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新聞王子伍家謙:一生離不開體育

伍家謙

「家謙,交畀你講體育!」過去在晚間新聞報道中,觀眾不時聽到這句說話,不過自無綫電視新聞部前體育組首席記者伍家謙在2014年尾離職後,觀眾已難再透過熒光幕看到西裝筆挺、有「體育新聞王子」之稱的他報道體育新聞。他坦言未來「一生也離不開體育」,辭任記者,全因想在體育場外多看一點。

伍家謙站在鏡頭前報道體壇新聞逾11年,連同大學時兼職、實習的時間,擔任體育記者足有14年。他採訪過兩屆奧運,多次大型比賽如世界盃、全運會、亞運會,以及無數次NBA、英超、溫布頓等賽事,他笑言「欄王」劉翔也在他面前倒下兩次(北京和倫敦奧運)。體育記者的工作,成為他成長的重要部分,但他認為是時候接受其他挑戰,所以在採訪巴西世界盃後決定辭職。

「輕率」入行 一做逾10年

回想當初入讀新聞系和入行,伍家謙自言「頗為輕率」。伍家謙小時候頑皮又多嘴,曾被教師問:「伍家謙,你只會說話,將來『用把口搵食』嗎?」面對大學選科一度迷惘,他未如其他同學早有明確目標,放榜後接過成績單,用「剔除法」篩走不喜歡的課程,最後剩下的是新聞系,便順理成章報讀。大學時他在《新報》當兼職體育記者,又試過在亞洲電視實習,他笑言自己是「死腦筋」,畢業後認定要繼續擔任體育記者,隨即加入無綫電視新聞部。

港足東亞奪金「吐氣揚眉」 印象最深刻

「我常跟人說,最深刻的(採訪)是2009年東亞運香港足球隊贏日本隊,奪得金牌。」伍家謙多年來認識不少本地球員,球員和他算是共同成長,甚至有看着他們出身的感覺。港隊表現常被外界看淡,伍家謙見他們逐步晉級,在政府資源不足下成功奪魁,令他同有「吐氣揚眉」的感覺。他認為,體育吸引之處在於這種凝聚力和感染力,甚至能讓人增強對國家或地區的身分認同感;體育新聞更因為時刻見證歷史「發生」的一刻,別具意義。

獨家訪劉翔 「辛酸也值得」

而印象深刻但又讓伍家謙頭痛不已的受訪者,就是劉翔。他指劉翔成名後,幾乎每次都要在運動場內外與近百中外傳媒「肉搏」,才獲得採訪機會。他尤其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劉翔再次腳傷,多個中外媒體在倫敦威靈頓醫院門外等候回應,但他遲遲未出現。不少傳媒放棄採訪,只剩伍家謙和另一家本地傳媒堅持守候,最終他們獲得獨家訪問的機會,「連外國傳媒也不能做到(採訪),但我們可以,一切辛酸都是值得」。

對不少人來說,體育新聞與世界大賽畫上等號,但伍家謙認為,運動員背後所受的辛酸及訓練過程,同樣值得社會關注。不過隨着無綫六點半新聞報道取消體育新聞環節,他明白到電視新聞時間始終有限制,開始思考如何讓大眾隨時關注體壇新聞。

「你們上次用心觀看電視新聞報道是多久之前的事?而上次打開手機,瀏覽社交網絡、觀看片段又是多久之前?」伍家謙留意到網絡發展的趨勢,他認為社交網絡興起,令體育新聞和資訊變得更全面、更具體。現在他有參與網上平台的體壇報道,如以主播身分報道東方足球隊賽事、追訪拳壇「神奇小子」曹星如練習情况、台灣籃球學界比賽等。

跳出公仔箱行前一步 發掘更多可能

伍家謙離開電視台後似乎仍離不開運動,不時與朋友組隊參加籃球比賽,他更說「自己一生都離不開體育」。當體育記者成為他一生難忘的經歷,其恩師、已故無綫電視新聞部前資深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更深深影響其工作態度、做人處世之道,甚至「打呔」方法。伍晃榮曾對伍家謙說:「除非在無可奈何下,否則應該比其他人行前多一步。只要一小步便足夠,因這一小步足以令你比其他人成功。」因此,他決定「行前少少」,離開記者崗位,看看自己除了報道體育新聞,還有什麼可能。

■伍家謙小檔案
無綫電視新聞部前體育組首席記者,2014年尾離職,現為自由工作者。加入傳媒工作十多年,自言深受已故無綫電視新聞部前資深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影響。離職後他嘗試不同界別的工作,如拍攝微電影、廣告等,更希望將當體育記者時的所見所聞結集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