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兒子屢奪國際獎 母親:不做虎媽 孕育天才小畫家靠放手

Stephanie喜歡透過Vinci親筆畫的畫作來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一談到繪畫,兩母子便有無窮無盡的話題。(圖﹕馮凱鍵)
Stephanie喜歡透過Vinci親筆畫的畫作來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一談到繪畫,兩母子便有無窮無盡的話題。(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不少「進取型」的家長,給子女學彈琴,便想他們擁有莫扎特的成就;給孩子學繪畫,就以為可塑造第二位畢加索。完全沒可能嗎?又不能這樣武斷。像資深繪畫導師葉麗雅(Stephanie),便成功把自己的兒子孕育成天才小畫家。

今年只得7歲的陳永治(Vinci),在過去四年,已先後奪得四項全球金獎、一個全球亞軍、三項藝術評審大獎及兩項傑出作品獎等。Vinci之所以有如此佳績,除天分外,更重要是他沒有一位「虎媽」!「欲速則不達」是Stephanie的育兒宗旨,她寄語天下父母,愈放手,反而愈得到更多驚喜。

Vinci是兒童畫壇頒獎台的常客,媽媽手持出自他手筆的《追逐星星的孩子》。該作品使他在「聯合國太空周國際兒童及青少年繪畫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最高殊榮,並獲評審團激讚他是「天才小畫家」。(圖﹕馮凱鍵)
Vinci是兒童畫壇頒獎台的常客,媽媽手持出自他手筆的《追逐星星的孩子》。該作品使他在「聯合國太空周國際兒童及青少年繪畫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最高殊榮,並獲評審團激讚他是「天才小畫家」。(圖﹕馮凱鍵)

在Stephanie眼中,兒子確實有少許繪畫天分,但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小朋友作畫,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眼界和創意,「Vinci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小朋友,他覺得這個世界很漂亮、很有趣。他很喜歡看書,基本上,他吃早餐、午飯和睡覺前,都會看書。於是,我們家中便放了一個大書櫃,給Vinci做小型圖書館,擺滿他心愛的圖書,尤其是有關動物、科學題材的書籍。」

藝術無對錯 孩童作畫看創意

各地的博物館都留下兩母子的足迹,圖為他們早前參觀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圖﹕馮凱鍵)
各地的博物館都留下兩母子的足迹,圖為他們早前參觀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圖﹕馮凱鍵)

她笑言,一家人去旅行,有兩個景點必定要去的,一是動物園,二是博物館,「兩個地方都是Vinci至愛,或許就是這樣,造就出他的靈感和創意來。有次他坐一部透明升降機,竟幻想到自己身在水族館,眼前看到的東西,便是魚,真可笑!」

兒子兩歲半起正式跟她學繪畫,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年幼時多做一些觸摸性的作品,例如印畫、剪貼等;進入小學階段,便開始接觸混合媒體,包括水彩、塑膠彩、油畫顏料、木顏色、乾粉彩、麥克筆、鋼筆、針筆等。

Stephanie說﹕「我主張教混合媒體,是希望學生什麼物料也涉獵到,因為從不同物料之中,也探索到他們的強弱處,我期望學生的畫作有創意、有自己的看法。」她強調,藝術並非數學,沒有絕對的答案,可給予小朋友更多想像空間。

這幅天馬行空的「自畫像」,令Vinci勇奪日本的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圖﹕馮凱鍵)
這幅天馬行空的「自畫像」,令Vinci勇奪日本的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圖﹕馮凱鍵)

最怕家長只彈不讚

Vinci早前應MCP新都城中心邀請擔當小導師,與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病患兒童齊心合力以手掌作畫。(圖﹕馮凱鍵)
Vinci早前應MCP新都城中心邀請擔當小導師,與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病患兒童齊心合力以手掌作畫。(圖﹕馮凱鍵)

作為導師,她笑言最怕遇上兩類家長,一是給予太多意見,二是「有彈無讚」,「我試過叫學生自由選擇畫一種動物,有小朋友想畫一隻豬,但媽媽卻認為豬太簡單,硬要他畫一條龍;亦有學生歡天喜地拿着作品給家長看,家長劈頭第一句便說『嘩,很核突』,當作品質素高時,家長又不相信是出自孩子的手筆,這些言談舉動,只會令孩子感到挫敗,失去信心」。

相反,Vinci便幸福得多,只要符合題目,Stephanie都會放手由他喜歡畫什麼便畫什麼。像一幅題為《自畫像》的畫,Vinci便在畫紙上畫滿喜歡的動物、昆蟲,他說﹕「我除了畫自己,也畫了最喜歡的八爪魚、猴子、小鳥、蝴蝶和很多花朵陪伴着我。」誰想到這幅天馬行空的作品,最後竟在日本第七屆中村凱斯哈林美術館國際兒童繪畫大賽中榮獲「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呢!

對Stephanie母子來說,獎項不過是錦上添花,反而藉着繪畫,更能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畢竟Vinci年紀尚小,很多時未必能好好表達所思所想,但一本畫簿、一盒顏色筆,可以讓我了解他更加多,以及增進話題,他亦可以抒發情緒」。

Stephanie(左)擔任繪畫導師近二十年,她認為藝術無分錯對,家長應放手給予孩子更多想像空間。(圖﹕馮凱鍵)
Stephanie(左)擔任繪畫導師近二十年,她認為藝術無分錯對,家長應放手給予孩子更多想像空間。(圖﹕馮凱鍵)

文﹕沈雅詩
圖﹕馮凱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