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 理想是一行「緣陸求魚」的遠征

boss11_11緣木求魚是不切實際,愚昧無知,是惹人嘲笑的行為,但在今天以後,「緣陸求魚」變成了勇於嘗試、披荊斬棘的代名詞。若要成功,就要為自己開闢一條看似不可能的道路,像水產養殖一般,使魚在陸地上生存、成長。畢竟,從來就只有自我局限,你又是否願意像水產養殖負責人勞宏信(Vincent)一樣,打破固有框框?

少時勤發奮 老大覓理想

Vincent少時已隨家人移民美國,並在當地就學。中學階段開始半工讀,高峰時更同時身兼三職,承接學校飯堂生意,初嘗當老闆的滋味,為他的創業夢打下基礎。及後,Vincent自大學金融系畢業,找到羨煞旁人的「荀工」──理財策劃。Vincent坦言,當時工作環境舒適悠閒,只需安坐辦公室,利用電腦分析經濟走勢,就有相當不錯的待遇,但久而久之,他卻沒有在這份工作找到任何滿足感,自覺沒有意義,便萌生起追尋理想的念頭。

理想如生意 瞻前亦顧後

餵魚講求耐性,切忌一次倒光魚糧,而是要分批拋灑,使每條魚都有足夠空間進食。
餵魚講求耐性,切忌一次倒光魚糧,而是要分批拋灑,使每條魚都有足夠空間進食。

Vincent認為日後最具發展潛力的是糧食業,便毅然放棄美國的安穩生活,耗費積蓄,隻身回流香港開設環保公司。經過深思熟慮,平衡風險與潛在利益,最後他落實以廚餘飼養寶石魚為業。回收廚餘並將其轉化成魚糧,不但能廢物利用,更可節省成本。而選擇寶石魚是因為牠能帶來更高利潤,且味道鮮美,跟海魚不相伯仲,能在香港市場佔一席位。

Vincent放棄安逸,追尋理想的那份傻勁成功吸引一批投資者,為其事業發展注下強心針。可是,單靠投資者有限的支持絕非長久之道,要在芸芸魚產品中突圍而出,唯有維持產品質素,於是他打破固有想法,創出自己一套養魚方式。

水產養殖非兒戲 入行三思再三思

在香港,有意從事水產養殖業的人數不多,主要原因是收入與付出不對等。而且養魚工作程序繁複勞累,令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Vincent苦笑地憶起以往的招聘經歷:「曾經有員工直斥漁業的薪酬跟保安相若,卻較之辛苦百倍,便辭職不幹了。」

要確保水質潔淨,就要定時把魚排泄物刷到池中心的渠道沖走。
要確保水質潔淨,就要定時把魚排泄物刷到池中心的渠道沖走。

Vincent每天工作繁複,先要到學校回收廚餘,利用廚餘機把它轉化成魚糧,再加入益生菌(EM),定時餵魚,以提升魚的品質。此外,更要定時刷洗魚池、清理魚的排泄物、更換池水,才能發揮陸地養魚的最大好處──控制水質。而Vincent亦提醒,要在剛開始飼養時便要安排銷售,才可準時交貨,以便按時騰空魚池飼養下一批魚,年中無休。若有年輕人有意投身魚場工作,Vincent建議應三思而後行,只因水產養殖業絕非兒戲。除了為日常的工序奔波勞碌,一旦遇上惡劣天氣,需趕回魚場收拾殘局,更可能面對巨額損失。Vincent憶述,曾經一次遇上八號風球,他連夜趕回魚場,卻發現魚棚悉數倒塌,二十萬尾魚不幸「遇難」,令他損失慘重,可見水產養殖業是名副其實的「望天打掛」。

捱得忙中忙 方為人上人

Vincent笑言,水產養殖業工作繁重,使他在兩年間清減40磅,但卻同時使他難以兼顧家庭。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Vincent遂決定在星期六提早完成翌日的工作,每星期騰空一天以陪伴親友。水產養殖業更教曉他追尋人生意義,使他明白金錢固然十分重要,但無法具體數算的滿足感、工作意義卻可使人生增添不同的色彩。而在人口膨脹的客觀環境下,Vincent篤信糧食需求只會日益上升,他作為水產養殖的「開荒牛」,盼能「飲頭啖湯」,他日方可躍升成Bill Gates第二。

創業艱難 唯勤是岸

面對繁重的工作,Vincent毫不諱言的指出年輕人投身魚場是「自討苦吃」。但若對水產養殖有濃厚興趣的話,首要條件就是要有「肯做肯捱」的心態,需要一段時間才看到工作成果,更要勇於嘗試,不斷改良飼養技術,以求在市場上脫穎而出。而Vincent亦建議年輕人應先工作數年,先儲到工作經驗、本金及人脈,對日後創業亦有莫大裨益。創業之初或會感到吃力,收支或會失衡,但亦必須相信自己的能力,適應市場環境,方可成功創業、守業,養殖專屬自己的理想。

【水產養殖小知識】

Vincent是香港水產養殖業界中首個用有益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簡稱EM)養魚的漁民,令寶石魚更健康、更肥美。更曾有日本EM專家到訪其魚場,證明他的EM養殖方式合乎標準,是全港首批「EM魚」。「EM魚」在市場上更為吃香,質素、味道、價格也比其他養殖魚更有優勢。

文:翁文德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boss11_1
boss11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