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室內設計師廖奕權,25歲創業,33歲已屢獲殊榮,然而,他最喜歡的公共空間,不是什麼著名的公園,而只是自然流露的大自然,最喜歡的室內設計,也不是什麼流派,而是人性化的設計,有人味的空間,他最為人樂道的是為公屋做的室內設計得了大獎。只要聽他細說生活的故事,就能領略人味何來!12歲一個人去旅行,入大學前到壽司店學做壽司……生活獨立無束,充滿冒險精神,闖蕩的過程,遇上許多人和事,都為他的時空擦出跌宕的神奇火花。
廖奕權(Wesley)的生活充滿有趣而具啟發性的大小故事,他能遇上,多少也因為性格使然,獨立思考,主動追尋。好像23歲從澳洲回港,第一份工在日本設計公司,學到日本人嚴謹的處事規矩,第二份工的際遇,有些人會認為是噩夢,Wesley就認為是難能可貴。第一天上班老闆什麼也沒告訴他如何做,卻給了他一本日記本。他負責做藝術裝置(展覽),Wesley如今說來,仍為此而開懷﹕「那是老闆的一本日記薄,記下生活的故事,他組織了的東西,他對工作和生活的感受。」Wesley說,從那一刻開始,他學會了設計源自生活。
老闆並非誰人,正是建築師及藝術家林偉而(William)。事隔十年,人家問他人生啟蒙老師是誰,Wesley仍是想也不用想就答﹕William。
Wesley說﹕「他啟蒙了我的思維方法,路,是怎樣鋪排出來,他啟蒙了我,先有生活,有故事,才有設計。」
打了兩年工,小小年紀25歲,Wesley就跑去創業。你問是否富二代,這麼young就有資本有公司?偏偏相反,他小時候立志念建築,卻好事多磨,中學大學都要為留學費費煞思量,最後轉而念了工商管理,再考入美術學院,這些故事,娓娓道來,猶如翻開他個人的日記本。
12歲獨遊日本學會嚴謹
Wesley小時候家住美孚新邨,母親在附近一家地產公司工作,公司有一個設計部門。「那裏有張傳統正規的建築師繪圖台,這正是我對室內設計最早期的接觸。」
Wesley說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父母要上班,日間家裏只有祖母,從小到大,父母都要求我和兄長學會照顧自己,獨立思考和生活,鼓勵我們嘗試新事物。」Wesley和哥哥想學跆拳道和繪畫,雖然兩件事天南地北,但父母仍然無限支持。
Wesley說廖家上下有一句共通的人生格言,就是老生常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的家每年暑假例必去旅行。」Wesley小學畢業那年的暑假,不再跟父母去旅行,他決定要獨自去grad trip,地點是日本。那兩個月,他寄居於幾個不同的家庭,透過當地的產品和國人的生活,例如對於潔淨的堅持,感受到日本人處事的嚴謹,他們的生活都能體現出一份美感。這都深深影響着Wesley的設計態度。
邊讀大學邊掙錢圓設計夢
中二那年,Wesley想出國讀書。「不是不喜歡香港,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家庭,但我自小就很想離開香港,去看外面的世界。」於是他去做資料蒐集,主動寫信給英國的中學,找到學校、計算好學費和寄宿費後才告知父母。在英國讀了一年之後,因為擔心父母負擔太重,決定轉往澳洲。
Wesley說面對家人,他總是「報喜不報憂」。「我14歲在澳洲讀中學,Year 10開始,本來志願大學入讀建築系,但當年香港遇上SARS,我不想家人長年累月負擔昂貴學費,就打消念頭,大學選讀BBA(工商管理學士)。」
追尋設計師的夢沒有停下來,上大學後,一邊上BBA,一邊做part time,掙了錢,又跑去讀室內設計文憑﹕「BBA畢業後,我就去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學院面試,考入設計學碩士課程。」
一天花光創業資金
2009年,他拿着十萬港元積蓄,開創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記者問他,這是否很冒險?今天說來,他語帶微笑﹕「就是那一句『三十歲前創業,輸得起,輸了,一切可以重新來過』。那時沒想過什麼膽識,只是我太天真了,找了地方,交了租、上期和按金,買了電腦,我還堅持用正版軟件。原來十萬港元創業,一天就用光!!!」接着來的就是欠債、碌卡碌爆的日子。如何扛過去,箇中一樣充滿生活的故事,他說,父母和朋友都有幫忙,但最主要還是任何工作機會都不放過,日做夜做,甚至有段時候做到失眠。不僅扛過去,公司如今已相當有名氣,創業成功的原因,他說因為是﹕「遇到一些好客戶,他們喜歡我公司的設計,算是天時地利人和。」
好設計師不能是宅男
創業八年,Wesley拿獎不少,大小獎項說來如水蛇春長,但香港民間普遍最記得廖奕權,相信還是他的「公屋不只是公屋」作品,獲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2016金獎」、「香港之最」獎項。
他的得獎公屋設計,250平方呎的開放圖則足以容納兩間睡房,四人家庭,必要時還可伸展足夠容納多四位來探訪的親友留宿,儲存空間和私隱度都大大提升。他注重人性化,所以質感和顏色的組合盡量簡化和柔和,令狹小空間也平靜和舒適,他說﹕「靈感來自日本舊式家庭住宅的廉價裝修預算案。公屋家庭生活空間面對的困難有三個,一是窗有限,空氣流通不足,二是採自然光不夠,三是無私隱空間。很多人用布、衣櫃就算是間隔;我很欣賞找我設計的第一個公屋業主,願意改善自己的空間。」
「我不大喜歡誇張,或一時潮流和不耐看的東西;設計為人而存在,一個好的設計師,一定不可能是個宅男,旅行,到處走,若永遠在自己的地區,好極有限,我也愛逛上環及深水埗」。他還有一個堅持,就是不太崇尚高科技,在他的設計中,八至九成都不是智能家居﹕「人的生活,與人與物,都有互動,太智能化,不是好事,除非是大大幅的窗,我才會考慮智能開啟,若只是一幅小窗簾,早上用手去拉開,也是生活節奏的一部分。」
電影Bottle Shock講述一位法國酒商千里迢迢跑去美國,發現北加州用心釀酒的莊園。在現實世界,Wesley也愛自己去發現食材和紅酒,他愛自己開着車發現優秀的莊園,多於買名牌食物。當年到澳洲讀大學,因為英文程度好,他不用修第一年的基礎課程。那一年,他去了打工掙錢。「我看報紙找工作,其中一段是日本餐廳的招聘廣告,是一家傳統日本料理招請壽司學徒。小六的旅行令我對日本留下深刻印象,於是我去應徵並幸運地獲取錄。」雖然早已放下壽司師傅的工作,他對下廚深厚的熱愛卻沒有放下。
問他今天是否已捱過最艱難的日子?他說﹕「創業以來,就是有高高低低,我不能界定哪一次是最低最高,2015年也不很好,我本應cut人手,但我不願意,結果是把前幾年辛苦賺到的錢,全部填上。」然而,他仍然說學到很多,幽默的說﹕「偶遇許多有品德亦有品味的客戶支持,讓團隊茁壯;也偶遇一些無品德亦無品味的朋友及客戶,讓我們成長。」
香港的城市可貴地有黑鳶(麻鷹)在盤旋飛行,總是漂亮地在維港滑翔,主動出擊尋找牠們的東西。如果用黑鳶來形容廖奕權,不知他喜歡不喜歡,但他卻是有那種翱翔天際,予人漂亮地在城市滑翔的感覺。
■Profile
廖奕權
八十後,室內設計師及設計總監,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碩士。23歲從澳洲回港,先後加入兩間設計公司,學到「規矩」和遇上啟蒙老師林偉而。2009年以10萬港元開創自己的工作室維斯林室內建築設計公司,租下寫字樓買完電腦及正版軟件,已用光資本,由零開始發展到現時衝出香港,設計涉獵及至內地、港、台、日及澳洲項目。其公屋室內設計「公屋不只是公屋」獲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2016金獎」、「香港之最獎項」。英國特許設計師公會專業會員及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專業會員。喜愛下廚、旅行及自己發現好東西。
文﹕一心
圖﹕鍾林枝、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美術﹕明報美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