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激發鬥志 追夢男法律畢業 再讀插畫

「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在香港,法律、醫學等是不少學生嚮往的「神科」,設計、藝術等有時被譏為「揸兜科」,但有英國回港法律系畢業生,為理想再花4 年時間在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修讀插畫學士課程。畢業後成為迪士尼「夢想工程師」(Imagineering),參與園區設計,李秉彧直言過程中壓力很大,但慶幸自己邁出了第一步,「日後或會未能置業,但都要以夢想行先」。

李秉彧27 歲,自幼喜歡畫畫,中學入讀漢基國際學校,包辦校內學生活動的海報及宣傳品。父親是律師,李秉彧指讀法律是順理成章的決定,「自己沒想過是否真的想做律師」,最終到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讀法律。

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李秉彧,毅然決定再花4年時間讀插畫課程,說服父母,戰勝壓力,終在多個設計比賽中獲獎,畢業後成為迪士尼的「夢想工程師」。圖右畫簿內為他的部分畫作草圖。
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李秉彧,毅然決定再花4年時間讀插畫課程,說服父母,戰勝壓力,終在多個設計比賽中獲獎,畢業後成為迪士尼的「夢想工程師」。圖右畫簿內為他的部分畫作草圖。

說服父母設計產業有前景

為了圓夢,李秉彧在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修讀插畫學士課程。
為了圓夢,李秉彧在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修讀插畫學士課程。

在英國讀了一年法律後,偶然與藝術系同學聊天,對方反問李既然喜歡,何不嘗試讀繪畫,令李開了竅。李思前想後終下定決心,提出想學畫時,父母很驚訝,「因為他們不知道設計是一個產業,擔心我之後可能要在街頭賣畫,養不起自己」。還好他做足功課,說服父母設計是一門有前景的產業,堅持下父母終開綠燈,但希望他完成法律課程留後路。

2009年畢業回港,李選定SCAD的課程,但要等2010年該校才開辦,中間一年他不斷練畫,又打散工掙零用錢。讀繪畫每年學費約25萬,除有部分獎學金外,全由家人支付。李坦言幾年間壓力很大:「身邊朋友陸續畢業,他們的薪金都很高,但自己仍在讀書,又不知畫得如何、前途如何。」正因面對壓力,更能激發他的鬥志。

作品屢獲獎 獲迪士尼聘用

李秉彧笑言學畫那幾年,父母不斷試探他是否有興趣再讀法律。他理解父母擔心,故時常展示作品,又匯報拿了甚麼獎等,終令父母安心。早前他參加比賽,獲得在迪士尼做實習的機會,畢業後成為全職員工。

港生選科單一,李認為源於對不同產業了解不足,也受社會影響。他追夢成功,朋友都十分羨慕,有朋友有煮食天賦,但讀了經濟,有朋友想做音樂人,卻讀了毫無興趣的法律。

李鼓勵大家追夢,過程中多參加比賽和實習,不斷證明自己,「畢竟人生只有一次,為何要做不喜愛的事?」

【想一想】

1. 法律及設計工作分別適合甚麼性格的人?
2. 李秉彧的父親是律師,因此他在大學選讀法律。你認為家人從事的職業,會影響你對日後升學及就業的選擇嗎?
3. 李秉彧在決定修讀插畫課程時,考慮了甚麼因素?

書本樣式

 

 

 

落敗比賽寫反省書 時裝設計師終踏國際天橋

「每日都會有不如意的事,但總有解決方法!」24 歲的張恩渝(Octo)從前會考成績未如人意,轉讀時裝設計高級文憑,由不懂繪畫,讀到畢業作品贏得校內冠軍。豈料同年失落香港青年設計才俊大獎,令「打不死」的她亦信心受挫,隨即寫下反省書,提醒不要以為自己「好勁」,翌年捲土重來即勝出比賽。她設計的服裝終能登上英倫時裝周「天橋」,更獲意大利品牌聘用,從事品牌更新工作。

change10_pto1

繪畫從零學起 作品校內奪冠

「成功一日可以丟棄!世界很大,日後仍有很多路要走,我絕不能以為自己做得好好!」花數年打入國際設計舞台的小妮子Octo,並沒有半點傲氣,只懷着「打不死」的鬥心,盼可創立自己的品牌。

回想當日,Octo會考僅得10多分,雖然夠分升讀中六,但自知不是讀書材料,在父親反對下,為興趣修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時裝設計高級文憑。「我不懂畫畫,很自卑」,同學卧虎藏龍,畫功了得,她不甘輸在起跑線,從粉彩種類、畫畫、紙樣製作等基本功學起,更到深圳書城購買設計書鑽研,數年間建立個人風格,更在眾多畢業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冠軍。

Octo指她修讀時裝設計高級文憑時,因不懂繪畫,草圖的線條生硬及欠缺陰影。圖中草圖以「跳水」為題,她幻想跳水時,所有事物倒轉的形態,大膽嘗試將上衣設計套用在褲上。
Octo指她修讀時裝設計高級文憑時,因不懂繪畫,草圖的線條生硬及欠缺陰影。圖中草圖以「跳水」為題,她幻想跳水時,所有事物倒轉的形態,大膽嘗試將上衣設計套用在褲上。

大賽出局反省 勉勵自己再接再厲

Octo鑽研設計書籍力求進步。圖為倫敦時裝周,以「煉金術」為題的服裝設計草圖。
Octo鑽研設計書籍力求進步。圖為倫敦時裝周,以「煉金術」為題的服裝設計草圖。

Octo重拾自信,乘勢爭奪香港青年設計才俊大獎,首輪評審面試後音信全無,大受打擊,隨即寫了一封信給自己反省,又勉勵自己再接再厲,「我不一定要贏,但不能停滯不前!」她用一年時間在本地修讀才晉學院與英國當地大學的合辦課程,又主動尋求服裝店老闆意見,翌年勝出比賽,更獲頒25萬元獎學金,到英國倫敦時裝學院修讀碩士。

英倫時裝周參展 意品牌垂青

Octo設計的10款服裝,於2013年登上倫敦時裝周天橋。圖為她利用化學物腐蝕手造針織冷衫,造成網狀效果。
Octo設計的10款服裝,於2013年登上倫敦時裝周天橋。圖為她利用化學物腐蝕手造針織冷衫,造成網狀效果。

在英國深造一年,Octo擊敗校內約30名學生,2013年2月獲選參加在皇家歌劇院舉辦的英倫時裝周。自家設計的10套服裝首次登上英倫天僑,場內高手雲集,服裝品牌老闆亦是座上客,場面盛大令她畢生難忘,「玻璃天幕、陽光折射至舞台,閃閃生輝,真的很美!」她當日更獲意大利品牌垂青,獲聘從事品牌更新工作。

成敗只是過眼雲煙,能否翱翔天際取決於個人態度,就如Octo所言:「成功了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失敗亦要反覆嘗試,遙不可及的夢想終可實現!」

【想一想】

1. 假如你是Octo,在公開試中的成績欠佳,你會選擇勉強升讀大學,還是修讀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2. 在比賽中出局的Octo以反省書勉勵自己。面對挫折時,你會以甚麼方法勉勵自己?
3. Octo曾認為自己不是讀書材料,為甚麼後來她可以完成碩士課程?

書本樣式

change10_1

change10_2

 

 

 

街頭歌手張潔瑩 棄高薪堅定踏聲途

被喻為「港版Adele」的25 歲街頭歌手張潔瑩(Kit),近年在街頭演唱吸引了一群忠實觀眾,更曾獲內地著名才藝節目《中國達人秀》邀請演出。在街頭賣藝的收入不高,她為此放棄高薪工作卻毫不後悔,堅定地放聲踏上自己最愛的歌唱旅途。

自小愛唱歌 壓力爆煲磨滅興趣

於香港土生土長的Kit從小居於大坑,母親獨力養育她和哥哥Vincent。Kit說自己自小喜歡唱歌,母親讓她選擇課外活動時,她二話不說選擇了兒童合唱團,她的歌唱知識由此累積。「1995年歌星鄧麗君過身,電視不斷播放她的歌曲。一天媽媽在廚房煮飯時,赫然聽見我在唱鄧麗君的歌曲。」Kit當年只有4歲,還未上小學的她甚至連普通話也不懂,卻竟然可以記住鄧麗君的歌曲。

Kit的歌聲得到不少人欣賞,常被大人「推出來」在眾人面前表演,結果衍生出無形的壓力,甚至磨滅她對唱歌的興趣,「我由(在兒童合唱團)學唱歌開始,便一直被人拉出去表演,之後又被合唱團團長選中在表演中獨唱,最後因壓力太大,我變得害怕唱歌」。Kit還牢牢記得被選中獨唱後,四、五個合唱團的老師圍着她,不斷對她說不要忘記歌詞、不要唱錯,結果她壓力「爆煲」,拒絕再去合唱團,「後來母親一拿起合唱團的歌譜,我便會大哭大鬧;在家樓下,我更會站在路中心大嚷不去上課」。之後Kit有數年沒有參加唱歌的課外活動,高小時雖曾再次加入合唱團,但再沒有認真看待唱歌。

音樂老師悉心栽培 重燃歌唱熱情

Kit後來升上東區一傳統名牌女校,她自言初中時期是頑皮學生,做盡壞事,包括在課堂上睡覺和捉弄老師,老師都視她為眼中釘,只有音樂老師欣賞她。她加入詩歌班,老師更額外多花時間栽培她,令她重新認真看待唱歌。

「中三那年學校舉辦大型校慶活動,合唱團和戲劇學會的學生要合作表演一場大型音樂劇,並在尖沙嘴文化中心演出。」有歌唱潛質的Kit自信是音樂劇女主角的不二人選,但那時偏偏殺出程咬金——有個中一女生和Kit競爭,「論唱功我比那女生優勝得多,她竟然和我爭做女主角,我很不高興。後來音樂老師對我說,當時其實有很多老師都反對我當主角,因為我並非品學兼優,而那女生卻考全級第一」。

最後在音樂老師的極力保薦下,Kit成功當上女主角,「那時候我覺得獲選是應得的,現在回想才知道當時老師幫助我很多」。Kit更說如果當年沒有這位伯樂,肯定成就不了今天的「張潔瑩」。Kit後來曾發憤努力讀書,中五時卻只顧拍拖而荒廢了學業,最後只在會考中取得4分,連原本成績甚有把握的中文科也不及格,讓一眾老師失望透頂。她後來升讀毅進課程,畢業時才18歲。

放棄高薪厚職 音樂中重拾自我

18歲便投身社會,家境不甚富裕的Kit要負起養家的責任,畢業後曾當過秘書和零售業,也試過在3個月內由婚紗攝影店的售貨員晉升至銷售經理。Kit自言當時是工作狂,人生只圍繞着簽訂單和談生意,一星期工作7天、每晚11時才下班;曾經請假和母親回馬來西亞探親,途中不斷打電話回港談生意,長途電話費近$6,000。

Kit說最高峰時收入達六位數字,家住公屋的她從來都很小心花錢,但看到自己銀行戶口的銀碼,頓時也被錢沖昏了頭腦,「記得有一晚工作至11時,回家途中經過銅鑼灣,大部分店舖已關門,只有金飾店仍然營業。當時只有20歲的我,拿着貴價手袋,腳穿名牌高跟鞋,走進金飾店二話不說買了一隻價值11萬元的鑽石戒指。」

拿着戒指踏出金飾店,她突然感覺自己用錢用得很恐怖,「我是會自我反省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點財大氣粗,那是一個警告」。Kit自覺心理有點失衡,毅然辭職。休息約半年後,有次受朋友鼓勵,決定和哥哥的中學師弟一起走上街頭,兩個人一支結他,站在銅鑼灣街頭唱起歌來,「我倆竟然連擴音器都沒有便走上街!真的很大膽,哈哈!」Kit笑說。

曾唱8 個鐘只得廿元 收入不穩家人反對

重拾興趣,但街頭表演的收入比起當銷售經理可說是差天共地。當年每月給母親的家用接近$20,000元,但當街頭歌手後,有時連$2,000也未必能負擔。她曾在街上唱了8小時,只有$20進帳,「家人也反對我繼續唱歌,就連哥哥也責罵我。」收入不穩定,沒法說服家人,但她對哥哥說:「我會用我的方法,證明唱歌也能掙錢。」單靠街頭表演收入時多時少,她閒時也會教學生唱歌,或到社區中心表演增加收入。

由2012年開始上街唱歌至今快第4個年頭,Kit說她只因喜歡而唱,從未預計唱歌會為她帶來任何金錢。純粹對唱歌的熱愛,成為她不斷練歌、學習的動力,希望個人歌唱技巧能更上一層樓。「我手機裏還有第一次上街唱歌的錄影片段,現在重看也會發現自己之前唱得不好。」

憑中國達人秀走紅 唱片公司邀簽約

憑藉歌唱實力,Kit(左)獲邀在內地電視節目《中國達人秀》中演出。
憑藉歌唱實力,Kit(左)獲邀在內地電視節目《中國達人秀》中演出。

3年多來,Kit在街頭認識了不少獨立音樂人,甚至得到歌手側田的欣賞,Kit每次都會虛心向他們請教唱歌技巧。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4年內地著名才藝表演節目《中國達人秀》的導演在街頭看到Kit的演出,邀請她上節目,令她一炮而紅,「我從沒想過唱歌能為我帶來甚麼……因為喜歡唱歌所以希望愈做愈好,做到最好才能捉緊機會,不然只會成為別人的機會」。

Kit雄壯的歌聲,不單吸引到一群忠實聽眾,也曾獲得唱片公司的青睞,希望簽她做旗下歌手。唱片公司坦言希望Kit減肥,認為其身形在市場上不易被接納。Kit斷然拒絕了唱片公司的邀約,一方面因不喜歡為入娛樂圈而減肥,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自己的音樂創作受唱片公司限制。現時,Kit堅持繼續在街頭唱歌,偶爾接受邀請作表演嘉賓,便已滿足,「我希望你停下來聽我唱歌,是因為我的歌聲吸引」。

書本樣式

change09_1

change09_2

 

 

 

8分會考生圓大學夢:不怕輸在 起跑線

在「成功」定義如此狹隘的社會,公開試不及格似乎已跟「失敗」劃上等號。在末代會考中只有8分、仍未完成學士課程的錢晉業,卻剛在一份亞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論文指,他發現中學生在中午做帶氧運動的表現最好,做7分鐘簡單帶氧運動的新陳代謝率,相當於在其他時間做30 分鐘帶氧運動。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在公開試中失敗,只是生命裏其中一個面貌。

中學只顧練跑 公開試失意

於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修讀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運動科學)的錢晉業,自小熱愛跑步,中學時期更一度只顧練跑,會考成績只有8分,其後曾轉讀文憑試,但亦只得5科12分。失意之際,幸得運動教練及管理學副學士課程取錄。晉業稱:「小時經常因運動受傷,大專時才懂得如何有效避免,再發現自己對體育和研究充滿興趣」。就算是一份小功課,他也會早兩個星期開始預備,讀副學士期間,他的成績前所未有的好,他也漸找到學習的樂趣,意識到以往「背答案、重考試」的讀書模式不適合自己。他更在期末論文功課中自擬研究題目,找出中學生最適合做運動的時間,還得到院校資助,副學士論文被刊登於亞洲運動醫學期刊《Asi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最後他憑卓越的成績,完成副學士後直升學士課程三年級。

錢晉業(左)於修讀副學士時,在論文導師周志清(右)指導下,完成有關不同時間對中學生心肺耐力影響的論文。
錢晉業(左)於修讀副學士時,在論文導師周志清(右)指導下,完成有關不同時間對中學生心肺耐力影響的論文。

選讀運動學科 決心向體育發展

「我不怕輸在起跑線,只怕找不到目標。」晉業自小學以來成績都不太好,年少時學過6年鋼琴,最後因想專注跑步而放棄。這次放棄,令他更肯定運動在他生命中的位置,即使未在學界中取得優異成績、公開試遭滑鐵盧,也繼續以體育作為未來的路向。

修讀運動教練及管理學副學士的晉業,跟幾名組員以《比較日間不同時間對中學生運動員心肺耐力的影響》為題,找來35名中一至中六學生,分上午、中午及下午,以20米漸速來回跑作測試,發現學生於中午時分做運動的表現最好,建議一些作息和飲食定時的人,可於中午時間做濃縮的帶氧運動,如俯臥撐、踏台階、平板支撐(plank)等,每項做30秒,休息10秒後,循環做7分鐘,也有強身健體之效。

母未曾罵成績差 不強求入名校

錢晉業會考得8分時,錢母的第一個反應是「驚個仔不開心」,望着眼前失落的兒子,她平靜的說「成績不好不是一輩子」,更出動一家人四出為他報讀不同院校的體育課程。晉業形容自己的家庭為「自由的家」,媽媽則指親子心得在於「有分寸的範圍,要給子女自由度」。

錢母指很少責罵一對兒子,縱知道晉業的學業成績不好,亦從沒有因成績而責罵他,反而會因他小時候的待人接物態度而訓話,也不會在大庭廣眾罵,而是在回家後,「一對一」解釋剛才不恰當的行為,顧及兒子的自尊心;即使偶爾夫妻間的問題,也有共識不要在兒子前爭執。她也認為,「一定要入名校的擔子很辛苦」,沒有強求晉業入名校,故替他選擇一所較注重體育成績而非學業的中學,果然,晉業升中後,更發覺自己愛運動多於音樂,專注向田徑發展。

【想一想】

你認同失意公開試等於「失敗」嗎?如你在公開試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你會如何鼓勵自己?

書本樣式

change07_1

change07_2

歷劫生死 蛋糕師 「曲奇揮春」助弱勢童

在職人士總想升職加薪,但曾經年入逾百萬的採購界女強人王紫燕(Joyee),卻放棄高薪厚職,走上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Joyee 在事業衝刺期突然急病入院,醫生甚至叫家人陪伴她「度過最後一刻」。Joyee 後來奇蹟病癒,有感要活得更有意義,決定辭職重拾年少時的烹飪興趣,自資開店開班教做蛋糕,更免費教基層家庭做餅。她更在農曆新年時到院舍教兒童做「曲奇揮春」,鼓勵孩童寫下心願,望新年心想事成。

Joyee(穿廚師袍者)曾任高薪厚職,後來重拾少時興趣,成為一位蛋糕師。
Joyee(穿廚師袍者)曾任高薪厚職,後來重拾少時興趣,成為一位蛋糕師。

當年採購女強人 年薪逾百萬

現為「糖藝坊」創辦人兼教師的Joyee,曾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工作近廿載,擔任高級採購經理,以不眠不休工作換取過百萬年薪。基層出身的她是家中長女,下有4名弟妹,父親在她中一時離開她們另組家庭;母親打3份工照顧5名子女。為減輕家庭負擔,Joyee初中便學會採購,到深水埗入貨,每日清晨在區內天橋底當小販,售賣文具或衣服,然後才上學。

小販生活令她常感恐懼,她直言,當時很怕被小販管理隊票控,沒有安全感。為改善這種不安穩又貧窮的生活,她努力奮鬥,在學業及事業皆有所成,即使工作繁重仍攻讀博士學位,「雖然工作帶來壓力,但同時有滿足感。而讀書是為了自我增值,亦希望給弟妹作好榜樣」。

急病險死 反思人生意義

2011年底,Joyee持續發燒下繼續工作,病情惡化昏迷入院,才知患上急性腎衰竭,醫生一度叫其家人做好心理準備,伴她度過最後一刻。後來,Joyee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逾50天奇蹟好轉,留醫約半年才出院。

Joyee患病時身上插滿儀器,事事都要人幫忙,有感「生命中很多事情都不能控制」,反思營營役役生活,想起親友生日時她通宵為對方做蛋糕,「眼見他們吃得高興的樣子,所獲得的快樂是筆墨難以形容」,頓悟幸福可以好簡單,決定放棄原有工作,自資經營蛋糕店,「人生好像有第二次生命,不想再過從前的生活」。

除了教做蛋糕,Joyee亦在農曆新年時到兒童宿舍教做「曲奇揮春」。
除了教做蛋糕,Joyee亦在農曆新年時到兒童宿舍教做「曲奇揮春」。

坊間收費高 決心義教做蛋糕

教做蛋糕時,Joyee會與學員分享人生經歷,鼓勵他們活在當下。眼見坊間整蛋糕課程每堂動輒逾百元,基層家庭難以負擔,Joyee希望他們亦可以享受學做蛋糕的快樂,故與一些團體合作,義務或廉價教基層人士做甜品。

早前,Joyee到一間兒童宿舍教做「曲奇揮春」,鼓勵出席的父母多與子女溝通,並擁抱單獨出席活動的兒童,安慰鼓勵他們用心寫好「揮春」,送給父母作賀年禮物。轉職一年多,收入雖大不如前,Joyee卻說無悔選擇,「生活夠用就可以,現在的生活比以前簡單快樂,是金錢無法買到的」。

【想一想】

Joyee曾任高級採購經理,後來轉職成蛋糕師。兩份職業在社會中分別擔任着甚麼角色?它們為社會帶來的意義有甚麼不同?

書本樣式

change06_1

change06_2

 

 

 

讀IT做銀行 退場當畫家 廖永雄 慢畫國畫開新篇

國畫家廖永雄(Danny),從小已立志要成為畫家,長大後繞了一個圈,讀了資訊科技、當過銀行職員,他最終還是回到小時候的夢想裏。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但在跌跌碰碰的生活過程中慢慢尋得心儀的工作,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自小喜歡畫畫 不愛玩具愛畫筆

Danny小時候,家人在玩具廠上班,家中的玩具供應源源不絕。「我不覺得玩具有什麼大不了。」相比同齡孩子,Danny對玩具興趣不大,反而更愛揮動畫筆。「小時候的志願是當畫家。看卡通片時,我會畫片中的角色,母親知道我愛畫畫,買了很多畫簿給我。」

小學時,他與家人舉家移民澳洲,直到大學畢業才回港。在澳洲期間,Danny坦言尚未被國畫吸引。「以前比較愛西洋畫,就算在唐人街看到國畫,都覺得它們很『老套』。」

國畫大千世界 涵蓋詩詞曲賦

大學時,Danny選讀當時最熱門的資訊科技,最大原因,那是最能賺錢的學系,但他同時在選科表上填了Fine Art(美術)。後來成功入讀資訊科技,他又心思思修讀藝術史。「其中一課是國畫發展,看畫、欣賞古畫,慢慢地,我愛上山水畫。當讀到不同朝代如何影響作畫風格,又或者後來知道畫畫是古代考狀元的其中一項考試,覺得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開啟國畫世界大門後,Danny才發現它的無限大。「有關國畫的知識,花一生也學不完,更何况國畫不止畫畫,還要熟悉詩詞曲賦、書法等,是一個很廣闊的世界。」雖然直到那時,Danny依然未想過終有一日會以水墨畫為生,但回港後看了一個國畫展覽後,令他更留意國畫。「我不曉得展出的是誰的作品,但那次展覽,令我意識到國畫有屬於它的獨特空間。」

於是,Danny尋得銀行工作同時,不斷修讀國畫證書和文憑課程,後來更跟隨著名水墨畫家熊海和梁巨廷習畫。在澳洲讀書時,Danny養成愛發問愛尋根究柢的性格,學習筆法技巧同時,也不斷質疑:「我常常問老師,為何畫畫一定要跟從某一套法則?例如渲染,為何要用白色顏料而不能用水?老師答不到,我便自己去找答案。」

銀行生活急促 習國畫放慢步伐

Danny在銀行工作7年,習慣了匆忙的生活,但他內心一直渴望有個平衡空間。「以前的職業,甚麼都要快,但走得太快,有些事反而會看不清楚。國畫正好給予我一個慢下來的機會,好好吸收一下。既然我是急躁的人,便想找一個挑戰,訓練自己慢下來。」

在銀行任職期間,他共轉過5個部門。「一開始入銀行很辛苦,但我馬上『坐唔定』了。」沒多久,Danny下班後鑽研國畫,畫到凌晨三、四點是尋常事。後來發現時間不夠用,他慢慢退下來,為了維持收入,兼職教英文。「由工作到成為全職畫家,其實是一個很長的過渡期。」2007年,他離開銀行,成為全職畫家。翌年,Danny的作品開始在世界各地展出。

打破章法 把樓宇融入山水

一切看似順利,直到2011年,他遇上個大瓶頸。「我開始發覺自己的作品都是『大山大水』,總之停留在寫生層面上,沒有進步,看到自己的畫,覺得沒什麼突破。」於是,他不斷看展覽,吸收不同媒介,同時毅然報讀藝術系碩士課程。「我當時要不停問自己,在做什麼?如何做?為何做?抱着這些想法向前。」

幸好,Danny笑說自己是個樂觀的人。「不開心改變不到任何事,不如改變自己,遇到心煩事便當修行吧。」他其中一個想法,是反思國畫和香港之間有什麼連繫。「香港變化太快,很多高樓大廈,感覺好像山水畫中的層次,於是忽發奇想,不如以高樓大廈為主題。」這個想法,為Danny打開一條新道路。他把樓宇的元素融入山水,後來直接挑戰山水畫既有章法。「我有一幅畫是在紙上畫了樓宇,捲起來再用燈照着,效果很像山水畫中的渲染,有濃淡之美。」

「我其實希望不停變動,所以要有不同風格。我想大家明白國畫不一定是『老套』。」2013年,Danny讀畢碩士學位,導師鼓勵他創立自己的工作室,他便在太子租下一個單位當畫室和展覽場地,希望把國畫帶入民眾生活中。與此同時,他沒有停下追隨藝術的腳步。

「我愛到不同的展覽參觀,例如到雙年展看了很多畫畫以外的藝術,很能開闊眼界。」不斷創新,Danny的路一直如此走,何時會停下腳步?「應該不會有這一天吧!」他笑說。

書本樣式

change05_1
change05_2

放棄會計職 麵包師梅窩做法包 天然酵母烘出幸福

28 歲的年輕人,曾經以為自己會成為核數師或會計師,為取得專業資格而不斷考試,但同時,他對生活的問號愈來愈多:為何要吃這麼多化學品?天然發酵的麵包不好吃嗎?

愛吃麵包的林俊傑(Sammy), 三年前辭掉跨國公司的審計員工作,到大嶼山和女友開麵包店,捱更抵夜做麵包。三年後的今天,他已是「麵包達人」,更滿足地說:「美味的天然發酵麵包,令我們的生活添上幸福感。」

籃球場上度青葱 父親退休思前程

change04_pto11眼前的陽光大男孩Sammy,是家中的小兒子,深得父母和兩個哥哥寵愛,媽咪煮飯洗衫樣樣代勞,他笑說自己未當麵包師前,連飯也不懂煮。他還取笑自已曾是「腦囟都未生埋」的少年,令人以為他沉迷遊戲機,他卻說:「不是,我不愛打機,我愛打籃球。」中三至中七時,他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也打校際。他說:「每天瘋狂地打籃球,放學後打至八、九時才回家。」

Sammy家住大埔公屋,屋邨少年隨處可找到「波友」,於是他披星戴月地打籃球,回家一進門就給父親責罵,父親光火地着他不准再打,但第二天,少年下課依舊人在球場。那時有位老師好心勸他:「打得這樣瘋,你將來還想做什麼啊?」Sammy純真的回答:「老師,我夢想打入NBA。」

時光消逝,Sammy沒有打入NBA,但籃球卻記載了少年努力不懈的精神。中七過後,不獲大學取錄,他像突然醒過來。因着父親退休,兩個哥哥仍在念書,母親工作撐家,他開始思考生活往哪裏去,問自己:「我是否要做一件事做得這麼瘋狂?我可否分一些精力,發揮另外的才能?」他說自己很幸運,遇到一位啟蒙老師,老師分析他的成績,認為數學成績不俗,建議他讀會計,報讀副學士課程再爭取讀大學。

年少輕狂,迷戀籃球的Sammy也好勝,別人愈認為他做不到的事,他就愈要做到。憑着努力,他在副學士時取得獎學金,繼而完成大學課程。「我任職審計員的三年時光,人家以為這工作沉悶,但其實很有挑戰性,而且是團隊合作,一群人一起到外國查數也很好玩。」籃球少年,辛苦地走上專業人士的路,最後卻放下會計一職,搖身變成麵包師傅。

女友同樣愛麵包 天然理念化事業

Sammy從小愛吃麵包,長大後遇上也愛吃麵包的女友阿Kit(現為太太),阿Kit不僅愛吃,自小已醉心鑽研做麵包,然而,Sammy卻從中認識到麵包和生活質素:「為何我們要吃含化學品的麵包,為何不吃原味的材料?就像美味的法包,只要用水、小麥和依士,下工夫,就能做到外脆內軟。」他對變化無窮的麵包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決心辭去工作去當麵包師。他強調並非不喜歡審計工作,而是他很想堅持自己的生活理念:「我們一直想創業,但最重要的理念是:堅持以簡單的食材做出美味健康的麵包,令麵包回復原貌,令人品嘗到真正的麵包,建立自家品牌。」

三年前,他和阿Kit拋開城市生活,跑到大嶼山梅窩開設麵包店,並搬進村屋生活。為了美味的麵包,他會排隊買潮流名牌麵包,也會跑去台灣和日本考察麵包製作,曾跟隨「法包教父」野上智寬學藝,又考察小麥田,親手收割小麥。「麵包好像我的BB,由麵粉的雛形到麵包出生,當中經過發酵過程,經驗和摸索,也要捱更抵夜。麵包,代表着我的努力。」

梅窩開店貼近自然 以麵包傳揚幸福

Sammy和阿Kit的店──Village Bakery,室內布局如歐洲的小麵包工房,工作枱上方掛有長黑板,以粉筆寫上當天麵包特色、咖啡價錢,店內也放有兩張小桌,讓人坐下來吃麵包休息。麵包店人手就只有兩個師傅──Sammy和阿Kit,以及一個見習麵包師。

「時常有客人來買麵包,告訴我:『在梅窩可以吃到天然發酵的麵包,很幸福啊!』,我聽到就很開心,做麵包就是喜歡這份滿足感。而跑到梅窩開店,是因為這裏沒有麵包店,而且接近大自然,所以決定搬入來開一家只用簡單材料,不用化學材料的麵包店。」Sammy說,能在社區裏,天天買到天然發酵的健康麵包,絕對是一份幸福感。

由零問始學搓粉 賺得快樂滿足感

「初時我踏進麵包房,由搓粉學起,做完一個步驟,站在那裏,不知自己應做甚麼。初時我不懂分別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現在已懂得以多種麵粉去做出一個麵包了。」雖然做麵包要早起和克服睏倦,但Sammy認為這是很有創意的事,感覺很快樂。店裏除了麵包,也承載年輕人創業和追尋簡單生活的態度,還有籃球小子踏上會計路後,再變成麵包達人的傳奇故事。

書本樣式

change04_1

change04_2

意大利奪最高榮譽大獎 小妮琴音揚威 母背後用心培

【明報專訊】年僅10歲的演藝學院青年音樂課程成員譚允靜(Hannah),在新一屆意大利的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The Andrea Postacchini Violin Competition)奪得7至10歲組第一名及最高榮譽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在100多名青少年及成人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令她更確立要當音樂家的志向。女兒得如此殊榮,譚太一再強調「她真的不是神童、天才,全部是靠一步一步練出來」,她會讓子女決定目標,「若她說不想當音樂家,也沒問題」。

當宣布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由譚允靜(Hannah,圖)奪得時,她顯得格外冷靜,回到酒店才蹦蹦跳跳,原來小妮子按捺着興奮的心情,擔心別人會認為她「show off(炫耀)」,等待到酒店房時才抱着媽媽說「我真是很開心呀!」(郭慶輝攝)
當宣布安德烈亞.鮑思達契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大獎「鮑思達契尼獎」(Postacchini Prize)由譚允靜(Hannah,圖)奪得時,她顯得格外冷靜,回到酒店才蹦蹦跳跳,原來小妮子按捺着興奮的心情,擔心別人會認為她「show off(炫耀)」,等待到酒店房時才抱着媽媽說「我真是很開心呀!」(郭慶輝攝)

專買音樂會前排位置偷師

「每當哥哥練琴時,她都嚷着要玩,便給她買了一個小的(小提琴),閒時拉一拉。」3歲半時的Hannah未懂音律,卻拉得入神,媽媽遂要求小提琴教師每次教完哥哥後,亦用15分鐘教Hannah,想不到拉得有板有眼,其後邀請演藝青少年音樂課程導師陳國偉親自教授,5歲多便獲演藝青少年音樂課程取錄。Hannah愛聽古典音樂,譚太乾脆帶她到文化中心聽音樂會,「Hannah要求我買首一兩行(的門票),讓她看清琴手的手部動作」,有時遲了買票,只剩下後數行的位置,譚太又特意買演唱會專用望遠鏡,讓女兒看個究竟,Hannah說︰「抄別人好的東西,回家練。」

助確立音樂家志向

Hannah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平日放學後需參與歌詠或樂團練習,回到家已5時許,休息一會兒便要練琴,一般練至10時才做功課,11時睡覺,每天大約練2至3小時。譚太「陪太子讀書」,比女兒早起牀,卻睡得比女兒晚,「如非她希望做音樂家,我也不會讓她用那麼多時間練琴」,有目標便盡力實踐,只因不希望女兒後悔。

Hannah也經歷過迷失時期。Hannah一次與同學談話時發現,「原來同學每天一回家便玩,每周才練琴一次!」令Hannah暗忖,「為何我要那麼辛苦練?」譚太發覺女兒不妥後,心想「她是否仍想做音樂家呢?」然後派出丈夫在Hannah睡覺前跟她好好談一場,「平時都是我跟女兒朝夕相對,擔心她有壓力,爸爸便不同,他有中和作用,可放心說」。跟父親談過後,Hannah仍然想做音樂家,媽媽便找來音樂家的紀錄片,「他們小時候都用很多時間練習」藉此激勵女兒。努力過後,在大賽上奪不到獎,Hannah小時可能會大哭一場,現時會懂得獎項非一切,「盡力便行了」。

演藝青少年課程入學競爭激烈

譚允靜(Hannah)正式學習小提琴時,譚太專程請求本港著名小提琴手范丁,介紹演藝校友暨青少年音樂課程導師陳國偉為女兒教琴,不久Hannah獲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取錄,當年她5歲多。譚太指演藝的音樂氛圍濃厚,亦希望女兒可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競爭激烈,必須通過初步甄選及面試,其間須演奏兩首自選作品,考官將根據面試時的技巧表現、音樂潛質及敏悟力作決定,部分考生可能需要接受視奏及聽音測驗,或參加複試及一小時樂理聽音筆試。

課程主要招收5至16歲青少年,除了主修樂器、聲樂和作曲外,還包括音樂基礎訓練、合唱團、室樂團及交響樂團等,每周上一天課,學費每年2700元至3.2萬元不等。

明報記者 黃津琪
2016年6月20日

矽谷機械工程師走出安逸 轉行開店賣雞蛋仔

若選最受歡迎的香港本土小食,「雞蛋仔」肯定入選。要製作雞蛋仔,總會用到石油氣爐和貌似網球拍的雞蛋仔模。從來沒想過,在矽谷讀大學、家境不俗的機械工程師朱家輝(Ken),會不滿足於本業,決定另起爐灶,用這兩樣「搵食工具」燒出一底底香脆的雞蛋仔。背後推動力,全來自一句「試下先」。

change11_pto1

「試下先」修讀工程系

「試下先」這三個字,像是Ken的口頭禪,因為這正是推動他走出辦公室,在旺角廣華街開了一家雞蛋仔店,選擇經營地道小食生意的一句話。

「我在香港出生,1994年中二時離開香港到美國矽谷大學讀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製造工程),畢業後在當地的豐田(Toyota)車廠當工程師」。生活前景穩步上揚得讓人羨慕,Ken也指自己很喜歡美國的生活,但父親年紀漸長,他又是獨子,父親極想讓他繼承家族生意,「我家經營買賣重型機械的生意,傳到我父親時已經是第三代」,他答應父親回港,本打算試試水溫,留幾年便回美國,「至少試過在香港工作嘛」。

前路鋪排得美滿安定,Ken卻從不甘於困在comfort zone,大學時期已坐言起行「試下先」﹕「大學本打算修讀牙醫或獸醫課程,因為前路安穩又有保證,但又覺得這些課程不適合自己」,正值迷惘時期,一個工程系的大學教授帶領他進入工程的世界,「教授帶我旁聽工程課堂,才發現自己對工程有濃厚興趣」。於是,Ken將選科目標轉為與工程相關的科目,「我很感激那位教授,是他令我意識到『嘗試』的重要性」。

雞蛋仔回味美好童年

Ken回港後協助父親打理生意,發現前景不錯,本來他可以安心在公司做穩定的工作,這時他的「嘗試因子」又蠢蠢欲動,於是決定發展和正職截然不同的副業,將焦點鎖定飲食業,「我對雞蛋仔有一種情意結,小時候和爸爸去游水後,總會經過幾個小食檔口,可以大飽口福。我記得有一家雞蛋仔檔不常開業,想吃也吃不到,有緣遇到時真的太開心了!」雞蛋仔美好的印象,就此深印在腦海中,最後他決定以此創業,一錘定音鎖定要做美味雞蛋仔。「很想把這份從口舌中得到的喜悅,與大家一齊分享!」

薄利多銷 靠口碑宣傳

Ken的雞蛋仔店舖生意不俗。
Ken的雞蛋仔店舖生意不俗。

創業不能誤打誤撞,單是決定店舖營業方向,Ken做了許多資料蒐集和分析,店舖暫時只供應兩款雞蛋仔和夾餅,還有幾款飲料,和現時很多雞蛋仔舖兼賣燒賣魚蛋的方向明顯不同,目的是要給人鮮明的雞蛋仔專門店印象。有了台柱主打,進一步在用料下工夫,其中一大亮點,是朱古力雞蛋仔內餡用上比利時朱古力,問Ken會否大賣廣告強調用料足,他搖搖頭,認為在網絡世代,口碑就是最好的宣傳,比主動賣花讚花香更易廣傳,「現時打算薄利多銷,希望客人知道貨真價實,會不斷光顧,留住熟客的同時吸引生客」。

改善流程 縮短製作時間

儘管食材和店舖位置都精心挑選,Ken還是為昂貴租金和「萬事起頭難」苦戰,「開業頭一個月最辛苦,除了建立口碑和儲熟客,由於店子還在起步階段,很多事情都要試要調整,例如機器問題,又或者未習慣流程,要客人等太久」,因為堅持即叫即製,繁忙時段客人要等至少30分鐘,曾有客人因此不耐煩。於是阿Ken又試試新方法——將在美國車廠的操作流程搬至街頭店舖,例如將所有設備統一化,「我將貨品擺位設計至很『就手』,確保所有員工『就位』,器材全放在最容易拿取的位置,並制定一套統一流程,減少人為出錯,同時加快速度」,結果客人等候時間大大減少,也可維持品質,「聽落似小題大做,但事實證明是可行的,現在繁忙時間客人只需等10至15分鐘」。

親友幫手 辛苦卻開心

雖然勇於嘗試,但要有成果,還需要時間經營。Ken指出飲食業之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幸好,父母都鼓勵Ken嘗試,一班親戚甚至到店舖幫忙,包括母親,「父親要上班,母親和一班親戚到店舖協助我,好像家庭式經營」。

店舖氣氛親切和諧,Ken說這和員工是自己人不無關係,「母親說上班好像回家,因為日日都見到熟悉的臉孔,她很高興」。不過,親切歸親切,始終店舖工作繁重,Ken也擔心一眾親戚無法應付,「我尚年輕有氣有力,但難為一班上了年紀的親戚,有些親戚笑指落舖幫忙後不再失眠,因為上班實在太累了」。即使預了辛勤拼搏,工作也比阿Ken創業前所想像的更困身。「我早上七八時回公司處理家族生意,下午到店舖幫手,十點才關門,我要計算支出和準備明天開舖所需,每晚只睡四小時」。有同行也曾向他講解自己的流程和做法,希望他跟從,但Ken又有自己一套,彼此想法不盡相同。

付出時間精神 多試多得

面對種種困難,Ken說有時不禁會問自己,開舖這個決定到底對不對?「我會反問自己,開舖這決定到底是滿足自己願望還是想賺錢?但既然開始了,就無謂再想,現在最重要是專心做好眼前的事」。他很珍惜和家人一起用膳的時光,正常晚飯時間在店子忙得不可開交,他就和妻子特地推遲開飯時間。

雖然開店時間不長,但Ken已多次嘗試,吃過苦頭又嘗過甜頭,也深深體會多試多得的道理,「許多人投資的心態是拿出一筆錢便當是投資,但金錢以外,也要付出時間和精神才有收穫」。下一個「試下先」,是如何在市場站穩陣腳,Ken直言想推出新口味,他曾嘗試製作綠茶味雞蛋仔,但目前還在摸索階段,「其實,推動我向前的只有一個字,就是『試』」。

書本樣式

change11_1

change11_2

 

 

 

幼兒教育工作 用熱誠、經驗 為幼兒調配學習方劑

從事幼師這份工作,不是光靠喜歡小朋友便足夠,熱誠和抱負才是持久工作的重點。「教導小朋友有如百子櫃執藥,每名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我們不可能將同一藥材的配搭用在不同小朋友身上,老師需要慢慢嘗試,才可選擇最合適的方劑給他們。」幼稚園教師陳滿安(Dione)入行 6 年,對行業仍然充滿熱誠,並視此為終生職業。

「不知為甚麼,每當對小朋友時,我便會很開心,他們對我像是有股魔力。」因為喜歡小朋友,Dione選擇了幼師這份職業。中五畢業後,她由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簡稱教大)的QKT(合格幼稚園教師)課程讀起,然後拾級而上,CE(幼兒教育高級文憑課程)和幼兒教育學士學位課程都一一完成了。

幼兒中心工作 了解更深入

究竟小朋友對Dione有甚麼魔力?「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所有反應和表現都很直接,不會作假,開心與不開心只看他們樣子便知道。」為了想對每名小朋友更了解,她更故意選擇任教幼兒中心而非幼稚園。

一般幼稚園只上課 3 小時,時間較緊迫,而幼兒中心的上課時間則是全日,除了可以跟進他們的學習進度外,更包括對他們起居作息的照顧。多年的幼師生涯,Dione表示每天都十分享受,即使面對別人眼中的問題家長時,她也不覺煩厭。「只要你真心投入工作,在小朋友身上所花的時間和心機,家長們會知道的,自然會跟你合作。」

教導幼兒 如調配方劑

Dione曾經用積木跟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學生溝通,與他建立關係。
Dione曾經用積木跟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學生溝通
,與他建立關係。

Dione曾教過一名患自閉症的幼童,K2插班入學時,他只懂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周圍的人和物完全沒有興趣和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接觸後,Dione發現該幼童對砌積木很有天分,於是她便藉積木來跟他溝通和學習,「我用積木教他砌一些簡單的中文字和數數字,效果不俗,成功引發了他對學習的興趣。」Dione一直很努力跟他建立關係,直到數個月後,他竟突然叫了她一聲「陳老師」,當時她和在場的另一名老師也十分驚訝,幼童終於打開了心窗,願意跟其他人接觸了。直至他畢業時,他已認識了學校的所有老師,由完全不懂得跟別人合作,到聽從老師的指示,幼童的進步便是她工作的最大滿足感。

Dione現正攻讀碩士課程,修讀的科目包括幼兒教育和行政管理,她表示,無論將來是否從事行政管理的工作,只希望一直做下去,透過進修擴闊視野,給予自己更大的進步空間。

幼師走專業路線 業界要求提升

有人視幼師為終身職業,有人卻轉職另覓發展。根據審計署報告顯示,2010-2011學年參與學券計劃的幼稚園,平均有 22% 教師因跳槽或轉行而離職。教大幼兒教育學系高級專任導師兼幼兒教育高級文憑課程統籌主任繆慧碧(Peggy)表示,幼師的流失率一直不低,有學校甚至達3至4成,當中原因包括:部分年輕人入職後發現工作與期望不同。為此,現時導師會多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同時明白老師是作為倡導者的角色。

【提提你】

初入職的幼師,挑戰大多是經驗不足,知識和技能是兩回事,例如:課室管理技巧、恩威並重等理論。為此,教大十分注重學生的實習,其中教大的CE課程除了有單日駐校實習外,另設有教學實習期,單日駐校主要讓學生以觀察或協助的身分學習,教學實習的話,學生會以老師的身分,負責部分教學或帶領活動的工作。

書本樣式

job15_a04_1
job15_a04_2