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說創業初期辛苦,公司利潤遠不及過往工作的薪金,但捱過艱難時期後很快便達至收支平衡。(林若勤攝)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不止影響學生上學日程,也打亂了準備共諧連理新人的婚禮安排。「限聚令」下新人們避免出外,酒店亦為免增加傳播風險,暫停招待客人到場地察看。為令顧客可安坐家中了解展覽或婚宴場地,網上平台「Bespoke Wedding婚享會」利用虛擬實境技術(VR),為提供婚宴場地的合作伙伴安排VR影像拍攝及宣傳服務,讓新人能夠攜手跨越籌備婚宴的難關。
各行各業受疫情影響步入寒冬,以網絡作業務平台的「Bespoke Wedding 婚享會」生意卻比之前理想,總瀏覽量急升。Peter說人人長留家中,正準備籌備婚禮的新人由過往以「雙腳」行結婚展覽,到用「手指」走遍各個婚禮資訊網站,增加了平台的瀏覽量。他表示,公司業務着重業務推廣,但疫情肆虐使合作伙伴經營困難,所以這段時間公司資源重心投放於VR影像拍攝上,讓計劃參加展覽、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或合作公司能善用科技察看場地。
Peter說,每次VR拍攝服務需準備約半個月,包括場地勘察、整理場地佈置等。(受訪者提供)
「婚享會」平台為提供婚宴場地的合作伙伴安排VR影像拍攝及宣傳服務,Peter先安排員工在拍攝前先到場地堪察,檢視場地佈置、燈光等,再請合作伙伴整理場地,才邀請拍攝團隊利用紅外線攝影機作定觀拍攝,為顧客提供具互動兼真實感的體驗。他早前為某個婚宴場地完成VR全景拍攝並宣傳後,一周內有逾50對新人登記表示希望了解場地。在接觸VR科技前,Peter曾參考不少外國研發的科技,但發覺不少技術只能涵蓋小型場地如家居設計等,所以尋覓了半年,才能找到現時適合拍攝大型展覽的VR技術。為了令日後的客人能事前掌握場地資訊,他表示平台會持續VR拍攝服務。
為了讓客戶有仿如置身於場地的感覺,即使每次VR拍攝過程費時,Peter樂意提供有關服務。
Peter表示現時婚禮的回禮禮物變化多端,除了常見的糖果、曲奇,還有自行調配的香水。
棄高薪厚職 小本創業一腳踢
Peter創業前曾投身酒店業、信用卡公司等,他笑言自己已做遍想擔任的職位,因此8年前毅然摒棄高薪厚職自行創業,設立婚禮資訊及評語平台。建立平台源於Peter自己籌備婚禮的經歷,當時他發現網絡上少有讓顧客發表評語的平台,部分平台更只以直銷推廣為主,亦有平台充滿「打手」,令新人得不到全面的婚禮資訊,繼而令他萌生念頭創辦港澳一站式網上婚禮資訊及評語交流平台「婚享會」,希望為新人提供真實評價。平台以給予顧客真實用戶體驗評語作招徠,會核實評價者身分、要求提供付款單據等證明評價的真實性;同時提供婚宴場地、婚紗攝影、化妝、場地佈置、囍帖印刷、婚禮評語等的最新資訊。
除了婚宴場地,婚享會資訊平台提供如攝影、選購飾物等不同相關服務的資訊予新人揀選。
起初親朋好友不太支持Peter的創業決定,甚至拋下冷言冷語,「大多(朋友)都向我潑冷水,直斥生意無可能成功,因市場競爭大,更嘲諷看我能捱多久。」朋友反應無疑令他感失望,但他亦將潑來的冷水化為動力。創業初期資金不多,他「一腳踢」兼顧產品研發、推銷業務、客戶服務等不同崗位。幸得伴侶默默支持,由半職幫忙到全職加入打理公司事務,平台才能堅持營運至今。
與太太合作 相扶持學妥協
雖說獲太太全力支持發展事業,但面對工作時的現實考慮,兩夫妻還是會發生爭執。Peter提起一次聘請員工的經驗,太太執意聘用應屆畢業生,認為他們不會隨便轉工,較為穩定;他卻希望聘請有經驗的應徵者,認為他們工作會較快上手。Peter先跟隨太太意見、之後再按自己想法聘請員工,結果屢屢碰釘,職場新鮮人因欠缺經驗而做得一團糟,經驗豐富者則對數碼平台認知不足。最後他們決定互相調整聘用條件,在雙方達成共識下才作決定。他笑指適時要放下「男人的尊嚴」,更指學習與伴侶在工作上磨合比學做生意更難。
除了與太太合作,收到顧客致謝信息的一刻亦令Peter感到難忘,「對我們而言,每個感謝信息都是一份鼓勵,很開心原來有人會留意到,一個評價背後,有一整班團隊在付出。」他亦替每對能以自己想法而設計婚禮的新人感到高興。然而,做生意有喜亦有悲,甚至是驚。Peter透露,曾有客人於平台對合作伙伴留下負面評價,合作公司嘗試出價十萬元,要求將評語下架;又試過有公司屢次致電騷擾他們,甚至發律師信要脅平台刪除負面評語,他最後基於尊重客人的體驗評價而一一拒絕,並解釋公司的理念為提供真實體驗評語,望合作客戶理解和尊重。
Sam(左)和Fish(中)中學時已到「Bespoke Wedding婚享會」當實習生,現就讀大學二年級,繼續做兼職。Peter感激二人仍願意留在公司幫忙,形容他們是十分忠心且難得的年輕人。
學做team player 「不能一人打勝仗」
「Bespoke Wedding婚享會」每年會跟其他創業機構合作,如平台曾與賽馬會浩觀青少年創業培訓計劃合作聘請中四及中五學生實習。Peter起初委派他們做展覽活動助理,處理如展覽登記、派發簡介、解答客人疑問等工作。他表示,時下年輕人較少接觸陌生人的經驗,特意安排他們擔起服務他人的角色,從中訓練他們的溝通技巧、待人接物之道等。後來Peter陸續給實習生安排文字、校對稿件等工作,希望他們發掘對不同工作範疇的興趣。
身為建立初創公司的過來人,Peter十分鼓勵年輕人創業,但提醒有意創業者必須具備清晰且成熟的思路,「不要以為一定有人幫助自己,創業路上向來孤單。即使自己是老闆,亦要有心理準備要『落手落腳』完成所有事情」。他認為年輕人可多累積工作經驗才計劃創業,以他聘請的員工所見,部分年輕人想法有欠遠見,動輒便辭去工作,無法建立人脈,更難以累積職場經驗。他表示,學習成為「team player」很重要,「無人能一人打勝仗,永遠只有一個團隊才能贏」。無論創業還是當「打工仔」,宜持開放學習心態,花時間了解工作,嘗試了解個人興趣及優缺點。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93期]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