瓶頸。惟有業界人士則認為,除了發展模式阻礙,政府取態亦是初創企業能否走出光明大道的重要因素。

有私募基金業界人士認為,不少涉及共享經濟的初創企業,主要是透過配對服務吸收用戶群,因此投資者在評估價值時,能否賺錢大多不是決定因素,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否將數據「現金化」甚至取得盈利變得更重要,不少初創往往是在這個階段被吞併或淘汰,當市場只剩下一個壟斷者後便易於生存。

學者:共享平台需重本地化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GoGoVan是其中一個成功以平台配對、推動共享經濟的企業,不少搬運公司的貨車司機在空餘時期均會利用閒置貨車提供服務予市民。不過,他認為Airbnb及Uber等共享平台,未能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原因是未能做到「本地化」,GoGoVan無論在服務及營運方式均針對香港市場設計,但Airbnb及Uber不論是文化及監管則未能完全配合本土需求及監管,令業務未能在港上軌。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GoGoVan不完全屬共享經濟範疇,但配對平台成功的原因只是發展時未有遇太多的法律規管,他表示,Uber、Airbnb和Gobee.bike在開拓業務時均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打壓,反映並非配對經濟不可行,而是政府的規管對行業有太大的限制。

辣媽CEO﹕教BB學行也外判?

【明報專訊】Live so that when your children think of fairness, caring, and integrity, they think of you.

——H. Jackson Brown, Jr.

這格言是我用來監督警惕自己,身為人母要為子女做好榜樣,必須言行一致,用行動去影響啟發子女。我是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的忠實信徒,最近被朋友點醒,才知原來經已out得很!因為怪獸家長變本加厲,已到了用荒誕不足以形容的地步,竟然連BB學行、學上落樓梯都要畀錢靠上訓練班學。不得不佩服開這種訓練班的人的生意觸覺和眼光,生意長做長有,我甘拜下風!一切用錢搞掂,完全沒盡過做父母的責任,還好意思到處炫耀、享受這種優越感?真正「窮得只剩下錢」。除了錢之外,這些在教養上「殘障」的父母,難道再沒有其他可以「施捨」給孩子?

先在此再一次感謝大家對小T的愛護支持及鼓勵,恕我言拙,實在沒有言語足以形容我的激動及感動。能得到各位的祝福加持,是我們一家不知幾生修來的福氣,我和小T一定會努力,絕不會辜負大家的厚愛及期望。

五花八門學習班 剝奪親子樂

講起來,我和一對子女的關係之所以能夠如此密切心連心,還有他們兩個對我的着緊愛護和尊重,得來絕非僥倖,是我一路以來費盡心思,苦心經營的成果。如果我不是在他們的成長階段一直陪伴在側,一起經歷,一起體驗,一起哭,一起笑,我們彼此之間不可能會有今日的信任和了解,更不可能建立如此深厚感情。即使是父母子女,信任和感情都需要時間培養建立,如果我把教育的責任全交給學校和老師,靠上那些五花八門學習班來教的話,大小T有可能成長為今日的大小T嗎?

理想有價,夢想,無價!讀書有價,知識,無價!金錢有價,光陰,無價!技能有價,潛能,無價!工作有價,生命,無價!犧牲無價,追求有價,捨本逐末,本末倒置,究竟是我,還是怪獸家長不懂得計數?

上樓梯班盛惠8000值得嗎?

做父母最大的樂趣兼最享受的過程,就是陪伴子女成長,大小T由學轉身爬行到蹣跚學步,到公園玩耍學踢波學騎單車學爬樓梯玩滑梯,那些可愛畫面全部歷歷在目。當我知道原來教BB學上樓梯的訓練班,收費8000大元的時候,我何等聰明地估算到學落樓梯要另外再交8000大元。從前最容易賺的是女人錢,今天是「殘障」父母的錢。

舉一反三,三歲定八十,這班畀錢學上落樓梯的BB,在殘障教養之下成長,長大之後能夠成為怎麼樣的人?成長過程又有什麼樂趣可言?理應幸福快樂的童年,會被扭曲到什麼程度,剩下的是什麼回憶?除了極度痛心非常憤怒,我只能眼睜睜袖手旁觀愛莫能助?

我沒有資格為子女的幸福下定義,我只知道必須竭盡全力教養他倆獨立求生的本能,靠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於願足矣!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打風不上班 僱主禁扣假

【明報專訊】根據勞工處資料,《僱傭條例》規定僱員在受僱期內可以享有休息日、法定假日及有薪年假。僱主不應扣減相關年假、法定假日或休息日,作為補償因為發出8號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僱員未能上班而損失的工作時間。僱主如無合理辯解而不遵守有關規定,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萬元。

讀得好考得好≠好醫生 實習生:要真正關心病人

【明報專訊】今年開始實習生涯的,有24歲中大醫學院畢業生黎嘉晧(Tommy)。上月起他開始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實習,學醫與行醫的分別,他第一天就領略到,「以前上堂沒花很多時間學『打豆』(靜脈輸液),沒想到一實習就被召去幫小朋友打豆。起初都覺得緊張,幸好順利完成,信心也增加了」。現在,每當感到有難以掌握的技術時,他就會跟其他當值實習醫生討論,推動彼此進步。

實習期間一步都不能錯

除了行醫外,Tommy(左)亦有志於研究,特別想為腦外科研究帶來貢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行醫外,Tommy(左)亦有志於研究,特別想為腦外科研究帶來貢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求學時期,醫科生主要應付的只是考試,「四五年級時,每隔幾個月就有臨牀考試,跟同學一起溫習、討論,溫習至晚上12時。雖然會怕不及格,但還有錯的空間」。成為實習醫生後,知識不重死記,而是重運用,需視乎病人情况作出初步判斷,「例如病人發燒,就要判斷應否用抗生素」。

責任一下子加重許多,Tommy難免感到壓力,卻樂觀應對,「實習使我更加警覺,面對真正的病人,說話、診斷都不能出錯。短短一個多月,我感到有很大成長」。而且見證病人由入院到出院,情况不斷好轉,都令他有很大滿足感。

公開試考到好成績,大學讀得好醫科,不等於是好醫生。Tommy要求自己留意病人的心理需要,「有些病人第一次入院或者要動手術,他們一定覺得驚,但醫生工作繁忙,只能快速講解手術做法,這時我要主動上前,講解手術流程,釐清他們的疑問」。

能做到同理心,皆因有好榜樣在前,「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習體驗)吳兆文教授對我有很大影響,他叫得出病人的名字,記得病人之前的經歷,不止是病歷,更包括病人的家庭狀况和日常生活。在他身上,我學到如何真正關心病人」。

讀醫不是死讀書,Tommy(左)與同學也會參加醫學相關的活動,跟其他醫科生交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讀醫不是死讀書,Tommy(左)與同學也會參加醫學相關的活動,跟其他醫科生交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中學起已想做醫生的Tommy,當年立定心志,不但想醫治疾病,更想在醫學研究方面作出貢獻。6年寒窗苦讀過去,他漸漸發掘到研究方向,「我對腦外科很有興趣,因為大腦很神秘,人類至今都未清楚知道腦部所有功能」。過去幾年,他到過多倫多參觀腦外科研究展覽、與不同教授交流,實習時又刻意多觀察腦外科的運作和技術,增進相關知識。

接下來,他會先到外科實習半年,之後會到內科及兒科當值各3個月,為未來作好準備,「我希望透過實習,令自己的臨牀判斷更準確,為我在外科方面的發展及腦外科研究,奠下良好基礎」。

■醫科收生資訊

中大環球醫學「尖中之尖」

本港共有兩間醫學院,但收生人數並非由院校決定,而是政府按公營醫療系統欠缺的人手數目,安排醫學院的收生名額。自2016/17學年起,名額就由每間院校每年210人,上升至235人。

超級狀元入讀環球醫學

中大醫學院開辦的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今年收生成績與去年相若,七科DSE成績中位數同是42分。不過,自2013年起推出的「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就愈來愈熱門,七科成績中位數由去年的46分,提升至今年的47.5分,連續四年成為全港收生成績中位數最高分的學科。

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專門收錄「尖中尖」學生,除了分數要比一般醫學士高外,亦要有領導才能。超級狀元林莉雯正是入讀這課程,將會接受額外的領袖培訓課程,亦有機會獲推薦到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學府深造。

港大面試轉形式

港大醫學院今年招攬了四名狀元,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過往醫學院以4科主修科及2科選修科來計分,今年起改用最佳6科的成績。面試形式亦有變,由10人小組討論,改為「迷你多站式面試」,考生要往四個面試站,跟教學人員討論倫理、時事等題目。

另外,港大醫學院下年度開始推行「增潤年」計劃,三年級生可參與自選學習活動,且毋須與醫科相關,例如到海外知名學府交流、修讀碩士課程,亦可參與義教、人道救援或作科研。經評估後,部分活動可轉化做學分,原本的醫科課程則集中在其餘5年完成。

讀醫熱潮﹕「輸在起跑線更著數」 陳家亮:成仁醫首要謙卑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學醫先學做人。(圖:劉焌陶)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學醫先學做人。(圖:劉焌陶)

【明報專訊】俗語有云:行行出狀元。偏偏六個狀元,六個都想行醫!今屆DSE唯一一名超級狀元林莉雯,順利入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另有四名7優狀元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最頂尖學生爭相投身杏林,有人在社交網絡上怒罵他們思想狹隘,網友亦質疑他們只是向錢看。難道真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醫高」?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以個人經歷告訴大家,成績好固然是入醫學院的基本入場券,但當中要面對的學習、挑戰,一點不容易,尤其是要學會如何對待病人,所以他說:「醫生的知識技能易學,但學醫也要學做人,學做人是一輩子的。」

無可否認,在不少父母眼中,孩子做醫生,整個家庭都被加冕了光環,因為由過去到現在,本地兩間大學醫學院錄取的都是公開試中考獲最頂尖成績的那批學生,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曾在本報的專欄中提到:「過去中學生投考本地大學的統計數據,成績最優異的500名學生中,差不多有400個想入醫學院。」醫學院收的都是頂尖成績的學生,身為院長理應高興,他卻直言是個奇怪現象,「這400人當中,有多少人真的有熱誠去做醫生?抑或美化了這個行業呢?」

劇集電影美化醫生

陳家亮(右)推崇師徒制,學生由早到晚跟着老師去看診、巡房、開會、入手術室,起初老師大感不習慣,後來卻明白對學生的益處。(圖:劉焌陶)
陳家亮(右)推崇師徒制,學生由早到晚跟着老師去看診、巡房、開會、入手術室,起初老師大感不習慣,後來卻明白對學生的益處。(圖:劉焌陶)

他所講的美化,源於年輕人的想像,也跟社會價值觀有關,「醫生行業給人一種特殊的感覺,好像特別神聖和有意義,電視劇、電影都深化了這印象。加上香港的出路較窄,喜歡讀文學、考古學的學生,相對少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十個父母有八個想子女成才,做醫生無疑是成才的證明,「除非社會變得多元,否則這現象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醫學院的學生都是公開試中的天之驕子,但就像陳家亮所言,有幾多人真心想做醫生?還是想要頭上一個光環?而且醫學院訓練真不如電影電視般浪漫,可以放工去Pub吹水,「我不擔心學生讀不來,畢竟考得入醫學院,學習能力一定高,而且互聯網發達,毋須把所有資訊記入腦。不過,到了真正做醫生,壓力就大得多」。事實上,每年有99%的中大醫學生順利升班,但去到醫院,就算沒發生醫療事故,單是每日排山倒海的病人、部分病人和家屬的惡言相向,以及實習那年連續當值(on call)36小時,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已經是很大挑戰。

難忘實習撞板被痛罵

陳家亮正是過來人,當年他在中大醫學院以一級榮譽畢業,更獲得了「外科金牌」,即等同在外科考獲第一名,兼獲得本港和海外教授認同。他滿懷信心地迎接實習,結果卻不斷撞板,「最深刻一次,病人有便秘,我幫對方按肚子,覺得沒異樣,同日黃昏,我的supervisor拉低病人的褲子,發現有嚴重的小腸氣問題,惡化下去可能令腸部組織壞死,甚至致命」,他被督導召去病房當眾大罵,令他無地自容,但自此他學懂要小心檢查。

對於向來是精英的醫科生來說,要面對挫敗一點不易。所以陳家亮不斷強調,要學醫先要學做人,而謙卑亦是要成為一位仁心仁術的醫生的基本條件,「很多年輕人來醫學院面試,都有種『我想拯救生命』的理想,實際上又能救到多少生命呢?他們要明白,生命不是靠自己就能控制,有了這種謙卑的態度,才會有心改進。相反,個性驕傲的年輕人就難教得多」。

面試注重是否謙卑

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想讀醫,陳家亮認為與社會出路單一有關,如果大環境不改變的話,讀醫熱潮仍會持續。(圖:劉焌陶)
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想讀醫,陳家亮認為與社會出路單一有關,如果大環境不改變的話,讀醫熱潮仍會持續。(圖:劉焌陶)

年輕人謙卑與否,從面試時的態度、身體語言,大約看得出來,「試過有人拿了一份厚厚的個人履歷,詳列多年來拿了什麼獎,去過什麼地方體驗、實習。我請他說出自己的三個強項,他很快便羅列出來,可能讓他講三十個也可以。到了問他弱項,他卻好像要好辛苦地才想得出」,這次面試中,陳家亮與另一位教授分開評分,大家都不約而同給這個考生一個偏低的分數,最終也沒有取錄他。

因此,當家長崇尚贏在起跑線時,陳家亮卻笑言,要成為一個好醫生,「輸在起跑線」也許更着數。像他本人,幼稚園時已經常常被罰企,並不是教師眼中的好學生,他也不是出身於富有家庭、醫學世家,「我由細衰到大,經常要面對挫敗。當然不是說富家子弟一定會比人驕傲,但你覺得起步比人慢,就有努力提升的心,也較易去謙卑學習」。

出外增見聞 培養同理心

另一個栽培未來醫生的方法,就是盡量讓孩子多探索,「很多孩子在受保護的環境下長大,其實不妨多離開課室、家居,讓他們接觸民間疾苦,包括貧困、先天疾病,或者留意外地戰火等資訊」,不單為了增廣見聞,更關鍵是培養同理心,「病人和醫生不是對等的關係,醫生的知識、技術、地位的確較高,但如何運用這些優勢呢?就要先知道病人和家屬在憂心什麼,懂得跟他們溝通」。

他舉例說,早前有名兩度中風的病人,不太喜歡遵守醫生的指示,有時不肯服食通血管藥,直至他第三次中風,終於導致半身不遂要坐輪椅過活。「他問醫生:『是否我不聽話才中風?』你聽得出他心裏有鬱結,醫生卻回應他說:『是吖,現在你知道不應該不聽話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陳家亮解釋,病人本來已深感後悔,這句話更可能令他記一輩子。「換轉是我,我會說:『不要再追究原因了,每次中風都有好多成因。這次的創傷很大,但我們向前望,現在要做的是避免併發症。』」

正面而客觀的回應,不是一朝一夕練成,陳家亮笑着憶述,自己從前也常常說錯話,「有糖尿病人覆診,血糖指數比較高,我跟他說:『你的血簡直是糖水,是否不要命了?』」當年想「靠嚇」來令病人聽話,現在回想,哪個病人不想自己身體健康?「不如了解他的難處、可以如何幫助他。」

要助學生學做人,陳家亮主張雙管齊下,既要身教,也有課程配合。自2013年上任院長一職後,陳家亮大力推動師徒制,由早上醫生巡房、午飯直至收工,都帶着兩三個學生,「一山還有一山高,學生見到醫生技術高,卻是個謙謙君子,自然學懂謙卑」。而2015年起,生命倫理課程亦變成中大醫學院必修科,學生上足6年,堂上會播放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答,之後學生要分析哪些話說得好,哪些無心的說話,可能會傷害到病人,從中學習同理心。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小T的選擇

【明報專訊】DSE成績出來之後,我們一家都知道小T能夠入讀他心儀的大學及學科機會不是渺茫,是無望。但究竟何去何從,我知兒子心煩又忐忑。不斷追問他心中究竟有何盤算,他除了表示不願到外國升學之外,其他的問來問去,他都說不出個究竟。

少男心事雖然難知,但怎樣難都難不到我這個知子莫若母,一直陪伴他成長的辣媽。

其實從他答非所問,我已經知道他是為了我。他問家姐是不是還有兩年才畢業,兩個人出國讀書的費用;問新工作的適應及狀况,又問兩個老男人的身體狀况,裏外上下大小事務全部靠我獨力支撐支持,問我如何應付照顧得了。見他如此生性懂事,無論幾艱苦,一切都值得!

兒子心事我知,我的心事他卻未知。我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頑強,是我視保護照顧子女及高堂為己任,不敢不能鬆懈。

我之所以如此努力拼搏奮鬥,甘願承受不能承受的種種委屈,我低頭,是為了他們有不低頭的本錢。我可以二話不說吞下本來吞不下的氣和淚,以我的不能忠於自己,來換他們忠於自己,做自己的自由。

尊重屬於孩子的人生

大小T在小時候,我答應過會不惜一切令他倆幸福快樂,如今他倆分別22及17歲了,雖然始終入世未深,在人情世故上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要知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凡事必有代價,都先付出才能有收穫,坦然接受快樂和幸福的不必然才是人生。他們的人生只屬於他們自己,並不屬於任何人包括我,我沒有權利規劃規限。

無條件支持孩子選擇

到今日,我這個母親能為他倆做的已不多,只能擔當輔導指引的角色,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選擇的自由,以及無條件無限量的支持。小T天資聰明,絕對是個可以讀好書的材料,可惜,在一切只看考試成績的香港教育制度下,實在難以發揮所長。小T心高氣傲,心浮氣躁我亦知,家姐好歹讀的是梨花女子大學,他不希望被家姐比下去。只要他有決心有奮鬥心,我絕對相信他有能力急起直追,為自己爭氣。

講起來,我有能醫不自醫之嘆,曾替無數那麼多學生做輔導,對着自己的兒子,反而綁手綁腳顧慮太多。題外話,不是我誇口,我的一班Mentee個個出色,頭頂一片天,各自在他們的領域範疇做出成績,我為他們每一個人感到驕傲。

思來想去,經過一番討論之後,讀英國大學的foundation course最適合,天從人願,遇到有從事海外教育工作的朋友,原來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可以留在香港修讀,再按分數成績升讀英國及其他海外大學,我們一家都喜出望外,我亦總算可以喘一口氣。

能夠為他做的我都做了,只看小T是否說到做到,在未來一年發憤努力為爭取得到入讀最心儀學府的入場券。我們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滑板發燒友 自研電動設計 陸上「衝浪」

馬頌棋(郭慶輝攝)
馬頌棋(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提出六大範疇建設智慧城市,以提升香港競爭力。在香港科學園有一間創科公司設計電動滑板車,期望為大眾節省交通時間及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配合智慧城市的概念。創製這款滑板車的馬頌棋本身是滑板愛好者,因為有機會到科學園上班,就被科學園的培訓計劃吸引,令他可以圓夢。

酷飛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馬頌棋熱愛滑浪與陸上滑板,但他認為市面上沒有一種滑板車適合他。長大後馬頌棋從外地回流香港,在香港科學園上班,因此接觸到由香港科學園舉辦的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Tech),萌生了設計電動滑板車的概念,「我想設計出一部非常有型又好玩的滑板車給自己玩」。在2013年,他創立了酷飛發展有限公司,花了兩年時間成功研發了第一部電動滑板車推出市場,命名為Surfwheel。

伙華納兄弟 推動漫人物版本

馬頌棋接受訪問時表示,Surfwheel除了可以讓用家在陸地上體驗衝浪和滑雪的玩樂趣味之外,同時亦具有代步的功能。Surfwheel產品系列分為Surfwheel R1及Surfwheel SU。在結構上,Surfwheel R1採用實木與鋁合金支架,配置8寸扁平輪胎、500W的摩打及鋰電池,而電池在儲電一個半小時後可連續使用1小時,適合作短程接駁的代步工具。Surfwheel R1為第一代,重15公斤,載重量限100公斤,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8公里。Surfwheel SU則為第二代,配備LED燈,重8公斤,載重量限80公斤,最高時速每小時15公里。公司去年跟美國電影公司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合作,Surfwheel SU將會設計「蝙蝠俠」、「神奇女俠」和「超人」等華納旗下動漫人物版本。

Surfwheel無論在城市還是郊區的路面都可以使用,亦適合在硬地及草地上前行。Surfwheel最重要的技術研發之一,便是能透過單一滑輪及滑板之間的緩衝平衡及向前,並模擬衝浪所需的平衡效果。其內置自動平衡系統和壓力傳感器,可以使用家透過站在滑板上協調肢體,便能控制方向和速度。初學者只要能掌握平衡能力,便可靈活控制。用家亦都可連接手機的應用程式,調整Surfwheel的難度模式和速度,同時提供路程和電量等資料。

boss_2017-08-21_a2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在路面(包括行人及行車道)使用未獲登記及領牌的電動滑板屬違法,馬頌棋在分享時透露,由開售至今,在香港只售出約3至5部,所以公司比起香港會更著眼於國際市場,特別是歐洲、澳洲和美國。他指出,公司的外國顧客年齡層廣泛,除了年輕人會將電動滑板成潮流產品外,外國人更會視運動為一種生活風格,因此受到不同年齡層的喜愛;相反在香港只受到小朋友和年輕人青睞。

望進駐大型連鎖店 增銷售渠道

馬頌棋指,公司共有8名員工負責產品研發,分別來自本地、中國、瑞典。馬頌棋在公司負責研發產品,而行政及銷售的工作則由公司另一名創辦人兼投資者廖永通負責。現時的客戶可以透過公司的官網銷售產品,他希望公司的產品可以進駐大型連鎖店,或者網上商店,例如Best Price,使更多人透過不同渠道認識他們公司的產品,而且能增加銷售渠道提升營業額。他同時希望可以擴大公司的規模,人手或增至20至30人。

現時一部電動滑板車售價約3000元,馬頌棋透露,公司由成立至今已經售出逾1000台,預計今年合共可售出1萬台。而開發一部電動滑板車需要200萬至300萬元,公司由成立至今共投入了400萬至500萬元在產品開發上,成公司最大的開支,但開發完成後,往後的開支都是員工的薪金,每年都可以維持到收支平衡。

少坐汽車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酷飛是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創業培育計劃」成員之一,政府亦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建議香港科學園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設立智慧生活體驗社區,以支援和試行應用各項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在科學園內有超過100間科技公司正在進行與智慧城市技術相關的研究項目。而Surfwheel則配合智慧城市發展的創新發明,能為大眾節省交通時間及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打造健康生活模式,令城市更低碳宜居。

■馬頌棋小檔案
‧飛利浦任產品經理逾4年
‧2013年在科學園創立酷飛發展有限公司

明報記者 徐愷婷

港機工程今年將聘逾500人

港機工程今年將聘逾500人

【明報專訊】港機工程(0044)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公司計劃今年聘請260名飛機工程人員,此外亦會聘請200至300名不同領域員工,包括後勤人員等。港機昨日收報53.95元,下跌2%。

飛機維修人員需求大

鄧健榮表示,港機會通過不同渠道進行招聘,例如招收DSE或大學畢業生,截至7月公司已聘請逾100人,相信年末可達招聘目標。他引述早前市場調查,稱全球飛機維修人員需求殷切,預計至2035年全球相關崗位須68萬人,公司會繼續投入更多資源培訓人才。

2017年8月16日

麥明詩媽媽、貴花田教路 創造良好英語學習環境

麥何小娟(中)以遊戲、閱讀,以及生活化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令麥明山(右)、麥明詩(左)兩兄妹學得輕鬆又開心。(資料圖片)
麥何小娟(中)以遊戲、閱讀,以及生活化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英文能力,令麥明山(右)、麥明詩(左)兩兄妹學得輕鬆又開心。(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如果孩子從小對英文感興趣,絕對有助奠定基礎。所以不少家長都致力製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十優港姐麥明詩(Louisa)媽媽麥何小娟、港台DJ貴花田,都是成功例子。

麥太:一邊逛街一邊認字

麥太是資深職業治療師(兒科),去年在著作《我的女兒麥明詩——一張白紙到10優的培育經歷》分享育兒心得,今次她大談如何培育語言能力。雖然Louisa和哥哥麥明山都曾在澳洲生活,但對學英文幫助則不大,「哥哥6歲前在澳洲,但當地不太注重幼兒串字,Louisa更是2歲半回港,英文讀寫基本上由零開始學」。

麥太憶述,Louisa小時候認字不算叻,「她到了高班都覺得『葡萄』(Grapes)這個字好難記,所以當時我不太覺得她英文能力高」。她便用遊戲去提升子女的英語,例如棋類遊戲裏有英文指示,便跟他們一邊玩一邊學。升上小學後,麥太多讓子女讀英文書,「選書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符合小朋友的程度,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為了提升語言能力而選艱深的書」。同時要留意孩子的喜好,「Louisa喜歡看以一群女生做主角,以及有探險元素的圖書。每個小朋友興趣不同,找到後可以作為切入點,推動孩子多閱讀」。

演講、唱歌中輕鬆學習

除了讀寫外,麥太也刻意製造聽、講機會,包括鼓勵Louisa參加朗誦比賽,甚至廣邀小朋友到訪,在家中大搞才藝表演,孩子可用中英文演講、唱歌等,過程輕鬆愉快。不過,她甚少在家中講英文,「我的口音始終不太正宗,帶有中文口音,我寧願多善用媒體,看電視時會提議他們看英文節目」。

麥太認為,一般學校傳授英文的方式較傳統,「串字、記文法等當然可取,但家長可補其不足,循其他方向入手」。她教英文十分生活化,每逢周末都帶孩子出外,街道、商場都充滿學英文的機會,「路牌有英文街道名、左右等方向。超級市場的產品標籤、餐廳的菜單,很多時都中英對照。一邊逛街一邊認字,就不覺得有學習壓力」。

◆貴花田:家中電視只播英語卡通

貴花田(右)在諾諾(右)和穎穎(中)年幼時,已重點培育他們的英文,兩兄妹英文科成績也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貴花田(右)在諾諾(右)和穎穎(中)年幼時,已重點培育他們的英文,兩兄妹英文科成績也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港台DJ貴花田在節目中「大癲大肺」,其實她心思縝密,孩子尚幼時已盤算好怎樣把他們栽培成才。如今長子諾諾和次女穎穎,已分別15歲和13歲,均順利升上英文中學伊利沙伯中學,總算沒有枉費她的心機,「我和丈夫的英文程度都不高,一直很希望子女能學好英文。經過多年浸淫,現在兩人確實很喜歡英語,不論聽、說、讀、寫都掌握得不錯」。

以她的經驗,孩子學語言是由「聽」開始,「記得諾諾當年只得2歲,某個晚上,他邊看邊聽着《超級無敵掌門人》不斷重複經典對白『辣辣壽司邊個食……』,不消一會兒,他竟然可以模仿着說出來。那刻,我才驚覺電視的威力這麼大,從此,家中的電視機就只播英語卡通了!」

對於尚未入學的小朋友,貴花田建議父母製造多些英語語境,「不是說要極端到No Cantonese,像我,因為家中有菲律賓女傭,所以他們年幼時,我會在家刻意說多一點英語,因為他們實在有需要學習英語詞彙,跟女傭溝通。亦慶幸我家女傭很愛惜這對小兄妹,每天都一起朗讀英文圖書,令他們會話和閱讀能力進步不少」。

讀喜愛書籍有助寫作

當諾諾和穎穎適齡入學,貴花田和丈夫有了共識,認為一定要選一間由外籍老師任教的學校,結果,兩兄妹入讀了著名的約克幼稚園,「他們K3已經學會Phonics和國際音標,對升小很有幫助」。其後更考上「爭崩頭」、有「平民化國際學校」之稱的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就讀。

由於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有優秀的英語語境,貴花田不擔心子女的聽、說問題,便把重點放在閱讀和寫作上,「我不會指定他們要看什麼英文書,而是他們按喜好選擇。多看書,寫作自然好,他們常仿效故事書,在作文時描寫一些古靈精怪的情節,文章水準便會有提升」。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資料圖片

辣媽CEO:我的為母之道

【明報專訊】大聲疾呼斥責怪獸家長種種惡行,我從不口軟手軟。今日看書為自己增益長知識之時,細心一想,怪獸之所以成為怪獸,可能出於無知,亦有可能物以類聚,身邊全是怪獸,他們沒有參考對象。今次決定不批判批評,希望或多或少有點參考價值。

我教育一對子女的方法,大小T的禮貌教養及成長,備受誇獎讚賞,一直以來都有朋友家長讀者問我究竟用什麼方法,望我指點分享一下心得。

說來慚愧,大家實在過獎過賞,我是見招拆招,摸着石頭過河,根本沒有心法,不過始終有22年當媽媽的經驗,從錯誤中、失敗中、沮喪中日積月累的心得,確實有多少。

每個孩子雖然生來就是獨特的,性格能力各有不同,但講到管教培育之道,不外乎以下幾項,不能矯枉過正,不可尊卑不分,不應放任縱容,不該操控掣肘。

我講過無數咁多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學習模仿對象,要管教孩子,父母就要先管教好自己。教育子女,不能講一套做一套,口裏說不能做的、不能講的,父母自己卻日日做時時講,徹底摧毁破壞父母子女之間的誠信及尊重。

管教孩子 先管教自己

講起來其實要多謝我阿媽,做了最佳反面教材的示範。我根本無從知道教育大小T方針,究竟如何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只知道我當日吃過的、受過的、捱過的種種苦頭屈辱,我絕對不會加諸子女身上。雖然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但最少肯定什麼是錯,所以和我阿媽教我的方法對着幹準沒錯,這才有今日的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跟她教育子女最大的分歧,是賞罰。是非黑白標準的清楚分明,不講強權講道理,不以施予的身分去壓迫箝制子女,對子女自主權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極度痛恨,至今仍然忘不了被掌摑體罰的羞辱,所以發誓自己絕不會對子女動手動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小至食物的選擇,大至人生的目標,絕不把自己的喜愛意願凌駕然後綁架,包括思想行為,強迫子女就範。要做得到的話,父母先要放下的是最無謂的尊嚴及面子,聖人都會有錯,何况父母我們都是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此一時彼一時,在一個以光速運行的時代,做父母的一樣要與時並進,怎可能死守昔日的迷信,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之類,在互聯網發達追求創新創意講求速度的今日,根本不合時宜,子女怎可能聽得入耳?要講手機遊戲的普及發達是一個專門的行業,連電子遊戲競技都是一種職業專長的時候,職業五花八門,父母依然不肯相信條條大道通羅馬?子女只得讀書、讀大學成為專業人士醫生律師的一條所謂成功路?

直至這一刻,小T的下一步究竟如何,還是未知之數,但我堅守原則,放手讓他尋覓自己的前路。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