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社工」伍方惠敏及莫婉芝,前者善用藝術、運動等媒介,為安老服務注入活力、動力,更帶領院舍院友進行「快閃」街頭表演;後者服務更生人士,從建立互信、改變,到重啟人生的旅程,需要加倍的耐心等待和堅守初衷……社會問題愈趨複雜,社工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再單一,而是要用心為服務使用者提供適切服務的同時,更要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
老有所為 走出院舍連繫社區
“院舍服務不一定是安安靜靜的,長者的晚年生活一樣可以豐富多姿,他們對外界事物很感興趣,社區參與對他們很重要。只要用心探索,配合較創新、有趣的手法,同樣可展現他們的活力、富創意的一面。”——「第二十七屆優秀社工選舉」「優秀社工」獎項得主伍方惠敏 (Helen)
學歷:社會工作本科課程
入行:逾 30 年。本任職復康服務,服務對象是失明人士,及後移居加拿大,在國際失明人士機構服務。多年前回流香港,一直任職東華三院 25 年,從事安老服務。
現職: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合中心高級主任
工作目標:行公義,好憐憫,要對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保持敏感度,做好同行者的角色。
誰說住老人院一定很苦悶?學油畫已 10 多年的 Helen,把個人興趣及專長融入服務中,2012 年推行水彩畫,「當時安老院舍較多是填色活動,鮮有用繪畫形式。要引導長者參加,家人的支持、對長者多加讚賞等不可少。」漸漸由開始時的「畀面」主任派對,到後來「貼堂」的榮耀感,令更多院友樂意參加,現時作品已超過 700 幅。
融入藝術、運動手法 畫展、「快閃」 生命見色彩
「繪畫不僅能讓長者發揮創意和潛能,也是很好的訓練工具,如砂紙畫可作為認知障礙症院友的多感官刺激活動,有助訓練其觸覺。」她猶記得,曾為鼓勵一名認知障礙症婆婆繪畫,以食物為主題,讓她繪畫後品嘗最愛的荔枝美食。
她還把藝術手法與生死教育連繫,如為過身的院友開追思會,邀請院友家人一起參與,分享院友在生時的點滴,並把其畫作送給其家人作為紀念。
為了打破一般人對安老院舍長者的負面看法,Helen 帶領院友走進社區舉行公開畫展和出版畫冊等,畫展期間更讓院友透過介紹個人畫作,與市民進行互動。
藝術活動以外,她還在院舍內推行「易筋捧」運動,甚至帶領院友到海洋公園門外、尖沙嘴碼頭進行「快閃」運動街頭表演。「長者能夠與年輕人看齊,更獲市民的肯定,是展示長者活力的一面呢!我們還計劃開格仔舖、參加市集,推廣院友的手工藝作品呢!」
院舍重建 考驗團隊、院友、家關係
投身業界多年,Helen 分享最難忘的是院舍重建計劃,為了完成無縫接軌搬遷,早於一年前已成立籌備搬遷工作的團隊,過程中需與所有院友及其家人不斷的溝通和調解,以取得共識,還要同事上下的協作,確保院友在遷往柴灣一安老院暫住的數年間,服用藥物要正確、維持原有的覆診日期等……「任務雖艱辛,但卻是難得的考驗,因有關經驗已成為2016年遷回現時新院的借鏡。」
做社工一做 30年?Helen:社工是一門很有趣、千變萬化的行業,如社企、官商民合作等新模式的推行,所面對的人與事已不能跟以往同日而語,故新一代社工更要具備彈性、創新的思維,多嘗試及體驗或會有意想不到收穫。
小改變大意義 協助更生者迎難而上
“沒有一個更生人士想再坐監及吸毒,戒掉身癮、心癮是很長遠之事,服務使用者重複再犯都好痛苦,小小的轉變對他們已非易事……要與他們建立關係,需要真誠的關心及共同感。”——「第二十七屆優秀社工選舉」「優秀社工」獎項得主莫婉芝 (Amy)
學歷:社會工作本科課程→心理學學士後文憑課程→正修讀社會科學碩士 (犯罪學) 課程
入行:約 13 年。一直任職香港善導會,從事更生人士服務。
現職:香港善導會督導主任
工作目標:一人之力很有限,期望能感染前線同事一起肩守崗位,傳承信念、目標。
過去數年,香港每年有 7,000 至 8,000 名在囚人士獲釋。10 多年來 Amy 一直與更生人士、吸毒者並肩而行,深明要建立關係不容易:「他們不容易相信別人,過往與人的關係建立於利益上;又或是隱瞞一些事,以保護自己及家人。他們對人很敏感,如錯過他們的來電、WhatsApp 顯示已讀卻不回,或會令他們『諗多咗』。」惟有靠關心,與他們一同經歷生命起伏,家訪、覆診、一起參與活動,建立共同感。
她分享當年初出茅廬時曾跟進一個曾走私、開賭檔和製毒的社團「大佬」個案,在她鍥而不捨的關心及輔導下,「大佬」洗心革面戒毒成功,現時更成為朋輩支援員,他的改變,正是實踐了社工「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精神。
從前線到督導崗位 發揮感染力
數年前 Amy 從前線的個案工作員,負責處理80個個案,獲晉升至中心督導主任,現時以督導員工的工作為主,包括前線的 10 名社工、朋輩支援員、義工、程序工作員等,還要負責 10 個個案。
「做前線工作,與服務使用者的關係是雙向的,能成功令他們作出轉變,是直接的感動;從事督導工作,則能發揮個人的感染力、影響力,兩個崗位獲得的工作滿足感不盡相同。」
冀社會接納更生人士
Amy 不諱言,要令社會大眾消除對更生人士的負面標籤不容易,她先從感染身邊人着手。「透過分享工作經歷,服務使用者的轉變及回饋、機構的服務,希望能為他們帶來不同的看法。」
她現正修讀「社會科學碩士 (犯罪學)」課程,期望能從不同角度了解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和行為狀况,以應用於工作上,令服務更全面、多元化。另她希望能走進社區,為服務尋找更多可合作的空間。
做社工一做 13 年?Amy:工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同的衝擊,包括:家人、服務使用者、自身的懷疑,最重要是勿忘初衷,學懂調整自己的心態,很多事情也可以得到解決。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